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北仑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染色质和染色体分别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D. 染色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选D。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和染色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2.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始终含有两个DNA分子的时期有 A. 前期、后期 B. 前期、中期 C. 中期、后期 D. 后期、末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详解】前期、中期,DNA已经完成复制,且着丝点还未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分子;末期,着丝点分裂在后期已经分裂,因此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分子;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作出准确的判断。 3.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48 条染色体,则该植物叶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A. 12 条 B. 24 条 C. 48 条 D. 96 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详解】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后有48 条,则该植物叶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4条,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作出准确的判断。 4.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中,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内 A. 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B. 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亮 C. 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亮 D. 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首先明确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视野亮度以及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在显微镜观察中,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变大,视野变暗。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所以当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将会变暗;细胞数目减少;故选D。 5.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A.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 染色→漂洗→解离→制片 C. 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D.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 1、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2、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3、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 4、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主要变化是 A. 细胞核消失,染色体出现 B. 染色体开始复制 C. 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平面上 D.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分裂期的时间一般占整个周期的5~10%。 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前期:主要变化是染色质逐渐变成染色体;核膜解体,核仁消失;纺锤体逐渐形成;染色体散乱地排列在纺锤体中央; 中期:主要变化是: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中期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是观察的好时期 后期:主要变化是: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一条染色体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分离的每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使细胞两极各有一套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末期:主要变化是:染色体逐渐变成染色质;核膜和核仁在细胞两极围绕染色体重新出现;纺锤体逐渐消失;赤道板上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两边扩展,形成细胞壁。 【详解】A、在有丝分裂前期时,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A错误; B、在有丝分裂间期时,染色体开始复制,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 C、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上,C正确; D、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 故选C。 7.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分别是 A. 间期和前期 B. 前期和后期 C. 前期和末期 D. 中期和末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根据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因此染色体出现的时期是前期;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因此染色体消失的时期是末期。 故选C。 8.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牛的棕毛和牛的黑毛 C. 羊黑毛和兔的白毛 D. 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种子的圆滑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详解】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属于同种生物不同性状的表现,A不符合题意; 牛的棕毛和牛的黑毛,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B符合题意;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属于不同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C不符合题意; 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种子的圆滑属于同种生物不同性状的不同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让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实验结果能验证的是 ①F1的基因型 ②F1产生配子的种类 ③F2的基因型 ④F1产生配子的比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①F1的基因型:测交法可用于鉴定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体,若测交后代均为显性个体,则其为纯合体,若测交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其为杂合子,正确; ②F1产生配子的种类: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正确; ③通过题干信息,只能获取F1的情况,不能获取F2的情况,错误; ④F1产生配子的比例: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正确; 所以实验结果能验证的是①②④;故选C。 10.具有下列基因型的生物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据此答题。 【详解】YYrr属于纯合子,只能产生Yr一种配子,A正确;yyRr能产生两种配子,即yR、yr,B错误;YyRr能产生四种配子,即YR、Yr、yR、yr,C错误;YyRR能产生两种配子,即YR、Yr,D错误;故选A。 11.孟德尔总结出基因分离规律是通过 A. 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B. 