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 作业 1.(2019·南宁联考)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同种生物,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一对相对性状可由一对基因控制也可由多对基因控制 C.基因中的碱基数目至少是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 D.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 同种环境中生活的同种生物,若为显性纯合子与显性杂合子,二者表现型相同,但是基因型不同,A正确;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如人的身高与多对基因有关,B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且DNA为双链结构,因此基因中的碱基数目至少是其控制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的6倍,C错误;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 答案 C 2.某养兔场有黑色兔和白色兔,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只黑色公兔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 A.让该公兔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B.让该黑色公兔与黑色母兔(BB或Bb)交配 C.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 D.从该黑色公兔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解析 鉴定显性表现型动物个体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即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如果后代全为黑色兔,则说明该黑色公兔的基因型可能为BB;如果后代中出现了白色兔,则说明该黑色公兔的基因型为Bb,C正确。 答案 C 3.(2019·长春质检)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用正交和反交实验一定不能准确判断的遗传学问题是( ) A.这对相对性状受几对等位基因控制 B.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C.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细胞核基因还是细胞质基因 D.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解析 如果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通过正反交实验可判断这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果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则正反交的遗传效果一样;如果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如线粒体、叶绿体),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则正反交细胞质的遗传效果将出现差别,因此,可以通过正反交实验来区分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如果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正反交实验结果会出现与性别相关的现象;如果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正反交实验的结果与性别无关。不能通过正反交实验来确定这对性状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故选A。 答案 A 4.(2019·四川成都联考)家鼠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黄色对灰色为显性,含AA的胚胎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无需测交实验,只看毛色即可知道个体的基因型 B.黄色鼠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黄色鼠∶灰色鼠=2∶1 C.黄色鼠与灰色鼠杂交能获得最大比例的黄色鼠 D.黄鼠与黄鼠交配得到F1,F1自由交配一次得到F2,F2中黄鼠的比例是1/2 解析 黄色对灰色为显性,含AA的胚胎致死,故家鼠中只有Aa(黄色)和aa(灰色)的个体,故无需测交实验,只看毛色即可知道个体的基因型,A正确;黄色鼠基因型均为Aa,故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黄色鼠∶灰色鼠=2∶1,B正确;黄色鼠(Aa)与灰色鼠(aa)杂交后代中黄色鼠占1/2,而黄色鼠(Aa)与黄色鼠(Aa)杂交后代中黄色鼠占2/3,C错误;黄鼠(Aa)与黄鼠(Aa)交配得到F1,F1中Aa∶aa=2∶1,若F1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黄鼠的比例是1/2,D正确。 答案 C 5.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 双亲无角,如果母羊的基因型是Hh,则子代公羊中会出现有角,A错误;双亲有角,如果公羊的基因型是Hh,母羊的基因型是HH,则子代中基因型为Hh的母羊无角,B错误;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公羊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母羊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3,所以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C正确;绵羊角的性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答案 C 6.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色马×棕色马→1匹黑色马 ②黑色马×黑色马→2匹黑色马 ③棕色马×棕色马→3匹棕色马 ④黑色马×棕色马→1匹黑色马+1匹棕色马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C.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D.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色马和棕色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解析 四种不同的杂交组合都无法确定显隐性,但可以确定在黑色马×棕色马→1匹黑色马+1匹棕色马的杂交组合中,肯定有杂合子。 答案 B 7.(2018·河北衡水三调)鹌鹑的羽色十分丰富,控制羽色的基因多达26个,其中有4个复等位基因(A1、A2、A3、a),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A1、A2、A3之间为共显性。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复等位基因A1、A2、A3、a的存在说明了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变 B.鹌鹑群体中存在不同的羽色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C.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复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复等位基因A1、A2、A3、a的存在说明了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变,A正确;鹌鹑群体中存在不同羽色体现了基因多样性,B错 误;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主要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复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答案 A 8.某种鸟尾部羽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基因A1、A2和A3之间共显性,如图表示相关基因与羽毛颜色的对应关系(X、Y、W、Z是具有相应性状的动物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与Z杂交,后代可产生4种表现型,且概率均为1/4 B.同种基因型的个体之间交配无性状分离的一定是纯合子 C.若某个体的细胞中含有基因A1,则该个体的羽毛颜色一定表现为褐色 D.就该种鸟尾部羽毛颜色而言,隐性纯合子表现为白色 解析 结合题意并分析题图可知,W对应的基因型为A1A3,Z对应的基因型为A1A2,则二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褐色(A1A1)∶棕色(A1A2)∶黑色(A1A3)∶白色(A2A3)=1∶1∶1∶1,A正确;基因型为A2A3(白色)的个体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但基因型为A2A3的个体为杂合子,B错误;基因型为A1A1的个体的羽毛颜色表现为褐色,但基因型为A1A2或A1A3的个体的羽毛颜色则表现为棕色或黑色,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该种鸟尾部羽毛颜色的基因只有A1、A2、A3,且基因A1、A2和A3之间共显性,无相应的隐性基因,D错误。 