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北省行唐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学考班)(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行唐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学考班)(解析版)

河北省行唐县一中 2019-2020 学年 高一下学期 6 月月考试题(学考班) 一、选择题 1.在生命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 ) A. 孟德尔 B. 萨顿 C. 摩尔根 D. 达尔文 【答案】C 【解析】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在饲养的红眼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 将该只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 全为红眼。从这一实验他们推断,白眼基因是隐 性的,亲代白眼雄果蝇是隐性纯合子,红眼雌果蝇是显性纯合子。F1 代的红眼果蝇相互交 配产生 F2 代,F2 代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是 3: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所不同的是白 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于是,摩尔根等推论,控制眼色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的, 红眼基因是 W,白眼基因是 w。 【详解】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错误;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 错误;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 正确; D.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D 错误。故选 C。 2.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或名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 人的身高与体重不属于相对性状 C. 性状分离是指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不同表现型个体的现象 D.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答案】D 【解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 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用大小写字母表示。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 一个来自母本。不含等位基因的如 AA 或 aa 称为纯合子,含等位基因如 Aa 称为杂合子。纯 合子自交后代还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详解】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 AA 和 Aa 的表现型相同,A 正确; B、人的身高与体重不属于相对性状,属于不同的性状,B 正确; C、性状分离是指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不同表现型个体(显性和隐性)的现象,C 正确; 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D 错误。故选 D。 3.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B.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和 RNA C.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 RNA D.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 DNA 【答案】D 【解析】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详解】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A 错误;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B 错误; C、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C 错误; D、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 DNA,D 正确。故选 D。 4.下列有关纯合体和杂合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纯合体中不含隐性基因 B. 纯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纯合体 C. 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 D. 杂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杂合体 【答案】B 【解析】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配子即生殖 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 一个。含有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为杂合子,不含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为纯合子。 【详解】A、纯合体中也可能含隐性基因,如 aa,A 错误; B、纯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纯合体,B 正确; C、杂合体的双亲有可能是纯合子,如 AA×aa,C 错误; D、杂合体的自交后代有纯合子,如 Aa 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 AA、Aa、aa,D 错误。 故选 B。 5.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Dd 和 AABbCCdd 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杂合体的比例( ) A. 1/4 B. 1/8 C. 1 D. 0 【答案】C 【解析】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配子即生殖 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 一个。含有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为杂合子,不含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为纯合子。 【详解】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Dd 和 AABbCCdd 的两种豌豆杂交,后代一定含有 Aa,为杂 合子。故选 C。 6.某昆虫生活在环境变化不大的环境中,决定有翅的基因为 A,决定残翅的基因为 a,从该 群体中随机抽取 100 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 AA、Aa 和 aa 的个体数分别是 45、40 和 15。 将抽取的昆虫带到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两年后从海岛上该种群中随机抽取 100 个个体, AA、Aa 和 aa 的个体数分别是 10、20 和 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岛上的昆虫已经发生了进化,成为一个新物种 B. 经常刮大风的海岛环境能促进残翅果蝇的产生 C. 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原有环境中的种群和海岛环境中的种群存在着隔离, 物种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原有环境的昆虫种群中,A 基因频率为(45×2+40) ÷200=0.65,a 基因频率为(15×2+40)÷200=0.35;海岛上的昆虫种群中,A 基因频率为 (10×2+20)÷200=0.2,a 基因频率为(70×2+20)÷200=0.8,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详解】A、由分析可知,两年后海岛上该种群中 A、a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昆虫已经 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A 错误; B、种群中原有残翅昆虫,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翅的昆虫容易被吹到海中,残翅昆虫 容易存活下来,环境只是选择残翅昆虫,而不是促进残翅昆虫产生, B 错误; C、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正确; D、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原有环境中的种群和海岛环境中的种群存在着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错误。