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C. 一对相对性状的果蝇杂交实验 D. 两对相对性状的果蝇杂交实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母本的处理,应该在雄蕊未成熟时即花蕾期进行,对杂交结果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进行了推理,并对杂交结果大量的统计来减少实验误差,最后得出分离定律。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孟德尔总结出基因分离规律是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A正确;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得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D错误;故选A。 12.人类ABO血型由IA、IB和i控制,一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已有一个O型血女孩,又生了个男孩,他为O型血的几率是 A. 1/8 B. 1/4 C. 1/3 D. 1/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该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生育一个O型血女儿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IAi和IBi,该夫妇生育的儿子为ii的几率为1/4. 考点:本题考查血型的判断和概率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应用分离定律解释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13.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 A. 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B. 子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3:1 C. 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 D. 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的基因彼此分离 【答案】D 【解析】 子代岀现性状分离,这是实验现象,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项错误;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这是实验结果,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项错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不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基因的分离定律 (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适用范围: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4)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 (5)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4.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上述现象表明 A. 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B.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 表现型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答案】C 【解析】 同一株水毛茛,基因型肯定相同,但表现型不同,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表明环境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即表现型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为C。 【考点定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名师点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并不是简单地线性关系: 1、生物的有些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有些性状是由多对基因来决定的(如人的身高)。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观型= 基因型+环境条件。 15. 具有下列基因型的植物体进行自交,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ABB、aabb和AAbb都是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B、C三项均错误;AABb是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分离,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纯合子与杂合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6.基因型为YYRr 的豌豆个体自交,后代中基因型的比例为 A. 3:1 B. 1:2:1 C. 1:1:1:1 D. 3:1:3: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先看Rr× Rr自交,得到RR: Rr:rr=1:2:1,YY自交基因型仍为YY,所以其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YYRR:YYRr:YYrr=1:2:1,故选B。 17.南瓜的白色(A)对黄色(a)是显性,盘状(B)对球状(b)是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白色盘状(AABB)和黄色球状(aabb)的南瓜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产生F2。在F2中,白色盘状南瓜应占F2总数的 A. 1/16 B. 3/16 C. 1/2 D. 9/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白色盘状(AABB)和黄色球状(aabb)的南瓜杂交获得F1,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说明黄色相对于白色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盘状相对于球状为显性性状(用B、b表示),F1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盘状(A_B_):黄色球状(aabb):白色球状(A_bb):黄色盘状(aa B_)=9:1:3:3。F2中白色盘状南瓜占 9/16,故选D。 18.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的豌豆杂交,后代中表现型有 A. 2种 B. 4种 C. 6种 D. 9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代基因型为YyRr、Yyrr、yyRr和yyrr,表现型依次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为1:1:1:1,所以后代中表现型共有4种。所以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 19.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约为9:3: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且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B.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数量相等,各有四种类型 C.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随机结合,有9种组合方式 D. F2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新组合类型占3/8或5/8 【答案】D 【解析】 【详解】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且表现为完全显性,A错误;F1产生的雄配子多于雌配子数量,各有四种类型,B错误;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随机结合,有4×4=16种组合方式,C错误;F2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新组合类型占3/8或5/8,D正确。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应用 【点睛】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20.小麦的高茎( T )对矮茎( t )为显性,无芒( B )对有芒( b )为显性。