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共1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共135页)

1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 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 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 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具:挂图 课时:1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归纳出大洲的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教学过程 温故而知新 世界地图中认识各大洲和大洋、分界线的名称等 [引入]: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 (课题)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 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 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 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 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 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在哪里──地理位置和范围(雄踞东方的大洲) 2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 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 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1.读图 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活动读图 6.3 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 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2.读图 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副板书] ① 最北:81·N;最南:11 ·3′S; ② 最东:169· 40′W;最西:26 ·3′E 3.读图 6.2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的范围? [小组讨论] [启发引导] [活动] 1.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 6.2《亚洲的范围》) 前后 7 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 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 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图 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提问:亚洲面积排位第几?世界七大洲按面积排位又是如何? 活动:读图 6.4《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 面积之和? (4400 万平方千米,相当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板书] 世界第一大洲 面积:4400 万平方千米, 3.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 6 个区域。 读图 6.5《亚洲地理分区》,回答问题: ① 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 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 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 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 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图 6.6) 活动:完成教材第 5 页的“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课堂小结: [本节板书]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3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 3.经纬度位置 4、《亚洲的范围》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板书]世界第一大洲 面积:4400 万平方千米, 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 6 个区域。(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南 亚)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地理分区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并描述大洲的地 理位置特点。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其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难点 能够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老师将学生分为 6 个小组。 一、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看录像资料,猜一猜其中展现的景观在世界什么地方。(播放亚洲的录像资 料:长城、喜马拉雅山、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日本人和服着装等) [生]积极发言:中国、蒙古、日本、亚洲…… [师]这些景观都在亚洲,我们的国家——中国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开始 4 学习、认识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师]课件展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 同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 3 页图 6.2“亚洲的范围”,读图总结: (1)亚洲的半球位置。 (2)亚洲的海陆位置。 (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生]讨论回答并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师生小结]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北、西南分别 与欧洲、非洲相邻,东北、东南分别与北美洲、大洋洲隔海相望;大部分位于 81°N~11°S、 26°E~170°W 之间。 建议:最好让学生到屏幕前来指图回答。 [师]提问:通过对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应怎样分析某个地区或国 家的位置特点? [生]一般从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分析。 [生](学以致用)合作学习,学成教材第 4 页“活动题”,了解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师]过渡:通过对亚洲经纬度位置的分析,我们已了解到亚洲面积广大。它在各大洲中 的面积状况如何呢? 二、世界第一大洲 [生]读教材第 4 页图 6.4“七大洲面积比较”,掌握七大洲面积排列顺序: 1.面积比较 [师]记忆技巧:口诀法记忆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生]思考总结亚洲堪称“世界第一大洲”的原因。 [师生小结]亚洲的面积及位置。 (1)面积最大(4 400 万平方千米) (2)跨纬度最广(跨寒、温、热带) (3)东西距离长 [师]过渡: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为了学习研究方便,把亚洲 划分成了不同的地理分区。 2.亚洲地理分区 [师]通常,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划分为 6 个区域。 [生]读教材第 4 页图 6.5“亚洲地理分区”回答问题: (1)中国属于亚洲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2)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生]通过对(1)、(2)题的练习,明确了亚洲地理分区的名称及分布,为以后学习区域地 理打好基础。 [师]过渡:课件展示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出示问题, 让学生思考:“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的成因是什么? 3.居民生活的差异 [生]各抒己见:各地降水不同,气温不同,历史文化不同…… [师]评价学生答案并小结: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5 三、课堂小结 学生先总结,教师再评价、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地 理分区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明确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位 置 和 范 围 半球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半 球和东半球 海陆位置 东、南、北三面分别临太 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西北邻欧洲,西南邻非洲, 东北、东南分别与北美 洲、大洋洲隔海相望 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81°N~11°S、 26°E~170°W 之间 面积:约 4 400 万平方千米 地理分区 面积最大 跨纬度最广 东西跨度最长 世 界 第 一 大 洲 第 1 课时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 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 重点 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难点 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将学生分为两组。 6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师]歌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激情高昂。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 洲的地形、河流具体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 二、讲授新课 第二节 自然环境 [师]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全班分成两组作一次亚洲之旅: 提出要求: (1)说出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海拔大致是多少,有可能见到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 的地形区。 (2)请一组同学沿 80°E,从北向南旅行,另一组同学沿 30°N,从东向西旅行。(前后 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记录沿途所经过的地形区。(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记录员 记录所经过的地形区的特征) [生]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过地形区的名称及大致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 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给予鼓掌激励。 [师]引导学生进行“造型活动”:(老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 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 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 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 2 000 米,头部为 4 000 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区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生]按要求演示。 [师]提问:同学们从读图观察、描述及演示活动中,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 [生]小结: 1.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丘陵为主。 2.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师]引导学生阅读“亚洲大陆沿北纬 30°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结合同学们演示的 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则亚洲的地势特征,便一目了然。 思路:同时对比教材第 9 页图 6.12“北美洲大陆沿北纬 4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让学生观察两图的差异。 [师]过渡: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哪些地方?流向哪里? [生]小结: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师]引导学生阅读“亚洲地形”图,说出亚洲主要河流名称及分布。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亚洲的地形、地势及河流状况,理解了河流流向与地形地势的关 系。亚洲地势起伏大,长河多。受地形地势影响,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 海洋。 7 地 形 和 河 流 地势特点: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特点:长河多,发源于中部 ,呈放射状流向周 边的海洋 亚洲的世界之最 最高大的山脉 最高的山峰 最高的大高原 最大的湖泊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 世界陆地最低点 第 2 课时 复杂的气候 知识与技能 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及相关资料,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 类型及相应的气候特征,理解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阅读教材,了解亚洲气候的地区差异及东部、南部地区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海陆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逐渐形 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难点 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应从哪些方面分析。 一、导入新课 一位旅行家,游遍了整个亚洲。他说:到了东南亚的马来群岛,气候比较湿热,几乎天 8 天下雨;到了西亚的阿拉伯半岛,天气十分炎热,常年不见滴雨,到处是茫茫沙漠;夏季到 了南亚则遇上了大的洪灾,村庄、农田等被洪水淹没,人们游离失所,损失惨重……同一个 大洲气候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异?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二、讲授新课 [板书]复杂的气候 [课件展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图。 [师]引导学生读图,观察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生]读图答出: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9 种。 学生到屏幕前指图回答,其他同学相互补充。 [师]引导学生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分析对比,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生]积极发言。 [师]分析评价学生答案,然后总结并板书: [板书]1.亚洲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提问]亚洲的气候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特点呢?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呢?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总结:亚洲由于所跨的纬度广,地跨寒、温、热带,因 此气候类型复杂。例如赤道附近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常年如夏,森林常绿,是热带雨林气候; 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则是大部分时间银装素裹的寒带气候。因此,纬度因素是影响气候 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件展示]30°N 纬线穿过的“亚洲的气候类型”图。 [活动]看看 30°N 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 [归纳]与亚洲其他纬度地区相比,这一带气候特点复杂。虽然处于同一纬度,但不同的 海陆位置所形成的气候不同:同是 30°N,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地区是高原山 地气候,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 10 页内容,分析 30°N 大陆东岸、西岸、内陆气候特点的不 同。 [生]同学交流,并总结: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板书]2.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活动]涓涓和菲菲在争论一个地理问题,谁也说服不了谁。请你做裁判,看看谁对亚洲 大陆内部为什么会形成大面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问题解释得更有道理。 涓涓说:“因为距海洋太远了,海洋水汽难以深入大陆内部……”菲菲说:“不对!肯 定是过去那里的人太多,把水都用光了……”(涓涓说得对) [承转]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季风气候,由于亚洲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季风气候显著。在世界各大 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亚洲的季风气候最显著, 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呢? [生]讨论回答。 [板书]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件展示] 9 [教师总结]亚洲的季风气候最显著,它对亚洲的农业影响最大,这种影响分为利、弊两 方面。 利:季风气候的高温和多雨期一致,即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对农业发展十分 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期需水分多的时候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弊: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所带来的旱涝灾害,又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亚洲东 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亚洲东部与南部,常受夏季风 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提问]通过以上学习,请同学们总结:怎样才能理解某个地区或国家的气候知识? [学生小结]①要阅读气候类型图,先观察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大致分布在什么地方, 即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②然后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③看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④这些气候对该地人们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学以致用]完成教材第 12 页活动,分析北美洲气候的分布特点。 三、课堂小结 学习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了解本地区在世界上的位置及范 围,该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本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河流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还 有地形、气候、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复 杂 的 气 候 1.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季风气候显著 2.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节《自然环境》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亚洲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教材安 排在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之后开始学习显然是因为亚洲气候的形成与位置范 10 围以及地形有直接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又能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 素间的相互影响联系。本节课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气候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 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结构分析』这节课教材主要通过地图与图片资料的呈现,以及一些突出亚洲的气候对 人类活动、农业影响的资料个案,来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从而突破重点。我将亚洲气候的 影响因素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利用“亚洲经纬度图”、“冬夏季风图”等几幅图和对应的探 究活动,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系 列探究活动中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尝试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特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有关世界的气候类型与分布的知识。这一章以亚洲 为案例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七年级学生对生活所 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有生活体验和感受,但对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没有感受,为了让学生对亚 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直观的感觉,设计由“世界园艺博览会”引出亚洲各地系列景观图片, 学生由景观可联系相应地区气候的典型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得出亚洲气候特点并简要分 析成因。掌握分析气候的方法 (2)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联系家 乡的实际思考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气候资料图,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北美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提 高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我国的气候,加强学生防灾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的气候分布与气候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得出气候特点及分析气候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学习、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课 件 资 源 教师活 动 学生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设 置 PPT:中国锦州“世界园艺博览会”…… 幻灯片: 出示“世 园会”园 视觉 冲浪,激 发学习兴 利 用生活热 11 情 景 引 入 新 课 林园艺精 品景观 亚 洲图配 以各地区 植被景观 (可点击 放大) 吉 祥物欧 叶,对亚 洲的气候 特征产生 了系列疑 惑问题, 请同学们 帮助他。 趣。 认 识亚洲各 地植被景 观和欧叶 带来的疑 问。 认 识活动目 标,明确 本课学习 任务。 点实例引 入, 提 高学生兴 趣,激发 学习探究 欲望。 图 识 气 候 寻 依 据 活动一:“找一找” 疑惑 1:亚洲的气候特点?依据? 一、亚洲气候的特点 1.找出亚洲气候类型有哪些? 2.季风气候的分布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记忆大比拼游戏: 展示课件(各种气候名称由鼠标点击而显示)限时记忆空 间分布。 穿越旅行 寻找依据: PPT:出示 《世界气 候图》及 导学题 1。 指导 学生阅读 教材 P10 第一段文 字,自主 完成导学 案活动一 (1)。 然 后小组比 赛,看哪 个小组能 把亚洲的 气候特点 表达得完 整准确而 学生 认真读图 并结合教 材 P10 第 一段文 字,提取 信息,查 找亚洲气 候特点 学生 小组代表 举手抢 答,积极 踊跃。 归 纳总结出 3 个特 征。 通 过系列疑 问,引导 学生自主 探究,培 养自主学 习能力、 读图分析 能力、归 纳总结能 力。 通过游 戏,学生 愉悦的理 解并掌握 新知。 12 A.欧叶沿 300N 自东向西横穿亚洲:依次经过哪几种气候类型? 世界的十一种气候,亚洲共有____种气候。 B.欧叶自亚洲东部沿海向南部沿海地区行:与其它大洲相比, 季风气候的面积范围明显_______。冬夏季风造成东部地区的气 候:冬季?,夏季?。 C.《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边界图》及 “气温曲线与降水 量柱状图” 设问:①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亚洲其它气候区面积比较情况 怎样?____ ②总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降水 ,冬夏气温 。 又简练。 借助 课件点 拨、分析、 总结。 借 助课件组 织活动, 帮助学生 巩固记 忆。 读 教材 P10 页第二段 文字,结 合(PPT) 不同气 候类型 景观图 及气候 图,感受 亚洲气 候的复 杂多样 性。 引 入小组 竞赛:把 学生分为 三个大 组,每组 寻找一个 方面的证 据。由组 长抽签决 定探究任 务 A、B、 空白 图检查, 当堂巩 固。 学生小 组内合作 完成导学 案活动一 (2),认真 读图提取 信息,并 组内交流 讨论,展 示汇报。 小 组派代表 发言,结 合课件板 演展示, 解决疑惑 的问题。 通 过分组竞 赛活动, 加强学生 的感官认 知印象。 13 C: 倾听 学生发 言,及时 鼓励、评 价。 借助 课件点 拨、分析、 总结。 探 究 问 题 析 成 因 活动二:“议一议”: 疑惑 2: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有 哪些? 导学题 A:①请仔细读图,说说亚洲经纬度位置。②这种经 纬度位置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如何? 承转:音乐---“黄土高 坡”…… 引 入小组 竞赛:把 学生分为 三个大 组,每组 由组长抽 签决定探 究任务 A、B、C: 深 入学生讨 论,个别 引导分 析,掌握 学情。 倾 听学生发 言,及时 鼓励、评 价 出 小 组合作探 究,认真 完成导学 案活动 二。 小 组之间相 互质疑补 充。 组 内交流 展 示汇报 学 生读“亚 洲经纬线 图”查找 亚洲所跨 经纬度范 围。并讨 论纬度对 气候的影 响; 通过 读图和对 应的探究 活动,培 养并提高 学生识图 用图能 力,以及 从各种资 料中提取 相关地理 信息、综 合分析问 题的能 力。 培养 学生自 主、合作 探究能力 通 过竞赛填 表,培养 14 导学题 B:①请仔细观察冬夏季风的风向,源地。②说说冬 夏季风的性质如何?对气候有何影响? 导学题 C:①山地不同高度景观有何不同?差异的原因是?② 亚洲地形特点对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如何? 趣味游戏:竞赛填表 拓展迁移:根据我们的现实生活思考一下,季风气候对我们 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呢? 示:“亚 洲经纬网 图”、“冬 夏季风 图”(特别 标注临 沂,使其 发亮并闪 烁。)引导 学生板演 展示 组织 活动,及 时评价 组 织学生小 组竞赛填 表:感受 对照比较 两种季风 的性质。 引 导学生对 所学知识 迁移拓 展。 总 结并对表 现好的同 学进行鼓 励。 读冬 夏季风图 分析、归 纳季风气 候的性质 及影响, 明确海陆 因素对气 候的影 响。 地 形的影 响。 小组竞 赛,合作 探究: (根据课 堂时间随 机调控) 思 考,回答, 各抒己见 展示 汇报 解决欧叶 的疑问 学生的合 作能力以 小组竞赛 形式,面 向全体学 生,充分 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 极性。 设问: 15 归 纳 提 升 我 最 棒 1.为什么亚洲气候具有这样的特点? 2.归纳一个大洲的气候分布特点的角度? 通过 前面所 学,你收 获了哪 些? 引导 学生交流 学习, 及时 评价。 思考, 回答,各 抒己见 举手 抢答,积 极踊跃发 言 加 强对学生 学习方法 的指导, 培养学生 归纳总结 学习方法 的能力。 学 以 致 用 能 迁 移 活动三“试一试”: 1.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①找出北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并找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 型。 2.了解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规律。②找出 40°N、80°W,说出 它们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指导学 生运用亚 洲气候的 学习方 法,尝试 分析北美 洲。 引 导学生对 所学知识 迁移拓 展。 深 入学生讨 论,个别 引导分 析,掌握 学情 承 转:综上 所述,归 纳北美洲 气候特 结 合亚洲气 候的学习 方法 小 组合作探 究,认真 读图提取 信息,完 成导学案 活动三。 组 内交流讨 论,展示 汇报。 加 强对学习 方法的讨 论交流, 培养归纳 总结、举 一反三学 习方法的 在 系列探究 活动中学 会分析大 洲气候特 点的方 法,并能 学以致 用,尝试 分析北美 洲的气候 特点。 培 养学习地 理的兴 趣。 16 附:课堂小结(PPT 表格) 气候特点的结论 得出结论的方法 成因归类 对农业的影响 ①气候复杂多样 ? 纬度位置、?、? 利于发展多种农业 ② ? 与其它大洲同类气候比较 海陆位置 ? ③大陆性气候面积广 ? ? 利于?,但缺水源。 参考答案: 气候特点的结论 得出结论的方法 成因归类 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复杂多样 看亚洲气候的类型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地形 利于发展多种农业 季风气候显著 与其它大洲同类气候比较 海陆位置 雨热同期; 水旱灾害。 拓展提升:结合北美洲地形图分析,西部气候区为什么呈狭 长分布? 点? 组织 学生交流 总 结并对表 现好的同 学进行鼓 励。 能力。 课 堂 小 结 谈 收 获 投影 PPT 表格,请同学们填写完整(或多媒体可以用鼠标 点击显出参考答案)。 这节课你 收获了什 么? 结束 语: 在帮 助欧叶解 决了难题 的同时, 我们也学 到了不少 知识。 盘点 收获 各抒 己见 所学 知识形成 网络体 系。 培养学生 归纳总结 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 力,掌握 学习区域 地理的方 法。 17 大陆性气候面积广 比较亚洲各种气候的面积 海陆位置 利于特色瓜果生长,但缺 水源。 第 1 课时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能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 3.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4.学会评价某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分析各国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2.运用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各自然地理特征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从而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难点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形成。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悼念有关地震的资料及图片,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出示图片及问题,引入学习的课题: (1)在我国的邻国中,经济最为发达并且人口过亿的国家是哪一个? (2)我国的邻国中,人口过亿且主要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是哪一个? (3)我国的邻国中,以富士山作为国家的象征,以樱花作为国花的国家是哪一个? [回答]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指同一个国家——日本。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日本 一、自然环境 [师]课件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同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读图观察并描述日本 的海陆位置状况。 18 [生]濒临的海洋:太平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 [师]课件展示“日本的地形”图(教材第 14 页图 7.2),同时出示问题: (1)说出日本的大致经纬度位置。 (2)日本是一个岛国,领土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小组交流后回答。 [师]评价学生答案,然后总结: (1)日本大致位于经度 125°E~145°E、纬度 25°N~45°N 之间。 (2)日本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附近一些小岛。 [板书]1.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经纬度位置 2.领土组成: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过渡]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 37.7 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 我国还长,为什么? [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师]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在图中找出两个著名的港口:神户和横滨。 [生]在图中掌握重点港口的名称、位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其海岸线是太平洋沿岸曲折还是日本海沿岸曲折? [生]读图回答:太平洋沿岸。 [板书]3.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生]继续观察“日本的地形”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板书]4.地形特点 日本国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 的平原。 [承转]以上我们已对日本的自然环境有了一些了解,关于日本的自然环境,同学们谁能 说出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 [生]回答:日本的气候、多火山地震…… [承转]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些内容。 [板书]5.气候类型 [师]引导学生回忆“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得知日本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亚 热带季风气候。因周围都是海洋,故日本的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 [课件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生]读图,直观掌握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同时位于环太平 19 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境内有火山 200 多座,其中活火山 80 多座。富士 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日本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 均每年有 1 500 多次。 [板书]6.多火山、地震 [活动]当地震突然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场景,让学生结合日本地震防御措施的启示,积极 分组讨论发生地震时,不同场景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课堂小结 学生先说出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一个岛 国,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地形以山地和丘 陵为主;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因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 震。以上内容属于日本自然环境的知识。 自 然 环 境 特 征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经纬度位置 领土组成: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形: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气候: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多火山、地震 原因: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 界处,地壳活跃 预防措施 第 2 课时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经济特点。 2.