故选 C。 7.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受精卵中的 DNA 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 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 D. 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答案】A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 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 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受精卵中的核 DNA 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但细胞质中的 DNA 主 要来自卵细胞,A 错误; 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的融合,B 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使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恢 复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C 正确;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一般来自父方,一般来自母方,D 正确。故选 A。 8. 某生物体细胞内含有 4 对同源染色体,其中 a、b、c、d 来自父方,A、B、C、D 来自于 母方,经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中,同时含有四个母方染色体的可能性( ) A. 1/2 B. 1/4 C. 1/8 D. 1/16 【答案】D 【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的规律,每对 染色体分离,即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每条母方染色体的概率均为 1/2,所以同时含有四个母方 染色体的可能性(1/2)4=1/16。故选 D。 【点睛】注意分离思想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应用。 9.基因型为 AaBbCc(分别位于 3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 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是( ) A. 4:1 B. 3:1 C. 2:1 D. 1:1 【答案】C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 精母细胞能产生 2 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 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 2 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 4 个 精子,但只有 2 种基因型。 【详解】(1)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 4 个精子,但只有 2 种基因型。 (2)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 1 个卵细胞,因此只有 1 种基因型。 因此,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 型的种类数比是 2:1。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精子 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明确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 4 个共 2 种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 减数分裂只能形成 1 种卵细胞,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10.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后期有 40 条染色体,则玉米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 A 10 条 B. 40 条 C. 20 条 D. 5 条 【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 细胞中去,因此,正常情况下,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每个子细 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为 20 条。 【详解】有丝分裂后期,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 2 倍。 玉米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 40 条染色体,则玉米体细胞含有 20 条染色体;卵细胞是减数分裂 形成的,其所含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即 10 条。综上所述,A 正确,B、C、D 错 误。故选 A。 11.果蝇的红眼为伴 X 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 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 (红)、XaY(白)。 【详解】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 XAXa(红雌)×XAY(红雄)→1XAXA(红 雌)∶1XAXa(红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红眼果蝇既有雌果蝇又有雄果 蝇,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 错误;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 XaXa(白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Y(白 雄),后代雌果蝇是红眼,雄果蝇是白眼,因此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 正确;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 XAXa(红雌)×XaY(白雄)→1XAXa(红雌)∶1XaXa (白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雌雄中都有红眼和白眼,因此不能通过眼 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 错误;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 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 雄),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 错误。故选 B。 12. 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期分别是 A. 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前期 B. 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后期 C. 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后期 D. 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后期 【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时,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 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 【详解】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起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间期;由于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 期形成,因此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故选 A。 【点睛】注意:秋水仙素的作用于作用机制必须对应起来,如引起基因突变,则是引起 DNA 分子结构改变;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则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13.某双链 DNA 分子中共有含氮碱基 1400 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C+G)=2:5 。 