高茎无芒和矮茎有芒的小麦杂交,后代表现型为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且比例是 l:l:l:1 ,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A. TtBb 和 ttbb B. TtBb 和 Ttbb C. Ttbb 和 ttbb D. TtBb 和 ttBB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为高茎无芒(T_B_)和矮茎有芒(ttbb),杂交后代表现型为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且比例是1:1:1:1,该比例符合测交后代的比例,因此亲本为双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即基因型为TtBb和ttbb。综上所述,A正确。 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书写遗传图解,然后运用测交方法进行判断。 21.豌豆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圆形对皱形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将黄色圆形和绿色圆形豌豆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新组合类型个体占子代总数的比例为 A. 1/3 B. 1/4 C. 1/8 D. 1/9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由题意知圆形:皱形=3:1,黄色:绿色=1:1,所以亲本是基因型为AaBb×Aabb的杂交,后代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的基因型有aaBb、aabb,故其占子代总数的比例为×+×=. 解:由题意知圆形:皱形=3:1,黄色:绿色=1:1,所以亲本是基因型为AaBb×Aabb的杂交,后代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的基因型有aaBb、aabb,故其占子代总数的比例为×+×=. 故选: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2.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 C. 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 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模拟孟德尔杂交试验。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定律实验;①③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 【详解】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A错误;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模拟了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1/2=1/4,C错误;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3×3=9种,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关键要明确实验中所用的烧杯、不同烧杯的小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学生明确甲、乙两同学操作的区别及得出的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2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和原因分别是 A. 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B. 第一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 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D. 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原始生殖细胞(2N)经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形成初级性母细胞(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次级性母细胞(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生殖细胞(N);据此答题。 【详解】减数分裂是指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分裂,其结果是新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故选A。 24.减数分裂过程不同于有丝分裂的显著特点是 A. 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 B. 染色体进行复制 C. 有纺锤体的形成 D. 着丝点一分为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有丝分裂细胞分裂1次,产生2个子细胞;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2次,产生4个子细胞,有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详解】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正确;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会发生染色体复制,B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期都有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和染色单体的分开,D错误;故选A。 25.大多数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A. 有丝分裂中期 B. 有丝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或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 【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故选D。 26.两种高等生物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如下,其中3个来自同种生物,则来自另一种生物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形成的配子含有两条染色体;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形成的配子中含有2条染色体;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形成的配子含有两条染色体;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知ABC来自于同一个雌性动物;D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与其他三个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不同,应该来自于另一种雌性动物,故选D。 27.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个时期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过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 配对后的染色体将进行复制 C. 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配对 D. 配对后形成的每个四分体含有4个DNA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该过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将进行复制,B错误;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配对,C正确;配对后形成的每个四分体含有4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B。 28.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A. 2条 B. 4条 C. 8条 D. 16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点),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据此答题。 【详解】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即4对同源染色体,则其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个四分体,故选C。 29.家兔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A. 中期Ⅰ B. 后期Ⅰ C. 中期Ⅱ D. 后期Ⅱ 【答案】D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但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B项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不含有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不含同源染色体,D项正确。 30.图是某生物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该细胞是 A. 初级精母细胞 B. 初级卵母细胞 C. 次级精母细胞 D. 