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赣中南五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8月)生物试题(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赣中南五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8月)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7-2018 学年江西赣中南五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8 月 )生物试题 1.某些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或性激素类似物),对青少年的发育会造成不良 影响。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 A. 糖类 B. 脂质 C. 蛋白质 D. 核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而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 素 D,因而性激素属于脂质,B 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脂质的种类。 2.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用来鉴别两者差异的主要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核膜 【答案】D 【解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有无以核膜包裹的细胞核;故选 D。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 【名师点睛】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统一性是都具有细胞膜、核糖体、DNA,真核细胞 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差异是真核细胞具有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3.在成人心肌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中数量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 生在叶绿体基质内;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 车间”.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液泡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是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细胞器.含有色素(花青素). 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 解:成人心肌细胞消耗的能量比腹肌细胞多,故其中的参与有氧呼吸的细胞器﹣﹣线粒 体数量多,而与其它细胞器无关. 故选:A.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4.蚕豆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图为蚕豆病遗传系谱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自然人群中,该病以男性患者居多 B. Ⅰ1、Ⅱ4、Ⅲ6 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 Ⅱ3 和Ⅱ4 再生一个女孩,患蚕豆病的概率是 1/2 D. Ⅲ6 与一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生一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7/8 【答案】C 【解析】由于蚕豆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人群中该病患者以男性居多,A 项正确;Ⅰ1 和Ⅲ6 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而Ⅱ4 一定为杂合子,B 项正确;Ⅱ3 和Ⅱ4 的女儿不可能患蚕豆病,故所生女孩患蚕豆病的概率为 0,C 项错误;Ⅲ6 与一表 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生一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1-1/2×1/4=7/8,D 项正确。 5.如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 随着曲线 a 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B. 4h 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 C. 随着曲线 b 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 D. 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 4h 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 b 表示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逐渐减少而胰高血糖 素含量逐渐升高,故曲线 a 表示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曲线 b 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 。随着曲线 a 胰岛素浓度的下降,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速率下降,A 项错误;4 h 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较高,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补 充血糖浓度,所以此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B 项正确; 如果随着曲线 b 胰高血糖素浓度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则胰岛素浓度也会上升, 与图示不符,因此,根据图示可知此时血糖浓度保持稳定,C 项错误;若在平静状态下 ,进餐后 4h 内,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 a 表 示,D 项错误。 6.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其突变性状是由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 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 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 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则 Q 和 P 值分别为 1、0 B.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 Q 和 P 值分别为 0、1 C.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X 和 Y 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该株突变个体的基因型为 XAYa、 XaYA 或 XAYA D.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 Q 和 P 值分别为 1/2、1/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若突变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由于雌株不含 Y 染色体、所有的雄株 均含有 X 染色体,故 Q 和 P 值分别为 1、0,A 正确;子代雄株的 X 染色体来自野生纯 合雌株,表现为非突变性状,而子代的雌株均含有突变株,故 Q 和 P 值分别为 0、1,B 正确;若突变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该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 XaYA 或 XAYa,该雄株(XaYA)多株野生纯合雌株(XaXa)杂交,后代雌性(XaXa)全为野生性 状,雄性(XaYA)均为突变性状;该突变雄株(XAYa)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XaXa)杂交 ,子代雌性(XAXa)全为突变性状,雄性(XaYa)全为野生性状,C 错误.如果突变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现无性别之分,若突变基因为显性,则 Q 和 P 值相等, 均为 1/2,D 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 7.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诊断 C. 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D. 近亲结婚可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机率大大增加 【答案】D 【解析】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人群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A 项错误;镰刀型 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而健康人的红细胞呈两面略凹的圆饼状,因此能通 过显微镜观察来诊断,B 项错误;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 项 错误;近亲结婚从共同祖先继承的相同基因的种类增多,可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机率大 大增加,D 项正确。