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普通班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针对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存在的问题,杜布赞斯基等提出了现代达尔文主义,对其主要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 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答案】C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仍然认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错误。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也是生物进化的机制,D正确。‎ 点睛:现代生物进化利用和达尔文进化理论是有所不同的,但同样都以自然选择为核心。达尔文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不明白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对于物种大爆发也不能合理解释。‎ ‎2.最新研究发现,在自然界中出现了一种可以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下列对该细菌耐药性产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抗生素使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B. 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 细菌为了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D. 超级细菌的出现与染色体变异有关 ‎【答案】B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细菌耐药性产生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药性变异的产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C错误;超级细菌的出现与基因突变有关,D错误。‎ ‎3.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 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 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 C. 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答案】A ‎【解析】‎ 所谓平行关系即两者的行为要表现一致,基因突变是DNA上的某一位点结构变化,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错误;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B正确;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在体细胞中基因都是成对存在,同源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这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D正确。‎ ‎4.在某一地区,生物学家发现两个形态特征相近而鸣叫声音不同的青蛙种群。生物学家将这两个类型的青蛙通过人工受精的方式取得受精卵,发现绝大多数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死亡。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类型的青蛙 A. 存地理隔离 B. 存在亲缘关系 C. 属于同一物种 D. 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由题意知,通过人工受精的方式取得的受精卵绝大多数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死亡,表明这两个类型的靑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项正确,A、B、C项错误。‎ ‎5.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人工诱变育种具有的独特之处是 A. 可以获得多种优良性状以供选择 B. 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 C. 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D. 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人工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突变的方向具有不定向性,具有多种性状以供选择,A项错误;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这是杂交育种的优点,不是诱变育种的优点,B项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改造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C项正确;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不是诱变育种的优点,D项错误。‎ 考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基因工程 点睛:本题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 下列有关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NA复制只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所以称为半保留复制 B. 转录需要以信使RNA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 一段DNA含有600个碱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链最多含氨基酸200个 D. 复制时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 ‎【答案】D ‎【解析】‎ ‎【详解】DNA复制时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含有一条原来的母链和一条新合成的子链,所以称为半保留复制,A错误; 转录需要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B错误; 一段DNA含有600个碱基,转录后形成的信使RNA含有300个碱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链最多含氨基酸100个,C错误; 复制时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D正确。‎ ‎7.如图所示为农业上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育种方法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图中育种方式的判断和比较,错误的是 A. 图中表示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B. 两种育种方法的进程不同 C. 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D. 两种育种方法对新品种的选择与鉴定方法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左侧表示的是杂交育种,右侧表示的是单倍体育种,A正确; 两种育种方法的进程不同,前者育种周期长,而后者能加快育种进程,B正确;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 两种育种方法对新品种的选择与鉴定方法相同,D错误。‎ 点睛】总结两种育种方法:‎ ‎(1)单倍体育种:①原理:染色体变异;②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2)杂交育种:①原理:基因重组;②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杂交育种方法简单,可预见强,周期长;单倍体育种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 ‎8. 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 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断 B. 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断 C. 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 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了180°‎ ‎【答案】C ‎【解析】‎ ‎【详解】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A是缺失,B是重复或易位,D是倒位,C是基因突变,故选C。‎ ‎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 B. 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选择多基因遗传病进行 C. 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病 D. B超检查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苯丙酮尿症 ‎【答案】C ‎【解析】‎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A错误;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选择单基因遗传病进行,B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正确;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能通过B超检查进行检测,D错误。‎ ‎10.某遗传病是一种编码细胞膜上的某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该突变基因相应的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使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翻译的肽链缩短说明编码的基因一定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B. 突变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 C. 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D. 该病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该突变基因相应的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说明翻译的肽链缩短是由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可知,编码的基因不是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而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错误;‎ 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 B错误;‎ C.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可知,该病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D正确。‎ 故选:D。‎ ‎【点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11.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A. 2红∶1蓝 B. 2紫∶1红 C. 2红∶1紫 D. 3紫∶1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设用A、a和B、b这两对基因表示,根据F2为蓝:紫:红=9:6:1的比例可以确定双显性的为蓝色,双隐性的为红色,其它均为紫色.由此可确定F2中的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1/16AAbb、2/16Aabb、1/16aaBB、2/16aaBb,即比例为1:2:1:2,它与aabb的红色植株授粉,后代只有紫色植株和红色植株,其中红色植株有2/6×1/2+2/6×1/2=1/3,则紫色植株为2/3。