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 ‎1.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2.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3.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4.如图为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③均具有光合色素 B.①②③均具有合成ATP的酶 C.②处具有合成和转化C3的酶 D.①处生成的CO2可扩散至③处被利用 ‎5.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这种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 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的改变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B.呼吸抑制剂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C.该运输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 ‎6.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参与 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D.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 ‎7.如图为正常绿色植物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叶绿体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以下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示表明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总吸收光谱是代表叶绿体四种色素对光能的吸收 C.图示表明只有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 D.总吸收光谱与光合作用光谱基本一致,说明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都能参与光合作用 ‎8.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复制和DNA加倍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全过程 B.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后立即失活 ‎10.如图为人体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 B.②③④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 C.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 D.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 ‎1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3.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 A.20% B.40% C.60% D.80%‎ ‎14.基因突变发生在(  )‎ A.DNA→RNA的过程中 B.DNA→DNA的过程中 C.RNA→蛋白质的过程中 D.RNA→氨基酸的过程中 ‎15.如图表示某一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个体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将3H标记全部核DNA的精原细胞在不含放射性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则甲图细胞中的核DNA均含放射性 B.乙图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甲图细胞中1与2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丙图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 ‎16.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B.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能会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17.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8.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白眼雄果蝇占,红眼雌果蝇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9.如图为某家庭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第Ⅲ代个体中,可能不带致病的基因的是(  )‎ A.8 B.9 C.10 D.11‎ ‎20.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能转化为S型细菌.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是S型细菌的(  )‎ A.DNA B.RNA C.蛋白质 D.多糖 ‎21.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D.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2.如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3.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 ‎24.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 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25.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26.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K值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D.环境阻力是在迁入6年后开始出现的 ‎27.下列式子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刺激X→结构Y→胰岛A细胞→激素Z→靶细胞.‎ A.激素Z能使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D.激素Z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 ‎28.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和重组 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 D.地理隔离 ‎29.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产生渴感 D.下丘脑和垂体及全身细胞都可以是c的靶器官 ‎30.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 A.蛋白质分子多样性 B.核酸种类多样性 C.DNA分子多样性 D.氨基酸分子多样性 ‎31.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B.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不属于免疫过程 C.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33.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  )‎ A.浆细胞 B.记忆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3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35.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37.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38.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39.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 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提供CO2‎ 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40.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 ‎4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 ‎42.某同学制作了小生态瓶,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 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 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 ‎43.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460个)放入DNA扩增仪中扩增4代,那么,在扩增仪中应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  )‎ A.540个 B.8100个 C.17280个 D.7560个 ‎44.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有三种氨基酸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和选择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45.Ti质粒上有T﹣DNA,这种DNA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这种质粒存在于(  )‎ A.农杆菌 B.大肠杆菌 C.酵母菌 D.苏云金芽孢杆菌 ‎46.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子中的GAATTC顺序,切点在G和A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  )‎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 ‎47.下列黏性末端可能属于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8.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49.科学家将含人的α﹣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一抗胰蛋白质的奶.这一过程没有涉及(  )‎ A.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B.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50.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限制酶可以识别并切割任意核苷酸序列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农作物新品种导入的抗除草剂的基因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51.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C.质粒只有在导入宿主细胞后才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D.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的 ‎52.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2噬菌体 D.质粒DNA ‎53.在基因诊断技术中,所用的探针DNA分子中必须存在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后者的作用是(  )‎ A.为形成杂交的DNA分子提供能量 B.引起探针DNA产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 C.作为探针DNA的示踪元素 D.增加探针DNA的分子量 ‎54.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55.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植物,生产可食用疫苗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为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B.表达载体构建时需要用到限制酶SmaⅠ C.抗卡那霉素基因的存在有利于将含有抗原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D.