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南昌三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命题:刘晓东 审题:王凯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 ‎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②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 ‎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2. 比较下面表格中甲、乙两种细胞的特征,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特征 细胞壁 核糖体 成形的细胞核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细胞甲 有 有 无 有 有 细胞乙 有 有 有 有 无 A.细胞甲中有DNA,也有叶绿体 B.细胞甲是原核细胞,且可以是大肠杆菌 C.细胞乙是真核细胞,且可以是植物细胞 D.甲、乙两种细胞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相同 ‎3. 使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低倍镜下发现一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此时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才能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B.在10x物镜和10x目镜下,显微镜的视野被16个细胞充满,若转动转换器换40x的物镜后,还能在视野中观察到4个细胞 C.若观察的标本颜色较浅,反光镜可使用平面镜 D.使用高倍镜观察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4. 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8个      B.C原子减少1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     D.O原子数目减少1个 ‎5. 下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处于密闭、透光但原料充足的环境下所测得的某物质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A曲线可表示O2浓度的变化 B.图B曲线可表示CO2浓度的变化 C.图A曲线可表示植株重量的变化 D.图B曲线可表示土壤中无机盐量的变化 ‎6. 如图表示多种成熟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的百分率,图中曲线表明这些植物细胞())‎ 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        D.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 ‎7. 下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A、SB、SC依次表示有关物质量的相对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SA+SB+SC表示光合作用总量 B.SC-SA表示净积累量 C.光照强度从 B到 D点变化过程中,C3逐渐减少 D.若增加光照强度,则 B点左移 ‎8. 下列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B.萨克斯把绿叶放置在暗处几小时,再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之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证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照射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证明了叶绿体能够产生氧气 D.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发现了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 ‎9. 如图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交换,X和Y分别可代表 A.葡萄糖、CO2   B.氨基酸、胰岛素 ‎ C.肾上腺素、尿素   D.葡萄糖、肝糖原 ‎10.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数目倍增 ‎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11.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物质变化曲线图形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形表示细胞核内DNA数量变化,则BC段中染色体:染色单体=1:1 B.若该图形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则D时刻后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C.若该图形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则CD时刻细胞核完成重建 D.若该图形表示细胞内中心粒数量变化,则CD时刻已完成着丝点分裂 ‎12.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按规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胞繁殖快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13. 关于基因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不同的限制酶切的黏性末端一定不同 ‎②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分子水平的设计施工 ‎③限制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碱基序列 ‎④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只需进行DNA分子杂交即可 ‎⑤限制酶切割的部位是氢键 ‎⑥基因工程可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身上 ‎⑦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用作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14. 下列关于转基因动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内,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 B.可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降低乳汁中乳糖的含量,进而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C.可利用转基因技术制成乳腺生物反应器,使哺乳动物的产奶量增加 D.可以利用转基因动物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 ‎15. 蛋白质工程中目前已经实现的是( ) A.对胰岛素进行改造,生产速效型药品 B.蛋白质工程用于微电子方面 C.生产体外耐储存的干扰素     D.用蛋白质工程生产高产赖氨酸的玉米 ‎16.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应首先设计(  ) A.蛋白质结构  B.RNA结构    C.氨基酸序列  D.基因结构 ‎17.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生产流程:甲生物的蛋白质→m RNA→①目的基因→②与质粒DNA重组→③导入乙生物的细胞→④获得甲生物的蛋白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碱基组成为 A、T、G、C的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B.②要用限制酶切断质粒DNA ,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 C.如果要合成的是糖蛋白 ,应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 D.④过程中用的原料含有 A、U、G、C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18.200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用基因工程迅速研制出“非典”诊断盒。其作用及机理是:(    ) A.治疗“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   B.诊断“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 C.诊断“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   D.治疗“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 ‎19.下列关于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有( ) A.将Bt毒蛋白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表达出的Bt毒蛋白,在肠道中水解为有毒多肽,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使细胞膜穿孔,可导致哺乳动物死亡 B.将蛋白酶抑制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表达的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阻断或降低害虫消化道蛋白酶的活性,影响其消化功能 C.将淀粉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表达淀粉酶抑制剂,可以抑制消化道淀粉酶活性,阻断害虫的能量来源 D.