问该分子连续复制 3 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 A. 1400 个 B. 400 个 C. 600 个 D. 1200 个 【答案】A 【解析】DNA 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 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 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为 A-T、 G-C,因此嘌呤数目(A+G)=嘧啶数目(T+C)。 【详解】DNA 分子中 A=T,G=C,一条单链上(A+T):(C+G)=2∶5 ,另一条链上 (A+T):(C+G)=2∶5 ,则 DNA 分子中(A+T):(C+G)=2∶5 。A+T 的数目为 1400×2/7=400, A=T=200 个。连续复制 3 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的数目是 200×(8-1)=1400 个。故选 A。 14.基因型分别为 ddEeFF 和 DdEeff 的 2 种豌豆杂交,在 3 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 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和亲本相同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 A. 1/4 B. 3/8 C. 5/8 D. 3/4 【答案】B 【解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 3 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配子,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后代。 【详解】3 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子代表现型和 ddEeFF 相同的概率为 1/2×3/4×1=3/8, 和 DdEeff 亲本相同的概率为 1/2×3/4×0=0,因此和亲本相同的表现型一共为 3/8。故选 B。 15.在有关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最能说明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 A. F2 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 B. F1 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1:1:1:1 C. F1 产生的雌配子比例为 1:1:1:1,雄配子比例也为 1:1:1:1 D. F1 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 1:1 【答案】C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 【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 F1 经过减数分裂 产生 4 种配子的比例为 1:1:1:1,直接体现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综上所述,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16.在一个 DNA 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 54%,其中一条链中鸟 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22%和 28%,则另一条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 24%,22% B. 22%,28% C. 24%,26% D. 23%,27%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已知条件:A+T=54%,G1=22%,T1=28%,求解另一条链中的 G2 、T2 的比例。用“在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 A+T 或 G+C)占全部碱基的比值 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这样的规律来解题。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A+T= A1+ T1=54%,同时 T1=28%,所以:T2= A1=26%;同理:G+C=G1+C1=1-(A+T)=1-54%=46%,同时 G1=22%,所以:G2=C1=24%, C2= G1=22%。综上所述,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17.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用于下列哪种生物的遗传() A. 人 B. 小麦 C. 猫 D. 细菌 【答案】D 【解析】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的遗传,细菌是原核生 物,D 正确。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规律 【名师点睛】学生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理解不清 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18.一批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 1:2,分 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 ) A. 5:1、5:1 B. 8:1、8:1 C. 6:1、9:1 D. 5:1、8:1 【答案】D 【解析】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豌豆的自由交配是自交;玉 米是异花传粉植物,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由交配,可能是自交,也可能是杂交。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豌豆种子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已知豌豆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 例为 AA:Aa=1:2,即 AA 占 1/3,Aa 占 2/3,则其自由交配(自交)后代中 aa 占 2/3×1/4=1/6,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5:1;玉米可以进行自交或杂交,已知玉米种子的基因 型及其比例为 AA:Aa=1:2,则其产生的雌性配子都是 A 占 2/3,a 占 1/3,因此其自由交配 后代中 aa 占 1/3×1/3=1/9,因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8:1,综上分析,D 正确。故选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的自由交配的实质,并能够利用基因 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进而计算玉米的后代中 aa 的概率。 19.1968 年,在几篇新闻报道中描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有 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 体组成为 XYY。XYY 综合症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有人称多出的这条 Y 染色 体为“犯罪染色体”。下列关于 XYY 综合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为男性,是由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所致 B. 患者为男性,是由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C. 患者为男性,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D. 患者为女性,是由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 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 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 细胞的一半。 【详解】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现在染色体组成为 XYY,说 明精子异常,含 2 条 Y 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故选 C。 20. 如图所示的四个遗传图谱中,不可能是伴性遗传的一组是 A. ① B. ④ C. ① ③ D. ② ④ 【答案】A 【解析】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 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是 常染色体遗传。 “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 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详解】A、图谱 A 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孩子,说明是隐性遗传病,若为伴 X 隐 性遗传病,则正常的父亲不可能生出有病的女儿,所以该遗传图谱只能表示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不可能是隐性伴 X 遗传,A 正确; B、图谱 B 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孩子,说明是隐性遗传病,由于有病的是儿子,所 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 隐性遗传病,B 错误; C、分析遗传图谱 C 可知,该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 X 显性遗传、伴 X 隐性遗传等,C 错误; D、分析遗传图谱 D 可知,该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 X 隐性遗传,D 错误。