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活细胞或生物体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是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 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C. 无机盐在细胞内多数以复杂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浓度过低会发生抽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参与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有些无机盐还对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正确;‎ B、无机盐是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正确;‎ C、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参与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错误;‎ D、哺乳动物血液Ca2+中含量低,会引起抽搐,正确;‎ 故选C。‎ ‎2.下列各物质中,只含有C、H、O元素的是 A. 氨基酸 B. 葡萄糖 C. 磷脂 D. 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详解】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等,错误;‎ B、葡萄糖是六碳糖,属于糖类,其元素组成是C、H、O,正确;‎ C、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错误;‎ D、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P,错误;‎ 故选B。‎ ‎3.下列各种糖中,不能在人体细胞内找到的是 A. 糖原 B. 脱氧核糖 C. 葡萄糖 D. 蔗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错误; ‎ B、脱氧核糖是构成DNA的一部分,人体细胞中含有DNA,错误; ‎ C、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被称为细胞的燃料,错误; ‎ D、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动物细胞不含有,正确;‎ 故选D。‎ ‎4.如图为一个磷脂分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磷脂分子是同时具有亲水端和亲脂端的两性分子 B. ①中含有磷酸基团,②为脂肪酸 C. 当磷脂分子漂浮在水面时会①端朝上露出水面,②端朝下浸入水中 D. 磷脂分子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代表的是磷脂分子,①是磷酸基团,②为脂肪酸,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因此磷脂在形成生物膜时是呈双层排布的。‎ ‎【详解】A、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亲脂的尾部,正确;‎ B、①中含有磷酸基团,是亲水端,②为脂肪酸,是疏水端,正确;‎ C、当磷脂分子漂浮在水面时会①端靠近水,②端朝向空气,错误;‎ 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允许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直接通过细胞膜,正确;‎ 故选C。‎ ‎【点睛】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磷脂属于脂质中一种,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因此膜结构都含有磷脂。单膜结构中,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空气界面形成单分子层,该分子层的面积为膜面积的2倍,叶肉细胞中,不仅具有质膜(细胞膜),还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还具有核膜,因此大于质膜的两倍。‎ ‎5.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蛋白质的每种特定功能都与其特定结构有关 B. 毛发、指甲、羽毛等主要是由纤维状的角蛋白构成的 C. 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及数量是决定蛋白质功能的重要因素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很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的每种特定功能都与其特定的结构有关,正确;‎ B、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结构蛋白,例如羽毛、肌肉、头发、指甲等,正确;‎ C、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正确;‎ D、高温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错误;‎ 故选D。‎ ‎6.下图为生物体内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化合物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B. 该化合物是二肽 C. 该化合物含有1个氨基和两个羧基 D. 该化合物含有三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为20种。‎ ‎【详解】A、该化合物含有3个肽键(结构简式为—CO—NH—)、3个R基(从左至右依次是—CH3、—CH2COOH、—CH2OH),是由3个氨基酸形成的三肽,该化合物是由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正确;‎ B. 该化合物是三肽,错误;‎ C、该化合物含有1个氨基和两个羧基,一个氨基和羧基分别在主链上,一个羧基在R基上,正确;‎ D、根据R基的不同,该化合物含有三种氨基酸,3个R基(从左至右依次是—CH3、—CH2COOH、—CH2OH),正确;‎ 故选B。‎ ‎7.糖类和脂质都是生物体和细胞中的重要能源物质,下列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是细胞呼吸主要利用的底物 B. 动物体内贮存能量最多的物质是糖元 C. 马铃薯块茎中用于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油脂 D. 植物细胞中的蔗糖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 ‎ 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 ‎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 ‎【详解】A、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是细胞呼吸主要利用的底物,正确;‎ B、动物体肝脏中的糖原、葡萄糖、脂肪、蛋白质都是储存能量的物质,动物体内贮存能量最多的物质是脂质,错误; ‎ C、马铃薯块茎中用于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淀粉,错误;‎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重要成分,错误;‎ 故选A。‎ ‎8.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需用95%的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 B. 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组织中的还原糖,需要80~100℃水浴加热 C. 检测蛋白质时需先将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 D. 用碘液检测马铃薯匀浆稀释液中是否含有淀粉,需要沸水浴加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活动,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常用50%的乙醇洗去苏丹Ⅲ染液,错误;‎ B、检测还原糖时,在样本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混合均匀后还需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现象,正确;‎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错误;‎ D、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时不需水浴加热,错误;‎ 故选B。