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解析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生物试卷(理科) 1. 在一棵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 A. 种群 B. 群落 C. 生态系统 D. 生物个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所给的各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朽木以及空气等构成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和这棵朽木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C正确。A、B、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 A.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 物质和能量交换 C. 基因的传递与变化 D. 对刺激产生的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详解】细胞增殖能够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分化能够增加使细胞的种类,是多细胞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A正确。 3.下列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 大肠杆菌 B. 衣原体 C. 颤藻 D. 脊髓灰质炎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常见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常见真核生物有:动、植物及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 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 衣原体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 颤藻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藻,C错误; D.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D正确。 4. 下列关于鉴定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于鉴定还原性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鉴定蛋白质 B. 脂肪的鉴定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鉴定还原性糖时,要在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混合摇匀后,再加入到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现配现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 B. 脂肪鉴定试验中,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 斐林试剂需要甲液和乙液先混合后再使用,且需现配现用,C错误; D. 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A液再加B液,D错误。 5. 大海中的水母、海带,陆地上的蜥蜴、小草等都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A. 水 B. 蛋白质 C. 脂质 D. 糖类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分,占生物细胞的 85 %~ 90 %。大海中的水母、海带,陆地上的蜥蜴、小草等都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分。A正确。B、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6. 下列哪种生理作用不能体现蛋白质的功能 A. 抗体具有免疫作用 B. 血红蛋白的运输功能 C. 性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生成 D. 唾液淀粉酶的催化功能 【答案】C 【解析】 抗体是蛋白质,抗体具有免疫作用,A正确;血红蛋白与氧气运输有关,体现蛋白质的运输作用,B正确;性激素属于脂质,不能体现蛋白质的功能,C错误;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能体现蛋白质的催化功能,D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5大功能,熟记并理解相关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名师点睛】蛋白质的功能有①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②催化作用③免疫作用④调节作用⑤运输作用。 7. 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要在高倍镜下观察,首先要做的是 A. 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 B. 使用凹面镜反光 C. 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 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高倍镜下观察的物像是低倍镜下视野中央的物像,所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须将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考点: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点评:难度较小,理解高倍镜下观察的物像是低倍镜下中央的物像。 8. 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脱去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 A. 羧基(—COOH) B. 氨基(—NH2) C. 连在碳原子上的氢 D. 氨基和羧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 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 NH 2 )脱去一分子水后,形成(- NH - CO -)。 考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 蛋白质 点评:脱水缩合反应的化学实质应结合具体实例多加讲解。 9.某细菌能产生一种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4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则参与该毒性肽合成的谷氨酸分子数为: A. 4 B. 3 C. 5 D. 2 【答案】A 【解析】 由分子式中有10个N原子及每种氨基酸的分子式可知,该毒性肽是十肽,有9个肽键,末端的羧基中有2个氧原子,所以还有8个氧原子分布在侧链基团上,只有谷氨酸的侧链基团有2个氧,所以谷氨酸有4个,选A。 【考点定位】氨基酸脱水缩合 【名师点睛】蛋白质相关计算过程常用的公式有: (1)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总数-肽键数。 (2)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总数-肽键数。 (3)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 (4)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 10.淀粉酶、纤维素和DNA都有的元素是 A. C、H、O B. C、H、O、N C. C、H、O、N、P、Mg D. C、H、O、N、P、S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脂质的组成元素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为C、H、O、N,有些还含有S等;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 【详解】淀粉酶的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C、H、O、N;纤维素属于糖类,其元素组成为C、H、O;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因此它们都含有的元素是C、H、O,A正确。 11.与DNA相比,RNA特有的化学成分是 A.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B. 核糖和胸腺嘧啶 C. 核糖和尿嘧啶 D. 脱氧核糖和尿嘧啶 【答案】C 【解析】 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NA中有碱基T没有U,RNA中有U没有T,故选C。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2. 下列叙述中,属于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共同特征的是( ) A. 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 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组成元素都是C、H、O三种,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详解】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三种糖的组成元素都只含有C、H、O三种,B错误;三种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属于六碳糖,C错误、D正确。 13.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时,通常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 A. 会增大 B. 会减小 C. 无变化 D. 变化没有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其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反之代谢缓慢,但生物体的抗逆性增强。 