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营养物质中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蛋白质 B.维生素 C.水 D.无机盐 2.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肠内的胆汁、肠液、胰液都含有消化酶,能消化食物,所以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 B.胃位于腹腔左上方,是消化道内最膨大的结构 C.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 D.蛋白质的物理性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3.如果牙龈出血,你会选择多吃如图中的( )类中的食物 A.谷类、薯类及豆类 B.蔬菜与水果类 C.禽蛋鱼虾类 D.奶类坚果类 4.以下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清洁、湿润、温暖的作用 B.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C.外界气体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D.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5.在餐厅就餐时,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食不言,寝不语”,其中的原因是( ) A.影响唾液分泌 B.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C.容易咬到舌头 D.食物容易误入气管 6.下面是人在吸气或呼气时肺和膈肌的活动情况模拟图。能正确表示吸气情况的是( ) 34 A. B. C. D. 7.同学们在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实验中提出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需要测量记录的数据有:水的体积、种子的质量以及水升高的温度 B.实验测量出的食物热价要高于食物的实际热价 C.富含脂肪的种子要比等质量富含淀粉的种子燃烧释放的热量多 D.不同食物营养成分不同,它们所贮存的能量也不相同 8.能正确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关系的图是( ) A. B. C. D. 9.根据所了解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B.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能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 C.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有细胞核 D.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构成的 10.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34 A.动脉瓣位于[6]和[2]、[8]和[12]之间 B.心脏四个腔中,[8]右心室壁最厚 C.当心房舒张时,心室处于收缩或舒张状态 D.当心房收缩时,[5]和[9]打开,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11.以下对血管和血液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医生为病人抽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小动脉 B.静脉血管内都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C.伤口流血时血液呈喷射状,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远心端处 D.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是动脉 12.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 )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B.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有利于食糜的形成 C.心脏中瓣膜的存在可以使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 D.小肠壁内表面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13.临床上医生可根据经验初步判断病人的病变部位,如某病人出现“尿血”、“尿糖”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病变部位分别可能是( ) A.肾小球、肾小管 B.肾小球、肾小囊 C.肾小管、肾小球 D.肾小管、肾小囊 14.尿液是通过泌尿系统形成与排出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肾脏形成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 B.膀胱壁内含有排尿反射的感受器 C.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歇的,这与肾盂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有关 D.排尿能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15. 34 取某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内的原尿、膀胱内的尿液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主要成分 血浆(克/100毫升) 原尿(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甲 8.00 0.03 0.00 乙 0.10 0.10 0.10 丙 0.90 0.90 1.18 丁 0.03 0.03 1.80 A.甲是蛋白质、丙是尿素 B.尿液中丁的增加是因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C.此人患有糖尿病 D.原尿中甲的减少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6.如图表示皮肤的结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皮肤具有保护功能,属于上皮组织 B.[1]表皮中的生发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修复受损皮肤 C.[3]汗腺中的分泌部产生的汗液通过导管排出 D.如果针扎出血说明已经伤及真皮 17.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通过导管排放到血液中 B.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 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D.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饮酒过量的人走路踉踉跄跄,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 34 B.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以及他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C.一条神经是由多条神经纤维外包结缔组织膜组成的 D.传入神经可以将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19.下列有关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B.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C.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D.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属于反射 20.以下都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鹦鹉学舌 老马识途 B.眨眼反射 吮吸反射 C.缩手反射 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 排尿反射 21.俗话说“眼里揉不得沙子”,当沙子进入我们眼睛时,会成到疼痛并不自觉的流泪,这是因为沙子刺激了下列哪个结构( ) A.角膜 B.脉络膜 C.视网膜 D.虹膜 22.2019年,国家卫健委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指出,去年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入人体内的异体器官相当于抗原 B.异体器官移植后产生的排异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C.自体器官移植后不易产生排异反应 D.异体器官移植后,需要通过药物来增强免疫力,以减轻人体对“新器官”的排斥 23.下列关于免疫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道防线 B.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预防传染病属于特异性免疫 C.OTC即非处方药的标签,可直接购买和使用 D.中药和中成药无毒副作用 24.下列关于传染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B.传染病在发病末期传染性最强 C.“居家学习不忘锻炼”在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4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25.以下关于人体健康的生活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年人和儿童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25﹣30克以内 B.饮酒会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使血液粘稠,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 C.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毒品只会损伤神经系统,不会对其他系统造成危害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页,共6个大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26.(8分)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实验,可以指导我们健康地生活。 (1)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a.