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解析版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解析版 人教版

单元质检卷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                 ‎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1.(2019福建福州模拟)下列过程中无基因重组发生的是(  )‎ A.减数分裂时果蝇的红眼基因和长翅基因分配到同一个精子中 B.用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2.(2019山东潍坊一模)人类β型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β链发生了缺损,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β珠蛋白基因有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的β链1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染色体检查可明确诊断该病携带者和患者 B.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C.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的缺失所致 D.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3.(2019河北唐山统考)有一玉米植株(二倍体),它的一条9号染色体有缺失,另一条9号染色体正常。该植株9号染色体上决定糊粉层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缺失的染色体带有产色素的显性基因A,而正常的染色体带有无色隐性基因a。已知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成活。如果以这样一个杂合玉米植株为父本,在测交后代中,有10%的有色籽粒出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11‎ A.减数分裂时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突变为A 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4.(2019湖南怀化期末)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C.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5.(2019天津一中摸底)如图表示利用番茄植株(HhRr)培育新品种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要尽快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2,该过程中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 C.品种B和品种C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 11‎ D.途径4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突变,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产生新基因 ‎6.(2019山西省实验中学质检)将两个抗虫基因A导入大豆(2n=40),筛选出两个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M(每个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植株M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取植株M的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A基因(只要是A基因,就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得植株M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可为大豆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若每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0‎ 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 D.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则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的 ‎7.(2019河北衡水金卷)某岛上一种动物的肤色有A、B1、B2、C四种,不同肤色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肤色基因构成基因库 B.种群内的基因朝着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方向突变 C.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t5时期B2与A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8.(2019河北石家庄重点高中摸底)假设甲果蝇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乙果蝇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现将两种群果蝇混合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1‎ A.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基因频率相同 B.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a基因型频率不同 C.若两种群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25%‎ D.若甲、乙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 ‎9.(2019北京丰台期末)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白线天蛾和7月中旬将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7月30日至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 B.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 C.8月该植物种群的红色基因频率下降 D.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6分)‎ ‎10.(14分)(2019辽宁五校期末)图甲表示某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观察该果蝇某器官装片,发现如图乙、丙所示的细胞,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丙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名称为          , ‎ 11‎ 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是    。在该器官切片中可能看到细胞的染色体组的数目为      。 ‎ ‎(2)与甲→乙过程相比,甲→丙过程特有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        。 ‎ ‎(3)图甲中果蝇的点状染色体(第4号染色体)多一条或少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现将无眼果蝇(ee)与第4号染色体三体野生型果蝇(EEE)交配,得到F1,再将F1的三体果蝇与无眼果蝇(ee)杂交,则F2表现型及分离比为            。 ‎ ‎(4)若已知果蝇控制眼色的红眼和白眼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种眼色基因可能会因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而丢失(以X0表示,X0X0和X0Y的个体没有眼色基因,无法存活)。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WY)与一白眼雌果蝇(XwXw)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现欲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这只果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还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如果子代中雌、雄果蝇数量比为     ,则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如果子代中雌、雄果蝇数量比为      ,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 ‎11.(12分)(2019湖南怀化期末)彩棉是通过多次杂交获得的品种,其自交后代常出现色彩、纤维长短和粗细等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理论上,可通过          方法短时间内获得性状稳定遗传的彩棉。若采用诱变育种,在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        和多害少利性等特点。 ‎ ‎(2)研究人员以白色棉作母本、棕色彩棉作父本杂交,受粉后存在着精子与卵细胞不融合但母本仍可产生种子的现象。这些种子萌发后,会出现少量的父本单倍体植株、母本单倍体植株,以及由父本和母本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植株。‎ ‎①欲获得纯合子彩棉,应选择上述         植株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 ‎②如图是研究人员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的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 11‎ 实验效果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 ‎(3)有人对长纤维棉幼苗的出现进行分析,认为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基因突变,二是染色体组加倍成为多倍体。请简述长纤维性状出现的原因的鉴定思路:                                                    。 ‎ ‎12.(20分)(2019广东茂名五大联盟学校联考)2013年3月,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麦维尔角地区发现一种独特的壁虎(壁虎甲)。它们有一条像叶片一样宽大的尾巴,修长的身形和四肢,还有一双巨大的眼睛,而这些特征利于该壁虎很好地适应丛林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麦维尔角地区还有一种普通壁虎,若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    (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理由是   。 ‎ ‎(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何解释?                 。 ‎ ‎(3)壁虎甲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雌性个体中XAXA、XAXa、XaXa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60%、30%和10%,雄性个体中XAY、XaY两种基因型各占50%。‎ ‎①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约为   (用分数表示)。 ‎ ‎②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该种群中这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是                          ,由此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 11‎ ‎(4)若壁虎甲的某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倒位。如图仅绘出相应区段的碱基序列,请在空白虚线框内写出原虚线框内倒位后的碱基序列。