【详解】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有关,自由水比例越多,新陈代谢越旺盛,所以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要下降,B正确。 14.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 ) A. 磷脂含量 B.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C. 糖的种类 D. 水含量 【答案】B 【解析】 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含量越多,功能越复杂。答案是B。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规避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关的4个失分点 (1)不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种类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不同,这与细胞的功能有关,如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组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3)糖类主要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二者都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关。(4)细胞膜结构图示中糖蛋白的多糖侧链是判断生物膜内、外侧的依据,多糖侧链所在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另一侧则为细胞膜内侧。 15. 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叶绿素中含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 A. I Fe Mg B. Cu Mg I C. I Mg Fe D. Fe Mg I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血红蛋白需Fe,叶绿素需要Mg,甲状腺激素需要I,说明无机盐组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缺乏相应的元素分别是缺铁性贫血,叶子发黄,大脖子病;选A。 考点:无机盐组成复杂化合物。 点评: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16. 下列细胞能成功用于做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的是( )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 叶的下表皮细胞 D. 用开水煮过的洋葱鳞片叶紫色外表皮细胞 【答案】C 【解析】 质壁分离要使用成熟植物的活细胞,动物细胞不可以,A错误。分生区细胞不是成熟的细胞,B错误。叶的下表皮细胞是成熟植物的活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开水煮过的洋葱鳞片叶是死细胞,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7.在下列人体细胞中,含核糖体和高尔基体数目较多的细胞是( ) A. 肝细胞 B. 神经细胞 C. 唾液腺细胞 D. 肌肉细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上述的四种细胞中,唾液腺细胞和肝细胞具有分泌功能,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中没有酶,而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因此唾液腺细胞中含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考点: 细胞器的功能。 18.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B. 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C. 不同生物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 内质网膜能形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类包括磷脂和固醇,故A正确; B、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基本果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故B正确; C、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不同,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则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故C正确; D、内质网膜能生成高尔基体膜,说明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两者化学组成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19.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 ①②③④ 的顺序依次是 A. 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 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 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 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答案】D 【解析】 略 20. 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伞藻核移植实验不能说明 A. 细胞分裂与细胞核有关 B. 伞帽的形状与细胞核有关 C. 伞帽的形状与细胞膜有关 D.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论:蝾螈的细胞分裂、分化受细胞核控制。 2.伞藻嫁接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详解】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说明细胞分裂、分化受细胞核控制;伞藻核移植实验中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说明细胞核可以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故不能说明的是C。 21. 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很多核糖体 B. 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定的 C. 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D. 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比较大;B错误。细胞核内的液体叫核液;C错误。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知识,意在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 22.图是测定了某种生物的细胞对甲、乙两种物质吸收的速率与该物质浓度的关系绘制成的曲线,请仔细分析后,你认为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协助扩散,乙物质是自由扩散 B. 甲物质是自由扩散,乙物质可以是协助扩散 C. 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与乙物质相同 D. K+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甲物质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可知:甲物质的吸收速率和浓度成正比,故甲的吸收方式为自由扩散;乙一开始随着浓度的增加吸收速率增加,到某个浓度时已经饱和,说明物质乙的运输受到载体数量或者能量限制,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详解】A. 据图分析,甲物质是自由扩散,乙物质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A错误; B. 据图分析,甲物质是自由扩散,乙物质可能是协助扩散,B正确; C. 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甲物质相同,C错误; D. K+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与乙物质的运输方式一致,D错误。 23.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膜中的哪种成分 A. 磷脂分子 B. 核酸 C. 脂肪 D. 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脂质中最丰富的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详解】A.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错误; B. 核酸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膜上没有,B错误; C.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但细胞膜上没有脂肪,C错误; D. 细胞膜上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而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载体蛋白,D正确。 24.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 ①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②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③ 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④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错误;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正确;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不可能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错误;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正确.