‎ ‎9.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糖类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B. 细胞膜中有些蛋白质起着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作用 C. 细胞膜的选择透性由膜蛋白决定,与脂双层无关 D. 不同细胞膜中含有的脂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有关。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详解】A、细胞膜中的两层磷脂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骨架,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错误;‎ B、质膜中的膜蛋白具有识别、运输、催化等多种功能,正确;‎ C、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这说明,质膜的选择透性不仅与膜蛋白有关,而且与脂双层有关,错误;‎ D、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错误;‎ 故选B。‎ ‎10.图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玉米种子的纵切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前应将玉米籽粒放在 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 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 未煮熟的玉米②部位比煮熟过的颜色浅,说明活细胞对物质吸收具有选择性 D. 在实验中,①部位煮过的玉米与未煮过的玉米均会被染成红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详解】A、玉米籽粒先要在温水里浸泡的目的是植物细胞吸水,恢复其活性,并便于切割,正确; ‎ B、红墨水染色后要用水洗去浮色,便于观察,错误;‎ C、煮沸使得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颜料分子进入细胞,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正确; ‎ D、煮过的和没有煮过的玉米胚乳着色都较深,是因为成熟的胚乳细胞已经死亡,丧失了选择性,正确;‎ 故选B。‎ ‎11.下图是四种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型。其中在真核细胞中分布最广,可联系多种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上图的四种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型分别为:高尔基体、叶绿体、线粒体和内质网。‎ ‎【详解】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相连,内质网腔与内、外两层核膜之间的腔相通。内质网与核膜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在有的细胞中,还可以看到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相连。内质网膜与线粒体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线粒体是内质网执行功能时所需能量的直接“供应站”,在合成旺盛的细胞里,内质网总是与线粒体紧密相依,代谢越旺盛相依程度越紧密,有的细胞的内质网膜甚至与线粒体的外膜相连。‎ 故选D。‎ ‎12.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单层膜的是 A. 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B. 中心体和叶绿体 C. 溶酶体和液泡 D. 内质网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真核细胞中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溶酶体、液泡和高尔基体;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而核膜也是双层膜,但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详解】A、高尔基体是单层膜,核糖体没有膜,错误;‎ B、中心体无膜,叶绿体双层膜,错误;‎ C、溶酶体和液泡都是单层膜,正确;‎ D、内质网是单层膜,线粒体双层膜,错误;‎ 故选C。‎ ‎13.与家兔肌肉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叶绿体 C. 液泡 D. 中心体 ‎【答案】D ‎【解析】‎ 家免肌肉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基因中心体,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菠菜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不具有中心体。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14.下列细胞结构中,不含有DNA成分的是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核糖体 D. 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 ‎【详解】A、线粒体是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有可以自主复制的DNA分子,错误;‎ B、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有可以自主复制的DNA分子,错误;‎ C、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不含DNA,正确;‎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也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有DNA分子,错误; ‎ 故选C。‎ ‎15.下列与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是均匀分布的 B.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存在于类囊体膜上 C. 叶绿体是属于质体的一种 D. 叶绿体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不一定都含叶绿体,如根尖细胞。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在叶绿体的基粒上和基质中都有分布。叶绿体中能够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详解】A、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靠近阳光的地方密集,错误;‎ B、叶绿体中能够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正确;‎ C、叶绿体是属于质体的一种,正确;‎ D、叶绿体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在叶绿体的基粒上和基质中都有分布,正确;‎ 故选A。‎ ‎16.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 高尔基体: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 B.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C. 粗面内质网: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工具 D. 线粒体: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中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液泡。‎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称”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双层膜,形状为椭球形,有少量DNA和RNA,能相对独立遗传。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细胞中(蛔虫等厌氧菌除外)。‎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形状为扁平椭球形或球形,。‎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液泡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是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细胞器。