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同人体细胞一样,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仅仅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D. 甜菜块根、动物骨骼肌细胞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呼吸作用方式,解答时,注意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呼吸作用方式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需要氧,无氧呼吸不需要氧。蛔虫是无氧呼吸的真核生物,其线粒体退化,只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蛔虫是厌氧型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人体产生的CO2只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C正确;甜菜块根、动物骨骼肌细胞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正确;故错误的选A。‎ ‎2.关于马铃薯细胞呼吸中还原剂[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组合中,最准确的是(  )‎ ‎①只来源于葡萄糖  ②只来源于丙酮酸 ③来源于葡萄糖和水④用于生成水 ⑤用于生成酒精 ⑥用于生成乳酸 A. 无氧呼吸:①④ B. 无氧呼吸:②⑥ C. 有氧呼吸:①⑤ D. 有氧呼吸: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马铃薯的有氧呼吸中,[H]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水;无氧呼吸中,[H]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乳酸。‎ ‎【详解】马铃薯无氧呼吸中的[H]只来源于第一阶段的葡萄糖,用于生成乳酸,A、B错误;马铃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源于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 的[H]来源于丙酮酸和水,第三阶段[H]与 O2 结合生成水,C错误,D正确;故最准确的应选D。‎ ‎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氧呼吸过程没有[H]的消耗 B.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生成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 C.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一定是线粒体内膜 D. 检测CO2是否产生可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细胞有氧呼吸一、二阶段产生少量ATP,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而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H]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乳酸或酒精+CO2。‎ ‎【详解】无氧呼吸第二阶段[H]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乳酸或酒精,A错误;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生成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B正确;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而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乳酸菌进行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所以是否进行细胞呼吸不能通过检测是否产生CO2来判断,D错误;故正确的选B。‎ ‎4.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转移的途径是( )‎ A. 葡萄糖 —— 丙酮酸 —— 水 B. 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 C. 葡萄糖 —— 氧 —— 水 D. 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元素的去路,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氧呼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别进行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在细胞质基质中,含18O 的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C3H4O3和[H],C3H4O3进入线粒体与水反应,彻底分解成CO2,所以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应是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 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目的是避免好氧细菌的繁殖 B. 水稻生产中适时露田和晒田,可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 C. 被水淹的玉米植株出现萎蔫,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或酒精 D. 酿酒过程中,需要一直密闭以产生更多的酒精 ‎【答案】B ‎【解析】‎ 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目的是避免厌氧细菌的繁殖,A错误;玉米根部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酿酒过程中,需要先通气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后再密闭,D错误。‎ ‎6.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试管内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B. 温水的作用是使瓶内温度相对稳定 C. 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向右移动 D. 该装置直接测定动物呼吸释放的CO2量 ‎【答案】D ‎【解析】‎ 试管内的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CO2,A正确;广口瓶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B正确;由于小鼠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会向右移动,C正确;该装置可直接测得动物呼吸时所消耗的氧气的量,不能直接测定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O2量,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需要结合题意明确:实验的目的——测定小鼠在某一温度下的呼吸强度;实验的原理——小鼠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试管内的NaOH溶液吸收,玻璃细管中红墨水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有氧呼吸氧气的消耗量。‎ ‎7.在一个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坐标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酵母菌在氧气含量不同条件下的呼吸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分析题图:锥形瓶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酵母菌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过一段时间锥形瓶中氧气不足,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而细胞呼吸过程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都会使容易的PH减小;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葡萄糖而使葡萄糖浓度逐渐下降至为0;由于葡萄糖的量有限,一定时间内酵母菌数量达到一定值后就不再增加。‎ ‎【详解】①酵母菌一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一定时间后随无氧呼吸的进行,酒精的浓度会逐渐升高,待葡萄糖消耗尽后不再增加,①正确; ②因葡萄糖的量一定,酵母菌的数量变化不会无限增加,②错误; ③葡萄糖的浓度随呼吸消耗逐渐降低直至变为零,③正确;‎ ‎④由于酵母菌的两种细胞呼吸方式都产生了酸性的CO2,其溶于水后形成碳酸,故溶液的酸碱度持续降低,直至葡萄糖被消耗尽,④正确;‎ 故正确的选B. ①③④。‎ ‎8.下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 图中物质c为[H],它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C. 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ATP D. 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A错误;图中物质c为[H],它能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B错误;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酒精,C错误;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9.下列关于“葡萄糖丙酮酸CO‎2”‎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 B. 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 C. 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 D. 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答案】D ‎【解析】‎ ‎①过程是有氧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均能进行该过程,A正确;②过程为有氧呼吸或有酒精生成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如果是有氧呼吸则会产生ATP,但如果是无氧呼吸则不能产生ATP,B正确;有氧呼吸的②过程可产生[H],而无氧呼吸的②过程却是消耗[H],C正确;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他们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D错误。