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1. 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种群一个体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B. 个体一群落一生物圈一生态系统一种群 C. 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D. 群落一种群—个体一生物圈一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命系统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生命系统的层次。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 某生物从微观看,除核糖体外,无核膜和其他多种细胞器,但从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看,又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生物应该是( ) A. 大肠杆菌 B. 乳酸菌 C. 蓝细菌 D. 酵母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大肠杆菌、乳酸菌和蓝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除核糖体外,无核膜和其他多种细胞器,但只有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正确;AB错误;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内除核糖体外,有核膜和其他多种细胞器,属于分解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 能够促使淀粉和淀粉酶水解的酶分别是 A. 脂肪酶和淀粉酶 B. 淀粉酶和蛋白酶 C. 蛋白酶和蛋白酶 D. 淀粉酶和淀粉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概念、酶的专一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络结构的能力。 4. 若某细胞的质膜经某物质处理后,仅具有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该细胞质膜的物质最可能的是 A. 淀粉酶 B. 纤维素酶 C. 蛋白酶 D. 脂肪酶 【答案】D 【解析】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A错误;纤维素酶只能催化纤维素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B错误;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使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失去活性,C正确;胰岛素是动物激素,能降低血糖,与物质运输无关,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 +、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某细胞仅具有单纯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说明不能进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协助。载体的本质属于蛋白质。 5.紫色洋葱的根尖成熟区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A. 叶绿体和中心体 B. 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C. 液泡和中心体 D. 液泡和内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绿体存在于光合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核糖体是真核细胞核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液泡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成熟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内质 广泛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洋葱根尖细胞含有液泡、内质 、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但没有叶绿体;另外洋葱属于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 ) A. 甲/丙 B. 甲/丁 C. 乙/丙 D. 乙/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要想在视野中看到的较多的细胞,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应该较小.甲、乙有螺纹,可以判断是物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乙较短,其放大倍数小于甲;丙、丁无螺纹,可以判断是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则丙的放大倍数小,故选:C 考点:此题考查显微镜镜头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以及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7.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A. 血红蛋白 B. 胰岛素 C. 胆固醇 D. 唾液淀粉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核糖体是颗粒状小体,它除了一部分附着在内质 上之外,还有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中。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判断物质是否在核糖体上合成,关键看是否属于蛋白质。 【详解】血红蛋白、胰岛素、唾液淀粉酶均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胆固醇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 ,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各细胞器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明确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8. 下列细胞可能癌变的是( ) A. 形态改变 B. 核增大,染色质固缩 C. 膜通透性增大,运输能力降低 D. 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癌变时,形态改变,A正确;细胞衰老时核增大,染色质固缩,B错误;细胞衰老时膜通透性增大,运输能力降低,C错误;细胞衰老时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和衰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络的能力。 9. 人体某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这一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 A. 选择透过性 B. 主动运输 C. 保护性 D. 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A错误;病菌不能通过细胞膜结构,白细胞吞噬病菌属于胞吞,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保护性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不是白细胞吞噬病菌的结构基础,C错误;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类似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10.分泌蛋白的运输方向是 A. 线粒体→内质 →高尔基体→细胞膜 B. 核糖体→内质 →高尔基体→细胞膜 C.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 →细胞膜 D. 内质 →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 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 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整个过程主要由线粒体供能。 【详解】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 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 进行粗加工→内质 “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下列与生物膜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膜功能多样性与膜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 C. 细胞中产生ATP的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 D. 肉毒杆菌合成和分泌毒蛋白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从而使细胞具有稳定的内部环境,保证了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等各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A. 生物膜由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组成,A错误; B. 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 C.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该过程产生ATP,C错误; D. 肉毒杆菌是原核生物,在核糖体上合成毒蛋白,该过程不需要生物膜系统的参与,毒蛋白的分泌方式是胞吐,需要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完成,D错误。 【点睛】本题是对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综合性考查,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解析时要把涉及的生理过程和现象归纳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上。 12.下列物质的鉴定与所用试剂、实验手段、实验现象搭配,正确的是( ) A. 脂肪一苏丹Ⅲ染液一显微镜观察一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 B. 葡萄糖一斐林试剂一直接观察一砖红色沉淀 C. 蛋白质一双缩脲试剂一直接观察一紫色反应 D. 酒精一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一观察一灰绿色反应 【答案】C 【解析】 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A错误;葡萄糖属于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要水浴加热,B错误;双缩脲试剂能和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不需要加热,C正确;鉴定酒精的是酸性重铬酸钾,D错误。 