故选 A。 【点睛】伴性遗传的特点表现为在男女后代中出现的比例不同,如伴 X 显性遗传病中女性 患者多于男性,而隐性遗传中男性多于女性等。 2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种转运 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B. 转运 RNA 上的反密码子有 61 种 C. 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4 种 D. 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 【答案】C 【解析】1、关于 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 (2)种类:61 种(3 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 tRNA); (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 tRNA 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 定的 tRNA 来转运; (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2、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 mRNA 上相邻的 3 个碱基; (2)种类:64 种,其中有 3 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详解】AD、一种转运 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AD 正确; B、转运 RNA 上的反密码子有 61 种,B 正确; C、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1 种,C 错误。故选 C。 【点睛】注意记住 3 个数据:氨基酸 20 种,密码子 64 种(含不决定氨基酸的终止密码 3 种),tRNA 上反密码子 61 种。 22.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由 X 染色体上 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 盲,从优生的角度考虑,甲、乙应分别选择生育( ) A. 男孩、男孩 B. 女孩、女孩 C. 女孩、男孩 D. 男孩、女孩 【答案】D 【解析】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病母女病”,即男患者 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妻子正常,则他们的女儿均 患病,儿子均正常,所以甲家庭应该选择生育男孩;红绿色盲是伴 X 隐性遗传病,其特点 是“女病父子病”,即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肯定患病,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 弟弟患红绿色盲,则妻子可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他们的女儿均正常,儿子可能患病, 所以乙家庭应选择生育女孩。故选 D。 的 【点睛】本题考查伴 X 显性遗传病和伴 X 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 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 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3.诱变育种一般不使用下列哪一项作为诱变因素 A. X 射线 B. 硫酸二乙酯 C. 亚硝酸 D. 抗生素 【答案】D 【解析】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X 射线 能损伤细胞内的 DNA,属于物理诱变因子,A 正确;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能改变核酸的 碱基,属于化学诱变因子,BC 正确;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一般不能 作为诱变因子,D 错误。 24. 要实现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DNA 分子重组,必须具有的工具酶是( ) A. 限制性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 B. DNA 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 C. DNA 解旋酶和 DNA 连接酶 D. 限制性内切酶和 DNA 聚合酶 【答案】A 【解析】1、DNA 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 连接酶、 运载体。 2、DNA 连接酶和 DNA 聚合酶的区别: ①DNA 连接酶是在两个 DNA 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 DNA 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 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 ②DNA 连接酶是同时连接双链的切口,而 DNA 聚合酶只是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 连接起来; ③DNA 连接酶不需要模板,而 DNA 聚合酶需要模板。 【详解】A、基因工程中需要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成相同的黏性末 端,然后利用 DNA 连接酶将两者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连接,A 正确; B、DNA 聚合酶用于 DNA 的复制,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工具酶,B 错误; C、DNA 解旋酶一般用于 DNA 复制过程的解旋步骤,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工具酶,C 错误; D、DNA 聚合酶用于 DNA 的复制,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工具酶,D 错误。故选 A。 【点睛】注意:基因工程有 3 种工具,但只有两种工具酶。 25.猫的黑毛基因 B 和黄毛基因 b 在 X 染色体上,杂合子个体表现为虎斑色。有一雌猫生下 4 只小猫,分别为黑毛雄猫、黄毛雄猫、黑毛雌猫和虎斑雌猫。其亲本组合应是 A. 黑毛雄猫×黄毛雌猫 B. 黑毛雄猫×虎斑雌猫 C. 黄毛雄猫×黑毛雌猫 D. 黄毛雄猫×虎斑雌猫 【答案】B 【解析】据题意信息分析:猫的黑毛基因 B 和黄毛基因 b 在 X 染色体上, 则黑毛的基 因型是 XBXB 、XBY、黄毛的基因型是 XbXb、XbY 虎斑色毛的基因型为 XBXb。 【详解】A、黑毛雄猫(XBY)×黄毛雌猫(XbXb)→XBXb(虎斑色雌猫)、XbY(黄色雄 猫),与题干不符,A 错误; B、黑毛雄猫(XBY)×虎斑雌猫(XBXb)→XBXB(黑色雌猫)、XBXb(虎斑色雌猫)、XBY (黑色雄猫),XbY(黄色雄猫),与题干相符,B 正确; C、黄毛雄猫(XbY)×黑毛雌猫(XBXB)→XBXb(虎斑色雌猫)、XBY(黑色雄猫),与题 干不符,C 错误; D、黄毛雄猫(XbY)×虎斑雌猫(XBXb)→XBXb(虎斑色雌猫)、XbXb(黄色雌猫)、XBY (黑色雄猫),XbY(黄色雄猫),与题干不符,D 错误;故选 B。 【点睛】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分析各表现型个体的相应基因型,由于控制性状的基因 位于 X 染色体上,所以杂合子 XBXb 虎斑色个体只能为雌性。 26.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B. 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 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 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的特征: 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详解】A. 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突变, 说明具有突变具有普遍性,A 正确; B. 无论是个体发育的哪个时期,都可能发生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 错误; C. 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位点上的基因可以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C 错误; D. 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当发生基因突变后,出现新的生物体性状往 往与环境是不相适应的,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但是有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 是有利的,D 错误。