‎ ‎【考点定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0.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 CO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 A. 一定是有氧呼吸 B. 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 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D. 一定是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由于酶的不同有两种情况:(1)酒精发酵: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如酵母菌;(2)乳酸发酵: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如马铃薯块茎。‎ ‎【详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的酒精发酵均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乳酸发酵的产物只有乳酸,没有二氧化碳,B正确;酒精发酵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有氧呼吸有CO2放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也有CO2放出,生成乳酸的无氧呼吸没有CO2放出,D错误;故正确的选B。‎ ‎11.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类囊体 B. 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即外膜和内膜,其中内膜上附着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C. 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不会发生改变 D. 叶绿体的类囊体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 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但不能观察到类囊体,A错误;叶绿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膜上,B错误;叶绿体会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变换位置,C错误;叶绿体类囊体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正确。‎ ‎12. 1864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在此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 A. 叶片全变蓝 B. 遮光一半变蓝 C. 曝光一半变蓝 D. 叶片全不变蓝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萨克斯的实验属识记内容,答案C。‎ ‎13.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 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 植物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答案】C ‎【解析】‎ 磷酸和ADP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A正确;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B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葡萄糖分解提供,C错误;植物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D正确。‎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1.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合成的ATP仅用于暗反应,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葡萄糖分解提供,此时机体大部分细胞的能量由细胞有氧呼吸供应,剧烈运动的骨骼肌细胞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细胞无氧呼吸供应。‎ ‎14. 关于小麦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B. 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光合速率最高 C. 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 D. 净光合速率为长期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 ‎【答案】B ‎【解析】‎ 类囊体上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A正确;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叶片的气孔关闭而出现午休现象,导致光合作用的原料减少,小麦光合速率反而下降,B错误;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而是先直接和C5结合,C正确;净光合速率为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5.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 B. 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O2‎ C. 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 D. 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光反应阶段H2O的光解,A项正确;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暗反应阶段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B项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第三阶段O2与[H]的结合,C项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和反应物H2O,D项错误。如下图:‎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6.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B. 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C.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Ⅰ<Ⅱ<Ⅲ<Ⅳ D. 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题图来看: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绿色变浅,A错误;‎ 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强光照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B正确;‎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C错误;‎ D、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D错误.‎ 考点: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7. 叶绿体中的类囊体有两种: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类囊体(如下图)基质类类囊体能将单个基粒类囊体连接起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于类囊体腔内 B. H20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类囊体上 C.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基粒类囊体上 D. 在类囊体上含有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和色素 ‎【答案】D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于基粒类囊体上,A错误;H20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粒类囊体上,B错误;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基质类囊体上,C错误;在类囊体上含有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和色素,参与光反应,产生ATP和还原氢,D正确。‎ ‎【考点定位】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名师点睛】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两个阶段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同时,光反应阶段还需要光合色素的参与,因此,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 ‎18.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甲、乙两种生化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生化反应场所不同 B. 两种生化反应可以同时进行 C. 两种生化反应均伴随ATP的产生 D. 影响两种生化反应的因素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为水的光解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乙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表示[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其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甲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乙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两种生化反应场所不同,A正确;绿色植物细胞在光下可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B正确;甲为水的光解过程,该过程同时还伴随着ATP的产生;乙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能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有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C正确;影响甲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影响乙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即影响两种生化反应的因素不同,D错误。