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1 春 (共46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1 春 (共46张PPT)

第一单元 1 春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 朗读并背诵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 重点 ) 3.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品味其语言的准确、生动、优美。 ( 难点 ) 4.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春” 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春”是本文的描写对象,独字为题,简洁明快,概括宽泛,富有美感和韵味,给人以明丽、清新之感。 朱自清( 1898-1948 ) ,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著有诗文集 《 踪迹 》 ,散文集 《 背影 》《 欧游杂记 》《 你我 》 等,其中散文代表作有 《 荷塘月色 》《 背影 》《 绿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等。 本文大致写于 1928 年至 1937 年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文章创作初期表现出的那种淡淡的哀愁,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清新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写作此文时作者正因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创作。因此,对于春天,作者只能做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而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生难字 嗡 (w ē ng ) 朗 润 ( rùn ) 酝酿 ( yùn niàng ) 应和 ( yìng hè ) 喉咙 ( hóu·lóng ) 宛 转( wǎn ) 嘹 亮( liáo ) 黄 晕 ( yùn ) 烘 托( hōng ) 风 筝 ( zh e ng ) 抖擞 ( dǒu sǒu ) 窠 巢( kē ) ( zhǎng )涨潮 ( zhàng )头昏脑涨 涨 ( qi ā o ) 静悄悄 ( qi ǎ o ) 悄声 多音字 晕 ( yūn )晕倒 ( yùn )黄晕 和 ( hé )和平 ( hè )应和 ( huó )和面 ( huò )和稀泥 ( hú )和 悄 天气暖和( huo ),小和( hé )在家和( huó )泥抹墙;他讲原则,在是非面前,从不和( huò )稀泥,也不随声附和( hè )别人。 巧记乐背 形近字 眨( zhǎ )眨眼 贬( biǎn )贬值 嘹( liáo )嘹亮 缭( liáo )缭绕 蓑( suō )蓑衣 衰( shuāi )衰弱 咙( lóng )喉咙 茏( lóng )葱茏 词语释义 ① 朗润 :明亮滋润。 ② 卖弄 :有意显示、炫耀 ( 自己的本领 ) 。 ③ 酝酿 :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 , 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④ 宛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⑤ 嘹亮 :形容声音洪亮。 ⑥ 黄晕 :昏黄,不明亮。 ⑦ 静默 :寂静;没有声音。 ⑧ 呼朋引伴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⑨ 抖擞精神 :振作起精神。 ⑩ 花枝招展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 :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中考变式问 1. ( 湖南长沙中考, T22 )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 1 段的表达效果。 第 1 段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反复强调“盼望着”,表达了作者盼春的殷切之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人格化,借“东风”报讯让人觉得春天似乎也有感情,懂得作者的企盼,使人感到春天的亲切,同时,为全文奠定清新愉悦的感情基调。 2. ( 陕西中考, T14 ) 请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第 2 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 “朗润”写出了山“睡醒”的情态,展现了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的景象。“涨”写出了水“睡醒”的情态,表现了冰雪融化后春水欢快流淌的情韵。“红”写出了太阳“睡醒”的情态,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 3. 试简要分析“春风图”描写的角度 。 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的芳香,从视觉角度写春风的和悦,从听觉角度写春风中乐音的悦耳。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4. 写春雨,为什么还要写树叶子、小草 ? 这句话是从侧面描写春雨的。作者抓住雨中的树叶子“绿得发亮” , 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的特点,展现出植物经过春雨的滋润而清新闪亮的形象。 5. ( 山东济南中考 ,T21 ) 文章以“他领着我们上前去”结尾有何用意?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结尾的“去”字,正与文章开头的“东风来了”中的“来”字遥相呼应。文章以春天在盼望中到来开始,以进入春天的行列结束,一“来”一“去”,浑然一体,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6. 本文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 ?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从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展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重点叙述的是绘春部分,这部分将整个春天用五幅图画来展现,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图画,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1. 结尾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这三个比喻句不仅比喻巧妙,意义深刻,而且分段排列,先后有序。作者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然后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最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所以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不能调换。 2. 本文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 作者在描绘春景图时,处处洋溢着自己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如作者在具体描写“春草图”时,写草的萌芽和人们嬉戏游玩的情景,抒发了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写“春风图”时,写出了春风的温暖、芳香、和悦,赞美了它的柔和与温暖。这样,作者在景物描写中间接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情由景生,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让读者回味无穷。 1. 结构严密,层次井然。 全文共 10 段,以“盼春”开始,以“赞春”结束,中间的“绘春”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其中,第 2 段写的是春天的“新”,第 3~6 段写的是春天的“美”,第 7 段写的是春天的“力”。最后“赞春”部分的三段用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又照应了“绘春”部分的“新”“美”“力”,由此可看出文章的结构严谨、有序。 2. 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作者描绘春天,先是粗笔勾勒背景,然后用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富有春天特征的景物,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图画。