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市2019届高三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市2019届高三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遗传规律 B. 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 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 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也包括蓝藻等,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它们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蜣螂等)。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详解】A、酵母菌是真菌,乳酸菌是细菌,只有酵母菌能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 B、酵母菌、乳酸菌,都不含叶绿素,都是分解者,酵母菌、硝化细菌都能进行有氧呼吸,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B错误;‎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C正确;‎ D、乳酸菌是异养型生物,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两者都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 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核生物细胞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长,而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错误;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含有细胞结构,而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而这些构成了生物膜系统,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不同种生物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则它们的代谢强度相同 B.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既消耗水又产生水 C. 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不产生水 D. 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在其生理活动中都可以产生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3)细胞中的水大多数以自由水形式存在,少数以结合水形式存在。 (4)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行使其功能过程中都会产生水。 ‎ ‎【详解】A、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代谢强度有关,但不同种生物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无法比较,A错误;‎ B、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既消耗水(第二阶段)又产生水(第三阶段),B正确;‎ C、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能产生水,无氧呼吸不产生水,C错误;‎ D、线粒体、核糖体在其生理活动中都可以产生水,但中心体在其生理活动中不产生水,D错误。‎ 故选B。‎ ‎4.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B. 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 C. 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 D.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这些小分子称为结构单元。糖类的结构单元是单糖,如多糖的结构单元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能源物质,如淀粉是植物的能源物质,而糖原是动物的贮能物质。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免疫、运输、识别等。核酸包括DNA和RN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RNA与基因的表达有关。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脂肪(贮能物质)、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等。‎ ‎【详解】A、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膜结构,都含有磷脂,A正确;‎ B、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糖原,乳糖是二糖,B错误;‎ C、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同时参与肝脏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是一种激素,调节生殖器官的发育并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预防佝偻病,C正确;‎ D、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D正确。‎ 故选B。‎ ‎5.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淀粉:碘液,蓝紫色 B. 还原糖:班氏试剂,砖红色 C.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D.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紫色),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检测还原糖(砖红色),碘液检测淀粉(蓝色),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橘黄色)等。双缩脲试剂是一种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化学试剂,它是由双缩脲试剂A(氢氧化钠)和双缩脲试剂B(硫酸铜溶液)组成,氢氧化钠可以提供碱性的环境,而溶液中的铜离子在碱性的条件下会与多肽链中的肽键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详解】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故选D。‎ ‎6.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 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C. 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D. 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核酸的种类、结构与功能,明确DNA和RNA的结构、功能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DNA中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五碳糖是核糖,A错误; B、DNA与ATP元素都是C、H、O、N、P,B错误; C、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双链DNA分子中两条单链对应的的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所以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正确。 故选D。‎ ‎7.‎ 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 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 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要分布在细胞质。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详解】‎ AB、用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做材料,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因此可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细胞核被染成绿色,AB错误; C、健那绿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正确; D、苏丹Ⅲ可将细胞内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D错误。 故选C。 ‎ ‎8.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 tRNA种类不同 B. mRNA碱基序列不同 C. 核糖体成分不同 D. 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特异性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根据中心法则,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直接由mRNA 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当然,归根结底是两种蛋白质对应的基因不同。‎ ‎【详解】A、在细胞中,tRNA中的核苷酸序列由DNA决定,但不携带DNA遗传信息,能够识别并转运特定种类的氨基酸。因此,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中,tRNA种类应该是相同的,A错误;‎ B、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所含的DNA是相同的,但不同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由于基因表达的选择性,可转录出不同碱基序列的mRNA,由此翻译出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也就不同,B正确;‎ C、核糖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作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中,核糖体的成分是相同的,C错误;‎ D、从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分析,密码子不仅具有通用性(生物界中不同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都遵循同一张密码子表),还具有简并性(同一种类的氨基酸可有多种密码子),因此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是相同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以细胞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需要考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记忆和理解。‎ ‎9. 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 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 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原因、蛋白质变性的原、因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和修饰过程和基因对蛋白质的控制的综合性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是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的,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高温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使蛋白质变性;胰岛素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链只有一条,且编码A链与B链;胰岛素在核糖体上形成后,需要经蛋白酶的加工、修饰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详解】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中只有一条为模板进行转录形成mRNA,再以mRNA 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A、B两条肽链是由胰岛素基因的不同区段来编码的,不是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A错误。 B、水浴加热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但是肽链不断裂,肽链断裂是在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下完成的,B错误; C、胰岛素的功能由胰岛素的结构决定的,胰岛素的结构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因此胰岛素的功能与取氨基酸的序列、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 D、胰岛素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刚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多肽在N-末端有信号肽链称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随后在内质网的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切除信号肽成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含84个氨基酸。