‎ ‎【点睛】本题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分生理过程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网络构建的能力,属于基础题,但是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以及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19.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的薄膜 B. 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 C. 降低CO2浓度,会使C3的含量增加 D. 该阶段不需要光,有光会抑制该阶段的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中物质变化确定图示生理过程为暗反应阶段;识记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明确暗反应阶段虽不需要光,但是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光合作用根据需不需要光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主要的物质变化为: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主要物质变化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详解】图示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该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A错误;C3生成(CH2O)需要多种酶催化及光反应提供 [H]、ATP,B正确;降低CO2浓度,会使CO2的固定受阻,使C3的含量减少,C错误;无光条件下,光反应不能进行,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不利于暗反应的进行,D错误;故正确的选B。‎ ‎20.如图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能量转变图解。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植株的绿色细胞和非绿色细胞产生ATP的量可能相同 B.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只来自水,而呼吸作用产生的[H]只来自有机物 C. 只有在强光下同一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才直接供自身光合作用利用 D. 在强光下一株植物叶片上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上图中所示的全部过程 ‎【答案】A ‎【解析】‎ 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植株的绿色细胞和非绿色细胞产生ATP的量可能相同,如夜间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来自水,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B错误;在有光的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都可直接被光合作用利用,C错误;强光下,植物叶片某些细胞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图中的光合作用,D错误。‎ ‎21.如图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可表示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受光强度的限制 B. 甲图可见,强光照下因光反应阶段受到限制,使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C. 乙图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甲图的B时,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D. 乙图出现CD段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影响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答案】B ‎【解析】‎ 甲图表示在光照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光照强度主要影响的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光反应阶段,故A对;从甲图可见,在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度不再增加,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暗反应受到了抑制,故B错;乙图中C点表示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故C对;‎ CD段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度降低,故D对。‎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因素 ‎22.如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根据其吸收CO2量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 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 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D. 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曲线纵坐标CO2的吸入量表示绿色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A项错误;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小于光合作用速率,B项错误;B点显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C项正确;整段曲线表示,随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3.下表为某研究小组某次探究学习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光合速率 ‎(CO2固定速率mg·dm-2·h-1)‎ ‎1.4‎ ‎3.0‎ ‎3.9‎ ‎4.3‎ ‎4.5‎ ‎4.6‎ 呼吸速率 ‎(CO2释放速率mg·dm-2·h-1)‎ ‎0.4‎ ‎0.5‎ ‎1.0‎ ‎1.3‎ ‎2.0‎ ‎2.6‎ 由上表中数据可知,此植物有机物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  )‎ A. ‎5 ℃‎ B. ‎15 ℃‎ C. ‎20 ℃‎ D. ‎‎30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题表:表格中CO2固定速率表示总光合速率,CO2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表格数据计算可知,‎5 ℃‎时净光合速率的值为1,‎15℃‎时净光合速率的值为2.9,‎20℃‎时净光合速率的值为3,‎30℃‎时净光合速率的值为2;净光合作用速率越大积累的有机物越多,比较上述净光合速率数值可知,此植物有机物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20 ℃‎,故选C。‎ ‎24.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 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 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 从b→a中由于染色体加倍而同时DNA也加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理解,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于细胞分裂期;由细胞周期概念可知,细胞周期具有方向性,属于矢量。由题意知,图中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均为a→b→a,其中a→b为分裂间期。‎ ‎【详解】图中的a→b→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A错误;不同植物细胞周期不同,故尽管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不同,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B正确;分裂间期a→b中DNA复制了,但染色体数目并未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应在分裂后期,C错误;从b→a中的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细胞中DNA分子数目不变,D错误;故正确的选B。‎ ‎25.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体积大小是无关变量 B. 蓝藻产生子代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也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 C. 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但有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D. 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三种,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D ‎【解析】‎ 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大小是属于自变量,A错误;蓝细菌为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B错误;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C错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进行有丝分裂,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一般为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特有的。‎ ‎26.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的 B. 