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理卷·2019届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理卷·2019届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2)

延边第二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理科试卷 本试卷包括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1.以下生理活动,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直接作用的是 A.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B.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C.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 CO2 和吸入 O2 D.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将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再将浸有稀硫酸的小纸片贴在该部位,蛙无反应。这是因为已经 破坏了该青蛙反射弧的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纤维 C.传出神经纤维 D.效应器 4.下列各组物质或离子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a2+、载体 B.CO2、氨基酸、H+、纤维蛋白原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D.Na+、HPO42-、葡萄糖、血红蛋白 5.如图所示为人体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中的 A 进入肝细胞至少通过 4 层生物膜 B.胰岛素能促进 5、7、8 过程,肾上腺素不能促进 6 过程 C.血液中 A 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内合成糖原,该过程同样可发生在脑细胞和肌细胞 内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的 pH 明显降低 6.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 A1 和 A2 的两极 a、c、d、e 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 在 b、f 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ab=bc、ac=de),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A.在 b 点与 f 点刺激时,A1、A2 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在 b 点刺激时,A1 偏转两次,A2 偏转一次;f 点刺激时,A1 不偏转,A2 偏转一次 C.在 b 点刺激时,A1 不偏转,A2 偏转一次;f 点刺激时,A1 不偏转,A2 偏转一次 D.在 b 点刺激时,A1 不偏转,A2 偏转两次;f 点刺激时,A1 不偏转,A2 偏转一次 7.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 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 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 Cl-通道开启 D.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主要对 K+具有通透性造成 K+外流 8.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 为微型电流计 F 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细胞 B 传到细胞 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B.从 a 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 b 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 C.刺激皮肤细胞 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 9.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10.下图表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A.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B.在 S5~S8 期间,受刺激部位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C.在 S1~S4 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刺激强度达到 S5 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兴奋逐渐增强 11.如图曲线表示一只成 年雄性狗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分析 不正确的是 A.A 物质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A、B 两种物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B 的变化对分泌 A 的内分泌腺有反馈调节作用 D.B 物质主要是由睾丸分泌的 12.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 A、B、 C 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 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 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 A、B、C 表 示分别注射的是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13.如图所示,将 20℃恒温下的四只小动物(青蛙:变温动物;小鼠:恒温动物)同时分别 置于恒温 15℃、25℃条件下一小段时间,在改变温度的这段时间里,预测它们的耗氧量、 产(散)热量变化情况(假设 20℃条件下四只 小 动 物 代 谢 水 平相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产热量>丙的产热量 B.乙的耗氧量<丁的耗氧量 C.甲的产热量=甲的散热量 D.丙的产热量=丙的散热量 14.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 其中包括 ①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②③ B.①④ C. ①③ D.②④ 15.如图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A.如果 X 代表血糖,在 a→b 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主要是因为肝糖原分解,则 b→c 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上升有关 B.如果 X 代表抗利尿激素,c→d 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大 C.如果 X 代表 CO2,c→d 时段,呼吸强度增加 D.如果 X 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16.激素作为一种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 胞。下图表示影 响胰岛 A 细胞分泌的 因素及其发挥作 用的过程,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A.从反射类型看,刺激 X→①→②→③→胰岛 A 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①结构称 为传入神经,②结构位于下丘脑[] B.胰岛 A 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与靶细胞作用后不会被分解 C.受激素作用,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代谢变化是肝糖原的分解 D.结构③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直接影响胰岛 A 细胞的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17. 下列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在此三个过程中,Y 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A.酶、抗体、载体 B.抗体、载体、酶 C.载体、抗体、酶 D.酶、载体、抗体 18.2011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斯坦曼 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DC 细胞)。DC 细胞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 图为 DC 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C 细胞中“突起”的存在增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 B.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 C.DC 细胞处理抗原后,能与 T 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此过程体现 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DC 细胞能激发 T 细胞增殖并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19.病人注射青霉素前要做 “皮试”,即将少量的药液注射于前臂掌侧皮肤中,观察是否出 现局部过敏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有青霉素过敏史,一般不使用青霉素治疗 B.