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血糖、氨基酸和血红蛋白 B. O2、CO2和呼吸酶 C. 性激素和神经递质 D. 生长激素、胰岛素和消化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详解】A、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呼吸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性激素和神经递质存在于内环境中,C正确;‎ D、消化酶存于消化道中,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的含量有关 B.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C. 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 组织液中有些物质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答案】B ‎【解析】‎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A正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血浆的成分,B错误;血浆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它们能与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对于维持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C正确;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液,成为淋巴液,D正确。‎ ‎3.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A.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B.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 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答案】C ‎【解析】‎ 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进入内环境中与抗原结合,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发生在组织液中的生理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名师点睛】本题要弄清内环境成分。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而血浆则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因此要注意血液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以下两种情况不属内环境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2)只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 ‎4.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因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 B.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 内环境中Na+、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答案】D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其中其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A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B错误;正常情况下,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当机体的调节网络发生故障时,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不大,也可能使机体稳态失调,C错误;兴奋的产生是钠离子内流导致的,静息电位的产生是钾离子的外流导致的,所以内环境中Na+、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D正确。‎ ‎5.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B. 氨基酸、血红蛋白、二氧化碳、钠离子 C. 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递质小泡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膀胱内的物质都不属于体内环境。‎ ‎【详解】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A正确; ‎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成分,B错误; ‎ C、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的成分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和激素等。‎ ‎6.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 ‎【详解】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中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 故选A。‎ ‎【点睛】本题通过图示考查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是识记和理解能力。‎ ‎7.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范畴实例的是:‎ A. 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的pH维持在7. 35~7. 45‎ B.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C. 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D. 人在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 ‎【答案】C ‎【解析】‎ HCO3﹣、HPO42﹣等离子是血浆内的缓冲物质,在这些离子的共同作用下,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属于免疫调节;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肌蛋白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人在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会失去大量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8.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 C. 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 D. 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 ‎【答案】D ‎【解析】‎ 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B正确;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机体渗透压的稳态,进而使内环境维持稳态,C正确;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可以进入淋巴,因此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会出现在淋巴中,D错误。‎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Na+和K+分布不均衡的状态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 C.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靶细胞被自身溶酶体的溶菌酶裂解,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B ‎【解析】‎ 寒冷环境中,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相关的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增多,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同时下丘脑发出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到骨骼肌,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A错误;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Na+和K+分布不均衡的状态与主动运输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B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C错误;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10.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 在正常情况下,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是一样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D ‎【解析】‎ 对于健康人,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不会遭到破坏,A项错误;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项错误;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C项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组成成分和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D项正确。‎ ‎1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 B、内环境稳态可以使酶保持活性,使细胞代谢顺序进行,B正确;‎ 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 D、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没有在内环境,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激素、血红蛋白和参与细胞呼吸的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外界环境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变化对内环境的稳态都有影响 C. 肾上腺、胰腺、下丘脑、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D. 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详解】A、血红蛋白和参与细胞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 B、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变化对内环境的稳态都有影响,B正确;‎ C、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直接排放到消化道即外界环境中,C错误;‎ D、尿液浓度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1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毛细淋巴管阻塞,淋巴液回渗到组织液引起水肿 B.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C. 一般情况下稳态调节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 D. 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细胞外液的各种组成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下,其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受阻引起水肿,A错误;‎ B、体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会刺激呼吸中枢,呼吸运动强度增大,调节血液pH的相对稳定,B正确;‎ C、一般情况下稳态调节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C错误;‎ D、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细胞外液的各种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对内环境稳态理解不正确,内环境稳态指的不仅是细胞外液的各种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还包括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14.下列有关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 B. 血浆和组识液的渗透压升高都容易引发组织水肿 C.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D.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不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渗透压 ‎【答案】C ‎【解析】‎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有关,如果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组织液,会直接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A错误;血浆的渗透压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调节有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所以有激素和神经递质共同参与,C正确;组织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改变,会引起组织细胞渗透吸水或者失水,进而改变细胞内液的渗透压,D错误。