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 b.根据实验结果的记录,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c.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测试不同果蔬使用滴管的要求是: 。 d.同时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是: 。 (2)某同学想验证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置了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该同学需在②号试管中加入 ,以上装置分别放入37℃的温水中水浴加热10分钟后,分别滴加碘液,请预测三支试管中不变蓝的是 号试管。②③号试管能作对照吗? ,为什么? 。 34 27.(8分)如图是某人在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肺容量变化曲线,请解读曲线并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AB段表示 ,图乙中表示该过程的是 。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 (2)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系中的 ,此时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大于、小于或等于)。 (3)呼吸系统能不断补充有机物分解所消耗的氧气,排出所产生的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大课间活动时,下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血液循环路线,二氧化碳→下肢毛细血管网→下肢静脉→ →肺泡外毛细血管网→肺泡→体外。(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水条件之一,空气质录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 28.(9分)如图是关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F代表不同的生理活动,a﹣d代表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34 (1)青春期的你,身高和体重都在迅速增长,此时应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c,c经过[D]消化过程,在胃液和 (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被消化成d ,d经过[E] 进入循环系统。 (2)图中的过程[B]主要通过 作用来完成的。吸入体内的氧气a最终在 内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 (3)图中进入人体血液的a氧气要到达泌尿系统须经过左心室 次,该气体主要由血液中的 来运输。 (4)正常人所排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有葡萄糖,这主要是与过程[ ] 有关。 (5)图中排泄的途径有 条。 29.(8分)2018年3月14日,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因病去世,享年76岁。他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50年之久。该病主要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患者会出现肌无力、萎缩等症状,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包括 和 两部分,它的特点是 。 (2)如果医生叩击霍金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会 (选择正确选项)。 A.有感觉,无膝跳反射 B.有感觉,有膝跳反射 C.无感觉,无膝跳反射 D.无感觉,有膝跳反射 (3)霍金虽然几乎没有运动能力,但是调节心跳呼吸的基本生命活动正常,至少说明[ ] 中的相关神经中枢是完好无损。 34 (4)请写出健康人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路线 (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0.(8分)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开展“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工作。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在我们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以下问题: (1)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有一位老师为同学们推送了一个关于“最美逆行者”的视频,感动得同学们热泪盈眶。在同学们观察视频中,画面忽明忽暗,主要是由于图甲中的[ ] 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在[ ] 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图丙中的[ ] 形成视觉。视频中的声波刺激转化神经冲动的位置是图乙中的[ ] 。 (2)由于长时间的线上学习会导致近视眼的发生,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 ,需要佩戴 镜进行矫正。为了缓解眼睛的疲劳,要适时远眺放松眼睛,在这个过程中,睫状体的变化是 (从A、B中选择正确答案),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 (从C、D中选择正确答案)。 A.由舒张变收缩 B.由收缩变舒张 C.由大变小 D.由小变大 34 31.(9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2019年12月以来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新冠肺炎”。卫生防疫专家强调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具有传染力强、人群的易感性、潜伏期长和临床表现多样化等特点。 2020年4月14日,我国已有三个疫苗获批讲入临庆试验。其中腺病毒载体疫苗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已于3月底完成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这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新冠肺炎疾病的 ,它主要通过 方式繁殖后代。 (2)从资料可知,“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为 ,因此,医护人员与病人接触均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穿防护服等,这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 (3)有研究指出,治愈者的血清或许是战“疫”的有力武器。2003年我国曾爆发非典型性肺炎(简称SRAS),当年74岁的老专家姜素椿医生在感染SARS后,在自己身上大胆试验,通过注射SARS康复者的血清成功康复,验证了这样的医疗思路。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的血清属于 ,由此引起的免疫属于 免疫。研究人员尝试用SARS康复者的血清和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交叉免疫测试。结果是SRAS康复者的血清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作用非常有限,因为 。 (4)由资料可知,我国“新冠肺炎”疫苗研制工作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也说明传染病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 。 (5)新冠肺炎严重患者肺泡内外产生大量的黏液,导致氧气无法被吸收,即使输氧也无法吸收,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这主要是阻断了呼吸过程中 环节。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营养物质中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蛋白质 B.维生素 C.水 D.无机盐 【分析】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它们也都能构成人体细胞;而维生素既不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水、无机盐参与构成人体细胞,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原料。 【解答】解: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A不合题意; B、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作用却很大, 34 能够增强人的抵抗力。B符合题意; CD、水、无机盐参与构成人体细胞,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原料,C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它们也都能构成人体细胞;而维生素既不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 2.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肠内的胆汁、肠液、胰液都含有消化酶,能消化食物,所以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 B.胃位于腹腔左上方,是消化道内最膨大的结构 C.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 D.蛋白质的物理性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胃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解答】解: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错误; B、胃位于腹腔左上方,是消化道内最膨大的结构,B正确; C、大肠只有吸收功能,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但没有消化功能,C正确; D、蛋白质的物理性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D正确。 故选:A。 【点评】熟知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如果牙龈出血,你会选择多吃如图中的( )类中的食物 A.谷类、薯类及豆类 B.蔬菜与水果类 C.禽蛋鱼虾类 D.