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综合分析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条件。 2.举例说明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色。 3.结合实际说明日本的文化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本经济特点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2.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经济发展模式,说明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 重点 1.日本的经济特点。 2.日本的工业布局。 难点 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教师归纳]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森林资源和水 能资源丰富,但其矿产资源贫乏。面对矿产资源贫乏,日本是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迅 速发展经济的呢?(引出课题——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二、讲授新课 [板书]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师]课件出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图(教材第 17 页图 7.11)。问题:日本从国 外进口哪些主要工业原料? [生]煤、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 [承转]日本是依靠什么使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板书]1.经济发展的条件 [活动]学生总结教材内容,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教师总结](1)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市场有限。 (2)有利条件:①日本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②有较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因而能迅速提 高生产水平;③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过渡]日本发展经济有明显的局限性,但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而成为世界上的经济 强国。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下面我们来学习日本的工业发展 状况。 [板书]2.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 [学生活动]读教材第 18 页图 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完成第 18 页活动 1。 [教师总结]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工业区有: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和北九州工业区。 [承转]为什么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学生]合作学习,思考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师总结]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是临海可利用海上便 利的交通,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学生活动]讨论:(1)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所带来的问题(从工业用地地价上 涨,供水、供电不足,环境污染加剧等方面考虑)。(2)随着工业发展,日本工业出现了一系 列问题:劳动力价格升高,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国内需求减少等。 21 [板书]3.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 [生]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欧洲、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教师总结]由以上内容可知: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这有利于促进日本科技水平和劳 动力素质的提高,使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但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也必 然会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近年来,日本又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迁移到海外,利用发展 中国家的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保护了本国的自然资源,提高了劳 动效率。 [师]日本从古代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古代中国水稻、铁器的 传入,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这一切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日本的文化兼有东西文化特点。 [板书]三、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师]课件展示部分东西方文化并存的图片。问题:请同学举例说明日本文化“东西方兼 容”的特点。 [生]和服与洋服并存,和食与洋快餐并存,同样用筷子吃饭等。 [教师总结]东西方兼容的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有利于继承传统文 化,利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利于良好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对西方现 代文化的吸纳,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课堂小结 我们从日本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可知,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其资源丰富与否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而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又取决于该国的科学 技术水平。日本正是利用了自身这一优势,才在一个地狭人稠的岛上发展成为世界上的经济 强国。这一点正是我国在发展时所要借鉴的,也是我们学习日本地理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一节 日本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经济发展的条件 2.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 3.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 三、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一节《日本》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材有三个框题:一是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让学生认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位置、 范围、地形、河流、气候和火山地震等基本的自然环境;二是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通过 读图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日本的工业特点、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要工业区 和工业城市、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原因、工业移往海外的原因;三是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特点也有西方文化特点。 本课时教材共包含了 21 个地图图片、3 个活动题。教材通过 P16 活动题 1 来让学生思 考日本多火山、地震的鬟及措施,我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哪些防地震的措施。活动题 2 通过阅 22 读分析图 7.14 让学生分析日本工业地带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通过 P21 活动题 3 并结合 图 7.16、7.17 来帮助学生分析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本节课由于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国家,所以在预习过程中要有重点的指导学生怎样从自然环境 和人文环境分析一个国家,要注重方法指导。 (二)学习目标 1、 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到日本 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在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 以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4、 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5、 认识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放交融的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 (三)评价设计 1、2、3 指图说明;3、4、5 用文字表述 (四)课前准备 1、课件《樱花》 2、课件《日本》 (五)活动设计 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 导。 授课学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 营造气氛。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后。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导入新课]: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 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 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探究题活动 1]: 合作完成 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 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23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板书]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自 然地理特征思考题),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 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 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 岛的相关位置,、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 火山,200 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 游胜地 [探究题活动 2]:读图 7.5-7.7 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 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 1500 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 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 知识? 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接着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第一节 日本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13 960 万 日本 1.27 37.7 万 [阅读材料]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3 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 30 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 18 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 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 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 习打下一定基础 [探究题活动 3]: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2、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 工业部门? 3、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24 最后布置第 1 课时作业,显示“日本空白图”,让学生说出日本四大岛、邻国、富士山、主 要港口的英文代号。学生回答正确,屏幕上就出现相应位置的文字并伴之以动听的声音,以 示表扬。 [板书]三、太平洋沿岸的工业 [探究题活动:4]: 1、看看日本工业 主要分布在那里? 2、 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 24 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 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 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然后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 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板书]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不难理解,但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 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 总结:以教学纲要总结全文。 第 1 课时 “十字路口”的位置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和降水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一个地区特殊地理位置的方法。 2.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特点的方法。 3.学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 质。 重点 “十字路口”位置,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 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 般规律。 教学准备 25 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试着制作“新马泰”旅游计划。 一、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今天,我们要到近些年来人们出国旅游的热点路线之一的“新马泰”旅游。 同学们知道“新马泰”是指哪些地方,在亚洲的哪个区域吗? [生]“新”指新加坡,“马”指马来西亚,“泰”指泰国,它们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属于 东南亚地区。 二、讲授新课 第二节 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 7.20“东南亚的地形”,完成教材第 23 页“活动 1”,了解 东南亚的海陆位置。 课件出示“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材第 23 页图 7.21),结合教材第 22 页图 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明确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 字路口”上,明确马六甲海峡航线的交通意义。 [教师总结]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东南亚地处亚洲 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这个十字路口上的交通咽喉, 位置非常重要。 [过渡]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就是我们今天旅游的第一站:新加坡。 [师]出示新加坡地图,播放录像资料,介绍“花园城市”——新加坡。新加坡被海洋环 抱,气温高而不热,茂密的树林,绿色的草地,精心美化的环境,有条不紊的管理,可以说, 这里找不到裸露的地面,看不见飞扬的尘土,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 [设问]除新加坡外,东南亚还包括哪些国家? [活动]学生读教材第 24 页图 7.24“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在图上找出新 加坡、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东帝汶。 [教师总结]上述东南亚国家中,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主要位于中南半岛上; 缅甸、老挝和越南是我们中国的陆上邻国;老挝是东南亚的内陆国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文莱、东帝汶主要位于马来群岛上,是群岛国家。 二、气候 1.气候类型及特点 [活动]学生查阅“世界气候分布图”,并思考:新加坡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这种气候在 东南亚哪些地方还有分布?课件出示:“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分析热带雨林 气候的特征。 [教师总结]新加坡及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属于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经济作物 [过渡]游览完“花园城市”新加坡,我们继续北上,来到我们旅游的第二站:马来西亚。 [师]出示马来西亚的油棕图片,讲解:油棕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 高的产油植物,有“世界油王”之称。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设问]东南亚除了油棕之外,还有哪些热带经济作物?你们了解这些作物吗? [生]还有橡胶、蕉麻、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 26 [师]简单点评,可根据学生介绍,适时补充。 [过渡]泰国除了是世界第一大橡胶生产国外,还是世界有名的“大象之邦”。引出旅游 第三站:“大象之邦——泰国”。 [提问]出示泰国地图,思考:泰国版图形如一头大象,南部领土宛如大象的鼻子伸入马 来半岛。 [设问]泰国的气候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有什么不同? [活动]学生查阅世界气候图,明确: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进而明确东南亚热带季风 气候的分布区域。 课件出示:“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明确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终年高温,分旱、 雨两季。 [过渡]来到泰国,当然要品尝世界闻名的泰国米。泰国米叫暹罗米(“暹罗”是泰国的 旧称),颗粒细长,两头尖,煮成米饭后,香软滑嫩,色白味香,驰名国际市场。 3.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活动]学生读教材第 24 页图 7.24“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了解东南亚的主 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除了泰国外,还有越南、缅甸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课件展示]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 [探究]从东南亚的地形、气候、饮食习惯等方面,分析东南亚居民主食与当地农业的关 系。 [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水稻种植历史也较 悠久,东南亚人喜爱吃米饭。因此,米饭成了东南亚人民的主食。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新马泰”位于东南亚地区,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 群岛两部分,因处于“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是世界 上橡胶、棕榈油、蕉麻、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主要粮食作物是稻米。 东 南 亚 位置:十字路口 组成: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农业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棕榈油、蕉麻、椰子等 分布 第 2 课时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热带旅游胜地 知识与技能 1.在东南亚地形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河流及河流沿岸的城市。 27 2.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3.结合图片资料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 族自豪感。 2.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自己家乡的旅游资源开发。 重点 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特点。 难点 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 般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陈毅元帅在写给缅甸友人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 饮一江水。”它有什么地理依据?引出中南半岛上的各国与我国是山水相连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一、地形与河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师]课件展示图片: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活动]学生读教材第 26 页图 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 (1)曼谷附近的河流名称。 (2)泰国与老挝以什么河流为界,该河流经哪些国家? (3)中南半岛上主要有哪些河流?它们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4)中南半岛上山河分布有什么特点? [师生小结]师生共同讨论上述问题。 [教师点评]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对于中南半岛山河大势,可以用分开 的手掌和手指来形象地比喻——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二、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设问]这样的地形条件有什么好处?学生读教材第 26 页内容,找出问题答案。 [教师总结]各大河上游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 泥沙淤积,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因此下游平原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 国家主要城市多分布在大江大河的沿岸。 [活动]同桌之间合作学习,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看它们分别位于哪条 河流的沿岸,分别位于哪个国家,从而共同完成教材第 27 页活动题 1.(1)和(2)。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幽默中记住中南半岛上几个国家的首都名称。 28 一人越过一条河流(越河:指“越南”的首都“河内”),拣到一块金子(拣金:指“柬 埔寨”的首都“金边”),遇到老万(老万:指“老挝”的首都“万象”),老万走路太慢(太 慢:指“泰国”的首都“曼谷”)。 [教师总结]萨尔温江和湄公河都发源于我国,上游在我国分别叫怒江和澜沧江,前者属 于印度洋水系,后者属于太平洋水系。从图中可看出,中南半岛各国的主要城市分布在河流 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拓展]学生举例说明世界或中国沿河分布的大城市。(上海、广州等) [探究]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为什么大多数选择在河流沿岸? [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等。 [拓展延伸]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没有弊端?(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城市沿河分布的有利条件:河流沿岸地势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河流是水运 通道,为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提供便利;河流沿岸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开展农业生产; 河流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若城市位于河流上游,还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 水能资源…… (2)城市沿河分布的弊端:河流水患易造成损失;城市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向河流 随意排放,导致河流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地形、河流及城市的分布。下面我们继续观看录像: 在新加坡会看到很多的汉字招牌,会听到一些人讲汉语,这是为什么? [师]播放录像资料“华人、华侨在东南亚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 古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 努力着。改革开放以后,华人、华侨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拓展]我国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 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师]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 三、热带旅游胜地 [师]以上我们到新加坡、泰国一番“旅游”,我们继续了解一下东南亚还有哪些旅游资 源。 [课件展示]缅甸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的人鳄表演、 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等。 [活动]学生对照教材第 28 页,理解东南亚有哪些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记住主要旅游 景点及分布的国家。 [拓展延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已是很平常的事情。近年来,许多中国 人出境旅游选择了东南亚,为什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点评总结] (1)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距离较近。(2)我国主要在温带地区,而东南亚热带风光旖 旎,自然景观差异显著。(3)东南亚华人、华侨集中,语言文化与我们有许多相通之处,沟 通障碍较少等。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南半岛上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中南半 岛上的主要城市及首都大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东南亚还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 集中的地区,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东南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吸引着世界各国游客的到来。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东南亚地区游览。 29 东南亚 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城市分布: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热带旅游胜地 第二节《东南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②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雨林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 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②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没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印度洋海啸图片。简介:此次海啸印尼等国家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国际社 会伸出援助之手,美国人开着航空母舰来了,日本自卫队也来了,救灾要航空母舰吗?为什 么美日对这次海啸如此大动干戈? 活动一 读图思考 (见图 7.17 和 7.18)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 儿?(并在图上指出) 那么它的位置是? 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 群岛则是横穿赤道。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因 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读图 7.19 说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投影: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图。 师补充:近年来,过往船只每年达到 8 万多艘。 3.回顾“日本”节内容:马六甲海峡对日本有什么重要性? 明确: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30 过渡:此次海啸时许多外国人在新马泰等国度假,有大家熟悉的金庸、李连杰。当然有 不少的伤亡。投影相关图片:学生做小导游,解说各景点。 热带自然景观:越南的下龙湾 原始的热带雨林 名胜古迹:缅甸仰光大金塔 柬埔寨的吴哥窟 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 屠 独特的风土人情:傣族的泼水节 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活动二 七嘴八舌 老师也很想到东南亚旅游.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都应该准备什么?英语水平较差的 人,会不会有语言障碍? 明确:短袖衣裤。雨具、太阳 活动三 读图 1.那么东南亚究竟是怎样的气候类型呢?阅读地图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见 教材 30 页活动 1.2) 明确:东南亚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终年炎热.降水 分配不均,有几个月多雨,有几个月少雨。热带雨林气候也是终年炎热,但降水全年都多。 2.读图 7.27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过程。 参考:早晨 6 点太阳升起.水气蒸发,逐渐成云,云越集越多.至下午 2、3 点开始 下雨,傍晚雨过天晴,晚六点太阳落山。 活动四 讨论交流 1.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 物的生长? 大米。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图片展示椰子,橡胶,油棕, 稻米,蕉麻。] 投影:把下列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家用线连接起来。 ①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A.印度尼西亚 ②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 B.菲律宾 ③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C.泰国 ④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 D.马来西亚 2.交流:东南亚的风土人情 过渡:在这次灾难发生后,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又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在国际上造成极坏 的影响,那么东南亚华人华侨状况如何?为什么会出现反华事件?想必同学们很关心。 活动五 了解概况 师补充:中国历史上讲到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 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 努力着,不少人靠勤劳和智慧发了财,却受到一些当地人的仇视。 31 投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东南亚一些华人家族企业建成了颇具规模的 商贸集团、农产业集团、工业制造业集团、房地产业集团,以及金融、保险、证券及财务服 务集团。随着东南亚国家普遍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各国华商企业的经营进一步多 元化。不少华人企业集团开始发展部分基础工业和重工业,投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经过几 十年的努力,华人企业的跨国经营迅速发展,普遍建立了自己的跨国经营网络。 活动六 读图自学 见“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找一找东南亚都有什么河流?2.这些河流的流向有没有共同特点? 3.这些河流的上游的在什么地方?4.河流与山脉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5.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投影:将国家与其相应的首都、流经首都附近的河流分别用线连接起来 缅甸 河内 湄南 河 泰国 金边 红 河 越南 万象 湄公 河 老挝 曼谷 伊洛瓦底 江 柬埔寨 仰光 萨尔温 江 附:地名小故事 有一个人名字叫老万,有一天,他想越河去捡(柬)金子,可 是他选错了交通工具,他是骑着绵(缅)羊(仰)去的,绵羊走的太(泰)慢(曼)了,结 果金子没捡到。 课后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东南亚有什么了解?(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今天内容) [课后练习] 1.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检测:下图是“东南亚略图”,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根据图中数码号,填写所代表的 地理名称。 32 ①_______洋; ②_______海;③_______岛;④_______半岛 ⑤_______城市;⑥ _______国家; ⑦_______首都; ⑧_______首都 ⑨_______气候;⑩_______气候。 下图是“马六甲海峡航线”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半岛和_______岛之间,沟通了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 2.从马六甲海峡往西航行,可到达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亚洲的________地区、 ________地区,往东航行可通往亚洲的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洲以及________洲、 ________洲。 3.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交通中的重要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日本来说,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相当重要,其中主要原因 第 1 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33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结合图表资料说明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理解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理解人类必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 印度的地形特点,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 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印度人口、宗教、自然条件等方面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猴哥》。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吗?取经是到哪个国 家?取的是什么经(古印度、佛经)。同学们都了解哪些有关于印度的信息?(学生回答) [师]印度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开发较早和宗 教等因素的影响,印度的人口也很多。印度这个美丽、富饶而又神秘的国家引无数人向往, 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度。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节 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地理位置 [师]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问题:印度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南部濒临哪 个海洋,印度大部分领土位于什么纬度? [教师总结]印度位于南亚,中国的西南部,南临印度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北纬 10°~30°之间)。 [学生活动]观察课件“印度的地形”图,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 于印度的什么方位,找出印度的首都。 [教师总结]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首都是新德里。 [板书]2.地形 [生]继续观察课件“印度的地形”图。 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思考印度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分布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及河流? [教师总结]印度的地形主要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 34 南部是德干高原,绝大部分领土海拔在 1 000 米以上,主要河流:恒河。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活有多少人口呢? [板书]3.人口 [活动]学生观察教材第 32 页图 7.36“1993~2001 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结合教材, 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印度人口已超过多少亿? (2)现阶段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是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 (3)完成教材第 32~33 页活动 1、2,说说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劣势。 [教师总结](1)2011 年,印度人口已达 12.1 亿。 (2)因为印度广大农村农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 增长速度仍然较快。 (3)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大等。劣势:人口的增长制约着印度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使人均粮食、耕地、国内生产总值等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环 境污染、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等。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印度的地形 主要分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恒河平原和南部的德干高原三部分,了解了印度是世 界上第二人口大国。 世界 第二 人口 大国 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东临孟加拉湾, 西临阿拉伯海 地形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人口 数量:目前已达 12.1 亿,仅次于中国 人口增长速度快 第 2 课时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 业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2.了解印度的“绿色革命”给印度带来的新契机。 3.利用地图说明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4.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及发展过程;运用地图说明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空间 35 分布变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归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运用地图说明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通过学习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重点 主要农作物及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 通过读图,学会分析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软件外包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的 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水旱灾害的图片。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与印度的气候有关,下面我们来了解印度的气 候特点。 二、讲授新课 二、气候 [师]展示“亚洲气候图”和“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提问: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生]读图、小组讨论回答。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雨季(6~9 月)、旱季(10 月~次年 5 月)。 (2)降水集中在 6~9 月。 [教师提问]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和雨季的差别呢?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亚 1 月风向图和南亚 7 月风向图。 [生]读图思考: (1)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2)读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将 A~F 填入下表中: 36 A.来得早;B.来得晚;C.退得早;D.退得晚;E.风力不足;F.风力强盛 西南季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填表。 水灾 旱灾 西南季风的变化 ADF BCE [教师小结]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印度的降水极不稳定,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过渡]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我们 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众多,使这个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粮食问题。 三、粮食生产与分布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第 34 页“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印度在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 [教师总结]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在 20 世纪 60 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 自给;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印度实行了两次“绿色革命”,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粮食短缺问 题。 [师]课件展示教材第 35 页 7.43“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提问:(1)印度的主要粮食 作物是什么?各分布在什么地区?(2)结合教材第 35 页图 7.43“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 理解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小麦的 分布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粮食作物 分布地区 自然环境 水稻 印度东北部、 半岛沿海地区 平原面积广大, 降水丰富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 恒河上游地区 高原、山地较少, 降水较少 [承转]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其在高科技领域却成就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四、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学生]阅读教材第 35~36 页内容,回答。 (1)服务外包产业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特点? (2)最初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部门是什么?有何优势? (3)发展最快的服务外包产业部门是什么?有何优势? [教师总结]评价略。 [生]对比记忆,巩固基础知识。 [师]课件展示“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图。 [生]完成教材第 36 页活动题。 [教师总结]最初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在班加罗尔、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等 工业城市。原因: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高等院校多,科技发达,科技人才多。 空间分布变化特点:由老工业城市向南部、西北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发展。 三、课堂小结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 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所有工业部门都落后的。大 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 37 上发达国家经济水平 的最佳途径。 二、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水旱灾害频繁 →三、粮食生产 水稻 小麦 分布;与地 形、降水的 关系 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第 3 节《印度》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培养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5.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 系和对当地农业 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学会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树立发展中国家经济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 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38 导入新课:大家对《西游记》都不陌生吧?唐僧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古代的天竺,也 就相当于现在的印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访文明古国──印度。 设计几个选择题考考学生对引得的认知程度:从古建筑,国旗,服饰,轮廓几个方面 选题。 学习新课: 一、印度的位置和邻国 1.印度的地理位置 教师出示课件“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请学生说说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在世界中 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南临____洋,东临 湾,西临 海,北靠 大陆。 纬度位置:陆地大部分位于 之间。 半球位置: 半球和 半球。 学生抢答。 教师评价,并明确答案。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印度地理位置特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认识一个 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2.印度的邻国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找出印度主要的邻国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二、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印度人口之多。 39 2.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增长趋势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口吗?你预测一下印度会不 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呢? 印度人口以每年 2000 万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推算,到 2040 年,印度将 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3.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教师出示课件: 40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派代表发言。 教师评价后出示课件。 教师承转:印度面临如此之大的人口压力发展经济,依靠的是怎样的自然条件优势 呢? 三、印度的自然环境与粮食生产 1.了解印度的地形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读图回答问题。教师课件展示恒河风光图片。 2.认识印度的气候特点,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1)读图认识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41 教师出示课件: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方法,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是印度女孩家,新年时她还是自己走路去学校,可六一 儿童节过后,她爸爸每天划船接送她。这是为什么呢? 42 师生共同探究季风的成因。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抢答。 教师:这种气候给印度带来了什么影响?(出示课件) 3.探究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出示课件: 读印度的地形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以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作物的分布 规律,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图及课本相关材料,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小组派代表回答,师生点评,明确答案。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而该国由于气候等原因,粮食生产不稳定,印度该采 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呢?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43 教师出示课件:印度的“绿色革命”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学生以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的思 维能力,在学习和讨论中形成农业生产应该因地制宜发展的观点。 教师承转: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基本解决了印度人吃饭的问题,那印度的经济有怎 样的特色呢? 四、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教师:对于我们而言,服务外包产业听起来很陌生,但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 近 1/2 的业务,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 2/3,被形象地称为“世 界办公室”。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开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神秘面纱吧! 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后,出示课件: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搜集的印度软件业的资料,并简单解说一下。 学生展示并解说。 教师:请同学们读图 7.45“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小组合作完 成课本 36 页活动 1 至 3 题。 各组学生合作完成后推选代表发言,教师点拨、评价。 教师:近年来,印度制定了积极的产业政策,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外资和技术,高科 技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软件大国。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被 称为印度的“硅谷”。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及阅读课本的资料,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可进一步加强对地理 事物联系性的训练,提高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小结: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也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发 展中大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印度都有了哪些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44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答疑解惑。 第 1 课时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知识与技能 1.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 家(世界面积最大)。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 2.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3.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分布特征。 4.通过大量图表的展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纬度位置与气候特点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心理,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更多地了解各国的 风土人情的积极性。 重点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 难点 1.俄罗斯气候的成因。 2.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我国的几个邻国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 学习与我国陆上接壤的国土面积最大的邻国俄罗斯。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四节 俄罗斯 一、国土辽阔 1.位置、范围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 [生]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辽阔,是世 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教师总结]俄罗斯东西长 1 万多千米,南北宽约 4 000 千米,面积超过 1 700 万平方 45 千米。 [活动]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读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图。找出俄罗斯东、北、西三面所 临的海洋。读俄罗斯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在哪个方向分别同芬兰、白俄罗斯、乌克 兰、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接壤。观察世界政区图,引导学生读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白, 俄罗斯是世界上地跨亚欧两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活动]同桌之间合作学习,找出周围的北冰洋、太平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白令 海峡。 相邻的国家有:西面的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南面有 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 [设疑]俄罗斯的领土中,是欧洲部分的面积大,还是亚洲部分的面积大?(亚洲部分的 面部大)但是俄罗斯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师]展示俄罗斯的人口、工业、农业、城市和交通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使学生 明白:在俄罗斯领土中,欧洲部分虽然只占 1/4,但却集中了俄罗斯 3/4 的人口,俄罗斯的 工业、农业、城市和交通线也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首都莫斯科也位于欧洲部分的中央。欧 洲部分一直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至今地广人稀,大部 分地区没有开发。所以俄罗斯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 [师]俄罗斯约有人口 1.4 亿,境内有 130 多个民族(比我国的 56 个民族多了一倍多), 俄罗斯人占 83%,通用俄语。 [过渡]俄罗斯的民族复杂,在这辽阔的国土上,俄罗斯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2.俄罗斯的地形 [师]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以什么为主,有什么特 点。(俄罗斯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以叶尼塞河为界,以西以平原为主,约占全国面积 的一半,以东以高原、山地为主。因此俄罗斯的地形较为平坦。)找出俄罗斯的两大平原, 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位置。(东欧平原位于乌拉尔山脉以西,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脉 以东。) 多媒体课件演示“俄罗斯的地形”图。(主要地形分别在图上闪现) [教师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总的来说西部是平原, 东部是高原和山地。 [活动]学生结合地图,完成教材第 38 页活动题 1 中的(1)小题。在教师指导下,填写出 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同时在图上找出这些地形区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叶尼塞河、勒拿河等。结合地图记忆重要的地形区和河流。 [过渡]同学们,有时气候在战争中能起很大的作用。音频播放:1812 年 6 月,拿破仑 集结了五六十万的法国大军,攻打俄国,俄军且战且退,故意拖延时间,准备在冬季和法军 决战。9 月中法军进入莫斯科,此时,俄军点起大火烧城。冬天已经来临,法军停留在烧毁 的莫斯科,缺乏粮草和防寒衣服,无法度过严冬。这时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退。后撤的法军 在零下 35°C 的冰天雪地里行进,迎接他们的是饥饿、严寒和俄军民的袭击。法军尸横遍野, 退出俄境内时,只剩下两万残兵败将。由此可见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冬天漫长而寒冷。俄罗斯 亚洲部分西伯利亚的冬天又如何呢? [板书]3.气候分布及特点。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展示多媒体课件“全球五带图”及“俄罗斯 地图”)根据俄罗斯所在纬度判断其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师]俄罗斯大致位于 50°N~70°N 之间,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北部一小部分位于 北寒带。 [师]展示课件“俄罗斯气候分布”图,让俄罗斯的国界线闪烁。判断俄罗斯主要的气候 46 类型。 [教师总结]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比较温和,是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而 西伯利亚地区,常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北冰洋沿岸地区纬度较高, 许多地方在北极圈以北,是终年严寒的寒带气候,此外,在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区,还有小范 围的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斯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生]读教材第 38 页图 7.49“俄罗斯气候分布图”,分析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特征。 [教师总结]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 夏季。 [过渡]河流、湖泊与地形、气候密切相关,俄罗斯有哪些主要的河流、湖泊呢? [板书]4.河流与湖泊 [活动](1)引导学生读俄罗斯的地形图,伏尔加河注入什么水域?(里海)有运河同哪个 河流相连,并通向哪个外海?(有运河同顿河相通,通向黑海)西伯利亚地区的大河多注入哪 个海洋?(北冰洋)俄罗斯有注入太平洋的大河吗?(有,中俄界河黑龙江)引导学生在图中找 出叶尼塞河和贝加尔湖。 (2)展示有关伏尔加河的图片及录像或播放歌颂伏尔加河的歌曲。 (3)展示世界地形或河流、湖泊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使学生明白:伏尔加河是欧洲 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师]俄罗斯境内的大河中,只有伏尔加河封冻期较短,通航期较长,再加上伏尔加河水 量充沛,航运条件好,流域内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阔,经济发达,使伏尔加河承担了俄罗 斯河运总量的 2/3;伏尔加河流经丘陵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因此,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著 名的河流,为俄罗斯提供了航运、发电、灌溉之便,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 伏尔加”。引 导学生读图分析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的特点:发源于西伯利亚南部山地,水量充沛, 封冻期长,航运价值不高,水能资源丰富。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最深处达 1 600 多米, 是世界上最深(淡水)湖,占世界淡水湖总储水量的 1/5。 [讲述]中国历来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远远超过中国,其自然资源也 相当丰富。俄罗斯的资源对本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两大洲。了 解了俄罗斯平坦的地形特点和寒冷的气候,认识了主要河流及其分布,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 长的河流,位于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一、国土辽阔 1.位置、范围 2.俄罗斯的地形 3.气候分布及特点 4.河流与湖泊 第 2 课时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发达的交通 47 知识与技能 1.运用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运用地图认识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区及工业部门。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说出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条件。 4.利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自然环境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会分析地形、气候、资源、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 1.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 2.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难点 分析俄罗斯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与较落后的轻工业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为 4 个学习小组,整合组内成员建议,准备将俄罗斯的不同工业部门分布在俄 罗斯地图中合适的位置。 一、导入新课 展示俄罗斯的有关地图和图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邻国、人口、居 民、地形、气候和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俄罗斯的自然资 源、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设疑]假设你是一个企业家,你要投资建一个钢铁厂,你选择厂址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 因素? 二、讲授新课 [师]影响工业的布局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矿产与交通。由此引入对俄罗斯自然资源 的学习。 [板书]一、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课件展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使学生明白:俄罗斯领土广大,自 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资源基本自给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石油、煤、天然气、铁矿、 森林、水能等资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板书]1.特点: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过渡]俄罗斯有哪些主要的石油、煤、铁矿产地呢? [师]展示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分布图。学生读图并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第二巴 库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板书]2.矿产 48 [过渡]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俄罗斯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俄罗斯是一个工业 比较发达的世界经济大国,俄罗斯的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的工 业还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3.工业区 [师]展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还是在亚洲部分?(欧洲部分) (2)俄罗斯的工业是以重工业为主,还是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主,特别是与军事 有关的重工业比较发达,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即轻工业发展比较缓慢。) (3)俄罗斯的工业区是否大多都靠近矿产地?(是)主要有哪些工业区?(主要有莫斯科、 圣彼得堡、乌拉尔、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4)俄罗斯各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是什么? 莫斯科工业区:钢铁、汽车、飞机、火箭、电子等。 圣彼得堡工业区: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航空航天、食品和纺织工业等。 乌拉尔工业区:石油、钢铁、机械等。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 各工业区的工业部门容易混淆,找技巧记忆:莫斯科工业区除传统工业部门外,还有高 科技产品部门:钢铁、汽车、飞机、火箭、电子;圣彼得堡工业区:轻重工业部门兼有:石 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空航天;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附近的资源 为基础,发展了相应的重工业部门。 [设问]俄罗斯工业建立的基础和地区分布与日本有什么不同? [生]回忆并总结分析,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工业布局类型的认识,即:俄罗斯的工业是建 立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国内市场也比较大,因此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靠近 原料、燃料产地的内陆地区;日本自然资源比较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发展工业主要靠进口 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因此,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便于进出口的太平洋和濑户内海 沿岸。 [设问]俄罗斯生活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社会上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社会上会不会出现消费品短缺?(会) 能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不能)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吗?(会影响) [设问]为什么俄罗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呢?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农作物、气候、地形分布图。 [师]俄罗斯虽然平原面积广大,但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气温低,生长期短, 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的原料缺乏。 俄罗斯之所以成为国际上的强国,一是工业基础雄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科学技术在国 际上处于领先的水平。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俄罗斯在军事、航空航天技术等方面 的发展。 [提问]你能介绍一下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情况吗?学生回答“神舟五号”、“神舟 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情况。 [过渡]下面我们学习俄罗斯的交通和城市。 [板书]二、交通和城市 [课件展示]“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图(教材第 41 页图 7.15),引导学生分 析: (1)为什么俄罗斯的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因为俄罗斯领土广阔,经济比较发达,铁路 适宜长途运输。) (2)俄罗斯铁路的分布特点和成因。(俄罗斯西部的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东欧平 49 原有放射状的稠密的铁路网;东部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只有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因 为俄罗斯西部的欧洲部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东部的西伯利亚人口稀少,大部分地方为亚 寒带针叶林) (3)为什么俄罗斯的铁路线不是建在北部地区,而是沿着南部山区修建?(俄罗斯北部地 区纬度高,有冻土层,在冻土上修建铁路难度较大,且安全系数较低;俄罗斯南部有丰富的 资源。南部工业、人口、城市比北部多;南部邻国多,便于对外联系等。) [板书]1.交通 2.铁路线 [设疑]俄罗斯主要有哪些海港和城市?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内陆国” 的? [板书]3.主要港口及城市 [师]引导学生继续读“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图,分析:俄罗斯的主要海港 和城市有:圣彼得堡是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 崴)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主要海港,那里受北大西洋暖流 影响,港湾终年不冻;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 俄罗斯虽然海岸线很长,但所临的海洋封冻期都很长,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各海沿岸 的重要港口与外洋的联系,都要经过别国的海域,海运不方便。所以说俄罗斯是世界上海岸 线最长的“内陆国”。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丰富资源和先进科学技术水 平之上的,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一、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1.特点: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2.矿产:煤——库兹巴斯、铁——库尔斯克、石油——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库油田 3.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二、交通和城市 1.交通:分布不均——欧洲部分稠密,亚洲部分稀疏 2.铁路线: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 3.主要港口及城市: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莫斯科 第 4 节《俄罗斯》 知识与能力: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50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情感与价值观: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 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重点】 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难点】 1.