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_苏教版(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_苏教版(2016)

22 《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 重举行》 学习目标 1.知道新闻的种类。 2.能指出新闻的三要素。 3.能说出新闻的详略安排。 4.能找出新闻的用词准确 1.浏览课文,请同学们用三种 方式把课文内容表达出来 n 请同学们用一个短语或一句 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n 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这 则新闻的内容。 n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 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标题 导语 主 体 经过:20日夜起,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结果:占领广大南岸地区。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西路军(35 万) 中 路 军 (30 万 ) 东 路 军 (35 万 ) 3.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 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n 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 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的。 n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 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 写,东路军后写。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 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4.找出敌溃我胜原因的句子。 一方面,……另一方面,…… 我军:英勇善战,士气高涨 敌军:不得民心,毫无斗志 分析: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这一方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广大 读者已经形成共识,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 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 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充分 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 质,值得较为详细地写出来。 这两方面的顺序不宜颠倒,这是因为作为一篇正面报道我军 渡江战役战况的消息,先分析我方士气后分析敌方士气, 完全合情合理;也因为这样的顺序比较能够突出作者议论 的重点,即作者较为详细地写出来的那个方面。 课文中插入了几句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 个方面的原因。这两方面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 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本文的语言特点 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 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1)准确: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本文的语言特点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 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n 写一则消息,报道本节语 文课的情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