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库”功能是由染色质承担的 C. 原核细胞中DNA没有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 D.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当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染色质细丝逐步螺旋化呈粗短的圆柱状、杆状,成为染色体。‎ ‎【详解】A. 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呈圆柱状或杆状,叫染色体,A正确;‎ B. 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因为DNA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B正确;‎ C.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染色质,拟核中的DNA是裸露的,C正确;‎ D. 染色体和染色质成分相同,都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不同点在于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染色体呈圆柱状或杆状,D错误。‎ ‎27.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和DNA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d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B. 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细胞中的二倍 C. 细胞中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 D. 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数量的加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解形式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过程所发生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分析题图:a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b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c表示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后期;d表示DNA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 ‎【详解】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进行复制,且复制后DNA数目加倍,A正确;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不变,B错误;a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c表示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分裂后期,C正确;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遗传物质DNA的数量加倍,‎ D正确;故错误的选B。‎ ‎28.如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中心体⑨,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B.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 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D. 在后期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细胞分裂图像为背景,考查与有丝分裂相关的概念及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图形识别和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题图:细胞分裂图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体由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判断该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形。图中②为着丝点,①、③为同一着丝点连接的染色单体,④为染色体,⑤、⑥、⑦为染色体,⑧为由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⑨为中心体;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一致。‎ ‎【详解】进入分裂期后,在中心粒组成的中心体⑨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星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A正确;由分析可知,④是由染色单体①和③组成的一条染色体,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B正确;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一致,细胞中有4条含染色单体的染色体,有8条染色单体,C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不再有染色单体,此时细胞中有4×2=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D错误;故错误的应选D。‎ 试题分析:观察图形,在细胞两极含有两个相互垂直构成的中心粒构成中心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4个着丝点就是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在后期,着丝点分裂,就没有染色单体,故D正确。‎ ‎29.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B. 甲、乙、丙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 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D. 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有丝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分析题图:甲图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无染色单体;丙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 ‎【详解】在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分裂前期中心体向两极分离,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A错误;甲和丙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为1∶0∶2,B错误;由分析可知,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C正确;图中细胞无细胞壁,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D错误;故正确的选C。‎ ‎30.a、b、c、d分别是某些体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b图表示人成熟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c图细胞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目不变 D. 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b表示蛙红细胞无丝分裂的某个阶段,B错误;c图细胞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染色单体数目变为0,C错误;d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1.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细胞质基质 a  b 线粒体 c  d 酵母菌 e  f 葡萄糖 ‎-  +‎ ‎-  +‎ ‎+  +‎ 丙酮酸 ‎+  -‎ ‎+  -‎ ‎-  -‎ 氧气 ‎+  -‎ ‎+  -‎ ‎+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c、e B. 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b、f C. 试管c和试管e中发生的反应过程相同 D. 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表格形式考查细胞呼吸过程、条件、原料及产物,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结合题意分析题表:a试管中只有细胞质基质,无线粒体,无法完成有氧呼吸,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不彻底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b试管无氧气,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彻底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c试管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d试管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e 试管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分解二氧化碳和水。f试管酵母菌在无氧下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不彻底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故c、e会产生CO2和H2O,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a、b、f。‎ ‎【详解】由分析可知,c、e试管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A正确;b、f试管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不彻底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B正确;c试管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e试管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彻底分解二氧化碳和水,两者反应过程有所不同,C错误;b和d都无氧,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结果b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不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说明f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D正确;故错误的选C。