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八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 ‎ 一.选择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二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克隆羊的黑毛与白毛 B.眼大和眼角上翘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2.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豌豆是自花受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解释实验现象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D.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3.关于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的分离 B.杂合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纯合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D.杂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4.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2基因型的比为1:2:1‎ C.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D.测交后代比为1:1‎ ‎5.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什么F1只有显性性状、F2又出现隐性性状?”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6.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罐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玻璃球.下列对他的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B.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C.玻璃球数量少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D.玻璃球数量多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7.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  )‎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  ‎ ‎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8.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 A. B. C. D.‎ ‎9.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  )‎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 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 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10.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粉红色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 ‎11.家兔的毛色黑(A)对褐(a)为显性.判断一只黑毛兔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 A.用一只纯合子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为AA B.用一只杂合子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为Aa C.用一只褐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为AA D.用肉眼观察为黑色,是显性性状,受遗传因子A 控制,则其为AA ‎12.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通过下列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判断相对性状间显、隐关系的是(  )‎ ‎①红花×红花→红花 ②红花×红花→红花+白花 ‎③红花×白花→红花 ④红花×白花→红花(98株)+白花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13.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杂交、自交、测交等多组实验,按照假设演绎的科学方法“分析现象→做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在检验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  )‎ A.纯合亲本之间的杂交 B.F1与某亲本的杂交 C.F1的自交 D.F1的测交 ‎14.金鱼草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色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C.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D.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5.关于显性性状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显性性状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 C.子代F1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显性性状 D.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产生性状分离 ‎16.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是(  )‎ A.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 B.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17.下列是某个高等二倍体动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不可能代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B.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精细胞 D.丁细胞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8.在一个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比不可能是(  )‎ A. B. C. D.‎ ‎19.图Ⅰ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图Ⅱ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①②④⑤4个时期 B.图Ⅰ中只有③⑥⑦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相等 C.图Ⅱ中a~b段细胞染色体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仅b~c段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D.图Ⅱ中e的产生是受精作用的结果,f~g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1:1‎ ‎2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均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 C.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同源染色体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21.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的DNA数量比是2:4:4:1‎ ‎22.如图是某动物(2n=8)分裂后期细胞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一定是第一极体 B.图示结果是染色体结构变异造成的 C.该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D.该动物的生殖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 ‎23.假定某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2N=4,图②③④⑤⑥表示细胞①在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⑤内有4个四分体②内有2个四分体 B.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 C.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 D.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4.如图所示,甲图表示动物精巢内体细胞分裂及其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的变化图,乙图表示在上述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模式图.乙图所示与甲图所示相对应的是(  )‎ A.a﹣① B.b﹣④ C.c﹣② D.d﹣③‎ ‎25.观察到某生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了某种精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精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26.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甲 ‎10‎ ‎20‎ ‎20‎ ‎10‎ 乙 ‎10‎ ‎20‎ ‎20‎ ‎0‎ 丙 ‎20‎ ‎40‎ ‎20‎ ‎10‎ 丁 ‎20‎ ‎40‎ ‎40‎ ‎0‎ A.甲 B.乙 C.丙 D.丁 ‎27.图(O)表示某精子,下列不属于该精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图是(  )‎ A. B. C. D.‎ ‎28.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 ‎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 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30.C1、C2、C3、C4是某动物体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2N、2N、4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1、C2可能是C4的子细胞 B.C1、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 C.C1、C2、C3、C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 D.C1、C3、C4核DNA分子比值可以是1:2:2‎ ‎31.