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班级 姓名 考号 第Ⅰ卷(1~40题)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OH在大小不同的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不同 B.本实验用NaOH扩散的深度模拟物质运输效率 C.琼脂块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也越小 D.NaOH扩散的体积和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2.图1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图2中B→A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图1中的b、图2中A→B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C.图1中b+c是一个细胞周期 D.图2中B→A→B是一个细胞周期 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4.如图是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的变化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B.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 C.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段高尔基体活动非常活跃 5.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关系如图所示,此时细胞所处时期是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间期和末期 6.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两个新细胞的形成方式如图所示。产生图中囊泡的结构及囊泡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分别是 A.内质网;蛋白质、磷脂 B.高尔基体;蛋白质、磷脂 C.内质网;纤维素、果胶 D.高尔基体;纤维素、果胶 7.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图中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 8.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 B.实验材料需要用醋酸洋红液解离 C.解离后的实验材料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细胞质流动 D.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将减少 9.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 A.DNA的复制方式 B.是否出现星射线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自身蛋白质合成的方式 10.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B.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C.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11.中国科学家倡导的以脐带血作储存的“生命银行”,是利用脐带血中的 A.红细胞 B.营养物质 C.遗传基因 D.干细胞 12.科学家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人类“iPS细胞”可以形成神经元等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以下有关“iPS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iPS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iPS细胞有细胞周期,它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一般不具有细胞周期 C.iPS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说明“iPS细胞”不能再进行细胞分裂 D.iPS细胞可分化成人体多种组织细胞,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细胞的特定基因 13.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生长 B.细胞增殖 C.细胞衰老 D.细胞分化 14.下列有关细胞衰老主要特征的描述,属于结构改变并且错误的是 A.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 C.细胞内色素积累 D.人的衰老细胞萎缩,体积变大 15.维生素E在身体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可防止脂肪化合物、维生素C等物质的氧化作用,可有效抑制细胞脂褐素的增加,这表明维生素E在美容保健上可以用于 A.促进细胞的分裂 B.促进细胞的分化 C.抑制细胞的死亡 D.抑制细胞的衰老 16.2012年3月某省在一次毛巾产品抽查中,在一些容易褪色的毛巾中检出强致癌性物质联苯胺超标。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联苯胺在人类的肝细胞中显现出可致癌的特征 B.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C.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联苯胺”有可能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D.目前医学上常用化学药物强烈地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17.有一 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的扩散,带有该基因的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则对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解释是 A.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糖蛋白,由此阻止癌细胞侵入其他组织 B.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蛋白质,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C.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蛋白质,使癌细胞迅速凋亡 D.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蛋白质,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 18.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般相同 B.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C.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D.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20.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C.猫的白毛与蓝眼 D.兔的长毛与短毛 21.对于孟德尔所做的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不必具备的条件是 A.选用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的差异 B.实验选用的两个亲本一定是纯种 C.要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D.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 22.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23.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一对相对性状(见下图)。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都是V形发尖。约翰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女孩的概率是 A. B. C. D. 24.蛇的黑斑与黄斑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甲:P 黑斑蛇×黄斑蛇 乙:P 黑斑蛇×黑斑蛇 ↓ ↓ F1 黑斑蛇 黄斑蛇 F1 黑斑蛇 黄斑蛇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黄斑是隐性性状 C.甲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D.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25.某种家鼠中的短尾类型相交,子代中总是出现2/3的短尾(T_)和1/3的正常尾(tt),短尾类型与正常尾类型相交,子代中短尾与正常尾各半。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短尾与正常尾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短尾类型相交时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原因是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 C. 该种类的家鼠中的短尾均为杂合子 D. 就短尾基因T的致死作用看,T基因是显性纯合致死 26.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 A.YR∶Yr=1∶1 B.YR∶yr=1∶1 C.R∶r=1∶1 D.Y∶R∶r=2∶1∶1 27.豌豆豆荚绿色(G)对黄色(g)为显性,花腋生(H)对顶生(h)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 A.GGhh×ggHH B.GgHh×GgHh C.GGHh×gghh D.GgHH×GGHh 28.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该图找出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A.RrMm、Rrmm B.RrMm、RRmm C.RRMm、Rrmm D.RRMM、RRmm 29.使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应为 A. B. C. D. 30.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遗传因子组成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31.天竺鼠身体较圆,唇形似兔,是鼠类宠物中最温驯的一种,受到人们的喜爱。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鼠的毛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BbCc的天竺鼠,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这批天竺鼠繁殖后,子代中黑色∶褐色∶白色的理论比值为 A.9∶4∶3 B.9∶3∶4 C.9∶1∶6 D.9∶6∶1 3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 D.⑥⑦ 33.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目是 A.4和4 B.8和4 C.8和8 D.16和4 34.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不可能出现的染色体行为是 A.联会 B.交叉互换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着丝点分裂 35.用小鼠睾丸作实验材料观察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材料中观察到的处于中期的细胞若均能正常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两种 B.该小鼠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C.该小鼠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 36. 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核融合 B.受精卵中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一致 37.地球上生物界绚丽多彩,体现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下列与生物的多样性无关的是 A.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B.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C.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结合的随机性 D.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种类的多样性 38.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 3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4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第Ⅱ卷(41~44题) 二、非选择题 (40分) 41.(10分)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授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 实验二:植株B的花粉粒被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授粉。 实验三:植株A的花粉粒被转移到与植株B具有相同的遗传因子组成的另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授粉。 上述三组实验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实验 紫红玉米粒 黄玉米粒 一 587 196 二 0 823 三 412 396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 (2)用G代表显性性状,g代表隐性性状,则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实验一的子代中,紫红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的子代中,紫红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42. (10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 (3)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 43.(10分)右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处于________期。 (2)该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 (3)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为__________。 (4) 图中A、B的关系为________;a、a′的关系为________ 。 图中A与B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___期 (5) 若该细胞仅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a、a′未能分开,则其形成的正常和异常精子的比例为________。 44. (10分)研究者将乳腺细胞M诱导成为乳腺癌细胞(记为Mc),研究细胞癌变后的代谢水平变化. (1)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 减少,使细胞粘着性降低,但增加了一些癌细胞特有的蛋白成分,所以可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来鉴定细胞是否癌变. (2)实验一:研究者测定了M及Mc的葡萄糖摄取量,结果如图1.由图可知,Mc相对M来说葡萄糖的摄取量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实验二:研究者将一种作用于线粒体内膜的呼吸抑制剂加入到M和Mc细胞的培养液中,与不加该抑制剂的M和Mc 细胞相比,计算获得图2所示数据.结果说明_ 对该抑制剂更为敏感.由于该抑制剂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为确定癌变细胞的呼吸方式,研究者测定了乳酸在细胞培养液中的含量,发现Mc组的乳酸含量明显升高,可确定__ _. (4)为了探究癌细胞发生这一代谢变化的原因,研究者测定了M和Mc中某种葡萄糖转运蛋白mRNA的量,结果见图3,这说明癌细胞通过__ _来提高葡萄糖摄取量. 2019年上学期醴陵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C A D D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D D D A B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D D B A C A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D D A B D C D B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0分) 41(每空2分) (1)黄色 (2)Gg gg GG、Gg (3) 42.(每空2分) (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4)ddFF、ddFf 43.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四分体时) (2分) (2)8 (2分) (3)有丝分裂后(2分) (4) 同源染色体(1分) 姐妹染色单体 (1分)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1分)(5) 1∶1(1分) 44(每空2分)(1)糖蛋白 (2)增加 (3) M细胞 细胞癌变后代谢所需能量主要来自无氧呼吸 (4)提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