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是细胞的基本元素,因为其在细胞中含量最多 B.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和麦芽糖 C. 原核细胞内既含有DNA也含有RNA,以DNA作为细胞的遗传物质 D.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从而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答案】C ‎【解析】‎ ‎【详解】A、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生物大分子以碳为基本骨架,A错误;‎ B、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B错误;‎ C、原核细胞拟核内含有DNA,细胞质含有RNA,以DNA作为细胞的遗传物质,C正确;‎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即高级结构,肽键维持蛋白质的初级结构,高温肽键没有遭到破坏,D错误。‎ 故选C。‎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B. 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分解丙酮酸的面积 C. 在分泌旺盛的胰腺细胞内,内质网、高尔基体特别发达 D. 真核细胞核膜上有大量核孔,利于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正确; 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H]与氧气结合的酶的附着面积,B错误; C、在分泌旺盛的胰腺细胞内,与分泌蛋白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特别发达,C正确;‎ D、真核细胞核膜上有大量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利于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D正确。‎ 故选B。‎ ‎3.下图1表示大豆叶肉细胞中相关物质变化过程,图2表示两个不同品种的大豆在适宜温度、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1中c所代表的物质为丙酮酸和[H]‎ B. 若两种大豆叶片中缺镁,则图2中的m点将右移 C. 据图2分析野生型大豆更适合与甜玉米进行套种 D. 在q点光照强度下,A产生的b全部进入B中被消耗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1中c所代表的物质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为丙酮酸和[H],A正确;‎ B、若两种大豆叶片中缺镁,叶片变黄,吸收光照能力下降,则需要更强的光照固定二氧化碳才能使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图2中的m点补偿点将右移,B正确;‎ C、据图2分析,野生型大豆需要较低光照既能达到光饱和点,更适合与甜玉米进行套种,C正确;‎ D、在q点光照强度下,两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A产生的b不全部进入B中被消耗,存在有机物的积累,D错误。‎ 故选D。‎ ‎4.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ATP逐级水解的过程图,其中③是腺苷,⑤是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 B. 图中②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 酶催化反应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ATP水解后,过程Ⅰ、Ⅱ、Ⅲ获得的⑤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①为ATP水解得到的ADP,只含有一个特殊化学键高能磷酸键,A正确; B、②为ATP水解两次得到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 C、酶和其他催化剂的作用一样,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C正确; D、Ⅰ和Ⅱ过程断裂的都是特殊化学键高能磷酸键,释放能量多,Ⅲ过程断裂的是一般化学键,故释放能量最少的过程是Ⅲ,D错误。 故选D。‎ ‎5.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C. b基因内部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 I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并不改变该动物毛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控制毛色有a、b、c三个基因,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正确;‎ C、b中发生碱基对改变,属于基因突变,以基因为单位的缺失等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 D、I中发生的碱基对发生替换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的性状并不一定改变,故并不改变该动物毛色,D正确。 故选C。‎ ‎6.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结构①细胞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 B. d液中可能检测到病毒或细菌 C. a液蛋白质含量下降,c液处会出现组织水肿 D. 四种液体的流动方向是:a液→c液→b液→d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组成结构①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细胞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A正确; B、d液为淋巴,其中能检测到病毒或细菌,B正确; C、a为血浆,c液为组织液,其中a的蛋白质量下降,则渗透压下降,导致c液所在细胞吸水造成水肿,C正确; D、四种液体的流动方向是:a液→c液→d液→a液,b液⇌c液,D错误。 故选D。‎ ‎7.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 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 该同学在越野跑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 该同学在越野跑前后体温、水平衡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产生的乳酸会和缓冲物质反应,pH值不会明显变化,A错误; B、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B正确; C、由于在越野跑过程中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下降,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维持血糖浓度,由于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水的重吸收,C正确; D、该同学在越野跑前后体温及水平衡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A。‎ ‎8.下图表示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息时,a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B. 兴奋时,a、c处的信号形式有电信号、电信号与化学信号 C. 结构c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使兴奋终止 D. 适宜的电流刺激b处,则在a、d处可测得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静息时,a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A正确;‎ B、兴奋时,a为神经纤维,a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神经冲动,c代表突触,通过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传递兴奋,B正确; C、c处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把相应神经递质分解使兴奋终止,C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刺激b处可在a处和c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D正确。 