将植物凝集素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表达出的糖蛋白,可与害虫肠道黏膜上的某种物质结合,影响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20. 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下面是培育四季柑桔(2N=18)花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B.过程③是细胞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C.四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养基,其中所含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有差异 D.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桔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18条染色体 ‎21. 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脱分化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植株(HHGG)的效率最高 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 ‎22. 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出人造组织器官进行自体移植,可以解决临床上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下图表示胚胎干细胞分离和定向诱导分化的流程图,其中①~④为细胞或细胞结构,Ⅰ~Ⅳ为操作过程,下列叙述与图中相符的是( )‎ A.图中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图中ES细胞是由③分离来的,此外还可以从原始性腺中分离 C.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会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D.过程V的结果多种多样的原因在于E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3.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选择和纯化可以获得细胞株 B.动物细胞培养基添加胰岛素的目的是调节血糖浓度 C.定期更换培养液只是为了给动物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胚胎干细胞培养时,加滋养层是为了抑制胚胎干细胞分化 ‎24.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如图).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现用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来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关于筛选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免疫的B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因全合成途径被A阻断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  B.骨髓瘤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因无法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  C.杂交瘤细胞因为可以进行上述两个途径所以能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  D.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所有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高纯度的目标抗体 ‎ ‎25.动物细胞融合的目的中最重要的是  A.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       B.制备单克隆抗体 C.培育新物种            D.生产杂种细胞 ‎26.将基因型为Aa 植株的花粉和基因型为Bb 植株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两两融合可以得到多少种基因型不同的细胞(    ) A.6 种    B.8 种    C.10 种    D.12 种 ‎2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小鼠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胃蛋白酶处理两种肝组织块后可得到肝细胞悬液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 C.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原代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D.该试验中用到的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28. 通过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时,要涉及到以下三个筛选过程:(  ) ‎ ‎①选出能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 ② 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并能大量增殖的细胞群 ‎③ 在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这三个过程的先后次序是 A.② ③ ①     B.③ ① ②   C.② ① ③        D.① ③ ②‎ ‎29.脐血是新生儿脐带在被结扎后由胎盘脐带流出的血。脐血中含有大量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将脐血干细胞移植,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B.与骨髓干细胞异体移植相比,脐血移植属自体移植,排斥反应小 C.血液和淋巴中的各种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 D.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分为全能、多能和专能干细胞 ‎30. 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多倍体植株 B.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原生质体融合过程 C.可根据质壁分离现象鉴别杂种细胞的细胞壁是否再生 D.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差异鉴定杂种细胞 二、2分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31.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禽类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B.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的DNA合成H5N1 病毒 C.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 D.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32.下列生理过程中能产生水的是(  )‎ ‎ A.淀粉在消化道内被酶消化     B.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 C.ATP水解成ADP           D.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33. 图甲为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甲中 a〜 c段表示DNA的复制 B.图甲中 c〜 d段表示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 e〜 f段表示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C.图乙中的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组成 D.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且对应图中的 c〜 d段 ‎34. 下列物质中,进出细胞的转运速度与浓度梯度的关系符合下图曲线的是(    )‎ A.葡萄糖   B.氧气    C.核苷酸   D.钾离子 ‎35. 下面为动物机体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 ‎ A.①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 C.②过程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细胞坏死的发生过程与图中所示不相同 ‎36.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成果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用于诊断治疗疾病 B.在农业上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性的农作物 C.在畜牧养殖业上培育出了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D.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对污染环境的净化 ‎37.对某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20 min,(乙)先光照5 s后再黑暗处理5 s,连续交替40 min。