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2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1 新人教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李仕才 【预习】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那么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最基本原因是( ) A.反对各族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C.各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答案】B【学习目标】 1.讲述淝水之战的过程,学习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 2.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理解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交融,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 3.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难点:理解北方民族大交融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自主学习】 1.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 族建立的 统一了黄河流域。 年, 与东晋展开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此次战役后, 很快土崩瓦解, 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386年, 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 年,北魏统一了北方。 3.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 。迁都以后,接着又推行出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使用 ,禁用鲜卑语;以 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 等。这些措施,促进了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 。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各民族不仅在 上密切交往,在 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 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 和 ,并为以后 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 1.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2.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3.评价北魏孝文帝。 4.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点? 3 【当堂达标】 1.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2.下面是同学们在课堂上表演的课本剧,请你判断一下,他们学习的内容是( ) 王猛(大臣):陛下,东晋地广野丰,国富民强,切记不可攻打之。 苻坚(皇帝):朕雄兵百万,把马鞭投入长江,足以阻断江水,小小东晋何以惧之。 旁白:秦军溃败后,一路上听到“风声鹤唳”。更是胆战心惊。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 ) A.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迁都洛阳 D.提倡与汉族通婚 4.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 ) A.秦始皇统一文字 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孝文帝厉行汉化 D.武则天重用酷吏 5.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 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 A.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B.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C.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7.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交融的是( ) A、把土地分给农民 B、迁都洛阳 C、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D、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 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魏主”作简要评价。 【我的收获】 3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氐 前秦 383 前秦 淝水之战 前秦 北方 2. 鲜卑 439 3.洛阳 汉语 汉服 汉姓 联姻 民族交融 4.大交融 经济 文化 中华民族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隋唐 【合作探究】 1.前秦:(1)骄傲轻敌;(2)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3)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1)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3)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2.(1)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4)地理上,平城地理位置遥远,经略南方有困难。(5)洛阳是历代帝王建功立业的场所,汉文化积淀深。 3.(1)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交融,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2)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4.(1)相同点:①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②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③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④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2)不同点:①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②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当堂达标】 1.B2.D3.C4.C5.D6.C7.D 8.(1)北魏孝文帝。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迁都洛阳等。 (3)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孝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大交融,推动了社会进步。站在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他的这些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消亡。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