除图示组成外,表达载体中还应该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等结构 ‎56.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胰蛋白酶能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57.基因工程的设计施工是在什么水平上进行的(  )‎ A.细胞 B.细胞器 C.原子 D.分子 ‎58.下列关于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常用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原核生物繁殖快,且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B.受体细胞所处的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 C.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D.感受态细胞吸收溶于蒸馏水中的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 ‎59.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 A.用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 B.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 C.将供体DNA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中,再进一步筛选 D.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mRNA ‎60.下列有关动物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体内可提高动物生长速度 B.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中,使获得的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乳糖含量大大降低 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乳腺生物反应器可以解决很多重要的药品的生产问题 D.用转基因动物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时,由于导入的是调节因子,而不是目的基因,因此无法抑制抗原的合成 ‎ ‎ 二、非选择题 ‎61.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 ‎(1)  过程产生ATP最多,②过程  能转变为  能储藏在  中 ‎(2)进行②过程的CO2来自  .‎ ‎(3)进行③过程时需有  参与,产生少量  .‎ ‎(4)给植物浇灌H218O,一段时间后,植物体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 ‎62.如图表示某人体内的部分细胞形成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遗传的基本定律发生在  细胞中(填字母).‎ ‎(2)c与g细胞相比染色体的不同点:c  ,g  .‎ ‎(3)从细胞的形态推测,e细胞分泌物可能是大分子如  ,f细胞所分泌的小分子物质是  .‎ ‎(4)细胞h的染色体组成是  ,若产生该细胞的个体的母亲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是否可能带有色盲基因?  .‎ ‎63.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  、  .‎ ‎(2)写出图中存在的捕食食物链(网).(成分可以用甲、丙、A、B、C、D表示)‎ ‎(3)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的数量锐减,D的变化情况为  ,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  有关.‎ ‎(4)试写出造成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  ,  .(至少写二个)‎ ‎64.血液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组织,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1)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其中的  物质.‎ ‎(2)血液在体温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如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热量大量增加,通过  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使皮肤的  ,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血液具有防御功能.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分解外来的微生物,这属于  免疫.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在  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能导致结核杆菌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是  .‎ ‎(4)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  ‎ ‎,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65.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如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 请据图回答:‎ ‎(1)A过程需要的酶有  .‎ ‎(2)B过程及其结果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  .‎ ‎(3)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  .‎ ‎(4)如果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D过程应该用  作为探针.‎ ‎(5)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抗虫植株自交,子代中抗虫与不抗虫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抗虫基因整合到了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66.利用基因工程可以获得转基因牛,从而改良奶牛的某些性状.若要获得的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干扰素,则所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包括:某种牛乳腺分泌蛋白基因及其启动子、  、  、  和复制原点等.将该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所采用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法、农杆菌转化法),为获得能大量产生人干扰素的转基因牛,该基因表达载体应导入的受体细胞是  (受精卵、乳腺细胞).转基因操作时常用的载体是  ,载体上的  可以保证运载体能够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 ‎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考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本题是对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考查,回忆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及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自由水可以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纤维素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有无机盐,B错误;‎ C、生物体内无机盐对于维持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渗透压,进而影响细胞吸水或失水,C正确;‎ D、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D正确.‎ 故选:B.‎ ‎ ‎ ‎2.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酶具有专一性,所以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变成还原糖.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即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甲、乙的单一变量是温度不同,且乙的温度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丙试管作为对照组.‎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小麦种子萌发时能产生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性糖,同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所以试管乙比试管甲含有的还原性糖多,出现砖红色的程度高于甲,而丙中的淀粉没有分解,因此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但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为蓝色.所以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故选:D.‎ ‎ ‎ ‎3.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图解:题图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乙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的b是信号分子a的受体.‎ ‎【解答】解:A、图中看出,在乙细胞上存在与a物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故A正确;‎ B、图中甲表示分泌细胞,该细胞分泌产生a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因此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故B正确;‎ C、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甲细胞产生分泌某种物质a经体液运输到细胞乙,与细胞乙上b结合,将信息传到细胞乙,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故C正确;‎ D、细胞乙上b有识别功能,可以是受体蛋白,故D错误.‎ 故选D.‎ ‎ ‎ ‎4.如图为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③均具有光合色素 B.①②③均具有合成ATP的酶 C.②处具有合成和转化C3的酶 D.①处生成的CO2可扩散至③处被利用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内完成有氧呼吸2、3步反应,即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和水的形成;叶绿体完成光合作用,基粒上完成光反应,基质中完成暗反应.①是线粒体内膜,②是叶绿体基质,③‎ 叶绿体的类囊体.‎ ‎【解答】解:A、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 B、①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具有合成ATP的酶,②叶绿体基质没有合成ATP的酶,③是叶绿体的类囊体,是光反应场所,具有合成ATP的酶,B错误;‎ C、②处为叶绿体基质,发生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所以具有合成和转化C3的酶,C正确;‎ D、①线粒体内膜处,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不产生二氧化碳,且CO2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D错误.‎ 故选:C.‎ ‎ ‎ ‎5.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这种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 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的改变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B.呼吸抑制剂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C.