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1《春》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lǎnɡ rùn( )起来了,水zhǎnɡ( )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舒活舒活筋骨,dǒu sǒu dǒu sǒu( )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ɡōnɡ fu( ),有的是希望。‎ ‎【答案】(1)朗润 涨 (2)抖擞抖擞 工夫 ‎2.结合语境,给加点的多音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 )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2)(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 )着。‎ ‎(3)上灯了,一点点黄晕( )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答案】(1)hùn (2)hè (3)yùn ‎3.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B.朗润(明亮润泽)‎ C.卖弄(向别人讨好) D.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答案】C ‎ ‎【解析】“卖弄”在文中的意思是“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4.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答案】(1)反复、拟人 (2)比喻、拟人 (3)比喻、排比 (4)引用、比喻、拟人 ‎5.综合运用。‎ 班级组织“我爱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因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春天的。‎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 )‎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 ( )‎ ‎③踏花归去马蹄香 ( )‎ ‎(2‎ ‎)【妙笔绘春】从下面的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之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越来越难以寻觅。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答案】(1)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2)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青蛙呼朋引伴,在池塘中放声欢唱;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3)示例:树林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解析】(2)(3)两个小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二、课内阅读 ‎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6.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       图;第②段:       图;第③段:         图。‎ ‎【答案】春花 春风 春雨 ‎7.第②段是从        、        、         三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 ‎【答案】触觉 嗅觉 听觉 ‎8.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答案】“闹”字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词的赏析。可先写出字词的原意,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9.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 ‎【答案】不可以颠倒。因为这三个分句中的比喻分别对应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与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解析】本题需要结合上下文来作答。‎ 三、拓展阅读 春之怀古 张晓风 ‎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没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地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 ‎【注】①烟囱: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②踯躅:徘徊。文中指停留。③湮远:久远。‎ ‎10.对于春天的美景,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而又自然贴切的想象。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文章第②段中找出一处来赏析。‎ 示例: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把春雪消融、流水淙淙,想象成白雪像人一样忍俊不禁,出声朗笑,一路欢歌,把春雪融化的景象写活了。‎ ‎【答案】示例一:第②段中作者把春雷、杜鹃和柳树想象成调皮的孩子,他们惹哭满天的云,斗急了一城杜鹃花,吟出一则则飞絮,把春天的景色写得富有生机,充满童趣。‎ 示例二:第②段中作者把柳树想象成一个多情的诗人,那纷飞的柳絮仿佛是他吟出的诗句,把春天写得情意盎然。‎ ‎【解析】本题答案不唯一,可选择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句子来赏析。‎ ‎11.文章第⑤段中,作者把“鸟”比喻为“数学家”,去丈量天空,却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这里写出了远古春天的天空哪三个特点?请加以概括。‎ ‎(1) ‎ ‎(2) ‎ ‎(3) ‎ ‎【答案】(1)蔚蓝 (2)澄净 (3)空旷 ‎【解析】结合第5段的内容,可从“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中概括出答案。‎ ‎12.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赏析) ‎ ‎(2)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答案】(1)“攻陷”一般指在战争中某个地方被敌军攻占,桃花“攻陷”山村水廓,就把春天桃花开遍了山村水廓的景象写活了。‎ ‎(2)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蜂蝶翩飞、春花烂漫、春意盎然的景象,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愉悦之感。‎ ‎【解析】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赏析即可。‎ ‎13.仔细阅读文章第⑦段,联系题目和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笔下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怀想的“必然曾经是这样的”古典中的春天,是“春之怀古”,而现实则多是“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的遗憾,以及对美好的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髻(jì) 澄清(chénɡ) 看护(kàn)‎ B.伦敦(dūn) 着落(zháo) 镶边(xiāng)‎ C.狭窄(zhǎi) 贮蓄(chǔ) 慈善(cí)‎ D.水藻(zǎo) 害羞(xiū) 地毯(tǎn)‎ ‎【答案】D ‎ ‎【解析】A项,“看”应读kān;B项,“着”应读zhuó;C项,“贮”应读zhù。‎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 ‎“ ”改为“ ”‎ ‎(2)这是张小水默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 ”改为“ ”‎ ‎【答案】(1)蓝 篮 (2)默 墨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空灵: ‎ ‎(2)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贮蓄: ‎ ‎(3)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 ‎(4)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安适: ‎ ‎(5)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境界: ‎ ‎【答案】(1)灵活而不可捉摸。‎ ‎(2)存放,储藏。‎ ‎(3)清秀。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4)安静而舒适。‎ ‎(5)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4.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1)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 (A.狭窄 B.狭小),城外又那么 (A.