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1.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念珠藻 ⑤发菜 ⑥青霉菌 ⑦噬菌体 ⑧肺炎双球菌 A. ①⑧ B. ①②④⑤ C. ①④⑤⑧ D. ①④⑤⑥ 【答案】C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①正确;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②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③错误;念珠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④正确;发菜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⑤正确;青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⑥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⑦错误;肺炎双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⑧正确。综上所述,属于原核生物的有①④⑤⑧,故选C。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创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 B. “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是细胞学说的基础 C. “所有的细胞必定来自别的活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D. 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了材料丰富的真正的活细胞 【答案】B 【解析】施莱登和施旺最先提出细胞学说,A项正确;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而不是“一切生物”,B项错误;“所有的细胞必定来自别的活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C项正确;罗伯特·虎克首次观察到死细胞,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真正的活细胞,D项正确。 3.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图表示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 若乙图视野中出现一污点,污点可能位于目镜或物镜上 C. 若观察乙图,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是⑥,换到高倍镜下后距离可能是⑤ D. 高倍镜下观察乙图中的B细胞,操作顺序为:向左侧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和细准焦螺旋 【答案】D 【解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而目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反比,据此并结合题意可知: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A正确;若乙图视野中出现一污点,则污点的位置有三种可能:即位于目镜或物镜或装片标本上,B正确;⑤是使用高倍物镜观察,⑥是使用低倍物镜观察,若观察乙图,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是⑥,换到高倍镜下后距离可能是⑤,C正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即物像在视野的右方,实物在视野的左方,所以,要将视野右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把装片向右方移动,由此可知,高倍镜下观察乙图中的B细胞,操作顺序为:向右侧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和细准焦螺旋,D错误。 【点睛】显微镜的使用,此类问题常以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托进行考查。熟记并理解目镜和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其水解产物为氨基酸 B. 若②为脂肪,则其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 C. 若③为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分子,则其为磷脂 D. 若④在低血糖时分解以补充血糖,则其可能是肌糖原和肝糖原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的元素组成是C、H、O、N,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①就是蛋白质类的酶,被初步水解产物为多肽,彻底水解产物为氨基酸,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②的元素组成是C、H、O,②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②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②就是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③的元素组成是C、H、O、N、P,若③为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分子,则③为磷脂,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④的元素组成是C、H、O,④可能是糖类或脂肪,④在低血糖时分解补充血糖,④就是肝糖原,不是肌糖原,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根据图中元素的种类结合选项判断四个数字代表的化合物种类。 5.关于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遇双缩脲试剂会显紫色 B. 可能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 每个蛋白质分子均含有20种氨基酸 D. 若R基为—C3H5O2,则该氨基酸分子中的碳、氧原子数分别是4、5 【答案】B 【解析】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显紫色,A错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因此有的氨基酸可能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正确;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每个蛋白质分子不一定都含有20种氨基酸,C错误;若R基为-C3H5O2,则该氨基酸分子中的碳、氧原子数分别是5、4,D错误。 6. 有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蛋白质的R基团中共含有22个氨基 B. 共有95个肽键 C. 此蛋白质共有2条肽链 D. 99个氨基酸形成此蛋白质时共减少相对分子质量1764 【答案】A 【解析】非R基中游离的羧基数目=羧基总数目-R基羧基=26-23=3,由题意可知非R基中游离的羧基有3个,则有3条肽链,非R基中游离的氨基有3个,氨基总数是25个,所以R基含有25-3=22个氨基,A正确,C错误;99个氨基酸组成3条肽链应有96个肽键,B错误;形成蛋白质时共脱掉96个水分子,共减少相对分子质量=96×18=1728,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相关计算问题。氨基(羧基)总数目=R基氨基(羧基)+非R基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目;肽腱数=氨基酸数量-肽链的条数。 7.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 B. 已知某化合物含有C、H、O、N等元素,可以推断此物质一定为蛋白质 C. 蛋白质中有些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有些具有调节功能,如酶 D. 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而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 【答案】D 【解析】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变性后具有不可逆性。 【详解】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使蛋白质具有多样性,A错误; B、含有C、H、O、N等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蛋白质,如核酸中也含有C、H、O、N四种元素,B错误; C、蛋白质中具有免疫功能的是抗体,具有调节功能的是激素,酶具有催化作用,C错误; D、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而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D正确;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结构和功能,并能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8.研究人员发现,少数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HIV之前体内存在名为“α-防御素”的大分子蛋白质。以下是对“α-防御素”的推测,错误的是 A. 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 B. 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 C. 高温能够破坏其结构 D. 人工合成后可以用于防治艾滋病 【答案】A 【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蛋白质还含有有S、P、Fe等元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可以分为20种。 【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可以分为20种,但并不是每一种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A错误; B、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元素,“α--防御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B正确;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结构受温度影响,高温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且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体内存在“α-防御素”的感染者并不发病,因此人工合成“α-防御素”可以用于防治艾滋病,D正确;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和功能,掌握所学知识点,并能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对相关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肽键的是 A. -CO-NH2- B. -CO-N2H2- C. -NH2-CO- D. -CO-NH- 【答案】D 【解析】由脱水缩合反应可知,氨基(-COOH)与氨基(-NH2)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部分是-CO-NH-,是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即肽键,故选D。 10.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DNA全称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B.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C. DNA只在细胞核中形成染色质 D. 核酸只能在细胞中复制增殖 【答案】C 【解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 【详解】A.