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统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复习 本单元课文有:17《紫藤萝瀑布》18*《一棵小桃树》19*《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 宗璞Pú 紫藤萝是瀑布吗? 不是的。因为,它是很多很多的紫藤萝花组成的,因为像瀑布一样“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所以文章叫《紫藤萝瀑布》。比喻手法 作者简介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散文集《丁香结》。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本文选自《铁箫人语》。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于1987年问世,获得广泛好评。 宗璞一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笼罩在作者心头。在“文革”结束的1982年,作者的小弟弟又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棵盛开的藤萝,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到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写作背景 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绽开()酒酿()伫立()挑逗()迸溅:繁密:伶仃:挑逗: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蜂围蝶阵:字词检查向外溅出或喷射。多而密。孤独,没有依靠。逗引,招惹。忍不住笑。形容鲜美的酒。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bèngjīnqióngqiúzhànniàng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比喻花开得茂盛。zhùtiǎo 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全文主旨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把花盛开比作笑容,写出花的美好可爱和作者喜悦的心情。“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美句赏析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感,将嗅觉通过视觉来表现,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更加形象地描绘了紫藤花香气淡雅,使人陶醉,写出作者面对紫藤步泽布的愉悦梦幻之感。美句赏析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3.在眼前紫藤萝瀑布和旧日紫藤花的对比中,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情,“流向人的心腔”就是这种心理过程的形象表达,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强烈。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句话连用“挨、接、推、挤”几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美句赏析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紫藤萝花给人传递的喜悦之情。美句赏析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将花比喻为瀑布,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美句赏析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花色彩上深浅不一,也富有动感情趣的特点。美句赏析 小结:语言揣摩的经验揣摩景物描写,实质上,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对比(如文中紫藤萝前后不同的遭遇)等修辞方法的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同学们应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地感受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摩梦,还回忆起过去的紫痛步、这两者有什么不同?眼前的紫摩步,花朵繁盛、美丽,生机盎然,“尽情”开放过去的紫藤步,花朵稀落、伶仃,小心试探,“谨慎”开放。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它们各有什么含义?(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开头“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旺盛所吸引,驻足观看。作用: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萝引人止步,炫人眼目的美丽。结尾“加快了脚步”是因为从紫藤萝身上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振奋鼓舞和豁达乐观。作用: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合作探究 本文是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紫藤萝花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作者由花儿的由衰到盛,联想到人生所遭遇到的各种挫折与不幸,继而想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老师总结 18《一颗小桃树》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的写法;2、学习小桃树不屈不挠,战胜磨难,创造美好未来的精神。 写作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写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走近作者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88年获美孚飞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代表作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腊月.正月》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白夜》等。 忏chàn悔矜jīn持恍huǎng然执着zhuó服侍shì猥wěi琐渺miǎo小幼稚zhì赤裸luǒ孱càn头纤xiān纤褪tuì尽一摞luò马嵬wéi坡灼zhuó灼苦涩sè颤chàn抖刹chà那读准字音 总结全文文章由两条线索构成:明线,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儿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瘦,黄,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暗线:“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遭受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主题本文采用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的写法,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启示【1】我们应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2】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19.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主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拿破仑的资产阶级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为果戈里《钦差大臣》提供素材),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俄国诗歌的太阳”陨落了。 代表作: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多余人)《上尉的女儿》、《驿站长》(小人物)诗歌:《致大海》、《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童话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shùn)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思考:1.“欺骗”的含义是什么?“欺骗”特指生活中因遭遇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讨论、探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答: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向往未来,让过去成为亲切怀恋。(语气坚定,态度明确,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人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而应该镇静、乐观、积极、善于忍耐,一切不如意将会成为人生的亲切回忆与宝贵经验,要相信未来是幸福、美好、快乐的。 弗罗斯特一条未走的路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丧父,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认为世界“善恶合体”。被称作“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青年时养过鸡,作过老师,经营农场失败,后开始创作。人生的多次坎坷选择,促使他思考自己的人生得失。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自然之路——人生之路思考:《一条未走的路》中,“路”含义?表现手法?象征手法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轻率随意,而要经过认真的思考,作出独立谨慎的选择。不让自己留下悔恨。思考:诗歌包含的人生哲理? 两诗写作特点比较:《未选择的路》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得含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诗没有意象,只是在纯粹说理,直抒胸臆,但却没有说教意味,语气亲切自然,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给人以启示。 20.古代诗歌五首 知人论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探究理趣感知诗文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陈子昂24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赏识。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株连而下狱。曾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时,辞官归家,后为县令段简所害,冤死狱中。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的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诗文研读,合作探究 诗歌的后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后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 陈子昂压卷之作。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主题思想 望岳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主要作品:《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作者简介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所以题为“望岳”。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写作背景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齐鲁∕青未了。(青,指山色;未了,不尽。)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看不尽它的青色。造化∕钟神秀,(钟,聚集。)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阴阳∕割昏晓。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诗文研读,合作探究 荡胸∕生曾云,(荡胸,心胸摇荡;)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决眦∕入归鸟。(眦,眼角。)飞鸟归山,映入眼帘。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一览∕众山小。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这首诗歌的题目是“望岳”,但是诗中却没有一个“望”字,怎样理解诗句与“望”的关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是乍一望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并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神奇秀美景色的喜爱;“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是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充满对泰山迷人山色的沉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览”字之中充满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用在这里有着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壮志情怀。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体现出泰山的气魄、伟岸,能让读者体会到诗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与胸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 本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主题思想 登飞来峰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作者简介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写作背景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知识链接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诗文研读,合作探究 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登飞来峰》思路《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 游山西村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作者简介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写于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当时作者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写作背景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对仗技法探究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农家过年的酒不好,丰收年请客人宰鸡又杀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翻座座山过道道水,好象没了路,穿过柳阴走过花丛又是一个村。颔联诗文研读,合作探究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箫声鼓声此起彼伏春社近,穿衣戴貌简单朴素古风犹存。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从今以后假如允许趁月闲游,拄着拐杖,随时都会敲你家门。 首联(写农民朋友的好客习俗)“莫笑”——表现出农民的厚道诗文研读,合作探究 颔联(写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喜悦心情。)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颈联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尾联不邀自来,深厚的友情。 知识链接成语典故:柳暗花明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诗气势纵横,有《龚自珍全集》。他且开一代新诗风的大诗人,作品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突出的社会现实内涵。在艺术表现上,纵横恣肆,狂放不羁,体现出崭新的独创精神,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性面貌,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作者简介 龚自珍,思想家、文学家,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写作背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无限。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吟鞭:指诗人鸣鞭。同题诗有“赖是摇鞭吟好诗”句。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刘禹锡有“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句,这里变用此典。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向东像是人在天涯。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无义,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参考译文 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还想着为国家做些事情。诗文研读,合作探究1.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命运? 2.诗人是怎样把自己的一腔离愁别绪表达出来的?“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比喻、衬托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落红”是作者自比脱离官场,“落红”“红”喻理想与信念,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自比落红,仍可护花虽辞官归乡,仍心系报国。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主题思想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诗中写了几种心境?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练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