‎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2.下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和②发生的主要场所相同且均需要解旋酶 B. 当核糖体到达mRNA的终止密码子时,多肽合成就结束 C. 过程③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 D. 过程②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T、T—A、C—G、G—C ‎【答案】B ‎【解析】‎ ‎【详解】过程①和②分别为DNA复制和转录,转录不需要解旋酶,A项错误; 当核糖体到达mRNA的终止密码子时,无相应的tRNA与终止密码配对,多肽合成结束,B项正确; 过程③为翻译,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C项错误; RNA中不含有T,没有A—T配对方式,D项错误。‎ ‎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B. 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C. 人在低氧环境下产生的CO2大多来自于线粒体基质,少数来自细胞质基质 D. 核孔可以实现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翻译过程中,mRNA进入细胞质后与核糖体结合,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直到读取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翻译过程结束;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重要功能。‎ ‎【详解】A、细胞中的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 B、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还有识别作用,B正确;‎ C、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CO2。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因此人的细胞质基质中不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核孔可以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B。‎ ‎14.现有黄色、大粒和紫色、小粒两种玉米,要想获得紫色、大粒玉米品种,比较简单有效的育种方法是 A. 单倍体育种 B. 杂交育种 C. 诱变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花药的离体培养比较复杂,不容易成功,不是最简捷的方法,A错误; 杂交育种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然后不断自交,是最简捷的方法,B正确; 人体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才有可能得到需要的类型,不是最简捷的方法,C错误; 多倍体育种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且获得的不是二倍体紫色、大粒玉米品种,D错误。‎ ‎15.家狗的毛色中黄毛与黑毛由B——b控制,甲、乙两只黄毛雌狗分别与黑毛雄狗丙交配,甲狗两胎共生出9只黄毛狗和7只黑毛狗,乙狗两胎共生出15只黄毛狗,则甲、乙、丙3只狗的基因型依次可能是 A. BB、Bb、bb B. Bb、BB、bb C. bb、Bb、BB D. Bb、bb、BB ‎【答案】B ‎【解析】‎ 依题意:黄毛雌狗乙与黑毛雄狗丙交配,乙狗两胎共生出15只黄毛狗,说明黄毛对黑毛为显性,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BB和Bb;黄毛雌狗甲与黑毛雄狗丙交配,甲狗两胎共生出9只黄毛狗和7只黑猫狗,即子代黄毛狗∶黑毛狗≈1∶1,说明甲的基因型是Bb。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点睛】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不同基因型之间交配,后代在性状上往往有一些规律性的分离比。如杂种F1(Aa×Aa,一对杂合基因,有显隐性关系)自交,后代分离比为3∶1,测交(Bb×bb)后代比是1∶1;亲本之一为显性纯合子,另一为隐性纯合子,其后代只有显性性状的个体等。‎ ‎16.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且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即A与T通过2个氢键形成碱基对,G与C通过3个氢键形成碱基对。‎ ‎【详解】据图分析,该脱氧核苷酸对符合反向、平行,且碱基对之间氢键数目正确,A正确;该脱氧核苷酸对中脱氧核糖的方向应该是相反的,B错误;该脱氧核苷酸对之间的氢键应该是3个,C错误;该脱氧核苷酸对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错误的,A应该与T配对,而G应该与C配对,D错误。‎ ‎17.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从S型细菌中提取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皿中有活的S型菌产生。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DNA是转化因子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A ‎【解析】‎ 人的遗传物质是DNA,A项错误;从S型细菌中提取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皿中有活的S型菌产生。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DNA是转化因子,B项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离DNA时,其中还混有少量的蛋白质(大约混有0.02%的蛋白质),‎ 当时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技术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认为不能排除蛋白质的作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进入细菌细胞的只有DNA,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故C项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项正确。‎ ‎18.下图表示某生物的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a与D/d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B/b这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C. C/c在产生配子时会分离的原因是因为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D.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都是减数分裂 ‎【答案】A ‎【解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研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A/a与D/d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基因的分离定律是研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所以B/b这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项正确;C/c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C项正确;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都是减数分裂,D项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没有把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而导致对A项的误判。并非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下图甲中基因a、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乙中基因A、C)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9.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 B.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C. 上述实验未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沉淀物b中放射性的高低,与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搅拌后与细菌分开,离心后分别在上清液中,所以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A正确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不是遗传物质DNA(DNA中不含S元素),B错误; 上述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更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正确; 该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该过程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若搅拌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D正确。‎ ‎20.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 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 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 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 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D ‎【解析】‎ ‎【详解】随机受精不会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A错误; 后代只得到双亲的部分遗传物质,B错误; 由于细胞质基因几乎都来自母方,因此后代从母方得到的DNA多于从父方得到的DNA,C错误; 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受精作用使后代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正确。‎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a个体自交获得aa不属于基因重组 B.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 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数目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成,故A正确; 非等位基因包括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故B错误;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C错误; 测交能检测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不能检测出配子的数量,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重组、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下列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方的多于来自父方的。‎ B.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染色体 D.