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20 古代诗歌五首 ◆写作背景《望岳》: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千古名篇《望岳》,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主题解说《登幽州台歌》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感所想,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望岳》全诗以“望”字为线,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情景交融,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出蓬勃的朝气。《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游山西村》描述了农村优美的风光,农人淳朴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农人的热爱。《己亥杂诗》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疑难探究师:《登幽州台歌》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生:空间角度(天、地)。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 师:《望岳》和《登飞来峰》两首诗同是登高之作,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相同之处?生:借景抒怀。都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蕴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师:请赏析《望岳》《游山西村》《己亥杂诗》三首古诗中的名句。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传统文化五岳中国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悲伤眼泪同“层”眼眶猪肉吟诗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B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望岳》——杜甫——唐代——诗圣B.《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C.《游山西村》——陆游——南宋——爱国诗人D.《己亥杂诗》——龚自珍——明代——思想家、诗人D 4.填空。(1)《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穿越时空,表现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望岳》中意思与之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形象、贴切地展现了作者愿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5)人生路上,我们无法拒绝失败与苦难的造访,但只要我们不怕困难,胸有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和气概,就一定会欣赏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什么是生命?生命就是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句子填空]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7)《己亥杂诗(其五)》中抒写诗人离开京城,胸中忧虑、失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8)杜甫且行且歌,把对大地山河的无限深情贯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他在《望岳》开篇一问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描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把个人放置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对即可)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_________________的气势和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温馨提示:品味诗歌语言“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如本首诗歌中的“钟”“割”等。品味关键字词的方法:①要留心该字词在句中是否有活用现象,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词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运用巧妙之处。答题格式:一个……使……(立足于字的表达效果),突出了……(立足于整句或整首诗的表达效果),表达了……(立足于情感表达)。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10.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D (三)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1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四)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①村民的热情好客;②优美的景色;③淳朴的风土人情。14.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15.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D (五)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6.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B.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B 17.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示例: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