1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染色体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B. 花生子叶切片用苏丹Ⅳ染色后,需用清水进行漂洗 C.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可以选择液泡中不含有色素的细胞 D. 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可用健那绿将DNA染成绿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解离作用,细胞已经死亡,故无法观察到动态的生理变化过程。染色实验中为防止染剂的浮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常需要洗去浮色,要根据染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漂洗试剂,如脂肪鉴定时需选择50 的酒精洗去浮色。 【详解】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观察到细胞动态分裂的过程,即看不到染色体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的现象,A错误;经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切片需用体积分数为50 的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一般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若实验材料无色,也可以在外界溶液中加入色素,以便于观察,或调节显微镜的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暗一些,也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C正确;健那绿是给线粒体染色的活体染色剂,而给DNA染色的是甲基绿,给RNA 染色的是吡罗红试剂,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脂肪鉴定等实验,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 14.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质壁分离过程的“质”是指原生质层,“壁”是指细胞壁;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其原生质层的体积变小,液泡的体积也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故细胞液颜色加深,所以D正确,ABC错误。 【考点定位】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15.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两类细胞中8种核苷酸都含有C、H、O、N、P元素 B. 两类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 两类细胞的遗传物质都位于染色体上 D.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两类细胞中都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DNA中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RNA中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都含有C、H、O、N、P元素,A 正确;两类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正确;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位于染色体上、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也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C错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正确。 16. 如图是某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④的表面面积不会变化 B. ⑤、⑦具有双层膜结构 C.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与②有关 D. ⑥对来自内质 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①为细胞质基质;结构②为中心体;结构③为核糖体;结构④为细胞膜;结构⑤为线粒体;结构⑥为高尔基体;结构⑦为细胞核;结构⑧为内质 . 2、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 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 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 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解:A、在分泌蛋白形成后会导致细胞膜面积增大,另外内吞和外排作用也会导致细胞膜面积的改变,A错误; B、⑤线粒体、⑦细胞核都具有双层膜结构,B正确; C、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②中心体有关,C正确; D、⑥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 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D正确. 故选:A.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17. 2016年中秋,家住河北省患糖尿病的张奶奶,因食用“无糖月饼”而被“甜晕”,还好抢救及时,脱离危险,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 学性错误,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 A. 一般用木糖醋等替代的蔗糖、葡萄糖等食品在食品法上允许称为“无糖”,而木糖醋不会对糖尿病人造成影响,所以林奶奶吃的一定是假冒伪劣的“无糖”食品 B. “ 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 C. 某地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D. “ 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 N、P、 n 等微量元素 【答案】B 【解析】 木糖醇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的甜味物质,也是人体糖类代谢的正常中间体,A错误;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B正确;蔬菜是有机化合物,是由C、H、O等元素组成的,C错误;N、P是大量元素, n是微量元素,D错误。 【考点定位】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18.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图中一定表示主动转运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3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是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它总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其扩散速度与物质浓度的高低成正比,表现出A图所示的曲线;协助扩散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但这种扩散必须由载体来转运,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达到饱和时,其扩散速度就会受到限制,表现为B图的曲线;主动运输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该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逆浓度梯度进行,在能量充足、载体没有达到饱和之前,运输速度随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当载体饱和或能量不足时,主动运输就会减弱,表现为C图曲线。一般不会出现细胞外浓度增加,运输速度减慢的D图,除非是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代谢减慢,可能会出现外界浓度增加,运输速率减慢。 【详解】主动运输可以按照细胞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物质,一般可以逆着浓度梯度进行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在能量充足、载体没有达到饱和之前,运输速度随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当载体饱和或能量不足时,主动运输就会减弱,而且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运输,综合分析内容可知,只有C图一定可以表示主动运输,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19世纪的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 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B. 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二氧化碳 C. 1972年桑格和尼尔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D. 1926年萨姆纳用丙酮作提取液获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20.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 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 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M的浓度增大的时候,物质吸收的速率并没有改变,可能是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限制;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该物质运输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 解:A、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而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自由扩散,A错误; B、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而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而物质运输速率没有增加,说明M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C正确; D、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D错误. 