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人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乙褐眼.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B.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 C.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 D.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 ‎32.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 ‎33.如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乙图中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D.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34.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赤道板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 D.如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35.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36.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着丝点分裂最可能发生在(  )‎ A.CD段 B.BC段和FG段 C.AB段和FG段 D.BC段和HI段 ‎37.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表所示(A、a表示相关遗传因子).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则(  )‎ AA Aa aa 男性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女性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A.甲是男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B.甲是女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C.甲是男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甲是女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38.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39.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的变化如下图甲、乙、丙所示.图中的①~④均涉及DNA分子减半,其原因完全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0.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 A.2、4 B.1、3 C.1、3或2、4 D.1、4或2、3‎ ‎ ‎ 二.填空题 ‎41.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据表分析作答:‎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型及植株数 圆粒 皱粒 A 圆粒×圆粒 ‎108‎ ‎0‎ B 皱粒×皱粒 ‎0‎ ‎102‎ C 圆粒×圆粒 ‎125‎ ‎40‎ D 圆粒×皱粒 ‎152‎ ‎141‎ ‎(1)根据组合  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  .‎ ‎(2)组合  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组合  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 ‎(3)写出组合A中两亲本的可能遗传因子组合  .‎ ‎(4)写出上述组合D的遗传图解 ‎ ‎  .‎ ‎42.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黄色鼠的基因型是  ,黑色鼠的基因型是  .‎ ‎(2)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  .‎ ‎(3)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43.如图是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这是  细胞的形成过程,是在动物的  中形成的;‎ ‎(2)图中的②表示  细胞,图中的⑤表示  细胞;‎ ‎(3)图中的①所示的一个细胞能够形成  个⑦所示的细胞.‎ ‎44.下列两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坐标图和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②为  数目变化; c阶段中除了包括有丝分裂过程外,还包括  过程.‎ ‎(2)图乙中D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 ‎(3)图乙中B的上一个时期对应图甲中  段;C对应图甲中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 ‎45.果蝇的黑体(v)与灰体(V)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这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的果蝇都是黑体,现有一只用含有该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遗传因子组成.‎ ‎(1)应选取  果蝇与待测果蝇交配.‎ ‎(2)用  的食物喂养子代果蝇.‎ ‎(3)通过观察子代果蝇性状,推断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 ‎①若子代  ,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 ‎②  ;‎ ‎③  .‎ ‎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八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二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克隆羊的黑毛与白毛 B.眼大和眼角上翘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解:A、克隆羊的黑毛与白毛符合“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眼大和眼角上翘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 ‎ ‎2.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豌豆是自花受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解释实验现象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D.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解答】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要严格“去雄”、“套袋”,进行人工授粉,A错误;‎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B正确;‎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C正确;‎ D、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体杂交,D正确.‎ 故选:A.‎ ‎ ‎ ‎3.关于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的分离 B.杂合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纯合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D.杂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纯合子是指遗传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aa,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是指遗传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纯合体自交,后代均为纯合体,不发生性状的分离,A正确;‎ B、杂合体杂交,后代有可能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 C、纯合体自交,后代均为纯合体,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 D、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A.‎ ‎ ‎ ‎4.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2基因型的比为1:2:1‎ C.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D.测交后代比为1: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 C、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正确;‎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D错误.‎ 故选:C.‎ ‎ ‎ ‎5.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什么F1只有显性性状、F2又出现隐性性状?”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解答】解:A、孟德尔实验后提出“为什么F1只有显性性状、F2又出现隐性性状?”等问题,故A正确;‎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是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故B错误;‎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即演绎推理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再设计测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故C正确;‎ 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故D正确.‎ 故选:B.‎ ‎ ‎ ‎6.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罐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玻璃球.下列对他的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B.