若第一次做青霉素“皮试”无反应,则终身可以使用青霉素 C.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的患者,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 D.首次“皮试”无反应的患者,再次“皮试”可能出现反应 20.吲哚乙酸最早是在人的尿液中被发现和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 B.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种子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因人体内不存在破 坏生长素的酶,同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内“免费旅游” 一圈后便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C.人体肾脏中含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所以人尿液中有吲哚乙酸 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人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只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萘 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的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的作 用 21.下图中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 c、g 点表示 C.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 f 点表示,此处生长受到抑制 D.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 10-6 mol·L-1 22.用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图。其中 1、 2、3 和 4 分别是培养环境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 a、 b、c 和 0 的 生根数量。下列关于 a、b、c 的比较正确的是 A.a 大于 b,b 大于 c B.a 小于 b,b 小于 c C.a 与 b 均小于 c D.b 与 c 均小于 a 23.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 侧 光) A . ② ⑤ 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24.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雌雄异花植物)的雌花分四组,处理方法如下表。 其中最可能获得二倍体无籽黄瓜的处理 组别 甲 乙 丙 丁 处理 自然状态 开花后,用适宜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 (琼脂片) 浓 度 的 生 长 素 处理柱头。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柱 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A.乙组 B.乙组和丙组 C.丙组 D.丙组和丁组 25.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 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26.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有关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中,不正确的 是 A.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C.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D.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序,三种模式的依次为Ⅰ、Ⅱ、Ⅲ 27.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査时,标记物的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小 C.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D.将 M 只鹿标记后,重新捕获的 n 只鹿中有 m 只被标记,该鹿群约有(M×n÷m)只 28.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 29.下图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 e 点后,增长速率为 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 c 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b 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c 点 30.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某地区褐色雏蝗从卵经若虫到成虫的季节 消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构成了一个褐色雏蝗的种群 B.从成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地区褐色雏蝗的数量变化属于稳定型 C.褐色雏蝗以虫卵的形式过冬,当年成虫的数量与卵的数量呈正相关 D.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1.如图所示,物质 A 是在胰岛 B 细胞中合成的,且与血糖调节有关,物质 B 是一种淋巴因 子,可干扰病毒 DNA 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物质 C 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且具有免疫作用, 物质 D 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物质 A 的空间结构,使其调节血糖的能力丧失 B.物质 A、B、C、D 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a 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C.A、B、C、D 四种物质分别为胰岛素、干扰素、抗体、生长素 D.与 A、B、C、D 四种物质的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高尔基体、线 粒体 32.下列关于生理活动过程中一些物质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成熟的过程中,果实内乙烯/生长素的值上升 B.由适宜光照转入黑暗环境,叶绿体中的 ATP/ADP 的值下降 C.切除甲状腺后,小狗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值上升 D.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洋葱表皮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下降 33.甲、乙、丙及 NAA 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 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B.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C.用 NAA 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去调节生命活动 34.如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 GA1、GA8、 GA20、GA29 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 GA1 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酶 1 或酶 2 的基因发生 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 2 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C.对酶 1 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 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D.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 IAA,该植株茎内 GA1 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35.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若在 c 点切断,则刺激 b 点后,a 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 B 间不能直接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 A 之间才能直接 进行物质交换 C.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 B 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 可能为 C 对应的浓度 D.图丁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 T 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 36.菠萝蜜果实采后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如下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呼吸速率峰值早于乙烯释放速率峰值 B.菠萝蜜果实细胞呼吸速率变化与内源乙烯的释放速率呈正相关 C.