‎ ‎【点睛】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 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时,肌糖原可分解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平衡 C. 当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时,可能会出现酶促反应速率改变、细胞代谢紊乱等情况 D. 血浆PH保持在7.35~7.45范围内,与它含有的HCO3-和HPO 42-等离子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血糖过高可能会患糖尿病,A正确;‎ B、肌糖原不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平衡,B错误;‎ C、当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时,可能会出现酶促反应减慢、细胞代谢紊乱等情况,C正确;‎ D、血浆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可以中和血液中的相关物质,使PH保持在7.35~7.45范围内,D正确。‎ 故选B。‎ ‎16.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甲神经纤维和图乙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B. 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1次 C. 神经递质在释放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D. 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1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在b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首先传到右边接点,电位表偏转一次,接着兴奋传导到左边接点,电位表再偏转一次;在c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传导到左边接点,电位表偏转一次,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导到右边接头,电位表再偏转一次,A正确; ‎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在a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同时传导到左右两个接点,没有电位差,电位表不偏转;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只能传导到到右边接点,电位表偏转一次,B错误;‎ C、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需要消耗ATP,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刺激a,指针不偏转;刺激b、c处,指针偏转2次;刺激d处,指针偏转1次,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7.下列关于神经递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有的神经递质需要血液的运输才能到达作用部位 B. 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都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参与 C. 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过组织液中的扩散过程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D.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递质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神经递质的成分及作用类型,难度中等。‎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扩散到突触后膜并发挥作用,A错误;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都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其合成与释放过程不需要核糖体参与,B错误;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过突触减小的组织液中的扩散过程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D错误。‎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 ‎1.各种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其合成与释放过程不需要核糖体参与,但需要经高尔基体形成突触小泡,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因此不能把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过程理解为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释放过程等同。‎ ‎2.按功能可将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神经递质和抑制型神经递质两大类,兴奋型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兴奋;抑制型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受抑制,因此不能理解为各种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都会使后膜兴奋。‎ ‎1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动物激素种类多、量极微 B. 动物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 C. 动物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 动物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有:①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②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 ‎【详解】动物激素的调节特点之一是:微量和高效,A正确;动物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B正确;激素可以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C错误;激素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只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激素可以调节生命活动,但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 ‎19. 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 g,然后每隔1 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①a、b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 ‎②a在1 h~2 h血糖下降,某些氨基酸合成增加 ‎③b在1 h~2 h血糖处于高处,蛋白质分解减少 ‎④b在2 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原所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正常血糖浓度在0.8‎-1.2g/L,由图可知a代表正常人血糖浓度,b代表糖尿病患者,故①正确。A在1 h~2 h血糖下降,是因为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促进血糖转化为某些氨基酸,故②正确。B在1 h~2 h血糖处于高处,血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分解可能会增加,故③错误。b在2 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所致,故④错误,因此选A。‎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0.如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a、b、c 代表激素)。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 结构乙表示垂体 B. 激素 a 为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细胞是激素 b 的靶细胞 D. 激素 c 含量过高时会抑制甲分泌激素 a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故图中甲为下丘脑、乙是垂体、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根据试题的分析,结构乙表示垂体,A正确;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细胞是激素b的靶细胞,C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 ‎21.图1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 图2是突触放大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刺激B处,可在A、C处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 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 ①处发生了“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D. ③的内容物作用于①后,该处膜电位反转为外负内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小泡。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需要经过“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消耗时间较多。‎ ‎【详解】A、刺激B处,可在A、C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但兴奋在突触中传递较慢,C处发生膜电位变化晚于A处,A错误;‎ B、刺激C处,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消耗能量,但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不会明显增强,B错误;‎ C、①处为突触后膜,会发生“化学信号一电信号”转变,C错误;‎ D、③的内容物作用于突触后膜,该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D正确。‎ 故选D。‎ ‎【点睛】突触≠突触小体: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涉及两个神经元,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的膨大,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 ‎22.下列有关兴奋产生、传导和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阳离子浓度低于膜内 B.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C. 兴奋传导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 D. 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由突触后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 ‎【答案】C ‎【解析】‎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错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错误;兴奋传导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C正确;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决定的,D错误。‎ ‎23.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 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B. 在d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e、f都能测到电位变化 C. 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 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和乙都发生两次偏转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图中涉及3个神经元,3个突触,兴奋传递的方向为顺时针。‎ ‎【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均为轴突-树突型,A正确;‎ B、在d点施加一强刺激,只有c点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a、b、e、f不能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兴奋可以传递到e、f所在的神经元,故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C正确;‎ D、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和乙的两极均会先后兴奋,故均会发生两次偏转,D正确。‎ 故选B。‎ ‎24.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K+通透性增大 B.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 C. 