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填写在答题框内.)‎ ‎1.(2分)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A. B. ‎ C. D.‎ ‎2.(2分)“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 A.行省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 C.科举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3.(2分)请你猜猜谜语:“唐太宗自传”,打一唐代诗人。该诗人应该是(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刘禹锡 ‎4.(2分)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第20页(共20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2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玄奘 B.鉴真 C.释迦牟尼 D.郦道元 ‎6.(2分)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征战四方 D.重文轻武 ‎7.(2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下列属于宋朝发明的是(  )‎ ‎①雕版印刷术 ‎②火药 ‎③活字印刷术 ‎④交子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8.(2分)如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9.(2分)如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 第20页(共20页)‎ A.唐朝疆域图 B.北宋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10.(2分)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情况,首选的资料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三国演义》‎ ‎11.(2分)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12.(2分)“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13.(2分)“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是明清两代对南海诸岛的称呼。清朝前期管辖南海诸岛的机构是(  )‎ A.琼州府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安西都护府 ‎14.(2分)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5.(2分)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生旦净末丑影响全世界。下面关于京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于乾隆皇帝时期 ‎ B.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兼具北京特色 ‎ 第20页(共20页)‎ C.得到清朝皇室的扶持 ‎ D.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二、组合列举题(本题每空1分,共5分)‎ ‎16.(5分)诗歌、民谣反映社会现实。‎ ‎(1)“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痛斥的是   的残暴统治。‎ ‎(2)“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描绘了   造成的惨状。‎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   英雄气节的写照。‎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民族英雄   的爱国情怀。‎ ‎(5)“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是因为闯王提出了   的口号。‎ 三、材料题(共15分,17题7分,18题8分)‎ ‎17.(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20页(共20页)‎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①相对应的朝代。‎ ‎(2)材料二中,图1所示的纸币“交子”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一地区?图2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3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活跃,宋朝廷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3)材料三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8.(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 第20页(共20页)‎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2)材料二说明元朝疆域辽阔。元世祖忽必烈采取了什么制度对其辽阔的疆域实行了有效管辖?‎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一点即可)‎ ‎(4)清政府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请举一例说明。‎ ‎(5)请你依据上述材料总结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两点)‎ 第20页(共20页)‎ ‎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填写在答题框内.)‎ ‎1.(2分)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A. B. ‎ C. D.‎ ‎【分析】本题以图示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 ‎【解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运河。因此D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最贴切。‎ 故选:D。‎ ‎【点评】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2分)“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 A.行省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 C.科举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第20页(共20页)‎ ‎【解答】隋炀帝时开创科举制,唐朝得到日益完善。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政府任职。题目材料说明新科进士的得意情怀。‎ 故选:C。‎ ‎【点评】理解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3.(2分)请你猜猜谜语:“唐太宗自传”,打一唐代诗人。该诗人应该是(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刘禹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诗人李白的相关史实。“唐太宗自传”“打一唐代诗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唐朝诗歌著名的诗人及诗歌特点。‎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唐太宗自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李姓王朝,“唐太宗自传”是姓李的自白,即诗人李白。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代诗人李白的相关史实。‎ ‎4.(2分)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盛世经济中生产工具的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得知:图片中②曲辕犁出现于唐朝的江东地区;③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前者属于耕地,后者则是灌溉;①‎ 第20页(共20页)‎ 选项中的秧马,旧时汉族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④西汉的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及识图能力。‎ ‎5.(2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玄奘 B.鉴真 C.释迦牟尼 D.郦道元 ‎【分析】本题属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材料中“西行取经”是解题关键。‎ ‎【解答】A.玄奘,唐明高僧,为求取佛取佛义,西行天竺,是把印度佛教、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第一人,为中印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 B.鉴真,唐朝高僧,东渡日本,为中日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 C.释迦牟尼,印度人,佛教创始人。‎ D.郦道元,明朝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故选:A。‎ ‎【点评】掌握玄奘西游的过程和影响。‎ ‎6.(2分)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征战四方 D.重文轻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武将受到过于限制,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解答】‎ 第20页(共20页)‎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武将受到过于限制,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 ‎7.(2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下列属于宋朝发明的是(  )‎ ‎①雕版印刷术 ‎②火药 ‎③活字印刷术 ‎④交子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科技发明。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雕版印刷术出现在隋唐时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四大发明的相关史实。‎ ‎8.(2分)如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第20页(共20页)‎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娱乐场所﹣﹣瓦子。‎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瓦舍”可知它的出现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舍”。‎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代娱乐场所﹣﹣瓦子。‎ ‎9.(2分)如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 A.唐朝疆域图 B.北宋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识读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图片中出现的“行省”“大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元朝时期的疆域图,元朝的都城是大都,元朝时期开始实行行省制度。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第20页(共20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 ‎10.(2分)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情况,首选的资料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三国演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解答】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情况,首选的资料是《天工开物》。‎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 ‎11.(2分)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晋商和徽商的知识点,应把握晋商和徽商的有关知识。