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①、②、③分别为 ( )‎ A.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C. 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 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2、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详解】精子与卵细胞经过过程①融合成为受精卵,故过程①表示受精作用。成熟生物体的细胞经过过程②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故过程②表示减数分裂。受精卵经过过程③发育形成生物体,故过程③表示有丝分裂。因此,①②③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理清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以下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D.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狗的长毛和短毛是相对性状,故A错误;隐性性状是指在杂交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故B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故C正确;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遗传中性状相关概念,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显隐性性状的鉴定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概念法: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正交或反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自交法: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假设推证法 以上方法无法判断时,可以用假设法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 (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 B. 有丝分裂过程中 C. 受精作用过程中 D. 个体发育过程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受精作用、个体发育过程中都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BCD不符题意,A正确。‎ ‎4.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C.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间期细胞中DNA复制使DNA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DNA分子数目没有加倍,据此分析。‎ ‎【详解】A.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A错误;‎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故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B正确;‎ C.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C错误;‎ 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目不变,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5.图甲表示一高等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图乙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图甲细胞对应于图乙中的时间段是( )‎ A. 4~5 B. 5~6‎ C. 6~7 D. 8~9‎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为高等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此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乙图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图中6时刻染色体数目减半,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据此分析。‎ ‎【详解】A. 4~5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A错误;‎ B. 5~6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 C. 据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对于图乙的6~7,C正确; ‎ D. 8~9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时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离,D错误。‎ ‎6. 下面是蛙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变化,其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①联会;②同源染色体分开;③交叉互换;④染色体复制;⑤着丝点分裂 A. ④①③②⑤ B. ④③①②⑤ C. ④②①③⑤ D. ①④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完成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同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然后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分配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故选A。‎ ‎7.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不正常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 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 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C. 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 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虑2对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据此分析。‎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则导致所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均不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少一条染色体),因此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也均不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则这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不正常,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正常,故C正确。‎ ‎8.性腺发育不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一条X染色体(标记为44+XO),原因可能是由于亲本产生的卵细胞中无X染色体。请分析与该卵细胞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A. 22+O,22+XX,22+XX B. 44+X,22+X,22+O C. 44+X,44+X,44+O D. 44+X,44+XX,44+O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卵细胞中无X染色体,可能的原因有:①减数第一次分裂,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细胞同一极;②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个X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细胞同一极,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2+0,则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极体为22+0,第一极体产生的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22+XX、22+XX;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个X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0,则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极体有2条X染色体,为22+XX,第一极体正常分裂,产生的两个极体的基因型为22+X、22+X;故可知,A正确。