奶类坚果类 【分析】平衡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 34 均衡摄取五类食物,即谷类食物进食量最多,其后依次是蔬类水果类、鱼、肉、蛋类、豆奶类、油脂类。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图中A代表的是糖类,主要是谷类、薯类及豆类食品;B代表的是维生素和无记忆,主要是水果和蔬菜;图C和D代表的是蛋白质,主要是鱼、肉、蛋、奶等食品。 【解答】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干燥、夜盲症 维生素B₁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牙龈经常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故应该多补充B类中的食物。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消化系统示意图和平衡膳食宝塔图以及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以下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清洁、湿润、温暖的作用 B.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C.外界气体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D.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器官。 【解答】解: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A正确; B、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数量多,总表面积大,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外界气体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C错误; 34 D、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的原理。 5.在餐厅就餐时,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食不言,寝不语”,其中的原因是( ) A.影响唾液分泌 B.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C.容易咬到舌头 D.食物容易误入气管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解答即可。 【解答】解: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因此,俗话讲“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是有科学道理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 6.下面是人在吸气或呼气时肺和膈肌的活动情况模拟图。能正确表示吸气情况的是( ) A. B. C. D.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导致胸廓体积变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体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解:A、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应该随着扩张而不是缩小,故不符合题意。 B、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啊,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即表示的是吸气过程,故符合题意 34 C、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变小,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表示呼气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D、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应该回缩而不是扩张,故符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膈肌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7.同学们在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实验中提出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需要测量记录的数据有:水的体积、种子的质量以及水升高的温度 B.实验测量出的食物热价要高于食物的实际热价 C.富含脂肪的种子要比等质量富含淀粉的种子燃烧释放的热量多 D.不同食物营养成分不同,它们所贮存的能量也不相同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解答】解: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分解所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A、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实验中需要测量记录的数据有:水的体积、种子的质量以及水升高的温度。正确。 B、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食物燃烧不充分,有些热量没有被释放出来;加热过程中试管也吸收一部分热量等,多种原因导致测得的食物热价一般比实际热价低,错误。 C、等质量脂肪和淀粉的种子,含脂肪的种子中有机物多,燃烧释放的热量多,正确。 D、每克糖类平均为17.15千焦,每克脂肪平均为38.91千焦,每克蛋白质平均为17.15千焦,因此各种食物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它们所贮存的能量也不相同,正确。 故选:B。 【点评】注意实验所得的数据和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有差异。关键是熟记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 8.能正确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关系的图是( ) A. B. 34 C. D.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解答】解: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在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中出现分层现象后可观察到血液的组成,如图所示: 即血浆和血细胞是一个结构层次,同属于血液。 故选:B。 【点评】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9.根据所了解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B.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能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 C.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有细胞核 D.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构成的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不能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只能输个自己,且输的时候要慢而少。 【解答】解:A、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A正确; B、正常人的血液中血浆约占50%,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能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B正确; C、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C错误; D、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D正确。 34 故选:C。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0.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动脉瓣位于[6]和[2]、[8]和[12]之间 B.心脏四个腔中,[8]右心室壁最厚 C.当心房舒张时,心室处于收缩或舒张状态 D.当心房收缩时,[5]和[9]打开,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分析】图中1是上腔静脉、2肺动脉、3动脉瓣、4是右心房、5房室瓣、6是右心室、7是下腔静脉、8左心室、9房室瓣、10是左心房、11是肺静脉、12主动脉。 【解答】解:A、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即动脉瓣位于[6]和[2]、[8]和[12]之间,A正确; B、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8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B错误; C、心房和心室都有血液流入时,心房和心室处于舒张。C正确; D、当心房收缩时,5和9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D正确。 故选:B。 【点评】心脏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结合着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示意图掌握。 11.以下对血管和血液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医生为病人抽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小动脉 B.静脉血管内都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C.伤口流血时血液呈喷射状,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远心端处 34 D.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是动脉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三种血管的比较: 血管类型 概念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解答】解:A、医生为病人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静脉,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血量缓慢,有些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可以看到,如手背上的一条条青筋即是静脉,易于寻找,适于针刺输液;A错误; B、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其它静脉内无瓣膜,B错误; C、伤口流血时血液呈喷射状,表示动脉受伤,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处,C错误; D、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三种血管的特点及血液的组成功能。 