答案 A 9.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基因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预测子代表现型 推测亲代基因型 第一种:紫花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③ ① ④ 第二种:紫花×红花 全为紫花 DD×dd ② ⑤ A.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 B.①全为紫花,④的基因型为DD×Dd C.②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⑤为Dd×dd D.③的基因型为Dd×Dd,判定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双亲有隐性基因 解析 紫花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定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由紫花×红花的后代全为紫花,可以判定紫花为显性性状,A正确;①全为紫花,则④的基因型为DD×DD,B错误;紫花×红花的后代中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时,⑤为Dd×dd,C正确;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显性性状的双亲中都带有隐性基因,故亲代的基因型为Dd×Dd,D正确。 答案 B 10.如图所示的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图中Ⅲ1和Ⅲ2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6,那么得出此概率需要的限定条件之一是一些个体必须是杂合体,这些个体包括( ) A.Ⅰ1 B.Ⅰ2 C.Ⅱ2 D.Ⅱ4 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Ⅱ1基因型为aa,Ⅲ1基因型为Aa,又假定Ⅲ1与Ⅲ2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6,说明Ⅲ2的基因型是Aa的概率为1/6÷1/4=2/3,则Ⅱ3、Ⅱ4都是杂合体(Aa);由于Ⅱ3是杂合体,则Ⅰ1和Ⅰ2中至少有一个是杂合体,但无法确定二者哪一个是杂合体,D符合题意。 答案 D 11. 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是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母性效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DD×♂dd,F1全是右旋,F1自交,F2也全是右旋 B.♀Dd×♂Dd,F1全是右旋,F1自交,F2中右旋∶左旋=3∶1 C.♀dd×♂DD,F1全是左旋,F1自交,F2也全是左旋 D.♀dd×♂Dd,F1全是左旋,F1自交,F2中右旋∶左旋=1∶1 解析 本题易错点在于将母性效应误认为母系遗传,误认为子代表现型一定与母本表现型一致。根据题意可知旋向的遗传特点是子代旋向只由母本核基因型决定,并不是与母本表现型一致。因此判断子代表现型得先判断母本基因型。A正确:♀DD×♂dd,因母本基因型是DD,则F1全为右旋,F1基因型为Dd,则F1自交,F2也全是右旋。 B正确:♀Dd×♂Dd,母本基因型是Dd,则F1全为右旋,F1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因此F1自交,F2中右旋∶左旋=3∶1。 C错误:♀dd×♂DD,母本基因型是dd,则F1全为左旋,F1基因型为Dd,故F1自交,F2应全是右旋。 D正确:♀dd×♂Dd,母本基因型是dd,则F1全为左旋,F1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1∶1,故F1自交,F2中右旋∶左旋=1∶1。 答案 C 12.兔子的毛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C+(野鼠色)>Cch(灰色)>Ch(喜马拉雅白化)>Ca(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兔子毛色的复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如果一只野鼠色雄兔与多只雌兔杂交,所得后代数量足够多且这些雌兔的基因型相同,子代中野鼠色∶灰色=1∶1,那么该种雌兔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 (3)如果有一只灰色雄兔,欲通过杂交的方法判断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现有各种性状的雌兔可供选择,请设计合理的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说明该灰色雄兔是纯合子; ②如果子代________,说明该灰色雄兔是杂合子。 (4)若该复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兔子种群中关于毛色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种。 解析 (1)复等位基因只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野鼠色雄兔的基因型为C+C-,其与某种基因型相同的多只雌兔杂交后,子代中野鼠色∶灰色=1∶1,由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可推出,该种雌兔的基因型可能 CchCch、CchCh、CchCa、ChCh、ChCa、CaCa,共6种情况。(3)让灰色雄兔与某雌兔杂交,欲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该灰色雄兔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根据题中基因的显隐性关系, 可以让该灰色雄兔与多只白色雌兔(CaCa)杂交,若子代全为灰色兔,说明该灰色雄兔是纯合子;若子代不全为灰色兔(或灰色兔占1/2),说明该灰色雄兔是杂合子。(4)如果该复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雌性个体中纯合子有4种,杂合子有6种,故兔子种群中关于毛色的基因型最多有14种。 答案 (1)基因分离 (2)CchCch、CchCh、CchCa、ChCh、ChCa、CaCa (3)让该灰色雄兔与多只白色雌兔杂交,并观察子代表现型 ①全为灰色兔 ②不全为灰色兔(或灰色兔占1/2) (4)14 13.(科学探究)玉米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野生型为纯合子。研究人员在种植一批经过太空诱变处理的玉米种子时,发现了两株雄花发育不全的植株(编号甲、乙),表现为雄性不育。 (1)为确定甲株雄性不育性状出现的原因,研究人员先用________,得到F1,发现F1没有出现雄性不育株。这一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排除雄性不育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再用F1自交得到F2,发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判断雄性不育性状是由细胞核中的一对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的。 (2)用乙株重复上述实验,结果与甲株完全一致。甲乙两株雄性不育性状是否由同一对基因控制的呢?请设计实验解决这一问题,要求简要写出①实验思路、②结果分析。 解析 (1)为确定甲株雄性不育性状出现的原因,可以用杂交的方法,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因此可用甲株(乙株)与野生型杂交,看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因为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决定的,因此如果F1没有出现雄性不育株,这一结果不能排除雄性不育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再用F1自交得到F2,发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可育∶雄性不育=3∶1,由此可判断雄性不育性状是由细胞核中的一对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的。 (2)用乙株重复上述实验,结果与甲株完全一致。甲乙两株雄性不育性状是否由同一对基因控制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甲株系的F1与乙株系的F1杂交,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出现雄性不育株,则甲乙两株雄性不育性状由同一对基因控制;若后代全为可育株,则甲乙两株雄性不育性状不是由同一对基因控制。 答案 (1)甲株(乙株)与野生型杂交 不能 可育∶雄性不育=3∶1 (2)①将甲株系的F1与乙株系的F1杂交,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 ②若后代出现雄性不育株,则甲乙两株雄性不育性状由同一对基因控制;若后代全为可育株,则甲乙两株雄性不育性状不是由同一对基因控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