运输到高尔基体后,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一个分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C肽,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原因,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合成,加热使蛋白质变性的机理,胰岛素的形成过程,D选项的分析是难点,通过对胰岛素合成和加工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A选项往往对基因转录的模板理解不到位而错选。‎ ‎10.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 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 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和RNA,A正确;‎ B、叶绿体在光下能合成ATP,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细胞所需的ATP除来自线粒体外,还可以来自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C错误;‎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能量转化过程 B.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有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 D. 呼吸作用能产生大量ATP,而光合作用却只是消耗大量ATP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 ‎【详解】A、光合作用是吸能反应,呼吸作用是放能反应,都是能量转化过程,A正确;‎ B、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不会用于呼吸作用,B错误;‎ C、呼吸时刻都在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一定都伴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C错误;‎ D、呼吸作用能产生大量ATP,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也会产生大量ATP,D错误。‎ 故选A。‎ ‎1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 染色体数加倍和姐妹染色单体形成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详解】A、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 B、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发生在间期,B错误;‎ C、细胞板在末期出现,纺锤体在前期出现,C错误;‎ 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均在间期,D正确。‎ 故选D。‎ ‎【点睛】染色体复制、DNA复制、中心体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均发生在间期;染色体、纺锤体均在前期出现;着丝点在后期断裂。‎ ‎13. 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 进行ATP的合成 B. 进行mRNA的合成 C. 存血红蛋白 D. 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相关知识。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活细胞里都有ATP的合成,A不符合题意。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无论是分化程度低的干细胞,还是分化程度高的特化细胞中都有蛋白质的合成,即有相关mRNA的合成,B不符合题意。血红蛋白只存在于高度特化的红细胞中,C符合题意。来自同一机体的所有细胞都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而来,其中的DNA都相同;结构完整的细胞中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D不符合题意。‎ ‎14.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以无限增殖 B. 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 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 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①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在体内易扩散和转移。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在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影响下,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致癌病毒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它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详解】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A正确;‎ B、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可见,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B正确;‎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癌变,C正确;‎ 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 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因,表现型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能验证杂(纯)合子和测定基因型.孟德尔遗传实验需要满足的条件有: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④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 ‎【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也可能会存在相同作用。若不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若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式,如12:3:1、9:6:1、15:1等;A错误。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以相同,如豌豆的Dd与DD都表现为高茎;B错误。 C、在实践中,测交也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C错误。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子一代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力相同,且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D。‎ ‎16.下列有关某雄性动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 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 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 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图像可知,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4对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C错误;图④为生殖细胞,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D正确。‎ ‎【点睛】1.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能联会形成一个四分体,上图中,只有图①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形成2个四分体。2.染色体复制后,同一个着丝点上含有的两条染色单体称为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图中,只有图①和图③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细胞内染色单体消失。‎ ‎17.下列关于人体染色体、基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所以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 B. 在体细胞中,等位基因存在于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C. 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D. 正常情况下,每个配子都含有体细胞中的每一对等位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但同源染色体上也有非等位基因。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配子。‎ ‎【详解】A、人的基因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只也有,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A正确;‎ B、在体细胞中,等位基因存在于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进入不同的细胞,C正确;‎ D、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每个配子都含有体细胞中的1个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以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18. 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RNA B.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C ‎【解析】‎ ‎【详解】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多糖、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二者均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如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D错误。‎ ‎19.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 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 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噬菌体的DNA含有10000个碱基,A=T=2000,G=C=3000。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00个子代噬菌体含有100个DNA,相当于新合成了99个DNA,需要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是99×3000=297000,故A错误;噬菌体增殖的模板是由噬菌体自身提供的,细菌提供了原料、酶、场所等,故B错误;在100‎ 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的噬菌体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噬菌体共有98个,其比例为1:49,故C正确;由于DNA上有非基因序列,基因中有非编码序列,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DNA发生突变并不意味着性状发生改变,故D错误。‎ ‎20.下图表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 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C. 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直接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下降 D. 该图反映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左边表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右边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①表示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②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A正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B正确;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合成的黑色素含量减少所致,C正确; D、该图中黑色素合成反映的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间接途径,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图中镰刀型红细胞反映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直接途径,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错误。