果实呼吸速率、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内源乙烯形成相关 D.图 2 说明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完全来源于淀粉水解 37.用燕麦幼苗做如下两个实验:①组实验如甲图: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 C 水平放置,分别 取两个琼脂块 A,B 紧贴在 C 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②组实验如乙图,将附有 琼脂块 X 和 Y 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 误的是 A.两天后,胚芽鞘 D 的生长向左,因右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右侧生长快 B.两天后,胚根 E 的生长向右,因 B 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 C.两天后,胚芽鞘 G 直立生长,因为 X,Y 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 D.两天后,胚根 E 的生长向左,因 B 侧生长素浓度低,根的生长慢 3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种群数量的变化,以下是该 实验的记录表(部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时间(天) 起始 1 2 3 4 5 6 7 培养液中小球藻的数 量(106 个/mL) 0.90 1.00 3.21 3.92 5.40 3.78 4.31 5.26 实验期间室温(℃) 9~13 8~18 8~18 3~15 3~14 4~16 10~17 A.对小球藻进行计数,常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B.可用数学式 Nt=N0λt 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情况 C.实验前 4 天,培养瓶的颜色变化是绿色逐渐加深 D.第 5〜6 天,小球藻种群数量发生明显波动的可能原因温度低抑制了酶的活性 39.下图是种群增长的两种数学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J”型增长曲线反映的是种群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条件 下的增长 B.“S”型增长曲线可以用 Nt=N0λt 表示 t 年后种群的数量 C.K 值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两种曲线的变化都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40.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而脱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对α淀粉酶的合 成起抑制作用,两者在α淀粉酶的合成中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6甲基嘌呤是 mRNA 合成的抑 制剂,抑制剂在第 11 小时加入,见图中“↓”。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6甲基嘌呤是 mRNA 合成的抑制剂,抑制α淀粉酶的产生 B.在α淀粉酶合成中,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 C.脱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其作用机理是促进 mRNA 的合成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第ⅠI 卷 (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 4 小题,共 40 分) 41.(10 分)下图是人体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调节途径,其中幽门粘膜 G 细胞(一种内分 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请分析回 答: (1)幽门粘膜 G 细胞分泌物发挥作用具有微量和高效、 和 的特点。 (2)通过“①→②→胃粘膜壁细胞”(途径 1)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程中,兴奋在① 和②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化是 ,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 是 。 (3)通过“③→④→⑤→胃粘膜壁细胞”(途径 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 与途径 1 相比较,从反应速度,主要特点是 。 (4)胃泌素分泌增加盐酸分泌增加,盐酸增加又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是一种 调节。 胃液中的盐酸能杀死进入胃中的病菌,这属于人体免疫的第 道防线,这道防线由 和 构成。 42.(10 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 2.5 cm 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 1)。实验分为 A、B、C 三组,分别培养至第 1、8、15 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 30 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 2。 []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 通过的情况下,起到 的作用。 用激素处理时应将 IAA 加在 (填“培养液中”或“茎芽顶端”) (3)图 2 数据显示,GA3 和 IAA 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 的作用,GA3 的这 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 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 抑制 DNA 复制后,GA3 诱导的茎芽生长生长被抑制了 54%,说明 GA3 影响茎芽生长的方式 是 。 (5)从图 2 中 B 组(或 C 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 是 IAA 单独处理的 倍,由此可推测 GA3 和 IAA 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 关系。 (6)A 组数据未显示出 GA3 和 IAA 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 的 量较高。 43.(10 分)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某养鸡场为预防禽流感病毒, 给鸡注射疫苗制剂(疫苗制剂的成分:减毒禽流感病毒+生理盐水)。如图是疫苗制剂引发 鸡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是 (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示意图,物质 A 是 ,物 质 B 是 。在二次免疫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填图中编号)。①~⑤这几种 细胞中明显不同的大分子物质包括 和 。 (2)已注射该疫苗的鸡在接触禽流感病毒时,图中不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的细胞有 ________(填序号)。 (3)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鸡对禽流感病毒是否具有免疫能力,选取 30 日龄幼鸡若干,均 分为两组,第 1 组每只幼鸡注射 3 mL 疫苗制剂,第 2 组每只幼鸡注射 3 mL ;两周 后,给两组幼鸡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预测:与第 2 组对比,第 1 组幼鸡体内特有的变化 是 。 (4)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 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 。 44.(10 分)甲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 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图乙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 生率,②表示死亡率): 甲 乙 (1)图甲中曲线 (Ⅰ、Ⅱ、Ⅲ)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其中 A 点 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型,A 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________(增大/减小/基本不变); (2)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 有_____________。 (3)若一段时间后,乙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01-10 BDABC DABDA 11-20 BBDCA BCDBB 21-30 ACDCD BBDCD 31-40 DCDCC CDBBC 二、非选择题(40 分) 1.(10 分)(1)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 经递质(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较缓慢(4)(负)反馈调节 一 皮肤 黏膜 2.(10 分)(1)信息(2)氧气 防止污染 茎芽尖端(3)促进(4)细胞长度 促进细胞伸长 和细胞分裂(5)18 协同(6)IAA 3.(10 分)(1)体液免疫 淋巴因子 抗体 ④ RNA 蛋白质(2)①⑤ (3)生理盐水 记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10 分)(1)Ⅰ 增长 减小(2)迁入率和迁出率(3)最大(K)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