含有色素(花青素)。‎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它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 中心体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中。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 ‎【详解】A、高尔基体的功能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即是分拣和转运蛋白质的场所,正确;‎ B、细胞核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正确;‎ C、内质网分为滑面和粗面,粗面内质网是由于其上有许多核糖体,可以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错误;‎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进行能量转换,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过程,其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正确;‎ 故选C。‎ ‎17.下列有关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中都存线粒体,但不一定会有叶绿体 B.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通过相同的方式来扩大内部重要部位的膜面积 C. 真核细胞内的双层膜结构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D.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就能看到 ‎【答案】D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以知道,该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和分布的比较,梳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和分布,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细胞中,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但不是生物的真核细胞都存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如植物根尖细胞无叶绿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错误;‎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线粒体通过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通过形成基粒来扩大膜面积,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核也有双层膜,错误;‎ D、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就能看到,正确;‎ 故选D。‎ ‎18.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或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③为核被膜,其外膜和粗面内质网相连 B. ①为核基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C. ②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④为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的大分子物质交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是染色质,是DNA的主要载体;②是核仁,与某种RNA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是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④是核孔,是某些生物大分子通过的通道,具有选择性。‎ ‎【详解】A、③是双层核膜,共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其外膜和粗面内质网相连,正确;‎ B、①为染色质,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可以被龙胆紫染液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错误;‎ C、②为核仁,与某种RNA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正确;‎ D、④为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正确;‎ 故选B。‎ ‎19.下列过程不属于吸能反应的是 A. 肌肉做功后恢复原状的过程 B.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C. 葡萄糖合成淀粉 D. ADP和磷酸合成ATP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吸能反应是指需要引入能量的化学反应。常见于生物化学反应中的酶原激活过程。吸能反应是需要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代谢物进行各种合成反应通常是需要吸收能量的反应。自由能变化ΔG为正值,因而,不可能独立完成。在体内必须与氧化分解而出现的放能反应偶联,将部分自由能转移给吸能反应。ATP的生成与分解在其间起了关键作用。‎ ‎【详解】A、肌肉做功需要消耗能量,做功恢复原状的过程不需要耗能,正确;‎ B、氨基酸合成蛋白质,需要提供能量,属于吸能反应,错误;‎ C、葡萄糖合成淀粉需要提供能量,属于吸能反应,错误;‎ D、ADP和Pi合成ATP需要提供能量,属于吸能反应,错误;‎ 故选A。‎ ‎20.下列有关ATP的分子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分子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 B. 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C. 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都会断裂 D. ADP和磷酸合成ATP时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有机物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ATP分子中的五碳糖为核糖,错误;‎ B、1个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错误;‎ C、 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一般ATP分子中的1个高能磷酸键会断裂,错误;‎ D、 ADP和磷酸合成ATP时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有机物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正确;‎ 故选D。‎ ‎21.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小分子都以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 B. 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内的均为大分子物质 C. 同一种物质进入各种细胞的运输方式是相同的 D. 以主动转运方式进入细胞的物质都依赖于载体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识记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分别从运输方向、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是否需要载体等方面进行区分识记。‎ ‎【详解】A、小分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及胞吐等多种运输方式,错误;‎ B、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一般为胞吞和胞吐,但一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如神经递质可以通过胞吐进入突触间隙,错误;‎ C、如钾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为主动运输,从神经细胞出来为协助扩散,错误;‎ D、逆浓度梯度运输为主动运输,都需要蛋白质载体协助,正确。‎ 故选D。