俄罗斯气候成因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2.相关地图、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大吗?(同学回答:俄罗斯) 俄罗斯的面积有 1700 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 辽阔,自然环境就会多种多样。 设疑:你想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活动:分组提出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纳、筛选,选择主要的问题。 教师小结:问题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第四节 俄罗斯 一、 辽阔的国土,多样的环境: 学生活动 1: 让我们先验证一下俄罗斯的国土大小:同学利用第一册学习的比例尺的知识,比例尺=图上 距离/实地距离,用直尺或三角板在教材图“俄罗斯的地形”上量算东西及南北的图上直线 距离,然后利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出实地距离。 同学计算并回答。 51 老师总结:俄罗斯东西 1 万多千米,南北 4000 多千米,幅员辽阔,地跨欧亚两大洲的欧洲 国家。 学生活动 2:读教材图“俄罗斯的地形”完成活动“俄罗斯的位置、邻国及地形”。 (1)俄罗斯临哪几个大洋?回答:临三大洋。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面临黑海与地 中海、大西洋相通。 (2)找出周围的 12 个临国。 (3)俄罗斯有哪些地形?说出地形名称并填表。回答:平原、高原、山地。 方向 西--------------------------------------------------东 项目 地形名称 分界 地形名称 分界 地形名称 分界 地形名称 地形或河 流名称 东欧平原 乌拉尔山 西西伯利亚 平原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 高原 勒拿河 东西伯利亚 山地 学生活动 3:读图“俄罗斯的地形”和“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完成活动“俄罗斯的气 候”。 (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几个带?回答:北温带,一部分在北寒带。 (2)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 (3)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的变化趋势?(从图上分析,老师提示) (4)描述北半球“寒极”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从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冬季漫长而严 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少,蒸发量小等) 展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说明一个国家面积广大、资源丰富,中国历来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 但事实上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远远超过中国,其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大 物博的国家。 讲授新课: 二、 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工业: 学生活动 1: 阅读教材图“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铁矿、煤矿、油田(库尔 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及主要工业区。 (1)分析俄罗斯的矿产自然资源与工业区的关系? (学生分析——小组讨论、汇报——老师总结) (2)你从哪些方面说明俄罗斯的工业发达?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表格“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 (3)俄罗斯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根据书上的资料回答) 52 老师总结: 俄罗斯有丰富的铁矿、煤和石油等资源,为其发展重工业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再加上先 进的科学技术,使之成为世界强国。但是俄罗斯的工业也存在问题,如以重工业为主,轻工 业比较薄弱,并且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相比之下,亚洲部分比较薄弱,导致轻、重 工业分布不平衡。俄罗斯工业具备这样的特点,与其资源条件具有密切关系。俄罗斯的石油、 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 承转: “要想富,先修路”工厂要将生产所需的原料运进来,把工业产品运出去,就需要有发达的 交通运输条件。 三、发达的交通 学生活动 2: 阅读教材图“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和“五海同航” (1)俄罗斯有哪些交通部门? (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管道) (2)分析俄罗斯的铁路分布特点? (俄罗斯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网络,铁路网明显稠密。相对来说亚洲部分铁路网比 较单一,有非常重要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欧亚大陆桥。) (3)从地形看,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南部山区修建,为什 么? (建立在南部山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原因、地质原因及距离周边邻 国较近,更便于发展经济) (4)什么俄罗斯的管道运输发达?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5)伏尔加河通过运河实现“五海通航”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总结) 承转: 俄罗斯亚洲、欧洲部分在自然和经济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处 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其中,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等重要城市就位于欧洲部分。 学生活动 3: (1)找出俄罗斯两个最重要的城市,并说出它们的各自特点?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2)展示图片,分组讨论俄罗斯的城市、港口及文化、艺术。 总结: 53 俄罗斯地大物博,工业和交通发达,但东西存在很大的差异及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希望 同学们课下通过查资料思考解决东西差异的办法。 新课结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我国最近的陆上邻国俄罗斯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了 通过读图、分析图,来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地理位置的特点、它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 会产生的影响;以及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特点等等,学以致用,这才是我们 的最终目的 第 1 课时 “三洲五海之地” 世界石油宝库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东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2.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以及国家。 3.能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并侧重于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三洲 五海之地。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石油资源的数量、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 2.初步认识主要产油国的分布和石油输出的路线,帮助记忆和理解本区重要的地理位 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并呼吁世界和平。 重点 1.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特点、分布、输出路线。 难点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为 3 组。 学生:搜集各种关于中东冲突的新闻图片或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一个地区常常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里有近一段时期关于这 个地区的一些新闻报道的标题,我们来看看都提到了哪些国家,课件展示关于中东局势报道 54 的标题,并指出相关的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 [师]看来这个地区是世界的热点,这个地区有一个专有名字,你们知道人们通常把它称 为什么地区吗? [生]中东地区。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热点地区——中东。 二、讲授新课 (1)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活动]请大家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随后请几位同学代表小组把资 料向全班展示。内容要求有代表性,语言精炼,每位时间不得超过 40 秒。 (2)说出对中东的印象。 [生]中东地区战争多、冲突多、缺水、石油丰富等。 [承转]中东地区国家众多,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战火纷飞,在历史上曾爆发过多次著名 的战争。 [活动]读教材第 44 页“阅读材料”,请两个同学以新闻播音员的形式向大家播报一下 中东历史上的几次著名的战争。 [板书]一、长期的热点地区 [活动]假设现在你就是中东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如果给大家向所在国的领导人 或世界人民说几句话的机会,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把最精辟、 最有代表性的一两句话写在老师发给的白纸上,随后请每组委派 1~2 名同学,把大家想说 的话用最深情的语言表达出来。 [承转]让我们共同祈祷中东能早日安宁,使其能成为当地人民真正的乐土。但是想要帮 助那里的人们,光听听说说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对这片土地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现在我们就从它的名字开始吧!谁知道“中东”这个名字的由来? [教师小结]16~17 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国家分为近东、 中东、远东。 [师]课件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中东的地形”图,大家观察中东与西亚有什么区 别。 [生]分析并回答。 [教师小结]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之外的西亚各国,以及北非的埃及。 [承转]大家都知道了中东是一个热点地区,但你们想过为什么吗? [活动]读教材第 44 页的内容以及图 8.1“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寻找答案,中东处在联 系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师]这里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一直到现在,它也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它自然都会备受关注,这就是中 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 [活动]让学生上讲台在地图上指出两洋、三洲。 [师]展示“中东的地形”图。 [活动]完成教材第 46 页“活动”第 2 题。(找到三洲、五海,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 湖。) [过渡]对于这两洋、三洲以及五海的沟通,本地区有两个十分特殊的水上要道——苏伊 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师]课件展示“苏伊士运河图”、“土耳其海峡图”。 [提问]问题 1.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哪两个海域? 2.土耳其海峡又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哪两个海域? 55 [活动]完成教材第 45、46 页“活动”第 1、3 题。体会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沟通 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师小结]苏伊士运河的建成,大大地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如:从波斯 湾运输石油到英国伦敦走苏伊士运河比绕道好望角缩短 8 000~10 000 千米。土耳其海峡是 黑海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水上通道。 [板书]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承转]中东长期战争、冲突,除特殊的地理位置外,还因这一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板书]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师]课件展示课本第 47 页图 8.5“2007 年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 比”。 [问题](1)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各占世界的百分之几?(2)为什么说中东是世 界石油宝库? [回答](1)中东石油储量占 60.0%,产量占 30.7%,出口量占 44.7%。(2)因为中东是目 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教师评价]小结略。 [师]课件展示课本第 47 页图 8.6“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 [问题](1)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2)中东石油主要运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生]回答: 学生 A: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 学生 B:中东石油主要运往北美洲、东亚、西欧各国。 [板书]石油分布及输往的国家和地区 [过渡]中东石油是通过哪些航线运抵北美洲、东亚、西欧各国的呢? [师]课件展示“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图。投影表格: 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 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航线 A 航线 B 航线 C [活动]将学生分成 3 个小组,分别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 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或地区,并让各组派代表回答。 [回答]A 组代表:航线 A 经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到达 西欧各国与北美洲。 B 组代表:航线 B 经过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到达西欧各国与北美洲。 C 组代表:航线 C 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到达东亚。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非常好,说明同学们读图很仔细,并能在图上找出重要地理事物 的分布。 [问题]同样是输出至西欧各国,航线 A 和航线 B 的差异何在? [生]航线 A 比航线 B 短。 [设疑提问]为什么不是所有油轮都选择最短航线?(教师提示: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 的河道,地狭水浅。) [生]苏伊士运河通过的轮船吨位低。 [师]补充:A 航线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距离最短。比绕道非洲好望角可缩短 8 000~ 10 000 千米,运费更少,但由于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它的深度和宽度虽然经过 加深和拓宽,但现在仍不能通过 25 万吨以上的油轮。B 航线经非洲的好望角,至欧洲的距 离较长,但水道宽阔,可通行巨型油轮,所以载重在 25 万吨以上的油轮驶往西欧仍需绕道 56 非洲好望角。 [讨论]为什么 20 世纪中东为石油而战?(提示:石油作为能源的地位上升。) [生]发言略(结合热点:2003~2011 年底期间的伊拉克战争。) [教师总结]中东石油主要用于出口,出口地区主要是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 家。西欧进口石油中的 50%、日本进口石油中的 65%、美国进口石油中的 20%来自中东。随 着世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大国对中东的石油争夺将更加激烈。由此可以看出本区争端另一 起因:石油之争。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中东的位置、范围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石油资源的分布、输出地及 输出路线等内容。 一、长期的热点地区 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1.位置和范围 三洲、五海之地 2.位置的重要性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1.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2.分布:集中→石油之争 3.输出路线 第 2 课时 匮乏的水资源 多元的文化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说出中东气候的特点和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2.运用资料及图片,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中东水资源匮乏的具体状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本区干旱的地理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看待和使用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 1.中东地区匮乏的水资源。 2.中东地区各地的文化差异。 难点 正确看待和使用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中东地区居民的风俗习惯(文字或图片)。 57 一、导入新课 中东长期战争、冲突不断的原因除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外,还有其他 的原因,如因水而战,或因宗教文化差异而战等。今天我们就要从这几个方面继续了解中东 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二、讲授新课 [过渡]从目前来看,本区石油丰富,最缺少的是什么呢?(提示:学生从本区的地形、 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考虑。) [生]水。 [板书]四、匮乏的水资源 [师]课件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 问题:中东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分布最广? [生]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如何呢? [师]课件展示“麦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师生分析]热带沙漠气候特征。(以麦地那为例,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热带沙漠气 候特征)首先教师交代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结构:①横坐标表示 12 个月份;②纵坐标 表示气温和降水量;③红点表示对应月的气温,蓝柱表示各月的降水量。 [活动]学生分组读图,完成教材 49 页活动 1、2 题。 [师]麦地那全年各月气温均在 15°C 以上,降水各月均低于 50mm,有些月份如 6、7 月 没有降水。 [教师小节]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过渡]本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那河流分布情况如何呢? [师]课件展示教材第 48 页图 8.7“中东的水资源”。 [活动]学生首先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湖泊,找出哪些国家因地面没有河流,被叫做“无 流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也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学生接着 读图了解本区的河湖的分布特点。 [师]回答略。 [板书]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教师讲述]由此可以看出水是中东地区最稀缺的资源,它也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世界上最早争夺水源的战争可以追溯到 4 500 年前,位于今天伊位克南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上的两座古城,为了争夺对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控制权而互相宣战。当代,在 50 余 年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的对抗中,由水资源引发的冲突占了很高的比例。因此,中东地区因 水而战,也就不足为怪了。 [板书]因水而战 [引申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中东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活动]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提示:学生可结合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 径来思考。) [生]他们可以实施海水淡化工程、发展节水农业、实行跨流域调水等。 58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建议都非常好,可行性也非常强,说明同学们确实将我们的地理学 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了。我们接着要了解中东地区的人种、民族及宗教信仰。 [活动]学生读教材第 50 页图 8.11“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犹太人”,了解本 区人种分布及宗教信仰。 [师]课件显示(以填空题方式呈现) 阿拉伯人——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信仰伊斯兰教。 犹太人——以色列,信仰犹太教。 波斯人——伊朗,信仰伊斯兰教。 [提出问题]说到阿拉伯人,我们会注意到电视中经常出现“阿拉伯国家”这个概念,那 中东地区是不是都是阿拉伯国家呢? [生]不是。 [教师补充]例如:土耳其不是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不属于阿拉伯国家;此外,从苏联独 立出来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也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过渡]阿拉伯国家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展示教材 51 页图 8.13“中东人们的生活片 断”。 [过渡]多种民族在这里聚居,各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东西方文化 在这里交流,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板书]五、文化差异→多民族汇聚 [教师小结]本区一些国家除了土地之争,还有错综复杂的政治、文化渊源,有些还属于 历史遗留问题,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聚居,各民族之间的 文化差异导致了本区的宗教纷争。 [板书]宗教纷争。 [活动]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中东是________、________和犹太教的发源地;这三大宗教的圣城是________。 三、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归纳小结: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了解到,中东成为世界焦点地区的原因有: 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宗教文化差异等。 [活动与探究] 1.查阅资料,了解中东主要产油国家在石油资源枯竭后,寻求的经济出路。 2.学生每人写一篇短文,题目是“我所认识的中东”。 四、匮乏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多国共用→因水而战 五、文化差异→多民族聚居→宗教纷争 8.1《中东》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五海三洲之地”对应课标是: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59 “世界石油宝库”对应的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 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匮乏的水资源”对应课标是: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 产和生活的影响。 “多元的文化”对应的课标是: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并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中东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其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读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 端和冲突。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收集到的图片、新闻等一些资料,对中东地区有初步认识。 2.通过图片、地图了解三洲五海之地。 3.将收集到的有关中东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一些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当前中东局势,呼吁世界和平,并树立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中东地区是世界的热点地区。 2.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3.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60 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情境导入法法、读图析图法、启发引导法等教学方法为主,用 问题情景引领学生探索,同时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感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具 有敢于质疑和互助解惑的学习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根据导学案的要求,预习课文。 2.关注媒体的时事报道,利用身边的信息载体如书报、网络等查找中东热点问题成因 及相关信息,并进行资料互换。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近一周来中东局势的几段新闻短片。 师:同学们,世界上每天都会有一些事情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没有另外一个地区会像这 里一样时时吸引人们的眼球,几乎天天在新闻中出现。大家刚才看到的事件是发生在哪里? 生:伊拉克。 生:伊朗。 生:巴勒斯坦地区。 生:约旦河西岸。 …… 师:对,这些地方都属于一个地区──中东。 (课件展示几张中东的图片及标题) 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东地区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这个秘 密。 61 【设计意图】播放中东最新局势的新闻短片,让学生认识到中东的确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同时也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可以培养学 生关心世界大事、关注世界和平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中东的兴趣。 二、层层深入,推进新课 教师:请各个小组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整理编写演讲稿,由小组派代表发表一分钟演 讲:中东印象。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收集中东资料,课堂上小组交流,每 组派代表以“中东印象”为主题,发表演讲。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进 一步认识中东为什么成为世界热点奠定了基础。 1.“三洲五海之地” 教师:刚才不少同学谈到“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但战争并没有解决中东的问 题,而是加重了中东人民的灾难,并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学们,究竟还有什么原因 使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呢?可不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中东的热点问题呢?今天,我 们就从地理的角度开始探“热”解读中东。首先,请问有哪位同学知道“中东”名称的由来 呢? 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展示资料链接内容。 教师:中东包括了哪些国家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资料链接“中东范围”。 教师:这里有你早已熟悉的国家名称吗?你能否在地图上找到中东主要国家的位置? 学生读图,在老师发的空白地图上填涂中东主要的国家,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根据评价表的反馈,及时调控。 情境设置:课件展示资料链接,鼠标所指之处,五海的名称逐一闪烁。 学生回答,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进行“三洲五海之地”的课件演示。 62 学生在图上填写“五海三洲”的名称。 教师拓展问题空间:同学们,中东不仅位于“三洲五海之地”,而且还有更特别之处─ ─请看大屏幕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出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差异。 教师出示课件:注意观察,比较西亚政区图和中东政区图,找出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差异。 【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中东在哪儿?”引导学生学会描述中东 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关问题: 63 1.找出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填入课本 45 页表格。 2.在图中填注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填注过程中注意海域的连通情 况,判断哪一个“海”与其他四个不同) 3.在图中填注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并完成课本 46 页上方第 3 题的框图。 4.“五海”在中东有何作用? 组内自我评价。 情景设置:课件展示资料链接,通过课件演示,找出使黑海、地中海、红海相连通的重 要水道──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64 拓展讨论:师生互动讨论──如何评价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结论: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使中东备受关 注,成为热点地区。 学生自我评价(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中东和西亚”,让学生找出范围差别;“中东在哪里”:学生 描述中东地理位置,涂画中东主要国家并填写“五海三洲”;讨论“五海在中东有何作用”, 认识并评价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层层深入提问,培养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在 实践中领悟知识,训练识图绘图能力。 教师转承:独木难成林,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使中东成为热点地区呢?下面我们继续探 “热”解读中东。 2.世界石油宝库 教师展示课件: 65 活动: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出示各自收集的材料,自主讨论。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利用数据、事实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归纳: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 1.中东石油的储存、生产、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3.石油外运的航线及所到达的地区。 课堂练习:填写石油外运航线表,并比较 A、B、C 三线的特点。 6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中东石油的图文资料,认识中东 石油宝库的地位、石油的分布,填写石油外运航线表,可以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分析归纳的 能力。 教师:丰富的石油既给中东带来财富,也使某些耗油大国“垂涎三尺”,因此,中东战 事更加频繁,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 教师进一步拓展设疑: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给石油生产国带来滚滚财富,但石油总 有开采完的一天,当石油枯竭后,这些国家的出路在哪里呢?假设你是中东某国的首脑,请 谈谈你的规划。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收集中东的资料,为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知识储备,同时也 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比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匮乏的水资源 师生互动:观看中东的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等情况的影视图片。 67 (画外音:看,骆驼商队行进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新月形的沙丘起伏连绵;地面上河 流、树木很少,有一些地下泉水;气候干热、居民全用肥大的衣服把身体包起来……) 教师:由这些图片推测一下,中东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大家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课件: 68 教师:请由读“世界气候类型图”、“麦地那气温和降水量图”和“中东河流图”入手, 分组讨论中东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水源短缺,多国共用,也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为水而战。 教师出示课件并拓展设疑:中东水资源如此短缺,有没有比战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 源匮乏的问题呢?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以色列节水农业、沙特淡化海水工程等。 教师出示课件小结: 69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东水资源短缺的学习,学生增强了对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 4.多元的文化 教师以视频短片、图片等展示阿拉伯风情。 70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中东地区的文化习俗资料,认识这里的民族、宗教、文化差异。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阿以冲突。 71 教师小结,并进一步提问:你认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发生矛盾时,应以什么样的方式来 解决才是最明智的? 角色扮演:分别以色列军事家、巴勒斯坦学生等身份谈谈如何解决阿以冲突。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认识中东局势,呼吁世界和平。 三、质疑解惑,总结收获 教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学生都学到了什么,便 于及时修改或者补充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同时也倡导他们互相解惑,然后教师再补充。 第 1 课时 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 要的地理环境特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分析说出欧洲西部经济部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和相关资料,理解分析本区发达国家众多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学习,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重点 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难点 理解本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与欧洲西部地区相关资料及图片。 72 一、导入新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我们周围 也出现了很多出国留学、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我们因何种目的出国,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 国家呢?