所以属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②④.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名师点睛】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25.与物质出入细胞有密切关系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A. 具有选择透过性 B. 具有全透性 C. 具有收缩性 D. 具有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其特点是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与物质进出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D正确。 26.用某种物质处理细胞后,该细胞膜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可能是 A. 淀粉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蔗糖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某细胞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协助,载体的本质属于蛋白质,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细胞经过处理后, 细胞膜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说明膜蛋白被破坏。 【详解】A.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A错误; B. 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使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失去活性,B正确; C. 脂肪酶只能催化脂肪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C错误; D. 蔗糖酶只能水解蔗糖,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D错误。 27.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 载体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数量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 能量、离子浓度 【答案】B 【解析】 K+和NO3-的跨膜运输方式均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题图显示:A、B两点细胞吸收的都是NO3-,因此所需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均相同,但A点对应的氧气含量高于B点,说明A点时细胞的有氧呼吸强于B点,可为NO3-的主动运输过程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影响A、B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能量。B、C两点细胞吸收的分别是NO3-和K+,因此所需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同,但B、C两点对应的氧气含量相同,说明B、C两点细胞的有氧呼吸强度相同,为NO3-和K+的主动运输过程提供的能量相同,所以影响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载体数量。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28.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核糖核苷酸 D. A或C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29.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含义的是 A. 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 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 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 该酶的最适pH值为7 【答案】B 【解析】 题图中三条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反应物的剩余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反应物的剩余量越多,酶的活性越小,温度A是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宜温度,在pH分别为5、6、7三种条件下pH=6时,反应物的剩余量最少,说明该酶的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6左右。由以上分析知,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在6左右,所以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pH从5升高到7,该酶的最适温度不变,B正确;由于A是最适宜温度,当温度从O→A变化中,酶的活性逐渐升高,C错误;由以上分析知,该酶的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6左右,pH=7时酶的活性受抑制、pH为7不是该酶的最适宜pH,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从曲线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得出该酶的最适合PH的范围,从而才能判断PH改变而引起酶活性的变化。 30.人体内代谢终产物 CO2的形成场所是 A. 肺泡 B.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各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产生水,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CO2。 【详解】A. 肺泡不是细胞代谢的场所,A错误; B. 细胞质基质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不产生CO2,在线粒体可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B错误; C. 细胞质基质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不产生CO2,C错误; D.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产生CO2,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正确。 31. 把青蛙和小白鼠从 25℃的温室中移到 5℃的环境中,这两种生物的需氧量变化是 A. 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减少 B. 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增加 C. 青蛙的需氧量减少,小白鼠的需氧量增加 D. 青蛙的需氧量增加,小白鼠的需氧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由适宜温度移至低温环境时,由于散热增多引起热增多,细胞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增加;青蛙是变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自身体温下降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弱,耗氧量减少。综上所述,选C。 考点:本题考查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代谢速率,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 A mol 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可形成CO2( ) A. 1/ 2 A mol B. 1/ 12 A mol C. 6A mol D. 3A 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有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12H2O+6CO2+大量能量,酵母菌无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据此分析。 【详解】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酵母产生AmolCO2需消耗葡萄糖A/2mol,再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A/2mol 葡萄糖可产生3AmolCO2,D正确。 33.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 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 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所说该器官为非绿色器官,故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氧浓度为a时,不吸收氧气所以只进行无氧呼吸,此时生成大量酒精,不适于植物的贮藏;氧浓度为b时,吸收氧气2.5,故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也是3,消耗的葡萄糖为3/6,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8-3=5,消耗的葡萄糖为5/2,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氧浓度为c时,细胞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 点评:根据有氧呼吸的原理,吸收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多出的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34.