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O2和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符合下列哪项(  )‎ A.O2:甲<乙,有机物,甲=乙 B.O2:甲=乙,有机物,甲=乙 C.O2:甲<乙,有机物,甲<乙 D.O2:甲=乙,有机物,甲<乙 ‎38.下表为某研究小组某次探究学习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光合速率 ‎(CO2固定速率mg·dm-2·h-1)‎ ‎1.4‎ ‎3.0‎ ‎3.9‎ ‎4.3‎ ‎4.5‎ ‎4.6‎ 呼吸速率 ‎(CO2释放速率mg·dm-2·h-1)‎ ‎0.4‎ ‎0.5‎ ‎1.0‎ ‎1.3‎ ‎2.0‎ ‎2.6‎ 由上表中数据可知,此植物有机物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  )‎ A.‎5 ℃‎     B.‎15 ℃ ‎C.‎20 ℃‎ D.30 ℃ ‎ ‎39.下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Ⅰ、Ⅲ B.阶段Ⅰ生成的[H](NADPH)可作为还原剂用于⑤过程生成水 C.过程①、④、⑤可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 D.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0.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当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还可能会发生(  )‎ A.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B.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D.DNA聚合酶较为活跃 ‎41.下面是一组动物活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图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c图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 B.该生物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c和e两个时期,秋水仙素使基因突变作用在e时期 C.d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D.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a→c→d→e→b ‎42.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 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 进行有丝分裂。某普通培养液中子代细胞处于第三次 有丝分裂中期,根据图示,判断该细胞中的染色体的 标记情况最可能是(  ) ‎ A.12个b B.6个a,6个b ‎ C.6个b,6个c D.b+c=12个, b和c数目不确定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6.0分)‎ ‎43(14分)‎ ‎.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 ‎ ‎(1)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不相同,原因是           。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         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 ‎(2)在光下,根尖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有                 。‎ ‎(3)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是   ;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     。‎ ‎(4)根据测量结果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与t0时相比增加了256mg,此时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    mg。若t5时温度升高至35℃,植株光合速率的变化是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44(16分). 为增加油葵种子中的含油量,科学家尝试将花生中的酶A基因导入油葵细胞.获得转基因油葵新品种。‎ ‎(1)为获取目的基因,可从花生细胞中提取_____________,经逆转录形成cDNA。以此c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构建重组DNA分子(如图所示)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酶,目的是可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通大肠杆菌细胞中没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将构建的重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________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单菌落,再利用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 ‎(4)剪取油葵的叶片放入浸染液中一段时间后,经过筛选获得转基因油菜细胞。最后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培育成转基因油葵植株。此种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如果将该酶A的20位和24位氨基酸变为半胱氨酸,其催化能力将提高2倍。通过蛋白质工程对酶A进行改造,所需步骤有                 (按顺序选填下列字母)‎ a.蛋白质的结构设计b.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c.蛋白质结构的定向改造  d.酶A基因的定向改造e.将改造后的酶A基因导入受体细胞f.将定向改造的酶A导入受体细胞 ‎(6)经过种植转基因油葵发现,虽然转基因油葵种子中含油量上升,但是抗灰霉菌的能力丢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5(16分).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侧,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⑴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          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三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     小鼠 ,理由是_      。‎ ‎⑵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触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           ,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                  。‎ ‎⑶杂交瘤细胞中有            个细胞核,观察染色体数目形态最佳时期为 。‎ ‎⑷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_            。‎ ‎2017高二生物期中考试 答案和解析 一、1分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答案】 ‎ ‎1.B    2.C    3.C    4.A    5.D    6.C    7.A    8.C ‎ ‎9.A    10.A    11.D    12.C13.A    14.C    15.A    16.A  17.C    18.B    19.A    20.D    21.D    22.A   23.A24.B  ‎ ‎25.B    26.C    27.C    28.D    29.A    30.B     二、2分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31.D   3 2.B    33.B    34.B    35.C    36.A   3 7、D 38、C 39、 A 40、C 41、D 42、D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6.0分)‎ ‎43. (1)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只答载体不同不给分)    叶绿素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答全给分)   (3)t2  增加               (4)240  降低    44. (1)mRNA (2)BamHⅠ 和PstⅠ  质粒自身的粘性末端连接或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 (3)氨苄青霉素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b、a、d、e(选择对即可,不要求排序) (6)抗灰霉菌基因没有表达(或丢失等) 45. (1)4  Y  Y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 (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3)1  有丝分裂中期 (4)不能无限增殖 ‎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内容。 【解答】 ①细胞生物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①错误; ②真核细胞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也有遗传物质DNA,②正确; ③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说明了细胞的差异性,③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分析】 本题以表格中细胞的特征为载体,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壁的成分;明确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均具有叶绿体。 