‎ ‎9. 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式分别是( )‎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 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C. 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鉴别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以用测交的方法,植物纯合子的鉴别可以用自交的方法,看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若出现,则待测动物为杂合子,反之为纯合子;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可以用自交筛选的方法,鉴别一组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用杂交的方法,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0. 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此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①全都黑色 ②3黑1白 ③2黑2白 ④1黑3白 ⑤全部白色 A. 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豚鼠的毛色可能是全都黑色,①正确;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但这四只小豚鼠的毛色也可能是3黑1白,②正确;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豚鼠的毛色可能是2黑2白,③正确;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豚鼠的毛色可能是1黑3白,④正确;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猫的毛色可能是全部白色,⑤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豚鼠的毛色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用A、a表示),黑色杂合子豚鼠交配,即Aa×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3:1。‎ ‎11. 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 F2表现型的比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 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 测交后代比为1: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故A、C错误,B正确;测交实验是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并能在具体的问题分析中具体运通,难度不大。‎ ‎12. 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假如一胎能生3只,3只小羊都是黑色雄羊的几率是( )‎ A. 0 B. 1/512 C. 1/64 D. 1/128‎ ‎【答案】B ‎【解析】‎ 由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可知,双亲是杂合体,子代是黑羊的几率是1∕4,是雄性的几率是1∕2,是黑色雄羊的几率1∕2×1∕4=1∕8,三只都是黑色雄羊的几率是1∕8×1∕8×1∕8=1/512。‎ ‎13.人类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分别是(  )‎ A. 3/4、1/4 B. 3/8、1/8‎ C. 1/4、1/4 D. 1/4、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用A、a表示),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用B、b表示),则多指父亲的基因型为A_B_,正常母亲的基因型为aaB_,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的基因型为aabb,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据此分析。‎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他们所生孩子患多指A_的概率为1/2,不患多指aa的概率为1/2,患白化病bb的概率为1/4,不患白化病B_的概率为3/4,故他们下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1/2×3/4=3/8,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概率为1/2×1/4=1/8,B正确。‎ ‎14.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现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现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四种表现型比例是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 ( )‎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而3:3:1:1可以分解成(3:1)×(1: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中,有一对均为杂合子,另一对属于测交类型,所以乙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据此分析。‎ ‎【详解】A. 甲豌豆(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四种,比例为(1:1)×(3:1)=3:3:1:1,A正确;‎ B. 甲豌豆(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2种,比例为(3:1)×1=3:1,B错误;‎ C. 甲豌豆(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2种,比例为(1:1)×1=1:1,C错误;‎ D. 甲豌豆(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3:1)×(3:1)=9:3:3:1,D错误。‎ ‎15. 把黄玉米与白玉米隔行种植在一块试验田里,让它们在自然条件下相互授粉,结果黄玉米结出的果穗上籽粒全部是黄色,白玉米果穗上籽粒有黄色有白色。以下对黄色和白色的显隐性关系和亲代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色对白色显性,黄玉米为纯合子,白玉米为杂合子 B. 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黄玉米和白玉米都是纯合子 C. 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玉米为纯合子,黄玉米为杂合子 D. 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玉米和黄玉米都是纯合子 ‎【答案】B ‎【解析】‎ 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黄玉米为显性纯合子,白玉米为隐性纯合子,A错误;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黄玉米和白玉米都是纯合子,否则黄玉米结出的果穗上籽粒应该有黄色有白色,B正确;黄色对白色为显性,CD错误。‎ ‎【考点定位】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16.下列表示纯合子的是( ) ‎ ‎①AaBb ②AAbb ③AABb ④ aabb ⑤aaBB ⑥AABB A. ①②④ B. ②③④⑥‎ C. ④⑥ D. ②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AaBb由两对杂合基因组成,属于杂合体,①错误;‎ ‎②AAbb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属于纯合体,②正确;‎ ‎③AABb由一对纯合基因和一对杂合基因组成,仍属于杂合体,③错误;‎ ‎④aabb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属于纯合体,④正确;‎ ‎⑤aaBB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属于纯合体,⑤正确;‎ ‎⑥AABB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属于纯合体,⑥正确;‎ 所以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纯合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在香豌豆中,只有当C、R两个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才为红色。