故选:C.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21.经检测,某植物种子中含有两种分子式分别为C12H22O11和C1000H2008O367N258S38的化学物质,这两种物质最可能是( ) A. 淀粉和蛋白质 B. 乳糖和蛋白质 C. 蔗糖和蛋白质 D. 乳糖和核酸 【答案】C 【解析】 C12H22O11分子较小,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可能为二糖,C1864H3012O576N468S21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含有C、H、O、N、S元素,可能为蛋白质,不可能是淀粉和核酸,A、D错误;植物种子含蔗糖,不含有乳糖,C正确,乳糖为动物细胞内特有,B错误。 22.下图表示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 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可能是脂肪 C. 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D. 若③为多聚体,且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则③是RNA 【答案】D 【解析】 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最可能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正确;糖原与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最可能是糖原,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是脂肪,B、C正确;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且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则③是DNA,D错误。 【点睛】学生对于元素推断题理解不清 三种方法解决物质推断题 (1)通过关系图记忆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2)通过比较记忆特殊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物质名称 特征元素 共有元素 ATP P C、H、O、N 叶绿素 Mg 血红蛋白 S、Fe 甲状腺激素 I 胰岛素 S (3)推测某一结构(或物质)的元素组成 首先分析该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再推测其元素组成。如: 细胞膜→蛋白质+糖类+磷脂→C、H、O、N、P 染色体→蛋白质+DNA→C、H、O、N、P 核糖体→蛋白质+RNA→C、H、O、N、P 病毒→蛋白质+核酸→C、H、O、N、P 23.生物体内的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 ①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②作为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③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④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⑤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磷和钙的吸收 ⑥绝热体,保温作用 A. ①②⑥ B. ②③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①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①错误; ②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②正确; ③动物体内的脂肪由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③正确; ④性激素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属于固醇类,④错误; ⑤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为维生素D的功能,⑤错误; ⑥脂肪是生物体内的绝热体,具有保温作用,⑥正确。 故属于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②③⑥。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脂肪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形成知识 络的能力。 24.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B. 核酸是由C、H、O、P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酸 D.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有DNA或RNA,A错误;核酸是由C、H、O、N、P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错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C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考点定位】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5.下列哪些过程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增加?( ) ① 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肾小管上皮细胞 ②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变为氧合血红蛋白 ③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④ +、Na+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② ③ D. ① 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ATP的水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相对综合。ADP增加意味着ATP不断水解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因此不耗能的生理过程均不会使ADP含量增加。 【详解】①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使得ADP含量增加,①正确; ②氧气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②错误; ③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③错误; ④ +、Na+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使得ADP含量增加,④正确; 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过程D. ① ④。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各种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理解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运输动力主要是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 2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 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答案】D 【解析】 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A项正确;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项正确;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C项正确;蛋白质合成场所位于核糖体,D项错误。 27.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是( ) A. 增加细胞总表面积和蛋白质种类 B. 赋予不同种类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C. 使细胞球形化并增强代谢 D. 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趋向专门化。分化是通过基因的选择表达来实现的,只是有些基因处于活动状态,有些基因处于关闭状态,没有基因的丢失;不同的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也就不同。故答案选B。 考点:细胞的分化及意义 点评:基础题,只要对细胞的分化及意义有所了解,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28.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分别对应以下叙述 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 ②是细胞主要能源物质的糖类 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A. 核糖、葡萄糖、糖原 B. 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C. 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D. 脱氧核糖、葡萄糖、麦芽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 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 【详解】①核糖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DNA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②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③存在于动物细胞而不存在与植物细胞中的糖有乳糖和糖原,综合选项组合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9.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四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所以胡萝卜素随着层析液扩散的最快,而叶绿素b随着层析液扩散的最慢. 解:分离色素的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而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色素的含量.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 故选:A.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30.