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上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基因通过转录过程决定mRNA中的碱基序列,mRNA上三个连续相邻的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叫一个密码子,通过翻译过程,mRNA上的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因此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翻译过程的模板是mRNA,场所是核糖体,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 ‎【详解】①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携带者遗传信息,①正确; ②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位于DNA上,②错误; ③基因能通过转录过程形成mRNA,③正确; ④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过程的是mRNA,不是DNA,④错误; ⑤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不是DNA,⑤错误; ⑥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⑥正确。 故选:C。‎ ‎2. 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比例为1/16‎ B.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概率计算。后代表现型为2x2x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x1/2x1/2=1/8。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x1/2x1/4=1/32。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x1/2x1/2=1/16‎ ‎3. 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 B. 父亲的基因型是杂合子 C.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 D. 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对相对性状由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控制多指的基因是A,其等位基因是a,控制色盲的基因是b,其等位基因是B; 2、由题意知,母亲手指正常,父亲多指,生有手指正常的孩子,因此父亲的基因型为Aa,母亲的基因型为aa;父亲、母亲色觉正常,生有红绿色盲的孩子,因此双亲的基因型为XBY和XBXb;对于两队相对性状来说双亲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XbY。‎ ‎【详解】A、对于色盲来说,双亲的基因型是XBXb、XBY,后代色盲孩子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孩子的外祖父或外祖母,A错误; B、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是杂合子,B正确;‎ C、由分析知,这对夫妻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后代手指正常的概率是aa=1/2,后代男孩的基因型为XBY(男正常)、XbY(男色盲)比例是1:1,因此男色盲的概率是1/2,所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aaXbY=1/2×1/2=1/4,C错误;‎ D、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XB、aY、AY、aXB,比例是1:1:1:1其中携带致病基因的精子是AXB、AY,占1/2,D错误。‎ ‎4.—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 B. 噬菌体DNA含有(‎2m+n)个氢键 C. 该噬菌体繁殖四次,子代中只有14个含有31P D. 噬菌体DNA第四次复制共需要8(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掌握其半保留复制特点,能运用其中的延伸规律答题。‎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其DNA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等,正确; B、胞嘧啶有n个,DNA上有m个碱基对,则腺嘌呤为m-n,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间两个氢键,胞嘧啶和鸟嘌呤之间三个氢键,则氢键为3n+2(m-n)=(‎2m+n)个,正确; C、根据题意分析可以知道:噬菌体增殖所需原料由细菌提供,模板由噬菌体DNA提供,所以16个子代噬菌体都含有31P,错误; D、含有m-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4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3×(m-n)=8(m-n)个,正确。 故选C。‎ ‎【点睛】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 -1)×m个; 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 -1×m 个。‎ ‎5.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说明 ()‎ A. 基因在DNA上 B. 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 DNA具有遗传效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考查对基因概念的理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根据题干信息可得出对应结论。‎ ‎【详解】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说明HMGIC基因控制肥胖这一性状,即基因具有一定的遗传效应。题干没有涉及DNA、染色体,选C。‎ ‎6.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 B.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 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 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分裂中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不同,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可以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选择,B错误;‎ 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正确;‎ D、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 孟德尔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 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 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A、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 ‎,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A项错误;‎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B项错误;‎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3=81(种),C项错误;‎ D、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即与aabbcc个体杂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 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8. 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C.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 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是一个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连接;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详解】A. 每个DNA分子中一般都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A正确;‎ B. 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基团、脱氧核糖都相等,B正确;‎ C. 在DNA链中中间的脱氧核糖上连着2个磷酸基团,两条链上各有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有1个磷酸基团,C错误;‎ D. 在双链DNA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数目是相同的,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9.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有关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①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②错误;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③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④正确。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 ‎10.下列关于成对遗传因子遗传行为的概括中,导致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的是( )‎ A. 