故选 A。 【点睛】注意理解基因突变的 4 大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 AaBB 的高等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体内 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只有细胞③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 图甲中细胞③是(第一)极体,处于图乙的 HI 段,b 基因来自交叉互换 C. 图甲中细胞②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中发生着基因重组 D. 图乙 BC 段变化的原因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DE 段可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解析】分析甲图: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 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图乙表示该动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虚线之前为 有丝分裂,之后为减数分裂。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甲中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无同源染色体,其他的细胞均 有同源染色体,A 正确; B、因为是均等分裂,图甲中细胞③是(第一)极体,处于图乙的 HI 段,b 基因来自基因突 变,B 错误; C、图甲中细胞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为不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 细胞中发生着基因重组,C 正确; D、图乙 BC 段变化的原因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DE 段是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移向两级,此 时可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D 正确。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 题的关键是题图的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 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 题。 2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B. 调查某种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族中调查 C. 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患有多指、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等遗传病胎儿的出生率 D. 可通过基因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 21 三体综合征 【答案】B 【解析】1、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 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 X 染色体显性 遗传病(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 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 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 21 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 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 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结婚。 【详解】A、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A 错误; B、调查某种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族中调查,B 正确; C、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 错误; D、21 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能通过基因诊断来确定,D 错误。故选 B。 29.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 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 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 C.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导致生物发生进化 D. 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C 【解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 组和染色体畸变,其中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可见。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 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详解】A、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地理隔离也可以阻止基因间的交流,A 错 误; B、自然选择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但不会导致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B 错误; 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导致生物发生进化,是进化的实质,C 正确; D、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 错误。故选 C。 3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实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 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的 DNA 序列属于基因突变 C.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都不能遗传给后代 D.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的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中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实现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 因的重新组合,A 项正确;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的 DNA 序列,属于一个 基因中的碱基对变化,属于基因突变,B 项正确;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可通过无性繁 殖遗传给后代,C 项错误;二倍体的单倍体幼苗只含有一个基因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 体数目加倍,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D 项正确。 31.一个用 15N 标记的细菌 DNA 分子,含 100 个碱基对,腺嘌呤有 40 个,其中一条链上含 胞嘧啶 30 个,将它们放入含 14N 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 3 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只含 15N、只含 14N 的两种 DNA 分子数之比是 0:6 B. 第 3 次复制需游离的胞嘧啶为 160 个 C. 子代 DNA 分子两条链中的鸟嘌呤含量相等 D. 子代 DNA 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 1:1 【答案】B 【解析】1、1 个 DNA 经过 3 次复制,共产生 23=8 个 DNA 分子;由于 DNA 分子的复制 是半保留复制,故 8 个 DNA 分子都含 14N,比例为 100%;含 15N 的 DNA 有 2 个。 2、已知 DNA 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1)设一个 DNA 分子中有某核苷酸 m 个,则该 DNA 复制 n 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 数目为(2n−1)×m 个。 (2)设一个 DNA 分子中有某核苷酸 m 个,则该 DNA 完成第 n 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 酸数目为 2n−1×m 个。 【详解】A、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3 次复制结束后无只含 15N 的 DNA 分子,只含 14N 的 DNA 分子数为 8—2=6 个,A 正确; B、根据题意,原始的 DNA 分子中 A 有 40 个,因所有碱基之和为 200 个,则 C=G=60 个, 第三次复制结束得到 23=8 个与原始 DNA 分子相同的 DNA 分子,此时所含胞嘧啶之和为 8×60=480 个,第三次复制的起点为第二次复制结束时,同理可知此时所含胞嘧啶之和为 4×60=240 个,故第 3 次复制需游离的胞嘧啶为 480-240=240 个,B 错误; C、因子代 DNA 分子与亲代 DNA 相同,即 G=60 个,其中一条链 G=30 个,则另一条链 G=60-30=30 个,C 正确; D、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有双链 DNA 分子中的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D 正确。 故选 B。 32.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 F1,F1 自交得 F2,F2 的 性状分离比为 9∶3∶3∶1,则 F1 中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 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 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型为 GgHh 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G_H_:G_hh:ggH_:gghh=9:3:3:1。 详解】GGHH 与 gghh 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 GgHh,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9:3:3: 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因此 2 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2 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选 C。 33.如图是有关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调查发现,家族中 2 号个体不含这 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已知在男女比例为 1:1 的人群中出现女性乙病患者的概率为 5/100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11 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1 号 C. 8 号和 9 号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5/11 D. 1 号和 13 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3 【答案】C 【解析】遗传系谱图分析:无乙病 1 号和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 2 号,生了患乙病的 6 号, 说明乙病是伴 X 隐性遗传病;而患甲病的 1 号和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 2 号所生的 5 号和 6 号都患甲病,说明甲病是显性遗传病;由于 6 号的女儿 10 号不患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控制甲病的基因用 A、a 表示,控制乙病的基因用 B、b 表示。 【 【详解】A、由对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A 错误; B、11 号个体患乙病不患甲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说明他只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其 致病基因一定来自 7 号,所以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于 1 号,B 错误; C、8 号为两病都患个体,其大致基因型为 A_XbY,由于其母亲 3 号不患甲病,所以 8 号基 因型一定是 AaXbY;9 号两病都不患,大致基因型为 aaXBX-,由于在男女比例为 1:1 的人 群中出现女性乙病患者的概率为 ,则在女性人群中乙病患者的概率为 ,即 XbXb= ,计算得 Xb= ,XB= ,乙病基因携带者 XBXb 所占 正常女性的比例为 ,子代中,甲病患病概率 ,不患病 ,乙病患病概率 ,不患病 ,所以 8 号和 9 号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C 正确; D、由遗传系谱图判断,1 号基因型 A_XBXb,由于 13 号的母亲不患甲病(aaXBX-),父亲 患乙病(AaXbY),则 13 号基因型 AaXBXb,但由于 1 号个体出现 Aa 概率无法确定就是 , 所以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无法计算,D 错误。故选 C。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 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家族中 2 号个体不含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判断甲、乙的遗传方式; 其次根据表现型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利用逐对分析法解题。 34.下图为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 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 9 种,子代基因型有 9 种 C. F1 中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 7/16 D. F1 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各基因随机自由组合选择性表达造成的 【答案】C 【解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都发生在①过程, A 项错误;4 种雌配子和 4 种雄配子结合方式是 16 种,子代基因型有 9 种,B 项错误;子 5 1000 5 1×2=1000 100 1 100 1 10 9 10 18 18 81 2÷ =1000 1000 1000 11 +( ) 1 2 1 2 1 11 10 11 1 10 5× =2 11 11 2 3 一代产生的不同于亲本的类型(A_bb、aaB_、aabb)为 3/16+3/16+1/16=7/16,C 项正确。 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 项错误。 【点睛】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简记:双亲纯种显和隐;杂交 F1 全显性;F2 四 性状——两个亲本、两个重组,比值恰为 9∶3∶3∶1。9 为两显性(性状),3 为两重组(性 状),1 为两隐性(性状)。 35.已知某异花受粉 野生植物,其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紫花(B)对白花(b)为显性,两对 基因独立遗传。对这一野生植物种群进行研究发现,其表现型及所占比例分别是高茎紫花占 2/3,高茎白花占 1/12,矮茎紫花占 2/9,矮茎白花占 1/36(已知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等于相 应基因频率的乘积)。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该野生种群中,基因 A 的频率为 50% C. 该野生种群中,高茎紫花植株中的纯合子的概率为 1/9 D. 若让所有高茎紫花植株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出现矮茎白花的概率为 1/144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测交实验能够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以及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详解】A、高茎与矮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因此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 律,A 正确。 B、单独分析高茎与矮茎可知,高茎:矮茎=3:1,且根据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等于相应基 因频率的乘积可知,A 的基因频率为 50%,B 正确。 C、该野生种群中,高茎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3,单独分析花色可知,紫花:白花=8: 1,则 b 的基因频率为 1/3,B 的基因频率为 2/3,因此紫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2,所以 高茎紫花植株中的纯合子的概率为 1/6,C 错误。 