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11月)诊断性考试(解析版)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11月)诊断性考试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B. 细胞核是核遗传信息贮存和表达的场所 C. 线粒体含有RNA,并且能产生ATP和CO2 D. 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含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真核细胞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而叶绿体则通过类囊体薄膜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 【详解】A、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仁,A错误; B、核遗传信息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但翻译主要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B错误; C、线粒体为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含有少量的DNA和RNA。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能产生ATP和CO2,C正确; D、叶绿体内膜紧贴外膜,叶绿体通过囊状结构薄膜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D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心肌细胞和肝脏细胞中都有血红蛋白基因 B. 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攻击蛋白质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C.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而有序的死亡 D.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中的基因和蛋白质种类都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美国科学家Harman 1955年提出的,核心内容有三条: (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 (2)这里所说的自由基,主要就是氧自由基,因此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其实质就是衰老的氧自由基理论; (3)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长寿命和推迟衰老。 2、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特定基因表达合成出相关蛋白质,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人体心肌细胞和肝脏细胞都是由受精卵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的,所含核遗传物质都与受精卵相同,故都有血红蛋白基因,A正确; B、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B正确; C、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而有序的死亡,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C正确; D、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有的产生了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所以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中的基因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D。 3.根据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不同,可将细胞进行相应分组。下图甲、乙、丙三组是成年褐鼠睾丸中细胞数量的抽样统计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都能形成四分体 B. 乙组细胞仅部分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C. 丙组细胞都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 睾丸中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只有图中三种可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组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为2C,可表示G1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乙组细胞中DNA相对含量在2C~4C之间,表示DNA正在进行复制,处于有丝分裂的S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丙组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为4C,可表示有丝分裂的G2 期、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详解】A、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甲组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可能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而有丝分裂过程没有四分体,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乙组细胞可能是有丝分裂的S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故乙组细胞仅部分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正确; 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丙组细胞可表示有丝分裂的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所以丙组细胞中只有部分细胞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 D、睾丸中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而减数分裂结束后核DNA和染色体数均为体细胞的一半,所以睾丸中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不只有图中三种可能,D错误。 故选B。 4.某探究性学习小组以玉米根尖成熟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经过不同处理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结果是 A. 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后,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 B.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观察到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叶绿体 C. 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呈深色棒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D. 用苏丹IV染液染色后,可观察到比较清晰的橘黄色脂肪颗粒 【答案】A 【解析】 【分析】 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在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染色体结构。 【详解】A、根尖成熟区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所以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后,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A正确; B、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且健那绿染液是给线粒体染色的,B错误; C、根尖成熟区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而染色体出现在分裂期,所以在玉米根尖成熟区细胞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后,观察不到染色体,C错误; D、鉴定脂肪一般用富含脂肪的实验材料,且用苏丹IV染液染色后,观察到的比较清晰的脂肪颗粒为红色,D错误。 故选A。 5.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细胞时一定需要消耗能量 B. 台盼蓝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而将细胞染成蓝色 C. 低温环境对所有物质进出细胞的跨膜运输过程都有影响 D. 蔗糖溶液浓度越高,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越明显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同一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一定相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则为主动运输。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如果细胞被染成蓝色,说明细胞已经死亡。 