12.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 )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B.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有利于食糜的形成 C.心脏中瓣膜的存在可以使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 D.小肠壁内表面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分析】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2、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34 3、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 【解答】解: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支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A正确; B、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收缩时能引起胃蠕动,有利于食糜的形成,B正确; C、心脏中瓣膜的存在可以使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不可以把静脉血与动脉血分开,C错误; D、人体小肠很长,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支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D正确。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3.临床上医生可根据经验初步判断病人的病变部位,如某病人出现“尿血”、“尿糖”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病变部位分别可能是( ) A.肾小球、肾小管 B.肾小球、肾小囊 C.肾小管、肾小球 D.肾小管、肾小囊 【分析】此题考查了尿的形成过程,当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时,尿液中会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据此解答。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会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本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会进入肾小囊腔中,若肾小管发生病变,肾小管对血细胞和葡萄糖没有重吸收能力,因此这些血细胞和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出而形成“尿血”、“尿糖”。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14.尿液是通过泌尿系统形成与排出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肾脏形成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 B.膀胱壁内含有排尿反射的感受器 C.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歇的,这与肾盂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有关 D.排尿能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分析】(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4 (2)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解答即可。 【解答】解:A、肾脏形成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A正确; B、膀胱壁内含有排尿反射的感受器,B正确; C、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歇的,这与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有关,C错误; D、排尿能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D正确。 故选:C。 【点评】故选:C。 15.取某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内的原尿、膀胱内的尿液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主要成分 血浆(克/100毫升) 原尿(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甲 8.00 0.03 0.00 乙 0.10 0.10 0.10 丙 0.90 0.90 1.18 丁 0.03 0.03 1.80 A.甲是蛋白质、丙是尿素 B.尿液中丁的增加是因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C.此人患有糖尿病 D.原尿中甲的减少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可以看出肾小球有过滤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在尿液中却没有,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A、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故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丙是无机盐,丁是尿素,A错误;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尿液中丁尿素的增加是因为肾小管能重吸收水和无机盐,但不能重吸收尿素,B错误; C、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此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患有糖尿病,C正确; 34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中甲蛋白质的减少是因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尿的形成过程有关知识。 16.如图表示皮肤的结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皮肤具有保护功能,属于上皮组织 B.[1]表皮中的生发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修复受损皮肤 C.[3]汗腺中的分泌部产生的汗液通过导管排出 D.如果针扎出血说明已经伤及真皮 【分析】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图中1实表皮、2是导管、3是分泌部、4是毛细血管, 【解答】解:A、皮肤属于器官,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组成,A错误; B、1表皮中的生发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修复受损皮肤,B正确; C、3汗腺中的分泌部产生的汗液通过导管排出,C正确; D、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如果出了血,则说明已经伤及了皮肤的真皮,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7.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通过导管排放到血液中 B.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 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34 D.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分析】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多种,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解答】解: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没有导管;外分泌腺才有导管,A错误; B.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B错误; C.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C错误; 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引发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可以注射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D正确。 故选:D。 【点评】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饮酒过量的人走路踉踉跄跄,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 B.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以及他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C.一条神经是由多条神经纤维外包结缔组织膜组成的 D.传入神经可以将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可概括为: 【解答】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所以饮酒过量的人走路踉踉跄跄,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A正确; B、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以及他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B错误; C、神经是由多条神经纤维外包结缔组织膜组成的,C正确; D、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传入神经可以将冲动传到神经中抠,D正确。 34 故选:B。 【点评】牢记掌握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关键。 19.