即使是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作者也能妙笔生花,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角度,写出其声其味,重情重感,让人留恋。 “ 散点铺排”即紧紧围绕话题,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解读话题。把话题分割成不同的“面”或若干个“点”,经过铺排,每个点都是一个精美的文段,数个点连成一体,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用此法可以多角度、多视角布局,可以带来谋篇的更大自由,能达到随心所欲、广视博取、纵横经营的目的。“散点”即小片段,要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一个中心,也就是“散点”也须有“焦点”,让看似零散的“点”无不表现出文章的中心与目的。内容要简练,要善于撮其要,挈其领。 名师支招 是杨柳依依随风摇摆的婀娜吗?是冰层解冻河水叮咚的潺潺吗?是小鸟叽啾燕子呢喃的嘤嘤吗?春姑娘披着绿装,穿着花裙,姗姗而来。她嘟起粉嫩的小嘴,吹黄了迎春,吹粉了桃花,吹红了杜鹃,吹遍了各个角落。花朵听到了春的呼喊,睁开了惺忪的睡眼,伸了个懒腰,顶开了花骨朵。刹那间,姹紫嫣红,花香氤氲弥漫着。醉了呵!自然。 是蛙鸣声声蝉鸣阵阵的动听吗?是稻香连连汗水涔涔的满足吗?是烈日炎炎树叶青青的旺盛吗?夏,一个精力 妙学范本 旺盛的小伙子。他的热情让太阳相形见绌,他的胸膛紧贴着大地,大地也沸腾了,舞动了。天边的几朵云是他哈的气儿,广阔的天空是他坚毅的脸庞。蝉儿不满于他的热情,叫嚣着,向他宣战。什么都在生长,什么都在争着向上。醉了呵!生命。 是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意境吗?是凉风习习菊香飘逸的别致吗?是镰刀飞舞双手挥动的辛勤吗?秋,一位经验丰富的妇女。悄然而至,染黄了大地,漂白了田野,丰收的果实挂满了枝头,那是秋的情结么?万花齐落,独留清菊,是秋的侍女么?万物丰收,一片欢声笑语,耕耘总有回报。醉了呵!收获。 是白雪皑皑朔风凛凛的独特吗?是万籁俱寂悄无声息的安然吗?是霜气弥漫白雾萦绕的朦胧吗?冬,一位看遍世间饱经风霜的老人。总是一副冷峻、淡漠的表情,让人心生畏惧,不敢直视。于是惊飞了鸟儿,惊秃了树木,惊得天空也掉下一层白白的雪。一片寂然。醉了呵!肃杀。 自然交替,四季轮回。徒留芳香永驻,感怀长留。抹一缕斜阳,挽一轮明月,独坐于桂树枝头,品味自然的俊美。醉了呵!韵味。 身手小试 学了名家运用“散点铺排”写文章的技法,相信你也有很多启发,快拿起你的笔来试试吧! 寻春 韩少华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呢? …… 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 ; 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 …… 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 —— 走吧。 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 望 …… 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 —— 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 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抔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 —— 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 ,—— 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 …… 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哪怕真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 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选自 《 韩少华散文选 》 ) 朱自清的 《 春 》 的结尾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就表达而言,这样的结尾与本文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提示 】 《 春 》 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征,而本文结尾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号召人们去寻找“心中的春天”。 且读且思 品析文章的修辞手法 朱自清 《 春 》 一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脸红起来了”,树上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把 《 春 》 打造成一首动人的抒情诗。而在中考试题中,命题者都会把修辞手法的运用作为考查内容。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要抓住文中富有韵味的句子,品味它们的运用之妙,感悟它们所承载的意蕴和情感,成为近年来中考命题的一个重点。 修辞手法的运用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说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2. 文中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3.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摘抄一个你最欣赏的句子,并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对这类中考试题,作答时,首先要回答文章(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然后具体分析运用该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写运用该修辞手法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答案模板:该句运用了 ……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 ( 天津中考, 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三 角 梅 刘成章 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 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 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终于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 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然飞去。 ⑨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 (选自 《 光明日报 》 ,有删改) 1. 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3 分 ) 生长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生长状态 ( 1 ) ( 2 ) ( 3 )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 1 )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2 )仍然毫无变化 ( 3 )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 ⑧ 段中画线的句子。 (3 分 )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然飞去。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 A.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花怒放的生长经历。 B. 第 ① 段交代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看到小院中的花。 C. 第 ④ 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 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 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BD 4. 文章第 ⑨ 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 分 ) 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表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升华了文章主旨。 下载“倍速课堂 APP” ,海量学习资料免费使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