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 兴奋,这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内分泌调节 2. 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 ) 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3.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 肝抗体呈阳性(+)。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 的合理建议?(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 ( ) A.小明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 C.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 D.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 4. 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 1 为毛细血管壁、2 为红细胞、3 为血浆、4 为细胞内液、5 为组织液。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 3 和 5 中,3 和 5 的成分有区别 B.葡萄糖由 3 经 1 和 5 到达 4 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5 D.2 中的 O2 到达 4 需要经过 4 层膜,2 处的 O2 浓度高于 4 处 5 . 图 为 人 体 甲 状 腺 激 素 分 泌 调 节 的 示 意 图 , 下 列 叙 述 中 错 误 的 是 ( ) A. 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B. 图中共有 3 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 C. 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D.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6.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的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 是 ( )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 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 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7.图中所示为测定 A、B 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 ab=cd。用微电极分 别刺激 b、c 处,电流表的变化是 ( ) A. 刺激 b 点,B 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 B. 刺激 c 点,A 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 C. 刺激 b 点,灵敏电流针发生 2 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刺激 c 点,灵敏电流计发生 2 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8.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发生过敏反应,1 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B.2 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 C 液减少 D.A 液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 3 层膜结构 9.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 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 向的 B.切断 d、刺激 b,不会引起效应器的收缩 C.兴奋在结构 c 和结构 b 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 号→电信号 10.下图表示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用 以研究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共显示了四个完整的突触 B. a 可能与效应器相连 C.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D. a、c 均可能与感受器相连 11.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Ⅰ、Ⅱ以及物质 M、N 的名称与图示 含义相符的是 a b d e c Ⅰ Ⅱ ①胰岛 A 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④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病是由鼠疫 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会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 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属于效应 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脂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13.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14.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 丙分别做如下处理: 分组 甲 乙 丙 处理 不做任何处理 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 14 天后,皮肤片结痂 脱落 切除胸腺 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 活的分别是 A.乙、甲 B.乙、丙 C.甲、丙 D.丙、甲 15.右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给予图中刺激条件下,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 A.a B.b C.c D.d 16.记忆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前后,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蛋白质的种类 B.高尔基体的数目 C.中心体的数目 D.细胞膜的面积 17.为考证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这一结论,选择了发育正常的黄瓜雌花,并设计了如下的 实验。对这一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应如何修改 编号(雌花) 套袋 人工处理 1 号 未开花前套袋 成熟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2 号 未开花前套袋 成熟的雌蕊柱头上人工授粉 A.两朵雌花都应该套袋 B.两朵雌花都应该涂上不同浓度的生长素 C.2 号雌花不应该人工授粉,应自然传粉 D.应增加一朵雌花,只作套袋处理 18.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 2、细胞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 4 中含有合成物质 a 的 DNA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 5 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细胞分裂的周期缩短 19.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B.肾小球肾炎 C.毛细血管透性增加 D.毛细淋巴管受阻 20.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 B 处施加电剌激, 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B 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A.内负外正,向下 B.内负外正,向上 C.内正外负,向下 D.内正外负,向上 21、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 1、侧芽 2、侧芽 3 分别 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 ( ) 22.人体组织液中的 O2 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至少要通过几层由 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膜? A.1 层 B.2 层 C.3 层 D.4 层 2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O2、CO2、血红蛋白、H+、Na+ B.载体蛋白、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尿素 D.K+、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2O 24、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 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则下列各图能反映其变化 规律的是( ) 25.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产生的某种物质可影响动物的性行为 B.a 与 c 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 C.c 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 D.a、b、c 中,c 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 26.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a 中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①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27.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 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HIV 侵染人体的 T 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 28.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 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c 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e 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 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 a、c、d 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29.成年大白鼠的某腺体被摘除后出现了行动呆滞、精神萎靡、代谢耗氧量下降和产热量减 少等现象,被摘除的腺体最可能是 A.肾上腺 B.睾丸 C.甲状腺 D.胸腺 30.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B.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导致 Cl- 内流,就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是双向的,在突触处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31.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 ⑤蛋白质分解成 氨基酸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 32.下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 B.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D.若刺激 II 处,则在 I 和 III 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 33.如图中琼脂块 1 和 2 按图中位置被转移至刚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几天后的结果应是以 下哪一项 ( ) 34.止痛药(如“度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 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35.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 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 A.W 区 B.S 区 C.H 区 D.V 区 36.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 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 a、b、c 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 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 DNA 不同 37.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 c 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 b、d 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 c 点传导到 e 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 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38.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 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 水肿 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 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 3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素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 2,4-D 浓度一定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 40.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 P 点最 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41.下列属于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 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水生生物 C.一块稻田中的所有杂草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42.在酵母菌的培养中,如果不更换培养液,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 A.直线 B.“S”型曲线 C.“J”型曲线 D.不规则曲线 43.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光照 C.空气 D.水分 44.小张同学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 结果如图。他所用的培养液 体系的 K 值(环境容纳量)约为 A.1 000 个 B.2 100 个 C.10 500 个 D.21 000 个 45.下列实验中,最适合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46.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 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4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草与豆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互利共生 C.竞争 D.捕食 48.科学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研究鼠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 49.有关图示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条捕食链 B.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该图表示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 50.下图表示 a、b、c 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 A . a>b>c B . c>b>a C . c=b>a D.a>c==b 第 II 卷(非选择题) 51.图甲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乙为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 (1)甲图字母A~E代表反射弧的各部分,其中B表示 。 (2)乙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在此结构中信号传递方向是 (单/双) 向的,此处信号变化情况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已知突触前膜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突出后膜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 立 即 被 分 解 。 某 种 药 物 可 以 阻 止 该 种 物 质 的 分 解 , 这 种 药 物 的 即 时 效 应 是 。 52、左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右图为人体内血糖的 来源和去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原因是:血糖含量升高刺激 细胞增 加分泌 ,促进右图中的代谢途径 (用图中序号回答),从而降低 血糖。 53.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玉米农田进行实地调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玉米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 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 提高玉米的产量、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玉米幼苗长青的时候,“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了信息传递在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 若要调查生活在玉米农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采 集、调查。 (5)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___。 54、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多起胡蜂攻击人的事件,数千人受伤,几百人丧命.胡蜂的雌 蜂尾端有长而粗的螫针与毒腺相通,蛰人后将毒液射入皮肤内,胡蜂的三类霉素严重威胁生 命,一类是组胺毒素,它会导致患者过敏;二是溶血毒素,可使红细胞破裂,造成肾功能衰 竭;三是神经毒素,它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患者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1)组胺毒素会引起部分伤者全身出现红肿,这在免疫上属于_________反应.胡蜂的毒 素进入人体后主要引起的是_________免疫. (2)胡蜂的食物主要是花蜜和其昆虫.当胡蜂采食花蜜时,它与蜜蜂之间的为_________ 关系;当它捕杀蜜蜂时,它与蜜蜂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D B D C A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B D C D B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D C B D C A C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A A B C C A A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D B B D A B C D A A 51. 1、传入神经 突触 单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突出后膜持续性兴奋 2、甲 胰岛 B 胰岛素 ④⑤⑥ 52.(1)生态系统的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自身的呼吸作用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 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取样器取样 (5)0 53.(1)过敏 体液 (2)竞争 捕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