该运输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 ‎【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分析】据题干信息“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说明吸收K+,排出Na+,的过程中逆浓度运输;而且图中显示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解:A、温度能影响ATP合成酶的活性,进而影响Na+和K+的转运,A错误;‎ B、Na+﹣K+‎ 泵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呼吸抑制剂能影响Na+和K+的运输,B错误;‎ C、该过程能选择性地吸收K+,排出Na+,因而能够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 D、细胞内ATP和ADP可以快速转化,所以该运输过程的持续进行不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和ATP的枯竭,D错误.‎ 故选:C.‎ ‎ ‎ ‎6.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参与 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D.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以[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结合题图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进行梳理,然后根据选项的具体描述进行判断.‎ ‎【解答】解: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而不是将五碳化合物还原.所以A描述错误.‎ 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02参与,而不是需C02参与.所以B描述错误.‎ C、②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④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都不产生ATP,所以C描述错误.‎ D、由图知,①是光反应阶段,晴天比阴天时旺盛.所以D描述正确.‎ 故应选D ‎ ‎ ‎7.如图为正常绿色植物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叶绿体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以下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示表明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总吸收光谱是代表叶绿体四种色素对光能的吸收 C.图示表明只有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 D.总吸收光谱与光合作用光谱基本一致,说明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都能参与光合作用 ‎【考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分析】色素分为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解答】解:A、图中看出,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具有两个吸收峰值,即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正确;‎ B、叶绿体中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四种色素,因此总吸收光谱是代表叶绿体四种色素对光能的吸收,B正确;‎ C、图中看出,叶绿体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具有很大的同步性,并且作用光谱高于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因此表明其它色素吸收的光能也用于光合作用,C错误;‎ D、总吸收光谱与光合作用光谱基本一致,说明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都能参与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 ‎ ‎8.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复制和DNA加倍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 B、染色体复制和DNA加倍都发生在间期,B正确;‎ C、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末期,纺锤体的出现发生在前期,C错误;‎ D、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D错误.‎ 故选:B.‎ ‎ ‎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全过程 B.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后立即失活 ‎【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近到远的色素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解答】解:A、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试验,细胞在解离时死亡,无法观察到有丝分裂过程,A错误;‎ B、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B错误;‎ C、DNA主要存在细胞核中,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所以细胞核呈绿色,C正确;‎ D、健那绿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错误;‎ 故选:C.‎ ‎ ‎ ‎10.如图为人体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 B.②③④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 C.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 D.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变;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种类增多,但细胞数目不变;c表示细胞衰老、凋亡过程,是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解答】解:A、②③④是①分裂形成的,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细胞全能性越低,所以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分化能力减弱,故A错误;‎ B、②③④是①有丝分裂形成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故B错误;‎ C、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它们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所区别,故C错误;‎ D、c表示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后,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故D正确.‎ 故选:D.‎ ‎ ‎ ‎1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解答】解:①由于甲、乙中都有D、d,所以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只能获得D或d中的一个,说明等位基因的分离,正确;‎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配对,所以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没有体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错误;‎ ‎③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不同字母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正确;‎ ‎④实验中只有一对基因,不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错误.‎ 所以正确的有①③.‎ 故选:A.‎ ‎ ‎ ‎12.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本题是对核酸的分类和分布、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的综合性考查,回忆核酸的分类和分布、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故A选项正确;‎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DNA,二者的DNA都可以复制,故B选项正确;‎ C、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磷酸和脱氧核糖由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是由氢键连接,故C选项错误;‎ D、甲基绿可以使DNA分子呈现绿色,吡罗红可以使RNA呈现红色,因此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体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 ‎ ‎13.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 A.20% B.40% C.60% D.80%‎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基因频率是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用等位基因的比例.‎ ‎【解答】解;由题意知vv=400只,Vv=×40%=400只,VV=600﹣400=200只,因此v 的基因频率=(2×400+400)÷2000×100%=60%.‎ 故选:C.‎ ‎ ‎ ‎14.基因突变发生在(  )‎ A.DNA→RNA的过程中 B.DNA→DNA的过程中 C.RNA→蛋白质的过程中 D.RNA→氨基酸的过程中 ‎【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形成DNA的碱基配对时期,即DNA复制时期,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解答】解:A、DNA→RNA为转录过程,A错误;‎ B、DNA→DNA为DNA的复制过程,B正确;‎ C、RNA→蛋白质为翻译过程,C错误;‎ D、基因的表达中无RNA→氨基酸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 ‎ ‎15.如图表示某一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个体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将3H标记全部核DNA的精原细胞在不含放射性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则甲图细胞中的核DNA均含放射性 B.乙图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甲图细胞中1与2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丙图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乙图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甲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已经完成DNA的复制,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将3H标记全部核DNA的精原细胞在不含放射性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则甲图细胞中的核DNA均含放射性,A正确;‎ B、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中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不可能是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甲图细胞中1与2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丙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 ‎ ‎16.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B.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能会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以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解答】‎ 解:A、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这说明核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A正确;‎ 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不会导致染色体发生变化.