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宏志班) 新人教版
安平中学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宏志班生物试题 (满分9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合计55分) 1.下列育种方式中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A.太空椒和抗虫棉 B.八倍体小黑麦和无子西瓜 C.矮秆抗病杂交水稻和无子西瓜 D.青霉素高产菌株和八倍体小黑麦 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们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多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自然条件下,三倍体与二倍体能进行杂交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4. 下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 B. a过程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a、c过程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 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5 15 .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不可以选用的育种方法有(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种 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限制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D.限制酶能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7. 若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分蘖力强(A)对分蘖力弱(a)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秆分蘖力弱和矮秆分蘖力强的纯合水稻,为培育纯合高秆分蘖力强的水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用的育种原理可以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高秆分蘖力弱和矮秆分蘖力强的纯合体杂交得F1,在F2中可直接选出符合需要的 C.双亲杂交获得F1后,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不能选出所需水稻 D.杂交育种比利用单倍体育种所需的年限长 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B.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快速、定向等优点 C.单倍体育种通常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多倍体植物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细胞大,有机物的含量高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1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11 15 .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这种方式需要通过三个环节的综合作用。三个环节不包括下列哪个环节 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 ) 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 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 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 12.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 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1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 B.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一定能形成新物种 C.新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导致生物发生变异并与之相互适应 1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B.产生了地理隔离 C.形成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 15.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 A.25% B.32% C.50% D.64% 16.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55%和32.5% B.55%和42.5% C.45%和42.5% D.45%和32.5% 17.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18.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5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19. 下图为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以下变化对该基因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 ) 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 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 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 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20.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合的是( ) 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1.在白花豌豆品种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性状的出现是花色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2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15 23. 在人群中可观察到以下三种染色体变异情况:①母亲色盲,父亲正常,生下一个性染色 体组成为XXY、色觉正常的儿子。②父亲色盲,母亲正常,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的色盲儿子。③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儿子。 上述三种变异分别发生在形成何种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 A.精子、不确定、卵子 B.精子、卵子、不确定 C.卵子、精子、不确定 D.卵子、不确定、精子 24.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因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第六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 B.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基因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 C.患者血红蛋白mRNA的碱基序列与正常人不同 D.患者细胞中携带谷氨酸的tRNA与正常人不同 25.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植株,当该植株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正常联会,此时该细胞内共有12个四分体。据此现象可以推知,马铃薯正常个体细胞内共有多少个染色体组 ( )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26.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 B.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 C.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 D.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27.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能发生变异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28.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的切片或血涂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 A.苯丙酮尿症携带者 B.21三体综合征 C.猫叫综合征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9.下列有关两种生物变异的种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5 A.图B过程表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B.图A中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C.图A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D.图B中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改变基因的排列次序 30.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 B.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基因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31.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红绿色盲 ⑤玉米的高茎皱形叶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3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3.下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染色体1、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 15 C.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同源部分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D.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34.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 B.通过杂交育种所获得的新品种均需要从F3开始选取 C.多倍体育种中,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诱导的作用机理相似 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体 35.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36.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 ) 紫外线波长(nm) 存活率(%) 突变数(个) 260 60 50~100 280 100 0~1 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及依据是 A.260n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 B.260nm;酵母菌突变数多 C.280mn;酵母菌存活率高 D.280nm;酵母菌突变数少 37.