下列有关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B.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C.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D.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属于反射 【分析】(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2)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解答】解: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 B、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B正确;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正确; D、草履虫没有系统,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属于应激性,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0.以下都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鹦鹉学舌 老马识途 B.眨眼反射 吮吸反射 C.缩手反射 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 排尿反射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鹦鹉学舌、老马识途,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A符合题意; B、眨眼反射、吮吸反射,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 34 D、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21.俗话说“眼里揉不得沙子”,当沙子进入我们眼睛时,会成到疼痛并不自觉的流泪,这是因为沙子刺激了下列哪个结构( ) A.角膜 B.脉络膜 C.视网膜 D.虹膜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结合眼球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过程,尤其是角膜的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解: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部分,覆盖虹彩、瞳孔及前房,并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加上晶状体的屈光力,光线便可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构成影像。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有外物接触角膜,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因此当沙子迷入眼睛时会感到疼痛,这正是所谓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是因为眼睛里含有丰富的角膜感觉神经末梢,感觉十分灵敏。 故选:A。 【点评】熟知角膜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2.2019年,国家卫健委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指出,去年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入人体内的异体器官相当于抗原 B.异体器官移植后产生的排异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C.自体器官移植后不易产生排异反应 D.异体器官移植后,需要通过药物来增强免疫力,以减轻人体对“新器官”的排斥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解答】解:A、植入人体内的异体器官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相当于抗原。A正确; B、异体器官移植后产生的排异反应,是人出生后产生的,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C、免疫系统不会对自体器官产生免疫,因此移植后不易产生排异反应。C正确; D、异体器官移植后,需要通过药物来降低自身细胞免疫,以减轻人体对“新器官”的排斥。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的免疫功能。 23.下列关于免疫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道防线 34 B.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预防传染病属于特异性免疫 C.OTC即非处方药的标签,可直接购买和使用 D.中药和中成药无毒副作用 【分析】(2)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由三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构成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解答】解:A、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道防线,正确; B、当小儿麻痹糖丸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脊髓灰质炎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 C、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OTC.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正确; D、“是药三分毒”,中药和中成药也具有副作用,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4.下列关于传染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B.传染病在发病末期传染性最强 C.“居家学习不忘锻炼”在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分析】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解答】解: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正确。 B、传染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错误; C、预防传染病的途径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居家学习不忘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正确。 34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传染病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5.以下关于人体健康的生活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年人和儿童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25﹣30克以内 B.饮酒会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使血液粘稠,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 C.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毒品只会损伤神经系统,不会对其他系统造成危害 【分析】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不偏食、不厌食、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解答】解:A、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A错误; B、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舒筋活血、御寒壮骨;过量的酒精会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使血液粘稠,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B错误; C、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C正确。 D、毒品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D错误。 故选:C。 【点评】生活方式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页,共6个大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26.(8分)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实验,可以指导我们健康地生活。 34 (1)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a.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b.根据实验结果的记录,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高于苹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 。 c.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测试不同果蔬使用滴管的要求是: 使用同一型号不同滴管 。 d.同时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是: 求平均值 。 (2)某同学想验证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置了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该同学需在②号试管中加入 2ml清水 ,以上装置分别放入37℃的温水中水浴加热10分钟后,分别滴加碘液,请预测三支试管中不变蓝的是 ① 号试管。②③号试管能作对照吗? 不能 ,为什么? ②③有唾液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两个变量 。 【分析】(1)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果汁,在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滴入的越少,说明水果汁中含的维生素C越低,反之越高。 (2)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①与②、①与③,变量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解答】解:(1)a、实验原理: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维生素C具有一种奇妙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b、在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果汁,在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滴入的越少,说明水果汁中含的维生素C越低,反之越高。据实验数据可见: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高于苹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 34 c、为提高比较的准确性,测试不同果蔬时应使用同一型号不同滴管,用不同的滴管很难保证每一滴汁液的量是一样的。 d、为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对重复实验的数据求平均值。 (2)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②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和①号试管形成对照。①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①号试管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①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②③有唾液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1)a、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高于苹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 c、使用同一型号不同滴管 d、求平均值 (2)2ml清水;①;不能;②③有唾液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两个变量 【点评】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7.(8分)如图是某人在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肺容量变化曲线,请解读曲线并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AB段表示 吸气 ,图乙中表示该过程的是 ab 。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收缩 状态。 (2)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系中的 B ,此时肺内气压 相等 外界气压(大于、小于或等于)。 (3)呼吸系统能不断补充有机物分解所消耗的氧气,排出所产生的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大课间活动时,下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血液循环路线,二氧化碳→下肢毛细血管网→下肢静脉→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肺泡外毛细血管网→肺泡→体外。(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水条件之一,空气质录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 34 【分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甲AB之间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吸气;BC之间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呼气。图乙中ab段肺容量增大,表示吸气过程;bc肺容量变少,表示呼气过程。 【解答】解:(1)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腔容积变大。图乙中ab段肺容量增大,表示吸气过程。 (2)图甲所示,AB段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属于吸气过程,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等,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差为零。所以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点。 (3)下肢处毛细血管处含二氧化碳量多,氧气量少,血液流经此处时,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这样含二氧化碳量较多的静脉血进入下腔静脉,收集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右心房的血进入右心室,心室收缩时开始了肺循环,血液进入肺动脉,最终达到了肺部毛细血管,静脉血内的二氧化碳量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量,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经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因此下肢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途径是:二氧化碳→下肢毛细血管网→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外毛细血管网→肺泡→体外。 (4)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故答案为:(1)吸气;ab;收缩;(2)B;相等;(3)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4)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正确识图。 28.(9分)如图是关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F代表不同的生理活动,a﹣d代表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34 (1)青春期的你,身高和体重都在迅速增长,此时应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c,c经过[D]消化过程,在胃液和 肠液、胰液 (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被消化成d 氨基酸 ,d经过[E] 吸收 进入循环系统。 (2)图中的过程[B]主要通过 气体的扩散 作用来完成的。吸入体内的氧气a最终在 组织细胞的线粒体 内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 (3)图中进入人体血液的a氧气要到达泌尿系统须经过左心室 1 次,该气体主要由血液中的 红细胞 来运输。 (4)正常人所排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有葡萄糖,这主要是与过程[ F ]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有关。 (5)图中排泄的途径有 2 条。 【分析】图示中:A代表肺的通气;B代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C代表组织里的气体交换;D代表营养物质的消化;E代表营养物质的吸收;F代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c代表某种营养成分;d代表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据此解答。 【解答】解:(1)人体的消化液中,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c蛋白质首先在胃中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为多肽,在小肠内蛋白质在肠液和胰液的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d氨基酸被E吸收进入 循环系统的。 (2)图中的过程B是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a氧气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b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通过A肺的通气呼出体外。扩散到血液中的a氧气,被循环系统运输到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 34 (3)过程B扩散到血液中的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主要是通过血液中的红细胞来运输的。进入血液中的氧气到达泌尿系统的途径为:a氧气→肺泡血液→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脏。因此a氧气要到达泌尿系统须经过左心室1次。 (4)F过程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可以把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中一般不含有葡萄糖。 (5)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泌尿系统排出尿液(水、无机盐和尿素)、皮肤排出汗液(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因此图中排泄的途径有2条,即通过呼吸系统呼出气体和通过泌尿系统排尿。而粪便不属于代谢废物,其排出属于排遗。 故答案为:(1)肠液、胰液;氨基酸;吸收; (2)气体的扩散作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 (3)1;红细胞; (4)F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2。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9.(8分)2018年3月14日,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因病去世,享年76岁。他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50年之久。该病主要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患者会出现肌无力、萎缩等症状,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 ,包括 细胞体 和 突起 两部分,它的特点是 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 (2)如果医生叩击霍金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会 A (选择正确选项)。 A.有感觉,无膝跳反射 B.有感觉,有膝跳反射 C.无感觉,无膝跳反射 D.无感觉,有膝跳反射 (3)霍金虽然几乎没有运动能力,但是调节心跳呼吸的基本生命活动正常,至少说明[ J ] 脑干 中的相关神经中枢是完好无损。 (4)请写出健康人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路线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4 【分析】图中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F听觉中枢、I小脑、J脑干、K上行中束、L下行中束、M躯体运动中枢、G躯体感觉中枢、H视觉中枢。 【解答】解:(1)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B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2)霍金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禁锢在轮椅上达50年之久。ALS俗称“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可见反射弧中D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受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据此可知,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故选A。 (3)脑干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可见霍金的J脑干是完好的。 (4)健康人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路线: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故答案为: (1)神经元;细胞体;突起;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2)A (3)J脑干 34 (4)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点评】关键点:明确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完成一个反射活动。 30.(8分)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开展“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工作。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在我们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以下问题: (1)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有一位老师为同学们推送了一个关于“最美逆行者”的视频,感动得同学们热泪盈眶。在同学们观察视频中,画面忽明忽暗,主要是由于图甲中的[ ③ ] 瞳孔 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在[ ⑧ ] 视网膜 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图丙中的[ 4 ] 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视频中的声波刺激转化神经冲动的位置是图乙中的[ ② ] 耳蜗 。 (2)由于长时间的线上学习会导致近视眼的发生,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 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需要佩戴 凹透 镜进行矫正。为了缓解眼睛的疲劳,要适时远眺放松眼睛,在这个过程中,睫状体的变化是 B (从A、B中选择正确答案),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 C (从C、D中选择正确答案)。 A.由舒张变收缩 B.由收缩变舒张 C.由大变小 D.由小变大 【分析】图甲中的①睫状体,②角膜,③瞳孔,④晶状体,⑤巩膜,⑥脉络膜,⑦视神经,⑧视网膜。图乙中的①听小骨,②耳蜗,③听神经,④鼓膜;图丙中的1躯体运动中枢,2躯体感觉中枢,3听觉中枢,4视觉中枢,5嗅觉中枢,6味觉中枢,7语言中枢。 【解答】解:(1)③瞳孔的大小能够调节进入眼球内部光线的多少。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由于图一中④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在⑧ 34 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脑皮层的⑧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视频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④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①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②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③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就形成了听觉。 (2)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体反射的光线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为了缓解眼睛的疲劳,要适时远眺放松眼睛,在这个过程中,睫状体由收缩变舒张,晶状体的曲度由小变大。 故答案为: (1)③瞳孔;⑧视网膜;4视觉中枢;②耳蜗; (2)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凹透;B;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视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形成过程。 31.(9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2019年12月以来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新冠肺炎”。卫生防疫专家强调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具有传染力强、人群的易感性、潜伏期长和临床表现多样化等特点。 2020年4月14日,我国已有三个疫苗获批讲入临庆试验。其中腺病毒载体疫苗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已于3月底完成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这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新冠肺炎疾病的 病原体 ,它主要通过 自我复制 方式繁殖后代。 (2)从资料可知,“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为 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因此,医护人员与病人接触均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穿防护服等,这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3)有研究指出,治愈者的血清或许是战“疫”的有力武器。2003年我国曾爆发非典型性肺炎(简称SRAS),当年74岁的老专家姜素椿医生在感染SARS后,在自己身上大胆试验,通过注射SARS康复者的血清成功康复,验证了这样的医疗思路。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的血清属于 抗体 ,由此引起的免疫属于 特异性 免疫。研究人员尝试用SARS康复者的血清和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交叉免疫测试。结果是SRAS康复者的血清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作用非常有限,因为 抗体具有专一性 。 (4)由资料可知,我国“新冠肺炎”疫苗研制工作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也说明传染病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 保护易感人群 。 (5)新冠肺 34 炎严重患者肺泡内外产生大量的黏液,导致氧气无法被吸收,即使输氧也无法吸收,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这主要是阻断了呼吸过程中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环节。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019﹣nCoV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病毒主要通过自我复制方式繁殖后代; (2)从资料可知,“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医护人员与病人接触均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穿防护服等,这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它能消灭和清除病毒,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的血清属于抗体,由此引起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研究人员尝试用SARS康复者的血清和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交叉免疫测试。结果是SRAS康复者的血清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作用非常有限,因为抗体具有专一性; (4)由资料可知,我国“新冠肺炎”疫苗研制工作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也说明传染病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 (5)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个环节。人体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患者肺泡内外产生大量的黏液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环节,导致了人体不能与外界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的通气,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故答案为: (1)病原体;自我复制; (2)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特异性;抗体具有专一性; (4)保护易感人群;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相关内容,结合短文的内容来解答本题。 3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