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9年春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高二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 ‎1.抗生素的滥用使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对此解释不合理的是 A. 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B. 细菌抗药性的获得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滥用抗生素使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D. 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决定了细菌进化方向 ‎【答案】A ‎【解析】‎ 细菌的变异是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就有的,抗生素只能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而没有诱发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A错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使细菌获得耐药性,B正确;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C正确;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因此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决定了细菌进化方向,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卫生防疫站在对某学校学生作健康检查时,随机抽出该校男女生各100人,测知男性色盲患者9人,女性色盲患者4人、携带者7人,则该学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是 A. 6% B. 8% C. 12% D. 16%‎ ‎【答案】B ‎【解析】‎ Xb%=Xb/ (XB+Xb)×100%=(9+4×2+7)/(100+100×2)×100%=8%‎ ‎3.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 c表示新物种形成,与原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 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原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与原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帕米尔高原上的多倍体植物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 ‎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据图可知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4.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可识别、吞噬外来抗原,并通过溶酶体对抗原进行加工和处理 B. 效应T细胞可特异性地攻击靶细胞并使靶细胞凋亡 C. 浆细胞可识别抗原,并在抗原刺激下合成分泌特异性的抗体 D. 在内环境中发生抗原一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C ‎【解析】‎ 吞噬细胞可非特异性地识别、吞噬外来抗原,并通过溶酶体对抗原进行加工和处理,A正确;效应T细胞可特异性地攻击被抗原侵人的靶细胞并使靶细胞凋亡,B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在胞外液中即内环境中抗原一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属于体液免疫,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对于免疫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的理解和区别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5.中科院陈雁研究组研究阐明了糖原代谢关键蛋白PPP1R3G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中的作用,调节机理如下图:‎ ‎ 小鼠实验发现:饥饿时肝细胞中PPP1R3G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使糖原合成酶(GS)的活性提高,从而能够在进食后的短时间内,快速合成肝糖原,导致血糖水平快速降低;进食后该基因表达水平则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PP1R3G蛋白基因的表达过程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B. 该图说明某些信息调节分子直接参与了细胞代谢过程 C. 推测PPP1R3G基因的表达受进食和饥饿周期调控 D. 该研究完全推翻了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与翻译两个阶段,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完成,翻译则在细胞质中完成,A错误;据图可知,糖原合成酶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它只是对细胞的代谢起催化作用,而没有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B错误;据题意“饥饿时肝细胞中PPP1R3G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使糖原合成酶(GS)的活性提高,从而能够在进食后的短时间内,快速合成肝糖原”可知PPP1R3G基因的表达受进食和饥饿周期调控,C正确;据题意可知,在血糖调节过程中,除了激素起调节作用外,糖原合成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该研究是对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调节机制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推翻,D错误。‎ ‎6.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地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7年间的种群增长情况,其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①这7年中白头鹎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②第6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③白头鹎在地区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④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由于增长速度先增大后变小,所以这7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①正确;第6年时白头鹎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为1.20,为正值,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②错误;由于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白头鹎在某地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③正确;研究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④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7.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则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则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这4条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各异,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二倍体和染色体组概念的内涵,进而明确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工程操作中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等多种酶参与 B.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C. 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可以集中亲本的优良性状 D. 基因工程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的能力。‎ ‎【详解】基因工程操作中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等多种酶参与,A正确;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此外还有λ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B正确;可以集中亲本的优良性状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C错误;基因工程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这样一种生物的基因可以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表达,D正确。‎ ‎【点睛】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但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9.下列育种方式中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A. 矮秆抗病杂交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 B. “黑农五号”大豆和太空椒 C. 高产青霉菌株和转基因抗虫棉 D. 三倍体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育种的方法和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较为基础,依据教材知识即可分析作答。‎ ‎【详解】矮秆抗病杂交小麦的培育原理为基因重组,八倍体小黑麦培育原理为染色体变异,A错误; “黑农五号大豆”和太空椒都属于诱变育种,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B正确;高产青霉菌株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转基因抗虫棉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无子番茄培育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D错误。‎ ‎【点睛】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因没有神经系统而只存在体液调节 B. 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均不一样 C. 