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基因型为CcRr的香豌豆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之比接近于 A. 1:1 B. 4:3 C. 3:1 D. 9:7‎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只有当C、R两个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才为红色,故红色花基因组成为C_R_,白色花基因组成为C_rr、ccR_、ccrr,据此分析。‎ ‎【详解】基因型为CcRr的香豌豆自交,子代中C_R_:C_rr:ccR_:ccrr=9:3:3:1,其中C_R_为红色,其他为白色,故红色:白色=9:7,D正确。‎ ‎18.孟德尔测交实验的目的是( )‎ ‎①测定F1的性状 ②测定F1的基因型 ③测定F1的配子类型 ④测定F1的配子比例 ⑤测定F1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是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据此分析。‎ ‎【详解】①F1的性状通过观察即可,不需要测交,①错误; ‎ ‎②测定F1的基因型:测交法可用于鉴定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体,若测交后代均为显性个体,则其为显性纯合体,若测交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其为杂合子,②正确; ‎ ‎③测定F1的配子类型: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③正确; ‎ ‎④测定F1的配子比例: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④正确; ‎ ‎⑤测定F1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进而推测基因的行为,⑤正确;故正确的有②③④⑤,C正确。‎ ‎19.下列关于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 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 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 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表现型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不同,据此分析。‎ ‎【详解】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A正确;‎ B. 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B正确;‎ C. 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C正确;‎ 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由于环境不同而不同,D错误。‎ ‎20.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 A. 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的比例为9:1‎ B. 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C. 测交结果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9:3:3:1‎ D. 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假定黄与红用A、a表示,非甜与甜用B、b表示,则双亲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杂交得到Fl为AaBb,据此分析。‎ ‎【详解】A. Fl为AaBb,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F2中黄色非甜(A_B_)占9/16,红色甜(aabb)占1/16,二者之比是9:l,A正确;‎ B. 单独分析一对基因的遗传,它们均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因此FlAaBb自交,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B正确;‎ C. FlAaBb与aabb进行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1:1:1:1,C错误;‎ D. 单独分析一对基因的遗传,它们均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因此测交结果均为1:1,即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1,D正确。‎ ‎2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 A. 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B. 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 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D. 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答案】A ‎【解析】‎ 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分别考虑:第一对基因Aa×aa,后代表现型由2种,比例为1:1,基因型有2种,即Aa:aa=1:1;第二对基因Bb×Bb,后代表现型由2种,比例为3:1,基因型有3种,即BB:Bb:bb=1:2:1;再将两对基因综合考虑用乘法定律,所以后代的表现型有2×2=4种,比例为(1:1)×(3:1)=3:1:3:1;基因型有2×3=6种,比例为(1:1)×(1:2:1)=1:2:1:1:2:1.‎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 已知两对基因(完全显性)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分别考虑每对基因杂交的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情况来答题.‎ ‎22.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需同时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个有色植株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则该有色植株的基因型是(  )‎ ‎① 有色植株×aaccRR→50%的有色种子 ‎② 有色植株×aaccrr→25%的有色种子 ‎③ 有色植株×AAccrr→50%的有色种子 A. AaCCRr B. AACCRr C. AACcRR D. AaCcRR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写出可以确定的亲代的基因组成,再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推断亲代未知的基因,从而判定亲代的基因型。‎ ‎【详解】由题干信息知,M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C_R_,①M×aaccRR,其子代都为R_,而子代中有50%为有色种子即A_C_R_,说明A_C_有一对杂合,一对纯合,故M的基因型可能是AACcR_或者是AaCCR_;②M×aaccrr→25%有色种子即A_C_R_,与①比较可推测M为A_C_Rr;③M×AAccrr,其子代都为A_,而子代中有50%为有色种子即A_C_R_,根据②已经确定M为A_C_Rr,故C_为纯合子即CC;结合①的分析可知,M的基因型是AaCCRr,A正确。‎ ‎23.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 A. 2∶1 B. 9∶3∶3∶1 C. 4∶2∶2∶l D. 1∶1∶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分析,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_B_,故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基因型为AaBb,据此分析。‎ ‎【详解】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单独分析一对基因,Aa×Aa,由于AA死亡,因此出现Aa:aa=2:1;同理Bb×Bb自交,由于bb死亡,后代全为B_,因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比例为(2:1)×1=2:1,A正确。‎ ‎24.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性状 B. 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 F2中与亲本性状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D. 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将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说明普通叶对枫形叶为显性,黑色种子对白色种子为显性,且F1为双杂合体,设其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据此分析。‎ ‎【详解】A. 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体的F1自交得F2,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正确;‎ B. F2中两对性状分开分析,每一对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黑色种子与白色种子之比为3:1,B正确;‎ C. 