(学生讨论回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是的,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你们知道在哪儿吗?(学生:欧洲西部)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欧洲西部。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一、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1.位置和范围 [师]课件显示欧洲西部在世界的位置图。闪动该区域的轮廓线。问题:本区位于欧洲西 北部,北临________,西临________洋,南临________海。 [生]读图,完成填空。 [生]读图 8.16“欧洲西部的国家”,数一数欧洲西部大约有多少国家?(30 多个) [活动]完成教材第 53 页活动 1。 [投影计算]欧洲西部人口密度计算: 总人口(人)÷总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 (人口数量 5 亿多人,面积约 500 万平方千米) [计算]人口密度约为 100 人/平方千米,人口比较稠密。 [板书]2.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师]读教材第 53 页图 8.16“欧洲西部的国家”,观察这些发达国家在领土面积方面有 什么相似之处,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相比,这些国家最明显的劣势是什么。(本区国家大 多面积狭小,资源和市场相对有限,这与地大物博的美国相比是劣势。) [引申提问]当欧洲的西方存在着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 堪称世界霸主,东方又有像日本这样的经济强国,经济势力渗透到世界各地,政治和外交方 面又和美国建有同盟,面积、资源和市场都不占优势,而在经济、政治方面又不愿意一味依 附于他国的欧洲小国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活动]活动可进行 3~5 分钟。可让学生顺次回答,也可让学生不间断地抢答。 [教师小结]本区国家有一定的劣势,但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相当, 依据国情的实际情况,本区各国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盟。 [活动]学生可根据上学期学习的有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或根据课外对欧洲 的认识,说出本区的国家大都是哪种类型的国家。并可以进一步交流对欧洲西部国家的不同 了解。 [承转]欧洲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也是当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板书]3.发达国家集中 [生]读教材第 52 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欧洲西部地区的工业有哪些特点? (2)农业特点有哪些? (3)服务业有何特点? [教师总结]评价略。课件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读教材第 52 页图 8.15,了解:本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众多。 [教师小结]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欧洲西部的经济最突出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73 一、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3.发达国家集中 第 2 课时 现代化的畜牧业 繁荣的旅游业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西部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2.记住欧洲西部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 越条件。 2.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 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重点 1.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畜牧业的关系。 2.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难点 通过分析欧洲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欧洲西部旅游胜地的资料。 74 一、导入新课 [设问引入]同学们,你印象中欧洲人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请你举例。(学生举例,教 师及时表扬)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紧接着问: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欧洲人这种传统的饮食结构与这里发达的畜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 就来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一、现代化的畜牧业 [设问导入]为什么欧洲在饮食方面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呢? [活动]根据教材第 54 页图 8.17“欧洲人饮食结构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的 5 个框图, 逐项进行分析和讨论。 1.地理位置因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 [师]想一想,这样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对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中纬度——温和,多温带气候类型;大陆西岸——湿润(但需说明降水多少 还与风向有关,而这一地区的大陆西岸正好盛行西风)。 2.地形因素——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活动]读教材第 57 页图 8.22“欧洲西部的地形”,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在图中找出本区主要山脉、主要平原。 (2)读地形图,归纳总结本区地形特征(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阔),分析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势和山脉走向皆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深入,从而形成全年湿润的温带 海洋性气候)。 (3)分析本区草场面积广阔与地形的关系。 英、法两国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因而草场面积广阔。 (学生分组——逐项讨论探究——得出结论——代表回答——由教师确认) 3.气候因素——温带海洋性气候 [师]读教材第 56 页图 8.21“欧洲西部的气候”,回答以下问题: (1)说出欧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特征。(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主要分布在欧洲西 部) (2)读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征。(全年温和湿润) (3)分析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进而区别温带 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差异。(离海洋越近,温差越小,降水量越多,海洋性特征 越显著;离海洋越远,温差越大,降水量越少,大陆性特征越显著) (4)综合分析本区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 应当向学生指明的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大部分草场可常年放 牧,适合发展畜牧业,也较适合水果、蔬菜和花卉的种植。但由于阴雨日较多,日照不足, 雨热不同期,部分地区粮食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因而本区的种植业多服务于畜牧业,种 植的谷物也多用作饲料。 [教师小结]由于具有以上自然条件,本区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承转]综上情况分析,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他们是如何将“绿色”变成“金子”的?阅读教材第 55 页内容后回答。(学生阅读材料,然 75 后回答) [总结归纳]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主要饲养牛、羊等特征畜,主要种植谷类作物及牧 草,农牧兼顾。发达的乳畜加工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农牧产品的高品质和多样化是欧洲 人将“绿色”变成“金子”的法宝。 从教材第 55 页图 8.19“现代化的乳产品生产过程”中还可以看出,假如没有发达的工 业和先进的农业科技做依托,欧洲的畜牧业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 [承转]旅游业目前是世界经济中创汇最高的行业之一,目前,欧洲是最受世界各国旅游 者青睐的地区。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本区的旅游业情况。 [板书]二、繁荣的旅游业 [活动]读教材第 58 页图 8.23“欧洲西部的旅游胜地举例”,说出欧洲有哪些旅游资源, 分布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 [师]课件出示连线题: 挪威 风车 英国伦敦 卢浮宫博物馆 荷兰 峡湾风光 法国巴黎 白金汉宫 意大利罗马 奥林匹克遗址公园 希腊 古斗兽场 [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参照欧洲的旅游胜地图,选择一到两项你喜欢的活动,说说你应该去哪个国家游玩。 收集资料介绍这个国家的旅游业概况。 (2)模拟一次暑假欧洲旅行,根据地图和网上资料设计一条旅游路线,介绍所经国家和 城市的风土人情和旅游景观。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欧洲西部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并且了解了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课后同学们要搜集一些关于欧洲西部旅游 景点、风俗民情等旅游信息,以丰富课外知识,加深对本区旅游业的了解。 现代 化的 畜牧业 地理位置因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 ↓ 气候因素——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地形因素——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多汁牧草、 草场广布 繁荣的旅游业: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艺术馆和博物馆。 《欧洲西部》 一、教学目标 1、读图说明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出本地区地 理位置的特点。 2、通过图表分析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 76 3、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地区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该区的经济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 师:视频中提到的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这些国家都位于哪儿呢? 生:欧洲 师:具体来说这些国家都位于欧洲西部。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习主席的脚步,近一步地走进 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 (二)位置和国家 师:认识一个国家和地区,首先要从地理位置入手。地理位置需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呢? 生指图回答 师: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描述地理位置的具体方法。(师指导) 请根据你学到的方法,快速的读图描述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 生答 师归纳 师:明确了地理位置,有利于进一步对欧洲西部的了解。习近平主席在访欧期间,对荷兰、 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了国事访问。 (课件出示欧洲国家政区图) ①你能快速的在课本 P57 页图 8.16 上找到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么?看看这些国家的首都。 ②指生指图说出位置,进一步追问,图上还有你感兴趣的国家么,找一找,说说原因。 再提问一位学生。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那么本区人口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人口密度表 师:怎样计算人口密度?(说一说) 快速计算,指生说结果,追问能得出的结论。 师:归纳,本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三)工业 77 师: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西部,除了进行国事访问,也与各国签订了一系列的经贸订单。其 中,向法国空中客车公司订购了 70 架大型客机,订单价值 100 亿美元。我国的东风汽车公 司与雪铁龙汽车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问:我们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要订购欧洲的客机,我们的汽车公司为什么要与欧洲的 汽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呢? 生答(技术先进) 师:正如大家所说,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西部的工业工艺精、技术高。 师:除了刚才我们了解空客飞机、雪铁龙汽车,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你熟悉的品牌是来自欧洲 西部的呢? 生答 评价 师:除了大家提到的汽车、飞机,本区还有。。。。。这些高端的奢侈品,附加值高的轻工 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了高额利润。因此,本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 课件出示 师:这是 2010 年欧洲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前列的国家。纵列表示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横列表示国家。我们先来读一读荷兰和法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位次。 指生读。 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思考数据说明了什 么? 生答 师归纳:本区人均 GDP 高,经济发达。 (承转)师:本区经济发达,那么本区的产业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英国产业结构图。 指生读数据,追问英国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师:归纳,本区的其他国家产业结构与英国基本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本区的国民经 济支柱产业是服务业。 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来归纳一下本区工业的特点。 生填空回答。 (四)现代化的畜牧业 师:习主席此行不仅签订了巨额经贸订单,加强了中欧经济合作,还受到了当地的最高礼遇, 品尝了一系列的美食。请大家观看视频。 师:我看到不少同学都有点儿眼馋了。那我们去看看招待国家元首的国宴上都些什么,先饱 饱眼福吧。 78 出示菜单 师:法国里昂的国宴上款待习主席的主菜是羊脊肉,甜点是奶油蛋糕和冰激凌。为什么在本 区的餐桌上常见到这些牛羊肉和奶制品呢? 生答畜牧业发达。 师:本区的畜牧业发达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从自然条件中的哪些 方面进行分析呢? 生:气候和地形 师:出示气候图。结合课本 58-60 文字内容,读图 8.2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生指图汇报。 师: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盛行偏西风,风从大西洋吹来,温和湿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这种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宜生产多汁牧草,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样,在这种温 和湿润的气候下,粮食的生长热量不足,种植业不发达。 (承转)师:了解了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我们接下来了解本区的地形。 出示地形图。 指导读图例,读北部地形。 同位合作完成剩下的题目。 生指图汇报。 师:本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英国的草场面积占 1/2,法国占 1/4。 师:本区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呢? 认真读图。 1、A、B 两处哪一个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更广? 2、分析 B 处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 生答。 师:我们学习了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现在我们再来分析欧洲人喜食牛羊肉的 原因。 师:本区的畜牧业发达,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 图片欣赏 (五)盘点收获 本次欧洲西部之旅,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巩固练习 (七)课堂小结 79 习主席这次访问,加深了我们对欧洲西部的认识,架起了中欧友谊的桥梁。也让我们 意识到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才是走上富国强国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澳大利亚》 一、 课前部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2.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日本》和《俄罗斯》之后学习的又一个国家。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区域地理学习应培养学生具有通过读图初步确定一个国家地理位置,范围的基本能力,初步 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本课设计着眼整体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中统筹兼顾教育的诸目标。将传知、育 能和育德有机结合起来。本课的选材、课件制作、教法选择、课堂检测等过程以素质教育目 标为出发点,通过师生、媒体的相互作用,以多种手段(多功能“位置”系列图象与精美的 景观图相配合,形象比喻与知识的识记配合等)抓住关键(地理位置),突出重点(经济、 环境与人口分布等),突破难点(人口分布及其成因、特有动物)。运用巴班斯基所倡导的 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检查效果的方法”,发挥多媒体电脑优势。 该课知识面覆盖大,图片资料活动多,教学中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模拟旅游模式,将学 生带入学习情境,构建一种诗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堂体现了“全员参与, 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特点。本课自始至终,几乎所有地理事物认 识、特征规律的总结,都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通过读图、再发现,通过讨论,再研究等 主动积极的学习而获得的。 本课知识体系共四部分。 (1)古老的大陆:通过读图、看图、析图分析本国位置特点,领土组成,归纳本国地广人 稀的特点,创设小动物自我介绍情景,启发引导探究古老动物原因。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通过图片配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创设情 景,将学生带入本国四大农牧业区和气候的关系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 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的情感目标的教学。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通过创设海边装船外运的铁矿石情境,小车动画驶进的易趣模 式,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本国工矿业分布特点和资源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能力。 (4)人口和城市分布:通过创设聆听交响乐,将学生带入美丽悉尼歌剧院,导入城市和人 口的分布,启发引导学生探究人口分布和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80 分析问题能力。并以悉尼奥运会引入我国奥运会,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及爱国教学的情感目标的升华教育。 3.教学目标(难、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和资 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原因;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自然条件 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及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点及经济特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 地关系协调”思想教育;通过 2008 年奥运会成功举办,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爱国情感教 育。 教学重点: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为主 的经济特征;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澳大利亚独特古老生物原因;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4.学情分析 (1)已有能力:学生已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认知地理事物的能力,知道一些地理事物之间 的联系。思想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提问,也富于想象,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鉴于这种情况,通过讨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形式,达到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能 力的目的; (2)存在问题:七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只处于好奇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方法,只是处 在一个感性的阶段,而没有完全理性的思考。针对学生特点,在课堂善用问题引导,利用学 生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来扶助教学。 (3)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主要用到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角色体验等多种方 法。 5.教学方法: 本课就要采用师生互动,当堂达标的模式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对比、讨论、谈话 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角色体验等模式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 学环节通过一幅幅情景创设情境,师生间利用追问探索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澳大利亚的奥妙 无穷。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展示:一系列澳大利亚优美的风光图片 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 北京奥运,是令世人瞩目的大事,是炎黄子孙的 骄傲。奥运圣火燃起华夏儿女的激情。2000 年奥运会举办于美丽的城市,这里拥有白帆逐 浪的海,细腻柔软的沙,街道处处野芳幽香,佳木秀丽,风景如画,这里还有艺术的经典— —悉尼歌剧院。你知道这座风光旖旎城市位于哪个国家吗?(引出课题)今天让我们共同漫 步澳大利亚,去感受它的异域风光。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呢? 展示:学习目标 81 提问:对于澳大利亚你又知道多少呢? 2.新课讲授 师:【创设情境 1】它具体什么样?让我们怀着希望,背起行囊,驶向它所在的地方。 知识模块一 位置与范围 展示: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图(整体感知) 提问:分析一个国家从哪几方面描述位置? 小结: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独立于海洋中的一个国家。 追问:它的领土包括什么?面积有多大?根据课本数据,计算本国人口密度,用四字概括该 国特点? 小结: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师:【创情境 2】漫步于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仿佛进入一个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许多 可爱的小动物纷纷跑来争着做自我介绍。下面听介绍,认识它们模样,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 知识模块二 古老的动物 展示:依次走来的小动物图片配以激趣文字(学生角色扮演小动物) 追问:它们形态各样,但却有个共同特点,看看你记住了吗? 展示:澳大利亚国徽 追问:国徽是一个国家象征,为什么上面会有两种小动物呢?说明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特点。 小结:体现了这些小动物独特而古老。 探究(一)澳大利亚多古老动物的原因 展示:澳大利亚大陆的分离图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小结:澳大利亚大陆早在 6500 万年前就与其它大陆分离,长期孤立与南半球的海洋中,自 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许多古老的动物保留至今,它们是古老大陆演变见证,而且种 类繁多,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故人们送它一个美丽的绰号:“世界活化石 的博物馆”。 追问:南极大陆也长期孤立存在,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的古老动物? 师:【创情境 3】依依不舍的和小动物道声再见,沿途前行,到处都是流动的风景,望眼看 去,只见:天苍苍,野茫茫……(学生补充“风吹草低见牛羊”) 听这里的主人自豪的讲,这里的绵羊竟然有两亿只呢,是世界上绵羊数量最多国家。可 是 200 年前,这里没有一只羊,现在怎会这么多呢?请听本国养羊史。揭开羊多的秘密。 知识模块三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播放:一段视频 追问:这里的羊多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结:由于羊多。人们封它一个生动的绰号:“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追问:假如你是一位牧羊主,你会把你的牧区建在哪里? 探究二 农牧业和自然条件的关系 82 展示: 四大牧区和气候对比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小结:澳大利亚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了农牧业。 追问:澳大利亚农场规模达几千公顷,劳动力只有几十人,如何经营? 展示:农业机械化程度图 提问:在我们穿的羊毛衫上经常看到百分百澳毛的字样,你知道什么含义吗? 追问:澳大利亚出口羊毛占世界首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出口的农矿产品。 小结:主要出口羊毛、牛肉、小麦,是世界重要的农牧产品出口国。 师:【创情境 4】走出美丽草原,来到阳光沙滩,感受海边浪漫。好客的主人指着远处的轮 船说:“快看,船上装的铁矿石正往上海运呢?”并让我们猜猜他们那里第三个形象的绰号, 你能猜到吗? 知识模块四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展示:装船外运的铁矿石图片及动漫驶进的小矿车.图片及文字。 提问:为什么叫“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分析铁矿石和煤炭的分布特点 展示:展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 承转:假如你是一位矿业主,你会把采矿区建在哪里? 探究(三)工矿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小结:澳大利亚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发达的农牧业,依托丰富的矿产和自 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发达的工矿业。 追问:近年来澳大利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什么产业? 展示:澳大利亚各产业比例图 小结: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师:【创情境 5】“旅途最后一站,我们不妨轻松一下,去倾听美妙的交响乐,首选之地当 然是美丽的(悉尼歌剧院)它的外形如扬帆出海,又似屹立在沙滩上的贝壳。于周围的环境 浑然一体,称为悉尼的灵魂。展示:歌剧院图片 追问:悉尼在本国什么地方呢? 知识模块五 城市、人口的分布 探究(四)市人口分布与环境关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展示:城市和人口分布图。 小结: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而中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追问: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 小结: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移民早,经济发达的东南沿 海地区。 83 总结:在这里,悉尼 2000 年成功的绿色奥运,以其优美的风光,富饶的物产,神奇的动物 界。使人领悟到人与自然只有和谐才能完美的深刻内涵。感受到世界强国的无穷魅力。2008 年奥运会,我们同样看到:世界给北京一个机会,北京还世界一份惊喜。 师:【创设情境 6】旅途归来,我们回到温馨的家。快点向你的亲戚朋友,谈谈此行的感受 吧。 3.课堂小结 展示:知识梳理 总结:南太平洋上有一个国家,环境很美,那里的“人们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 上” 被古老的动物簇拥着,正扬着悉尼的白帆走向世界。(抓特色) 此乃:澳大利亚真是“澳“妙无穷。它的澳“妙你都知道了吗? 4.板书设计 一.古老大陆:地广人稀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妙无穷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四. 人口和城市分布:东南沿海 5.达标训练 展示:挑战自我训练题 (1)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是 ( ) A.日本 B.英国 C.俄罗斯 D.澳大利亚 (2)下面属于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是( ) A .企鹅 B .河马 C.鸭嘴兽 D.猩猩 (3)澳大利亚中分布面积最多的气候是(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地中海 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澳大利主要出口矿产品是( ) A.煤炭和铁矿石 B. 石油和铁 C.锰和煤 炭 D.铝土和铁矿石 (5)现在澳大利亚新的经济支柱是( ) A.农牧业 B.工矿业 C.服务业 D.信息产业 (6 )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7)澳大利亚的首都是( ) A.堪培拉 B.悉尼 C.墨尔本 D.帕斯 84 (8)悉尼的中学生放暑假应安排在 ( ) A、 1 月份 B、 4 月份 (9)读图海域:A ( ) B ( ) 大陆: C( ) 岛屿:D ( ) 城市:1 ( ) 2 ( ) 3 ( ) (2)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 ) 地区 结束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共处是世界人们的共同 心声。最后让我们共祝美好家园 : 和谐发展 富国民强(学生齐读) 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据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 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非洲南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你对非洲有哪些认识呢? 85 找出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字眼(黑人、沙漠、贫穷、饥饿、落后、热带草原、长颈鹿、斑 马、狮子、热带雨林) 今天,我们就学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二、新课讲解: (一)、黑种人的故乡 1、位置范围: 出示 PPT,学生感受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 学生从书中找出该区的海陆位置(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太平洋、西濒大西洋。) 出示 PPT,总结该区的纬度位置。(赤道穿过中部,南北回归线之间 ) 问:处于什么温度带? 2、气候 出示非洲气候图的 PPT,问: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有什么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出示 PPT,复习三种气候的特点。展示热带草原的动物。 3、国家: 学生看书,或看 PPT,非洲有哪些国家?有多少个国家?按大小,找出前五的国家。 4、地形: 出示 PPT:问: 撒哈拉以南非洲什么地形最广? 出示主要地形区: 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 盆地:刚果盆地(指出世界最大的盆地)。 86 沙漠:撒哈拉沙漠(指出世界最大的沙漠) 裂谷:东非大裂谷。 出示“东非大裂谷“的 PPT,指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最大的裂谷。被称为地球的伤疤。处于 板块交接处(撕裂状态,以后会形成新的海洋) 出示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虽然离赤道近,处于热带,但是山顶积雪。(原因是什么? 热带降水多,海拔高,温度低,降雪量大于融化量)。 5、河流: 出示 PPT,指出非洲主要的河流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亚河。 指出尼罗河长度 6600 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 6、人种: 三大人种,什么人种最多?黑种人占多少?(8.5%)黑种人是三大人种中最少的人种,以我 们的眼光来看,是长得比较难看的人种。人类的生存要适应自然,而非美丑的需要。 人的肤色、鼻形等体质特征不是随机形成的,而是要是由于对气候的适应而产生的。造成肤 色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是血管的分布和一定皮肤区域中黑色素的数量。黑色素多的皮肤显黑 色,中等的显黄色,很少的显浅色。黑色素有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能力。可使皮肤不至 因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而受损害。相反,白种人原先生活在北欧,那里阳光不像赤道附近那么 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会危害身体,因而北欧白人皮肤里的色素极少。 鼻形也是如此。生活在热带森林的人,鼻孔一般是宽阔的。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鼻子的温 暖湿润空气的功能不很重要。而生活在高纬度的白人有较长而突的鼻子,可以帮助暖化和湿 润进入肺部的空气。 黑种人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本区 90%以上是黑色人种,因此,该区也被称为黑非洲。 黑色人种、体育素质好。能跑,美国的 NBA,多数是黑人。还有许多足球运动员。除此之外, 黑种人,具有深厚的艺术天赋。比如:雕刻、绘画、舞蹈、音乐。 活动: 87 P62 页 课堂小结 撒哈接以南非洲这一部分教学,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人口,多倾注一些。国家、地形方面 可以少花些时间。 课后习题 1、这里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羚羊在奔跑,鸵鸟在散步,大象在戏水,长颈鹿伸着长长的 脖子吃树上的嫩叶,还有成群的斑马、凶猛的狮子。这种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A、热带沙漠地区 B、热带草原地区 C、温带荒漠地区 D、温带草原地区 2、世界上黑人的故乡在 ( ) A、北非 B、北美 C、欧洲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板书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位置范围: 撒哈拉沙漠以南、 西濒大西洋 东临太平洋、 气候 雨林 热带 沙漠 气候、 草原 88 国家 、地形、 人种: 黑种人:艺术 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后果并分析解决途径。 2.认识本区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理解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 径。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极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的认识。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撒哈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欧洲居民收入高、社会福利高,是人们向往的乐土,那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呢? 贫穷、落后、饥饿。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贫穷、落后、面临饥饿”问题的原因。 二、新课讲解: 89 (一)、快速发展的经济 1、矿产资源丰富: 出示 PPT,学生说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有什么资源,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从书中找描述矿产资源的特点的语句。