故选C。‎ ‎9.人被猫、狗等动物咬伤后,需立即到医院处理,注射狂犬疫苗及抗病毒血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B. 注射抗血清可使体内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C. 病毒的清除需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配合 D. 记忆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被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疫苗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但不属于二次免疫反应,A错误;‎ B、注射抗血清实质是作为抗体,与抗原结合,直接消灭狂犬病毒,B正确;‎ C、病毒侵入机体先要经过第一、二道防线,然后进入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属于特异性免疫,形成的沉淀物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 D、抗原刺激免疫细胞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淋巴因子作用,D正确。 故选A。‎ ‎10.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图。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顶芽 摘除 保留 保留 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 ‎0mg/L ‎2mg/L ‎0mg/L A.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B. 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立刻停滞 C. 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 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端优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以抵消顶端优势,与侧芽的生长有关,A错误; B、顶芽摘除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消失,侧芽生长较快,B错误; C、顶芽的存在抑制侧芽的生长,C错误; D、对比乙与丙两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生长,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顶端优势,D正确。 故选D。‎ ‎11.某池塘群落演替的过程如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可以发生改变 B. 图示只展示了部分演替过程,演替将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不存在终点 C. 演替的顺序为丁→甲→丙→乙,演替过程中群落的能量输入大于能量输出 D. 图示四个过程中的群落均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且垂直分层不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使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 B、图示只展示了部分演替过程,演替将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B错误;‎ C、群落的自然演替一般是向着物种越来越丰富的方向演替,故演替先后顺序:丁→甲→丙→乙,演替过程中群落的能量输入大于能量输出,C正确; D、图示四个过程中的群落均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不同的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分层现象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B。‎ ‎12.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 A. 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生产者 B. 表中5种生物全部个体构成一个群落 C. 河虾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D. 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鱼甲和鱼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水蚤是浮游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消费者,A错误; ‎ B. 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表中5种生物全部个体不能构成一个群落,B错误;‎ C. 据食物链可知,河虾捕食水蚤,同时河虾和水蚤都以小球藻为食物,故河虾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C正确; ‎ D. 根据食物链可知,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鱼甲、鱼乙、河虾,D错误。‎ ‎13.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 B. 对酵母菌计数时,在血球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后再滴加培养液 C. 实验的后期,对抽样的培养液应进行适当地稀释,然后进行计数 D. 每天定时取样并计数,可以发现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一直呈现“J”型增长曲线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是为了使酵母菌均匀分布,A正确。‎ B、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然后再滴培养液进行计数,B正确。‎ C、对实验的后期培养液进行抽样时因为酵母菌数量多应进行适当稀释后再计数,C正确。‎ D、每天定时取样并进行计数,发现酵母菌不会一直呈“J”型增长,而是呈“S”型,D错误。‎ 故选D。‎ ‎14.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生态瓶稳定性较差,很快出现鱼类全部死亡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原因,可能与夏季阳光直射有关,也可能与生态瓶含氧量不足有关,也有可能与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不合理有关。上述思维过程在生物科学探究中属于(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分析数据 D. 得出结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生态瓶稳定性较差,很快出现鱼类全部死亡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原因,可能与夏季阳光直射有关,也可能与生态瓶含氧量不足有关,也有可能与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不合理有关。题干中只做假设与什么因素有关,没有提出证据或者设计实验,故属于科学探究的提出假设过程,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 ‎15.赤眼蜂将卵产在甘蔗螟虫的卵中寄生,能将螟虫杀死在卵期,此外,赤眼蜂还能以绿肥花的花蜜为食。生产上可用赤眼蜂来防洽甘蔗螟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螟虫卵的密度 B. 甘蔗螟虫种群密度的增长滞后于赤眼蜂 C. 在甘蔗田里间种绿肥,可以减轻甘蔗螟虫的危害 D. 绿肥花的花蜜是一种化学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调查螟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使用样方法,A正确; B、根据题意分析,赤眼蜂将卵产在甘蔗螟虫的卵中寄生,能将螟虫杀死在卵期,说明赤眼蜂种群密度的增长滞后于甘蔗螟虫,B错误; C、根据题意知,赤眼蜂可以寄生于甘蔗螟虫的卵中,也可以以绿肥花的花蜜为食,则在甘蔗田里间种绿肥,可以减轻甘蔗螟虫的危害,C正确; D、绿肥花的花蜜是一种化学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D正确。 