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C.玻璃球数量少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D.玻璃球数量多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解答】解:A、两个小桶中的玻璃球数量虽然不同,但只要每个桶内两种颜色球的数量相同就不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A错误;‎ B、两个小桶中的玻璃球数量虽然不同,但只要每个桶内两种颜色球的数量相同就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C、由于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因此玻璃球数量少的桶代表雌性生殖器官,C错误;‎ D、由于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因此玻璃球数量多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D正确.‎ 故选:D.‎ ‎ ‎ ‎7.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  )‎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  ‎ ‎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解答】解:(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容易区分的性状,便于观察,即①②④.‎ ‎(2)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时,必须保证雌花没有自花授粉.因此,进行人工异花授粉之前,要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然后套袋,即⑥.‎ 故选:C.‎ ‎ ‎ ‎8.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杂合体逐代自交,纯合子的比例越来越高,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 ‎【解答】解:假设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的基因型为Aa,则Aa自交一次后代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即AA,Aa,aa,再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AA=+×=,Aa=×=,aa=+×=;在让F2自交得到的F3中AA=+×=,Aa=×=,aa=+×=,所以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故选:B.‎ ‎ ‎ ‎9.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  )‎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 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 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自然状态下,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不会杂交;而小麦自然状态下既有杂交也有自交.‎ ‎【解答】解:(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不会杂交,只能自交,所以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仍然是矮茎;‎ ‎(2)小麦自然状态下既有杂交也有自交,小麦的花粉可自由掉落到别的小麦植株上,如果小麦自交,则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矮茎;如果是杂交,则高茎的花粉落在矮茎植株以后还得的F1的性状是高茎.‎ 故选:B.‎ ‎ ‎ ‎10.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粉红色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解: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C、粉红的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说明红色对白色是不完全显性,粉红色是杂合子,粉红的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 D、白色长毛兔在亲代和子代中都有,黑色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不是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D.‎ ‎ ‎ ‎11.家兔的毛色黑(A)对褐(a)为显性.判断一只黑毛兔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 A.用一只纯合子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为AA B.用一只杂合子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为Aa C.用一只褐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为AA D.用肉眼观察为黑色,是显性性状,受遗传因子A 控制,则其为AA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解:A、用纯合黑毛兔(AA)与该黑毛兔(A_)交配,无论该黑毛兔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子代均为黑毛,A错误;‎ B、用一只杂合子黑毛兔(Aa)与该黑毛兔(A_)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为AA,B错误;‎ C、用一只褐毛兔(aa)与该黑毛兔(A_)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为AA,C正确;‎ D、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两种,即AA或Aa,用肉眼观察无法进行判断,D错误.‎ 故选:C.‎ ‎ ‎ ‎12.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通过下列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判断相对性状间显、隐关系的是(  )‎ ‎①红花×红花→红花 ②红花×红花→红花+白花 ‎③红花×白花→红花 ④红花×白花→红花(98株)+白花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解答】解:①红花×红花→红花,不能判断红花和白花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①错误;‎ ‎②红花×红花→红花+白花,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花相对于白花是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红花×白花→红花,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说明红花相对于白花为显性性状,③正确;‎ ‎④红花×白花→红花(98株)+白花,这属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红花和白花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④错误.‎ 故选:B.‎ ‎ ‎ ‎13.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杂交、自交、测交等多组实验,按照假设演绎的科学方法“分析现象→做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在检验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  )‎ A.纯合亲本之间的杂交 B.F1与某亲本的杂交 C.F1的自交 D.F1的测交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解答】解:孟德尔在检验假设阶段,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即F1的测交.‎ 故选:D.‎ ‎ ‎ ‎14.金鱼草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色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C.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D.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红花金鱼草(AA)与白色金鱼草(aa)杂交得到F1(Aa),F1自交产生F2,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红花):Aa(粉红色):aa(白色)=1:2:1.‎ ‎【解答】解:A、F2中红花个体(AA)所占的比例为,A正确;‎ B、F2中白花个体(aa)所占的比例为,B正确;‎ C、F2中纯合子(AA和aa)所占的比例为,C错误;‎ D、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为,D正确.‎ 故选:C.‎ ‎ ‎ ‎15.关于显性性状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显性性状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 C.子代F1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显性性状 D.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产生性状分离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显性性状是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亲本性状.‎ ‎2、隐性性状是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3、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解:A、显性性状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A正确;‎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B正确;‎ C、F1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显性性状,C正确;‎ D、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也可能是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D.‎ ‎ ‎ ‎16.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是(  )‎ A.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 B.