在人体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形成纺锤体时,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核DNA数为m;则当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消失时,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分别是( ) A. 2N和m B. N/2和m/2 C. 2N和m/2 D. N和m 【答案】A 【解析】 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根据题意可知,在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DNA含量为m;而后期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此时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而DNA含量不变,即染色体数目为2N,DNA含量为m,故选A。 31.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和ATP主要分布在细胞内 B. ATP的合成与分解均离不开酶的催化 C. 酶在细胞内合成不需要ATP供能 D. 人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能产生ATP 【答案】C 【解析】 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 32.下图为光合作用某阶段示意图,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该反应阶段必须无光 B. 反应场所为类囊体薄膜 C. 该反应阶段伴随ATP的合成 D. 该反应阶段需要多种酶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同时提高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示意图为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可以分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详解】暗反应阶段需要[H]和ATP,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A错误;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场所为类囊体薄膜,B错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伴随ATP的消耗,C错误;二氧化碳的固定及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都需要有关酶的催化作用,D正确。 33.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18O标记光合作用中的水,放射性出现在O2中 B. 用18O标记有氧呼吸中的水,放射性出现在CO2中 C. 用14C标记光合作用中的CO2,放射性出现在C3和(CH2O) D. 用3H标记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化合物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元素的 与去处,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中水光解产生O2,O2中的氧来自水,所以O2中含18O,A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中水作为原料参与反应,最后形成的CO2中的氧有一部分来自于水,所以CO2中也有18O,B正确;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所以C3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成(CH2O),(CH2O)也具有放射性,C正确; 3H标记的亮氨酸可以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是在核糖体合成多肽,内质 加工糖基化并形成空间结构,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为成熟蛋白质,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最后经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部,故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 →高尔基体,D错误;错误的选D。 34.20种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总量为1548,则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 ) A. 4条 B. 6条 C. 8条 D. 16条 【答案】B 【解析】 已知该蛋白质分子在形成时脱去水的总量为1548,由此可以计算出脱去的水分子数目为1548÷18=86个。假设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为M,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的总量=M×128-1548=10228,M=92个,所以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氨基酸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92-86=6条,故选B。 35.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自然的生理过程 B. 也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 与基因无关 【答案】D 【解析】 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A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B正确、D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36.如图表示物质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的过程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协助扩散 B. ②是自由扩散 C. ③是主动运输 D.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属于③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①方式需要载体的协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为协助扩散,A正确;②方式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为自由扩散,B正确;③方式需要载体的协助,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C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图中①方式,D错误。 3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 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C. 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淸除 D. 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人的正常体细胞分裂到一定次数后不再分裂,分裂次数是有限的,A正确;根据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B正确;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C正确;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快速而无限增殖的细胞,但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需要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获取自身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所以不具有自养能力,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了解细胞衰老的原因;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8.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作为对照实验 B. 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C. 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D. 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分析,要求考生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区分出该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能根据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判断该实验中曲线的变化。 根据题意分析曲线可知,本实验是为了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所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化合物P及底物浓度,因变量是酶促反应的速率,所以曲线①作为对照实验,曲线②为实验组,A正确;对比两曲线可知,在相同底物浓度下,加入化合物P后酶促反应的速率降低,说明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B正确;本实验中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而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故在适宜温度的基础上再升高温度,则酶活性降低,A点下降,C错误;图中曲线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D正确。 39.下列对菠菜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DNA复制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B. 在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的时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在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的时期,着丝点排列整齐 D. 在染色体逐渐解螺旋同时,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答案】C 【解析】 A、DNA复制的结果是DNA含量增加一倍,但染色体的复制并没有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只是每条染色体上出现了两条染色单体,A错误;B、菠菜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无中心体,B错误;C、细胞分裂中期,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正确;D、在染色体逐渐解螺旋在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D错误。故选:C. 40.