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A 【解析】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不是接触青霉素造成的,青霉素只是起到了选择作 用。A 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 正确。异地新 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 正确。自然 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 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和进化 【名师点睛】学生对物种形成理解不清 物种形成 (1)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的关系图 (2)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过程 一个种群 多个小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亚种 新物种 9.1953 年 Watson 和 Crick 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 DNA 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 DNA 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④为 DNA 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DNA 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 DNA 的组成,即两条反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其遗传信息存储在 DNA 的碱基排列顺序之中,并且指出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 DNA 的复制阐明奠定了基础,因此答案为 D 【考点定位】DNA 的结构 10.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 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B. 证明了 RNA 是遗传物质 C. 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 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是证明在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中有 某种“转化因子”可以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但没有明确是什么物质,没有具体证明哪 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 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 ,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 F1 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 F1 和 F2 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 F2 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1/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两对等位基因杂交,F2 中灰色比例最高,所以灰色为双显性状, 米色最少为双隐性状,黄色、黑色为单显性,A 错误;F1 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 色亲本(假设为 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_,aaB_),故后代为两种表现型, B 正确;F2 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灰色大鼠中有 1/9 的为纯合 体(AABB),其余为杂合,C 错误;F2 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 1/3, 与米色(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 2/3,与米色大鼠 (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2/3×1/2=1/3,D 错误。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2.猞猁以雪兔为食,如图为 1850 年~1940 年的 90 年间,雪兔和猞猁的种群 数量波动情况,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这种种群数量波动方式属于非周期波动 B. 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极为强烈 C. 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 D. 雪兔属于小型哺乳类,因此其存活曲线与人类类似,接近凸形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这种种群数量波动方式属于周期波动,A 错误;种群数量的外源性 调节因素最强烈的是气候,还有食物、捕食、寄生物等,B 错误;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属 于初级生产量,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C 正确;雪 兔被猞猁捕食,而人是所有食物链的最高营养极,一般不会被其他生物捕食,所以雪兔 存活曲线不可能与人类类似,D 错误。 13.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农业丰收景象。这句词中隐含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 物链,该食物链是(  ) A. 蛇→蛙→鹰 B. 稻→蛇→鹰 C. 稻→害虫→蛙 D. 害虫→蛙→蛇→细菌 【答案】C 【解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该诗词中涉及到水稻、青蛙,而青蛙不 能直接以水稻为食,青蛙是以害虫为食的,害虫是以水稻为食的,所以组成的食物链为 :稻→害虫→蛙,故选 C。 14.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 表示某 些过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①②③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 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C. a 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 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 D. 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①是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③是线粒体,A 正确;该过程显示 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能够说明细胞器在结构与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B 正确;分 析题图可知,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b 是内质网对肽链的加工和运输,c 是高尔 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运输,C 正确;原核细胞内无内质网和 高尔基体,因此不能完成图解中的全过程,D 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膜系统——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名师点睛】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警示:与分泌蛋白形成的“有关细胞器”“有关结构”和“有关膜结构”有所不同 ①有关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②有关结构: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③有关膜结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2)细胞器的膜不是孤立的:由于各种膜的化学组成成分和结构基本相同,既可以直接 相互转化,也可以以囊泡的形式间接转化。 15.如图为糖的分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糖原、淀粉和纤维素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B.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C. 动物体内的糖原都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换,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D. 