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质的分配是均等的,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质的分配是不均等的; 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着丝点分裂. 解: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由于图中细胞质的分配是不均等的,因此是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故选:D.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31.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A. 受精卵 B. 次级卵母细胞 C. 卵细胞 D. 精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含同源染色体。 【详解】受精卵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卵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精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 32.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就是染色体 B. 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C.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D.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B、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B错误;C、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正确;D、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上,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名师点睛】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3.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A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B中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存在该种情况,B错误;C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G和H、g和h为非等位基因,不会出现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D错误。 【点睛】注意:只有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才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4.正常情况下,人类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A. 44+XX B. 44+XY C. 22+X D. 22+Y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类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是23条,其中有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名师点睛】1.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人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一类是性染色体,决定生物的性别。在体细胞中的23对染色体中,常染色体有22对,性染色体只有1对,人的性别是由这一对性染色体决定的。 2.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①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差别 男、女各有一对染色体与对方的不同,称为性染色体。男性体细胞中的那一对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那一对性染色体是相同的,都是X染色体,可简记为男:22对+XY,女:22对+XX。 (“X”,“Y”必须大写) 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差别(精子和卵细胞中各含23条染色体) 由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因此,男、女在产生生殖细胞时,生殖细胞就出现变化。男性产生2种精子:一种是22常+X,一种是22常 +Y;女性只产生1种卵细胞:22常+X。 3.易错点: (1)误认为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和子代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一致的 在同一种生物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经过受精作用之后,染色体又恢复了原来父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成对存在,而且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2)误认为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既有常染色体,又有性染色体。只不过在性别决定过程中,是由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控制的。 35.下图表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中口、Ο 分别表示正常男女,■、●分别表示患病男女),其中能排除血友病遗传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可知,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而C图根据遗传病的判断方式可知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所以C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遗传病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6.某女孩患红绿色盲,其亲人中一定患色盲的是 A. 祖父 B. 外祖母 C. 母亲 D. 父亲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设相关基因由B和b控制。女孩是色盲,其基因型为XbXb,两个b基因必定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母亲有2条X染色体,可能是携带者或患者。父亲只有1条X染色体,一定是色盲患者。综上所述,D正确。 考点:伴性遗传 37.在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家系中,若双亲都不患病,所生的子女 A. 表现型都正常 B. 患病概率为50% C. 患者多为女性 D. 患者多为男性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在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家系中,若双亲都不患病,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aXa,XaY.因此,所生的子女表现型都正常.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比较 ①常染色体上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即子代无论男女得病的概率或正常的概率相同; ②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子代男女得病概率或正常的概率不同. ③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余男性; 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余女性; 常染色体:男女患者比例相当. 38.一个色盲男子和一个带有色盲基因的正常女子结婚,预测他们的子女患色盲的机率是 A. 50% B. 25% C. 12.5% D. 6.25%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通过题干知道男性基因型为:XbY;女性基因型为: XBXb,则他们婚配产生的后代基因为:1/4XBXb,1/4XbXb, 1/4XbY ,1/4XBY,则他们的子女患色盲的机率是1/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9.调查发现,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女性无此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症属于X连锁遗传 B. 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 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 D. 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占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伴Y遗传的理解及应用。