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母方 ‎【答案】C ‎【解析】‎ 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由于受精卵中遗传物质包括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和细胞质内的DNA,而细胞质基本都来自于卵细胞,所以来自于母方的遗传物质多于父方,A正确、C错误;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正确;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因此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D正确。‎ ‎23.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③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②检验杂交玉米杂种F1的基因型 ‎③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的最简便方法 A. 杂交、测交、测交 B. 杂交、自交、测交 C. 杂交、测交、自交 D. 测交、杂交、测交 ‎【答案】C ‎【解析】‎ 在一对相对性中区分显隐性关系,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检验植物杂交杂种F1的基因型或者是否为纯合体,可用测交法,但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法;故选C。‎ ‎24.下图为女性正常与男性色盲的婚配图解。调查表明,我国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比例约为7%,请用基因频率的原理,推测女性中红绿色盲患者的比例约为 A. 50% B. 9.3% C. 1.4% D. 0.5%‎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男性是XbY,而女性色盲基因型是XbXb,已知Xb的基因型频率是7%,所以女性红绿色盲患者的比例应是7%×7%=0.49%,约等于5%,D正确。A、B、C错误。‎ 点睛:基因频率是在整个群体中,所以知道某个基因的基因频率,求某种基因型频率时可以直接利用基因频率进行计算。‎ 二、非选择题 ‎25.下图为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在细胞核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___,其模板是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 ‎(2)在细胞质的[ ]____________上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___,其模板是[ ]___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合成的直接产物的化合物名称是____________。‎ ‎(3)由图可见,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直接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的碱基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于____________的碱基排列顺序。‎ ‎【答案】 (1). 转录 (2). DNA分子的一条链 (3). RNA (4). ④核糖体 (5). 翻译 (6). ③mRNA (7). 核糖核苷酸 (8). 多肽 (9). mRNA (10). DN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考查对转录、翻译过程的理解和识记。‎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在细胞核进行的过程是转录,其模板是DNA分子的一条链,产物是RNA。 ‎ ‎(2)翻译在细胞质的④核糖体上进行,其模板是③m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合成的直接产物的化合物名称是多肽。‎ ‎(3)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直接决定于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于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转录的产物不仅是mRNA,tRNA、rRNA均是转录的产物。‎ ‎(2)明确核糖体上合成的直接产物是多肽链,经过肽链的折叠、加工等程序,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26.(1)下图示表示在地面上培育棉花新品种的几种方法,其中与太空育种原理相同的是____。‎ ‎(2)在上图Ⅰ~Ⅵ中,处理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该方法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Ⅰ~Ⅲ~Ⅴ过程与Ⅰ~Ⅱ过程相比,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④过程所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陆地棉新品种,而海岛棉从来没有出现过抗旱类型,有人打算也培养出抗旱的海岛棉品种,但是用海岛棉与抗旱的陆地棉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达到上述目的,你认为采取哪种育种方法更为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Ⅳ (2). Ⅴ和Ⅵ (3). 抑制纺锤体形成 (4). 能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5). 花药离体培养 (6). 陆地棉和海岛棉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7). 基因工程育种(或诱变育种)‎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Ⅰ、Ⅱ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Ⅲ、Ⅴ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Ⅳ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Ⅵ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详解】(1)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这也是Ⅳ诱变育种的原理。 (2)单倍体育种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多倍体育种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故V和VI的处理方法相同,都需要秋水仙素处理,其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I-Ⅲ-V是单倍体育种,I-Ⅱ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过程相比,优点在于能明显地缩短育种的年限。 (3)③→④是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形成单倍体的过程。 (4)由于海岛棉与抗旱的陆地棉是两个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它们之间进行杂交,一般得不到子代,要达到上述目的,可采取基因工程育种或诱变育种。‎ ‎【点睛】本题将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的育种方法及识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准确判断图解中各种育种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下图A是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B~F是A的各分裂期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F细胞有可能同时在该动物的___________(器官)中观察到。其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具有四分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 ‎(2)F细胞处________期,此细胞含有的染色体与DNA分子数量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卵巢 (2). ABD (3). D (4). 减数分裂第二次后期 (5). 1:1‎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为雌性动物的体细胞(卵原细胞),B为有丝分裂后期,C为卵细胞或者第二极体,D为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F为次级卵母细胞或者第二极体,其中E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F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能在动物体内同时观察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只可能是雌性动物的卵巢。其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BD,具有四分体的细胞是D。‎ ‎(2)根据前面的分析,F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者第二极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都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细胞含有的染色体与DNA分子数量的比值为1:1。‎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会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进一步确定细胞内染色体、DNA的数量关系。‎ ‎28.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请据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甲病最可能是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性遗传病。‎ ‎(2)据图分析乙病是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性遗传病。‎ ‎(3)Ⅱ5与Ⅱ6的基因型都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若Ⅱ7是这两对基因的纯合子,则Ⅲ10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4)若Ⅱ7是这两对基因的纯合子,Ⅲ10与Ⅲ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1). 常 (2). 显 (3). 常 (4). 隐 (5). aaBB (6). aaBb (7). 2/3 (8). 5/12‎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系谱图:Ⅰ-1、Ⅰ-2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个正常的女儿(Ⅱ-5),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Ⅰ-2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个患乙病的女儿(Ⅱ-4),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根据Ⅰ-1、Ⅰ-2和Ⅱ-4号可知,Ⅱ-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Ⅱ-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BB(1/3)或aaBb(2/3),Ⅱ-7为纯合子,则Ⅲ-10的基因型为纯合子(aaBB)的概率是1/3+2/3×1/2=2/3。‎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Ⅲ-10的基因型为2/3aaBB、1/3aaBb,Ⅲ-9的基因型为aabb,则他们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1/3×1/2)×1/2=5/1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有中生无”和“无中生有的”的特点,判断甲乙两种病的遗传方式和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