故选ACD。‎ ‎16.下图是基因型为Aa某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甲和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核DNA含量相同 B. 甲、乙和丙细胞中每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C. 根据乙细胞的特点可以判断该动物个体为雄性动物 D. 丙细胞中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和a形成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换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甲和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分别为4条和8条;核DNA含量相同,都是8个,A正确; B、甲和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乙组为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染色体组,B错误; C、根据甲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开,可判断该细胞取自雄性动物,C错误; D、由于体细胞基因型为Aa,所以丙细胞中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CD。‎ ‎17.下图表示正常人体早餐后数小时内的血糖变化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糖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B. ab段,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 c点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小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D. d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糖原和蛋白质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血糖调节,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共同参与,但以激素调节为主,A正确; B、ab段,食物消化吸收,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B正确; C、c点血糖降低到基础血糖水平以下,需要机体升高血糖,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小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C正确; D、d点,维持血糖稳定的主要物质是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D错误。 故选ABC。‎ ‎18.为探究神经元动作电位与钠离子浓度的关系,研究人员把从青蛙体内分离出的神经元,分别放入正常海水和低钠海水中,测定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钠海水除了钠离子浓度外,其他应与正常海水一致 B. 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有关 C. 用高钠海水重复该实验,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上升 D. 降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不会延缓动作电位峰电位的产生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实验设计原则要求,低钠海水除了钠离子浓度外,其他与正常海水一致,A正确; B、图示表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有关,B正确; C、用高钠海水重复该实验,动作电位的幅度会上升,C错误; D、由图示可知,降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会延缓动作电位峰电位的产生,D错误。 故选CD。‎ ‎19.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A到E的20J(cm2·a)的能量属于生产者 B. 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J(cm2·a)‎ C. 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 D.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30J(cm2·a)‎ ‎【答案】AD ‎【解析】‎ ‎【详解】A、从A到E的部分是构成植物的有机物的能量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属于生产者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A正确;‎ B、据图分析,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为100 J(cm2•a),同化的能量=100-20=80 J(cm2•a),B错误; C、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80 J(cm2•a),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小于15 J(cm2•a),无法计算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C错误;‎ D、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30J(cm2•a),D正确。 故选AD。‎ ‎20.研究发现,浮萍可通过和其根部微生物形成的耦合系统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浮萍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从而减少了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 浮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 B. 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数量变化进行研究 C. 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它们之间要竞争水和无机盐等生活资源 D. 浮萍降低了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该种价值小于它的间接价值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浮萍能净化有机污水,说明浮萍属于分解者,不能说明是生产者,A错误; B、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调查藻类的种群数量变化,B正确; C、浮萍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即浮萍与藻类之间竞争阳光,属于竞争关系,它们之间还竞争水和无机盐等生活资源,C正确; D、浮萍降低了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 ‎21.黑藻是多年生沉水草本被子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淡水中,适合室内水体绿化。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使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系列实验。下图为该兴趣小组设计的部分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1的结果为该小组使用黑藻小叶在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绘制的模式图。黑藻细胞区别于蓝藻细胞的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__,为看清细胞质处于流动状态,最好选择图中________作为标志物。