宽阔 B.宽敞)……‎ ‎(2)这块水晶里, (A.包着 B.裹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 (A.济南的冬天 B.冬天的济南)。‎ ‎【答案】(1)A B (2)A B ‎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被授予“ ”的称号。代表作有小说《 》。‎ ‎【答案】老舍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或:四世同堂)‎ ‎6.综合运用。‎ ‎《济南的冬天》中,老舍笔下的山是秀气的,水是清绿的,多美的冬天啊!为此,七年级(1)班的同学决定开展一个“我爱济南的山和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试完成下列各题。‎ ‎(1)【山水名句】请分别写出两句古诗词中写山、写水的句子。‎ ‎①写山: ‎ ‎②写水: ‎ ‎(2)【学做导游】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用一句宣传语向游客推介济南这座城市。‎ ‎(3)【治污行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的河流污染严重,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两条治污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示例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示例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②示例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示例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示例:山水名城,秀美济南。‎ ‎(3)示例:①出台一些限制排污的有效措施,加大治污力度;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解析】此题属于综合性学习,答案都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3)提出的建议要具有可行性。‎ 二、课内阅读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7.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案】济南冬天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 ‎8.“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解析】句子的作用可从内容及结构两个方面来思考。‎ ‎9.这是一个精美的写景片段,请你从“动词之美”“修辞之美”“色彩之美”“动静之美”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答案】示例:动词之美——一个“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儿上白雪的位置和形状;一个“镶”字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与蓝天相接的景象。‎ ‎【解析】赏析句子可从词语、修辞、描写等角度来鉴赏。从词语的角度赏析要注意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10.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最后一句既是与苍天商量的语气,怕秀气的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又是一种赞许的口吻,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小山的爱怜、赞美之情。‎ 三、拓展阅读 北京的冬 北京的冬天才是冬天,但北京的冬天如果没有下雪的话就不像冬天。整整一个冬天人们都在盼望下雪,天气预报也时不时地提醒人们要下雪了,但雪愣是不肯光临。媒体说北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最脏的一月,空气甚至达到了重度污染的程度,北京的冬天一点也不可爱。‎ 后来,忽然雪就来了。‎ 雪让北京人过节似的快乐。院子里雪人被调皮的孩子和一样调皮的父母堆起来了。父母在为孩子堆雪人的时候,其实也是为自己不泯的童心建一个回忆的坐标。这坐标虽然消失得容易,但在心里贮存着,每次大雪都被激活。‎ 有雪的北京生动可爱,无雪的北京的冬天则显得有些肃杀,树木简练得只剩下枝干,绝不拖泥带水地隐藏些许的叶片和绿意。整个北京的冬天像一幅鲁迅小说里的木刻插图,冷峻而凝练。‎ 我有些喜欢这种冷峻和凝练,有些喜欢北京的冬,这虽然不是我北迁的全部理由,但其中季节的成分也占了相当的因素。记得20年前第一次到北京学习的时候,问一位老师,北京有什么特产。这位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暖气。我起初以为只是调侃的一句话,等我享受到北京暖气的种种好处之后,我也由衷地说,北京特产,暖气。‎ 在北京生活惯了的朋友可能没有我这南方来的外来者这样的深切感受(这个南方不是广义上的南方,可能叫东南更合适)。南方的冬天是不方便学习和写作的。我在《南京的冬》一文中曾“痛说”南京的冬天的种种不适,潮湿,阴冷,做什么事情都束手束脚的,尤其是看书、学习、写作这种轻活,时间越长越是寒冷难当。而北京的供暖,让室内的小环境有了春意盎然的温暖,甚至有初夏般的自在和舒适,非常适合做文字这类轻活。我对北京的冬天心存感激。‎ 如今,我迁徙到北京,不仅可以感受到北京温暖而漫长的冬天,还可以感受到北京的四季变化物转星移。在他乡回忆或想象南方冬天的种种趣事,也是人生的另一种滋味,就像我现在穿着夏装看北京窗外的寒冷的雪景一样,不同季节的感受和反差让你想起丰富的生活和单调的生活之间的联系。‎ ‎11.结合全文,谈谈北京下雪的冬天都有哪些特点。‎ ‎【答案】生动可爱、温暖、自在和舒适。‎ ‎【解析】本题是概括题,可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12.运用对比可以使被说明的事物特征突出。请找出文中的对比,看它们各突出了什么内容。‎ ‎【答案】有两处对比:第一处是把无雪的北京与有雪的北京进行对比,突出有雪的北京生动可爱。第二处是把南方的冬天和北京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北京冬天的温暖。‎ ‎【解析】根据全文内容,找出对比点分析即可。‎ ‎13.下面句子中的“特产”各是什么意思?‎ ‎(1)记得20年前第一次到北京学习的时候,问一位老师,北京有什么特产。‎ ‎(2)等我享受到北京暖气的种种好处之后,我也由衷地说,北京特产,暖气。‎ ‎【答案】(1)“特产”是指北京特有的或特别的著名的产品。‎ ‎(2)“特产”是指北京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分析即可。‎ ‎14.文章第四自然段写到“有雪的北京生动可爱”,这与第一自然段中“北京的冬天一点也不可爱”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前者说的是有雪的北京,后者说的是受重度污染的北京,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解析】本题可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来分析。‎ ‎15.本文所描述的北京的冬天和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都是温暖的,成因一样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成因不同。北京的冬天温暖是因为室内有暖气,济南的冬天温暖是因为济南独特的地理位置。‎ ‎【解析】结合文本内容作答即可。‎ ‎3《雨的四季》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娇媚(mèi) 甘露(lù) 斗笠(lì) B.粗犷(kuànɡ) 一脉(mài) 绿茵茵(yīn)‎ C.冷冽(liè) 诱惑(huò) 彩棱镜(línɡ) D.浆汁(jiānɡ) 草垛(duò) 咄咄逼人(chū)‎ ‎【答案】A ‎ ‎【解析】B项,“犷”应读ɡuǎnɡ;C项,“棱”应读lénɡ;D项,“咄”应读duō。‎ ‎2.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1)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旷。(    )‎ ‎(2)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急待地等待着雨点。(    )‎ ‎(3)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    )‎ ‎(4)在冬日灰濛濛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    )‎ ‎【答案】(1)旷—犷 (2)急—及 (3)洌—冽 (4)濛濛—蒙蒙 ‎【解析】注意形似字,字形的异同。‎ ‎3.下面两句话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春雨具有滋润万物,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改进。‎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万物”之后加上“的作用”或“的功能”。(2)把“改进”改为“提高”。‎ ‎【解析】(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 ‎(2)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 ‎(3)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 ‎(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 ‎【答案】(1)比喻 (2)比喻 (3)排比 (4)拟人 ‎【解析】(1)比喻标志性词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 (2)比喻标志性词语“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3)排比标志性词语“使人” (4)拟人标志性词语“化了妆、莅临”‎ ‎5.