‎ ‎【解答】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地方商帮,时至今日晋商和徽商的影响仍然较大,晋商大院已成为一种文化,徽商已成为徽学的重要内容,而晋商、徽商的经营之道、管理制度、兴衰历史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晋商和徽商的有关内容。‎ ‎12.(2分)“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第20页(共20页)‎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主要知识。‎ ‎【解答】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 故选:B。‎ ‎【点评】注意军机处的职能的识记。‎ ‎13.(2分)“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是明清两代对南海诸岛的称呼。清朝前期管辖南海诸岛的机构是(  )‎ A.琼州府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安西都护府 ‎【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对南海的管辖。‎ ‎【解答】清朝前期管辖南海诸岛的机构是琼州府。明清时期,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继命名为“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万里长沙“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再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清朝前期管辖南海诸岛的机构是琼州府。‎ ‎14.(2分)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分析】本题以毛泽东的评价为依托,考查《红楼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20页(共20页)‎ 据“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可知,这部书是《红楼梦》。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5.(2分)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生旦净末丑影响全世界。下面关于京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于乾隆皇帝时期 ‎ B.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兼具北京特色 ‎ C.得到清朝皇室的扶持 ‎ D.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分析】本题考查京剧的相关史实。京剧形成体现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 ‎【解答】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出现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关于京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形成于乾隆皇帝时期。‎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京剧的相关知识。‎ 二、组合列举题(本题每空1分,共5分)‎ 第20页(共20页)‎ ‎16.(5分)诗歌、民谣反映社会现实。‎ ‎(1)“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痛斥的是 隋炀帝 的残暴统治。‎ ‎(2)“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描绘了 安史之乱 造成的惨状。‎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 文天祥 英雄气节的写照。‎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民族英雄 戚继光 的爱国情怀。‎ ‎(5)“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是因为闯王提出了 均田免赋 的口号。‎ ‎【分析】(1)本题以古诗词为切入点,考查了隋炀帝的相关史实。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2)本题考查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本题考查文天祥。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抗元,‎ ‎(4)本题考查戚继光。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5)本题以“杀牛羊,备酒浆,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李自成起义的知识。民谣中的“闯王”指的是李自成。‎ ‎【解答】(1)“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隋炀帝。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描绘了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第20页(共20页)‎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抗元,写下《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后兵败被俘,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他至死不屈、誓死效忠朝廷的情操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4)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5)“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民谣中的“闯王”指的是李自成。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故答案为:‎ ‎(1)隋炀帝。‎ ‎(2)安史之乱。‎ ‎(3)文天祥。‎ ‎(4)戚继光。‎ ‎(5)均田免赋。‎ ‎【点评】根据诗词和谚语的内容理解其反映的史实及影响。‎ 三、材料题(共15分,17题7分,18题8分)‎ ‎17.(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0页(共20页)‎ 材料二:‎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①相对应的朝代。‎ ‎(2)材料二中,图1所示的纸币“交子”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一地区?图2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3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活跃,宋朝廷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3)材料三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 第20页(共20页)‎ ‎(2)本题主要考查纸币交子、宋朝海外贸易。‎ ‎(3)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表现。‎ ‎【解答】(1)根据材料一图示分析,可知资料展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西汉时期北方经济超过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完成。所以①相对应的朝代是南宋。‎ ‎(2)根据材料二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图1所示的纸币“交子”最早出现在我国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图2是济南刘家针铺商朝及铜牌,这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商标或广告意识。图3是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这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活跃,宋朝廷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 ‎(3)根据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等信息可知,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东南地区。这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或者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故答案为:‎ ‎(1)南宋。‎ ‎(2)四川地区;商标或广告意识;市舶司。‎ ‎(3)主要来自于东南地区;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或者: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点评】本题以经济重心南移为主线,以材料为依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宋时期经济发展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18.(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第20页(共20页)‎ 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2)材料二说明元朝疆域辽阔。元世祖忽必烈采取了什么制度对其辽阔的疆域实行了有效管辖?‎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一点即可)‎ ‎(4)清政府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请举一例说明。‎ ‎(5)请你依据上述材料总结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两点)‎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表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或联姻)和会盟。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今藏族的祖先,首领称赞普,以游牧民族。以游牧、农耕为业,纺织、冶铸水平高。‎ ‎(2)材料二说明元朝疆域辽阔。元世祖忽必烈采取了行省制度对其辽阔的疆域实行了有效管辖。元朝时期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结合所学知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20页(共20页)‎ ‎(3)依据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可知,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有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清政府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 ‎(4)清政府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5)依据上述材料孔子,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开明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坚决反对叛乱分裂行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等。‎ 故答案为:‎ ‎(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藏族。‎ ‎(2)行省制度。‎ ‎(3)原因:①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②清政府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意思相近即可)‎ ‎(4)册封达赖与班禅,设置驻藏大臣,设置伊犁将军府等。‎ ‎(5)开明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坚决反对叛乱分裂行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等。(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关系、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8 14:00:37;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0页(共20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