因此,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核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B错误;‎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这说明核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 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能会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说明基因A随着染色体的缺失而消失,这表明核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D正确.‎ 故选:ACD.‎ ‎ ‎ ‎17.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解答】解:从题文中可以看出,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那么亲本的基因型中A(a)基因一定是纯合的,而B(b)则是杂合的,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 故选:C.‎ ‎ ‎ ‎18.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白眼雄果蝇占,红眼雌果蝇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由题意分析,亲本红眼和白眼,子代全是红眼可判断出显隐性关系,再根据子二代在雌雄性中的性状情况可判断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解答】解:A、由题干已知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所以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A正确;‎ B、由题意分析,亲本红眼和白眼杂交,子代全是红眼,子二代出现了红眼和白眼,符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所以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B正确;‎ C、由题意分析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C错误;‎ D、子代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白眼雄果蝇占,红眼雌果蝇占,即红眼有雄果蝇也有雌果蝇,白眼全部是雄果蝇,故可判断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 ‎ ‎ ‎19.如图为某家庭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第Ⅲ代个体中,可能不带致病的基因的是(  )‎ A.8 B.9 C.10 D.1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6号和7号基因型都为aa.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由图可知,3号、4号不患病,7号患病,又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意可知,由于7号患病,3号、4号都是Aa,所以第Ⅲ代8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又由于6号患病,所以9号、10号、11号均为Aa.故在第Ⅲ代个体中,可能不带致病基因的只有8号.‎ 故选:A.‎ ‎ ‎ ‎20.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能转化为S型细菌.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是S型细菌的(  )‎ A.DNA B.RNA C.蛋白质 D.多糖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解答】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S型细菌在鼠体内促使了R型向S型的转化,其实质是S型某些DNA片段进入R型细菌细胞中,与R型细菌的基因发生重组,所以细胞中出现了有毒的S型细菌.‎ 故选:A.‎ ‎ ‎ ‎21.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D.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和理化性质的考查,内环境即是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解答】解: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 B、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B错误;‎ C、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内环境,C错误;‎ D、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在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 ‎ ‎22.如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④处为动脉端,营养物质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①处为静 脉端,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组织细胞的分泌物进入血液.‎ ‎【解答】解:A、若是胰岛细 胞,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高,A错误;‎ 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①比④处CO2 浓度高,B正确;‎ C、若是骨骼肌细胞,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B 可代表乳酸,C正确;‎ D、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的运输,可作用于垂体,D正确.‎ 故选:A.‎ ‎ ‎ ‎23.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错误;‎ B、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正确;‎ C、由于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那么同一突触后膜上也可能相应地存在两种或多种受体,C正确;‎ D、从递质作用的性质来看,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则同一突触小体中的递质若都是兴奋性的,可能起协调作用,促进兴奋加强;若既有兴奋性递质,又有抑制性递质,可能起拮抗作用,完成兴奋的传递功能,D正确.‎ 故选:A.‎ ‎ ‎ ‎24.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 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高级中枢调节起着主导的作用.‎ ‎【解答】解:排尿过程受低级中枢控制,但有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 故选:A.‎ ‎ ‎ ‎25.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之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错误;‎ 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B错误;‎ C、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C错误;‎ D、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D正确.‎ 故选:D.‎ ‎ ‎ ‎26.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K值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D.环境阻力是在迁入6年后开始出现的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分析,曲线图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b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 ‎【解答】解:A、据图分析,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值约是500只,A正确;‎ B、b点种群数量为,种群增长率最大,则鱼类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B正确;‎ C、K值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正确;‎ 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第3年),接着减小为0,说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迁入3年后或者之前,D错误.‎ 故选:D.‎ ‎ ‎ ‎27.下列式子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刺激X→结构Y→胰岛A细胞→激素Z→靶细胞.‎ A.激素Z能使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D.激素Z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刺激X为血糖浓度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则激素Z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保持稳定.‎ ‎【解答】解:A、激素Z为胰高血糖素,能使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A正确;‎ B、靶细胞识别激素Z胰高血糖素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错误;‎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C错误;‎ D、激素Z为胰高血糖素,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分解肝糖原,D错误.‎ 故选:A.‎ ‎ ‎ ‎28.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和重组 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 D.地理隔离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解答】解: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即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故选:C.‎ ‎ ‎ ‎29.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产生渴感 D.下丘脑和垂体及全身细胞都可以是c的靶器官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解答】解:A、a、b、c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能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B正确;‎ C、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大脑皮层产生渴感,C错误;‎ D、c是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故下丘脑和垂体及全身细胞都可以是c的靶器官,D正确.‎ 故选:C.‎ ‎ ‎ ‎30.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 A.蛋白质分子多样性 B.核酸种类多样性 C.DNA分子多样性 D.氨基酸分子多样性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根据蛋白质分子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分析A.根据核酸种类只有两种分析B.根据DNA分子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分析C.根据氨基酸的种类分析D.‎ ‎【解答】解: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A、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主要体现者,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直接决定了生物多样性.故A对.‎ B、核酸只有两种DNA和RNA,算不上多样性.故B错.