指出下列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 )‎ ‎(2)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 )‎ ‎【答案】(1)本体:叶子 喻体:波浪 (2)本体:雨水 喻体:丝帘 ‎6.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 ________,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 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水光潋滟晴方好,___ 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青箬笠,绿蓑衣,______ _____。 (张志和《渔歌子》)‎ ‎【答案】(1)空山新雨后 (2)客舍青青柳色新 (3)山色空蒙雨亦奇 (4)斜风细雨不须归 ‎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从多个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答案】C ‎ ‎【解析】C项,“托物言志”和“古朴典雅”不妥,应为“写景抒情”和“优美活泼”。‎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好雨随风 乔忠延 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鞋子。‎ 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暖和多了。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嘟嘟地冒泡。(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是夜里来的。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于是,忽然想起昨日后晌太阳落在了云里,风也是东南风,还潮潮的。接着又倒头睡下,梦里也就多了几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饭不会起来。‎ 雨来得快,天晴得也快。一大早,天上还满是乌黑的云团。端上碗吃早饭,云变得丝丝蔓蔓的,天有些亮了。吃完饭擦嘴时,云就散了,太阳露了脸,鲜亮鲜亮的。(B)天空如刚擦过的镜子,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①着水色。人们的心里也像刚冲洗过一样清爽,脸笑成了花。‎ 田里泥了,无法干活,仍有人踩着泥到田头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声来。‎ ‎(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洇(yīn):液体落在纸或其他物体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8.作者写“雨来了”之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 ‎【答案】作者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是为下文写春雨来后人们的喜悦之情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春雨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可从结构方面的作用来分析。‎ ‎9.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答案】甜美、滋润;来得快,去得也快。‎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即可。‎ ‎10.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我选( )句,赏析: ‎ ‎ ‎ ‎【答案】A 示例:(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溪水流进田地时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2)“爬”这一动词用得生动形象,写出了溪水流进田地时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3)通过对比,写出了溪水流进田地时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B 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天空的明净,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大地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描写、字词等角度来分析。‎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填空 ‎(1)水何澹澹, 。‎ ‎(2) ,洪波涌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 , ,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 ‎【答案】(1)山岛竦峙(2)秋风萧瑟(3)随君直到夜郎西(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7)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答案】A ‎【解析】B.作者曹操,字孟德。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言绝句。D.《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小令。‎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 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________天 ‎【答案】谈 ‎【解析】对仗的要求: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4.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 ‎(2)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境表演中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 ‎【答案】(1)示例:对抗赛、问答赛、擂台赛、积分赛。(2)①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3)朗诵经典诗词,触摸名家心灵 ‎【解析】联系材料,温故知新,按照要求答题。‎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思乡。(意思对即可)‎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分析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解析】分析合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答案】C ‎ ‎【解析】“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8.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解析】答案不唯一。符合诗意,语言优美。‎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雨 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9.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答案】描写了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解析】根据诗句概括即可。‎ ‎10.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为巧妙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解析】结合诗意,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夏 意 ‎[宋] 苏舜钦 ‎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 、树荫满地、 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 ‎ 的心情。‎ ‎【答案】石榴开遍 梦觉流莺 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或恬然自在)‎ ‎1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 ‎【答案】透,穿透。石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展现出明艳的风姿,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解析】本诗大意:院子幽深宁静,远离喧嚣,透过窗帘可以清楚的看到满院子石榴花。正午时分太阳直射,树阴满地,也是最适合午休的时候,快要睡着的时候偶尔听到有鸟在鸣啼。结合诗意,分析“透”字的表达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