以下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示意图,正确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______ A. ③④⑤①②⑥ B. ③⑤④①②⑥ C. ④⑤①③②⑥ D. ③⑤⑥④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形的识别。根据有丝分裂分离不同时期的变化可以确定: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②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③表示间期图、④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图、⑤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图、⑥表示细胞一次分裂结束。 【详解】③表示间期图: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⑤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图: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 ④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图: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 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 ②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 ⑥新的细胞壁形成,表示细胞一次分裂结束; 故正确的顺序应为B. ③⑤④①②⑥。 【点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识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并进行判断,然后进行排序即可。 41.晴朗的夏季,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B. 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细胞呼吸减慢 C. 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使酶活性降低 D. 从0时开始计算,经过24小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量有所增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影响罩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因素有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而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取决于二者的相对浓度. 图中A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是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AD段,植物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H点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H点以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解: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玻璃罩内CO2被吸收得最多,所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A正确; B、BC段较AB段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凌晨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量减少,B正确; C、FG段原因是中午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光合速率降低,C错误; D、由于I点的CO2浓度低于A点,所以从0时开始计算,经过24小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量有所增加,D正确. 故选:C.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42.下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 ,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A. 消耗的有机物相等 B. 消耗的氧相等 C. 释放的能量相等 D. 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此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由曲线可知,Y 表示氧气的吸收量,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Y 也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YX是表示无氧呼吸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A、氧气浓度为a时,XY=Y ,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A错误; B、无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氧气,B错误; C、有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多,C错误; D、由A分析可知,D正确. 【考点定位】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43.有关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表示间期DNA复制 B. c→d可表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 如果表示有丝分裂全过程,则b→c表示前、中、后期 D. 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的数量变化。a→b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加倍,表示间期DNA复制;b→c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依然加倍,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c→d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加倍恢复为一倍,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e段细胞质均分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a→b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加倍,表示间期DNA复制,A正确;c→d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加倍恢复为一倍,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正确;如果表示有丝分裂全过程,则b→c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C错误;de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恢复分裂前,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细胞质均分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D正确;故错误的应选C。 44.下列各图为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所处的时期均为有丝分裂后期,其变化应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分成两组,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所以A 正确,BCD错误。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 【名师点睛】 1.二倍体植物有丝分裂全过程均有同源染色体。 2.姐妹染色单体 于间期的染色体复制,所以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一对姐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一定完全相同。 3.着丝点分裂的动力是ATP供能,染色体移动的动力来自于纺锤丝收缩。 45.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乙醇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假设两种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 ) A. 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 约67 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C. 约33 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D. 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酵母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是15 mol,生成酒精的量是6 mol,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气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氧气浓度较低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那么有氧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15-6=9 mol,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就可以计算出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占整个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1/3(约67 ),其余用于有氧呼吸,故选B。 46.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扇形面积大小代表相应阶段占整个细胞周期时长的比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 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 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只有在图中标出周期运行方向逆时针,图中的b→a→b才能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A项错;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B正确;从a→b,由于DNA的复制只使DNA数目增加一倍,C项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分裂期比例占得大的植物细胞,所以应该选择植物丁,D项错。只有B符合题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7.