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巴楚县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葡萄糖跨膜进入红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 ) A. 主动运输 B. 自由扩散 C. 协助扩散 D. 胞吞与胞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葡萄糖跨膜进入红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便于学生形成知识 网络。 2.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液泡由小变大,颜色变浅 B. 液泡由小变大,颜色变深 C. 液泡由大变小,颜色变深 D. 液泡由大变小,颜色变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是植物生活细胞所具有的一种特性(细胞体积大,成熟的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时,细胞液的水分就会穿过原生质层向细胞外渗出,液 泡的体积缩小,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较大,所以在细胞壁停止收 缩后,原生质体继续收缩,这样细胞膜与细胞壁就会逐渐分开,原生质体与细胞壁之间的空 隙里就充满了外界浓度较高的溶液。 【详解】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由于细胞液的水分穿过原生质层向细胞外渗出,液泡的体积 缩小,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液中含有色素分子,颜色变深,ABD 错误,C 正确;故选 C。 【点睛】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和过程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3.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 A. 蛋白质 B. 磷脂双分子层 C. 糖类 D. 胆固醇 【答案】B 【解析】 【分析】 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的基本支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含有少量糖 类。其中部分脂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脂,部分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 【详解】A、细胞膜蛋白质(包括酶)膜蛋白质主要以两种形式同膜脂质相结合,不是细胞膜 的基本骨架,A 错误; B、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 正确; C、糖类与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和糖蛋白,不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 错误; D、胆固醇在动物细胞膜中少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D 错误; 故选 B。 【点睛】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4.细胞膜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A.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具有选择透过性 C. 具有渗透性 D. 具有半透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贯穿在其中及吸附在其表面的蛋白质组成的,磷脂双分 子层疏水的尾部在内,亲水头部在外。磷脂由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 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液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分子层表面, 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 可以运动的。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 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A、由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磷脂和蛋白质大多数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 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 正确; B、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点,B 错误;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C 错误; D、半透性是半透膜的功能特点,D 错误; 故选 A。 【点睛】理解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5.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的是( ) A. 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B. 氧进入肺泡细胞 C. 钾离子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 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 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A 错误; B、氧气进入肺泡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B 错误; C、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C 正确; D、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是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 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 6. 生物体内酶的作用机理是( ) A. 使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发生 B.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为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D. 催化效率与无机催化剂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酶的催化具 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 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 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 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酶的作用是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不能使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发生,A 错误; B、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正确; 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C 错误; D、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D 错误。 故选:B。 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B. 酶只能在活细胞内发挥作用,离开活细胞,立刻失活 C. 酶发挥作用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D.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A 正确; B、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条件,只要条件满足,在细胞内外都会发挥作用,B 错误; C、酶具有高效性、特异性,C 正确; D、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 正确。 故选 B。 8.在下图所示的酶促反应图式中,属于酶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酶在生化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在反应前后质和量均不变,①反应前后没发生变化,所以① 是酶。②是反应物,③④为生成物。故选 A。 9.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 A. 叶绿体的外膜上 B. 类囊体的薄膜上 C. 叶绿体的内膜上 D. 叶绿体的基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叶 绿体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 【详解】叶绿体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ACD 错误, B 正确; 故选 B。 10.ATP 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A. A-P-P~P B. A~P~P-P C. A-P~P~P D. A~P~ P~P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简称,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化学键,“~” 代表高能磷酸键。 【详解】一个 ATP 分子中具有三个磷酸基团,三个磷酸基团之间存在两个高能磷酸键,A 与 P 之间为普通化学键,据此可判断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 C。 11.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 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ATP 含有三个磷酸基团 C. ATP 的结构简式为 A—P〜P〜P D. 植物根尖细胞叶绿体中可以生成 ATP 【答案】D 【解析】 ATP 为直接能源物质,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 正确。ATP 含有三个磷酸基团,B 正 确。ATP 的结构简式为 A—P〜P〜P,C 正确。植物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D 错误。 【点睛】学生对 ATP 的结构理解不清 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代表高能磷酸键。 结构示意图 由结构式可看出,ATP 的结构特点可用“一、二、三”来总结,即一个腺苷、二个高能磷酸键、 三个磷酸基团。 12.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丙酮酸 C. [H]和 ADP D. 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的有氧呼吸,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 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有氧呼吸分为连续的 3 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了葡萄糖的初步氧化分解,产物是丙 酮酸和还原 H,有少量能量释放出来,其中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被 ADP 结合储存 在产物 ATP 中;第二阶段,发生了丙酮酸继续被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还原 H,有少量 能量释放出来,其中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量一部分被 ADP 结合储存在产物 ATP 中; 第三阶段,发生了还原 H 和氧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物是水,释放大量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 能量,一部分被 ADP 结合储存在 ATP 中。