【解答】 A.细胞甲没有细胞核,应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A错误; ‎ ‎ B.表中细胞甲没有细胞核,应属于原核生物,又因为其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该生物可能为蓝藻,B错误; C. 细胞乙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又因为其具有细胞壁,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C正确;  D.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真核细胞中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等,D错误。 故选C。  3. 【分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倒像(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颠倒),在显微镜视野中发现一细胞在右上方,实际在左下方,所以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到视野中央,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视野中细胞的数量与放大倍数平方成反比,因此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的数量应该为1个,B错误; C.观察颜色较浅的标本时应调暗视野,即应该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C正确; D.由低倍镜转高倍镜观察时,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直接用细准焦螺旋调节,D错误。 故选C。 4. 【分析】 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A.某三十九肽有38个肽键,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中肽键数为:6+7+8+10=31,所以肽键数少了7个,A错误; B.1个丙氨酸含3个C原子,去掉4个丙氨酸,C原子减少12个,B正确; C.由1条肽链变为4条肽链,每条肽链两端各增加1个氨基和羧基,因此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C正确; D.减少7个肽键,减少7个O原子,增加3个羧基增加6个O原子,所以共减少1个O原子,D正确。 故选A。 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曲线的解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理解与运用。 【解答】 A.图A曲线可表示O2浓度的变化 ,A正确; B.图B曲线可表示CO2浓度的变化,B正确; C.图A曲线可表示植株重量的变化 ,C正确; D.图B曲线可不能表示土壤中矿质元素量的变化,D错误。 ​故选D。 6. 【分析】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熟记相关知识以及正确的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 ​A.当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是,植物细胞吸水,所有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 B.当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所有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的细胞有一定的百分率,说明有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有的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故细胞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C正确; D.质壁分离的实验证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能证明细胞具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C。 7. 【分析】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查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量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关系,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利用真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进行解题。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玉米在整个过程中都进行呼吸作用,并且由于温度不变,呼吸作用强度保持不变,因此可用S A +S B 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 而由A点开始,光合作用出现,并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断增多;在B点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刚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图中的S A 可表示B点之前的光合作用量,也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光合作用合成量;但是超过B点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S C 就可以表示B点之后的有机物积累量。  【解答】 A.SA+SB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消耗的总量,SB+SC表示光合作用总量,A错误;  B.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净积累量=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消耗=SB+SC-(SA+SB)=SC-SA,B正确; C.光照强度从B点到D点变化过程中,光反应逐渐增强,产生的[H]和ATP增多,导致C3逐渐减少,C正确; D.提高CO2浓度,光补偿点减小,则B点左移,D正确。 故选A。 8.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解答】 A.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A正确; B.萨克斯把绿叶放置在暗处几小时,再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之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这一实验成功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含有淀粉,B正确; C.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错误; D.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发现了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D正确。 故选C。 9. 略 10.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细胞有丝分裂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解答】 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在分裂间期进行DNA和中心体的复制,A正确; B.分裂间期DNA复制,其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不加倍,B错误;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C错误;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A。 11.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和中心体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 A.若该图形表示细胞核内DNA数量变化,则BC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后期,后期无染色单体,A错误; B.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含46条染色体,也就是含23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 C.若该图形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则CD时刻为有丝分裂的后期,而细胞核重建的完成是在末期,C错误; D.若该图形表示细胞内中心粒数量变化,则CD代表分裂结束,此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已完成,D正确。 故选D。 12.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操作及原理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运载体常用质粒,不是酶,A错误;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错误; C.导入受体细胞中的目的基因主要是为了表达,生产目的基因的产物,因此能够快速繁殖是选择受体细胞的重要条件之一,C正确; D.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只有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D错误。 故选C。 13. 略 14.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A.