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解答】解:A、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A错误;‎ B、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B正确;‎ C、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能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 D、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能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 ‎ ‎17.下列是某个高等二倍体动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不可能代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B.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精细胞 D.丁细胞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解答】解: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已高度分化,并且没有细胞核,因此不能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 B、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 C、根据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或第二极体,C错误;‎ D、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D正确.‎ 故选:C.‎ ‎ ‎ ‎18.在一个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比不可能是(  )‎ A. B. C. D.‎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染色体数:DNA数=1:1,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数=1:2,表明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表明此时间段内存在染色单体.‎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染色体数:DNA数=1:1,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数=1:2,表明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表明此时间段内存在染色单体.‎ 故选:A.‎ ‎ ‎ ‎19.图Ⅰ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图Ⅱ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①②④⑤4个时期 B.图Ⅰ中只有③⑥⑦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相等 C.图Ⅱ中a~b段细胞染色体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仅b~c段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D.图Ⅱ中e的产生是受精作用的结果,f~g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1:1‎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图Ⅰ:图Ⅰ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其中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⑤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⑦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图Ⅱ:图II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e表示减数分裂,e表示受精作用,e﹣h表示有丝分裂.‎ ‎【解答】解:A、着丝点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图I中②⑥两个时期,A错误;‎ B、图I中只有③(有丝分裂末期)和⑦(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时期的染色体数始终与核DNA数相等,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即图II中be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图Ⅱ中e的产生是受精作用的结果,f~g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1:1,D正确.‎ 故选:D.‎ ‎ ‎ ‎2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均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 C.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同源染色体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B正确;‎ C、二倍体生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 D、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所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 ‎ ‎21.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的DNA数量比是2:4:4:1‎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本题分析图解为关键,要通过图中相关数量的变化判断细胞分裂类型和①﹣③代表的结构或物质.‎ 根据图示分裂结果可以看出,该分裂为减数分裂,因此可以判断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单体,③是DNA.图中Ⅰ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Ⅳ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 ‎【解答】解:A、由图分析可知II所处阶段可以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后期,A正确;‎ B、III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存在染色体单体应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②是染色单体,①是染色体,C错误;‎ D、Ⅰ﹣Ⅳ中的①染色体数量比为2:2:1:1,②染色单体数量比为0:4:2:0,③DNA数量比是2:4:2:1,D错误.‎ 故选:A.‎ ‎ ‎ ‎22.如图是某动物(2n=8)分裂后期细胞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一定是第一极体 B.图示结果是染色体结构变异造成的 C.该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D.该动物的生殖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图中细胞染色体数目是10条,着丝点分裂,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正常体细胞是8条染色体,此细胞一极有5条染色体,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均等分裂,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极体,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此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解答】解:A、该细胞是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图示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变异造成的,B错误;‎ C、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故该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 D、该动物的生殖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 ‎ ‎23.假定某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2N=4,图②③④⑤⑥表示细胞①在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⑤内有4个四分体②内有2个四分体 B.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 C.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 D.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⑤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不含四分体,②内有2个四分体,A错误;‎ B、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⑥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 C、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由于④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⑥是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B.‎ ‎ ‎ ‎24.如图所示,甲图表示动物精巢内体细胞分裂及其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的变化图,乙图表示在上述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模式图.乙图所示与甲图所示相对应的是(  )‎ A.a﹣① B.b﹣④ C.c﹣② D.d﹣③‎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柱形图:①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为精原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④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为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 ‎【解答】解:A、a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对应于②,A错误;‎ B、b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对应于③,B错误;‎ C、c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对应于②,C正确;‎ D、d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对应于①,D错误.‎ 故选:C.‎ ‎ ‎ ‎25.