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邓稼先教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7邓稼先教案1

教材名称:邓稼先 七年级语文下册 ‎ 出版社名称: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时:‎ 总二课时 教学总目标:(重点难点)‎ 1、 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对邓稼先深挚的友情。‎ 3、 学习本文通过比较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段落之间的关系和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第一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朗朗读课文,理解两个古诗小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一、课前活动 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预习课文 板书课题作者介绍 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导入新课 ‎1.  深情导入,图像引趣。 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像资料。 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 1.关于“两弹一星” ‎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 ‎2.关于邓稼先 ‎ ‎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 检查预习 ‎1.标注生字的字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     无垠(yín)         2.口头释词。 ‎ 3‎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阅读发现,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内容,体会感情。 请同学们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等标示出来。 2、整体感悟:①请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②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二课时目标:‎ 分析课文、总结课文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一. 阅读分析课文: ‎ ‎1、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 ‎4、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5、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 ‎ 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二)写作特色 ‎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 板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 求学           胸怀祖国   刻苦学习           受命研制         刻苦钻研   忘我工作  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        患病去世   实践誓言 教学反思 在课前作了充分准备,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既锻炼了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讲述祖国悲惨历史的那一段,音调应该低沉一些,这样更切合实际,的确,聋哑学生也应该注意朗读,在这一点上我有点忽略了。 ‎ 3‎ 参考:‎ 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1、 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 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 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1、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第一部分从百年屈辱入手来写,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其实,这一段的用意是在创设一种广阔的社会背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去衡量他,才更能显出其伟大之处来的。正是他领导中国知识分子追赶世界科技势头,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保证中国坚强地站立起来。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讨论明确:运用对比,更突出邓稼先的奉献精神,烘托他“中国人”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最没有私心,最不要引人注目”; 奥本海默:“一个拔尖的人,锋芒毕露” ‎ ‎3、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 讨论明确:这一环节,以寒春事件,时时透出邓稼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挚友世交,也决不犯规,这正是他为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题目中用到两个问号,以此正是告诉读者,自己为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4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5、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