‎ 故选D。‎ ‎21. 从下图a~h所示的细胞图中,说明它们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正确答案为 A. 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h图 B. 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g、e图 C. 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 D. 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f、c图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判断方法。‎ ‎【详解】1、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d、g;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c、h图;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e、f图。故选C。‎ ‎22.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精子和卵细胞在受精时的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 B. DNA复制时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A错误;‎ B、DNA复制时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但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 D、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会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异常,D正确。‎ 故选A。‎ ‎23.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 ②aB ③AaBBC 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 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 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 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 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以知道: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某些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采用的技术是杂交育种;②aB,采用的技术是花药离体培养;③AaBBC采用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④AAaaBBBB,采用的技术多倍体育种.‎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 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 基因工程育种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等.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 ‎【详解】①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BB,采用的技术是杂交育种;‎ ‎②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B,采用的技术是花药离体培养;‎ ‎③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BBC,采用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④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aaBBBB,采用的技术是多倍体育种.‎ 故选B。‎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五种育种方法过程和结果的比较。‎ ‎24.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化的必要条件 C. 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 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新物种形成基本环节、变异的特点、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生物进化的实质的综合性考查,回忆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变异的特点、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生物进化的实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 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过程可以不经过隔离,B错误; C、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C正确; D、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25.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由图可知等位基因G、g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A、A项中两个细胞大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上有由 DNA复制而来的两个相同的基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 B、B项中两个细胞大小也相等,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与A项细胞不同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了基因组成为ggHH、GGhh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 C、C项中4个细胞大小相同,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C正确;‎ D、D项中虽然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也是两两相同,但是每个精细胞中不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D。‎ ‎26.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是噬菌体的一个品系,是一类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大肠杆菌)的病毒,具有蝌蚪状外形,头部呈正20面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包裹DNA作为遗传物质。侵染寄主时,尾鞘收缩,头部的DNA即通过中空的尾部注入细胞内,进而通过寄主体内的物质合成子代噬菌体。‎ ‎【详解】A、T2噬菌体的宿主细胞是大肠杆菌,不会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 B、T2噬菌体是DNA病毒,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病毒颗粒内不会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噬菌体的原料来自于宿主细胞,C正确;‎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为HIV,是RNA病毒,也是逆转录病毒,与T2噬菌体(DNA病毒)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都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T2噬菌体和HIV 的结构和增殖方式,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区分。‎ ‎27.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答案】C ‎【解析】‎ ‎【详解】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 ‎28.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 h内液泡中液体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解析】‎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0〜4h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错误;在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错误;在2〜3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①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在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②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两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29.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答案】B ‎【解析】‎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正确;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等作用。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受激素调节的控制,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是促胰液素的靶器官,D正确。‎ ‎【考点定位】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名师点睛】B、D项易错,非条件反射由较低级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而条件反射必须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 ‎30.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 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 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分析一下各种基因型对应的表现型:当基因型为3/64的A-bbdd时,毛色为褐色;当基因型为9/64的A-B-dd时,毛色为黑色;其余基因型均为黄色,比例为52/64。‎ ‎【详解】F2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数量的和为64,可以推出F1产生雌雄配子各8种,即F1的基因型为AaBbDd,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应是三杂合子,然后观察选项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符合条件。‎ 故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31.如下图所示,图甲表示某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代表O2或CO2。图乙表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的O2产生量-呼吸作用的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b可代表______,物质b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______结合,生成大量的_______。‎ ‎(2)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O2、H218O供给植物进行代谢,则甲图中的d所代表的物质应是________。‎ ‎(3)在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内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在N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其制约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合理即可)‎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此时乙图中N点向____(左、右)移动。‎ ‎(5)在图乙P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氧气 (2). [H] (3). 水 (4). 18O2 (5). 二氧化碳水 (6). 叶绿体的数量 (7). 二氧化碳的浓度或者温度 (8). 左 (9). 