这类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所以这些基因只能随Y染色体传递,由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 【详解】由于外耳道多毛症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女性无此症,故该症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属于Y连锁遗传,A、B错误;这类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故患者的体细胞只有一个外耳道多毛症基因,C错误;由于患者只有Y染色体上含致病基因,产生的精子中有一半含X染色体,一半含Y染色体,故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的精子占1/2,D正确,所以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 40.一对夫妇生了一对“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正常,女孩色盲。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 XbY、XBXB B. XBY、XBXb C. XBY、XbXb D. XbY、XBXb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孩正常基因型为XB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亲,母亲基因型为XBX-,女孩色盲,基因型为XbXb,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故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Y、XBXb,答案选D。 考点: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1.下列关于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前期,分开的中心体之间有纺锤丝相连 B. 中期,伸展延长的染色质排列在赤道面上 C. 后期,可观察到核被膜逐渐解体形成小泡 D. 末期,可观察到由许多囊泡聚集形成的细胞板 【答案】A 【解析】 前期,中心体分向两极,由纺锤丝连接,A正确;中期,螺旋、卷曲的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核膜裂解为小泡在前期,C错误;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细胞膜在赤道面部分向内凹陷,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不会形成细胞板,D错误。 42.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B. 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C. 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 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得,甲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丁图为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 【详解】装片在制作时需要先用盐酸解离,而因为染色用的染色剂为碱性,因此在染色前需要用清水漂洗以防止解离液和染色剂中和导致染色效果降低,A选项正确;观察过程需要从低倍镜开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再换高倍镜观察,B选项正确;图甲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正在处于核膜消失,形成染色体的阶段,已经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选项错误;图乙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体细胞相等,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着丝粒断裂,使染色体暂时加倍,故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D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C。 43.金鱼躯体的透明程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完全透明的金鱼与不透明的金鱼杂交,F1都表现为半透明,让F1金鱼与完全透明的金鱼的金鱼杂交,后代表现型为 A. 半透明 B. 完全透明和半透明 C. 完全透明 D. 完全透明和不透明 【答案】B 【解析】 假设决定不透明的基因型为A,决定透明的基因型为a,而根据题意不透明金鱼(AA)和透明金鱼(aa)杂交,F1个体(Aa)身体都表现为半透明.让F1的金鱼与完全透明的金鱼杂交,Aa×aa→1Aa(半透明金鱼):1aa(透明金鱼);假设决定透明的基因型为A,决定不透明的基因型为a,而根据题意透明金鱼(AA)和不透明金鱼(aa)杂交,F1个体(Aa)身体都表现为半透明.让F1的金鱼与完全透明的金鱼杂交,Aa×AA→1AA(透明金鱼):1Aa(半透明金鱼)。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44.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 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 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D. 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无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 2、杂交实验的过程: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详解】豌豆花瓣开放时,豌豆已经完成授粉,所以应在花粉尚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A错误;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异花授粉,B错误;F1自交,其F2 中同时出现白花和紫花,这种现象是性状分离。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紫花和白花杂交,F1全部为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则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D正确。故选D。 45.狗的毛色中褐色(B)对黑色(b)显性;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含有B、b基因的狗均表现为白色,i不影响B、b的表达。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理论上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 A. 8 :1 B. 2 :1 C. 15 :1 D. 3 :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型为bbii的黑色狗和基因型为BBII白色狗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Ii,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的基因组成及比例是B_I_:bbI_:B_ii:bbii=9:3:3:1,其中B_ii表现为褐色,bbii表现为黑色,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Bbii:bbii=2:1,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6.小麦毛颖(D)对光颖(d)为显性,抗锈(R)对感锈(r)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用表现型为毛颖抗锈和光颖抗锈的小麦杂交,子代表现型有:毛颖抗锈、毛颖感锈、光颖抗锈、光颖感锈四种,比例接近于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 DdRr,ddRR B. DdRr,Ddrr C. ddRr,ddRr D. DdRr,ddRr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表现型为毛颖抗锈和光颖抗锈的小麦杂交,子代表现型有:毛颖抗锈、毛颖感锈、光颖抗锈、光颖感锈四种,比例接近于是3:1:3:1,子代中抗锈:感锈=3:1;,子代中毛颖:光颖=1:1,由此可推断亲本的基因型。 【详解】单独分析抗锈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综合以上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ddRr和DdRr,故选D。 47.二倍体生物(2n=6)的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 B. 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 C. 