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 B.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染色质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C正确; D.在适宜的条件下,核酸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够复制增殖,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核酸的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明确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1.下列哪项实验的材料可以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选材相同 A. 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 B.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C. 观察洋葱外表皮的质壁分离 D. 制备细胞膜 【答案】B 【解析】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是绿色的,有颜色干扰,因此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不宜选用绿色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A错误;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实验和题干实验都需要染色,都是选用的染色剂和显色反应不同,因此可以选择相同的材料,B正确;洋葱外表皮细胞是紫色的,不能用于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的分布,C错误;制备细胞膜一般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中没有DNA,D错误。 12.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可以发现( ) A. 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B. 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C. 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绿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D. 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红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答案】D 13.下列核苷酸中,不可能存在于DNA结构中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四种碱基是A、T、C、G。 【详解】A、A可以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原料之一,A不符合题意; B、B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原料之一,B符合题意; C、C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原料之一,C不符合题意; D、D可以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原料之一,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DNA和RNA组成成分的不同,注意碱基G、C、A可以存在于DNA或RNA中,但T是DNA特有的碱基,U是RNA特有的碱基。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B. 所有生物的DNA都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C.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所以DNA的种类较少 D. DNA只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答案】A 【解析】DNA具有特异性,即每种DNA都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DNA分子的多样性,表现在不同的DNA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详解】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为DNA,部分病毒遗传物质也为DNA。还有一部分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因此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A正确; B、不同的DNA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 C、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但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不同以及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使DNA分子具有多样性,C错误; D、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分类、分布和功能、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解题关键是识记教材中与核酸的分类分布和功能、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有关的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15. 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 ①葡萄糖 ②果糖 ③蔗糖 ④麦芽糖 ⑤淀粉 ⑥纤维素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①⑤⑥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糖,选B 考点:本题考查还原糖,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16.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生物学问题,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脂类物质都会使人发胖,最好不要摄入 B. 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所以应及时补充 C. 无糖八宝粥不添加蔗糖,所以不含糖类 D. 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粮食制品 【答案】D 【解析】脂质中的脂肪如果摄入过多会在体内积累使人发胖;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淀粉是多糖,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详解】A、脂类物质不同,其功能不同,并不是脂类物质都能使人发胖,脂类物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不能不摄入,A错误; B、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错误; C、八宝粥中的小麦、各种豆类等种子中含有淀粉,淀粉属于糖类,C错误; 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粮食制品,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解题关键是识记各种糖和脂质的作用。 17.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纤维素和动物糖原的基本单位不同 B. 蔗糖和乳糖没有相同的水解产物 C. 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D. 脂质的合成场所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相同 【答案】C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糖类和脂质、细胞器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植物纤维素和动物糖原的基本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A错误;1分子蔗糖水解生成1分子果糖和1分子葡萄糖,1分子乳糖水解生成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因此,蔗糖和乳糖有相同的水解产物,B错误;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因此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C正确;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场是核糖体,D错误。 【点睛】熟记并理解糖类的种类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和功能并与细胞器的功能建立联系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18.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 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C. 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 D. 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详解】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错误;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C错误;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叶绿体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即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糖类,且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也是糖类,因此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识记和理解糖类的分类、功能以及动植物糖类的不同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小明日常锻炼时经常会出现抽搐现象,医生建议他补充Ca,但他补充了Ca之后,抽搐现象并未消失,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 A. 缺乏无机盐 B. 缺乏葡萄糖 C. 缺乏维生素D D. 缺乏蛋白质 【答案】C 【解析】本题的主要知识点是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对于抽搐病因的原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当人体血钙浓度较低时,就会出现抽搐现象,但补充Ca之后抽指的现象并未消失,可能是小明对Ca的吸收不好,而维生素D可促进Ca、P的吸收,故其可能缺乏维生素D。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糖类可以与脂质分子结合形成某种复合物 B. 各种糖类均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与脂肪相比,相同质量的糖类中储存有更多的化学能 D. 