图中箭头为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黑藻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2)实验2的结果为该小组使用黑藻小叶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时,绘制的模式图。小组在做实验时,使用了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滴加了一滴红墨水,按正常步骤操作,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①和②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时,发现细胞没有复原,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兴趣小组把长势相同的黑藻,均分成两组,一组放在正常光下,一组放在强光下,一段时间后,取两组黑藻的小叶分别提取和分离其中的色素,结果如上图中实验3。在两个滤纸条上,Ⅰ处色素带的颜色是________;强光照下分离得到的Ⅰ、Ⅱ两条色素带比正常光照下的粗,说明强光下这两种色素的量增加了,这两种色素量增加的作用是_________。‎ ‎(4)实验4中的甲装置是兴趣小组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影响而设计,广口瓶中加入的是CO2缓冲液;乙图是学生根据有色液滴移动距离而绘制的曲线。实验过程中,兴趣小组该如何控制光照强度_________:乙图中的B点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有同学指出该实验设计有不足之处,请帮他们改正________。‎ ‎【答案】 (1).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有成形的细胞核) (2). 叶绿体 (3). 逆时针 ‎ ‎ (4). 红色、绿色 (5). 细胞失水过久已死亡 (6). 橙黄色 (7). 保护叶绿素免遭强光伤害 (8). 通过控制灯与广口瓶(黑藻)间的距离 (9). 光补偿点(或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10). 增加死黑藻的对照组 ‎【解析】‎ ‎【详解】(1)黑藻细胞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黑藻细胞区别于蓝藻细胞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有成形的细胞核);实验1的结果为该小组使用黑藻小叶在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由于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随着细胞质流动,而叶绿体有颜色,为看清细胞质处于流动状态,最好选择图中叶绿体作为标志物。图中箭头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于显微镜下呈倒立的虚像,故将图像倒过来看即为实际流动方向,黑藻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仍是逆时针方向。‎ ‎(2)实验2的结果为该小组使用黑藻小叶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时,绘制的模式图。小组在做实验时,使用了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滴加了一滴红墨水,按正常步骤操作,图中①是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外界溶液,②是原生质层(包括叶绿体),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时,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①和②处的颜色分别是红色、绿色;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时,发现细胞没有复原,可能原因是细胞失水过久已死亡。‎ ‎(3)兴趣小组把长势相同的黑藻,均分成两组,一组放在正常光下,一组放在强光下,一段时间后,取两组黑藻的小叶分别提取和分离其中的色素,结果如上图中实验3。在两个滤纸条上,Ⅰ处色素带在最上面,扩散速度最快是胡萝卜素,颜色是橙黄色;强光照下分离得到的Ⅰ、Ⅱ两条色素带比正常光照下的粗,说明强光下这两种色素的量增加了,这两种色素量增加的作用是保护叶绿素免遭强光伤害。‎ ‎(4)实验4中的甲装置是兴趣小组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影响而设计,广口瓶中加入的是CO2缓冲液;乙图是学生根据有色液滴移动距离而绘制的曲线。实验过程中,兴趣小组可以通过控制灯与广口瓶(黑藻)间的距离来控制光照强度;乙图中的B点时既不吸收也不释放二氧化碳,故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代表的含义是光补偿点;该实验的设计有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设置对照,应增加死黑藻的为对照组。‎ ‎22.某湖泊生活着金鱼藻、浮萍、芦苇等生物,并长期养殖鲫鱼;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2)由于多因素的影响,在夏季该湖泊生态系统水体中的CO2含量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冬季。‎ ‎(3)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的种群密度,若调查期间有些鲫鱼身上的标志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__(填“偏大”或“相等”或“偏小”)。大量捕捞鲫鱼后,其K值将________。下列属于该区域鲫鱼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4)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通过__________调节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同时检测到食鱼鸟类体内药物A浓度较水体及水生生物更高,这种情况属于________。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________型增长方式恢复。‎ ‎【答案】 (1). 水平 (2). 小于 (3). 偏大 (4). 基本不变(或不变) (5). ①②⑤ (6). 正反馈 (7). 生物富集 (8). S ‎【解析】‎ ‎【详解】(1)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位移,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由于多因素的影响,生产者在夏季光合作用旺盛,故在夏季该湖泊生态系统水体中的CO2含量小于冬季。‎ ‎(3)从生态系统成分析,鲫鱼属于消费者,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鲫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影响K值的因素主要包括食物、空间、捕食、竞争、寄生等,而与其被大量捕捞无关,因此当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K值将基本不变。鲫鱼种群基本特征的有:①空间分布属于其空间特征,②迁入率、⑤种群密度属于其数量特征;③互利共生属于群落的种间关系,④‎ 物种丰富度,属于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故选①②⑤。‎ ‎(4)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该系统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加上了更多鱼的死亡,通过正反馈调节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同时检测到食鱼鸟类体内药物A浓度较水体及水生生物更高,这种情况属于生物富集。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S型增长方式恢复。‎ ‎23.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长期持续的压力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紊乱。图1表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图2表示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信号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当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时,支配肾上腺的神经兴奋,兴奋以_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并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产生短期压力效应。