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16+3/16=3/8,C正确;‎ D. 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比为3:1,所以杂交后会得到两种表现型个体,但比例不相同,如果是AAbb,都是普通叶白种子;如果是Aabb,两种个体比例相同,因此后代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比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要多,D错误。‎ ‎25. Leber遗传性神经病是一种遗传病,此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所致。某女士的母亲患有此病,如果该女士结婚生育,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A. 如果生男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 B. 如果生女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 C. 不管生男或生女,孩子都会携带致病基因 D. 必须经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所致,属于细胞质遗传.已知女士的母亲患有Leber,则该女士肯定患有该病,所以当该女士结婚生育时,其子女也必定患病.‎ ‎【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物质.在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母本,这样,受细胞质DNA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递下来的,使得子代总是表现出母本的这些性状.‎ ‎26.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一致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 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B.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D. 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答案】C ‎【解析】‎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最终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 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通过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考点定位】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名师点睛】学生对萨顿的假说理解不清 萨顿的假说 ‎(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比较项目 ‎ 基因 ‎ 染色体 ‎ 生殖过程中 ‎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对稳定 ‎ 存 在 ‎ 体细胞 ‎ 成对 ‎ 成对 ‎ 配子 ‎ 成单 ‎ 成单 ‎ 体细胞 中来源 ‎ 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 形成配子时 ‎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 ‎ ‎27.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实验鼠,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实验鼠繁殖后,子代表现型的理论比值黑色∶褐色∶白色为( )‎ A. 9:4:3 B. 12:3:1 C. 9:3:4 D. 9:6: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黑色基因型是B-C-,褐色应是bbC-,白色是bbC-和bbcc,BbCc交配后后代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双显性的占9,褐色单显性的占3,白色应占4,故是9:3:4,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8.一种观赏植物的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都为蓝色;F1自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蓝色植株中的双杂合子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A. 1紫:1鲜红:1蓝 B. 1紫:2蓝:1鲜红 C. 1蓝:2紫:1鲜红 D. 2蓝:2紫: 1鲜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蓝:6紫:1鲜红,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F1蓝色为双杂合子,设为AaBb,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设F1为AaBb,自交结果为A_B_:A_bb:aaB_:aabb=9:3:3:1,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蓝:6紫:1鲜红,说明蓝色为A_B_,紫色为A_bb、aaB_,鲜红色为aabb;若将F2中的蓝色植株中的双杂合子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即AaBb×aabb,子代为AaBb(红色):Aabb(紫色):aaBb(紫色):aabb(鲜红色)=1:1:1:1,故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紫:鲜红=1:2:1,C正确。‎ ‎29.如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 D. 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 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C正确;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结 构 ‎ 时 期 ‎ 染色体数 ‎ 染色单体数 ‎ DNA分子数 ‎ 有 丝 分 裂 ‎ 间期 ‎ ‎2n ‎ ‎0→4n ‎ ‎2n→4n ‎ 分裂期 ‎ 前、中期 ‎ ‎2n ‎ ‎4n ‎ ‎4n ‎ 后期 ‎ ‎2n→4n ‎ ‎4n→0 ‎ ‎4n ‎ 末期 ‎ ‎4n→2n ‎ ‎0 ‎ ‎4n→2n ‎ 减 数 分 裂 ‎ 间期 ‎ ‎2n ‎ ‎0→4n ‎ ‎2n→4n ‎ 减 Ⅰ ‎ 前、中期 ‎ ‎2n ‎ ‎4n ‎ ‎4n ‎ 后期 ‎ ‎2n ‎ ‎4n ‎ ‎4n ‎ 末期 ‎ ‎2n→n ‎ ‎4n→2n ‎ ‎4n→2n ‎ 减Ⅱ ‎ 前、中期 ‎ n ‎ ‎2n ‎ ‎2n ‎ 后期 ‎ n→2n ‎ ‎2n→0 ‎ ‎2n ‎ 末期 ‎ ‎2n→n ‎ ‎0 ‎ ‎2n→n ‎ ‎30.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颜色基因为A、a,长翅基因为B、b,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BbXAXa BbXAY B. AaBb AABb C. AaBb AaBb D. BbXAXA BbXAY ‎【答案】A ‎【解析】‎ ‎【分析】‎ 若性状在子代雌雄中出现的概率相同,说明性状与性别无关,则相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性状在子代雌雄中出现的概率不同,说明性状与性别有关,则相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据此分析。‎ ‎【详解】先分析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在子代的雌雄果蝇中,长翅:残翅均为3:1,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双亲的基因型都是Bb;再分析子代中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子代雌性都是红眼,而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两种表现型,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据此可推测出双亲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综上所述,双亲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A正确。‎ 二、填空题 ‎31.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下图中的A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B图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A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期。A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中__________细胞处于A图中的BC段,B图中_________细胞处于A图中的DE段。‎ ‎(3)由B图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2). 