‎ 单元质检卷七 生物的 变异、育种和进化 ‎1.B 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其前提条件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控制果蝇的红眼基因和长翅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二者最终分配到同一个精子中,属于基因重组;由于控制豌豆茎的高度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因此,高茎豌豆只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而不会发生基因重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DNA进入R型细菌细胞内,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上,并表达出多糖类的荚膜(S型),属于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 ‎2.B 通过染色体检查可明确诊断的疾病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而人类β型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A项错误;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均为β珠蛋白基因,其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B项正确;甲患者的β链1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说明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缺失所致,C项错误;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 11‎ 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说明其发生基因突变后导致翻译过程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而发生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D项错误。‎ ‎3.B 题中“有10%的有色籽粒出现”,说明不是个别现象,即可排除减数分裂时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突变为A的可能,A项错误;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有色籽粒,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缺失染色体上的A基因交换到正常染色体上,从而产生了带有A基因的正常雄配子,所以用该植株测交,后代有部分出现有色籽粒性状,B项正确;自由组合指的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自由组合,C项错误;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一般不会导致部分后代出现有色籽粒,D项错误。‎ ‎4.C 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a基因的出现只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A项错误;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B项错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二倍体,而Ⅱ号染色体细胞中有三条,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根尖细胞中只能发生有丝分裂,C项正确;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体细胞发生的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D项错误。‎ ‎5.B 途径2为单倍体育种,包括花粉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两个阶段,途径3中先将叶肉细胞离体培养后,再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多倍体,两个过程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A项正确;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项错误;HhRr经减数分裂能产生HR、Hr、hR、hr4种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获得的品种B的基因型有HHRR、HHrr、hhRR和hhrr四种,途径3获得的品种C的基因型是HHhhRRrr,二者基因型不可能相同,C项正确;途径4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与杂交育种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产生新基因,D项正确。‎ ‎6.D 植株M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相当于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两个A基因在两对不同源的染色体上。获得植株M的方法是基因工程,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为大豆的进化提供原材料,A项错误;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一个荧光点,说明子细胞中含有1个A基因,则 11‎ 植株M的某部位细胞发生了减数分裂(因为正常体细胞含有2个抗虫基因,若子细胞中含有1个抗虫基因,则该细胞是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故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0,B项错误;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说明子细胞中含有2个A基因,则说明植株M的某部位细胞发生了有丝分裂(因为正常体细胞含有2个抗虫基因,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和正常体细胞核基因数相同),而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才会发生交叉互换,C项错误;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说明细胞中不含A基因,则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得含有2个A基因的个体产生不含A基因的配子,D项正确。‎ ‎7.C 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A项错误;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不同肤色的个体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项错误。‎ ‎8.D 混合前两种群中各自的两种基因型个体数量分别相等,则可推知甲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25%,a基因频率为75%,乙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75%,a基因频率为25%,A项错误;混合前两种群中的Aa基因型个体数量都分别占50%,即甲、乙两种群中Aa基因型频率相同,B项错误;若两种群随机交配,则子一代中A、a的基因频率与两种群刚混合时种群中的A、a基因频率相同,即A和a基因频率均为50%,C项错误;若甲、乙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一代基因频率与亲代相同,即A、a基因频率均为50%,D项正确。‎ ‎9.C 由图曲线变化发现,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A项正确;由图可知,蜂鸟选择为红花传粉,而天蛾选择为白花传粉,说明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B项正确;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但控制花色的基因不变,只是花色的表现型改变,C项错误;7月中旬蜂鸟将迁徙离开,天蛾不离开,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D项正确。‎ ‎10.答案:(1)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8对 1、2、4 (2)基因重组 (3)野生型∶无眼=5∶1 (4)1∶1 2∶1‎ 解析:(1)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2个染色体组),加之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形成的子细胞名称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含1个染色体组)。乙细胞中有8对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 11‎ 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染色体组)。该器官为卵巢,其中的卵原细胞既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也可通过减数分裂的方式产生卵细胞,所以在该器官切片中可能看到细胞的染色体组的数目为1、2、4。(2)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甲→乙过程为有丝分裂,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甲→丙过程为减数分裂,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见,与甲→乙过程相比,甲→丙过程特有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3)无眼果蝇(ee)与第4号染色体三体野生型果蝇(EEE)交配,得到的子一代中,三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Ee,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EE∶Ee∶E∶e=1∶2∶2∶1。将子一代的三体果蝇(EEe)与无眼果蝇(ee)杂交,则子二代表现型及分离比为野生型∶无眼=5∶1。(4)理论上,红眼雄果蝇(XWY)与白眼雌果蝇(XwXw)交配,后代雌果蝇均为红眼(XWXw),若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欲通过杂交实验来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可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①若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让其与红眼雄果蝇(XWY)杂交,子代中XWXw∶XwY=1∶1,即子代中雌、雄果蝇数量比为1∶1。②若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0,让其与红眼雄果蝇(XWY)杂交,子代中XWXw∶XWX0∶XwY∶X0Y(致死)=1∶1∶1∶1,即子代中雌、雄果蝇数量比为2∶1。‎ ‎11.答案:(1)单倍体育种 不定向性 (2)①父本单倍体 ②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影响 0.05%秋水仙素,处理12 h (3)取幼苗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制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则说明是染色体组加倍的结果,否则为基因突变 解析:(1)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均为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因此,可通过单倍体育种方法短时间内获得性状稳定遗传的彩棉。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等特点,所以在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2)①根据题意分析,父本是彩棉,母本是白色棉,因此可以选择父本单倍体植株,并对其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②分析题图,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时间和秋水仙素的浓度,因变量是染色体加倍百分比,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影响;图中显示实验效果最好的处理方法是0.05%秋水仙素,处理12h。(3)根据题意分析,长纤维棉幼 11‎ 苗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染色体组加倍成为多倍体的结果。可以取幼苗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制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则说明它是染色体组加倍的结果,否则为基因突变。‎ ‎12.答案:(1)不一定 若后代可育,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属于不同物种 (2)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①2/3 ②A基因频率逐渐变大,a基因频率逐渐变小 (4)如图所示:‎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但是不清楚该后代是否可育,因此不能判断两者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若后代可育,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属于不同物种。(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①假设该种群中雌雄个体各有100个,则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60×2+30+50)÷(200+100)=2/3。②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则A基因频率逐渐变大,a基因频率逐渐变小,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4)倒位片段的碱基序列发生了180度的旋转,因此倒位后的碱基序列如下。‎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