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答案】D 【解析】糖原、淀粉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不是储能物质,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 主要成分,A 错误;糖蛋白中的糖类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B 错误;动物中的肝糖 原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换,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 糖,C 错误;某些微生物可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D 正确。 【考点定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名师点睛】弄清脉络,掌握以下知识点: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 ,核糖与脱氧核糖是构成核酸的成分,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 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16.下列有关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胎分割是指借助一定的技术将早期胚胎一分为二 B. 可用性腺激素处理使母畜超数排卵 C. 选用同种、同期发情的母畜作受体时,基本上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D. 试管动物是指从体外受精到完成整个胚胎发育都在体外的“试管”中进行所得到的 动物 【答案】C 【解析】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分割,应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的 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A 错误;对供体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超数排卵,B 错误;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基本上不 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 正确;早期胚胎发育在体外进行,移入子宫后是在体内进行的 ,D 错误。 17.下列能正确表示高等动物胚胎发育顺序的是 A. 受精卵→囊胚→桑椹胚→原肠胚→幼体 B. 卵→桑椹胚→原肠胚→囊胚→幼体 C. 卵→囊胚→桑椹胚→原肠胚→幼体 D. 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幼体 【答案】D 【解析】高等动物胚胎发育为:受精卵首先通过卵裂形成 32 个细胞的桑椹胚,桑椹胚 细胞再增殖分化形成具有囊胚腔的囊胚,囊胚继续分化形成具有三个胚层分化的原肠胚 ,然后出现组织器官的分化,最后形成幼体,故 D 正确。 18.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 a、b、c、d 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 CO2 释放量和叶绿体 O2 释放量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为 a 时,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光照强度为 b 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 光照强度为 c 时,叶肉细胞无呼吸作用 D. 呼吸作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光照强度为 d 时,达到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最 大值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光照强度为 a 时,叶绿体没有释放氧气,所以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A 正确。光照强度为 b 时,叶肉细胞释放二氧化碳到环境中,说明叶肉细胞光 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 错误。光照强度为 c、d 时,只有叶绿体释放的氧气 值,没有二氧化碳释放到环境,说明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 错误 。在此图中不能判断光饱和点,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 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9.下用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甘蔗提取液,可用于鉴定还原糖 B.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 pH 是自变量 C.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发生渗透吸水时,其细胞液浓度会降低 D. 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看到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答案】C 【解析】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A 错误;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pH 是无关变量,B 错误;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发生渗透吸水 时,其细胞液浓度会降低,C 正确;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细胞已经被 杀死,不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D 错误。 20.H9N2 病毒能导致禽类患流感,为了研发 H9N2 病毒的疫苗,某研究机构将未接触过 H9N2 病毒的家鸽随机均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实验中,甲组家鸽体内的吞噬细胞和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B. 甲组家鸽经减毒处理的 H9N2 病毒诱导产生了抗性突变 C. 第二次实验中,乙组家鸽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 乙组家鸽出现流感症状是因为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A 【解析】第一次实验中,给甲组家鸽注射减毒处理的 H9N2 病毒,导致甲组家鸽体内发 生了体液免疫,即体内的吞噬细胞和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A 正确;甲组家鸽经减毒 处理的 H9N2 病毒诱导进行了体液免疫,B 错误;由于第一次实验时,给乙组注射了生 理盐水,因此没有进行免疫反应,因此第二次实验中,乙组家鸽体内进行初次免疫,其 体内没有记忆细胞,C 错误;乙组家鸽出现流感症状是因为体内没有迅速经过特异性免 疫反应将抗原清除,D 错误。 21.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 疫苗,它们是由病原 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 疫反应。关于 DNA 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 疫苗导入人体能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B. 导入人体的 DNA 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 C. DNA 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 D. DNA 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导入人体的 DNA 疫苗在体内表达出抗原引起机体的反应而产生抗 体,起到免疫作用,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故选 B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列知识的要点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的能力。 22.下面是四种不同质粒的示意图,其中 ori 为复制必需的序列,amp 为氨苄青霉素抗 性基因,tet 为四环素抗性基因,箭头表示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 amp 和 tet 是一对等位基因,常作为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 B. 质粒指细菌细胞中能自我复制的小型环状的 DNA 和动植物病毒的 DNA C. 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部位是 DNA 分子中特定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氢键 D. 用质粒 4 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该菌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答案】D 【解析】用质粒 4 将目的基因导大肠杆菌,tet 被破坏,则该菌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 基上生长。 23.201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博 伊特勒和 霍夫曼发现了 toll 样受体(TLR)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 活非特异性免疫的现 象。斯坦曼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并证实其能激发 T 淋 巴细胞引起系列反应,如制造 出“杀手”细胞等,杀死被感染的细胞及“入侵者”。