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榆林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命题人: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元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 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2.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分别为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3.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全部鲫鱼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C.一片农田中全部绿色植物 D.一个湖泊中全部鱼类 4.如图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只 B.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t1时以该种群为食的天敌数量最多 D.t1~t2种群数量变化与食物等有关 5.我国西部大片的耕作区将退耕。若将大面积的退耕地封闭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演替。下面列举的情况中哪项除外,均是未来生态演替的趋势 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B.每年同化的太阳能增加 C.群落的结构复杂化 D.非生物的有机质(生物的遗体或脱落物)减少 6.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査,结果如图所示(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 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小,与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 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 7.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校园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8.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9.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一定有差异 B.群落的水平结构受环境条件、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C.在弃耕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10.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有标记的2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 A.50只/hm2 B.80只/hm2 C.100只/hm2 D.150只/hm2 11.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数量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数量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12.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B.竞争的结果表现为一方优势,一方劣势甚至被淘汰 C.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D.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3.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14.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最先进入的往往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的结果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不断循环的 D.流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16.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C.若青蛙数量减少,则蛇的数量也减少 D.鹰属最高营养级,其居第3、第5两个营养级 17.选择合适的鱼在稻田中放养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下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处理 水稻产量(kg/hm2) 土壤有机质(%) 稻田养鱼 4 023 2.72 对照 3 474 2.56 A.被引入稻田的鱼可以保持指数增长 B.鱼捕食浮游植物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 C.鱼排出的粪便可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D.养鱼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18.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 ) A.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 C.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 D.扎稻草人恐吓麻雀 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 C.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20.“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 A.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 B.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 C.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 D.茱萸、秋蚊和虫害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21.下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被捕食者 捕食者 鸟 昆虫 鼠 狐狸 草 鸟 √ 昆虫 √ 鼠 √ 狐狸 √ 鹰 √ √ A.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 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 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 D.鹰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 22.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以下方法错误的是 A.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要有严格的要求,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 B.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C.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应将生态缸放置在直射光下 D.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 23.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B.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实现了循环利用,不需要向田间施用化肥 C. 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D.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差 24.假如一杂食海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性鱼类,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肉食性鱼类。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杂食性鱼干重增加4 kg,共需海洋植物干重 A.28 kg B.280 kg C.16 kg D.160 kg 25.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C.物质在生物群落内部也可循环 D.C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2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A、B、C、D、E、F各代表一个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A.该图若要表示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则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图中C和F数量大量减少,长时间内B的数量会增加 C.D和E之间只具有捕食关系 D.B和D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28.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很快消除污染,其中生物不会受明显影响 B.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 C.一片草地上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 D.当气候干旱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9.农民在农田里除草的最终目的是调整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30.比较信息传递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正确的说法是 ( ) A.信息传递仅存在于复杂的生态系统,而能量流动存在于所有的生态系统 B.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有单向性,而物质循环却具有循环性 C.信息传递可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与状态 D.信息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独立的三个功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1分)如图甲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图乙表示某区域不同年份甲树种与乙树种存有量的比值(C值=甲存有量/乙存有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若种群每年以λ倍按图甲曲线X的方式增长,A为种群起始数量,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Nt可表示为 (2分)。图甲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由于受到 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点,2分)等条件的限制而死亡的个体。 (2)若图甲中的曲线Y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要想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 点左右,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C点后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 。 (3)从图乙分析,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 _____ 。从a年到e年, 逐渐成为优势树种,群落的这种变化叫做 __ 。 32.(11分)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如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乙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 (1)图甲生态系统中, (用图中字母表示,2分)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 与 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 。 (2)参与过程⑦的主要生物类群除细菌和真菌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 法进行采集、调查。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次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应归入 (填序号)来计算。 (3)图乙湿地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 结构。鱼类与螺的种间关系为 。 (4)调查该湿地中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从2010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湿地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 33.(10分)如图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kJ;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欲使C增加6kg,需A________kg(2分)。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量形式)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 (2)与西双版纳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4.(8分)以下是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问题。请回答: (1)利用 (仪器)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属于 检测。 (2)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 几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取样时,应先将 放在计数室上,再从边缘滴加培养液。静置后,将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4)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500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有 个菌体(2分)。(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5)对于压在小格边缘的酵母菌,只计数 及夹角的菌体。上述如果(4)步观察到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 措施。 高二生物第二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2*30=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D D C C D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B A C A B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B D C A B C B C 二、 非选择题 31(11分) (1) 种群密度 Aλt(2分) 食物、生存空间、天敌(写出两点,2分) (2) B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3) O—e 乙 演替(次生演替) 32. (11分) (1) ABCE(缺一不可,2分) ① ④⑤⑥⑦(缺一不可)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2) 取样器取样法 ⑨ (3) 水平 竞争与捕食 (4) 标志重捕 抵抗力 33. (10分) (1)1250 16% 15% 250(2分) 热能 (2) 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2分) (3)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分) 34. (8分) (1) 血球计数板 抽样 (2) 振荡 (3) 盖玻片 (4) 2.5×109(2分) (5) 相邻两边(上边和左边) 增加稀释倍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