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38.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15 ①有一双亲生了四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不考虑突变),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发生 ③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但水稻的一个基因组应有13条染色体 ④一个体细胞中任意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染色体形态、数目一定相同 ⑤普通小麦(6n)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其不是三倍体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⑤ 39.如右图是某植株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A、a、B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②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来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 ③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则其配子是二倍体 ④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0.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以产生新的基因( ) A.叶肉 B.根尖分生区 C.茎尖 D.花药 41.人类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长度180 kb。目前已经发现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A.不定向性 B.可逆性 C.随机性 D.重复性 42.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数十朵红花,但其中一朵花半边呈红色半边呈白色。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基因造成的( ) A.幼苗的顶端分生组织 B.早期某叶芽分生组织 C.花芽分化时该花芽的部分细胞 D.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 43.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应是( ) A.只含一条染色体 B.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数是单数 D.含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 44.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II4为患者。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15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不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I1、I2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C.II3是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 45.纯种红花紫茉莉(RR)与纯种白花紫茉莉(rr)杂交得F1,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得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 A.RR∶rr=1∶1 B.RR∶rr=3∶1 C.Rr∶rr=1∶1 D.RR∶Rr∶rr=1∶2∶1 46.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47.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48 15 . 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 ( ) 基因型 rr Rr RR 灭鼠灵 敏感 抗性 抗性 维生素K依赖性 无 中度 高度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1∶1 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49. 某动物的基因A和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群体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 A. 50% B. 60% C. 45% D. 40% 50.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癌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杂合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下图为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是由于含R的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B.2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C.3是由于缺失了含R的染色体片段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D.4是由于R基因突变成了r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51.野生型枯草杆菌能被链霉素杀死,但其一突变型枯草杆菌却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两者的差异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 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结合 野生型 …﹣脯氨酸﹣赖氨酸﹣赖氨酸﹣脯氨酸… 能 突变型 不能 15 …﹣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脯氨酸… A.突变型枯草杆菌具有链霉素抗性的原因是S12蛋白结构改变 B.链霉素因能与核糖体结合从而能抑制枯草杆菌的翻译过程 C.出现突变型枯草杆菌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 D.此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出现是链霉素诱导产生的 5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在自然发生时是不定向的,但人工诱发时是定向的 B.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但不一定能改变表现型 C.基因突变只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而不会发生于有丝分裂时 D.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 53.(5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5 (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使用杀虫剂?不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高?低?)。 (4)若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 54.(6分)某生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非常大、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如该生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个体,并且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4)假定该生物种群是豌豆,则理论上该豌豆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55.(18分)小黑麦由小麦和黑麦杂交育成,其中六倍体小黑麦(AABBRR,6N=42)由硬粒小麦(AABB,4N=28)与二倍体黑麦(RR,2N=14)杂交育成. (1)由于小麦和黑麦两种植物之间存在 ,理论上杂交得到的F1应高度不孕,其主要原因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 ,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2)培育小黑麦的过程首先是小麦和黑麦杂交得到F1,再用秋水仙素处理F1的 ,使染色体加倍.此育种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 (3)在北方某地越冬种植“中饲 232”品系的小黑麦,第二年春天发现全部冻死,为解决小黑麦的越冬问题,有人用“中饲 232”小黑麦做母本,与能在当地越冬的一种黑麦(RR,2N=14)进行杂交,培育能在本地越冬的新品种. ①取“中饲 232”小黑麦的根尖,经解离、漂洗,用 染色后,通过观察细胞中的 ,确定“中饲 232”为六倍体小黑麦. 15 ②取F1花药进行染色,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发现细胞中的染色体状态如图所示.从理论上分析,状态Ⅰ和状态Ⅱ的染色体数目应依次为 条、 对. 56.(6分)玉米,雌雄同株,单性花,通常为自花授粉。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正常光照下,体细胞含有2个A的玉米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 (1)在正常光照下,某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其原因是光照影响到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 的基因(A)的表达,进而影响叶片颜色,此过程说明性状是 的结果。 (2)现有一正常光照下呈浅绿色的成熟植株甲,其体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一条p为正常,另一条q为异常(如下图所示),说明该植株发生的变异是 。 ①只有q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若A或a基因在片段m上,则植株甲 (能、不能)产生浅绿色的后代。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植株甲的基因A、a在染色体p、q上的分布,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Ⅰ.若F1全为浅绿色植株,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分别位于 上。 Ⅱ.若F1深绿色植株︰浅绿色植株=1︰1,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分别位于 上。 15 高二宏志班月考生物试题参考答案2017.09 15 1-5BBADD 6-10CBBCC 11-15BCACB 16-20BADBC 21-25BCADC 26-30DDAAD 31-35CDBCC 36-40BCDDA 41-45ACDCA 46-50CDDBB 51-52DB 53(分):(1)基因突变 (2)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 低 (4)SS 54(分):(1)0.5 (2)0.25 不会 (3)5/8 (4)0.4 0.2 55(分)(1)生殖隔离 无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 (2)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染色体数目变异 抑制纺锤体形成 (3)①龙胆紫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②14 7 56、。 (1)酶; 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 (2)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缺失) ①不能 ②Ⅰ: q、p Ⅱ: p、q 1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