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文)试题 解析版

清水六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生物(文)‎ ‎1. 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A. 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 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 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 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 线粒体基质属于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B错误;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C错误;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稳态 ‎【名师点睛】学生对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理解不清 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 ‎(1)下图是内环境的概念模式图,请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 人体的体液是指( )‎ A. 细胞外液和消化道 B. 细胞内液和血浆 C.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 血浆,组织液,淋巴 ‎【答案】C ‎【解析】‎ 体液是指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C正确。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B、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3.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儿童患佝偻病 C. 细胞代谢紊乱 D. 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稳态遭到破坏,只能会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稳态遭到破坏后,不一定会引起儿童患佝偻病或成年人患肌无力病,但稳态遭到破坏,必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4.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A正确;淋巴不能之间进入组织液,B错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C错误;血浆不能进入淋巴,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D错误。‎ ‎5.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 A. 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 B. 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C. 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D. 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A.唾液淀粉催化淀粉分解在口腔——外环境中发生,A错; B.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C.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属于细胞的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C错; 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在细胞内发生,D错。‎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镜,并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名师点睛】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6.将人体的血液置于浓度为9%的食盐溶液中,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  )‎ A. 质壁分离 B. 皱缩 C. 细胞膜破裂 D. 呈正常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血浆中无机盐离子浓度为0.9%,所以人体细胞在0.9%的食盐溶液为中呈正常状态;当外界浓度高于0.9%,人体细胞渗透失水,细胞皱缩;当外界浓度低于0.9%,人体细胞渗透吸水,细胞吸水膨胀。‎ ‎【详解】由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和大液泡,因此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故A错误;将细胞置于外界溶液为9%的食盐溶液中时,由于外界溶液远高于血细胞内液的浓度,所以细胞将失水皱缩,故B正确;由于细胞失水而不是吸水,因此细胞膜不可能破裂,故C错误;血细胞失水皱缩,故D错误。‎ ‎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故选D。‎ ‎【点睛】本题知识简单,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只要考生了解并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人的体温太低,酶的结构会破坏进而影响代谢 B. 组织液渗透压的下降不会对细胞产生影响 C. 血浆pH值只受细胞代谢的影响,与外环境无关 D. 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下丘脑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相关知识。‎ ‎【详解】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的活性会下降进而影响代谢,低温不会使酶永久失活,错误;‎ B、组织液渗透压降低,低于细胞内液,会引起细胞吸水,吸水过多会引起细胞破裂,错误;‎ C、血浆pH值不仅受细胞代谢的影响,还受与外环境影响,受血浆缓冲物质的调节,错误;‎ D、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正确。‎ 故选D.‎ ‎【点睛】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所谓相对稳定,是指在某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生理指标是变动的,而在长时间的范围内,生理指标总体是恒定。‎ ‎9.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葡萄糖 B. 血浆蛋白 C. 尿素 D. 血红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内环境的营养物质: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 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等;‎ 人体外部的物质:唾液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泪液、尿液等。‎ ‎【详解】葡萄糖属于营养物质,是内环境成分,A不合题意;血浆蛋白位于血浆内,因此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B不合题意;尿素属于代谢废物,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不合题意;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符合题意。‎ ‎10.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的膜外侧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 A. 先左后右 B. 向左摆 C. 向右摆 D. 先右后左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刺激M点,若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B,C处,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摆动。‎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M处给以电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能传导到B、C处。又由于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所以兴奋先传导到C,使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后传导到B,使电流计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即向左偏转。‎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及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 析图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1. 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一般传导途径是( )‎ A. 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B. 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C. 轴突→神经元细胞体→突触→树突 D. 