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 寓言四则(共53张PPT)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 寓言四则(共53张PPT) (1)

22寓言四则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三维目标 东郭先生和狼新课导入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它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寓言故事传达着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蚂蚁和蝈蝈 不满足的鱼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文体常识 赫拉()宙斯()庇护()粘住()溉汲()中伤()躇()跐蹈()舍然()hèzhòubìzhāngàijízhòng生难字词chúcǐdǎoshì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知识梳理作者介绍 赫耳墨斯问宙斯雕像一个银元问赫拉雕像还要贵一点问自己雕像算添头白送雕像者更尊重算添头讽刺盲目自大者整体感知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情节发展:想——问——笑问——想——问——?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心理描写语言、神态描写(反衬手法) 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精读探究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赫耳墨斯的性格: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的值多少钱。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赏析语言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一个“笑”字,描写出了赫耳墨斯的表情,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形象生动。 深入文本,分析这则寓言的艺术特色。《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采用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遇到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语,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多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蚊子和狮子【二】 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了哪些情节?蚊子扬长避短战胜了狮子,后因骄傲自满被蜘蛛网粘住。整体感知 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朗读《蚊子和狮子》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还明白: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所短;面对强手和困难,应毫不退缩,勇往直前。《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精读探究分析《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对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赏析语言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蚊子在与狮子的较量中,毫不畏惧智取强敌,打了胜仗得意洋洋的模样。 深入文本,分析这则寓言的艺术特色。《蚊子和狮子》构思尤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为是吹牛,再一看,还真不假。人们常见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时,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再一想,却又毫不奇怪。作者巧妙地把二者结合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自然段讲故事,第二自然段议论并得出道理。(2)不同点:①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②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对比探究 课文总结《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天神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商店里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击败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揭示了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的道理。 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三】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知识梳理作者介绍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打水浇田待,等到挖井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翻译注解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听到讲述知道、听说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派向应答,回答劳力在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第一层(第1-2句)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用一个人的劳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第二层(第3-4句)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第三层(第5-6句)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只有一个段落,但可分为三层。 深层探究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家中经常有一个人要住在外面。(1)丁家为什么要挖井?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2)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是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3)传话的人把丁氏的话听成了什么意思?丁氏告诉别人说自己家打了井之后得到一个人,后来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最后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4)宋君是怎样知道“丁氏穿井得人”这个消息的? 丁氏回答说:“我家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可以用,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5)丁氏是怎样向宋君解释的?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6)从丁氏的角度来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宋君派人调查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说明他是一个不偏听偏信,注重调查之人。(7)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8)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9)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一个人的劳力)或把“得(需要)(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那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三】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1注音:杞国崩坠寝食qǐbēngzhuìqǐn2解释:(1)忧:(2)崩坠:(3)所:(4)寄:(5)者:担忧崩塌,坠落……的地方依托,依附用在句末,表示停顿。整体感知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1注音:若亡天中ruòzhōng2解释:(1)彼:(2)之:(3)因:(4)往:(5)晓:(6)之:(7)耳:(8)处:(9)若:(10)呼吸:他助词,的于是前往告知,开导代词,他罢了地方你呼气和吸气wú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1注音:奈何不当坠中伤nàidāngzhòng2解释:(1)果:(2)当:(3)者:(4)宿:(5)光耀:(6)只使:    (7)中伤:真的应当……的人星群发光纵使,即使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注音:躇步跐蹈chúcǐ2解释:(1)若:(2)躇:(3)跐:(4)终日:(5)行止:(6)奈何:你踏踩整天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在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日月星宿,亦积气中地,积块耳,充塞四虚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深层探究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庸人自扰。(1)“杞人忧天”现在成为一个成语,请解释其意义,并写出一个近义词。 ①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②当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人们普遍敬畏自然。③当时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2)杞人为什么会有忧天地崩坠的想法?谈谈你的理解。 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3)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忧地忧天,匹夫有责。20世纪末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21世纪该忧地忧天了,人类该忧地忧天了。(4)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怎样的评价? 板式设计 小组合作,再找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大家讨论一下故事中的寓意。拓展延伸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