‎ C、DNA分子多样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生物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多样性.故C错.‎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谈不上多样性.故D错.‎ 本题选正确的,故选A对.‎ ‎ ‎ ‎31.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B.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不属于免疫过程 C.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正确;‎ B、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是一种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程,B错误;‎ C、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因此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C正确;‎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它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 ‎ ‎32.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口服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作为抗原,其目的是促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多次注射的目的是增多机体内的记忆细胞的数量,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据此答题.‎ ‎【解答】解:A、间隔口服该疫苗的目的是增多机体内的记忆细胞,而不是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故A选项错误;‎ B、口服的该疫苗作为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而不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故B选项错误;‎ C、间隔口服该疫苗的目的是增多机体内的记忆细胞,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故C选项正确;‎ D、吞噬细胞对抗原没有免疫记忆能力,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 ‎ ‎33.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  )‎ A.浆细胞 B.记忆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2、过敏反应: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 ‎【解答】解:A、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A正确;‎ B、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体液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B正确;‎ C、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 D、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人体会发生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正确.‎ 故选:ABD.‎ ‎ ‎ ‎3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解答】解: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但不能改变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故A正确;‎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和果实的发育,故B正确;‎ C、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所以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故C错误;‎ 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使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故D正确.‎ 故选C.‎ ‎ ‎ ‎35.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以及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它会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从而促进该部位的生长,运输方式有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解答】‎ 解:A、虽然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但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A错误;‎ B、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先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纵向运输到尖端以下的不同的琼脂块中,再通过测定不同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即可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正确;‎ C、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基部,所以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能进行横向运输;但琼脂块没有分隔,因而生长素在琼脂块中均匀分布,C错误;‎ D、虽然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但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D错误.‎ 故选:B.‎ ‎ ‎ ‎3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解答】解:A、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故A选项正确;‎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故B选项正确;‎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侧芽,故C选项错误;‎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 ‎ ‎37.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解答】解:A、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不能过分醒目,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应该相同,C正确;‎ D、农作物上的蚜虫、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C.‎ ‎ ‎ ‎38.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呼吸作用;丁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图中D为分解者.‎ ‎【解答】解: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 B、参与丁分解者分解作用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B正确;‎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C错误;‎ 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还来自A生物(B粪便中的能量,是B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A),D正确.‎ 故选:C.‎ ‎ ‎ ‎39.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 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提供CO2‎ 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缸制作要求:‎ ‎1、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2、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3、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4、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 ‎5、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解答】解:A、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故A选项正确;‎ B、鱼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提供CO2‎ ‎,故B选项正确;‎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但不能从鱼流向植物,故C选项错误;‎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植物无法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氧气,则鱼和植物将会死亡,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 ‎ ‎40.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解答】解:解:A、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该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其中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流失了,如动植物的遗体、残落物和排泄物等被微生物分解,A正确;‎ B、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能量经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B正确;‎ C、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能量经过自身的呼吸作用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等),C正确;‎ D、一般来说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在一个相对简单的食物链中,只有非生物的自然物质,然后就是大树和害虫,那么害虫作为顶层它的生物数量明显大于大树,但能量还是少于大树的,D错误. ‎ 故选:D.‎ ‎ ‎ ‎4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答】解: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A正确;‎ 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之间传递的信息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B错误;‎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D、性激素为化学信息,故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B.‎ ‎ ‎ ‎42.某同学制作了小生态瓶,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 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 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 ‎【考点】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分析】制作生态瓶 ‎1、实验要求:‎ ‎(1)水族箱必须是密封的,且是透明的,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 ‎(2)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3)各生物成分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 ‎2、实验原理:‎ ‎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是可能的.但同时,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它会发生群落的演替.