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答案】D ‎【解析】‎ 树突中没有突触小泡,神经冲动不能由树突→突触,A错误、 B错误;神经元细胞体中没有突触小泡,神经冲动不能由神经元细胞体→突触,C错误; 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只能有上一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是神经元接受神经冲动的部位,然后传到神经元的细胞体,经过轴突,轴突是神经信号从神经元的传出部分,最后到突触,再传递到下一个细胞。‎ ‎12.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答案】B ‎【解析】‎ 二氧化碳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此时的二氧化碳是作为信息分子来调节的,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而发生的,A错误。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二氧化碳不是激素,C、D错误。‎ ‎13.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激素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调节 D. 化学物质调节 ‎【答案】C ‎【解析】‎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基本形式,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神经调节控制体液调节,而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故选C。‎ ‎【考点定位】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名师点睛】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其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扮演了主要角色,即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 ‎14.有一位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此人是由于大脑皮层的哪个部位受损( )‎ A. W区 B. V区 C. S区 D. H区 ‎【答案】C ‎【解析】‎ 从题意看出,①W区(书写中枢)正常,A项错误;能看懂文字,说明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正常,B项错误;患者不会讲话,说明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C 项正确;能听懂别人讲话,说明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正常,D 项错误。‎ ‎15. 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A. W区 B. S区 C. H区 D. V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能够看懂文字,说明V区没有损伤;能听懂别人谈话,说明H区没损伤;不会说话,说明损伤的是S区。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 ‎16.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部位分别是 ( )‎ A. 前者是下丘脑,后者是垂体 B. 前者是垂体,后者是甲状腺 C. 两者都是下丘脑 D. 两者都是垂体 ‎【答案】B ‎【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选择性地作用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合成并分泌,选择性地作用于甲状腺,所以选B。‎ ‎【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名师点睛】激素分级调节的3点提示 ‎①大量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都增加;大量注射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减少;大量注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都减少。‎ ‎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③性激素的分泌存在着与甲状腺激素相似的分级调节机制。‎ ‎17.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者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B. 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C. 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可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激素 D. 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腺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人体激素由特定的内分泌腺分泌或者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如下丘脑,A正确。激素一般作用于全身细胞,通过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传递相关信息,与神经调节比较,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B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上皮细胞分泌可促进胰液分泌的重要激素,C错。胸腺作为内分泌腺,分泌胸腺素,作为免疫器官,与T细胞形成相关,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种群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8.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可能的原因是(  )‎ A. 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 B. 食物中缺碘 C.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 食物中缺钙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长激素促进骨骼肌肉生长。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表现为个子矮小;幼年时期分泌过多会导致巨人症。‎ 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表现为身体矮小,智力低下;成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大脖子病,分泌过多会导致甲亢。‎ ‎【详解】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人体生长迟缓,身材会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称为侏儒症,故A符合题意;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幼年食物缺碘,会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故B不合题意;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故C不合题意;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故D不合题意。‎ ‎19.由同一器官分泌,并且生理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 A.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B. 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激素的产生部位和生理作用。‎ ‎【详解】A、肾上腺素由肾上腺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腺分泌,二者均能升高血糖,具有协同效应,错误;‎ B、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功能;而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错误;‎ C、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错误;‎ 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均由胰腺分泌,前者能够降低血糖,后者能够升高血糖,具有拮抗效应,正确。‎ 故选D。‎ ‎【点睛】常见激素的化学本质、主要来源及其作用:‎ ‎20.动物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 A. 通过体液运输 B. 微量和高效 C. 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D. 调节准确、快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因为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A正确;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B正确;激素产生后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C正确;调节准确、快速是神经调节的特点,D错误。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 )‎ A. 甲状腺 B. 性腺 C. 下丘脑 D. 垂体 ‎【答案】D ‎【解析】‎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进而对垂体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行调节,故选D。‎ ‎22. 呆小症、侏儒症、糖尿病缺的激素分别是( )‎ A. 