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体内,表达产生生长激素,能提高动物生长速度,A正确; B.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中,使获得的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乳糖含量大大降低,B正确; 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乳腺生物反应器可以解决很多重要的药品的生产问题,而不一定能使哺乳动物的产奶量增加,C错误; D.在动物基因组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动物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D正确。 故选C。 15. 略 16. 解: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属于蛋白质工程,应根据蛋白质功能,从设计蛋白质结构入手,然后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出一种新的蛋白 质. 故选:A. 蛋白质工程的过程:(1)根据中心法则逆推以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2)最终还是回到基因工程上来解决蛋白质的合成.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工程的概念,明确蛋白质工程能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识记蛋白质工程的过程,明确蛋白质工程是从设计蛋白质结构入手,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17. 【分析】 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化学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等知识;识记核酸的化学组成,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①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原料是碱基组成为A、T、G、C的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正确; B.②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要先用限制酶切割质粒,再用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成重组质粒,B正确; C.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结构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不能对糖蛋白进行加工,C错误; D.④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所用的原料包括四种含有A、U、G、C的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C。 18. 【分析】 本题以“非典”诊断盒为素材,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探针的概念,掌握基因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答】 “非典”诊断盒作用是诊断“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方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荧光分子标记的非典病毒的遗传物质作为探针与被检测基因片段进行杂交,如果出现杂交带,说明患病,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9.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本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抗虫棉的抗虫机理。 【解答】 A.将Bt毒蛋白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表达出的Bt毒蛋白,被昆虫采食后,在昆虫肠道中水解为有毒多肽,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使细胞膜穿孔,可导致昆虫死亡,A错误; B.将蛋白酶抑制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表达的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阻断或降低害虫消化道蛋白酶的活性,影响其消化功能,不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从而影响害虫的生命活动,B正确; C.将淀粉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表达淀粉酶抑制剂,可以抑制消化道淀粉酶活性,阻断害虫的能量来源,C正确; D.将植物凝集素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表达出的糖蛋白,可与害虫肠道黏膜上的某种物质结合,影响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D正确。 故选A。 20. 【分析】‎ ‎ 本题考查了花粉的组织培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析图的能力,识记和理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花粉细胞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A正确; B.由愈伤组织到从芽的过程是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B正确; C.图中四种培养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C正确; D.四季柑桔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8,它的花粉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9,因而它处于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数为9,D错误。 故选D。 21.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的组织培养、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 A.①②过程均属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过程,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共同作用,A正确; B.④过程只能产生单倍体植株,而③过程可以产生单倍体植株,也可以产生二倍体植株,B正确; C.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1自交获得HHGG的概率是1/16;花粉培养筛选获得HHGG的概率是1/4;而花药培养筛选过程包括花粉筛选培养过程,有可能产生二倍体植株,获得HHGG的概率低于花粉筛选培养过程,C正确; D.H基因和G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只有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D错误。 故选D。 22. 【分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胚胎干细胞移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分析题图:①是去除细胞核,②是核移植,③是囊胚的滋养层细胞,④是内细胞团,Ⅰ构建重组细胞,Ⅱ早期胚胎的发育,Ⅲ取内细胞团的细胞,Ⅳ是胚胎干细胞的培养,Ⅴ细胞的分化,Ⅵ体外培育出组织器官。 【解答】 A.图中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细胞培养技术,A正确; B.图中ES细胞是由④内细胞团分离来的,此外还可以从原始性腺中分离,B错误; C.ES细胞在滋养层细胞上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C错误; D.V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而不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不能体现E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A。 23.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A.通过一定的选择或纯化方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称为细胞株,A正确; B. 动物细胞培养基添加胰岛素的目的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B错误;‎ ‎ C.培养过程中定期更换培养液的原因是为了避免细胞代谢产物的积累会对细胞造成危害,C错误。 D.胚胎干细胞培养时,加滋养层是不会促进细胞分化,通常使用的饲养层细胞为成纤维细胞,能够分泌一些促进干细胞维持的因子,D错误。  故选A。 24. 【分析】 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准确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是解题关键。 【解答】 据题图分析可知,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加入H、A、T三种物质,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能进行补救合成途径;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无法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据此作答。 A.免疫的B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全合成途径被A阻断,但通过补救合成途径在HAT培养基上能增殖,A错误; B.