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0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 ) A. 一定是有氧呼吸 B. 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 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D. 一定是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有氧氧化葡萄糖和无氧氧化葡萄糖产生酒精的过程中均的CO2产生。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无气体产生。 35.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 B. 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C. 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D. 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实验中,加入无水乙醇目的是提取色素,层析液是用来分离色素,加入二氧化硅是使研磨充分,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A. 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体中的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A错误; B. 叶绿体中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所以在实验中一般要加入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或丙酮来溶解提取色素,B错误; C.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应该用无水酒精或丙酮提取色素,而用层析液来分离色素,C错误; D. 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D正确。 36. 在叶绿体的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和含量最多的分别是 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 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C. 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 D. 叶黄素和叶绿素b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在纸层析后的滤纸条上,从上往下(距离点样处由远到近)的色素依次是: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叶绿素 a色素带最宽,含量最多,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7.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 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 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 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 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如图: 【详解】突然中断CO2 气体的供应,CO2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的是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这个反应。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CO2的固定这个反应变弱,则这个反应的反应物C5化合物消耗减少,剩余的C5相对增多;由于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CO2的固定这个反应变弱,生成物C3生成量减少,由于C3的消耗不变,所以C3的含量下降,所以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C3的含量减少、C5的含量增多.故选C。 【点睛】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直接影响的是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所以在分析影响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的时候,要先从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进行分析,再结合光合作用的图解进行解析。 3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包括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 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 C. 光合作用的全部反应是呼吸作用全部反应的逆转 D.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能量转化过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有[H]参与反应,所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包括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故A项正确;(2)光合作用过程和细胞呼吸过程,都有水参加,故B项正确;(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进行的场所和酶都不相同,因此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不是可逆反应,故C项说法错误;(4)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细胞呼吸是将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转移到ATP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D项说法正确。 考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 点评:两个重要过程的比较,在教学中可通过列表让学生完成,是典型的基础题。要求学生掌握。 39.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直接利用的物质是 A. O2和C3化合物 B. 叶绿体色素 C. H2O和O2 D. [H]和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过程可分光反应和暗反应两步,光反应需光、色素、水,产物是[H]、ATP和O2;暗反应又可分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步,前一步是一个CO2和一个C5形成两个C3,后一步是C3被还原成糖类,这一步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参与。 【详解】光反应中产生的[H]和ATP 直接参与暗反应过程,将C3还原为糖类,D正确。 40.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 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 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答案】A 【解析】 41. 下图是某物质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物质名称为 。 (2)该化合物共有 种氨基酸缩合而成,氨基酸缩合后形成的化学键是指图中的 。 (3)该物质水解时需要 个水分子,此过程除了需要水分子外,还需要 的参与。 【答案】(1)三肽、 (2)3种、2 (3)2、蛋白质水解酶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结构示意图,共含有2个肽键,因此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故该物质是三肽化合物。 (2)由于3个氨基酸中的R基均不相同,所以该化合物共有3种氨基酸缩合而成,氨基酸缩合后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是指图中的编号2。 (3)由于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所以该物质水解时需要在酶的作用下,水泵2个水分子,形成3个氨基酸。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多肽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2.图是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看,它是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厚度减少,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种被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蛋白质 (2). 磷脂分子(磷脂双分子层) (3). 多糖 (4). 选择透过性 (5). 流动性 (6). b c d (7). 都是从高浓度到底浓度,都不需要能量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蛋白;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详解】(1)图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 (2)细胞膜从功能看,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即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据分析可知,在a~e的五种过程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有b、c、d。 (5)图中b表示自由扩散,c、d表示协助扩散,共同点是运输方向都是从高浓度到底浓度,且都不需要能量。 【点睛】本题以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为载体,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 43.