成对遗传因子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B. 成对遗传因子保持各自的纯质性 C. 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D. 受精时成对遗传因子随机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在杂合子内的成对遗传因子之间,除表现出有条件的显隐性关系外,还表现出独立性、纯质性、分离性和随机性等一系列遗传行为。由于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分离,从而导致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并均等地分配到两个配子中,因此而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故选C。‎ ‎11. 从下图a~h所示的细胞图中,说明它们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正确答案为 A. 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h图 B. 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g、e图 C. 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 D. 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f、c图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判断方法。‎ ‎【详解】1、染色体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d、g;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c、h图;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e、f图。故选C。‎ ‎12.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 B.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C. 用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R型细菌无毒,加热杀伤的S型细菌没有侵染能力,因此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A正确;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而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所需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没有35S标记,B错误;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结论,识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3.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C.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不不干扰的,A项正确;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项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4.关于如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①所指的碱基代表鸟嘌呤 B. ②所指的碱基是DNA分子中特有的 C. ③代表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氢键 D. DNA分子片段中A—T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答案】D ‎【解析】‎ ‎①所指的碱基G代表鸟嘌呤,A项正确;②所指的碱基T是胸腺嘧啶,是DNA分子中特有的,B项正确;③代表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氢键,C项正确;DNA分子中A—T碱基对之间含有两个氢键,G—C之间含有3个氢键,片段中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结构越稳定,D项错误。‎ ‎15.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 抗维生素D佝偻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三种遗传病中只有第一种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A正确; B、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哮喘病为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病因是染色体缺失,这两种遗传病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正确; C、正常人染色体数目为46,21三体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数目为47,C正确; 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D错误。 故选:D。‎ ‎16. 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致病基因是隐性遗传因子 B. 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 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 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出白化病患儿,可以推知致病遗传因子为隐性,A项正确。夫妇双方均为携带者(Aa),则生出白化病患儿(aa)的概率为 B项正确。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aa),则所生表现型正常子女(A_)一定含a遗传因子,即子女一定是携带者(Aa),C项正确。表现正常的人(A_)为纯合子(AA)时,后代表现一定正常;但为杂合子(Aa)时,与白化病患者(aa)结婚,则后代有1/2可能表现正常,1/2可能为白化病患者,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要求学生判断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以及婚配后代患病比例的判断。‎ ‎17.一个噬菌体DNA的双链均被15N标记,让该噬菌体侵染在14N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4代,以下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子代噬菌体中只有14个含14N B. 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15N C. 子代噬菌体中的DNA分子都含有14 N D. 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都不含15N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双链DNA含15N,复制后会分到两个子代DNA中,再复制,这两条15N的DNA单链仍然在两个DNA上。所以无论复制多少次,含最初母链(2条15N的DNA单链)的DNA就2条。增殖4代,一共产生16个DNA分子,子代噬菌体中含14N的有16个,2个含有15N,只含14N的有14个,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是以大肠杆菌中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都不含15N。‎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均可引起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C. 基因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不一定是替换 D. 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A、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均可引起基因突变,如射线、病毒等,A正确;‎ B、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B错误;‎ C、基因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不一定是替换,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正确;‎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起定向选择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19.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B. 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 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D. 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的控制生物的性状或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淀粉能吸水膨胀,而蔗糖不能,A正确;‎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酶(酪氨酸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B错误;‎ C、一种性状由一个或多个基因控制,C错误;‎ D、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 故选A。‎ ‎20. 一个DNA分子片段有碱基2 400个,它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有氨基酸( )‎ A. 200个 B. 400个 C. 600个 D. 800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 ‎【详解】由于DNA分子是双链结构,转录形成的mRNA是单链结构,在翻译过程中mRNA上三个连续的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称为一个密码子,由此可知,基因中的碱基数与mRNA的碱基数及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之比是6:3:1;由题意可知某基因有碱基2400个,则由它控制合成的肽链所具有的氨基酸数目最多是2400÷6=400个。 