D、若让所有高茎紫花植株自由交配,由于所有的高茎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1:2, 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1/3,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矮茎植株的比例为 1/9,;由于所有紫花植株基因 型及比例为 BB:Bb=l:1,则 b 的基因频率为 1/4,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1/16, 故后代中出现矮茎白花的概率为 1/144,D 正确。故选 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分别分 析两对性状的比例,并根据隐性性状的比例计算隐性基因频率,进而计算显性基因频率。 36.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 B. 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的 C. 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D. 杂交育种的优点之一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答案】B 【解析】诱变育种:利用物理或化学等人工手段对植物材料的遗传物质进行诱导,使其发生 改变,导致植物体的性状发生可遗传变异,进而在产生变异的群体中进行选择和培养获得新 品种的技术方法。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详解】A、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也可肯能利用杂种优势进行无性繁 殖,A 正确; B、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萌发的幼苗,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B 错误; C、物理、化学因素均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新基因的 产生,从而加速育种进程,C 正确; D、杂交育种的优点之一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D 正确。故选 B。 37.研究人员将基因型为 Hh 的二倍体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植株甲,再以植株甲为 母本,基因型为 Hh 的二倍体西瓜植株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植株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A. 秋水仙素能使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植株甲为纯合的四倍体 B. 植株甲接受二倍体西瓜植株的花粉后,其所结的西瓜为三倍体无子西瓜 C. 植株乙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HHH:HHh:Hhh:hhh=1:5:5:1 D. 植株乙所结的果实通常不含有种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复制 【答案】C 【解析】将基因型为 Hh 的二倍体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植株甲(HHhh),再以植株 甲为母本,基因型为 Hh 的二倍体西瓜植株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植株乙的基因型及比例 为 HHH:HHh:Hhh:hhh=1:5:5:1。 【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加倍后植株甲的基因型为 HHhh,还是杂合子,A 错误; B. 植株甲是四倍体,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接受二倍体西瓜植株的花粉后,其所结的西瓜为 有子西瓜,B 错误; C. 根据分析可知,植株甲(HHhh)和基因型为 Hh 的植株杂交获得植株乙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HHH:HHh:Hhh:hhh=1:5:5:1,C 正确; D. 植株乙所结的果实通常不含有种子的原因是联会发生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D 错 误。故选 C。 38. 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 a 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 a、c 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只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 要获得 yyRR,b 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分析可知,图中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而 不是基因突变,A 错误;a 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 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B 错误;a、c 过程都需要 使用秋水仙素,都可以作用于幼苗,c 过程还可作用于萌发的种子,C 错误;b 过程为杂交 育种,需要不断地进行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来提高纯合率,获得 yyRR,D 正确。 39.下列关于基因、染色体、性状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性状与基因之间都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B. 真核生物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 D.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有 时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A 错误;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 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有些基因存在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B 错误;基因通过控制酶 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 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颠倒、 重复和易位,缺失和重复会使基因的数目改变,颠倒和易位会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D 正确。 40.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决定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遗 传实验材料的选择可能不适合的是 A. 用噬菌体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 B. 用山柳菊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 C. 用果蝇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D. 用大肠杆菌研究 DNA 的复制方式 【答案】B 【解析】孟德尔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开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② 豌豆花大且花冠的性状便于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③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以明显区分的 相对性状。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而且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 数。 【详解】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DNA 注入细菌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是研 究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合适材料,A 错误; B. 山柳菊有时进行无性繁殖,因此不适合用于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B 正确; C. 果蝇细胞中有 4 对染色体,并且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可以用果蝇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 系,C 错误; D.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拟核中只有一个 DNA,因此可以用大肠杆菌研究 DNA 的复制方式,D 错误。故选 B。 【点睛】熟记一些常见的用作研究遗传的实验材料及其原因(优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