间 (3). 着丝点分裂 (4). 乙、丙 (5). 甲 (6). 8 (7). 1∶2 (8). 减数第一次 (9). 后 (10).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中AB段表示DNA复制,BC段含染色单体,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E段为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B图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1)图A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A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2)A图中BC段含有染色单体,故B图中乙和丙细胞处于A图中的BC段,B图中甲细胞处于A图中的DE段。‎ ‎(3)B图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故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该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知识答题。‎ ‎32.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 ‎(1)以上A~E细胞有可能同时在该动物的____________(器官)中观察到。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细胞处于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期;图中C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子细胞名称_______________。‎ ‎(3)理论上这种动物可产生__________种生殖细胞。‎ ‎(4)D细胞中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各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 (1). 睾丸 (2). ABE (3). 有丝 (4). 后 (5). 次级精母细胞 (6). 精细胞 (7). 4 (8). 2 (9). 0‎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有丝分裂末期,B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据此分析 ‎【详解】(1)以上A~E细胞既有有丝分裂,又有减数分裂,故有可能同时在该动物的睾丸中观察到。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A、B、E。‎ ‎(2)据分析可知,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中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精细胞。‎ ‎(3)据图可知,该动物有2对同源染色体,理论上这种动物可产生4种生殖细胞。‎ ‎(4)D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各有0对同源染色体。‎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图、识记层次的考查,难度不大。‎ ‎33.西红柿为自花授粉的植物,已知果实颜色有黄色和红色,果形有圆形和多棱形。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下表有关的杂交及数据统计,回答问题 ‎ 据表回答:‎ ‎(1)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A和a分别表示果色的显、隐性基因,B和b分别表示果形的显、隐性基因。请写出组别II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 ‎ ‎(3)现有红色多棱果、黄色圆果和黄色多棱果三个纯合品种,育种家期望获得红色圆果的新品种,为此进行杂交。‎ ‎①应选用哪两个品种作杂交亲本较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两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F1自交得F2,在F2代中,表现型为红色圆果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_______。‎ ‎【答案】 (1). 红色圆果 (2). AaBb╳Aabb (3). 红色多棱和黄色圆果 (4). AaBb (5). 1/9‎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表分析可知:组别Ⅱ中红色×红色的后代出现黄色,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组别Ⅱ中圆果×多棱果的后代圆果:多棱果=3:1,说明圆果为显性性状,以A和a分别表示红色、黄色,B和b分别表示圆果、多棱果,故组别I中红色多棱果为Aabb、黄色圆果为aaBb;II中红色圆果为AaBb、红色多棱果为Aabb;III中红色圆果为AaBb、黄色圆果为aaBb;据此分析。‎ ‎【详解】(1)据分析可知,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红色、圆果。‎ ‎(2)根据II中亲代表现型推断基因组成为A_B_×A_bb,又因为后代表现型比为3:3:1:1,所以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 ‎(3)现有红色多棱果AAbb、黄色圆果aaBB和黄色多棱果aabb三个纯合品种,育种家期望获得红色圆果A_B_的新品种,为此进行杂交。‎ ‎①要想获得红色圆果A_B_的新品种,应选用表现型为红色多棱果和黄色圆果两个品种作杂交亲本较好。‎ ‎②所选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两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的基因型为AaBb。‎ ‎③上述F1自交得F2,在F2代中有A_B_:A_bb:aaB_:aabb=9:3:3:1,表现型为红色圆果A_B_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为AABB,比例为1/9。‎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 ‎ 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I.选择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种子;‎ II.将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随机交配得种子;‎ III.再将此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IV.重复步骤III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①补充完整以上程序。‎ ‎②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报春花的雌、雄蕊同花。为了让F2自交,避免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应该怎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植株中开黄花的占________,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中是黄色纯合子的植株占______。‎ ‎【答案】 (1). AAbb或Aabb (2). AABB (3). aabb (4). A和A,B和b分别位于3号和l号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 从花蕾期开始套袋直到受精结束 (6). 3/16 (7). 1/3‎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故黄色报春花的基因型为A_bb,其余基因型均为白色,即开白色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据此分析。‎ ‎【详解】(1)据分析可知,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为A_bb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即AAbb,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①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即AAbb,应选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即AaBb;‎ ‎② A和A,B和b分别位于3号和l号染色体上,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自由组合,故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 ‎③报春花的雌、雄蕊同花,为了让F2自交,应从花蕾期开始套袋直到受精结束,以避免自然状态下进行异花传粉。‎ ‎(3)F1为AaBb,自交后代为A_B_:A_bb:aaB_:aabb=9:3:3:1,F2植株中开黄花A_bb的植株占3/16,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中黄色纯合子植株AAbb占1/3。‎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问题,难度不大。‎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