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 成年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缺乏将会影响脑的发育而患上呆小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不是所有的动物体内都存在神经调节,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没有形成神经系统,所以不存在神经调节,A正确;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作用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主要作用方式是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B正确;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引起大脖子病,D错误。‎ ‎【点睛】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11.某实验小组为了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均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分别选取了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白鼠(血糖浓度均为0.9g/L)均分三组,编号A、B、C,分别同时注射少量且等量的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仅进行A、B组实验即可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存在升高血糖的作用 B. 在凋节血糖浓度过程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可能具有协同关系 C. 实验过程中,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效果始终比胰高血糖素要明显 D. 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就是由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来维持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图示可看出,该实验设计了3组,C组为对照组,A、B组为实验组;每组所注射的物质不同,A组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溶液,B组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二者都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说明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关系。‎ ‎【详解】仅A、B组实验不可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存在升高血糖的作用,还需要对照组,如C组注射的生理盐水起对照作用,A错误;与C组对照,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血糖升高,具有协同关系,B正确;当注射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实验过程中,在1小时内,胰高血糖素比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效果明显,但1小时后,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效果比胰高血糖素明显,C错误;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功能,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在多种激素共同作用下,机体中的血糖水平保持稳定,D错误。‎ ‎12.以下关于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农民种的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过后通过给小麦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避免减产 B.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细胞中合成的类似生长素的物质 C. 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D. 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动物内环境的稳态、正常的代谢意义重大;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都是不利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激素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小麦收获的是种子,故小麦传粉受影响后,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不能避免减产,A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其作用类似于植物激素,B错误;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由于负反馈调节减弱,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C正确;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动物内环境的稳态、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D错误。‎ ‎【点睛】生长素的功能应用:‎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根;‎ ‎(2)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 ‎13.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其下丘脑可分泌_______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________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_______调节。‎ ‎(4)Ⅱ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是由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__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的。‎ ‎(5)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并感觉刺骨的寒意,形成此感觉和战栗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2). 抗利尿 (3). 肾小管和集合管 (4). 胰岛A (5). 神经—体液(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6). 遗传物质(基因) (7). 自身免疫 (8).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9).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解析】‎ ‎【分析】‎ 体温调节过程如下图:‎ 水盐平衡调节如图:‎ 血糖平衡调节如图:‎ ‎【详解】(1)婴儿出生后因为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说明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生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升高,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Ⅱ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说明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决定的;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过强,引起自身免疫病,由遗传物质(基因)决定的。其中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则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5)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战栗(骨骼肌颤抖)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14.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_________可以判断该生物的性别为__________,该动物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可以产生______种成熟的生殖细胞。‎ 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细胞是___________。‎ ‎(3)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中的a、b、c中,可以表示核DNA数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细胞分裂中A和A分开可能对应图1___________(填“I”、“II”、“Ⅲ”或“Ⅳ”)时期和图2中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图像对应时期。‎ ‎(5)如图为该生物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请写出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图2乙(乙图) (2). 雌性 (3). 1 (4). 甲、乙 (5). 乙、丙 (6). 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 (7). c (8). I (9). 甲 (10). AA (11). aaBBbb ‎【解析】‎ ‎【分析】‎ 图1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 Ⅰ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图2中:甲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且是不等质分裂,表示雌性生殖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丙细胞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1)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并且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则该动物为雌性。该雌性动物一个原始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2)由分析可知,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乙,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细胞是乙、丙。 ‎ ‎ (3)由于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因此图2中处于减Ⅱ中期,因此该细胞为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 (4)由分析可知,图1中a、b、c柱表示核DNA数量变化的是c。