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toll 样受体(TL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 B. toll 样受体(TLR)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 C. 树突状细胞激发 T 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树突状细胞能激发 T 淋巴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toll 样受体(TLR)是单个的跨膜非催化性蛋白质”,蛋白质的 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 正确;题中表示该蛋白质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因此该受体可能存 在于细胞的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B 正确;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彼此接触可以传 递信息,这是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来完成的,因此树突状细胞激发 T 淋巴细胞体现 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 正确;树突状细胞能激发 T 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产生抗体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而淋巴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的,D 错误。 24.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下列哪项能表示受刺激部位(箭头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 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 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 故选:B. 25.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 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C. 细胞外液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Na+ 和 Cl- D.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答案】A 【解析】血浆晶体渗透压: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血浆胶体渗 透压: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由于血浆中小分子晶体物质的颗粒非常多,血浆渗 透压主要是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入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 膨胀,直至膜破裂。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现象称为溶血。反之,当血浆晶 体渗透压高时,红细胞中水分渗出,从而发生皱缩。血浆胶体渗透压虽然较小。但蛋白 质等胶体物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能直接影响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的交换,对 维持正常血液量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 液增多,引起水肿。 26.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 8 个相同 的小室(均为透明、密闭的玻璃室)内,在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适宜的条件下测 得小麦幼 苗在 1 h 内 O2 释放量的情况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同一光照条件下,实验设置三组的目的是。 (2)当光照强度为 500 lx 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是,在这一光照条件下 ,植 物体内有机物的变化情况是(填“增加”或“减少”) 。若要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所 提供的光照 强度至少应该大于。 (3)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体内产生 ATP 的场所有。 (4)在 5 000~6 000 lx 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特点是,此时真正的光合速率为(用 O2 的释 放速率表示)。 (5)请在图中用曲线大致表示 O2 释放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注意:要求标注出几个关 键点的坐标)。 【答案】 减少实验误差 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减少 1 000 lx 细胞质基质 和 线 粒 体 光 合 速 率 不 再 随 光 照 强 度 的 增 强 而 增 大 22.4 mL/h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该条件下 的平均值代表呼吸速率;500lx 条件下,氧气释放量为负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小于 0, 即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1000lx 时,净光合速率为 0,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1000lx 以后,净光合速率大于 0,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1)实验设置三组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为准确。 (2)当光照强度为 500 lx 时,植物 O 释放量为负值(即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氧气),说 明此时植物除了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之外,还从外界环境吸收氧气进 行呼吸作用,因此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由于此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因此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减少;若要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植物的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 率。分析图表数据可知,在光照强度大于 1000 lx 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3)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体内产生 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表中数据显示在 5 000~6 000 lx 光照强度下,O2 释放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此条 件下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即 O 释放速率)+呼吸速率(即黑 暗 中 O 吸 收 速 率 ) , 在 5 000~6 000 lx 光 照 强 度 下 , 真 正 的 光 合 速 率 =18.2+4.2=22.4(mL/h)。 (5)画曲线时要注明黑暗、光照强度分别为 1 000 lx 和 5 000 lx 条件下对应的 O 释放 量,如图: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表格数据的分析,确定黑暗、1000lx 条件是两个关键点 ,分别表示呼吸速率和光饱和点,并明确表格数据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 27.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仅仅禁食 2 天以上就可以重启人体免疫系统。这项研 究 对 因年老或癌症而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的治疗带来了福音。研究发现,禁食 2-4 天就迫 使身体 进入“生存模式”,首先耗尽体内储存的糖分,其次消耗脂肪;更换掉不需要 的尤其是受损的免 疫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重建整个免疫系统。 (1)禁食后初期,血糖浓度下降,____ (填激素)分泌量上升,它主要通过作用于_____ 细胞使血糖较快得到补充;禁食中后期该激素主要通过作用于____细胞使血糖持续得到 补充。 (2)受损细胞被“更换”的过程属于____ (填写“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更换掉 的细胞中的物质若可再被利用,则参与新结构的构建,___________。 (3)新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____干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____等免疫细胞(写出三个 名称)。机体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将癌细胞杀死,此过程主要为________ (填写“体液 或“细胞”) 免疫。 