‎ ‎32.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 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D点 C. 甲图的a、b、c、d四种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 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B ‎【解析】‎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乙图中AC段之间,B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C正确;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方程式,了解两个过程中气体的含量比例,明确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前者大于后者时同时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33.下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 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 图甲中的c点和图乙中的h点对应 D. 图乙中,限制e、f、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甲图可知,光强度为b时,CO2释放量和O2生产总量相等,都为3,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首先供应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剩余部分释放到外界,说明此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A错误;光照强度为d时,水稻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a时,CO2释放量即为净呼吸速率,则d点时,O2产生量为8,需要消耗的CO2也为8,所以单位时间内需从外界吸收CO2为8-6=2个单位,B正确;图甲中的d点和图乙中的h点对应,C错误;图乙中,限制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及温度等,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4.下面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的代谢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 B. 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的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 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 D. 分析细胞④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N1小于m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分析题图:①状态时,黑暗状况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此状态下,植物从外界吸收O2,并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到体外。 ②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用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用于光合作用,植物与外界不进行气体交换,即没有O2和CO2的吸收与释放。 ③状态时:较强光照时,植物同时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此状态下,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用于植物的有氧呼吸消耗之外,其余的氧气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除来自植物自身细胞呼吸外,不足的部分从外界吸收。  ④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时,植物从外界吸收O2,并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到体外。‎ ‎【详解】结合图示可知,细胞①中仅有线粒体中有气体消耗和生成,故应处在黑暗环境中,此时细胞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2量可表示呼吸速率,A正确;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用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用于光合作用,植物与外界不进行气体交换,即没有O2和CO2的吸收与释放,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B正确;细胞③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CO2,并向细胞外释放O2,此时细胞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大于光补偿点,细胞所利用的CO2包括呼吸作用产生的N2和从环境中吸收的N1,C正确;细胞④中,线粒体利用的O2除来自叶绿体外,还要从细胞外吸收,说明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O2的净消耗量(吸收量)m2与CO2的净生成量N1相等,D错误;故错误的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各图中细胞所处的状态,再结合选项做出判断。‎ ‎3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密闭装置),绘制出图甲、乙和丙,图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并不相等的点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图甲中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代表的是净光合,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代表的是呼吸作用,A点含义是净光合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故A错误。图乙中B、C是拐点代表的都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B、C正确,图丙中D点也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能力。‎ ‎36.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所测气体为O2‎ B. 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有机物有积累 C. 处于图1中的E点时,该大棚内蔬菜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 处于图1中的B点时,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只有c、d ‎【答案】D ‎【解析】‎ 由图中5~7h气体含量减少,7h以后气体含量增加,可推测所测气体为氧气,A项正确;由图中F点氧气浓度大于A点氧气浓度可知,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有机物有积累,B项正确;处于图中的B、E点时蔬菜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由于植物体内有些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强度应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a、c、d、e,C项正确、D项错误。‎ ‎37.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下图表示该植物在‎30 ℃‎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降低到‎25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 A. 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 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 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 a点下降.b点不移,m值上升 ‎【答案】A ‎【解析】‎ ‎25℃‎为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30℃‎为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所以将温度从‎30℃‎调节到‎25℃‎后,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a点光照强度为零,只进行呼吸作用,温度降低到最适温度以下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量减少,a点上移。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改变温度后,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呼吸作用减弱,所以提前达到光补偿点,b点左移。m点时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由于处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下,所以当光合作用增强时,最大光合作用强度同样增强,m值上升。所以,a点上移,b点左移,m值上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8.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B.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C.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曲线图为背景,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含量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分析题图,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b完成DNA的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c→d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变为1;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的核DNA含量,则a→b完成DNA的复制,c→d表示末期,细胞分裂使得DNA含量减半。