故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的是 ATP, 故选 D。 13.下列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全过程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B. 无氧呼吸产生的 ATP 较少 C. 无氧呼吸过程没有酶的参与 D. 都产生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类 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必 需 条 件 氧和酶 不需要氧,但必需有酶的催化 场 所 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线粒体(第二和第三阶段) 细胞质基质 物 质 变 化 ① 6 12 6 2 2 2 2C H O 6O 6H O 6CO 12H O    酶 , ② ADP Pi ATP  酶 ①    6 12 6 3 6 3C H O 2C H O  酶 葡萄糖 乳酸 少量能量 , ②  6 12 6 2 5 2C H O 2C H OH 2CO   酶 葡萄糖 少量能量, ③ ADP Pi ATP  酶 能 量 释 放 产生大量能量 产生少量能量 特 点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 有机物氧化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有完全释放 联 系 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②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③  进化 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详解】A、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 错误; 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产生的 ATP 较少,B 正确; C、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生成丙酮酸,C 错误; D、无氧呼吸不产生水,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是人内的有氧呼吸过程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 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14.如用 14C 标记的 CO2 来追踪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原子,则 14C 的转移途径是( ) A. 14CO2→叶绿素→糖类 B. 14CO2→C5→C3→糖类 C. 14CO2→C3→糖类 D. 14CO2→叶绿素→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制造有机物质并 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 量。光反应阶段:在光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的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那样 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 NADP+,使它还原为 NADPH。电子传递的另一结果是基质中质子被 泵送到类囊体腔中,形成的跨膜质子梯度驱动 ADP 磷酸化生成 ATP。暗反应阶段:利用光反 应生成 NADPH 和 ATP 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 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 NADPH 和 ATP 的提供。 【详解】根据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转移到三碳化合物中, 然 后 暗 反 应 进 行 的 是 三 碳 化 合 物 的 还 原 , 所 以 碳 原 子 又 转 移 到 到 有 机 物 中 , 即  2 214CO CH O 三碳化合物 糖类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 C。 【点睛】理解暗反应阶段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15. 光合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 A. 叶绿素 B. 叶绿体 C. 类囊体的薄膜 D. 叶绿体的基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真核细胞中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暗反应的 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因此真核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故选 B. 考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16.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是 ( ) A. 吸收光能,分解水和形成 ATP B. 固定 CO2 C. 形成葡萄糖 D. 还原 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制造有机物质 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 能量。光反应阶段:在光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的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那 样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 NADP+,使它还原为 NADPH。电子传递的另一结果是基质中质子 被泵送到类囊体腔中,形成的跨膜质子梯度驱动 ADP 磷酸化生成 ATP。暗反应阶段:利用光 反应生成 NADPH 和 ATP 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 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 NADPH 和 ATP 的提供。 2.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类胡萝 卜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种,这几种色素都能吸收和传递光能,但只有少数叶绿素 a 能转化光能。 【详解】A、叶绿体内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可以分为两大类: -类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 包括绝大多数叶绿素 a,以及全部叶绿素 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另一类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叶绿素 a,,这种叶绿素 a 不仅能够吸收光能,还能使光能转换成电能,A 正确; B、叶绿体五碳化合物的作用是固定二氧化碳,B 错误; C、色素不能形成葡萄糖,C 错误; D、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的作用是还原二氧化碳,D 错误; 故选 A。 【点睛】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尤其光合色素在过程中起的作用是关键。 17.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A. [H]和 H2O B. [H]ATP C. ATP 和 CO2 D. H2O 和 CO2 【答案】B 【解析】 光反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H2O 在光的作用下分解形成 O2 和[H],以及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形成 ATP, 其中[H]和 ATP 为暗反应中 C3 的还原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18.检测某一动物细胞,发现其细胞核体枳增大、染色体固缩、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该细 胞正在 A. 增殖 B. 分化 C. 癌变 D. 衰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 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 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衰老细胞细胞核体枳增大、染色体固缩、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故该细胞在衰老, 故选 D。 19.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 电离辐射 B. X 射线 C. 苯 D. 紫外线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它们均可以导致原癌基因和抑 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详解】电离辐射、X 射线和紫外线均是通过物理作用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属于物理致癌因子;苯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故选 C。 20.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无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丝的出现 B. 无染色体的复制 C. 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 D. 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大小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 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 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做无丝分裂。 【详解】A、无丝分裂无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体的出现,而有丝分裂有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体 的出现,A 正确; B、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都有染色体的复制,B 错误; C、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C 错误; D、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大小相同,D 错误。 故选:A。 21.在叶绿体中,ATP 和 ADP 的运动方向是( ) A. ATP 与 ADP 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 ATP 与 ADP 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C. ATP 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 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 D. ADP 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TP 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利用吸收的部分光能,以 ADP 和 Pi 为原料形成 ATP,此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在暗反应阶段,CO2 与 C5 结合生成的 C3,接 受 ATP 水解成 ADP 和 Pi 过程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而暗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完成 的。