故选:B。‎ ‎21.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改变 B.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C. 一个基因的两条DNA 链可同时作为模板进行转录 D. 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不同的特定部位,B错误;转录只能以基因中一条链为模板,C错误;为了提高合成肽链的效率,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2.“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A. 稳定性 B. 特异性 C. 多样性 D. 可变性 ‎【答案】B ‎【解析】‎ 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使得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选B。‎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特性 ‎【名师点睛】注意理解DNA分子的三大特性:‎ ‎(1)多样性: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2)特异性: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遗传信息的特异性生物的特异性。‎ ‎(3)稳定性:主要取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3.已知某RNA片段中有30个碱基,其中A+U共有12个,那么转录该RNA片段的DNA片段上应含A+T的数量为( )‎ A. 30 B. 24 C. 20 D. 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环境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翻译以mRNA为模板,利用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或蛋白质。‎ ‎【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RNA中A+U共有12个,那么DNA模板链上的A+T=12个,非模板链上A+T=12个。故该DNA上的A+T共有12+12=24个。‎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4.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3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可能是 A.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 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00个 D. 该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最多有2100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亲代DNA分子用15N标记,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上连续复制4次,共得到子代DNA数目为24=16(个),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共有2个DNA分子同时含有15N和14N,其余都只含有14N,因此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故A正确;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故B错误;亲代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100×2-30×2)/2=70(个),因此连续复制4次,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24-1)×70=1050(个),故C错误;由于该DNA分子共有100个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最多有4100种,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的结构和复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5.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全过程叫________。‎ ‎(2)图B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图C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图D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 ‎(3)看图回答(有关题空可用图B、C、D中所示符号填写),上述图示中,图________(填图序号)含有DNA分子;图________(填图序号)含有mRNA。‎ ‎(4)图E是________,在生物细胞中共有________种。‎ ‎【答案】 (1).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 ① (3). ② (4). ⑤ (5). B、C (6). C、D (7). tRNA (8). 61‎ ‎【解析】‎ ‎【分析】‎ 图A中:①DNA复制,②转录,③逆转录,④RNA复制,⑤翻译。‎ 图B表示DNA复制;图C表示转录;图D表示翻译;图E表示tRNA。‎ ‎【详解】(1)图A表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和RNA复制。‎ ‎(2) 图B表示DNA复制,对应图A中①,图C表示转录,对应图A中②,图D表示翻译,对应图A中⑤。‎ ‎(3) 图B DNA复制(模板和产物均为DNA)和图C转录(模板是DNA)含有DNA分子;图C转录(产物是mRNA)和图D(模板是mRNA)翻译含有mRNA。‎ ‎(4) 图E表示tRNA,在生物细胞中共有61种。‎ ‎【点睛】密码子位于mRNA上,共有64种;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共有61种。‎ ‎26.HGPRT缺陷症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患儿发病时有自残行为。下图是该缺陷症的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 ‎ ‎(1)此病的致病基因为________性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________。‎ ‎(3)如果Ⅲ1与一正常男子婚配,所生子女中患该缺陷症的概率为________。‎ ‎(4)如果Ⅲ3与一正常女子(来自世代无此病的家族)婚配,从优生的角度考虑,应选育何种性别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Ⅲ3同时患有白化病,在Ⅲ3形成配子时,白化病基因与该缺陷症基因之间遵循哪一遗传规律?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隐 (2). 子病,父母正常,隐性遗传病 (3). 4 (4). 1/8 (5). 男孩 (6). 女孩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后代有患病可能,男孩无致病基因 (7).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分析】‎ 由Ⅱ1×Ⅱ2→Ⅲ3,无中生有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题意可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B、b。‎ ‎【详解】(1)根据系谱图中无中生有可知,该病是是隐性遗传病。‎ ‎(2)Ⅲ3的基因型为XbY,致病基因来自母亲Ⅱ2,Ⅱ2的父母均正常,故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Ⅰ4。‎ ‎(3)根据Ⅲ3的基因型为XbY可知,Ⅱ2的基因型为XBXb,Ⅱ1的基因型为XBY,故Ⅲ1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若Ⅲ1与一正常男子即XBY婚配,所生子女中患该缺陷症XbY的概率为1/2×1/4=1/8。‎ ‎(4)如果Ⅲ3即XbY与一正常女子(来自世代无此病的家族)即XBXB婚配,女孩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后代有患病可能,男孩无致病基因,故应该选择生男孩。‎ ‎(5)Ⅲ3同时患有白化病即,在Ⅲ3形成配子时,白化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该缺陷症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伴X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 ‎27.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 ‎、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方法是___________;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 ‎【答案】 (1). 单倍体育种或Ⅰ (2). 基因重组 (3). DT (4). dT (5). 花药离体培养法 (6). DDtt:Ddtt:ddtt=1:2:1‎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Ⅰ表示单倍体育种,包括(二)花药离体培养和(三)秋水仙素处理;Ⅱ表示杂交育种。‎ ‎【详解】(1)Ⅰ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Ⅱ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2) ①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基因型为DDTT,故①的基因组成为DT;又因为DdTt可以产生四种配子即:DT、Dt、dT、dt,故④的基因组成为dT。‎ ‎(3) (三)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 ‎(4) ③的基因型为DDtt,⑤的基因型为ddtt,二者杂交后代为Ddtt,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tt:Ddtt:ddtt=1:2:1。‎ ‎【点睛】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