‎ ‎【详解】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则c→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个变成1个,但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A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含量,则e点与a点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1个 DNA,D正确;故错误的 选B。‎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根据纵坐标的不同含义准确判断曲线中各字母所处的时期,结合各时期特点对选项做出准确判断。‎ ‎39.如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 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 C. 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D. 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 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因此该二倍体动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当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体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A错误;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丙与图丁均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图乙中a:c是1:2,说明a表示染色体,则c表示DNA分子,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B错误;图甲所示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而图丙中的柱形图所代表的时期也是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末期,图丙所代表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40.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①,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①对应在图②中的BC段 B. 图①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C. 图①时期核糖体活动旺盛 D. 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有题文可知,该细胞为肝脏处的细胞,其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分析题图:图①细胞中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②: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AB段是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此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由2变为1。‎ ‎【详解】由分析可知,图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②中的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A正确;由图①可知,该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图①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核糖体在间期活动旺盛, C错误;CD段表示后期,此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由2变为1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正确;故错误的选C。‎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二、非选择题 ‎41.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____,若呼吸强度不能用CO2释放量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人体来说,成熟的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的呼吸方式与此类似。‎ ‎(2)图乙中B点的CO2来自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细胞呼吸能量转换效率最低的点对应的O2浓度是____________。‎ ‎(4)图丙中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________‎ ‎;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其对应的O2浓度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氧呼吸 (2). 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3). 红细胞 (4). 细胞质基质 (5). 有氧呼吸酶的数量有限 (6). 0 (7). 1/13 (8). I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及图文转换能力。分析题图:甲图中细胞呼吸强度与O2浓度无关,为无氧呼吸。图乙中B点时O2浓度为0,其CO2来源只有无氧呼吸,当O2浓度到达M点以后,CO2的释放量不再增加的内因在于呼吸酶数量限制。图丙中曲线DYFG为CO2释放总量,曲线ZLFG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浓度为I时,CO2释放总量等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其中YZ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ZX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详解】(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强度与O2浓度无关,呼吸方式最可能是无氧呼吸,若呼吸强度不能用CO2释放量表示,可能是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对于人体来说,成熟的红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其呼吸方式与此类似。‎ ‎(2)图乙中B点的O2浓度为0,其CO2来源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无氧呼吸;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的释放量不再随O2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其内因在于呼吸酶数量限制。‎ ‎(3)图丙中细胞呼吸能量转换效率最低的点为起点,因为此时对应的O2浓度为0,只进行无氧呼吸,能量大部分储存在有机物中,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4)图丙中YZ是无氧呼吸释放的CO2,ZX是有氧呼吸释放的CO2,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有氧呼吸释放的CO2=4∶1,根据呼吸反应式,无氧呼吸消耗2单位葡萄糖,有氧呼吸消耗1/6葡萄糖,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1/13;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CO2释放总量等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其对应的O2浓度为I。‎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对曲线进行准确分析;明确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时不彻底分解有机物,细胞呼吸能量转换效率最低;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即为细胞呼吸CO2释放量。‎ ‎42.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过程②和③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上述①~⑤过程中,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____________,图中能够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两空均用图中数字回答)‎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过程中,需要接受______释放的能量并被______还原。突然停止光照,C3和C5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2). 防止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 (3). 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 (4). ⑤ (5). ①③④⑤ (6). c (7). e (8). 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a为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 ‎(2)过程②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③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3)过程①②分别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过程③④⑤分别为有氧呼吸第一、第二、第三阶段,所以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⑤;f是C5,g是CO2;能够生成ATP的过程为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即①③④⑤。‎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时,既要接受ATP即图中的c释放的能量,又要被[H]即图中的e还原。