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爱莲说教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7爱莲说教案1

‎《爱莲说》教学设计 上课教室:汉岔中学多媒体教室 学生:八(7)班 ‎ 上课时间:2009-5-26 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 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 2、了解“说”这种文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 ‎2、 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操。‎ ‎4、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 教学重点: ‎ ‎ 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对正衬和反衬手法的理解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 教学设想: ‎ ‎ 以读为主、读、析、讲、背方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 学习方式:六人学习小组 教学手段: ‎ ‎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教学时数:‎ ‎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播放歌曲《荷花颂》将学生带入情境。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出示教学目标,简介作者。) ‎ 二、组织活动:‎ ‎(一)听莲:‎ 听课文朗读,配画录音 ‎(二)读莲:‎ ‎1让学生听录音跟读。‎ ‎2指名读,正音,出示生字图片,领读生字。‎ ‎3自读课文。‎ ‎4齐读课文 。‎ 4‎ 4‎ ‎5、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自译课文。 ‎ ‎(三)品莲:‎ A 品莲之美:(学生合作探究,举手回答。)‎ 过渡:莲花是美的。美在哪里呢? 我们先看课文:题目是《爱莲说》,指名介绍“说”这种文体,文章哪一段写“莲”? ‎ ‎1、读第一段:‎ 师:这一段写出了莲花怎样的形象呢?这一段当中有两句最有名,你们猜猜是那两句?‎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 ‎2、师:莲花有没有因为自己漂亮而卖弄自己?写出这两句对应的莲花的品格。‎ 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3、师:“中”是里面,里面怎么样?见过莲花的茎么?外直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格?‎ 生: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4、师:不蔓不枝,蔓是一种植物,特点是自己长不高,但如果附近有攀附物,他会爬得很高,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么?‎ 生:有,攀附权贵的人。莲是不是这样?不是。 ‎ ‎5、师:香远益清 ,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品格?‎ 生:美名远扬。‎ ‎6、师:亭亭净植中的“亭亭”写身材,写出了莲怎样的体态?‎ 生:仪态端庄。 ‎ ‎7、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亵玩一词的含义。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特点?‎ 生: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8、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 生:从三方面写莲的美好形象: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9、齐读第一段,读时注意韵脚要读的重一些,并读出延长音。作者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小组讨论) ‎ 生:不是!‎ 老师概括:莲是君子的化身,两者之间一定会有相似之处。请大家看屏幕。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莲花拼图,图上有七个花瓣,每个花瓣里都写上了莲花的一种特点。另外,我手边还准备了几个空白花瓣,想请大家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出淤泥而不染"刚才我们说过,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污浊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同样,虽然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社会之中却能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仪态端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10、 我们说,只有具备了这七种高尚的品德,我们才称之为"君子"。(贴上君子莲心,板书设计。)   那么,我们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好不好?(莲花图,君子图,莲花君子图,君子莲。) ‎11、师: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生:托物言志。‎ B 品文之美:‎ ‎12、师:本文写的是莲,为何要写菊和牡丹?(学生讨论回答)‎ 4‎ 4‎ 这是衬托的写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菊是正衬,是美丽的,红花必须有绿叶衬托。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尚。它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与莲的品格相似,作者持赞赏的态度;;而写牡丹则是反衬,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人生态度作者是否定的,持鄙视的态度。(屏幕显示板书设计)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13、小结:‎ 第一段以总述开头,接下来对莲花进行描写。第二段是作者独到的见解,开头三句构成排比是议论的写法,后面以“噫!”字开始,是抒情的写法。全文仅119个字,融叙述、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不愧是“说”文体中的精品。‎ ‎14、下面让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别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内在联系和有新意。 ‎ 老师(带头起兴说一句):我特别喜爱牡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牡丹总是贬的多,我对此颇感不平。当春风甘露唤起百花争艳时,贵为百花之王的牡丹无疑是最美的,她像一位雍容的贵妇,美丽中带着一份端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何要贬呢?更何况,牡丹源于隋而兴于唐,这恰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于是在人们印象中,牡丹便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时至今日,牡丹与坚贞不屈、傲之寒霜的梅花一起成了我国的候选国花,如果牡丹没有其过人之处,能成为候选国花吗?因此,我爱牡丹。‎ 生:我特别喜爱梅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许多中华儿女都拥有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梅花与坚毅不拔的苍松、婀娜多姿的翠竹并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以梅为首。王安石写的一首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歌颂了梅花百折不挠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精神。因此,我喜爱梅花,更喜爱梅花的精神。‎ ‎15、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高贵品质的崇敬之情,深情背诵课文。 (屏幕显示莲花——菊花——牡丹花——莲花慢慢出现,背景音乐)‎ ‎16、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积累背诵历代文人笔下的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 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 苏 轼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 王昌龄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唐 李商隐 旋折荷花剥莲子, 露为风味月为香。 ——宋 苏 轼 唯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 李商隐 素花别门多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唐 陆龟蒙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唐 郑 谷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 李 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 乐府民歌 师:这些有关莲花的诗句整理起来,扩大了知识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整理、积累有关诗句。‎ 三、布置作业 ‎ 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赞梅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说》……‎ 4‎ 4‎ 四、板书设计:‎ ‎ ‎ 出淤泥而不染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攀附权贵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莲 君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五:《爱莲说》教学反思 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这节课,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开始,我放了《荷花颂》的歌曲将学生带入情景。接着,学习课文.先听录音,再听录音跟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学生提出有三个字音读不准:“涤”“蔓”“鲜”.当堂有学生予以正音.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我点拨一下即可。‎ 从莲花的形象分析君子的品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能概括出来。对于菊和牡丹的衬托作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先说出运用的是衬托手法,然后适时作了比较,这种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了莲的高贵品质。‎ 关于托物言志的写法,我用:“我特别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来实现的,很多同学都能够说出自己所喜爱的事物。 ‎ 这堂课,学生预习扎实,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 ‎ 4‎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