原始生殖细胞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该细胞可能由初级卵母细胞经前期Ⅰ的染色体片段交换后产生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分析可知: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开,可确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又因其细胞质均等分配,可进一步确定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该细胞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B正确;通过A项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的后期,故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正确;根据该动物的基因型和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判断该变异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基因突变或前期I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A。 4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 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 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 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可见,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A、B正确;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49.果蝇的直刚毛和卷刚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若干只直刚毛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个体数如图所示。理论上,子代直刚毛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A. 1/3 B. 4/9 C. 1/2 D. 4/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由于亲本都是直刚毛,后代有直刚毛和卷刚毛,与性别有关,说明直刚毛为显性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直刚毛用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或XAXa×XAY,只有亲本为XAXa×XAY时,后代会出现卷刚毛雄性,所占比例为1/4,此时子代直刚毛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4,即100只,其他情况全为纯合子,即根据题图,纯合子有400只,因此子代直刚毛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4/5,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0.人类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红细胞形态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H、h)控制。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下表: HH Hh hh 红细胞形态 全部正常 部分镰刀形,部分正常 全部镰刀形 临床表现 不患贫血症 不患贫血症 患贫血症 现有一对色觉正常且有部分镰刀形红细胞的夫妇,生了一个男孩——李某。这对夫妇的父母色觉均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症患者。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 B. 色觉和红细胞形态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妻子的基因型是HhXBXB或HhXBXb D. 李某不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概率是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以知道: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并且表格中的H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因为夫妇的表现型为“色觉正常但有部分镰刀形红细胞的夫妇”,由此初步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为:HhXBX-、HhXBY,又因为“这对夫妇的父母均正常,妻子的弟弟红绿色盲病患者”,则弟弟为XbY,因此妻子的父母基因型为XBXb和XBY,再根据此推测妻子的基因型。 【详解】从表中可知,基因型为Hh的个体表现为部分镰刀形,部分正常,说明性状的显隐性不是绝对的,A正确;色盲和红细胞形态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由父母表型正常,妻子的弟弟为色盲可以知道,妻子的父母基因型均为XBXb和XBY,所生女儿正常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该对夫妇都有部分镰刀形红细胞,说明基因型为Hh,故妻子的基因型是HhXBXB或HhXBXb,C正确;基因型均为Hh的夫妇生育基因型为hh的概率为1/4,不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概率是3/4,D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51.豌豆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 (1)豌豆是____授粉植物,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____。 (2)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1。请分析回答: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5 411 二 紫花×白花 807 0 三 紫花×紫花 1240 420 ①根据组合____能判断出____是显性性状。 ②组合三的F1显性类型植株中,杂合子占____。若组合三F1植株连续自交,预测F2中开紫花植株和开白花植株的比例约为____。 ③若取组合二中的F1紫花植株与组合三中的F1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的概率为____。 (3)豌豆的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形(R)对皱形(r)为显性。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杂交实验2和实验3(见图)。 ①根据实验2判断,控制豌豆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填“同源” 或“非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F2中出现新类型植株的主要原因是____。 ②若实验2 F2 中的绿色圆形植株与杂合黄色皱形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____种,其中黄色圆形植株占后代总数的____。 ③根据实验2判断,F1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是____;让F2中的黄色圆形个体自交,则得到的F3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 ④实验3中亲本的基因型:黄色圆形为____;绿色皱形为____。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分别为____。 【答案】 (1). 自花授粉、闭花授粉 (2). 相对性状 (3). 二、三 (4). 紫花 (5). 2/3 (6). 5:3 (7). 1/6 (8). 非同源 (9). 自由组合 (10).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1). 4 (12). 1/3 (13). ABAbaBab (14). 1/4 (15). 25:5:5:1 (16). YyRr (17). yyrr (18). YyRr:Yyrr:yyRr:yyrr=1:1:1:1 【解析】 【分析】 实验1:组合三子二代性状分离比=3:1,说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紫花是显性性状,子一代是杂合子; 实验2:子二代9:3:3:1,说明黄色、圆粒是显性性状,子一代是双杂合子YyRr,据此答题; 实验3:亲本基因型可以表示为Y_R_×yyrr,而子二代比例为9:15:15:25,即Y_R_占9/64,该比例为1/4×9/16的结果,说明子一代中YyRr占1/4,由此可以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 【详解】(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相对性状。 (2)①组合二亲本紫花×白花杂交,后代全为紫花,可推测紫花为显性性状,组合三亲本紫花×紫花,后代紫花:白花=3:1,可推测紫花为显性。 ②组合三的F1紫花植株基因型为1/3AA或者2/3Aa,杂合子占2/3。 亲本是杂合子Aa,后代AA:Aa:aa=1:2:1,其中Aa占1/2,若F1植株全部自交,预测F2中,开白花植株和开紫花植株的比例约为(22-1):(22+1)=3:5。 ③组合二中的F1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与组合三中的F1紫花植株基因型为1/3AA或者2/3Aa杂交,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的概率为2/3×1/4=1/6。 (3)豌豆的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形(R)对皱形(r)为显性.