观察到某生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了某种精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精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 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精原细胞相同且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该发生分离,所以该精细胞是异常配子.‎ ‎【解答】解:A、精细胞中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A错误;‎ B、染色单体是通过复制得到,如果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如果是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精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颜色及其上的基因应该相同,B错误;‎ C、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则精细胞中应该含有4条染色体,C错误;‎ D、由于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导致同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故选D.‎ ‎ ‎ ‎26.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甲 ‎10‎ ‎20‎ ‎20‎ ‎10‎ 乙 ‎10‎ ‎20‎ ‎20‎ ‎0‎ 丙 ‎20‎ ‎40‎ ‎20‎ ‎10‎ 丁 ‎20‎ ‎40‎ ‎40‎ ‎0‎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本题要充分利用题中所给条件“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由此确定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一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减二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并且不含同源染色体;而在减二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短暂加倍,并且染色单体消失.‎ ‎【解答】解: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正常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 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10,染色单体为20条;‎ 减二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而成为2条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染色单体数为0.‎ 故选:B.‎ ‎ ‎ ‎27.图(O)表示某精子,下列不属于该精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图是(  )‎ A. B. C. D.‎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B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解:A、图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属于该精子的形成过程,A正确;‎ B、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但该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情况与图示精子不同,因此该细胞不属于图示精子的形成过程,B错误;‎ C、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该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与图示精子相同,因此该细胞属于图示精子的形成过程,C正确;‎ D、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且该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与图示精子相同,因此该细胞属于图示精子的形成过程,D正确.‎ 故选:B.‎ ‎ ‎ ‎28.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 ‎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 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分析】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象,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象,一般选择雄性个体.‎ ‎【解答】解:①蚕豆的雄蕊是雄性生殖器官,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而且数量多,适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故①正确; ‎ ‎②桃花的雌蕊中,1个大孢子母细胞经1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3个退化,1个大孢子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分裂细胞数目太少,不易观察到各个时期,因此均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故②错误; ‎ ‎③蝗虫的精巢是雄性生殖器官,该器官进行旺盛的减数分裂过程,而且产生的精子数量较多,适宜作为观察材料,故③正确;‎ ‎④小鼠的卵原细胞进行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排卵前后完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输卵管中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且数量较少,故④错误.‎ 故选:C.‎ ‎ ‎ ‎29.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相同,遗传信息也完全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NA数目虽然相同,但遗传信息不同.‎ ‎【解答】解:A、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DNA数目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DNA数目也相同,即C1与C2相同,S1与S2也相同,A错误;‎ B、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所以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遗传信息不同,所以遗传信息S1与S2不同,B正确;‎ C、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相同,C错误;‎ D、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D错误.‎ 故选:B.‎ ‎ ‎ ‎30.C1、C2、C3、C4是某动物体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2N、2N、4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1、C2可能是C4的子细胞 B.C1、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 C.C1、C2、C3、C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 D.C1、C3、C4核DNA分子比值可以是1:2:2‎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文:C1中染色体数为N,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2和C3中染色体数为2N,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4中染色体数为4N,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A、C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而C4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C1不可能是C4的子细胞,A错误;‎ B、C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C3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C4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C1、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B正确;‎ C、根据C1、C2、C3、C4中染色体数目可知这些细胞有丝正进行有丝分裂,有些正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存在于同一个器官﹣﹣睾丸或卵巢,C正确;‎ D、C1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3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4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三者的核DNA分子比值可以是1:2:2,D正确.‎ 故选:A.‎ ‎ ‎ ‎31.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人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乙褐眼.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B.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 C.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 D.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褐眼对蓝眼为显性(用A、a表示),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A_),他们有甲(aa)、乙(A_)和丙(aa)三个孩子,其中有一人是收养的,但仍可根据甲或丙推断出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据此答题.‎ ‎【解答】解:A、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的孩子有可能是褐眼,也可能是蓝眼,因此不能判断出哪一个孩子是收养的,A错误;‎ B、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B错误;‎ C、乙是褐眼,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D正确.‎ 故选:D.‎ ‎ ‎ ‎32.