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图为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 B. b点时该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0 C. 若将该植物置于c点条件下光照9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平方米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15mg D. 适当提高CO2浓度,则图中a点下移,b点左移,c点上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故A错误。.b点时该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故B错误。若将该植物置于c点条件下光照9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平方米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10 9-5 15)=15mg,故C正确。适当提高CO2浓度,光合作用强度会适当增加,则图中b点左移,c点右上移,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48.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 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 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2 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C. 0 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D. 0 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2 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B正确;0 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C错误;0 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 49.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B. 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C. 能提供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D. 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答案】B 【解析】 据图分析,3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该过程,A正确;图中1过程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并没有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错误;5表示的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因此提供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C正确;2过程表示暗反应,需要多种酶的催化,还需要消耗ATP,D正确。 50.如下图:左图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右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与图示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7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 从左图中可以知道若使人淀粉酶的pH由2升到7时该酶活性逐渐升高 C. 右图影响AB、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不同 D. 右图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答案】C 【解析】 由图1可以看出,植物的淀粉酶在pH值=5 6的时候催化活性是最高的,A错误;由图1可以看出,人淀粉酶的最适pH值是7左右,pH值过低<3的时候,人淀粉酶会永久性失活,不会在随着pH的升高而逐渐恢复,B错误;图2中,影响AB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影响BC段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浓度,C正确;图2曲线I、II相比,只能说明37℃比25℃酶促反应速率快,但是不能得出最适温度就是37℃的结论,D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51.甲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 (1)甲图在a 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 (2) 甲图可能代表氧气运输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 (3)乙图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 ]__________,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4)乙图结构5为______________,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 (5)乙图如果此图为洋葱根部细胞,则应该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图西瓜果肉细胞中,糖类主要存在于[ ]____________。 【答案】 (1). bcd (2). b (3). a (4). 11线粒体 (5). 有氧呼吸 (6). 高尔基体 (7). 4叶绿体 (8). 14液泡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识别,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等知识点及学生识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甲图,a、e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为自由扩散,c、d为协助扩散;分析乙图,1细胞膜,2细胞壁,3、10细胞质基质,4叶绿体,5高尔基体,6核仁,7染色质,8核膜,9核孔, 11线粒体,12内质 ,13游离型核糖体,14大液泡,15附着型核糖体。 【详解】(1)在a e的五种过程中, b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为自由扩散, c、d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为协助扩散;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2)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而且运输方向是从膜外到膜内,故b可以代表氧气的运输方式;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为图中编号a。 (3)1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 来自线粒体。 (4)乙图结构5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 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5)乙图如果此图为洋葱根部细胞,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则应该没有4叶绿体。 (6)14液泡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乙图西瓜果肉细胞中,糖类主要存在于14液泡。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图及问题作答,甲图注意糖被所在一侧为细胞膜外;解答乙图相关问题要熟练掌握各个细胞结构的功能及识别要点。 52.请根据下列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 试管 A B C D E F 1、加入质量分数为1 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mL + + - - + - 2、加入质量分数为2 的蔗糖溶液1mL - - + + - + 3、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1mL + - + - - - 4、加入蔗糖酶溶液1mL - + - + - - 5、加入蒸馏水1mL - - - - + + 6、酶促水解反应 摇匀,37℃水浴中保温10min 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1mL 摇匀,50—65℃水浴中加热1—2min 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注: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1)上述实验中,_________号试管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E、F号试管起_________作用。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用序中表示)_________。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 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 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 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2)若只考虑AC两组实验,此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若只保留两支试管,也能初步得出此结论,请你写出表格中其他可能的组合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能否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你的答案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D (2). 对照 (3). ①②③④ (4). 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 (5). 酶具有专一性 (6). AB、CD、BD (7). 不能,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酶,考查对酶专一性的理解和酶专一性实验的分析。验证酶的专一性,可设计一种酶和两种反应物的催化实验,或者是两种酶和一种反应物的催化实验。解答本题,可根据酶的专一性分析各试管中可能的实验结果。 (1)A试管中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生成还原糖麦芽糖;B试管中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生成还原糖果糖和葡萄糖,二者均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E、F号试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或是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或是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或是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2)AC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应物的不同, A组加入的是淀粉溶液,C组加入的是蔗糖溶液,实验证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即证明了酶的专一性。AB两组实验证明淀粉只能由淀粉酶催化水解,而不能由蔗糖酶催化水解;CD两组实验证明蔗糖只能由蔗糖酶催化水解,而不能由淀粉酶催化水解;BD两组实验证明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催化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水解,三个组合均可以证明酶的专一性。 (3)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因此此实验不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 53.下面甲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 ⑤为生理过程,a h为物质名称。乙图是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丙图表示将甲植物放在CO2浓度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过程⑤表示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过程④中,生成h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物质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CO2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发生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产生的[H]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相同吗?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写出③ ①过程的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明条件) (5)乙图中在c点时,叶绿体中ATP和[H]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向________________移动,此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制造葡萄糖的速率是____________mg/h/100cm2(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若甲曲线表示植物甲在25℃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5℃,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5℃,曲线中b点位置____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或“不动”)。 (6)丙图中环境条件由d点变为e点,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 (1). 光反应 (2). 氧气 (3). CO2的固定 (4). 供氢 (5). CO2 → C3 → (CH2O) (6). 线粒体基质 (7). 不同 (8).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9). 叶绿体基质 (10). 10.9 (11). 向右 (12). 减少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甲分析,⑤表示光反应阶段、④表示暗反应阶段、③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其中a是光合色素、b是氧气、c是[H]、d是ADP、e是ATP、f是C5、g是二氧化碳、h是C3。据乙图分析:甲植物在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达到光饱和点。丙图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过程⑤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物质b是氧气。 (2)甲图过程④表示暗反应,生成h(C3)的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物质c是[H],可以为三碳化合物的含有供氢;CO2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是CO2 →C3 →(CH2O)。 (3)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光合作用产生的[H]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不同,前者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后者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4)图中③ ①过程表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总方程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5)c点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ATP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此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制造葡萄糖的速率是(12+4)÷(6×44)×180=10.9mg/h/100cm2。根据题意可知,将温度调节到35℃,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a点下移,光补偿点b会增大,所以会右移。 (6)丙图中环境条件由d点变为e点,光照强度增加,产生的ATP和[H]增加,导致三碳化合物还原加快,而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会降低。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确定甲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名称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54.甲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的A图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__,核DNA数是__________,染色单体数是________。 (2)在甲图A.B.C.D中,对应乙图BC段的是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甲图来说,作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_____________的稳定性;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过程中无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分裂后的细胞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而导致细胞癌变,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基因发生突变。 【答案】 (1). 8 (2). 8 (3). 0 (4). BC (5).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6). (分裂)间期 (7).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8). 遗传性状 (9). 染色体 (10). 纺锤丝 (11). 原癌基因 (12). 抑癌基因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植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识别,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等知识点;分析题图,甲图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B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图,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图,D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乙图中AB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加倍,表示间期DNA复制;BC段每条染色体的DNA数为2,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2变为1,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E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为1,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细胞质均分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1)由甲图的A图可知,其染色体数是8,A图中每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故核DNA数与染色体数相等为8,染色单体数是0。 (2)乙图BC段每条染色体的DNA数为2 ,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即甲图的B.C。乙图中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2变为1,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原因是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包含分裂间期与分裂期;就甲图来说,B表示有丝分裂前期,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表示有丝分裂末期;作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无丝分裂过程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与有丝分裂相比,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所以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基因发生突变。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细胞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过程及相关图形识别,明确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数、DNA数变化的关系及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