甲状腺激素、生长素、胰岛素 B.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C.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D.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胰岛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呆小症主要缺乏甲状腺激素,侏儒症缺乏生长激素,糖尿病缺乏胰岛素.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3. 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错误的叙述是 A.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 B. 神经调节迅速,而体液调节比较缓慢 C. 神经调节作用时间长,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短 D. 神经调节准确但具有局限性,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答案】C ‎【解析】‎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A项正确;神经调节迅速,而体液调节比较缓慢,B项正确;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长,C项错误;神经调节准确但具有局限性,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D项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名师点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比较项目 ‎ 神经调节 ‎ 体液调节 ‎ 作用途径 ‎ 作用时间 ‎ 体液运输 ‎ 反应速度 ‎ 迅速 ‎ 较缓慢 ‎ 作用范围 ‎ 准确、比较局限 ‎ 较广泛 ‎ 作用时间 ‎ 短暂 ‎ 比较长 ‎ ‎3、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4. 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 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较小、作用时间长 B. 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较小、作用时间短 C. 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较大、作用时间短 D. 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较大、作用时间长 ‎【答案】D ‎【解析】‎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31页表格:‎ 比较项目 ‎ 神经调节 ‎ 体液调节 ‎ 作用途径 ‎ 反射弧 ‎ 体液运输 ‎ 反应速度 ‎ 迅速 ‎ 较缓慢 ‎ 作用范围 ‎ 准确,比较局限 ‎ 较广泛 ‎ 作用时间 ‎ 短暂 ‎ 比较长 ‎ 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名师点睛】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25. 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范围广泛 ‎ ‎④作用部位准确 ⑤作用时间短 ⑥作用时间比较长.‎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①③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 解:神经调节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速度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到内环境,经运输,到器官起作用,故所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 故选:A.‎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6. 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 B. 应该及时补偿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 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 D. 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B ‎【解析】‎ 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产生的乳酸会和缓冲物质反应,pH不会明显变化,A错误;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B正确;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糖类食品,C错误;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酶的活性受影响,酶促反应降低,D错误。‎ ‎27. 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 血浆CO2浓度升高 B. 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 血浆渗透压升高 D. 血糖浓度升高 ‎【答案】C ‎【解析】‎ 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人长时间运动过程中,通过呼吸和皮肤散失的水分都会增加,这样会导致血浆浓度上升,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该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将刺激传递给大脑皮层,会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28. 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答案】‎ ‎【解析】‎ 机体稳态由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故A错;病原微生物属于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故B正确;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B和T淋巴细胞都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故C错;特异性免疫和神经中枢关联不大,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必修3中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 ‎29.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严重感染或者肿瘤而非艾滋病病毒的侵染 B. 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 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机体的监控和清除功能过强导致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正常的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能对非己的抗原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排斥异物,对机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异常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反应过强或过弱,对自身造成免疫损伤。如免疫过强的过敏反应、不能识别自我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免疫反应过低的免疫缺陷病。‎ ‎【详解】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A正确;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例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B错误;过敏反应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类。速发型过敏反应可在接触致敏原几分钟后开始,如青霉素、蜂毒等引起的过敏反应。这种反应强烈,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死亡,C错误;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防卫功能不当或监控、清除功能不当都可能引发疾病。自身免疫病是由于防卫功能不当而引起的,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等知识点,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是解题的关键。‎ ‎30.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细胞核均具有细胞全能性 B. 淋巴细胞均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 C. 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生活的唯一液体环境 D. 免疫活性物质均由淋巴细胞产生 ‎【答案】A ‎【解析】‎ 淋巴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已经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均具有细胞全能性,A正确;淋巴细胞中的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B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可见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之一,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包括淋巴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D错误。