‎ ‎【点睛】某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22.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酶是催化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物质 C. 高温能使多数酶的空间结构发生破坏而失去活性 D.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 ‎【详解】A、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错误;‎ B、酶是催化生化反应的催化剂,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作用,错误; ‎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高温能使多数酶的空间结构发生破坏而失去活性,正确;‎ D、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很多,错误;‎ 故选C。‎ ‎23.下列哪项不是酶高效性的体现 A. 细胞内酶的种类很多 B. 酶能极大降低某些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C. 少量的酶能在短时间催化大量底物反应 D. 酶能大大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 ‎【详解】A、细胞内酶的种类很多,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体现了酶的专一性,正确;‎ B、酶能极大降低某些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条件,体现了酶了高效性,错误;‎ C、少量的酶能在短时间催化大量底物反应,体现了酶了高效性,错误;‎ D、酶能大大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体现了酶了高效性,错误;‎ 故选A。‎ ‎24.在线粒体中,和需氧呼吸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的 A. 外膜上和内膜上 B. 内膜上和基质中 C. 只在内膜上 D. 只在基质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分别在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上。‎ ‎【详解】在线粒体中,和需氧呼吸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 [H]与O2结合成水。‎ 故选B。‎ ‎【点睛】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2C3H4O3 (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 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5.在需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A. 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B. 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 C. 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D. 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 ‎【详解】在需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与前两阶段脱下的[H] 结合成水。‎ 故选B。‎ ‎【点睛】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2C3H4O3 (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6.在需氧呼吸过程中,产生[H]最多和合成ATP最多的阶段分别是 A.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C.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D. 第三阶段和第三阶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大量[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大量能量,选C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7.下列关于人体骨骼肌细胞的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只进行厌氧呼吸 B. 骨骼肌进行厌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都会有ATP的产生 C.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比消耗的氧气量要多 D. 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会被运至肝脏后被再生成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骨骼肌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剧烈运动时通过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 ‎【详解】A、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错误;‎ B、骨骼肌进行厌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有ATP的产生,错误;‎ C、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呼吸释放的CO2量与消耗的氧气量一样多,错误;‎ D、厌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乳酸会被运至肝脏后被再生成葡萄糖,正确;‎ 故选D。‎ ‎【点睛】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 ‎28.下图表示酶催化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表示底物,b表示酶 B. 底物和酶的结合具有专一性 C. 酶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形态结构不发生变化 D. 若c是蔗糖,则a为葡萄糖和果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为酶催化反应过程的示意图,根据反应前后酶的形态结构没有变化,说明物质b为酶分子,物质a由两个小分子合成了一个大分子c,说明为合成反应。‎ ‎【详解】A、根据反应前后酶的形态结构没有变化,说明物质b为酶分子,物质a为底物,物质c为产物,正确;‎ B、底物和酶的结合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分子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正确;‎ C、酶在反应前后,形态结构不发生变化,但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变化,错误;‎ D、图示为合成反应,蔗糖可以由葡萄糖和果糖生成,正确;‎ 故选C。‎ ‎29.生物大分子由单体形成多聚体,是一个脱水过程。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即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油脂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一个脂肪酸分子组成 B. 单体连接成多聚体都不需要消耗ATP C. 有的多聚体在细胞识别中起信息传递作用 D. 单体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转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多糖的单糖是单糖,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糖是核苷酸。‎ ‎【详解】A、脂质是脂肪、类脂、固醇的总称,油脂是一类特殊的具有类似结构的高级脂肪酸三酰甘油,由一分子三酰甘油和三分子高级脂肪酸构成的化合物,错误;‎ B、单体连接成多聚体需要能量,即ATP水解供能,错误;‎ C、有的多聚体如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上,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正确;‎ D、单体进入细胞一般为主动运输,如氨基酸、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 但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错误;‎ 故选C。