(种类多,储量大) 指出: 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 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 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 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 刚果(金):金刚石(强调金刚石就是钻石) 几内亚湾沿岸的石油也很可观。 尼日利亚是本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地。 2、生物资源丰富: 出示 PPT,指出非洲生物资源丰常丰富。 列举《南非》纪录片中,所说的,南非植物种类比整个美国还多,动物种类,比亚洲和欧洲 加起来的还要多。 3、单一商品经济: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提供的动力。但是,该区的经济是先进还是 落后呢? 我们先看看他们的外贸,看看他们能出口什么,需要进口什么? 出示 ppt,总结: 主要依靠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出口。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 方面的优势条件,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 为本国经济的支柱。 对此,有一个称呼,名为“单一商品经济” 90 这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殖民者为了满足自已需 要,根据自然条件,“指定”,这个国家生产可可、那个国家生产咖啡。就逐渐发展成为单 一商品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有什么问题呢? (1)个别面向出口的农矿产品得到片面发展;(而不是健康全面的发展) (2)有关国计民生的粮食生产十分落后; (3)加工工业更加薄弱。 被定位成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者、佣人。 出示 PPT,比较初级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贸往来中,为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越来越穷了 呢? 出口农产品,价格低。进口工业制成品,价格高。 价格低,就真的说明不值钱吗? 农产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是这个基础太容易获得的话,价格就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了。价值被严重低估。 为什么,农产品的价格自己不能说了算了呢? 因为单一商品经济,只有这几样东西,是满足不了全部生活要求的。必须从国外进口,没钱, 只能卖东西。反过来,工业发达的国家。经济比较富裕。有钱买农产品,你的不卖,买别人 的。选价格最低的。根本原因是单一商品经济和贫穷落后。 而根源就在于殖民主义。因为殖民者就只想自己享受,不想让他的佣人有钱,否则就不听他 的了。 4、发展之路: 既然“单一商品经济”不好,那么,该如何改善提高呢? 必须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出示 PPT,展示今天非洲经济发展的新气象。 91 活动: P65 页活动 (二)、人口、粮食和环境: 1、人口多 出示六大洲人口增长率柱状图的 PPT,学生读出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2.3%(看数字并不大, 但是相对来说,是最大的。对地球有限的资源来说,是非常大的)。 出示非洲部分国家人口增长率的 PPT: 接近 4%、5%,增长率更高。 欧洲富裕,人口增长率却低,非洲贫穷,增长率却很高。分配财富的人越少,个人得到的财 富越多。但是,却有些国家、民族,却不能做到。 2、农业生产 从书中找出描述农业生产的语句: 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 以玉米为例,我们一亩玉米能产多少?为什么产这么多呢,以前就是这么多吗?(以前少, 现在选用优良籽种、化肥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非洲广大的地区的,农业生产非常原始,因 此“广种薄收”。不是以质量取胜,而用数量取胜。 3、自然灾害: 热带草原气候,分为干季和湿季两个季节,如果干季时间长,雨季来得早,就会形成旱灾。 造成粮食减产。 总结: 虽然自然条件不错,但是,粮食产量远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又有自然灾害,因此,非洲 有许多地区,面临着饥饿问题。 出示粮食短缺的 PPT,学生感受生存的艰难。指出,虽然我们向往更富裕的生活,但是,在 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挣扎在生存的边缘上,有许多人,只是停留在温饱线上。以前我们看韩 剧,羡慕人家有那么多的汽车。而现在,我们许多家庭有了汽车。摩托车也快被淘汰了。自 行车,我们起了许多不雅的名称。其实,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该满足了。我们应该追求丰 富的精神生活。也就是对钱,我们的需要别那么太渴望了。我们学会满足,我们要会体验身 边的美好。我们不要盯着自己缺什么,而是要看自己拥有什么。 92 在另一方面,要珍惜粮食。现在,不珍惜粮食、挑肥拣瘦,有一天,我们面对粮食短缺时, 我们怎么办?对于一个人来说,要学会享福,也要有能力吃苦。对未来的苦难,我们要有勇 气。 最后说,这个世界不是越来越美好的。会有几天,苦难的魔鬼会挣脱笼子,会降临人间。 出示 PPT: 既然人口多了,需要的粮食多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在不向现代科技求助的情况下,只 能扩大耕地面积了。 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 这样做产生了什么后果? 土地贫瘠、荒漠化、 应该怎么科学解决粮食短缺、环境恶化的问题呢? 控制人口、科学发展经济、保护环境。 活动: P66 页活动。 课堂小结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但是,人口多、农业落后、 工业甚至没有,与科技基本无缘,再加上,发达地区对该地区的榨取利益。导致本地区饥饿、 贫穷、落后。要把各方面联系起来讲,要和先进发达的地区,联系起来讲。 课后习题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长期落后的历史根源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生产方式落后 C.自然环境恶劣 D.长期殖民统治 2 在非洲殖民统治期间,很多国家形成的经济模式是( ) A、“进口-加工-出口”经济 B、“单一商品经济” 93 C、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 D、转口贸易经济 3 非洲一些国家为改变“单一商品经济”的局面,可采取的措施 是 ( ) A、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B、大力进口外国工业产品 C、扩大初级产品生产 D、提高初级产品出口价格 4、非洲的一些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 原因是( )。 A.风力过大吹走了表土 B.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种植庄稼 C.在草原地区过度退牧还草 D.大量开采矿山,破坏了山地 5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析下列因素之间的关系。 A、粮食短缺 B、环境恶化 C、土地荒漠化 D、滥伐森林、滥垦草原 E、 人口剧增 板书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矿产 资源 丰富 生物 农业:落后、粮食产量低 砍伐森林 破坏环境 开垦草 原 工业原始 出口 农矿产品 94 进口 工业制成品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黑种人为本区的主要人种,了解“黑非洲”的一些重要地理知识。 2.了解本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本区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原 因和后果。 3.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探讨如 何解决这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 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用 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的了解和内在成因 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重点 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途径。 难点 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途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世界人种分布状况,查看黑种人的主要分布地区。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吗?有许多著名的黑人体育明星,如“飞人”乔丹、“拳王”泰森,虽然他 们现在是美国人,但他们的祖先都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今天我们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区域——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 二、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每组将增加一位新朋友。(教师发给每组一张黑人小朋友的照片) [活动]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各学习小组要勇于回答问题,成功解决 一个问题的学习小组会增加一位新朋友。下课前,我们要看哪个学习小组结识的新朋友多。 95 (之后每正确回答一个问题,回答问题的小组就将得到一张黑人小朋友的图片。下课之 前,统计各小组图片数量,并表彰获胜的小组,鼓励暂时落后的小组继续努力) [师]首先请观察一下我们的新朋友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发言汇总)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等。 [过渡]之所以我们和新朋友在外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 我们的新朋友属于黑色人种。有了新朋友,我们一定想更多地了解他们,他们的家在哪?他 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一、自然环境 [师]课件展示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 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图略)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师]观察简图,思考: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什么地区?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生]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 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板书]1.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 [师]请在板图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大岛、一个海湾,说明撒哈拉 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一个半岛是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是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是几内亚湾。 [师]请在板图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 盆地,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生]在板图中填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板书]2.地形:以高原为主 [师]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 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结合教材第 62 页图 8.28,学会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讨论]略。 [生]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生]完成教材第 62 页活动题 2,了解当地居民与气候的关系。 [板书]3.气候 [师]读教材图 8.30,了解本区的资源条件和经济作物。 [生]生物资源丰富(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矿产资源的宝库(黄金、金刚石、铜、 铀等)。 [板书]4.自然资源丰富 [过渡]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 成灿烂的文化。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课前为我们先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下面我们请他们为 我们介绍一下。 (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老师事先收集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 学先做好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生]非洲的鼓文化、舞蹈文化、雕刻文化、编织文化等。 [师]上面我们对新朋友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一个词来 概括一下。 [生]美丽、富饶、神奇…… 96 [教师总结]我们的新朋友一定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每个小组看看各自结交了多少个新 朋友,下面我们继续关注黑种人的故乡。 [过渡]以上我们领略了我们的新朋友美丽富饶的家乡,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 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师]读教材第 64 页图 8.31,大家发现这一地区的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 [生]出口的多是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 [板书]二、经济发展 [教师总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成品要从国外进口。这样的单一商品经 济,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还是不利地位?(以教材上给出的加纳为例,完成教材第 65 页“活动”) [生]处于不利的地位。 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 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造成的恶果。 [师]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请大家帮我们的非洲朋友想想办法。 [生]读教材第 64 页内容,回答略。 [过渡]经过许多国家的努力,进入 21 世纪,本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师]思考:本区的经济发展有利条件有哪些?(自然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 源的宝库) [过渡]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虽然目前本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据 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在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全世界最高的。看 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的加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板书]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师]绘制简易图,请大家把非洲发展的环节填入图中。 [师]评价、引导: 人口增长快 ↓ 粮食:生产落后,产量低 ↓ ↑ 环境: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 [教师小结]长期殖民统治和单一经济导致粮食短缺、人口增长过快,毁林开荒、滥垦草 原导致土地荒漠化,环境恶化。 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 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促进 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讨论]每个小组把提出的建议做好记录。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建议,按最重要(1 条)、次重要(2 条)、一般重要(3 条)列出来, 并思考理由。 [讨论]略。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给撒哈拉以南非洲提出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撒哈 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以单一产品为主的经 济的形成原因及后果,认识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该地区各国摆脱贫困的唯一出 97 路。目前本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同时,我们还认识到人口是贫困的根源之一,是资源、环境 等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本区摆脱贫困、改善环境 的重要举措。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东临印度洋,南临大西洋 2.地形:以高原为主 3.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广布 4.自然资源丰富 二、经济发展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澳大利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知道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羊及其他生物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 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因果关系。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98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暑假我们将去澳大利亚旅游,本次旅游分为三个阶段:出发前的准备、游在 澳大利亚、旅行归来。 (设计意图:以旅游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讲授新课】 教师讲述:我们要去一个地方,首先要知道这个地方在哪。 [活动一]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本 P75 图 8.38“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探究其位置特征。 学生自主活动,并汇报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读图的能力以及地理思维方式。) 教师提问:此次旅行,你将准备哪些衣物? 生 1:棉手套、棉袄。 生 2:裙子、T 恤、帽子。 教师点拨:刚才我们通过澳大利亚位置的分析了解到,澳大利亚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四面环海,夏天不会太热,冬天不会太冷。请同学们重新选择。 生 3:毛衣、帽子。 教师肯定其回答。 [活动二]请判断以下观点是真是假。 澳大利亚有白色圣诞节。 墨尔本中学班级的大门朝北开? 暑假应安排在七、八月份? 去澳大利亚可以坐轮船去? 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且给了学生一个 思维探究的过程) 教师讲述:准备工作做好了,我们就出发了。第一站:悉尼野生动物园。 播放《澳洲动物》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生:袋鼠、考拉、鸭嘴兽等。 99 辨一辨:哪个是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 生:分别是第一个和第三个。 教师提问:国徽两边各有一个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生:袋鼠和鸸鹋。 教师提问:请大家阅读课本 P74 材料完成表格。分别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生:古老、多样、独特。 教师小结:正是同事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澳大利亚赢得了一个美名——世界活化石博物 馆。 板书: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活动三]教师设疑: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 学生讨论。 教师评价并小结: 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两亿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很早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自然环境比较单一,海洋阻隔了生物的传 播,生物的进化速度减缓,这些动物有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设计意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第二站:墨尔本牧羊场和国家羊毛博物馆 播放视频《养羊业》 出示相关材料,提问:通过这些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养羊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板书: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设疑: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发展的如此好呢? 生七嘴八舌:跟当地的地形、气候有关。 教师给予肯定评价。 [活动四]把全班分成地形组和气候组,分别探讨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活动五] “给羊找家”—— 如果你是一位牧场主,仅考虑地形,你会把你的羊养在 哪?如果你是一位牧场主,仅考虑气候,你会把你的羊养在哪? 小组代表汇报成果。 教师小结。 100 (设计意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出示课本 P74 图 8.37《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思考问题。 提问:除此以外,澳大利亚还有个美名? 生齐声: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板书: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出示课本 P77 图 8.40《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思考:从图中分析澳大利亚矿产品的分 布特点。并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生: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铁矿。 思维拓展:假如你是宏观经济分析师,请你说说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工业发展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但他们发展工业的条件不同: 澳大利亚发展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矿产资源基础上的; 日本缺乏资源,发展工业是依靠得天独厚的岛国条件进口原料,对外依赖 性很强。各国都要根据各国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阅读课本 P77 和 P78 页阅读材料,思考: 1.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有哪些? 2.目前主导产业是什么? [活动六] 假如现在让你移民到澳大利亚。我现在以东经 135°和南回归线吧澳大利亚 分成四个地区,你会选择到哪里居住?说说你的理由。 生:4,因为那里经济发达等。 教师评价。 第三站:城市掠影及著名景点 欣赏图片:堪培拉、悉尼、墨尔本、艾尔斯巨石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给学生直接感知澳大利亚的城市之美。) 微博日志——谈一谈你此次旅行的收获 学生发表感想。 【课堂总结】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三个美名传天下 :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01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冲破常规,大胆创新,采用旅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新课标的核心思想。对于本节内容的两个难点: 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是这样突破的: 古老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通过摆出事实、比较、分析原因的思路层层推进,培养了学 生合作学习意识、探究精神。 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采用由果推因的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总得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快 乐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还不够大胆,浪费了一些时间,今 后我会多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四节 澳大利亚 知识与技能 1.读世界政区图分析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 2.认识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了解其形成原因。 3.了解澳大利亚纬度位置、地形、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及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分 析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录像,小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 境,因而分布有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该国的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 布图、纬度位置及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分析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 的地形区和牧羊带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例,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 解。 重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 102 难点 1.澳大利亚分布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片《古老的动物》:袋鼠、琴鸟、鸸鹋、考拉等动物的生活场景。这些古老的 动物生活在哪个国家呢?(澳大利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国家。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四节 澳大利亚 [板书]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师]继续播放录像:澳大利亚的国徽。澳大利亚人在国徽上有其特有动物的标记,说明 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那么,我们从了解澳大利亚的神奇动物开始学习这个 国家吧! [生]自学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种类。 1.特有生物 [教师小结]同学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的珍奇生物:袋鼠、琴鸟、鸸鹋、考拉、 桉树、金合欢等。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的生物 种类,现已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也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 馆”。 [承转]为什么澳大利亚保存了这么多古老物种呢?这些特有的动植物和澳大利亚自然 地理特点有什么关系呢? [师]课件展示“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图和大洋洲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澳大利亚 位置特点及领土组成。 2.位置、范围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位于赤道以南,是个地处南半球的国家,周围被印度洋、太平洋所 包围,南回归线从中间穿过。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 小岛。 [师]播放有关地球演化的录像,同学们讨论思考下列题目。 (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 响? (3)南极大陆也长期孤立地存在,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有生物? [教师引导]从时间、环境、天敌等方面考虑。 [讨论回答](1)大约在 6 500 万年以前;(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 洋上,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所以能够生 存至今;(3)南极大陆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教师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产品吗?在一些羊毛衫的标签 上,发现标有“100%澳毛”字样,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103 [回答]羊毛衫的标签上“100%澳毛”字样,表示这些羊毛衫全部是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 羊毛织成的。 [板书]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师]课件展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 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师]课件展示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 1.三个牧羊带 [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的发展史,可见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是由于自 然环境适于绵羊的生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该国的自然条件(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 来考虑)。 [师]课件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适 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1)东部山地:海拔 800~1 000 米,主要有大分水岭。 (2)中部平原:海拔不足 200 米。 (3)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 450~600 米。 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可以四季放牧。 [活动]学生读图在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北艾尔湖— —地势最低,澳大利亚大盆地——大自流盆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分布。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分析: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 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可以四季放牧。地形不同,放牧的方式和发展农业与牧业也不 同:由东南和西南沿海向内陆依次为: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 带,粗放牧羊带) [师]课件出示澳大利亚的年降水量分布图。 (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 (2)读图并观察澳大利亚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由东南和西南沿海向内陆由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牧草质量也不同,适宜生存 的绵羊种类有所不同。 2.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并且 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下面大家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自动剪毛、机械化耕作的农 场景观。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所产的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 [承转]澳大利亚不仅有发展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 [板书]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师]课件展示澳大利亚的矿产分布图,读图观察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 [生]读图总结:澳大利亚有铁矿、煤矿、铜矿,还有金矿、石油、铝土矿、铅锌矿、锰 矿、镍矿等矿产。 [教师小结]评价并补充:澳大利亚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矿产具有埋藏浅、品质 优、易开采等优点。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澳大利亚大力发展了采矿业,并在发展采矿业的 基础上发展了冶金业。 1.矿产资源的特点 [生]练习:完成教材第 72 页活动题。(冶金工业中心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海运便利, 便于矿产品的出口;沿海开发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沿海城市、人口集中,消费市场广 104 大等。) [师]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 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 家”。 2.矿产出口地区 [生]生产的矿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 [承转]2000 年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示了澳大利亚发达的服务业。目前, 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已经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其经济支柱。而采矿业、冶金业的地位有所 下降。 三、课堂小结 选一位学生谈谈自己对澳大利亚的印象,教师点评并补充。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特有生物 2.位置、范围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发达的农牧业 1.三个牧羊带 2.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发达的采矿业和冶金业 1.矿产资源的特点 2.矿产出口地区 第 1 课时 民族大熔炉 农业地区专业化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3.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及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在美国也存 在。 重点 1.美国的的地理位置。 2.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 105 难点 1.会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能通过纬度位置推导温度带及气候类型。 2.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区)的主要因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一、导入新课 在西半球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中,我们经常在广播、电视、报纸及互联网中,看到有关美 国的各种报道。请向全班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美国情况。 [学生]介绍略。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美国。 [板书]第一节 美国 二、讲授新课 [师]课件出示美国城市街景图(图中内容突出大街上各种不同肤色的人们)。 [教师提问]这是一幅美国城市人口景观图。这幅图反映了美国人口有什么特点? [生]人种构成复杂、人口众多…… [教师小结]美国人口已超过 3.1 亿,在世界上居第三位,是西半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人 口增长率 0.97%,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在美国众多人口中,有许多肤色不同 的人种。 [师]出示“美国的人种构成”示意图。 [教师提问]美国都有哪些人种?人口最多的人种是什么? [生]观察图并回答:白色、黑色、黄色等人种。 [教师小结]美国当地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在美洲曾创造过灿烂的文化。而今天 美国居民是世界许多国家移民及其后裔的大汇集。现在居住在美国的白人、黑人和黄种人都 是在近 200 年的时间内移入美国的。 [板书]一、民族大熔炉 1.人种构成 [承转]在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 [生]回答略。 [师]出示资料:教材第 74 页的资料“美国几名公民的祖先或祖籍”,也可出示与其有 关的图片。 [教师讲解]各国移民移居美国后,经过长时期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 面逐渐趋于一致,共同接受了美国的生活方式,成为美国公民,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当然, 在美国众多的居民中,也有大量来自中国的华人和华侨,在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有许多 富有民族特色的“唐人街”。 [活动]向全班同学介绍你所知道的有关“唐人街”的资料。 [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在美国一些大城市,如旧金山、纽约、洛杉矶等都有华人聚居的“唐人街”。 [师]课件展示资料或图片。 旧金山“唐人街”是美国各大城市中最大的“唐人街”。华人在这里除开设餐馆、饮食 106 店外,还经营中国刺绣、古玩、中药材等行业。唐人街上的建筑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 街口矗立着高大的中国牌坊,沿街的店铺悬挂着繁体汉字招牌,门口张贴着吉祥如意的对联, 大红宫灯飘着丝穗,汉语方言、江南民歌、粤语清唱、四川茶馆、中文报刊等随处可闻可见。 这一切都让人们感觉到是在中国。 [教师讲解]现在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和华侨,大多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从我国广东、福建沿 海一带,被招募到美国的华工后代。大批华人移居美国,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第 75 页材料,并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华人和华侨对美国发展做出 的贡献。 [生]活动略。 [教师总结]从历史上的华人劳工,到今天的李政道、杨振宁等,华人在美国的政治、经 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前不久,美国纽约各界人士在唐人街举 行隆重的悼念仪式,纪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舍己救人的华裔青年曾哲。当烈火冲 天、人潮奔逃的时候,他却逆人流而上,勇敢地冲入事故现场救助他人,最后献出了自己宝 贵的生命。 2.华人和华侨的贡献 [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76 页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这些 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生]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总结]黑人、印第安人还有包括华人在内的黄种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日 常生活中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不平等、贫富悬殊等社会 现象。 3.种族歧视 [板书]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1.位置 [提问]美国的海陆位置怎样?都与哪些国家相邻?(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每个小组 分别选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到讲台前指图说明美国的海陆位置。) [师生小结]美国本土部分位于北美洲的中南部地区,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 西哥湾,北与加拿大为邻,南与墨西哥相接。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的西北角,南北分别濒 临太平洋和北冰洋,东面与加拿大领土相接,西面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夏威夷州位于 太平洋之中,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的。 (1)海陆位置 [教师提问]在地球的五带中,美国本土部分、阿拉斯加大部分地区及夏威夷州分别位于 哪一带? [生]美国本土部分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夏威夷州主要位于热 带。 (2)纬度位置 [教师提问]地理位置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发言略。 [承转]有的同学说到: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辽阔的海洋可以给美国的本土带来 丰富的降水。 [师]出示“美国本土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教师提问]你认为美国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生]回答略。 [师生小结]美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是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减少。 107 2.降水 [师]课件展示美国地形图。 [教师提问]在美国的地形图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师生小结]美国所濒临的海洋和相邻的国家,美国的各大地形区、主要河流和湖泊等。 [教师提问]在美国主要山脉中,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 亚山脉的高度、范围等各有什么 特点?美国三大地形区在分布上又有什么规律? [生]学生观察地图回答略。 [师生小结]美国本土地形大致是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东部是低矮的 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其中平原占整个美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3.地形 [延伸]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美国降水及分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小组讨论。 [师生小结](1)美国降水的分布与海陆位置有关,距离海洋较近的地方,降水较为丰富。 (2)此外,降水还与这个国家的地形关系密切: ①山脉可以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由于山脉对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山脉的迎风坡地带降 水多。 ②在西部,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大量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使降水仅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地带;而东部由于阿巴拉契亚山脉海拔较低,对于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较弱,使部 分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教师提问]美国有哪些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向全班同学介绍你所知道的相关内容。 [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最著名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在世界上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 亚马孙河和中国的长江,为世界第四长河。美国的东北部与加拿大的交界处,分布有苏必利 尔湖、密歇根湖等五大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这五大湖连在一起,是世 界 最大的淡水湖群,具有“美洲大陆的地中海”之称。 [师]课件出示密西西比河、五大湖的景观图片或录像。 4.河流和湖泊 [师生总结]综上所述:美国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方面,为发展农业 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1)美国本土位于温带和亚热带,热量条件比较充足; (2)东西两侧濒临海洋,大部分地区降水较为丰富,水分条件良好; (3)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特别是平原中耕地广大,耕 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 10%,土地利用率高; (4)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是美国最重要的河流和湖泊,这些河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 的条件。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易于耕种,现已成为美国重要的农牧业 区。 [承转]美国作为世界著名 的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 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板书]三、农业地区专业化 [师]出示资料: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 3%。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 力可以养活 76 个人,比世界每个农业劳动力供养 5 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十多倍,是俄罗斯 的 6 倍,西欧的 3 倍,日本的 4 倍。 [教师提问]上述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农业劳动生产率高。 108 [师]课件出示正在收割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绿色养鸡场等有关图片。 [师生小结]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高的直接原因是在其生产的各个环节,如耕地、灌溉、 施肥、锄草、收割、脱粒、贮藏和运输等全部实现机械化。高度机械化大大促进了美国农业 的发展。 [师]课件出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问题:(1)明确美国农业带的名称和分布。(2)分析影响农业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结合地形、气候、土壤、河湖等自然条件,分析影响玉米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影响亚热带作物带、小麦区与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形成的主要 因素。 [生]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其他同学阐明小组的观点。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美国农业可以分为许多农业 区(带),综合前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农业生产在地区分布和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 专业化。为什么说地区生产专业化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生]回答略。 [师生小结]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 (2)能够有效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 (3)便于广泛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等。 总之,美国是世界农业生产大国,高度机械化和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是美国农业的突出 特点。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美国的领土组成、多民族的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以及美国优越 的自然条件等知识。其中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最为重要,因为它是我们学习美国经济发展条 件的依据。 一、民族大熔炉 1.人种构成 2.华人和华侨的贡献 3.种族歧视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1.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降水 3.地形 4.河流和湖泊 三、农业地区专业化 第 2 课时 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109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业分布及主要特点。 2.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插图、图片了解美国的工业分布及工业特点,小组合作探究,通过高新技术产品及 其作用,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美国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其 保持“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的称号,科技兴国,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重点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难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及其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接触到美国生产的工业品。请同学们列举你所知 道的美国产品或品牌。(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的工业产品或品牌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像我们日常所喝的可口可 乐、苹果手机、雪佛兰汽车等,都是美国工业的著名品牌,美国既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又 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下面我们学习美国的工业。 二、讲授新课 [板书]四、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师]美国的工业主要有哪些特点? [生]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如能源、钢铁、机械、化工等工业部门,其中军事 工业和尖端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 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板书]1.工业特点 [师]课件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问题:1.在图中找出美国主要工业 区集中在哪些地区?2.了解各工业区的主要工业城市。 [生]读图回答略。 [师生总结]美国的工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各工业区的主 要工业中心:(1)东北部工业区——纽约、芝加哥、底特律。(2)西部工业区——西雅图、旧 金山、洛杉矶。(3)南部工业区——休斯敦。 [师]课件展示旧金山、西雅图、休斯敦和芝加哥等城市工业生产景观图片。 具有“波音城”之称的沿海港口城市西雅图,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 波音公司;中部城市底特律,平均每秒钟就有一辆汽车生产出来,是世界上著名的“汽车 110 城”;南部城市休斯敦,是美国著名的宇宙航空研究发展中心,有美国“航空城”之称。 [板书]2.主要工业区及工业中心 [过渡]美国三大工业区中,东北部工业区历史悠久,是美国和世界最大的工业区;南部 和西部工业区是美国新兴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兴起。 [板书]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问题](1)高新技术产业的部门有哪些?(2)兴起最早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什么?(3) 对美国发展贡献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什么? [生]回答略。 [老师小结]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并且分布比较广泛, 形成了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闻名于世的如旧金山附近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 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因大量生产电子工业的基本材料——硅片而得名。它是世界 最早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美国国防、宇航、电子工业的神经中枢。 [师]课件展示旧金山“硅谷”景观图。 [教师总结]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以微软公司为代表 的美国软件产业,其生产总额占全世界的 42%,并拥有世界绝大多数软件的产品的知识产权。 [活动]分小组讨论:以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代表,分析高新技术产业 对美国的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生]每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发言人,向全班同学陈述本组的观点。 [师生小结]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在提供就业机会,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价值等各个 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课后作业] 上网搜集相关材料,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高新技术产品价值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国的经济特点:工业部门齐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 地。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四、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1.工业特点 2.主要工业区及工业中心 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第一节《美国》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地理》(人教版 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的内容, 这一章是区域地理中学习国家的最后一章,应该是学习国家方法的总结和应用。教材中通过 对美国突出特征的学习,教会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和农 业发展特征,了解分析国家自然条件应从哪些要素入手,并注重评价这些要素对国家农业发 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分析美国的自然条 111 件(纬度位置、地形、降水和河流湖泊)与农业专业化、机械化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 活动中应重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国家自然地理的基本方法,如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国家位置、地形、 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方面特点的方法,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读图、分析、归纳和比较 的能力,这对于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各自然要素特点的评价以及它们对 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还缺少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学习 中可通过图释导学、自主探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及知识迁移活学活用的能力。 【课标要求与学习目标】 课标呈现 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美国自然条件特点, 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查找地图确认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2、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 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结合其自然条件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3、理解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评价自然条件以及运用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 教学方法 图释导学、读图描图、识图析图、比较分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分析美国自然条 件,通过对比评价其自然条件的优劣;教学难点为:结合自然条件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理解美国农业专业化与机械化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根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感受美国的 突出特色,选取美国农业相关的数据图表引领学生走进美国发达的农业——世界第一农业大 国,学生带着强烈的疑问“为什么美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来探究美国发展农业的自 然条件——热量、土地、水。通过读图、析图、比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得出美国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是优越的。那么美国是如何运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世界第一农业大 国的呢?转入美国农业专业化和机械化的学习,在这个环节要搞清楚几个关系:美国自然条 件与农业带分布的关系;美国农业专业化与机械化的关系;美国农业特点与其基本国情之间 的关系。在新课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好读图析图的方法引领, 并注重拓展延伸,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一:创境导入,水到渠成 整体感知:播放一组展示美国各方面特色的图片,配上旋律轻快的美国乡村歌曲《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112 问题引领:图示内容来自哪个国家?请你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美国印象;美国的强大表现在 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浓郁的美国风情中,感受美国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教学环节二:读图析图,自主探究 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分析图表数据认识美国农业的发达,带着“为什么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农 业大国”的疑问,通过读图、描图、填图、析图、小组讨论、对比分析和自主完成导学案的 问题,得出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是优越的,这是美国农业发达的根本原因。 学法指导:看图名,找关键词,看数据,分析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强有力的数据事实,初步感知美国农业的发达,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活动 2:说说发展农业最基本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学法指导:联系自然环境各要素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的条件,得出——热量、土地、水。 设计意图:将美国的自然条件嵌入到农业发展需求中来,学我所用,体现地理知识的有用性。 学生活动 3:在下图中描出北极圈与北回归线,描述美国的纬度位置,对比俄罗斯的纬度位 置说说美国的热量条件如何? 学法指导:描述纬度位置的方法——找重要纬线,说出其所在所在的温度带和纬度地区,寒 带或高纬度地区热量不足,低纬度或热带地区热量富余,温带或中纬度地区热量充足适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描述美国和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对比由此带来的不同的热量条件, 说明美国发展农业的热量条件是优越的。 学生活动 4:读美国地形图,说出美国的地形特点,找出美国的三大地形区,对比美国和中 国平原面积比例图,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土地条件怎样? 学法指导:读地形图描述地形特点——看图例,说地势高低;找出主要地形区,说出分布。 评价地形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看平原的比例,因为它会直接影响耕地的比重。分析饼状图, 注意图名,用数据说明问题。 情感提升:但是,我们中国却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这是一个奇迹。 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袁隆平,他是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正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 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让中国也让世界远离饥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学会运用数据分析问题,将美国与中国平原面积比例对比, 说明美国发展农业的土地条件是优越的。同时,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虽然耕地资源 不太富足,但是我们创造了奇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辨证看待问题的态度。 学生活动 5:提供资料——美国在世界的海陆位置、美国降水分布图、美国地形图、美国河 流湖泊分布图;小组讨论——选取合适的地图分析美国的水资源条件,并作出评价;小组展 3、水资源条件——请在所给的四幅图中选取合适的地图,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①形成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陆地∕海洋),美国本土东临 ,西临 , 南临 湾,水汽充足。 ②美国降水呈自 向 递减的规律。美国本土东西都临近大洋,降水分布为什么会呈现这种 规律? ③年降水量在 500mm 以上对农业发展十分有利,美国此类地区面积 (大∕小)。美国降水 对农业发展有利还是不利? 113 ④美国有世界第四长河 河,东北部有连片分布的五大湖,其中 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完 全位于美国境内。河湖众多能够提供充足灌溉水源。 示——学生代表指图讲解。 学法指导:指图读图方法的指导,快速提取信息的方法、地图叠加的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代表指图讲解展示讨 论结果,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述和大胆展示自我的素养。通过这个活动,最终得出结论——美 国发展农业的水资源条件是优越的。 教学环节三:步步深入,综合分析 问题引领:综上所述,美国发展农业的基本自然条件是优越的,那么美国是怎样利用其优越 的自然条件,成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的呢? 学生活动 1:初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说说美国农作物分布有何特点?根据玉米的生长条件, 选择合适的地图,帮助美国农民选取玉米带分布的区域,探究影响农业带分布的自然因素。 再根据乳畜带的分布地区,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带分布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再读美国农业 带分布图,说说影响其他农业带分布的因素。 设计意图:影响美国农业带分布的因素是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设计寻找玉米带的小活 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随之,给出乳畜带的分 布地区和影响其分布的因素,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从自然和人文方面综合分析问题的习 惯。不断变换学习方式,师生一起轻松度过难关。 问题引领:这种同一种作物大规模的集中种植有什么好处?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和机械化 有什么关系?美国的农业专业化还表现在哪个方面? 学生活动 2:再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说出美国农业的地区专业化非常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 实施;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到美国农业专业化除了地区专业化以外,还表现在农业生产环节 的专业化。 设计意图:美国农业的先进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农业地区专业化和 机械化的特点,学生自己能够总结。而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也是需要了解的一个方面,但 是它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于是提供阅读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环节四:归海拾贝,拓展延伸 问题引领:美国农业实现了专业化与机械化,既节约了劳动力还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这样的农业是基于怎样的国情,中国如何借鉴? 学生活动:看视频——美国的现代农业,思考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堂的拓展延伸部分。通过看视频,再一次感受美国农业的先进,通过 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还有人文因素,美国的现代农业是基 于自己的国情(自然条件优越、农业从业人员少、经济发达、制造业先进等)。那么我们中 国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国情,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总结板书】 114 第 1 课时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发展中的工农业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 2.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能初步分析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 2.通过图表等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二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重点 1.巴西人种构成的特征。 2.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难点 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师]课件展示巴西风情:巴西群众踢足球、跳桑巴舞的录像片断(不超过 2 分钟)。 [提问]这是拉丁美洲的哪一个国家?(巴西)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人热 爱足球运动,球踢得漂亮,脚法娴熟,配合默契,节奏明快,如同踏着桑巴舞的节奏;粗犷、 115 急促的桑巴舞是巴西人民喜爱的舞蹈。足球、舞蹈均给人以美的享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 解这个国家吧!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巴西 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师]引导学生回忆:世界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 [生]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口诀记忆法: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俄加中美巴澳。 由上可知:在世界各国中巴西面积的位次是第五位。 [承转]通过对巴西面积、人口的分析,同学们想一想,巴西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学生总结]目前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众多的国家。 [承转]巴西同整个拉丁美洲一样,其开发历史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其开发历史的特点 对巴西的人种构成、文化特色有直接的影响。 [板书]1.开发历史 [师生]描述巴西的发展历程。 [师]课件展示(教材第 82 页图 9.16)“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师总结]由于欧洲殖民者的侵入,大量黑人奴隶的到来,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 互相通婚,他们的后代很多人成为了混血种人。按照人口比例由大到小,人种构成状况是: 白人、黑白混血种人、黑种人、印第安人等。 [板书]2.人种构成 [生]巴西是一个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的国家。 [教师引申]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巴西文化。 [生]阅读教材第 83 页的图文资料,完成“活动”第 1 题。 [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巴西的开发历史和人种构成。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 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工农业又有 什么特征? [板书]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师]指导学生读教材第 82 页图 9.15“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和教材第 85 页图 9.20“巴 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图,分析:1.巴西的地理位置特点。2.巴西的地形特点。3. 巴西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生]读图分析回答略。 [教师总结]略。 [板书]1.位置 (1)所属大洲:拉丁美洲。 (2)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热带面积广大;热带气候:纬度位 置决定了巴西主要为热带气候,亚马孙平原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海陆位置:位于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陆上邻国众多。 [板书]2.主要地形区 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流量最大河流——亚马孙河。 [教师]引导学生读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图,问题: 116 (1)总结以上内容,说明巴西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2)巴西主要有哪些农作物?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 (3)产量居世界第一的热带经济作物是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师生小结] (1)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气候湿热,地形平坦,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热带作物。 (2)主要的农作物有:咖啡、甘蔗、柑橘、天然橡胶、玉米、棉花等。主要分布在东部 沿海地带。 (3)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板书]3.农业生产 [延伸]列表比较巴西、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特点: 国家和地区 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 主要气候类型 巴西 咖啡、甘蔗、柑橘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东南亚 橡胶、棕榈油、椰子、蕉麻 热带雨林和 热带季风气候 撒哈拉以 南的非洲 可可 热带草原气候 [提问]我们学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那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特征还记得 吗? [生]单一商品经济。 [师]同样,欧洲殖民者侵入巴西后,会怎样发展巴西的经济呢?巴西早期的经济有什么 特点呢? [板书]4.经济特征 (1)二战前 [师]引导学生读教材第 84 页图 9.19,了解 20 世纪前巴西的经济状况。 [生]20 世纪前,巴西经济长期依赖生产单一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师]巴西这一时期生产、出口的农矿产品有哪些? [生]木材、甘蔗、咖啡、天然橡胶、黄金和金刚石等。 [师生总结]二战前的经济特征:比较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殖民统治 是形成这一经济特征的根本原因。 (2)二战后 [教师讲述]二战后,巴西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师]引导学生读“巴西的矿产和工业”图,结合教材第 86 页文字内容,回答: (1)巴西跃居世界重要工业国家的现代工业部门是什么? (2)巴西的工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海运交通、 城市消费等方面分析) (3)完成教材第 86 页活动 1、2 题。 [生]思考回答略。 [师生总结] (1)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造船、汽车、化学等。 (2)巴西的工农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是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海 运便利;人口集中,消费市场广阔;开发较早,经济发达。 (3)总结:巴西的工业分布接近原料产地。这样可就地取材,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117 [教师总结]总之,巴西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三、课堂小结 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 利条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另外,经 过二战后几十年的建设,巴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农业大国。 