‎ ‎【解答】解:A、生态瓶为一个生态系统,其群落存在垂直结构,A正确;‎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但依然存在食物链,B错误;‎ 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各种生物的比例应适中,C正确;‎ D、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可以保证能量的正常输入,会使生态瓶会更稳定,正确.‎ 故选:B.‎ ‎ ‎ ‎43.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460个)放入DNA扩增仪中扩增4代,那么,在扩增仪中应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  )‎ A.540个 B.8100个 C.17280个 D.7560个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计算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某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先根据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DNA分子中该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量,然后用DNA该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量乘以增加的DNA分子数.‎ ‎【解答】‎ 解;由题意知,目的基因含有1000个碱基对,即200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其中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为460个,那么该DNA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540个,DNA扩增仪中扩增4代,在扩增仪中应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24﹣1)×540=8100个.‎ 故选:B.‎ ‎ ‎ ‎44.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有三种氨基酸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和选择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种基因应该是标记基因,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解答】解:标记基因的作用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的导入,水母发光蛋白也具有相应的作用,即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连在一起,如果水母发光蛋白表达,则说明目的基因也已经进入细胞.‎ 故选:C.‎ ‎ ‎ ‎45.Ti质粒上有T﹣DNA,这种DNA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这种质粒存在于(  )‎ A.农杆菌 B.大肠杆菌 C.酵母菌 D.苏云金芽孢杆菌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解答】‎ 解:Ti质粒上有T﹣DNA,这种DNA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这种质粒存在农杆菌中.‎ 故选:A.‎ ‎ ‎ ‎46.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子中的GAATTC顺序,切点在G和A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  )‎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酶的特性.‎ ‎【分析】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 ‎【解答】解:据题意可知,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子中的GAATTC这种特性的顺序,并且切点在G和A之间,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这说明了酶具有专一性.‎ 故选:B.‎ ‎ ‎ ‎47.下列黏性末端可能属于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之间的互补配对关系.图中①③的黏性末端能互补配对,而①②、①④、②③、②④、③④的黏性末端都不能互补配对.‎ ‎【解答】‎ 解: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限制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具有回文结构,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够互补配对,图中①③能够互补,其他的不能互补,所以①③属于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 故选:B.‎ ‎ ‎ ‎48.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由于限制酶Ⅱ能识别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限制酶Ⅰ不能识别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要将目的基因从该DNA链中提取出来,需要在目的基因左右切开,所以要用限制酶Ⅱ;质粒不能用限制酶Ⅱ,如果用该酶的话,质粒就会有两个切口.‎ ‎【解答】解: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可知限制酶II能够识别和切割限制酶I切割后的黏性末端.据题图可知,目的基因两端分别是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和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只有用限制酶II才能将目的基因切割下来.质粒有GeneI和GeneⅡ表示两种标记基因,分别有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如果用限制酶II切割,则GeneI ‎ 和GeneⅡ都被破坏,造成重组质粒无标记基因;用限制酶I切割,则破坏GeneⅡ,保留GeneI,其黏性末端和切割目的基因所在DNA的黏性末端相同,可以连接形成重组DNA.‎ 故选:D.‎ ‎ ‎ ‎49.科学家将含人的α﹣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一抗胰蛋白质的奶.这一过程没有涉及(  )‎ A.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B.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转移到羊的受精卵中,运用到基因工程技术,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说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涉及到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和翻译.而RNA的复制和逆转录是病毒生物发生.‎ ‎【解答】解:A、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说明目的基因已表达成功:DNA→mRNA→蛋白质(抗胰蛋白酶),A正确;‎ B、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在羊的受精卵中,能整合到其染色体上,随着其复制而复制:DNA→DNA,B正确;‎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只能发生在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少数病毒体内,C错误;‎ D、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的,即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 ‎ ‎50.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限制酶可以识别并切割任意核苷酸序列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农作物新品种导入的抗除草剂的基因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和运载体DNA,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解答】解: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便于重组质粒的筛选,A错误;‎ B、基因工程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其中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B正确;‎ C、限制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错误;‎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可以以受精卵为受体,也可以以体细胞为受体,再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可获得转基因植物,D错误.‎ 故选:B.‎ ‎ ‎ ‎51.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C.质粒只有在导入宿主细胞后才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D.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的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1、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 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3、天然的质粒不能直接作为载体,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 ‎【解答】解:A、质粒是存在于细菌中一种环状DNA分子,不是细胞器,A错误;‎ B、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B正确;‎ C、在体外,若给予适宜的条件,复制也可能进行复制,C错误;‎ D、有的质粒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如大肠杆菌的Ti质粒的T﹣DNA,D错误.‎ 故选:B.‎ ‎ ‎ ‎52.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2噬菌体 D.质粒DNA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析】1、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解答】解:A、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合成,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含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作为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B正确;‎ C、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C错误;‎ D、质粒DNA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但不能作为受体细胞,D错误.‎ 故选:B.‎ ‎ ‎ ‎53.在基因诊断技术中,所用的探针DNA分子中必须存在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后者的作用是(  )‎ A.为形成杂交的DNA分子提供能量 B.引起探针DNA产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 C.作为探针DNA的示踪元素 D.增加探针DNA的分子量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探针,即核酸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基因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与目的基因结合,产生杂交信号,根据放射性同位素因其放射性能从浩翰的基因组中把目的基因显示出来.‎ ‎【解答】解:A、基因探针与被测基因片段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杂交,不提供能量,A错误;‎ B、探针上的基因片段和DNA单链互补配对,放射性同位素因其放射性才有可能检测到杂交带,并不能引起突变,B错误;‎ C、DNA探针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放射性同位素的作用是作为探针DNA的示踪元素,C正确;‎ D、放射性同位素只是指引出杂交带,并不能增加探针DNA的分子量,D错误.‎ 故选:C.‎ ‎ ‎ ‎54.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析】基因的表达即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只有合成了相应的蛋白质才能证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的表达.