在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 ③是突触后膜,其膜内外均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答案】C ‎【解析】‎ ‎①是突触小泡,其内容物神经递质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上Na+通道打开,对Na+通透性增大,A错误;③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B错误;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使神经递质释放,其方式为胞吐,利用了细胞摸的流动性,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特异性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的膜外,D错误。‎ ‎【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 ‎【名师点睛】解答该题,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2)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其释放至突触间隙中是通过胞吐作用,依赖突触前膜的流动性。(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 ‎25.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如下图所示。a点、b点神经纤维两侧的膜电位表现为 A. 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B. 内正外负 内正外负 C. 内正外负 内负外正 D. 内负外正 内负外正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详解】A点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b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发生电位的反转,这是由于Na+内流造成的,其结果是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因此A正确,所以选A。‎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和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 ‎(1)编号②表示 __,③表示 ,④表示 __,②③④统称为____。   ‎ ‎(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 ‎(3)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答案】 (1). 血浆;组织液;淋巴 (2). 内环境 (3). 渗透压 (4). 酸碱度 (5). 温度 (6). ②③ (7). 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及其理化性质,难度较小,关键是准确判断出图中个数字代表的细胞或液体名称,然后结合所学内容判断出相应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分析图形可知,图中①表示组织细胞,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淋巴,A→B表示血流方向;②、③、④统称为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 ‎(3)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27.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a、b、c表示人体不同系统,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系统。‎ ‎(2)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液中O2浓度较低的是_______(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这是因为在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CO2。CO2从组织细胞进入组织液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 ‎(3)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____(会/不会)使血液pH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 ‎(4)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 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层生物膜。‎ ‎【答案】 (1). 呼吸 (2). 消化 (3). 泌尿 (4). 循环 (5). 细胞内液 (6). 自由扩散 (7). 不会 (8). 血浆中一些缓冲物质可以中和乳酸 (9). 神经-体液-免疫 (10). 5‎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 ‎【详解】(1)图中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另外图中的循环系统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 ‎(2)一般情况下,氧气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是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故细胞内液的O2浓度低于细胞外液。CO2通过自由扩散从组织细胞进入组织液。‎ ‎(3)血浆中一些缓冲物质可以中和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故血液pH不会下降。‎ ‎(4)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依次要穿过肺泡壁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红细胞(1层膜),至少需穿过5层生物膜。‎ ‎【点睛】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故细胞内氧气低于细胞外;细胞内液二氧化碳高于细胞外液。‎ ‎28.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微型电流计F的两个微型电极,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a处受刺激后,由于_______,导致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填“正”“负”或“零”)电位。‎ ‎(2)若从图甲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反应,它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如果在电极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______,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怎样的偏转?___________。(提示:从次数和方向角度答题)‎ ‎(4)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____,其放大图即为图乙。研究发现,某患者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大量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_____,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效率_______,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 ‎(5)乙酰胆碱与位于图乙[  ]______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分解,其生理意义是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答案】 (1). 钠离子内流 (2). 正 (3). 能 (4). 不属于 (5). b→a (6). 两次方向相反 (7). 突触 (8). 减少 (9). 降低 (10). ④突触后膜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图涉及3个神经细胞,兴奋从右向左传递。‎ 图乙中:①表示突触小泡、②突触前膜、③神经递质、④突触后膜、⑤突触间隙。‎ ‎【详解】(1)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图甲a 处受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细胞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若从图甲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由于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 ‎(3)如果在电极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a处变为负电位,b点为正电位,故电流的流向为b→a。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a先兴奋,b后兴奋,故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相反的偏转。‎ ‎(4)在反射弧中,由于在突触部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故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分泌神经递质,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某患者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大量损伤,会导致功能障碍,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效率降低,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 ‎(5)乙酰胆碱与图乙④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乙酰胆碱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分解,其生理意义是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点睛】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29.人体的甲状腺在体温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是某同学研究药物对氨水杨酸对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实验,研究员给大鼠饲喂含一定量的对氨水杨酸饲料,一段时间后进行相关检测,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例数 甲状腺重(mg)‎ 甲状腺激素含量(μg)‎ 对照组 ‎10‎ ‎13.5‎ ‎54.2‎ 实验组 ‎10‎ ‎25.4‎ ‎18.4‎ ‎(1)对照组大鼠的处置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激素调节的角度分析,导致实验组甲状腺变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寒冷条件下,对照组大鼠和实验组大鼠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该同学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大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临床也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 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 (2). 实验组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少,经反馈调节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增生 (3). 增加 (4). 基本不变 (5). 通过体液运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对氨水杨酸对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实验考查了生物实验设计及动物激素调节方面的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生物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是指对实验假设而言,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而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其调节具有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的特点。‎ ‎(1)根据试题分析可知,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是对照组,在本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有无对氨水杨酸,对照组应该不含对氨水杨酸即用等量的普通饲料饲喂。‎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组加入对氨水杨酸后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经反馈调节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增生。‎ ‎(3)对照组大鼠由于没有加入对氨水杨酸,大鼠在寒冷的刺激下,会通过神经调节使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实验组由于加入的对氨水杨酸可以抑制大鼠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因此寒冷时其含量基本不变。‎ ‎(4)该同学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大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临床也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