细胞分裂中A和A分开可能对应图1的Ⅰ对应的时期(减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对应图2中甲图象对应时期(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 (5)该动物一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b的精细胞,则减Ⅰ后期a、B、b所在的染色体移向一极,A所在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所以两极的基因组成AA和aaBBbb。‎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组或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5.仓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且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E基因的仓鼠毛色均为野生色,e基因可控制仓鼠具体的体色;F、f是控制毛色的具体基因,含F、f分别表现为黑色、褐色。现用纯合亲本进行下面的三组杂交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亲本仓鼠的表现型 F1表现型及比例 F2表现型及比例 第一组 野生色(♀)×褐色(♂)‎ 野生色(♀、♂)‎ 野生色∶黑色∶褐色=12∶3∶1‎ 第二组 黑色(♀)×褐色(♂)‎ 黑色(♀、♂)‎ 黑色∶褐色=3∶1‎ 第三组 野生色(♀)×黑色(♂)‎ 野生色(♀、♂)‎ 野生色∶黑色=3∶1‎ ‎(1)根据已知内容,推断野生色仓鼠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2)据上表,第一组中得到的F2野生色仓鼠中纯合子占_____,F1与褐色仓鼠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 ‎(3)在第二组实验中,F1黑色仓鼠的基因型为_____,F2黑色仓鼠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黑色仓鼠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__。若将第二组实验的F2中的一只黑色仓鼠与第三组实验中F2中的一只野生色仓鼠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黑色仓鼠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现有一只野生色仓鼠,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测交实验检验该仓鼠是否是纯合子,原因是____。‎ ‎【答案】(1)6 (2)1/6 野生色:黑色:褐色="2" : 1 : 1(2分) (3)eeFf 8/9 ‎ ‎ 1/3 (4)不能 野生色仓鼠中纯合基因型有EEFF、EEff,杂合子EEFf的测交后代均为野生色(2分)‎ ‎【解析】‎ ‎(1)根据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说明它们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结合第一组实验结果可知,F2仓鼠的表现型比例为12:3:1,是9:3:3:1的变式,所以野生色的基因型包含4种双显性和2种单显性共6种,黑色包括2种单显性基因型,褐色只有1种双隐性基因型。(2)据上表,第一组中得到的F2野生色仓鼠中纯合子(EEFF和eeFF各占16份中1份)占2/12=1/6。F1(EeFf)与褐色仓鼠(eeff)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野生色:黑色:褐色=2:1:1。(3)在第二组实验中,F1黑色仓鼠的F2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F1是杂合子,所以其基因型为eeFf。F2黑色仓鼠(1/3eeFF、2/3eeFf)产生的后代过程中出现eF的配子的概率为2/3,ef的配子的概率为2/3, 自由交配,后代黑色仓鼠(eeF_)的概率是1-褐色仓鼠的概率=1-1/3×1/3=8/9。分析可知第三组实验中F1中的野生色(EeFF)自交产生的F2野生色仓鼠的基因型可能为2/3EeFF、1/3EEFF,第二组实验的F2中的一只黑色的仓鼠的基因型可能为1/3eeFF、2/3eeFf,二者各取一只杂交,后代中黑色仓鼠(eeF_)的比例为2/3×1/2=1/3。(4)由于野生色仓鼠中纯合基因型有EEFF、EEff,杂合子EEFf的测交后代均为野生色,所以不能通过测交实验检验该仓鼠是否是纯合。‎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第一组实验的F2结果分离比为12:3:1,是9:3:3:1的变式,进而确定三种表现型的基因型种类;二是根据第2组和第3组实验结果分离比为3:1推测F1都为单杂合的基因型。‎ ‎16.下面是根据细胞壁松散学说绘制的一定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原理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结构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表明,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酶X所处环境溶液pH的变化是___________,被激活的酶X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从而使细胞壁松散,最终使细胞伸长。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另一种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能”或“不能”)用图中这种细胞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 ‎(4)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图中现象在胚芽鞘尖端下部______________(填“向光侧”或“背光侧”)更明显。若要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验证,可取弯曲处作_______________(填“横切”或“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相应细胞长度,并与对照组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组应为生长状态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胚芽鞘。‎ ‎【答案】 (1). 将H+从细胞膜内运输到细胞壁 (2). 下降 (3). 水解连接纤维素分子的多糖链(或水解纤维素或水解多糖) (4). 赤霉素 (5). 不能 (6). 背光侧 (7). 纵切 (8). 尖端受到均匀光照或黑暗中处理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结构A在生长素的刺激下被激活,将H+运进细胞壁;细胞壁中的H+激活酶X,连接纤维素分子的多糖链在酶X的催化下水解,细胞壁松弛,细胞吸水能力增强,最终使细胞伸长。‎ ‎(1)观察图示过程可知:图中结构A的作用是将H+从细胞膜内运送到细胞壁中;‎ ‎(2)图中表明,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H+从细胞膜内运送到细胞壁中的数量增多,从而使酶X所处环境溶液pH下降。图中显示,被激活的酶X的直接作用是水解连接纤维素分子的多糖链,使多糖链断裂,从而使细胞壁松散,最终使细胞伸长.植物体内的赤霉素也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 ‎(3)由于该细胞具有大的液泡,是已高度分化,不能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能用图中这种细胞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 ‎(4)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因而图中现象在胚芽鞘尖端下部背光侧更明显。若要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验证,可取弯曲处作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相应细胞长度。并与对照组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组应为生长状态相同尖端受到均匀光照或黑暗中处理的胚芽鞘。‎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懂图中生长素怎样导致细胞壁松散,就可以顺利解答本题。‎ ‎17.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苗投放到水体中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的养殖方式。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下面甲图所示的食物网,乙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双翅目幼虫,则黑鱼的产量将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___。‎ ‎(3)甲图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 ‎(4)乙图中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其功能变化(y)的关系为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___b(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答案】 (1). 黑鱼 (2).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 上升(或增大) (4). 降低 (5).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 < (7). 正相关(乙图的虚线部分表示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ya>yb,表明a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抵抗力稳定性低。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及稳定性的有关知识。据图可知,黑鱼占有第四、五两个营养级,如黑鱼的营养级降低后流入黑鱼的能量更多,则黑鱼的产量将上升;相同强度的干扰下,对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越大,其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1)甲图的生物中,由于黑鱼营养级别最高,因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黑鱼所含能量最少;‎ ‎(2‎ ‎)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双翅目幼虫,黑鱼由第五营养级降为第四营养级,因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降低后流入黑鱼的能量更多,则黑鱼的产量将上升,但生态系统因为营养结构降低了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3)甲图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a生态系统的功能变化大于b,表明干扰对a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大,其抵抗力稳定性更低;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即x和y呈正相关。‎ ‎【点睛】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双翅目幼虫,容易错误分析鲫鱼的食物减少,鲫鱼的数量减少,导致黑鱼的产量也减少。‎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