‎ ‎30.如图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④表示构成质膜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②构成的质膜称为双层膜结构 B. ⑤位于质膜的外表面,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C. ②和④是可以移动的,且②的移动性更大 D. ③的存在,使质膜既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④表示构成质膜的物质,①~⑤分别为糖蛋白、磷脂、胆固醇、蛋白质、糖链。‎ ‎【详解】A、质膜的②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单层膜结构,错误; ‎ B、①是糖蛋白,具有接受信息功能,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⑤是糖链,位于质膜的外表面,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正确;‎ C、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膜中流动速率不一定相同,一般的膜蛋白没有磷脂移动那样容易,正确; ‎ D、③胆固醇的作用是与磷脂的非极性尾部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使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正确。;‎ 故选A。‎ ‎3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无核膜,但拟核中存在染色质和核仁 B. 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壁,且组成成分和植物细胞壁相同 C. 原核细胞没有复杂的膜系统构成的细胞器,但都含有核糖体 D. 原核细胞都没有线粒体,无法进行需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具有细胞壁的生物包括:原核细胞、植物、真菌,其中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主要为几丁质等。‎ ‎【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不存在染色质和核仁只有裸露的DNA分子,错误;‎ B、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壁,其中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错误;‎ C、原核细胞没有复杂的膜系统构成的细胞器,但都含有核糖体,正确;‎ D、原核细胞都没有线粒体,可以进行需氧呼吸,错误;‎ 故选C。‎ ‎32.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能运出细胞,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B. 若甲能运入细胞,一定需要消耗能量 C. 若乙能运出细胞,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 若乙能运入细胞,一定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为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的示意图,甲物质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乙物质细胞内浓度高。‎ ‎【详解】A、甲物质在细胞外浓度高,细胞内浓度低,所以甲物质运出细胞是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只有主动运输才能实现,此运输方式既需要能量又需要载体,正确;‎ B、甲物质进人细胞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即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一定需要能量,错误;‎ C、乙物质细胞内浓度高,细胞外浓度低,出细胞时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一定需要载体蛋白,错误;‎ D、乙物质细胞内浓度高,细胞外浓度低,进细胞时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错误;‎ 故选A。‎ ‎33.将水稻培养在含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Mg2+多,吸收Ca2+少。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水稻对Mg2+和Ca2+吸收不同主要是由培养液中两种离子浓度不同引起的 B. 降低培养液温度不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C. 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载Mg2+的载体数目比运载Ca2+的载体数目多 D. 水稻根细胞对Mg2+的吸收是易化扩散,对Ca2+的吸收是主动转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于水稻吸收镁和钙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因此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同种植物吸收镁多,吸收钙少,差异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详解】A、 水稻培养液中Mg2+和Ca2+的浓度可能相同,有可能不同,错误;‎ B、 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温度会影响呼吸作用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错误;‎ C、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水稻Mg2+吸镁多,吸Ca2+少,这一事实,说明了水稻细胞膜上吸收Mg2+的载体多,吸收Ca2+的载体少,正确;‎ D、 水稻根细胞对Mg2+的吸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错误;‎ 故选C。‎ ‎34.下图①→③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该膜中的载体也能运输氨基酸 B. 该膜可能是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膜 C. 该方式发生在葡萄糖以被动转运的方式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时 D. 影响该过程进行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图是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膜外葡萄糖浓度高,膜内葡萄糖浓度低,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 ‎【详解】A、 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错误;‎ B、 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正确;‎ C、 葡萄糖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说明此种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即葡萄糖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错误;‎ D、 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故该过程与线粒体无关,错误。‎ 故选B。‎ ‎35.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丙可在同一块组织内依次发生 B. 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更高 C. 与乙相比,丙所示细胞的吸水能力更强 D.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从外界溶液中吸收了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看图可以知道:丙的质壁分离程度<甲<乙,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都是双向移动的。‎ ‎【详解】A、 在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甲、乙(逐步发生质壁分离)、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正确;‎ B、 甲细胞失水较少,乙细胞失水较多,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正确;‎ C、 与乙相比,丙发生质壁分离程度更小,所以吸水能力更小,错误;‎ D、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水分,导致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变小,正确。