综上分析,在叶绿体中,ATP 的运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 的运 动方向则正好相反,C 项正确,A、B、D 三项均错误。 【点睛】识记并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裂间期有 DNA 和中心体的复制 B. 分裂间期 DNA 含量和染色体数量都加倍 C. 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 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一散乱);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点裂数增均两级);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新壁建)。 【详解】在有丝分裂间期既有 DNA 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也发生了复制,A 正确;分裂间期 DNA 含量加倍,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B 错误;纺锤体 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C 错误;染色单体是 DNA 复制形成的,形成于细胞分裂间 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 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方式、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真核细胞和 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 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第 II 卷填空题 23.据反应式 A - P ~ P ~ P ① ② ③ 酶 A - P ~ P+P+Pi ① ② 能量,回答下列题: (1)在 ATP 中远离 A 的高能磷酸键是指_________,普通化学键是指___________。 (2)反应向右进行属于___________,反应向左进行属于_________。 A.合成代谢 B.分解代谢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 (4)细胞呼吸是否需氧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其中有氧呼吸进行的主要 场所是 _________无氧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_。 (5)捕获光能的色素有 4 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胡萝卜素, 它们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__光;叶绿素主要吸收 ______光和_______光。 (6)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③ (2). ① (3). B (4). A (5). 有丝分裂 (6). 无丝分裂 (7). 减数分裂 (8). 有氧呼吸 (9). 无氧呼吸 (10). 线粒体 (11). 细胞质基质 (12). 叶绿素 a (13). 叶绿素 b (14). 叶黄素 (15). 蓝紫色 (16). 蓝紫色 (17). 红色 (18). 化学致癌因子 (19). 物理致癌因子 (20). 病毒致癌因子 【解析】 【分析】 1.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 分 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 A 的磷酸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ATP 的合成伴随着放能反应,ATP 的水解伴随着吸能反应,所以 ATP 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2.真核细胞,按细胞核分裂的状况可分为 3 种: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3.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的有机物彻底氧 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产生大量 ATP 的过程。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十分复杂, 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化学反应都有对应的酶催化。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4.无氧呼吸: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 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场所:细胞质基质(浙科版教材称“细胞溶胶”)。 【详解】(1)在 ATP 中远离 A 的磷酸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称高能磷酸键是指②③, 普通化学键是指①。 (2)反应向右进行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分解产生小分子产物属于 B 分解代谢,反应向左进行简 单的小分子合成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属于 A 合成代谢。 (3)真核细胞按细胞核的分裂状况可分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等三种方式。 (4)细胞呼吸是否需氧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其中有氧呼吸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5) 在光合作用中参与吸收、传递光能或引起原初光化学反应的捕获光能的色素有 4 种分别是 叶绿素,叶绿素 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它们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其中类胡萝卜素主 要吸收蓝紫色光;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色光和红色光。 (6) 致癌因子指可引起细胞恶性变的物质。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化学致癌因子、物理致癌 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点睛】本题对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代谢等知识的综合考查。 第Ⅲ卷非选择题 24.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所示的是光合作用的______阶段,B 是______阶段。 (2)图中的 e 是______。 (3)A 阶段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条件是光,______和______。B 阶段进行的场所是: ___________。 (4)已知 a 是水那 b 指的是 ___________ 。 (5)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 (1). 光反应 (2). 暗反应 (3). ATP (4).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5). 色 素 (6). 酶 (7). 叶绿体基质 (8). O2 (9). [H] (10). ATP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水的光解产生[H] 与氧气,以及 ATP 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 被 C5 固定 形成 C3,C3 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分析图示,A 表示光反应阶段,B 表示暗反应阶段,图中 a 是 H2O,b 是 O2,c 是二氧化 碳,d 是(CH2O),e 是 ATP。 【详解】 (1)据分析可知,图中 A 所示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B 是暗反应阶段。 (2)图中的 e 是 ATP。 (3)光合作用分两个阶段,A 表示光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条件是光, 色素和酶。B 表示暗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4)已知 a 是水,那 b 指的是水的光解产生的 O2。 (5)由分析可知,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的物质是[H]和 ATP。 【点睛】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结合题图分析题意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25.下图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_期, 该时期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 。 (2)该细胞有染色体_______条,DNA 数是______, 1 和 2 所携带的遗传物质________(填 “相同”或“不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纺锤丝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4)该细胞分裂期包括的四个时期分别为前期,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中期 (2). 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3). 4 (4). 8 (5). 相同 (6). 中心体 (7). 中期 (8). 后期 (9). 末期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细胞没有细胞壁,并且细胞的两极具有中心体,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 裂;又看到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该时期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图中 1 和 2 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中细胞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且看到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 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该时期表示有丝分裂中期。 (2) 该细胞有 4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 DNA,共 8 条 DNA,其中 1 和 2 是姐妹染色 单体,因此 1 和 2 所携带的遗传物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物细胞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4)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为可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末期四个时期。 【点睛】理解并识记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