在产生短期压力效应的过程中,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调节 ‎(2)情绪压力下,机体还可以通过图1中的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进行调节。此过程中激素a是________激素。健康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体内的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激素分泌的稳态。若下丘脑或垂体细胞上的________数量或功能下降,将造成上述作用减弱,HPA轴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而引发长期、持久心境低落等长期压力效应。‎ ‎(3)人的情绪是由激发情绪的刺激传到大脑的情绪中枢后而产生。5-羟色胺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据图2可知5-羟色胺是由突触前膜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它是一种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请据此推测,某些病人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后出现抑郁的可能原因________。‎ ‎【答案】 (1). 局部电流(神经冲动或电信号) (2). 效应器 (3). 神经—体液调节 ‎ ‎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 (5). 负反馈 (6). 糖皮质激素受体 (7). 胞吐 (8). 兴奋性 (9). (糖皮质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引起)5-羟色胺释放减少(或受阻)‎ ‎【解析】‎ ‎【详解】(1)当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时,支配肾上腺的神经兴奋,兴奋以局部电流(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并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产生短期压力效应。在产生短期压力效应的过程中,肾上腺髓质是内分泌腺,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由分析可知:此过程中激素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健康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体内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保证了激素分泌的稳态。若下丘脑或垂体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功能下降,将造成上述作用减弱,HPA轴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而引发长期且持久的心境低落等长期压力效应。‎ ‎(3)人的情绪是由激发情绪的刺激传到大脑的情绪中枢后而产生;5-羟色胺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据图2可知5-羟色胺(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它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据此推测,某些病人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后出现抑郁的可能原因是(糖皮质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引起)5-羟色胺释放减少(或受阻)。‎ ‎24.干旱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为了研究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图1为不同失水情况下,沙田柚叶片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图2、图3为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沙田柚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长度增加值。请分析回答:‎ ‎(1)由图1可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大都同时存在,这说明植物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的结果;其中IAA和GA在促进植物的生长的效应上有________作用。‎ ‎(2)分析图1可知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________的合成,这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填“发育的种子”或“根冠、萎蔫叶片”或“幼根、幼芽”)。‎ ‎(3)由图2、图3可知,干旱条件下,与突变体相比野生型幼苗体内的ABA的作用是________。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4)长期干旱,造成作物减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多种激素相互(共同)作用 (2). 协同 (3). ABA(脱落酸) (4). 根冠、萎蔫叶片 (5). 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6). 降低 (7). 叶片生长受阻,光合面积减少 (8). 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 ‎【解析】‎ ‎【详解】(1)由图1可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大都同时存在,这说明植物的生理活动是多种激素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IAA和GA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故在促进植物的生长的效应上有协同作用。‎ ‎(2)分析图1可知: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ABA(脱落酸)的合成,这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叶片。‎ ‎(3)由图2、图3可知,干旱条件下,与突变体相比野生型幼苗体内的茎叶生长速度减慢,根长增加较快,故ABA的作用是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降低,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4)长期干旱,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造成作物减产的原因有叶片生长受阻,光合面积减少、 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等。‎ ‎25.某研究人员对小白鼠的睾丸及其细胞进行相关研究,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在小白鼠睾丸中可进行图1所示生理过程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 ‎(2)在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复制后的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一种叫动粒的蛋白质结构随后在着丝粒处以背对背的方式装配形成,并各自与细胞相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动粒最初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________期与纺锤丝发生结合。动粒指向细胞的哪一极,染色体就被这一极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拉向这一极。根据图2所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的定向模式,推测初级精母细胞中动粒定向模式是下列的_________。