脂质中的性激素进入细胞需要借助载体蛋白 【答案】A 【解析】糖类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脂肪含C、H元素的比例远大于糖类,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 【详解】A、糖类可以与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脂,A正确; B、很多糖类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有些糖是组成细胞的结构成分,如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B错误; C、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储存有更多的化学能,C错误; D、脂质中的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故选A。 【点睛】知识易错点: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并非所有的糖都能提供能量;脂肪含C、H元素的比例远大于糖类,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因此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21.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 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 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 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答案】C 【解析】由题文“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可知,该题考查的是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与细胞呼吸等代谢活动的关系。 【详解】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强度非常弱,因此有机物消耗减慢,A正确,C错误;风干的种子含水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D正确。 【点睛】种子风干的过程中自由水含量逐渐降低。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大小决定了细胞或生物体的代谢强度:比值越大说明细胞(或生物体)中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 22.下列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内所起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合成DNA、RNA、磷脂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作原料 B. 根瘤菌的固氮酶中含有钼、铁,说明某些金属元素可以参与构成一些复杂化合物 C. 人体血钙含量过高时,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D. 人缺碘会患大脖子病,是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答案】C 【解析】无机盐主要的存在形式是离子,其作用包括: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I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人体血钙浓度过低,可能会出现抽搐;有些无机盐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DNA、RNA、磷脂中都含有P元素,合成时都需要磷酸盐作原料,A正确; B、固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根瘤菌固氮酶中含有钼、铁,说明某些金属元素可以成为一些复杂蛋白质的构成元素,B正确; C、人体血钙含量过高时,会出现肌无力,血钙过低时会出现抽搐等症状,C错误; D、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细胞内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减弱,甲状腺会增生使人患大脖子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识记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掌握无机盐的作用是解题关键。 23.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 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 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 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 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功能和运输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详解】Mg2+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A错误;MgSO4 必须溶解在水中呈现离子形式,才能被根吸收,B正确;Mg2+ 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说明无机盐能组成复杂的化合物,C正确;降低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则对 Mg2+ 的吸收也会造成影响,D正确。 故选A。 【点睛】关键要明确植物吸收离子是主动运输的方式以及无机盐的功能。 24.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会通过细胞膜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 C.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D. 用台盼蓝给细胞染色时活的细胞会被染成蓝色 【答案】D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其功能也不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细胞膜的功能包括:①作为细胞的边界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③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详解】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有害物质超过一定限度时,或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发生障碍时,有害物质可能会进入细胞膜,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膜及其他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提取到的细胞膜较纯净,B正确;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也就是需要更多专一性的蛋白质,这也就决定了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正确;台盼蓝是活细胞不能吸收的物质,用台盼蓝染色,活细胞不能被染成蓝色,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当细胞死亡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失去,变成全透性,用台盼蓝染色,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被染成蓝色,因此可以用台盼蓝染色鉴别细胞死活,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膜的功能,对于细胞膜组成成分和细胞膜的功能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5.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中系统的边界不是细胞膜,而是细胞壁 B. 当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答案】A 【解析】细胞膜是细胞“系统的边界”;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而通透性增大;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数的多糖和胆固醇;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 【详解】A、细胞膜是细胞“系统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是全通透性的、不是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A错误; B、当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而通透性增大,B正确; 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C正确;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如糖蛋白减少,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明确细胞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一基本观点是解题的关键。 26.如图中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中②的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③具有识别的作用 B. 若图甲为变形虫的细胞膜,则②和③的流动性为变形虫运动的基础 C. 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D. 将图乙中的分子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答案】A 【解析】图甲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①糖蛋白②磷脂③膜蛋白,图乙为磷脂分子,A为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基,B为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基。 【详解】细胞膜上的①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故A错误;根据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可知膜上的磷脂分子、膜蛋白质均是可以运动的,变形虫在运动、摄食时,会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故B正确;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从而保持细胞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故C正确;将图乙中的分子平展在水面上,A为磷脂分子头部含有亲水基与水面接触,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糖蛋白与细胞膜的识别作用相关,此外,糖蛋白也可作为判别细胞膜内外的依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除糖蛋白以外,还有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结构蛋白等。 27.关于“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选用新鲜的猪血细胞直接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后观察 B. 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材料,是因为其没有细胞核与众多的细胞器 C. 如果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还需用离心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D.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部分红细胞发生的变化是:凹陷消失,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 【答案】A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其它具膜的结构,是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在低渗溶液中,细胞由于发生渗透吸水,细胞体积会增大,由于没有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细胞会因吸水过多而胀破。 