骨髓瘤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因无法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B正确; C.杂交瘤细胞因为可以进行补救合成,所以能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C错误; D.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并不都能产生高纯度的目标抗体,D错误。 故选B。 25.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融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A.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打破生殖隔离,属于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A错误; B.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开辟新途经,B正确; C.由于动物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全能性受到限制,则不能通过杂种细胞形成新物种,C错误; D.动物细胞融合的结果是形成杂种细胞,D错误。 故选B。 26.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基因型为Aa的植株花粉有A和a两种,基因型为Bb的植株花粉有B和b两种,所以两两融合后共得到AA、aa、BB、bb、Aa、AB、Ab、aB、ab、Bb10种。C正确。 故选C。 27.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动物细胞培养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解答】 A.处理肝组织块获得到肝细胞悬液用胰蛋白酶,A错误;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CO2维持培养液的pH值,B错误; C.正常细胞不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培养一段时间后会停止分裂,C正确;‎ ‎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液直接培养,D错误。 故选C。 28. 【分析】 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筛选,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解答】 结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涉及的三次筛选依次是:  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在体内筛选能够产生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因此顺序是: ① ③ ②。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9. 【分析】 本题考查干细胞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理解干细胞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C.造血干细胞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及免疫细胞,血液和淋巴中的各种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但不能发育成完整新个体,不具备发育的全能性,A错误;C正确; B.自体移植比异体移植最大的好处在于没有排斥反应或排斥反应很小,B正确; D.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叫做干细胞,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D正确。 故选A。 30.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解答】 A.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物细胞中含有两个亲代的染色体,所以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多倍体植株,A正确;     B.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将不同种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的过程,B错误; C.成熟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质壁分离,因此可根据是否出现质壁分离现象鉴别杂种细胞的细胞壁是否再生,C正确; D.杂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两个亲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之和,不同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不同,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差异鉴定杂种细胞,D正确。 故选B。 31-42题略 ‎43. 【分析】 本题考查矿质元素的吸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1)植物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由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所以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所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  (2)由于根尖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在光下,根尖细胞也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而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曲线中t1 ~t4 时段,玻璃罩内CO2 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t2 和t4‎ ‎ ,这两点都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t4 时补充CO2 ,二氧化碳固定加快,五碳化合物的消耗加快,短时间内其来路不变,导致叶绿体内C5 的含量降低,C3含量增加。 (4)根据测量结果t4 时玻璃罩内O2 的量与t0 时相比增加了256mg,此时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256÷192×180=240mg。若t5 时温度升高至35℃,由于图示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25℃,所以植株光合速率的变化是降低。  44. 【分析】 本题以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为材料背景,考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1)为获取目的基因,可从花生细胞中提取mRNA,经逆转录形成cDNA。以此c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据图分析可知,质粒和外源DNA中共同含有且不会破坏目的基因的限制酶切点是BamHI的切点和PstI的切点,因此构建重组DNA分子(如图所示)最好选用BamHⅠ和PstⅠ限制酶,目的是可避免质粒自身的黏性末端连接或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 (3)普通大肠杆菌细胞中没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重组DNA分子中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将构建的重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单菌落,再利用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 (4)剪取油葵的叶片放入浸染液中一段时间后,经过筛选获得转基因油菜细胞。最后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转基因油葵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蛋白质工程改造蛋白质结构的步骤:通过分析想要的蛋白质的功能,预测蛋白质应有的结构,然后根据蛋白质的结构逆向推测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最后就是将改造后的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从而转录翻译得到目的蛋白。综上所述,abde正确,cf错误,故选abde。 (6)经过种植转基因油葵发现,虽然转基因油葵种子中含油量上升,但是抗灰霉菌的能力丢失,其原因是抗灰霉菌基因没有表达(或丢失等)。 45. 【分析】 本题以杂交瘤细胞为背景,考查了动物细胞融合、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解答】 (1)在第四次免疫后,Y的血清抗体效价大于16000,所以最少需要经过四次免疫,由图可知,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6000以上时,Y的效价最大,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 (2)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在一起融合时,可能发生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B细胞之间的融合及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由于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 (3)。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不能无限增殖,所以多次培养后不能存活。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