‎ A. B. ‎ C. D.‎ ‎(3)正常小鼠染色体为2n=40,则次级精母细胞核DNA分子数为________个,含有中心体________个。‎ ‎(4)下表是小白鼠睾丸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较。请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 AQP7‎ AQP8‎ 多肽链数 ‎1‎ ‎1‎ 氨基酸数 ‎269‎ ‎263‎ mRNA碱基数 ‎1500‎ ‎1500‎ 对汞的敏感性 对汞不敏感 对汞敏感 睾丸中表达情况 成熟的精子中表达 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中表达 ‎①控制AQP的基因中碱基的数目至少为________个(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②在AQP7和AQP8合成过程中,与核糖体结合的mRNA碱基数目相同,但AQP7和AQP8所含氨基酸数目不同,原因可能是肽链加工过程中切除了不同数量的氨基酸,还可能是________。‎ ‎③大白鼠汞中毒后,对____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或“精子”)影响会更大些。‎ ‎(5)小白鼠睾丸内存在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其中可具有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若科学家利用含3H标记尿苷(3‎ H-UdR)的培养基培养该细胞,并在其中加入某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药物,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和测量到现象有________。‎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U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中有纺锤丝蛋白 D.M期(分裂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答案】 (1). 细胞核、线粒体 (2). 前 (3). C (4). 40 (5). 2 (6). 3000 (7). 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之间包含的碱基数目不同(或起始密码、终止密码位置存在差异) (8). 初级精母细胞 (9). 精原细胞 (10). AC ‎【解析】‎ ‎【详解】(1)图1所示生理过程为转录,在小白鼠睾丸中能发生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 ‎(2)在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复制后的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一种叫动粒的蛋白质结构随后在着丝粒处以背对背的方式装配形成,并各自与细胞相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动粒最初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与纺锤丝发生结合。动粒指向细胞的哪一极,染色体就被这一极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拉向这一极;初级卵母细胞后期,着丝点没有分裂,而是同源染色体分离,A、D错误;姐妹染色单体应该完全相同,B错误;故选C。‎ ‎(3)正常小鼠染色体为2n=40,则次级精母细胞核DNA分子数与体细胞相同,也为40个,含有中心体2个。‎ ‎(4)①控制AQP7或AQP8的mRNA总含有1500个碱基,而mRNA中每个碱基对应这DNA分子中的1个碱基对,故1500个碱基对应1500个碱基对,共3000个碱基。‎ ‎②在AQP7和AQP8合成过程中,与核糖体结合的mRNA碱基数目相同,但AQP7和AQP8所含氨基酸数目不同,原因可能是肽链加工过程中切除了不同数量的氨基酸,还可能是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之间包含的碱基数目不同(或起始密码、终止密码位置存在差异)。‎ ‎③分析表格可知,大白鼠汞中毒后,对初级精母细胞的影响大于精子,故对初级精母细胞的影响会更大些。‎ ‎(5)小白鼠睾丸内具有细胞周期的是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细胞周期,精子是成熟的生殖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若科学家利用含3H标记尿苷(3H-UdR)的培养基培养该细胞,并在其中加入某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药物,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和测量到现象有:‎ A、G1期为蛋白质合成时期,若促进有丝分裂,则可能变短,该期有大量3‎ H-UdR进入细胞核合成翻译的模板mRNA,A正确;‎ B、若促进有丝分裂,则不会导致S期变长,B错误;‎ C、若促进有丝分裂,则可能会导致G2期变短,该期细胞中主要合成纺锤丝蛋白、组蛋白等,C正确;‎ D、M期(分裂期)相对较短,分裂前期核膜核仁解题,末期重新形成,该期细胞的核膜周期性重建消失,D错误。‎ 故选AC。‎ ‎26.鸟类的羽色可受基因的控制。阅读下列鸟类羽色的叙述,回答相关问题:‎ Ⅰ现已知紫色企鹅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羽毛颜色的复等位基因:G、gch、gh、g。该基因系列在决定羽毛颜色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羽毛颜色表现型 基因型 深紫色 G_‎ 中紫色 gch_‎ 浅紫色 gh_‎ 白色 gg ‎(1)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特点,企鹅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2)若一只深紫色企鹅和一只浅紫色企鹅交配后,生下的小企鹅羽毛颜色为深紫色中紫色=1∶1,则两只亲本企鸦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Ⅱ某种鹦鹉的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B、b基因分布如图1所示。其遗传机理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3)控制鹦鹉羽色的两对基因遵循______定律,蓝羽色雄鹦鹉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 ‎(4)若基因型为BbZAW的鹦鹉和基因型为BbZAZa的鹦鹉杂交,子代雌鹦鹉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子代绿羽色雄鹦鹉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 不定向性 (2). 10 (3). Ggch (4). ghgh或ghg (5). 基因的自由组合 (6). bbZAZA或bbZAZa (7). 绿羽色∶黄羽色∶蓝羽色∶白羽色(无色) = 3∶3∶1∶1 (8). 1/6‎ ‎【解析】‎ ‎【详解】(1)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特点;根据分析可知:深紫色的基因型有GG、Ggch、Ggh和Gg共4种,中紫色的基因型有gchgch、gchgh和gchg共3种,浅紫色的基因型有ghgh和ghg共2种,白色的基因型为gg共1种;故企鹅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4+3+2+1=10种。 (2)由于一只深紫色企鹅G-和一只浅紫色企鹅gh-交配后,生下的小企鹅羽毛颜色为深紫色:中紫色=1:1,故深紫色企鹅一定携带gch中紫色基因,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Ggch,而浅紫色企鹅的基因型可能为ghgh或ghg。‎ ‎(3)由题图可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基因型为BbZAW的绿羽色雌鸟和基因型为BbZAZa绿羽色雄鸟杂交,分解成两个分离定律:Bb×Bb→B_:bb=3:1、ZAW×ZAZa→ZAW:ZaW=1:1,因此子代雌鸟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B_ZAW:3B_ZaW:1bbZAW:bbZaW=绿羽色:黄羽色:蓝羽色:白羽色=3:3:1:1;子代绿羽色雄鸟的基因型是B_ZAZ-,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BBZAZA=1/3BB×1/2ZAZA=1/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