‎ ‎31.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HIV是RNA病毒,因容易变异使疫苗效果难持久 B. 艾滋病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罹患流感和恶性肿瘤 C. HIV首先破坏B细胞,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D. 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我们要做到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答案】C ‎【解析】‎ 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的,很容易发生变异,因此疫苗效果难以持久,A正确、C错误;艾滋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使人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因此艾滋病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罹患流感和恶性肿瘤,B正确;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精液、血液和乳汁,因此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我们要做到拒绝毒品、洁身自爱,D正确。‎ ‎32.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A.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B. 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有百日咳 D.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答案】C ‎【解析】‎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都是因为体内含有抗体或记忆细胞,这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或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题关键能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能理清人体的三道防线,明确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33. 下列细胞能产生抗体的是 A. 吞噬细胞 B. 浆细胞 C. 效应T细胞 D. 记忆细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细胞用途:‎ A.吞噬细胞,识别、呈递抗原 ‎ B.浆细胞 分泌抗体,用于消灭抗原 C.效应T细胞 识别抗原,能与靶细胞密切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D.记忆细胞 识别抗原并迅速合成效应细胞 考点: 特异性免疫中细胞的功能。‎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各种细胞用途,特别注意,除了浆细胞外,其他的免疫细胞都可以识别抗原。‎ ‎34. 果树栽培中,剪去顶芽可促进侧芽发育,提高产量。其原理是 A. 提高植株的呼吸速率 B. 增大侧芽生长素的浓度 C. 解除顶端优势 D. 保持顶端优势 ‎【答案】C ‎【解析】‎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剪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减小,抑制作用被解除,因此侧芽很快发育成枝条,从而提高产量,这就是解除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名师点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典型实例就是顶端优势,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其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偏高,从而侧芽抑制生长.‎ ‎35.水平放置的蚕豆幼苗,一段时间后根仍向下弯曲生长,茎向上弯曲生长.这是因为(  )‎ ‎①重力影响,使生长素在靠近地面一侧浓度较高 ‎②光线影响,使生长素在靠近地面一侧浓度较高 ‎③根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 ‎④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因为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远地侧生长快,高浓度抑制生长,近地侧生长慢,所以根向地生长;因为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中等,近地侧生长素高于远地侧,近地侧生长速度大于远地侧,所以茎背地生长。‎ ‎【详解】①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因为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 ①正确; ②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是重力作用而不是光线作用,②错误; ③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根表现为向下弯曲生长, ③正确;‎ ‎④根对生长素反应最敏感,茎较敏感,④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36.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受重力影响,向地性 B. 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 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 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绿色植物倒伏后,受重力作用,茎杆近地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远地侧生长素含量相对较低,生长慢,所以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这是茎的背地性。故选B ‎37.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 A. 呼吸作用加强 B. 蒸腾速度加快 C. 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D. 光合作用增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生长素不均匀分布,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故本题选C。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向光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8.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B. 生长素只能在幼芽中合成 C. 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向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背光一侧 D. 生长素既可以从形态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也可以反过来运输 ‎【答案】A ‎【解析】‎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而导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A正确;生长素能在幼芽、嫩叶和发育的种子中合成,B错误;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向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少于背光一侧,C错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表现为极性运输,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9. 下列不属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是(  )‎ A. 促进细胞分裂 B. 促进细胞纵向伸长 C. 促进果实发育 D. 促进插枝生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长素的作用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促进扦插枝条圣根、促进果实发育和防止落花落果,故BCD均正确;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故A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0.在装有猕猴桃的袋子里放个成熟的苹果,能促进较硬的猕猴桃很快成熟变软,这期间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  )‎ A. 生长素 B. 乙烯 C. 赤霉素 D. 脱落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五大激素作用如下:‎ 生长素: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生长素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芽,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和发芽,促进落花落果,故A项错误;乙烯是一种气体植物激素,成熟果实可以产生乙烯,并释放到空气中,促进其他果实的成熟,故B正确;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种子的萌发,调节细胞伸长,故C项错误;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D错误。