‎ 故选C。‎ ‎36.在细胞内进行的下列过程中,都有水生成的是 A. 核糖体内合成蛋白质和葡萄糖通过需氧呼吸分解 B. 葡萄糖通过需氧呼吸分解和植物细胞内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C. 葡萄糖通过需氧呼吸分解和葡萄糖通过厌氧呼吸分解产生乳酸 D. 核糖体内合成蛋白质和植物细胞内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有水生成;葡萄糖需氧呼吸,分解产生H2O和CO2,有水生成;植物细胞内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通过厌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均无水生成。‎ ‎【详解】A、 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葡萄糖需氧呼吸,分解产生H2O和CO2,所以这两个过程均有水生成,正确;‎ B、 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的过程消耗水,并不产生水,错误;‎ C、 葡萄糖通过厌氧呼吸分解产生乳酸,无副产物,没有水生成,错误;‎ D、 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的过程消耗水,并不产生水,错误。‎ 故选A。‎ ‎37.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些细胞,①~⑥是有关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图甲中低倍镜视野转化成图乙中高倍镜图像,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向右上方移动玻片②向左下方移动玻片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 ②④③ B. ③①⑤ C. ①③④ D. ①⑤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的操作步骤是: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①向右上方移动玻片→③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④调节光圈以调亮视野→⑤调节细准焦螺旋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在高倍镜下不能用粗准焦螺旋。‎ ‎【详解】分析题图:甲和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甲与乙相比,乙的放大倍数大,所以从甲到乙,是从低倍镜观察转换到高倍镜观察。乙位于甲的右上方,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所以要将乙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还向右上方移动玻片,再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故选C。‎ ‎【点睛】显微镜的结构:‎ ‎38.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 丙酮酸是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有的中间产物 B. ②过程产生的CO2中的氧不完全来自丙酮酸 C. 丙酮酸通过③过程④过程分解时,分解的场所和所需要的酶是相同的 D. 葡萄糖通过①→②、①→③、①→④过程分解后,释放出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代谢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在线粒体中彻底分解成H2O和CO2。‎ ‎【详解】A、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都是丙酮酸,丙酮酸不是需氧呼吸或是厌氧呼吸特有的代谢产物,正确;‎ B、 ②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应该来自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彻底氧化分解,所以其中的氧原子应该是来自于水和丙酮酸,正确;‎ C、 丙酮酸生成乳酸需要乳酸脱氢酶,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在丙酮酸脱羧酶的作用下形成乙醛,再在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形成乙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所以两者需要的酶是不同的,错误;‎ D、 葡萄糖在经过有氧呼吸或是无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正确。‎ 故选C。‎ ‎【点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39.图所示为氧气从红细胞①中出来,经过血浆②,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③,再经过组织液④,穿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⑤中后进入线粒体⑥被需氧呼吸利用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通过各生物膜的方式均为扩散 B. 根据氧气运动方向,氧气浓度最高处应为⑥的内部 C. 整个过程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 D. 氧气从①到⑥的整个过程是不消耗生物体能量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同样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A、 氧气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正确;‎ B、 ⑥为线粒体,是利用氧气的场所,所以是氧气浓度最低的地方,错误;‎ C、 氧气从红细胞出来经过1层细胞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单细胞)经过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膜经过1层细胞膜,再进入线粒体(双膜)中穿过2层膜,共穿过1+2+1+2=6,一层生物膜具有两层磷脂分子,所以整个过程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正确;‎ D、 氧气从①到⑥的整个过程通过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正确;‎ 故选B。‎ ‎【点睛】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脂溶性物质和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40.将酵母菌胞体破碎后制成匀浆,并通过离心获得特定的上清液(只含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只含线粒体),将等量三种成分分别置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并置于适宜条件下使之保持生物活性,三支试管均供给充足的氧气并加入适量葡萄糖溶液,如图所示。则一段时间后,三支试管中能产生CO2的是 A. 只有甲 B. 甲和乙 C. 甲和丙 D. 乙和丙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 ‎【详解】A、 甲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有氧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正确;‎ B、 乙试管中只含有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不能产生二氧化碳,错误;‎ C、 丙试管中是线粒体和葡萄糖,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的应是丙酮酸,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直接分解,错误;‎ D、 ‎ ‎ 乙试管中只含有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丙试管中是线粒体和葡萄糖,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的应是丙酮酸,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直接分解,错误。‎ 故选A。