【详解】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可将死细胞染成蓝色,B错误; C、温度可影响生物膜中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故低温环境对所有物质进出细胞的跨膜运输过程都有影响,C正确; D、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植物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D错误。 故选C。 6.某种植物花的颜色有红色和黄色两种,其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红色,其余均为黄色。含A的花粉有50%不能参与受精。让基因型为AaBb的某植株自交获得F1,下列有关F1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F1中红花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8种 B. F1中黄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12 C. F1红花植株中双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1 D. 可以通过测交来确定F1某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以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红色(A-B-、A-bb、aaB-),其余均为黄色(aabb)。含A的花粉有50%不能参与受精。则基因型为AaBb的某植株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和比例为AB:Ab:aB:ab=1:1:2:2,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B:Ab:aB:ab=1:1:1:1。据此答题。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AaBb的植株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和比例为AB:Ab:aB:ab=1:1:2:2,雌配子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B:Ab:aB:ab=1:1:1:1,AaBb自交产生的F1中红花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8种,A正确; B、F1中黄花植株(aabb)所占的比例为2/6×1/4=1/12,B正确; C、F1红花植株中双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6×1/4+2/6×1/4+1/6×1/4+1/6×1/4)÷(1-2/6×1/4)=3/11,C正确; D、F1中红花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AABB、AaBB、AABb、AAbb、aaBB测交的后代均为红花,Aabb和aaBb测交的后代均为红花:白花=1:1,所以不可以通过测交来确定F1某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以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D错误。 故选D。 7.为了探究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某科研小组将小麦幼苗置于密闭玻璃钟罩内并持续给予10 klx光照,钟罩内CO2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实验过程中小麦幼苗的细胞呼吸强度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1)CO2被吸收后与植物体内的___化合物结合而被固定,A点处产生NADPH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 (2)B点处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细胞呼吸强度。 (3)在B点处突然停止光照,小麦幼苗的光合速率却不为0,原因是___。 (4)若降低钟罩内CO2的起始浓度,B点位置将会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 【答案】 (1). C5 (2).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3). 大于 (4). 叶绿体可利用光照条件下积累的ATP和[H]继续还原C3 (5). 左移 【解析】 【分析】 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使密闭钟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光合速率下降,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钟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详解】(1)CO2被吸收后与植物体内的C5化合物结合而被固定形成C3,NADPH是光反应的产物,所以A点处产生NADPH的具体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2)B点处钟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植物体内存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应大于其细胞呼吸强度。 (3)在B点处突然停止光照,由于叶绿体可利用光照条件下积累的ATP和[H]继续还原C3,故小麦幼苗的光合速率并不为0。 (4)若降低钟罩内CO2的起始浓度,则钟罩内的植物达到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即B点位置将会左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真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8.下列图甲表示淀粉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在图甲中a点对应温度时淀粉酶催化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图甲所示实验时,___(填“能”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2)图乙实验升高某一温度后,d点位置并没有移动,原因是___。 (3)图乙中c点处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原理是___ 【答案】 (1). 不能 (2). 除最适温度以外,在图甲中曲线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温度对应的酶活性相同 (3). 淀粉溶液浓度 (4). 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可知,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高温使酶丧失活性。 分析图乙可知,d点之前,随着淀粉溶液浓度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超过d点,反应速率不在随淀粉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详解】(1)图甲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而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这样会改变实验的预设温度,影响实验结果,所以进行图甲所示实验时,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2)由于除最适温度以外,在图甲中曲线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温度对应的酶活性相同,所以可出现图乙实验升高某一温度后,d点位置并没有移动的现象。 (3)图乙中c点之后随着淀粉溶液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所以c处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淀粉溶液浓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原理是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9.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其治疗疾病的机理有多种,比如有的能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形成,有的可以抑制细菌DNA的复制,有的可以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等。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的DNA主要分布于___,DNA的两条链中配对碱基通过___相连。 (2)DNA复制需要的酶主要有___,其之所以能准确复制,原因是___。 (3)四环素、链霉素等都可以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请结合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及条件,推测可能的原因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拟核 (2). 氢键 (3). 解旋酶、DNA聚合酶 (4). 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 (5). 干扰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干扰核糖体的形成等 【解析】 【分析】 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分布在拟核。DNA分子是由反向平行的两条链盘旋形成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详解】(1)细菌的DNA主要分布于拟核,在细胞质的质粒中也有分布。DNA的两条链中配对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2)DNA复制需要解旋酶解旋,并由DNA聚合酶将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子链。