【详解】A、选用新鲜的猪血细胞稀释液(滴加了适量生理盐水)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观察,A错误; B、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材料,是因为其没有细胞核与众多的细胞器,B正确; C、如果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还需用差速离心法使细胞膜与细胞内容物分层,C正确; D、在低渗溶液中,细胞会发生渗透吸水,因此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部分红细胞发生的变化是:凹陷消失,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D正确;故选A。 【点睛】知识易错点:猪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只有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材料。 28.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真核生物膜化学成分、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生物膜上的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 细胞核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 D.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答案】C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细胞膜上的糖类,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脂,A错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此过程没有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B错误;细胞核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B选项的判断。判断该选项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知道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依靠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等)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而实现信息传递,植物细胞间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来实现的。 29.下图表示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该图最能说明 A. 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 细胞核与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C. 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D. 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遗传 【答案】C 【解析】本实验利用了空白对照与自身前后对照,证明了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3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 B.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C.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含有多糖 D. 细胞壁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D 【解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结构,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详解】A、正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A正确; B、细胞壁能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B正确; C、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中纤维素是多糖,C正确; D、细胞壁是全透性,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对于细胞壁成分和功能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31.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B. 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C. 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D. 性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 【答案】A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2.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蔗糖分子不能透过)浸入蒸馏水中,下图能正确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说明透析袋中溶液的浓度高,透析袋渗透吸水,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当达到平衡时,蔗糖溶液浓度不变,故选B。 3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 B. 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其内膜中酶的种类相同 C.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D. 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核糖体,都能够进行基因的表达,A正确;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由于两者进行的生命活动不同,所以发生的生化反应就不同,酶的种类也不相同,B错误;两者都有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C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但是蓝藻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酶,所以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两种细胞器的比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4.下列关于线粒体在细胞中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分布均匀 ②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移动 ③线粒体在代谢旺盛、需要能量较多的部位比较集中 ④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含量多于植物细胞 ⑤不同细胞所含线粒体数量不同,即使同一细胞,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线粒体数量也不同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不同细胞的分布部位和生理状态有差别,故其细胞内的线粒体数目也不同,在代谢旺盛,需能较多的部位比较集中。 【详解】①线粒体会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在细胞质基质中并不总是均匀分布的,①错误; ②线粒体会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②正确; ③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为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在代谢旺盛,需能较多的部位比较集中,③正确; ④动物细胞由于耗能多于植物细胞,因此细胞中的线粒体含量多于植物细胞,④正确; ⑤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不同细胞、不同的生理状态下,线粒体数量不同,⑤正确; 故选B。 【点睛】对于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和分布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是本题解题关键。 35.囊泡转运是指某物质被选择性地包装成运输小泡,被定向转运到特定位置的过程。分泌蛋白的转运过程中与囊泡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 ) ①细胞核 ②内质网 ③线粒体 ④细胞膜 ⑤高尔基体 A. ②⑤ B. ②③⑤ C. ①③ D. 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细胞核不是细胞器,①错误;内质网能“出芽”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②正确;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提供能量,但与囊泡形成无直接关系,③错误;细胞膜不是细胞器,④错误;高尔基体能“出芽”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⑤正确。因此与囊泡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②⑤,故选A。 36.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一些细胞器,放人含有14C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这些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图中正确的描述曲线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与蛋白质合成加工、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核糖体内把氨基酸合成为多肽链,经过内质网的加工运输到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面去,整个过程都需要线粒体产生的能量ATP。如图,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曲线的“起点”。 解:A、从核糖体上开始合成蛋白质,则放射性的起点是核糖体,接着才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首先在核糖体上利用14C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链,则放射性先增加后基本稳定,肽链进入内质网后进行加工,因此内质网上的放射性先增加后基本不变,但由于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则内质网的放射性高于核糖体,B正确; C、中心体不参与分泌蛋白的形成,C错误; D、线粒体只是提供能量,不直接参与分泌蛋白的形成,D错误.故选B。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37.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②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 C. ③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④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答案】A 【解析】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膜系统,A正确,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与核糖体有关,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DNA不会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D错误。 