‎ ‎【点睛】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二、非选择题 ‎41.胰岛素在合成初期称为胰岛素原,为一条含有86个氨基酸的长肽链(如图),在加工过程中被切除了中间的黑色部分(C肽),成为两条肽链,A链含21个氨基酸,B链含30个氨基酸,两条多肽链间通过2个二硫键(二硫键是由2个—SH通过脱掉2个H连接而成的)连接,在A链上也形成1个二硫键(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据此回答:‎ ‎(1)构成胰岛素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连接这些氨基酸的肽键的结构可以用________(写出结构简式)来表示,胰岛细胞内肽键形成的场所是__________。一个胰岛素原长链的合成过程中,要脱掉_________分子的水。‎ ‎(2)形成二硫键,是为了让胰岛素维持一定的_____________,二硫键的形成以及C肽被切除的场所可能是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中。‎ ‎(3)在成熟的胰岛素两条肽链的主链上(不考虑R基)共含有个________氧原子;将胰岛素分泌出细胞,要用_________方法,该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具有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 (略) (2). ——CO——NH—— (3). 核糖体 (4). 85 (5). 空间结构 (6). (粗面)内质网 (7). 高尔基体 (8). 53 (9). 胞吐 (10). 流动性 ‎【解析】‎ ‎【分析】‎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体是合成肽链的场所,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比如胞吞、胞吐现象。‎ ‎【详解】(1)构成胰岛素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 ‎,连接这些氨基酸的肽键的结构是肽键,可以用—CO—NH—来表示,胰岛细胞内肽键形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原是一条含有86个氨基酸的长肽链,因为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每两个氨基酸脱掉一分子水,n个氨基酸形成的多肽共脱掉n-1分子水,所以合成过程中,要脱掉86-1=85分子的水。‎ ‎(2)二硫键是2个巯基被氧化而形成的-S-S-形式的硫原子间的共价键,能够维持蛋白质或是多肽一定的空间结构。内质网:将多肽加工(折叠,组装,糖基化)变为较成熟蛋白质,再通过出芽以囊泡形式运往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将来自内质网色蛋白质加工,分选,包装,运输。二硫键的形成以及C肽被切除的场所可能是在(粗面)内质网或是高尔基体。‎ ‎(3)A链(末端羧基有两个氧原子)上有22个氧原子,B链(末端羧基有两个氧原子)上有31个氧原子,所以两条主链上共有53个氧原子;胰岛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将胰岛素分泌出细胞,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点睛】1.二硫键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高级结构的形成与维持十分重要,二硫键的形成迫使同一或不同肽链的不同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向一起靠拢集合,由此肽链迅速折叠并形成稳定的空间拓扑结构。‎ ‎2.内质网:将多肽加工(折叠,组装,糖基化)变为较成熟蛋白质,再通过出芽以囊泡形式运往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将来自内质网色蛋白质加工,分选,包装,运输。‎ ‎42.甲图为酵母菌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是甲图②及附近结构的局部放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见,酵母菌细胞属于____________细胞(填原核/真核),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在细胞器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⑧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其成分为__________。‎ ‎(3)为获得细胞呼吸原料,酵母菌会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此时葡萄糖的吸收方式是________。若其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和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后,限制其对葡萄糖吸收速率的因素可能是_____和______。‎ ‎(4)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酿酒发酵时,为获得更多的产物,应让酵母菌在_________条件下培养。但此时释放的能量相对较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且呼吸产物大量积累时会抑制酵母菌生长。所以,在发酵初期,为让酵母菌快速增殖,应该让混有酵母菌的发酵原料在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答案】 (1). 真核 (2). 叶绿体 (3). 染色质(体) (4). DNA、蛋白质(和RNA) (5). 主动转运 (6). 载体 (7). 能量 (8). 无氧 (9). 很多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 (10). 有氧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以知道:图甲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核,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⑥是线粒体,⑦是细胞质基质;图乙中,⑧是染色质,⑨是核仁,⑩是核膜。‎ ‎【详解】(1)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分析图解可以知道,酵母菌细胞中具有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核等细胞结构,因此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无叶绿体。‎ ‎(2)由图乙分析可知,⑧的名称是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3)酵母菌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转运方式;由于葡萄糖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当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达到一定时,细胞膜上的载体和能量是影响吸收速率最主要的因素。‎ ‎(4)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和较少的能量,较多的能量储存在酒精中;由于存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产物积累抑制酵母菌生长的现象,故发酵初期,为让酵母菌快速增殖,应该让混有酵母菌的发酵原料在有氧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点睛】酵母扩大培养的目的在于培养大量酵母细胞。为达此目的,同 时确保生产正常进行,在酵母扩大培养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①选好出发菌种,选用活力强、性能优良的酿酒酵母作为原 始菌种。②确保供给酵母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酵母菌在实验室 阶段一般采用米曲汁或麦芽汁作培养基,这两种培养基含有丰富的 碳、氮及其他营养物质,能够满足酵母菌生长繁殖需要。‎ 在酒母罐培养阶段,则应重视制酒母用米、曲等原材料的选择工作。③制作速酿酒母应重视浸米工作,控制好酒母落罐pH值,通过“以酸制酸”,抑制杂菌繁殖,为酵母菌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④合理控制落罐温度和发酵温度,重视温度管理,适时开耙,使酵母菌保持良好的发酵活力。‎ ‎43.