此题的重点就看是否产生相应的蛋白质.‎ ‎【解答】解:A、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并未产生蛋白质,A错误;‎ B、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B并未产生蛋白质,错误;‎ C、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并未产生蛋白质,C错误;‎ D、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 ‎ ‎55.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植物,生产可食用疫苗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为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B.表达载体构建时需要用到限制酶SmaⅠ C.抗卡那霉素基因的存在有利于将含有抗原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D.除图示组成外,表达载体中还应该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等结构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含抗原基因的DNA分子中含有PstⅠ、SmaⅠ、EcoRⅠ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其中SmaⅠ的识别序列位于目的基因上;质粒中含有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 ‎【解答】解:A、图示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这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A正确;‎ B、限制酶SmaⅠ的识别序列位于目的基因上,因此表达载体构建时不能用限制酶SmaⅠ,应用限制酶PstⅠ、EcoRⅠ,B错误;‎ C、抗卡那霉素基因属于抗性基因,其存在有利于将含有抗原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C正确;‎ D、基因表达载体一般包括目的基因(抗原基因)、标记基因(抗卡那霉素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D正确.‎ 故选:B.‎ ‎ ‎ ‎56.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胰蛋白酶能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酶的特性;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 ‎【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主要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其中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即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能将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连接形成重组DNA.RNA聚合酶能与基因中的启动子结合,催化转录过程.胰蛋白酶能将离体的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解答】解: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A正确;‎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启动子)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B正确;‎ C、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即一种DNA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C错误;‎ D、胰蛋白酶能消化组织细胞间的物质,将离体的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D正确.‎ 故选:C.‎ ‎ ‎ ‎57.基因工程的设计施工是在什么水平上进行的(  )‎ A.细胞 B.细胞器 C.原子 D.分子 ‎【考点】基因工程的诞生.‎ ‎【分析】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别名 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操作环境 生物体外 操作对象 基因 ‎ 操作水平 DNA分子水平 基本过程 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结果 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解答】解: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此可见,基因工程的操作对象是基因,属于分子水平.‎ 故选:D.‎ ‎ ‎ ‎58.下列关于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常用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原核生物繁殖快,且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B.受体细胞所处的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 C.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D.感受态细胞吸收溶于蒸馏水中的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将目的基因导人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细胞法:‎ ‎(1)原核生物特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等.(也是常用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的原因)‎ ‎(2)转化:用Ca2+处理细胞→感受态细胞→表达载体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缓冲液中)→一定温度下,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 ‎【解答】解:A、常用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原核生物繁殖快,且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A正确;‎ B、受体细胞所处的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B正确;‎ C、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C正确;‎ D、感受态细胞吸收溶于缓冲溶液中的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D错误.‎ 故选:D.‎ ‎ ‎ ‎59.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 A.用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 B.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 C.将供体DNA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中,再进一步筛选 D.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mRNA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第一步骤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解答】解: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在目的基因的序列为未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在目的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的情况下常采用人工合成法.所以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 故选:B.‎ ‎ ‎ ‎60.下列有关动物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体内可提高动物生长速度 B.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中,使获得的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乳糖含量大大降低 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乳腺生物反应器可以解决很多重要的药品的生产问题 D.用转基因动物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时,由于导入的是调节因子,而不是目的基因,因此无法抑制抗原的合成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析】‎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的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解答】解:A、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在动物体内表达可促进动物生长,A正确;‎ B、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肠乳糖酶基因表达产物是乳糖酶,可分解乳糖,使乳糖含量降低,B正确;‎ 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乳腺生物反应器可以解决很多重要的药品的生产问题,C正确;‎ D、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转基因动物的器官进行改造,采用的方法是将器官供体的基因组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动物器官,D错误.‎ 故选:D.‎ ‎ ‎ 二、非选择题 ‎61.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 ‎(1) ④ 过程产生ATP最多,②过程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能转变为 化学 能储藏在 有机物 中 ‎(2)进行②过程的CO2来自 大气、自身呼吸作用 .‎ ‎(3)进行③过程时需有 水 参与,产生少量 ATP .‎ ‎(4)给植物浇灌H218O,一段时间后,植物体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C18O218O2 H218O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其中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③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解答】解:(1)③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②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②是暗反应过程,该阶段的CO2‎ 除了来自大气,还可以来自自身呼吸作用.‎ ‎(3)③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这两个阶段都能产生少量ATP,其中第二阶段需要水参与.‎ ‎(4)给植物浇H218O,植物可以用于细胞呼吸,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叶肉细胞会产生C18O2,也可用于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生18O2,18O2又会产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即④过程将会产生H218O.‎ 故答案为:‎ ‎(1)④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化学能 有机物 ‎(2)大气 自身呼吸作用 ‎(3)水 ATP ‎ ‎(4)C18O218O2 H218O ‎ ‎ ‎62.如图表示某人体内的部分细胞形成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遗传的基本定律发生在 g 细胞中(填字母).‎ ‎(2)c与g细胞相比染色体的不同点:c c有4对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g g有2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 .‎ ‎(3)从细胞的形态推测,e细胞分泌物可能是大分子如 抗体 ,f细胞所分泌的小分子物质是 递质 .‎ ‎(4)细胞h的染色体组成是 22+X或22+Y ,若产生该细胞的个体的母亲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是否可能带有色盲基因? 可能 .