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立即停止,不再有ATP和[H]的生成,导致暗反应中C3的还原受阻,不在消耗C3,而短时间内CO2和五碳化合物继续结合形成C3,所以C3的含量增加,C5的含量减少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43.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某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代表O2或CO2.图乙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的O2产生量﹣呼吸作用的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b可代表__,物质b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H]结合,生成大量的水和能量。‎ ‎(2)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O2、H218O供给植物进行代谢,则甲图中的d所代表的物质应是__。‎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此时乙图中N点向__(左、右)移动。‎ ‎(4)在图乙P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DP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点状态时,可以发生图甲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__;D点时发生(字母表示)__。‎ ‎(5)以测定CO2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 ‎5‎ ‎10‎ ‎20‎ ‎25‎ ‎30‎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h-1)‎ ‎0.5‎ ‎0.75‎ ‎1‎ ‎2.3‎ ‎3‎ ‎3.5‎ ‎①光照条件下,温度由‎25℃‎升高为‎30℃‎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②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植物在‎30℃‎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4h,则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为_______mg。‎ ‎【答案】 (1). 氧气 (2). 18O2 (3). 右 (4). 由叶绿体基质移向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移动 (5). ef (6). abcd (7). 增加 (8). 19‎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a、c、f是二氧化碳,b、d、e是氧气; 乙图中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P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该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光的补偿点,AP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P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1)在图甲中,b表示叶绿体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线粒体中,O2在线粒体内膜与[H]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故b可代表O2。‎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所以d是18O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进一步加大,O2净产量的最大值增大,则D点应该上移,乙图中的光饱和点N应该向右移动。‎ ‎(4)在图乙P点所处的状态时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ADP在叶绿体基质的暗反应阶段C3‎ 的还原过程中形成,在类囊体膜上被消耗,此时叶绿体内ADP由叶绿体基质移向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移动。A点光照强度为0 ,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线粒体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可以发生图甲中的e、f过程;D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释放的O2用于线粒体中细胞呼吸和释放到外界环境,光合作用的原料CO2来源于线粒体的细胞呼吸及外界环境;故D点时发生的过程有a、b、c、d。‎ ‎(5)①光照条件下,温度‎25℃‎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7+2.3=6,温度‎30℃‎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5+3=6.5>6,故温度由‎25℃‎升高为‎30℃‎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②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植物在‎30℃‎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4h,则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为3×24=72 mg,总光合作用消耗CO2量为(3.5+3)×14=91 mg,所以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总光合作用消耗CO2量-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91-72=19 mg。‎ ‎【点睛】解题时要读懂图,理解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指标及其相应关系,注意图文转换。‎ ‎44.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目的变化,丁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中共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个DNA分子;图乙所示细胞中DNA: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等于_____________。‎ ‎(2)处于图丙中B→C段的是图________所示细胞;完成图丙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期。‎ ‎(3)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丁中________所示的情况。‎ ‎(4)图丁中b可对应图丙中的________段;图丁中________可对应图丙中的D点以后。‎ ‎(5)图丁中a,b,c三个时期中有染色单体存在的是________。‎ ‎【答案】 (1). 4 (2). 8 (3). 2:0:2 (4). 甲 (5). 有丝分裂后期 (6). d (7). BC (8). a、c (9).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有丝分裂图像、曲线图及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特点的识别及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数据、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甲细胞中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图乙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图丙中AB段由于间期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加倍;BC段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CD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由2变为1。图丁中a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4N,是正常体细胞的2倍,说明发生了着丝点分裂,为有丝分裂后期;b时期的染色体数:核DNA数=1:2,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且染色体数:核DNA数=1:1,处于有丝分裂末期;d时期染色体数:核DNA数=2:1,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的错误数量关系。‎ ‎【详解】(1)图甲所示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细胞中清晰可见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有2个个DNA分子,所以细胞中共有8个核DNA分子;图乙所示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存在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中核DNA: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等于2:0:2。‎ ‎(2)处于图丙中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与图甲所示的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相符;图丙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由2变为1,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的变化。 (3)图丁中d所示为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2:1,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 ‎(4)图丁中b的染色体数:核DNA数=1:2,即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与图丙中的BC段对应;图丙中的D点以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为1,即染色体数:核DNA数=1:1,与图丁中a、c可对应。‎ ‎(5)细胞中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核DNA数=1:2,图丁中b时期符合,故b时期中有染色单体存在。‎ ‎【点睛】解决本题需要解决三个关键点:一是确认细胞分裂图像所处的时期;二是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和着丝点分裂;三是根据柱形图中染色体、核DNA数的数量关系确定细胞中是否有染色单体,各数量关系所对应的时期。‎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