【答案】(1)胰高血糖素 肝 脂肪 (2)细胞凋亡 被氧化分解供能 (3)骨髓中的造血 T 细胞、B 细胞、吞噬细胞 细胞 【解析】(1)禁食后初期,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它主要通过作用 于肝细胞使血糖较快得到补充;禁食中后期该激素主要通过作用于脂肪细胞使血糖持续 得到补充。 (2)受损细胞被“更换”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更换掉的细胞中的物质若可再被利用, 则参与新结构的构建或被氧化分解供能。 (3)新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 T 细胞、B 细 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机体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将癌细胞杀死,此过程主要为细胞 免疫。 【考点定位】血糖调节;免疫调节;细胞调亡 28.甲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一定时间内流经该生态系统各营养 级 (Ⅰ、Ⅱ、Ⅲ)能量的不同去向的相对值(分别用 a、b、c、d 表示,其中 b 表示呼吸作用 消耗部分)。 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甲图中的____ (填写字母)经过________作用固 定的。该图 中的食物链有_______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大量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请据甲图分析原因: ____。 (3)乙图中(填写字母)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流向 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有自身呼吸消耗、被利用、一部分未参与流动。 (4)乙图中的Ⅲ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则短期内对Ⅰ和Ⅱ的影响分别是、。 【答案】 D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 D→E→B 和 D→B 可以增加 CO2 从 C 到生物群 落的吸收速率 a1、a2 分解者 Ⅰ增加 Ⅱ减少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 C 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 表示生产者,E 表示初级消费者,B 表示次级消费者,A 表示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 D→E→B 和 D→B。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中的 D 表示生产者,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生产者通过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捕食链)的构成,所以甲图中的 食物链有 D→E→B 和 D→B。 (2)温室效应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等导致的,所以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生物群落对大气 中 CO2 的固定(或吸收),从而缓解温室效应。 (3)从 a1、a2 的相对值以及第Ⅲ营养级中无 a 可以判断,a1、a2 表示流向下一个营 养级的能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之所以不能全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参与流动等。 (4)乙图中的食物链为Ⅰ→Ⅱ→Ⅲ,所以Ⅲ如果短时间大量增加,短期内Ⅰ的数量会 增加、Ⅱ的数量会减少。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 C 是无机环境、D 是生产者;其 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 A 为分 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 B、E 均为消费者。 29.分析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及多样性问题: (1)生物 a 为现今仅存于某个海岛上的一种昆虫, 其翅的强健程度用 T 来表示,最近 一次科学考 察时测得生物 a 的 T 值分布曲线 如下面左图所示。请你预测一下当该海 岛上的风力持续变强之后,可能测得的生物 a 的 T 值与 a 的个体数分布曲线图,并画在 相应图的坐标上。 (2)(多选)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 4 次自交,获得 的子代中, Aa 的频率为 1/16,AA 和 aa 的频率均为 15/3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 些年中。 A.发生了隔离 B.发生了基因突变 C.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D.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E.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F.发生了自然选择 G.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H.基因库没有变化 I. 会因定向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 (3)①下图中三条曲线 a、b、c 为某生态系统中 3 种生物的 C02 消耗速率的曲线图, 其中可能分别是小球藻、动物、硝化细菌的顺序依次为。研究人员利用含大量氮、磷的 沼液培养小球藻,进行“去除 CO2 的低碳研究”。 ②确定小球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的简便方法是____。 ③磷被小球藻吸收后参与合成(至少答两项)等物质直接影响其光合作用。小球藻在 12 时产 生 ATP 的场所有。在显微镜下(或制片)观察存在叶绿体。 ④下图是在持续通入 CO2 浓度为 1.5%的空气下(其它条件适宜),CO2 去除率与 小球藻相对密度 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小球藻去除 CO2 的最佳时段是 。第 6 天 CO2 去除率 下降的最可能原因。若要维持 CO2 去除率为最大值,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如图所示,中间类型少 (2)CEH (3)①b、c 、a ②在显微镜下(或制片)观察存在细胞核 ③ATP、 NADPH、磷脂 叶绿体 囊状结构薄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④第 6 天(或第 4-6 天) 随着小球藻密度的增加, 净光台作用速率下降 维持(控制)小球藻相对密度在 30-40 之间 (或控制小球藻相对密度 在 CO2 去除率最大的时候) 【解析】试题分析:(1)生物 a 种群中在翅的强健程度上存在着强、中、弱的变异, 该海岛上的风力持续变强之后,翅强健的和翅弱的昆虫能抵御岛上的大风,可以避免被 风吹到海里淹死,而翅的强健程度中等的昆虫不能抵御岛上的大风,被吹到海里淹死, 久之则翅的强健程度中等(中间类型)的昆虫减少。 (2)由题意可知,该种群仍然能自交,说明没有发生隔离,A 项错误;自交后代中没 有出现新的基因,说明该种群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种群的基因库也没有发生变化,B 项 错误,H 项正确;该种群最初的基因频率为 A=a=1/2,连续自交 4 次后的子代中基因 频率为 A=a=15/32+1/16×1/2=1/2,说明该种群在这些年中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而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因此该种群在这些年中也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C 项正确,D 项错误;该种群最初只有一种 Aa 基因型,连续自交后出现了 AA 和 aa 两种新的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并且性状发生了改变,出现了隐性性状,E 项正确,G 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没有发生自然选择,也不会因定向变异形成 新的亚种或物种,F、I 项错误。 (3)①据图分析可知,曲线 a 表示化能合成作用消耗 CO2,且消耗速率与时间(光照) 无关,故曲线 a 代表硝化细菌;曲线 b 表示有光照时进行光合作用消耗 CO2,没有光照 时只呼吸作用产生 CO2,故曲线 b 代表小球藻;曲线 c 表示呼吸作用产生 CO2,代表动 物。 ②确定小球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的简便方法是在显微镜下(或制片)观察存 在细胞核。 ③磷被小球藻吸收后参与合成 ATP、NADPH、磷脂等物质直接影响其光合作用;小球藻 在 12 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所以产生 ATP 的场所有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④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第 6 天时 CO2 的去除率最高;6 天后 CO2 的去除率下降的原因是 :随着小球藻密度的增加,呼吸速率增强,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故去除率下降;要维 持 CO2 的去除率最大,需要维持小球藻的相对密度在 30—40 之间。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及多样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 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 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