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白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由①可知黄果如为显性则为杂合,再结合②可知黄果为隐性,A正确;‎ B、由③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白果是显性性状,B正确;‎ C、P中白果基因型为Aa,F1中黄果(aa)占1/2;白果(Aa)也占1/2,F1中黄果自交得到的F2全部是黄果,F1中的白果自交得到F2中,黄果:白果=1:3,所以F2中黄果与白果理论比例是(+×):(×)=5:3,C正确;‎ D、由于白色是显性性状,所以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D错误.‎ 故选:D.‎ ‎ ‎ ‎33.如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乙图中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D.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的AB段完成DNA的复制,可有丝分裂间期或者减数分裂间期;CD段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A时期已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则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乙图中的CD段代表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解答】解:A、甲图既可表示有丝分裂,也可表示减数分裂,CD段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时间是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A错误;‎ B、图甲中的AB段表示DNA复制,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也可能是产生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故B错误;‎ C、在图乙A时期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比例为1:2:2,故C正确;‎ D、在图乙中,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离,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 ‎ ‎34.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赤道板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 D.如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之间的比例为1:2:2,并且染色体数为2N,因此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 图丙中,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即染色体数目减半,可以表示减二的前期、中期、末期;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中、末期,减一时期和减二后期;C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N,为体细胞的两倍,只可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 ‎【解答】解: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但不存在赤道板结构,A错误;‎ B、图乙DNA数和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因此此阶段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而着丝点发生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D、图丙中C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 故选:B.‎ ‎ ‎ ‎35.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一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数目减半(3条);而减二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出现短暂的加倍(6条),但此时应仍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某生物(2n=6)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为6条,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如图所示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并且2号位置和4号位置的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进入了细胞同一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最终多了两条染色体,A正确;‎ B、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会导致子染色体分布不均匀,出现一极为2条、另一极为4条染色体的现象,B错误;‎ C、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则会出现一条染色体上会出现四条染色单体的现象,这条染色体在减二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一次后还应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发生复制,D错误.‎ 故选:A.‎ ‎ ‎ ‎36.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着丝点分裂最可能发生在(  )‎ A.CD段 B.BC段和FG段 C.AB段和FG段 D.BC段和HI段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特点可以判断,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加倍,因此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加倍;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导致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DE属于有丝分裂,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FGHI属于减数分裂,FG区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区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阶段.‎ ‎【解答】解:根据曲线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可以判断,AF表示有丝分裂过程,CD段同源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BC段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 FI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图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 故选:D.‎ ‎ ‎ ‎37.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表所示(A、a表示相关遗传因子).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则(  )‎ AA Aa aa 男性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女性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A.甲是男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B.甲是女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C.甲是男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甲是女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眼皮由一对等位基因A(双眼皮基因)和a(单眼皮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在男性中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单眼皮,所以男性中显性纯合子表现为双眼皮;在女性中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现为双眼皮,所以女性中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单眼皮.‎ ‎【解答】解:由于是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单眼皮的男性的基因型为_a,单眼皮女性的基因型为aa.由于孩子是双眼皮,所以孩子甲的基因型为A_.‎ ‎(1)假如单眼皮男性的基因型是aa,则aa×aa→aa,后代无论男女,都是单眼皮,所以该男性基因型不会是aa.‎ ‎(2)单眼皮男性的基因型只能为Aa,则Aa×aa→1Aa:1aa,孩子甲的基因型不会是aa,则孩子甲的基因型为Aa.如果孩子甲是男性,则Aa的基因型表现为单眼皮,所以孩子甲是女性,表现为双眼皮.‎ 故选:B.‎ ‎ ‎ ‎38.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A正确;‎ B、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C、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 故选:A.‎ ‎ ‎ ‎39.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的变化如下图甲、乙、丙所示.图中的①~④均涉及DNA分子减半,其原因完全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解答】解:①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②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分裂;‎ ‎③下降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分裂;‎ ‎④下降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分裂.‎ 因此,①〜④中DNA分子减半的原因完全相同的是②和④.‎ 故选:D.‎ ‎ ‎ ‎40.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 A.2、4 B.1、3 C.1、3或2、4 D.1、4或2、3‎ ‎【考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分析】本题是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先回忆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然后结合题图分析解答.