下图是某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这个系统的边界是[ ]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该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细胞壁与[ ]___________分离的现象。 (3)有光的条件下,14C 标记的CO2进入细胞后,首先在[ ]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该结构产生的含14C的产物主要在[ ]_____________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5)⑦中增大其膜面积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细胞膜 (2). ① 原生质层 (3). ⑦ 叶绿体 (4). ⑥ 线粒体 (5). ⑥⑦ (6). 类囊体膜的堆叠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②是细胞膜,③是液泡膜,④是细胞质基质,因此②③④共同构成①原生质层;⑤是高尔基体,⑥是线粒体,⑦是叶绿体,⑧是核糖体,⑨是内质网,⑩是核膜,⑪是细胞液,⑫是核仁。 【详解】(1)该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系统的边界是②细胞膜。 (2)如果将该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该溶液浓度大于11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将失水,出现细胞壁与①原生质层分离的现象。 (3)有光的条件下,14C标记的CO2进入细胞后,首先进入⑦叶绿体中发生反应,产生的(CH2O)首先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⑥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⑥线粒体和⑦叶绿体。 (5)⑦是叶绿体,其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通过叶绿体类囊体膜堆叠。 【点睛】本题结合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要求学生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4.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5的名称是_________,是由多个4________构成,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_,其上进行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此反应所需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6的名称是_________,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_,其上进行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碳的转移路线是______________,所需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 (3)5中反应为6中反应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式中生成的氧来自于_______。 【答案】 (1). 基粒 (2). 类囊体 (3). 光反应 (4). 水的光解 (5). ATP的合成 (6). 光、色素、酶 (7). 叶绿体基质 (8). 暗反应 (9). CO2的固定 (10). C3的还原 (11). CO2→ C3 →(CH2O) (12). 酶 (13). [H]、ATP (14). CO2+H2O(CH2O)+O2 (15). 水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1表示叶绿体外膜,3表示叶绿体内膜,2表示外膜和内膜之间的膜间隙,4表示类囊体膜,5表示基粒,6表示叶绿体基质。 【详解】(1)据图可知,图中5是基粒,是由多个4即类囊体膜构成,基粒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其上进行的反应有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进行此反应所需的条件有光、色素、酶。 (2)图中6的名称是叶绿体基质,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其上进行的反应有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碳的转移路线是CO2→ C3 →(CH2O),需要酶的催化。 (3)5中进行光反应,6中进行暗反应,5中反应为6中反应提供[H]、ATP,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是:CO2+H2O(CH2O)+O2,反应式中生成的氧来自于水。 【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场所、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对于叶绿体的结构和光合作用过程的综合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45.为了研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观察与实验,并绘出相关坐标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________镜下观察绘制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1中①和③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光照条件下,结构②上形成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结构④中酶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某种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在O2浓度分别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假定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在O2浓度为d时细胞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当O2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______倍。 (3)图3表示光照和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某种植物放在封闭温室大棚内,测得大棚中一昼夜CO2浓度变化的坐标图。图3的 A、B、C、D四个点中,光合产物积累最多的是_____点。大田作物夏季中午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过程称作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3推测该植物光合作用有无“午休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图3所示的24小时内,大棚的环境条件保持不变,则该植物的总重量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 【答案】 (1). 电 (2). 磷脂双分子层 (3). ATP、[H]、O2 (4). 催化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5). (只进行)有氧呼吸 (6). 5 (7). C (8). 夏季中午,植物体因温度过高过度失水导致气孔部分关闭,CO2供应不足,导致暗反应减弱而出现午休现象 (9). 无 (10). 增加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是叶绿体外膜,②是叶绿体基粒,③是叶绿体内膜,④是叶绿体基质;图2表示某种植物黑暗条件下在O2浓度分别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其中氧气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相等,表示只有有氧呼吸;氧气浓度为b时,没有O2的吸收,表示只进行无氧呼吸;图3中显示,一天中D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说明有有机物积累。 【详解】(1)图1为电镜下观察绘制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1中①是叶绿体外膜,③是叶绿体内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②是叶绿体基粒,光照条件下,在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发生水的光解,产物主要有ATP、[H]、O2;④是叶绿体基质,其中酶的主要功能是催化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2)由于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有氧呼吸时吸收的O2与释放的CO2 的量相等,图2中,d表示呼吸作用时吸收的O2量与释放的CO2量相等,即d点表示只进行有氧呼吸;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为3mol,则消耗的葡萄糖量为0.5mol,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为8-3=5mol,则消耗的葡萄糖量为2.5mol,所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5倍。 (3)据图3分析,C点时大棚内CO2达到最低点,表示有机物积累量达到最大值;大田中出现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的原因是,夏季中午植物因温度过高,过度失水导致气孔局部关闭,CO2供应不足,导致暗反应减弱而出现午休现象;图3中由于曲线光滑,中午没有出现CO2减少的波动,所以没有光合午休现象。图中一天之后,D点的CO2浓度低于A点,说明有有机物积累,所以连续三天,该大棚的环境条件保持不变,则该植物的总重量增加。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呼吸作用的方式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及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