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作品】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 【赏析】 1.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二句写塞外风狂雪早,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折”是“卷”的结果,风能折草,可见风力之大;农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边塞已是风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飞”字照应“卷”字,勾画出漫天风雪的景象。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3.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此句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写雪景主要从视觉角度下笔,写奇寒则着墨于感觉。“散”字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湿”字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 2 1.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此句运用互文的修辞。 2.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 3.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连举三种乐器,既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 4.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 5.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依依不舍,为归客的艰难旅程担忧。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思乡之情。(也许还有些失落、孤寂)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思维拓展】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 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