‎ ‎41.图甲、乙分别是一个反射弧及其部分结构放大模示图。请回答问题:‎ ‎(1)甲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_____,B表示的结构是_____,C表示的结构是_____,D表示的结构是_____,E表示的结构是_____,图乙的结构名称是_____,其分布于图甲中的部位_____(填字母),结构①_____中含有递质(如乙酰胆碱)。‎ ‎(2)当手指无意触到针尖时,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____形式传导的。在A、B、C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用字母和“→”表示)。‎ ‎【答案】 (1). 传入神经元 (2). 中间神经元 (3). 传出神经元 (4). 神经中枢 (5). 效应器 (6). 突触 (7). D (8). 突触小泡 (9). 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 (10). A→B→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A表示传入神经元,B表示中间神经元,C表示传出神经元,D表示神经中枢,E表示效应器;图乙所示结构是突触,分布于图甲中的D神经中枢中,①突触小泡中含有作为信号的化学物质是神经递,经过②突触前膜由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③突触后膜。‎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的E表示效应器;图乙表示突触,主要分布于图甲的D神经中枢中,结构①突触小泡。‎ ‎(2)在缩手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因此在A、B、C三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传入神经元→B中间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 ‎(3)取手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是因为该反射的神经中枢脊髓受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突触的结构,能够准确判断图甲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结构的名称和图乙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突触的结构的名称。‎ ‎42.下图表示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据图回答:‎ ‎(1)从图中三条曲线可以看出,根、芽、茎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强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2)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效应为__________,对芽的生长效应为__________,对根的生长效应为__________。‎ ‎(3)B点对根的生长效应为__________,对茎的生长效应为__________。‎ ‎(4)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影响__________,单看一条曲线,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 ‎【答案】(1) 根 芽 茎 (2)促进生长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3)抑制生长 无影响既不促进,也不抑制(4)不同,两重性 ‎【解析】‎ 考查植物组织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和生长素的作用两重性相关的知识。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例如,对根来说,生长素的最适浓度是10-10 mol/L左右;对芽来说,最适浓度是10-8 mol/L左右;对茎来说,最适浓度是10-4 mol/L左右。对生长素敏感是根>芽>茎;A点对应的浓度对于芽和茎是促进生长,对于根是抑制生长,B点的对应浓度对于茎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对于根和芽是抑制。不同组织器官对同一生长素浓度敏感度不同,同一组织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43.请回答下列有关免疫问题。‎ ‎(1)免疫调节依靠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的免疫系统完成。病原体进入人体时,首先将受到人体第一、二道防线的防御,其中第二道防线是指体液中的______物质和_____酶。‎ ‎(2)当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分化出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3)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第______道防线,包括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免疫。‎ ‎(4)过敏反应是由_________引起的免疫失调病。‎ ‎【答案】 (1). 免疫器官 (2). 免疫细胞 (3). 免疫活性物质 (4). 杀菌物质 (5). 溶菌 (6). 效应B(浆) (7). 三 (8). 体液 (9). 细胞 (10). 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 ‎【解析】‎ ‎【分析】‎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 2、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溶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其中第一、第二道防线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叫做特异性免疫。‎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 ‎【详解】(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第二道防线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当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B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又称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产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免疫失调病。‎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内容,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防卫功能),以及免疫失调症。学生易混淆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是对外来物质做出的免疫过强反应,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对自身组织器官做出的免疫过强反应。‎ ‎44.‎ ‎(1)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温度。‎ ‎(2)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答内分泌腺的名称)分泌的。‎ ‎(3)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包括________调节,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 ‎(4)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的生理作用特点表现出具有________。‎ ‎(5)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之为植物________调节剂。‎ ‎【答案】 (1). 细胞外液 (2). 渗透压 (3). 酸碱度(PH) (4). 促胰液素 (5). 小肠粘膜 (6). 神经 (7). 体液 (8). 免疫 (9). 两重性 (10). 生长 ‎【解析】‎ ‎【分析】‎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渗透压、酸碱度(PH)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方面。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由小肠粘膜分泌。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详解】(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PH)和温度。‎ ‎(2)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促胰液素,它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 ‎(3)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4)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的生理作用特点表现出具有两重性。‎ ‎(5)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植物激素调节,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生命活动调节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