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杂交实验2和实验3(见图2)。 ①根据实验2子二代9:3:3:1可知,控制豌豆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 中出现新类型植株的主要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实验2 F2中的绿色圆形植株(1/3yyRR和2/3yyRr)与杂合黄色皱形(Yyrr)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1/3yyRr;1/6yyrr;1/3YyRr;1/6Yyrr;)4种,其中黄色圆形植株占后代总数的1/3。 ③通过分析可知实验2中F1的基因型为YyRr,则其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AbaBab,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是1/16YYRR+1/16YYrr+1/16yyRR +1/16yyrr=1/4;F2中的黄色圆粒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1:2:2:4,采用逐对分析法,YY:Yy=1:2,而YY→YY,Yy→1YY、2Yy、1yy,则自交后代绿色的概率= 2/3 × 1/4 = 1/6 ,黄色=1- 1/6 = 5/6 ,则黄色:绿色=5:1;同理RR:Rr=1:2,则自交后代皱粒的概率= 2 /3 × 1/4 = 1/6 ,圆粒=1- 1/6 = 5/6 ,则圆粒:皱粒=5:1;则F3的性状分离比是25:5:5:1。 ④亲本基因型可以表示为Y_R_×yyrr,而子二代比例为9:15:15:25,即Y_R_占 9/64,该比例为 1/4 × 9/16的结果,说明子一代中YyRr占 1/4,由此可以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由亲本基因型推测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分别为YyRr:Yyrr:yyRr:yyrr=1:1:1:1。 【点睛】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遗传图解和题中信息准确推断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52.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2n=4)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部分图像。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细胞处于____分裂的____时期。一个乙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____个成熟生殖细胞。 (2)丙细胞的名称为____,正在发生____分离,含有____条染色单体,含____个四分体。 (3)根据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丁细胞中的②表示____染色体。戊细胞的名称为____。 【答案】 (1). 有丝分裂 (2). 后 (3). 4 (4). 初级精母细胞 (5). 同源染色体 (6). 8 (7). 0 (8). 端着丝粒染色体 (9). 精细胞 【解析】 【分析】 图示分析:甲是有丝分裂后期;乙是精原细胞;丙是初级精母细胞;丁是次级精母细胞;戊是精细胞。 【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时期。乙是精原细胞,一个乙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4个成熟精子。 (2)丙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后期,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含0个四分体。 (3)根据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丁细胞中的②表示端着丝点染色体。戊细胞的名称为精细胞。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3.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有眼与无眼中,显性性状是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 (2)该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____定律,基因R(r)位于____染色体上。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R和r基因之间的关系为____。 (3)F1雄蝇的基因型是____。亲本无眼雌果蝇个体的体细胞内基因b的数目最多时有____个。 (4)F1全为红眼,F2出现表中不同表现型的现象称为____。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 (5)让F2中全部的红眼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3雄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其比例是____。 (6)用测交方法鉴定F2杂合红眼雄果蝇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___ 【答案】 (1). 有眼 (2). 有眼与无眼杂交,后代全为有眼 (3). 分离 (4). X (5). R对r完全显性 (6). BbXRY (7). 4 (8). 性状分离 (9). 5/6 (10). 红眼:白眼:无眼 (11). 6:2:1 (12). 【解析】 【分析】 先根据亲本雌雄果蝇和F1的表现型判断显隐性性状,再对表格进行分析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而推断亲本和F1的基因型。然后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及种群基因型频率等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详解】(1)由“1只无眼雌果蝇与1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可知,有眼与无眼杂交,后代全为有眼,则有眼对无眼显性。 (2)F2的雌雄个体中有眼和无眼的比例没有差异,有眼:无眼=3:1,因此控制有无眼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F2中雌蝇均为红眼,红眼雄蝇:白眼雄蝇=1:1,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F1雌雄果蝇均有眼,基因型均为Bb。由“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全为红眼, 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中红眼:白眼=3:1,由此推测红眼为显性,白眼为隐性,故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R和r基因之间的关系为R对r完全显性。 (3)根据(2)的分析可知,F1雌雄果蝇均为红眼,基因型分别为XRXr、XRY。因此,F1雄蝇的基因型是BbXRY,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通过题干信息可知亲本雌果蝇是一只无眼的,基因型为bb,故亲本无眼雌果蝇个体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其后期细胞内基因b的数目最多为4个。 (4)F1全为红眼,F2出现表中不同表现型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让F1雌果蝇(BbXRXr )和雄果蝇(BbXRY)随机交配得F2。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4×1/2BBXRXR,1/2×1/2BbXRXR,1/4×1/2BBXRXr,1/2×1/2BbXRXr,故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1/4×1/2)/(1/4×1/2+1/2×1/2+1/4×1/2+1/2×1/2)=5/6。 (5)让F1雌果蝇(BbXRXr)和雄果蝇(BbXRY)随机交配得F2。有眼(B)/无眼(b)、红眼(R)与白眼(r)两对基因可单独考虑。F2中B基因频率为(1/3×2+2/3)÷2=2/3,b基因频率为1–2/3=1/3。随机交配,理论上F3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2/3×2/3=4/9,Bb的基因型频率为2/3×1/3×2=4/9,bb的基因型频率为1/3×1/3=1/9。对于R、r这对等位基因,F2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2XRXR、1/2XRX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均为XRY。随机交配,理论上F3中雄果蝇基因型及其比例为3/4XRY、1/4XrY。综合考虑两对等位基因可知,F3雄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眼:白眼:无眼=[(4/9+4/9)×3/4]: [(4/9+4/9)×1/4]: [(3/4+1/4)×1/9]=6: 2:1。 (6)由题意可知测交采用的基因型为Bb XRXr(红眼雌果蝇)和bb XrY(无眼雄果蝇),故遗传图解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的能力、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能力、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