‎ ‎【解答】解:卵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极体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时,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时的特点是着丝点分离,复制的部分分开,由一个第一极体形成的2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相同,由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极体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因此若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第一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和3,次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和4,由该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卵细胞和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2和4;若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第一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2和4,次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1和3,由该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卵细胞和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和3,所以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可能是1和3或2和4.‎ 故选:C.‎ ‎ ‎ 二.填空题 ‎41.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据表分析作答:‎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型及植株数 圆粒 皱粒 A 圆粒×圆粒 ‎108‎ ‎0‎ B 皱粒×皱粒 ‎0‎ ‎102‎ C 圆粒×圆粒 ‎125‎ ‎40‎ D 圆粒×皱粒 ‎152‎ ‎141‎ ‎(1)根据组合 C 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 圆粒 .‎ ‎(2)组合 B 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组合 D 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 ‎(3)写出组合A中两亲本的可能遗传因子组合 RR×Rr或RR×RR .‎ ‎(4)写出上述组合D的遗传图解 ‎ ‎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表格:根据C杂交组合,圆粒×圆粒→后代圆粒:皱粒=3:1,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圆粒相对于皱粒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A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或RR×RR;B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D杂交组合中,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 ‎【解答】解:(1)组合C中,圆粒×圆粒→后代出现皱粒,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圆粒是显性性状.‎ ‎(2)由以上分析可知,组合B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基因型均为rr;组合D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属于测交.‎ ‎(3)组合A中,圆粒(R_)×圆粒(R_)→后代均为圆粒,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或RR×RR.‎ ‎(4)组合D为测交,其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C 圆粒 ‎ ‎(2)B D ‎ ‎(3)RR×Rr或RR×RR ‎(4)如图 ‎ ‎ ‎42.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黄色鼠的基因型是 Aa ,黑色鼠的基因型是 aa .‎ ‎(2)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 AA .‎ ‎(3)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实验结果:B组中,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出现黑色鼠,说明黄色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则亲本中两只黄色鼠的基因型均为Aa,它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用AA:Aa:aa=1:2:1,即黄色鼠:黑色鼠=3:1,而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说明AA致死.‎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黄色相对于黑色是显性性状,B组实验中后代黄色鼠:黑色鼠=3:1,而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说明AA致死,则黄色鼠的基因型是Aa,黑色鼠的基因型是aa.‎ ‎(2)由以上分析可知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 ‎(3)B组合是杂合子之间的杂交,C组属于测交,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Aa aa ‎ ‎(2)AA ‎(3)遗传图解:‎ ‎ ‎ ‎43.如图是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这是 卵 细胞的形成过程,是在动物的 卵巢 中形成的;‎ ‎(2)图中的②表示 初级卵母 细胞,图中的⑤表示 次级卵母 细胞;‎ ‎(3)图中的①所示的一个细胞能够形成 一 个⑦所示的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图解可知,图示表示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图解,图中细胞①表示卵原细胞,②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③表示第一极体,④⑤为次级卵母细胞,⑥为第二极体,⑦为卵细胞.‎ ‎【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图示表示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图解,该过程发生在雌性动物的卵巢中.‎ ‎(2)图中②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⑤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3)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故答案为:‎ ‎(1)卵 卵巢 ‎(2)初级卵母 次级卵母 ‎(3)一 ‎ ‎ ‎44.下列两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坐标图和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②为 染色体 数目变化; c阶段中除了包括有丝分裂过程外,还包括 受精作用 过程.‎ ‎(2)图乙中D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 ‎(3)图乙中B的上一个时期对应图甲中 GH 段;C对应图甲中 CD和MN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和b依次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LM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乙图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的②为染色体数目变化;b阶段为减数分裂过程;c阶段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 ‎(2)图乙中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图乙中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上一个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图甲中GH段;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甲中CD段和MN段.‎ 故答案为:‎ ‎(1)染色体  受精作用 ‎ ‎(2)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 ‎(3)GH CD和MN ‎ ‎ ‎45.果蝇的黑体(v)与灰体(V)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这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的果蝇都是黑体,现有一只用含有该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遗传因子组成.‎ ‎(1)应选取 多只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雌 果蝇与待测果蝇交配.‎ ‎(2)用 不含添加剂 的食物喂养子代果蝇.‎ ‎(3)通过观察子代果蝇性状,推断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 ‎①若子代 全为灰体 ,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 ‎② 若子代全为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 ;‎ ‎③ 若子代有灰体,也有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据此答题.‎ ‎【解答】解:(1)检测某动物的基因型,常用测交法,即选取多只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雌果蝇(vv)与待测雄果蝇交配.‎ ‎(2)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子代果蝇.‎ ‎(3)①若子代全为灰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即VV×vv→Vv;‎ ‎②若子代全为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即vv×vv→vv;‎ ‎③若子代有灰体,也有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即Vv×vv→Vv、vv.‎ 故答案为:‎ ‎(1)多只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雌 ‎(2)不含添加剂 ‎(3)①全为灰体 ②若子代全为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 ③若子代有灰体,也有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 ‎ ‎ ‎2016年12月26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