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出题人:梁静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计50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④若产生大量乳酸会引起①、②、③内pH的剧烈变化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3.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的结构会破坏进而影响代谢 B.组织液渗透压的下降不会对细胞产生影响 C.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下丘脑有关 D.血浆pH值只受细胞代谢的影响,与外环境无关 ‎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 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6.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 药(  )‎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7. 下列关于神经递质、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B.三者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C.神经递质需经组织液运输发挥作用 D.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8. 在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其正常生命调节活动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肾小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 ‎ B.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失的热量大于产热量 ‎ D. 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9. 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轴突膜的钠离子通道开放 B.②→③过程,钾离子大量流入轴突膜内 C.兴奋传到a处后,神经递质才能合成 D.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10. 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 B. 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 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 D. 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11.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 B.在③处刺激引起的效应器产生反应不属于反射 ‎ C. 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 D. 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12. 某人脑外伤后,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也能写字,但自己却不会说,受损的大脑皮层区域可能是( )‎ ‎ A.W区 B. V区 C.S区 D.H区 ‎13. 下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 B. 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 C. 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 D. 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14. 糖尿病有多种病因,针对下图所示三种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所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B. ②所示的抗体(Y2)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C. 上述三种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病症为①②③‎ D. 有一种青年型(Ⅱ型)糖尿病患者,经检查发现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糖尿症状,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①③‎ ‎15. 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 B. 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 C. 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16.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 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17.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 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 ‎②⑤ B. 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⑦‎ ‎18.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2和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 细胞1-5中都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 细胞1一5均能识别抗原 ‎19. 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20.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免疫缺陷病。它的可怕之处在于(  )‎ A.艾滋病可以借助蚊蝇来传播,防不胜防 B.艾滋病患者极力隐瞒病情,使健康人难以防范 C.艾滋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且变异性强 D.艾滋病毒主要侵染B淋巴细胞,使患者丧失体液免疫能力 ‎21. 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 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HIV侵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 ‎22. 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重复几次此过程后,再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用于治疗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毒处理的蛇毒是抗原 B.“抗蛇毒血清”中存在中和蛇毒的抗体 C.“抗蛇毒血清”刺激患者T细胞产生抗蛇毒的细胞免疫 D. 重复注射的目的是增加马的免疫系统对蛇毒的反应 ‎23.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 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24. 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B.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IAA)分布不均匀 C. 生长素(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 生长素(IAA)能促进胚芽鞘生长 ‎25.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 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 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 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26. 下列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摘除棉花的顶芽,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 B.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 C.将成熟的木瓜放入未熟的的柿子中,有利于柿子成熟 D.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获得无籽果实 ‎27. 能体现生长素的双重性的是 ‎①茎的背地性生长 ②根的向地性生长 ③顶端优势 ④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8.为考证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这一结论,选择了发育正常的黄瓜雌花,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对这一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应如何修改( )‎ 编号(雌花)‎ 套袋 人工处理 ‎1号 未开花前套袋 成熟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2号 未开花前套袋 成熟的雌蕊柱头上人工授粉 A. 两朵雌花都应该套袋 B. 两朵雌花都应该涂上不同浓度的生长素 C. ‎2号雌花不应该人工授粉,应自然传粉 ‎ D. 应增加一朵雌花,只作套袋处理 29. 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30.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茎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内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 赤霉素促进茎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C. 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是促进,而对②过程是抑制 A. 赤霉素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表现为拮抗作用 29.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 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32.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 C. 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 33.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34. 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组成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35. 下图中甲、乙、丙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3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37. 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 B. D中所含的能量与C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 ‎ 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 D. 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 ‎38.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l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39.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4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C. 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41. 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 ‎42.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43.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 A. 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44. 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 ‎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④ C.①③⑤④ D.①③④⑤‎ ‎45. 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 B.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 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 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46.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990年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 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47. 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 A. 54只 B. 48只 C.72只 D. 144只 ‎48. 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 ‎ A.生活于某池塘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练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 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 ‎49.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会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 C.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出生率的下降 ‎50.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酵母菌的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各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试管号 Ⅰ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51. (每空2分,共12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___mol/L,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 ‎(2)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下图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果及解释:若①‎ 装置内胚芽鞘_______生长,则表明胚芽鞘的B段没有发生生长素的_______运输;②、③装置内胚芽鞘________生长,表明胚芽鞘A段发生了生长素的________运输。‎ ‎52.(每空2分,共8分)左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右图为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原因是:血糖含量升高刺激     细胞增加分泌      ,促进右图中的代谢途径      (用图中序号回答),从而降低血糖。‎ ‎53.(每空2分,共10分)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 ‎(2)图中A为________营养级,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B灭绝,则短期内丙中D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 ‎54. (每空2分,共10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分析回答:‎ (1) 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有 。‎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时的特点是: 。‎ ‎(3)在绿色植物→蚱蜢→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要增重lkg(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则需消耗绿色植物 kg。鹰占有 个营养级。‎ ‎2018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答案 一、 选择题 1-10 DDCDA ABBAC ‎11-20 DCBAC CCDAC ‎21-30 CCBDC CBDAD ‎31-40 CDCBB CCDBA ‎41-50 BDBCA DCABB 二、非选择题 ‎51. (1) 10-8 、 促进生长 ‎ ‎(2)直立 、 横向 、 弯向光源 、 横向 、‎ ‎52.(1)甲 ‎ ‎(2)胰岛B细胞 胰岛素 ④⑤⑥‎ ‎53. (1)丁 有机物  (2)第二  捕食和竞争  增加 ‎ ‎54.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生产者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 ‎(3)10000 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