【考点定位】明天考查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38.如图所示,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 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A. 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 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 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 第一次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这说明乙的伞帽形成可能与假根有关,该实验中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要证明细胞核的功能必须再增添对照实验,由于伞柄中存在少量mRNA,所以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不完全相同,所以C选项正确。 39.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 Na+ B. 二氧化碳 C. RNA D. 胰岛素 【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被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2.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也需要能量。 【详解】一般Na+内流时属于协助扩散,Na+外流时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二氧化碳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被分泌出细胞的,D错误,所以选B。 【点睛】RNA虽然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属于自由扩散。 40.下图中Ⅰ和Ⅱ分别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A. 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B. 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C. 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 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答案】D 【解析】Ⅰ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Ⅱ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B错误;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性激素为脂质小分子,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错误;水、二氧化碳和氧气是以Ⅰ方式即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D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4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属于______________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其主要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③的功能是对来自[ ]______________的蛋白质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中的②是________________,其在B细胞中参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4)图B中的⑤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进行__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动物 无细胞壁 、叶绿体、液泡,有中心体 ⑨内质网 加工 分类 包装 高尔基体 细胞壁 线粒体 有氧呼吸 能量 【解析】分析题图:图A中①为细胞膜,②为线粒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染色质,⑤是中心体,⑥是核糖体,⑦是核膜,⑧是核仁,⑨是内质网;图B中 ①是细胞壁,②是高尔基体,③是核仁,⑤是线粒体。据此答题。 【详解】(1)图A细胞没有细胞壁 、叶绿体、液泡,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 (2)图A中③是高尔基体,对来自⑨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3)图B中的②是高尔基体,其在B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4)图B中的⑤是线粒体,它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根据细胞器的形态分析判断题图各标号所示的细胞器种类,结合细胞器的功能解答问题。 42.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___,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Z是___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Ⅲ呈现_____色。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填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 (4)Ⅱ和Ⅳ两者都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___________后者。 (5)构成细胞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____________。 【答案】 葡萄糖 淀粉 核糖核苷酸 红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决定 水 【解析】分析题图:X是由C、H、O组成的小分子物质,X是葡萄糖,Ⅰ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核酸携带遗传信息,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是DNA,III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是RNA;Ⅳ是承担生命活动的蛋白质,据此答题。 【详解】(1)图中X是葡萄糖,小麦种子中Ⅰ多糖主要是淀粉。 (2)III是RNA,Z是RNA的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Ⅲ呈现红色。 (3)Ⅳ是蛋白质,P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结构通式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多肽经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4)DNA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 (5)衰老细胞中水的含量明显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解题关键是根据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和基本单位及功能,分析图中各字母代表的物质。 4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标号)。 (4)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C放入1 mol/L的KNO3 溶液中,产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的过程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 【答案】有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B B.C 核糖体 细胞 B 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解析】试题分析:(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B为蓝藻,C为叶片结构图。蓝藻和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细胞。蓝藻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上既可归属于细胞这个层次,也可归属于个体这个层次。(4)D图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它膜结构,所以是获取纯净细胞膜的良好材料。(5)产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的过程中有水的进出和钾离子及硝酸根离子的进入,水进出细胞为自由扩散,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入细胞为主动运输。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识图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44.在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是否混合后使用,结果是否一样?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中的思路设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 (3)1号和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 ②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______________。 【答案】 2ml 0.1g/ml氢氧化钠 2ml 0.05g/ml硫酸铜 4ml新制的斐林试剂(或2ml 0.1g/ml氢氧化钠和2ml 0.05g/ml硫酸铜的混合液) 对照原则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加入顺序 若1、2、3三支试管中都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若1、2、3三支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解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详解】(1)根据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混合后使用,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A:2mL 0.1g/mL的NaOH溶液;B:2mL 0.05g/mL的CuSO4溶液;C:4mL 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的混合物。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对照实验的设计思想。 (3)由表格分析可知,1号和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加入顺序。 (4)①若1、2、3三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若1、2、3三支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点睛】在还原糖鉴定的基础之上探究使用顺序对于结果的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