一、大量混 血种人的社会 1.开发历史 2.人种构成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位置 2.主要地形区 3.农业生产 4.经济特征 二战前 二战后 第 2 课时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2.通过图文材料了解巴西热带雨林的过度开发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合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培养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 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 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与保护。 难点 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18 [师]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景观。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现在正遭受着毁灭性的破坏,出现危机。下面我 们就一起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三、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 85 页图 9.20“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巴西北部有 一条重要的地理纬线——赤道;赤道附近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是终年高温多雨;该地区分布有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发育的植被是热带雨林,并 且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其中 60%在巴西境内。 [过渡]广阔茂密的热带雨林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1.热带雨林的作用 [师]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 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容纳了地球上现存物种的一半以上,不但有巴 西木、红木、乌木等珍贵木材,而且有许多独特动物,如哺乳类的树懒、大食蚊兽,鸟类的 巨嘴鸟等,是人类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 材料二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氧气, 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同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热带雨林来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将 迅速增加,从而加速全球变暖。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推选代表举例说明。(略) [活动]读教材第 87 页图 9.25“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热带雨 林的作用。 [师生小结] 热 带 雨 林 的 作 用 经济价值——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环境效益 调节全球气候 提供新鲜空气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承转]热带雨林有如此重要 的环境效益,但是巴西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对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开 发。 2.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 [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开发热带雨林? [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学生分析教材第 87 页第二、三自然段,说明:开发热带雨林的目的是什么? 开发者又是什么人? [生]总结略。 [教师总结] 当地印第安人——开荒种地 私人农场伐木者——开辟农场,发展畜牧业,获取经济利益。 私人矿山和农牧场主人——发展采矿业,开辟农牧场。 当地政府——修公路、办工厂、建城镇。 119 [承转]同学们想一想,大规模地开发利用热带雨林,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3.开发热带雨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生]回答略。 [师生总结]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 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等。 [师]巴西政府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 交了一些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报告。 4.热带雨林保护措施 [生]阅读教材第 89 页阅读材料。 [教师总结]巴西政府对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有:建立保护区,采取新的监控手段(如利 用卫星遥感系统),提出全球行动计划等。经过巴西政府与联合国相关组织的努力,近年来, 雨林破坏的程度逐年降低。 [生]辩论:教材 89~90 页“活动”。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辩论给予评价与鼓励,并强调:保护热带雨林不仅是当地居民和国 家的事情,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课堂小结 本课时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巴西面临的重要问题:“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过程 层层递进: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保护的必要性和保护措施,同时还提 醒人们:保护热带雨林,人人有责。 热 带 雨 林 的 作 用 经济价值——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环境效益 调节全球气候 提供新鲜空气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 开发利用 ↓ 产生的环境问题 ↓ 热带雨林保护措施 第 2 节《巴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120 (2)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类型、巴西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产生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 因。 (4)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知道其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的农产品。 (5)能说出巴西人口构成和分布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对亚马孙地区开发中大规模毁林引起的环境问题的讨论中,激发环境忧患意 识,懂得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学会倾听与尊重。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 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材分析】 巴西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 范例。教材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 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 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 的人地观,形成因地制宜发展 经济等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重点:①巴西自然地理环境 ②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 3、教学难点: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图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周游世界快一学期了,发现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有一个国家就有三怪:“酒 精当燃料、汽车双开门、炼钢用木材”,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国家?(学生猜) 过渡: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西,感受它的魅力,从地理角 度更多地了解它,认识它。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一、巴西的自然环境 1、巴西地理位置和面积 活动一: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121 课件展示“世界政区图”,在世界政区图上,突出巴西的轮廓,让学生找出并指出。 ①提问:“长期以来,巴西一直被人们誉为南美的“巨人”,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巴 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② 课件展示:突出赤道、南回归线,大西洋的名称,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巴西的位置特 点:绝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热带,东部濒临大西洋。明确巴西是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这个热带王国的自然风光吧。 2、巴西的自然环境 活动二:观察对比,感受巴西南北的环境差异 ①教师转换角色,以一名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分别游览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两地。 媒体展示两地的景观的视频资料或图片。 ②学生说出刚才我们去的两个地方分别是什么景观?两地为什么景观不同? ③指导学生在自己绘制的图中填注出这两个地形区的名称 ④指导学生完成课本 91 页活动,总结归纳巴西南北的环境差异。 ⑤知识应用:判断图片中四位球星说的话是真是假 A 草原上练就惊人速度! B 冰天雪地练铲球 C 密林里面练百步穿杨的脚法 D 大沙漠里练盘带 活动三:合作探究,讨论亚马孙河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①媒体展示尼罗河和亚马孙河流经地区图,引导学生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 然后结合课本中尼罗河和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的统计表,学生认识到亚马孙河水量大, 流域面积广。 ②引导学生结合巴西气候图和地形图,分析讨论亚马孙河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过渡:在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上,横贯着奔流不息的亚马孙河,还覆盖着地球上 面积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 活动四:角色扮演,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该如何开发和保护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材料“地球之肺”,然后说说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何被称为“地球 之肺”,从而认识它的巨大的环境效益。 ②课件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所遭到的破坏。学生说说这些开发雨林的方式会带来什么 后果? ③把全班同学分组,结合课本 92 页活动 3 讨论以下问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该如何开发 和保护呢?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122 小结:巴西的热带雨林正面临着严重危机,这种危机不仅给巴西人民,而且给世界人 民造成各种“生态灾难”,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所以,保护热带雨林 不是哪一 个人,哪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认识到发展经济的同时, 不能破坏资源,破坏环境。 过渡:巴西政府正为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做着不懈的努力,他们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 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市场,与我国同被列为“金砖五国”。 二、迅速发展的经济 活动五:阅读课文,自主探究,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工农业特点及有利的自然条 件。 媒体展示问题式的学习纲要,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然后交流。 1.巴西以 气候和 气候为主,热量充足,雨量充 沛。 种植各种热带经济作物 巴西是世界最大的 生产国和出口 国, 、 、 等 的产量也居世界首位。 2.矿产资源( 丰富) 采矿业、钢铁工业的发展 3.水利资源丰富( 水电站) 提供较多电力(全国 90%电 力) 4.东临 洋 ,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它最大的两个经济中心——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去逛一逛。 三、人口与城市 活动六:观察分析,思考探究,认识巴西主要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媒体展示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两大经济中心,教师简介。并用媒体播放狂欢节的视频,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册 45 页的相关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巴西的狂欢节和桑巴舞都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的, 这和巴西的种族构成有关。那么,巴西的种族构成有什么特点? 2、巴西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为什么? 3、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巴西政府采取了一项什么重大举措? 活动七:阅读材料,欣赏图片,了解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归纳总结: 1、交流收获与体会。(可归纳巴西的世界之最或巴西美称) 2、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自己是否达到学习要求。 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123 1、同步训练 2、我国现已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请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和巴西之间 有哪些方面的进出口贸易 板书设计 第六节 巴 西 (一)、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1、 巴 西 的地理位置 2、主要地形和气候 3、亚马孙河 4、亚马孙平原 (二)、 发展迅速的经济 1、工业经济 2、农业经济 3、水电 (三)、 人口与城市 1、人口 2、主要城市 ( )四、首都----巴西利亚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学习中都能达 到要求。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学习就是为了解世 界,学习别国经验,吸取他国教训等。通过 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经济发展与 环境保护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 路。对教材的处理,教师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 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用学生喜欢的材料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适建立 学习结果与学 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收集资料等活动,也是一种学习,在课堂上 对学生的这种学习成果给予激励性评价。注重体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 力、地图的判读和使用能力。 《极地地区》 【课标要求】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124 【教材分析】 “极地地区”是是地球上两个十分特殊的区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区域,却具有非 常高的科研价值,因而成为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非常关注的地区。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 使得这里自然环境十分特殊,是一个冰雪世界,人迹罕至。正是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使 得那里留下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了科学家研究地球的重要场所。而 科学考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保护极地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 思考的问题。教材将这些知识以三个框题呈现: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地 区的环境保护,内容上呈现出一个递进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极地环境保 护与我们的生活存在关系,从而能够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环境。 【学情分析】 极地地区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 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基本的地理现象,并且明白了 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白了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方面。但 由于极地地区离我们较远,我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不是太多,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 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创设情境, 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 1.运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 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热爱科学的态度 3.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两极的位置及范围 2.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难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法、图释导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有关南北极的视频,让学生谈感受。在谈感受的过程中,学生对极地的神秘与美丽 非常向往,有想亲自去体验的冲动,从而设计极地游,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吸引学生注意即将开始的 新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125 二、教学过程: 教学围绕极地之旅展开,以“在哪里”—— “带什么”——“吃和住”为教学主线, 依次展开。 (一:在哪里 极地揭秘——位置与范围 展示南北极地区图,出示以下问题: 走进新知,完成学案: 1.描图。在图一和图二中分别描画北极圈和南极圈。 2.填图。在图一和图二中分别填出北冰洋、南极洲。 3、据图说说极地地区的位置特点。 4、结合图,找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洲的大洋,说说极地地区海陆分布的差异。 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学习结果,教师或学生给予回答问题学生及时的评价。 总结:位置范围我来说 南北极地位置高 —南北极地纬度位置高,大部分在极圈以内 三洲三洋将其绕—北极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 ;南极地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 手脑并用,通过描图、填图、识图等,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以及读图、用图能力。 (二:带什么 极地探访——特殊气候 提出问题:极地的位置十分特殊。如果要去极地旅游,我们需要带什么装备呢? 由此过渡到特殊气候的学习。 (一)酷寒 出示美国南极科考队员理查德·伯德的文章《独自在南极》以及我国科考队员秦大河的日记 126 让学生通过去过南极的科考队员的描述,去体会南极的寒冷。之后,展示“两 极地区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图”,让学生读图说出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教师 补充,目前测得的南极地区的最低气温是-93.2℃,创造了新的最低温记录。从而的得出南 极的寒极称号,其气候特点是酷寒。 解读酷寒 由海拔高引出南极洲的另一个称谓“冰雪高原”。 (二)烈风 首先,播放有关南极风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南极的风大。 之后,出示资料:南极的风特别大,人在南极暴风中不过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和一粒 石子,休想站住脚。在南极的各国科学站,都经常遇到暴风袭击的情景。尤其是寒冷而黑 暗的冬季,呼啸的狂风,将房屋摧毁,推倒通讯铁塔,卷走车辆,甚至将一座科学站变成 一片废墟的事时有发生。 让学生再通过文字描述再次去体会南极的风大,从而的出南极是地球上的风库。风库的风到 底多大呢?继续出示资料: 南极的风到底有多大呢?我们通常所说的 12 级台风,风速达到 32.6 米/秒,可南极的 狂风常常超过 12 级台风,风速常常达到 55.6 米/秒,有的时候甚至达到 83.3 米/秒! 让学生通过数据体会南极风的大,得出南极气候的第二个特点——烈风。 (三)干燥 出示人民网有关南极科考队员的一则报道“58 天不洗澡,泥水堵住管道”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不洗澡的原因是因为南极大陆是个十分干燥的大陆,降水非常 少。在南极用水全部依靠就地化雪融冰,代价昂贵。由此得出“白色沙漠”的称号,进一步 得出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 小结: 127 南极气候特点:酷寒——冰雪高原 干燥——白色沙漠 烈风——风库 北极气候:寒冷、大风、降水少 之后,出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对比南极,分析北极的气候特点: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平均气温 -50℃ -18℃ 年平均降水量 55mm 200mm 年平均风速 18 米/ 秒 10 米/秒 通过分析得出:北极气候:寒冷、大风、降水少 最后,教师出示以下图片 让学生思考除了刚才所说的之外,这些装备中我们有没有还需要带的,它又是如何适应 当地的自然环境的。 小结: 特质羽绒服、羽绒靴:两极地区非常寒冷。 绳子:两极地区风大,安全之用。 保湿霜:两极地区非常干燥。 墨镜:太阳照在雪上反射的光非常强,眼睛长时间受到照射,会感到疲劳,至眼花最后到雪 盲症。 设计意图: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的逻辑顺序,让学生逐渐明白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并让 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读图能力以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的选装备是考 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迁移应用能力。 128 (三、住和吃 1、到了极地地区住在哪里呢?——借住我国的科考站里。 出示我国南极长城站的图片 出示问题:极地考察站的房屋为什么这样设计? (1)房屋的墙壁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玻璃夹 层间几乎为真空。 (2)房屋地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 1——2 米。房屋朝不同方向开窗,还 设有天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结束后展示。 之后,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再去了解这样设计的原因,加深理解。 2、到了南极吃什么?——南极科考站里种的蔬菜 展示图片及资料 记者日前在中山站的蔬菜温室实验室内看到,16 平方米的房间内郁郁葱葱地生长 着近 20 种蔬菜,蜿蜒的藤蔓爬满整个屋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据悉,这些试种蔬菜都是生长周期较短、栽培难度较低的品种,目前生长情况基本达 到预期。以黄瓜为例,一棵黄瓜藤平均 2 天可以收获一根黄瓜,如果种植 20 棵,就能保证 18 名越冬队员在越冬期间每天都吃上新鲜黄瓜。 129 提出问题: 在南极种植蔬菜,需要哪些条件?有哪些好处? 学生思考后回答。之后展示新闻资料,揭晓答案。 设计意图:用南极种蔬菜的资料,不仅给学生新鲜感,也让学生在疑惑中运用所学知识去 解决种蔬菜的条件,能够调动积极性。 (四、特殊景观 由南极生态园引出南极特殊景观。教师以图片形式展示特殊景观 之后,播放视频《冰封的世界》,展示极地地区的特殊的冰川景观, 知道其蕴藏的淡 水资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展示极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并让学生明白这些自然景观是由于极地特殊的 环境导致的。 (五、广告设计 极地游,是最近新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我们今天学习了极地地区,如果让你为旅游公 司设计广告语,去宣传极地地区,你会怎样设计?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发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再次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三、梳理新知 【测评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不是南极洲的气候特点的是() A.酷寒 B.凉爽 C.烈风 D.干燥 2、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极洲 3、下列属于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130 4、南极洲和北冰洋的绝大部分都位于寒带,但南极洲的年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 ( ) 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 ②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 ③南极洲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 ④北冰洋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 B.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和周边的海域 C.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和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D.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海洋,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陆地 二、综合题 1. 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31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 将南极地区的特征与称谓进行连线。 干旱 自然资源“大仓库” 大风 “风库” 矿产丰富 “冰雪高原” 寒冷 “白色荒漠” 3、建筑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结合下图推测泰山站架空设置 的主要目的是( ) 132 A.利于防寒保暖 B.通风防暴雪堆堵 C.便于天文观测 D.防紫外线辐射 极地地区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相应的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 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 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 重点 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1.辨别两极地区周围大洲、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 向。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33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极地考察的相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两极地区的景观录像。 请大家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里的景象? [教师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就要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 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提问]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开这一问题。 [板书]1.位置和范围 [师]课件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 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生]北极地区:位于北纬 66.5°以北,中心位置在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 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 66.5°以南,中心位置在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环绕。 [活动]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获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 的原因。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得出: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 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教师小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两极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板书]2.自然环境特点 [师]出示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教材 94 页有关 材料,探究:两极地区气候和自然景观有什么差异? [生]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 “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 景观:终年冰封,冰天雪地。 [过渡]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观看图 10.3“南极地区的企鹅”和 图 10.4“北极地区的北极熊”,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板书]3.代表性动物 [生]南极的代表动物:企鹅。北极的代表动物:北极熊。阅读图片内容,了解企鹅和北 极熊的体态特征。 [提问]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师生小结]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图上看地球自转方 向是顺时针方向,所以从 0°经线顺时针方向转到 180°的所有经线都是东经。而以北极为 中心的地图则相反。 134 (思路 2) 用地球仪演示:直观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地球自转方向:以北极点为中心(逆时针); 以南极点为中心(顺时针)。 [过渡]南极远离人类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 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师]学生自学教材 96~98 页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生](1)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大量 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1.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师小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延伸]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开成的? [生]南极洲过去气温高,有森林;南极洲过去在温带,后来漂移到了极地地区…… [师生总结]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 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是现在的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 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师]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自豪。目前,已 有 20 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 150 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板书]2.南极科考站 [师]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描述它们 的经纬度。 [生]长城站在西经 58°57′2″,南纬 60°12′59″附近,中山站在东经 70°22′40″, 南纬 69°22′24″,昆仑站在南纬 80°25′1″,东经 77°6′58″。 [延伸]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 2 月? [生]2 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且处于极昼期。 [教师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南极的季节与北极相反。 [生]读教材第 97 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根据课本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提问]南极考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读课本 97 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 繁? [板书]3.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生]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 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4.北极科考站:黄河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板书]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师]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 滥捕和滥杀。两极地区的鲸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 [活动]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 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 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 言、辩论,气氛热烈。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产品。 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 杀死鲸来搞科研。 135 [生]辩论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都比较好,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的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 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约束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 1959 年 12 月签订, 我国于 1983 年正式加入。国际社会为保护北极环境,于 1991 年制定《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生]读教材 99 页“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了解人类保护南极的情况。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了解极地 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 2.自然环境特点 3.代表性动物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2.南极科考站 3.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4.北极科考站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