由于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所以DNA能精确的复制。 (3)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受阻,蛋白质均不能合成。四环素、链霉素等都可以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可能的原因有:四环素、链霉素等干扰了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阻止了DNA的转录,不能形成翻译的模板,进而不能翻译形成蛋白质;也可能是四环素、链霉素等阻止了tRNA和mRNA的结合,使翻译不能进行;或是干扰核糖体的形成,使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缺失,最终导致蛋白质不能形成。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推测四环素、链霉素等抑菌的原因。 10.某种珍稀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毛颜色有白羽和蓝羽两种,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长喙和短喙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长喙为显性。某研究小组让一只蓝羽长喙雄性和一只蓝羽短喙雌性进行多次杂交,F1中,蓝羽长喙:蓝羽短喙:白羽长喙:白羽短喙=3:3:1:1。回答下列问题: (1)就羽毛颜色而言,显性性状是___,判断依据是___ (2)让F1中的蓝羽鸟随机交配(只考虑羽毛颜色),F2蓝羽鸟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 (3)为确定控制喙的长短的等位基因的位置(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在F1中选择合适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_____ 【答案】 (1). 蓝羽 (2). 亲代都是蓝羽,子代出现了白羽(性状分离) (3). 1/2 (4). 让F1中短喙雄性与长喙雌性杂交,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F2中,长喙雄性:短喙雌性=1:1,则该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若F2中无论雌雄,长喙:短喙=1:1,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判断显隐性,亲本均为蓝羽,子代蓝羽:白羽=3:1,可判断蓝羽为显性性状。由题意“长喙为显性”,根据一只蓝羽长喙雄性和一只蓝羽短喙雌性进行多次杂交,F1 中,长喙:短喙=1:1,可知控制喙的长短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Z染色体上。若要进一步判断,可选择短喙的雄性和长喙的雌性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进而判断。可设羽色由A、a基因控制,喙的长短由B、b基因控制。 【详解】(1)根据亲代都是蓝羽,子代出现了白羽(性状分离),可判断蓝羽是显性性状。 (2)控制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均为蓝羽,子代蓝羽:白羽=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F1中的蓝羽鸟的基因型为1/3AA、2/3Aa,产生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a=2:1,让F1中的蓝羽鸟随机交配(只考虑羽毛颜色),F2蓝羽鸟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3×2/3)÷(1-1/3×1/3)=1/2。 (3)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鸟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雄鸟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为确定控制喙的长短的等位基因的位置,可选择隐性雄鸟和显性雌鸟进行杂交,所以可让F1中短喙雄性与长喙雌性杂交,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2中,长喙雄性:短喙雌性=1:1,则该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若F2中无论雌雄,长喙:短喙=1:1,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和基因位置的判断,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也是常用的食品色素。为了降低胡萝卜素的生产成本,某科研人员试图从光合细菌中提取胡萝卜素,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四大营养要素,该实验所用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营养要素是___ (2)若固体平板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过多而连成一片,原因可能是___(答出一种即可),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合理措施___ (3)若需对光合细菌进行活菌计数,则②过程应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 (4)从干燥的菌体中提取胡萝卜素常采用萃取法,萃取剂应具有的主要特点是___ (5)对萃取液进行浓缩时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浓缩时广口瓶中收集到的是___,在浓缩之前,还必须对萃取液进行的操作是___ 【答案】 (1). 碳源 (2). 培养液的稀释倍数不够 (3). 增大培养液稀释倍数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具有较高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 (6). 萃取剂 (7). 过滤 【解析】 【分析】 1、胡萝卜素是脂溶性植物色素,一般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萃取胡萝卜素。石油醚经常被用作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萃取剂的原因是具有较高的沸点、萃取效率高、毒性很小。 2、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等条件的影响。 3、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采用水浴加热。 4、胡萝卜素的提取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鉴定。 【详解】(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四大营养要素,该实验中的光合细菌能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故所用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碳源。 (2)若固体平板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过多而连成一片,可能是培养液的稀释倍数不够,可增大培养液稀释倍数后再接种培养。 (3)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对光合细菌进行活菌计数。 (4)萃取胡萝卜素的萃取剂应该具有具有较高的沸点,能溶解色素并且不与水混溶等特点。 (5)对萃取液进行浓缩时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由于萃取剂的沸点小于胡萝卜素,最先挥发出来,所以浓缩时广口瓶中收集到的是萃取剂,在浓缩之前,还必须对萃取液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胡萝卜的提取,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菊花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菊花的组织培养需要用到的培养基叫做___培养基,对培养基灭菌时应___(填“先灭菌后分装”或“先分装后灭菌”)。 (2)图中生理过程___(填写图中字母)是对细胞分化不可逆的否定。 (3)启动细胞分裂,B过程和C过程的关键性激素是___ (4)愈伤组织细胞的特点是___ (5)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常用于工厂化育苗,该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MS (2). 先分装后灭菌 (3). B (4).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5). 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6). 具有高效性和可以保持种苗的优良遗传特性 【解析】 【分析】 图示中A为取菊花的未开花的幼嫩枝条将其离体,经过消毒后可在无菌的环境下经过B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C为再分化形成试管苗,D为试管苗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菊花植株体。 【详解】(1)植物组织培养时常用的培养基是MS固体培养基。对培养基灭菌时应先分装后灭菌,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2)细胞分化一般具有不可逆性,即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死亡。而图中B过程是分化的细胞重新又恢复了分裂能力,是对细胞分化不可逆的否定。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 (4)愈伤组织细胞的特点是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5)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植物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包括: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