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a、c、f是二氧化碳,b、de是氧气;乙图中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P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该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光的补偿点,AP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P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1)甲图中,b的氧气,氧气进入线粒体与[H]结合形成水,同时合成大量ATP。‎ ‎(2)H218O在光合作用光反应水解成[H]和氧气,所以d所代表的物质应是18O2。‎ ‎(3)在图乙中,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也有氧呼吸的产物为CO2和H2O;在N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其制约的内在因素是叶绿体的数量,外在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 ‎(4)适当提高温度,提高蔬菜的产量,在光照强度较低时就可达到原氧气的净产量,所以N点向左移动。‎ ‎(5)叶绿体中的ATP在光反应阶段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所以ATP移动方向为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内容,注重考查了图文转换能力,解题时要读懂图,理解各字母所代表的意思。‎ ‎32.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O2 (2). NADP+ (3). ADP+Pi (4). C5 (5). NADH(或答:还原型辅酶Ⅰ) (6). C和D (7). 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光反应中物质变化:H2O→2H+1/2O2(水的光解);NADP+ + 2e- + H+ → NADPH  能量变化:ADP+Pi+光能→ATP ‎ 暗反应中物质变化: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2C3+4NADPH+ATP→(CH2O)+ C5 +H2O(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能量变化:ATP→ADP+Pi(耗能)‎ ‎(1)由图可知A、B过程分别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图中类囊体膜上发生水的光解,产生NADPH 和①氧气;暗反应阶段消耗ATP和NADPH,产生②NADP+、③(ADP和Pi);暗反应过程为卡尔文循环,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所以④为C5。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的场所为C细胞质基质,在第一阶段中,各种能源物质循不同的分解代谢途径转变成乙酰辅酶A;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的场所为D线粒体,在第二阶段中,乙酰辅酶A(乙酰CoA)的二碳乙酰基,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变为CO2和氢原子;在第三阶段中,氢原子进入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最后传递给氧,与之生成水。呼吸作用中的[H]为还原型辅酶I(NADH)。(2)植物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A)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C和D)。(3)酒精是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易错易混点为[H],注意呼吸作用中的[H]为还原型辅酶I(NADH),光合作用中的[H]为还原型辅酶II(NADPH)。‎ ‎33.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 ‎(1)用“ ”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________‎ ‎(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________;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______。‎ ‎【答案】 (1). (2). 1/8 (3). 1/4 (4). 0.01 (5). 1.98%‎ ‎【解析】‎ ‎【分析】‎ 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 (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 (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直接画出。图解如下:‎ ‎。‎ ‎(2)因为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XbY(用B、b表示血友病基因)男孩,所以大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而大女儿的Xb来自她母亲,所以母亲的基因型XBXb,那么小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的基因型也为XBXb,与正常人结婚,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1/2Xb×1/2XB=1/4。‎ ‎(3)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1%;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2×1%×99%=1.98%。‎ ‎【点睛】学生的薄弱点是伴性遗传中的遗传平衡定律:‎ 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且位于X染色体上时(A、a),设p表示XA的基因频率,q表示Xa的基因频率,则:(1)雌性中平衡的基因型频率:p2+2pq+q2=1。基因型XAXA的频率=p2;基因型XAXa的频率=2pq;基因型XaXa的频率=q2。(2)雄性中平衡的基因型频率:p+q=1。基因型XAY的频率=p;基因型XaY的频率=q。‎ ‎34.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答案】 (1). 有角∶无角=1∶3 (2). 有角∶无角=3∶1 (3). 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4).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 (5). 3 (6). 5 (7). 7‎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遗从性遗传、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可知,羊的有角与无角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NN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由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属于伴性遗传,可以通过统计后代中不同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判定。‎ ‎(1)由题意亲代基因为Nn×Nn,子代基因型为NN:Nn:nn=1:2:1。在母羊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无角:有角=3:1,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3:1 ‎ ‎(2)如果M/m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XMXM×XmY,F1为XMXm、XMY,F2为XMXM:XmY:XMXm:XMY=1:1:1:1,白毛个体全为雄性。如果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没有性别差异,白毛个体中雌性:雄性=1:1。 ‎ ‎(3)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3种:AA、Aa、aa;若位于X染色体上时,有5种:雌性—XAXA、XAXa、XaXa,雄性—XAY、XaY。‎ ‎.‎ ‎35.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此过程还会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_____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2) UCP—1基因的表达要经过____________过程实现,BAT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能促进该基因的表达。‎ ‎(3)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____________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____________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答案】 (1). 神经递质(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 转录和翻译 (4). 甲状腺素和cAMP (5). 线粒体内膜 (6). 热能 (7). 神经调节和体液(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8). 脂肪分解增加 (9). ATP合成减少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或微生物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通常以分解葡萄糖为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热能),合成大量ATP 的过程。人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要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减少产热,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很多类型的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调节的方式,也被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如寒冷刺激导致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传至腺垂体,导致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体液的传送运至甲状腺,导致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 ‎【详解】(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2)基因表达是指基因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UCP—1基因的表达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从图示可以看出,BAT细胞内的甲状腺素和cAMP能促进该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中的UCP—1增多。‎ ‎(3)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线粒体内膜完成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变成热能。‎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脂肪分解增加和ATP合成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体温调节的作用,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 ‎36.‎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_________________。(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答案】 (1).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2). ‎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解析】‎ ‎【详解】(1)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由于DNA和RNA有各自的特有碱基,DNA特有碱基为T,RNA特有碱基为U,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碱基U的培养基中培养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含有放射性。再用病毒去侵染含放射性的宿主细胞,看子代病毒是否含有放射性,为甲组;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碱基T的培养基中培养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含有放射性。再用病毒去侵染含放射性的宿主细胞,看子代病毒是否含有放射性,为乙组。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区分病毒的种类、病毒体内只有一种核酸、DNA和RNA的区别和病毒的培养等知识点,要求考生遵循课本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掌握DNA与RNA在碱基上的区别,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必须在含有宿主细胞的培养基上培养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是解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