如图一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速率和CO2生成速率的变化,图二为测定该器官呼吸方式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需氧呼吸中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该阶段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消耗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该的阶段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O2浓度达到对应于曲线上的________点的值时,该器官不再进行厌氧呼吸。若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则此O2浓度下图二装置甲中的红色液滴___________(填“不动/左移/右移”),装置乙中的红色液滴____________(填“不动/左移/右移”)。‎ ‎(3)若图中的AB与BC段等长,则此时需氧呼吸释放的CO2与厌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___________(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而此时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厌氧呼吸的___________。‎ ‎(4)长途运输新鲜蔬菜,常向密封的塑料袋中充入氮气,并将氧气浓度调到R点对应的浓度,试分析调节到该氧浓度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线粒体基质 (2). 柠檬酸循环 (3). 线粒体内膜 (4). 电子传递链 (5). P (6). 左移 (7). 不动 (8). 一样多 (9). 1/3 (10). 总呼吸强度最弱(消耗有机物最少)‎ ‎【解析】‎ ‎【分析】‎ 根据如图所示曲线,在氧浓度大于10%时(P点),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该非绿色器官此时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呼吸底物主要是葡萄糖。因为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时,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吸收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是相等的。在氧浓度小于10%时,CO2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有一部分CO2是通过无氧呼吸释放出来的,所以在氧浓度小于10%时就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并存。‎ ‎【详解】(1)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该阶段的名称是柠檬酸循环;消耗O2的场所是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O2结合成水,该的阶段的名称是电子传递链。‎ ‎(2)根据如图所示曲线,在氧浓度大于10%时(P点),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该非绿色器官此时进行的是有氧呼吸。‎ 若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吸收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是相等的,则此O2‎ 浓度下图二装置甲中的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乙中吸收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是相等的,红色液滴不动。‎ ‎(3)若图中的AB与BC段等长,则此时需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消耗的葡萄糖为6:1,厌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例为2:1,产生相同CO2量,而此时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厌氧呼吸的1/3。‎ ‎(4)长途运输新鲜蔬菜,常向密封的塑料袋中充入氮气,因为氮气为惰性气体,并将氧气浓度调到R点对应的浓度是因为在R点时,总呼吸强度最弱(消耗有机物最少)。‎ ‎【点睛】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2C3H4O3 (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 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 ‎44.某同学为了“验证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催化作用”,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思路,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 ‎1‎ ‎2‎ ‎3‎ ‎4‎ ‎5‎ ‎6‎ ‎1%淀粉溶液 ‎3mL ‎3mL ‎3mL ‎2%蔗糖溶液 ‎3mL ‎3mL ‎3mL 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蔗糖酶溶液 ‎1mL ‎1mL 本尼迪特试剂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实验结果 ‎(1)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本尼迪特试剂的作用原理是其能与________________在水浴条件下产生______________色。‎ ‎(2)为了使实验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发挥出最好的催化效率,采取了以下措施:将唾液_______________以防止过分粘稠;用_____________溶解淀粉,配置淀粉液,使之含有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将底物和酶混合后置于_____________ 15min,使之在最适环境下发挥作用。‎ ‎(3)实验中,设置试管1和试管2的目的是作为其它组的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在此实验中可预测到有阳性反应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唾液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要对照_________两支试管的实验结果;若要证明淀粉只能被淀粉酶分解而不能被蔗糖酶分解,应对照___________两支试管的实验结果。‎ ‎【答案】 (1). 酶种类和底物种类 (2). 还原糖 (3). 红黄色 (4). (200倍)稀释 (5). 0.3%NaCl溶液 (6). 37℃水浴 (7). (空白)对照 (8). 4和6 (9). 4和5 (10). 3和4‎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 ‎3、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4、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作用,生成红黄色沉淀。‎ ‎【详解】(1)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酶种类和底物种类,本尼迪特试剂的作用原理是其能与还原糖在水浴条件下产生红黄色。‎ ‎(2)为了使实验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发挥出最好的催化效率,采取了以下措施:将唾液(200倍)稀释以防止过分粘稠;用0.3%NaCl溶液溶解淀粉,配置淀粉液,使之含有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将底物和酶混合后置于37℃水浴15min。‎ ‎(3)实验中,设置试管1和试管2只加入了淀粉和蔗糖,是为了避免环境中其他条件对底物水解的影响,目的是作为其它组的(空白)对照。‎ 试管4和6中分别加入了底物淀粉和对应的淀粉酶,蔗糖和蔗糖酶,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在此实验中可预测到有阳性反应的试管是4和6。‎ ‎(4)4和5两支试管加入了底物淀粉和蔗糖,并加入了淀粉酶,因此可以证明唾液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3和4两支试管都有底物淀粉,分别加入了酶:淀粉酶和蔗糖酶,因此可以证明淀粉只能被淀粉酶分解而不能被蔗糖酶分解。‎ ‎【点睛】还原糖的鉴定:‎ 选材: 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 制备组织样液 研磨成浆:加石英砂,加5 ml水研磨 注入组织样液2ml 过滤: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水浴加热:煮沸2min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结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