‎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分化;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细胞的变化分析可知:a为受精卵,b为胚胎干细胞,c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干细胞,e为细胞在分泌物质,f为神经细胞,g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h为精子.‎ ‎【解答】解:(1)遗传的基本定律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g细胞中.‎ ‎(2)c与g细胞相比染色体的不同点: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并移向两极;g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 ‎(3)从细胞的形态推测,e细胞分泌物可能是大分子如抗体,f细胞所分泌的小分子物质是神经递质.‎ ‎(4)细胞h为精子,其染色体组成是22+X或22+Y,若产生该细胞的个体的母亲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可能带有色盲基因,概率为50%.‎ 故答案为:‎ ‎(1)g ‎(2)c有4对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g有2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 ‎(3)抗体 递质 ‎(4)22+X或22+Y 可能 ‎ ‎ ‎63.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 .‎ ‎(2)写出图中存在的捕食食物链(网).(成分可以用甲、丙、A、B、C、D表示)‎ ‎(3)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的数量锐减,D的变化情况为 增加 ,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有关.‎ ‎(4)试写出造成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 甲(生产者)被大量破坏,光合作用固定CO2减少 , 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至少写二个)‎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A为初级消费者,BC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解答】解:(1)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图乙中A的能量最多,B与C次之,D最少,所以组成的食物网如下:‎ ‎(3)若C生物数量减少,则食物链缩短,在相同的生产者的情况下,D获得的能量更多,所以短时间内D的数量增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4)造成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甲(生产者)被大量破坏,光合作用固定CO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故答案是:‎ ‎(1)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 ‎(2)‎ ‎(4)增加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6)甲(生产者)被大量破坏,光合作用固定CO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 ‎ ‎64.血液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组织,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1)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其中的 缓冲 物质.‎ ‎(2)血液在体温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如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热量大量增加,通过 下丘脑 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使皮肤的 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 ‎ ‎,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血液具有防御功能.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分解外来的微生物,这属于 非特异性 免疫.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在 特异性 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能导致结核杆菌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是 效应T细胞 .‎ ‎(4)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 氧化分解 ,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TP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 胰高血糖素 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血浆PH的调节: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HCO3﹣=H2CO3,H2CO3=H2O+CO2↑(从肺部排出).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OH﹣+H2CO3=═HCO3﹣+H2O,例如: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 炎热调条件下,机体会通过增加散热的途径使机体的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即可以通过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以及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解答】解:(1)血液pH的相对稳定依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如HCO3﹣、HPO42﹣等.‎ ‎(2)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炎热调条件下,机体会通过增加散热的途径使机体的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即可以通过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以及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3)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分解外来的微生物,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导致结核杆菌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 ‎(4)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故答案为:‎ ‎(1)缓冲 ‎ ‎(2)下丘脑 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 ‎(3)非特异性 特异性 效应T细胞 ‎(4)氧化分解 ATP 胰高血糖素 ‎ ‎ ‎65.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如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 请据图回答:‎ ‎(1)A过程需要的酶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 ‎(2)B过程及其结果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具有标记基因 , 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 ‎(3)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 卡那霉素 .‎ ‎(4)如果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D过程应该用 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抗虫基因 作为探针.‎ ‎(5)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抗虫植株自交,子代中抗虫与不抗虫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抗虫基因整合到了 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分析题图:首先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离体棉花叶片组织,其过程为:获取目的基因(抗虫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农杆菌→用含有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细胞.其次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抗虫基因的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抗虫植株,其过程主要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步骤.‎ ‎【解答】‎ 解:(1)图中A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需要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还需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2)B过程是培养并选择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其中“选择”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具有标记基因;“培养”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3)C过程为诱导选择,既要诱导出愈伤组织还要进行筛选,筛选出被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侵染的叶片细胞,淘汰掉普通细胞,故应添加卡那霉素.‎ ‎(4)如果要检测转基因是否成功,D过程最好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虫基因作为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进行检测.‎ ‎(5)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抗虫植株自交,子代中抗虫与不抗虫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该比例符合杂合子(Aa)自交后代的结果,则可推测该抗虫基因(A)整合到了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故答案为:‎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具有标记基因;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3)卡那霉素 ‎(4)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抗虫基因 ‎(5)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 ‎ ‎66.利用基因工程可以获得转基因牛,从而改良奶牛的某些性状.若要获得的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干扰素,则所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包括:某种牛乳腺分泌蛋白基因及其启动子、 目的基因 、 终止子 、 标记基因 和复制原点等.将该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所采用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法 (显微注射法、农杆菌转化法),为获得能大量产生人干扰素的转基因牛,该基因表达载体应导入的受体细胞是 受精卵 (受精卵、乳腺细胞).转基因操作时常用的载体是 质粒 ,载体上的 T﹣DNA 可以保证运载体能够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为获得转基因动物,受体细胞应该为受精卵,因为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转基因操作时常用的载体是质粒,载体上的T﹣DNA可以保证运载体能够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故答案为:目的基因 终止子 标记基因 显微注射法 受精卵 质粒 T﹣DNA ‎ ‎ ‎2017年1月14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