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卷

‎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 1. 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 猪的白毛与黑毛 C. 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D. 果蝇的长翅与残翅 2.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n代,能正确反映后代中纯合体所占比例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 3.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①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②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③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④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 Yyrr的基因型个体与yyRr的基因型个体杂交(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子代表现型的理论比为(  )‎ A. 1:1:1:1 B. 1:1 C. 9:3:3:1 D. 9:6:1‎ 2. 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 ‎ 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比例 ‎1‎ ‎1‎ ‎1‎ ‎1‎ ‎2‎ ‎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 TTSS×TTSs B. TtSs×TtSs C. TtSs×TTSs D. TtSS×TtSs 3. 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M、N、P分别代表16、9、3 B. 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C. 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4. 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后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以及隐性纯合的几率分别是(  )‎ A. 18,8, B. 18,6, C. 16,4, D. 16,4, 5. 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若n代表研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对数,则2n能代表(  )‎ A. F2的基因型种类 B. F1形成配子的个数 C. F1形成F2时雌雄配子的组合数 D. F1形成配子的类型数或F2的表现型种类数 6. 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组合 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病 红种皮 抗病 白种皮 感病 红种皮 感病 白种皮 一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  416‎ ‎  138‎ ‎  410‎ ‎  135‎ 二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80‎ ‎  184‎ ‎  178‎ ‎  182‎ 三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40‎ ‎  136‎ ‎  420‎ ‎  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 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 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 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1. 如图是一个含有三对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简图.如果细胞Ⅱ的基因型为abc,那么细胞Ⅰ的基因组成为( ) ‎ A. aabbcc B. ABC C. AaBbCc D. AABBCC 2. 如图表示一个雄性动物精原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交叉互换发生在(  )‎ A. a与a' B. b与d C. b'和c D. c'和d 3. 如图示某一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图解与图象.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 A. 乙图中细胞可能已经发生了交叉互换 B. 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 由图乙中细胞分裂方式可判断该生物是雌性动物 D. 丙图细胞的分裂时期与图1的DE段相吻合 4. 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细胞(  ) ‎ A. 该细胞内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e和e、F和F、G和g C. 通过G和g基因的不同可断定一定发生过基因突变 D. 一定是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并且只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1. 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此有关的基因用A、a表示.一对均患病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性别和基因型应该是(  )‎ A. 女,XAXa B. 男,XAY C. 女,XaXa D. 男,XaY 2. 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子代果蝇的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全部个体性别的是(  )‎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3.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都能使人得肺炎和小鼠得败血症 B.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科学家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抽取各种化合物进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D.S型菌的 DNA不仅可以引起R菌转化,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4. 对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能够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可分别用含有35S、32P的培养基来培养噬菌体 C. 35S标记组中沉淀物也有一定的放射性,与保温时间过长有关 D. 该实验中搅拌、离心目的是方便检测上淸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5.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 只有35S C.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 只有32P 6. 如图是DNA分子复制的片断,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 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 B. 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C. a、b链中的(A+C):(T+G)的比值相同 D. a、c链中的(A+T):(C+G)的比值相同 1. 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α)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β)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 A. 35% B. 29% C. 28% D. 21%‎ 2. 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  )‎ A. 肽键 B. -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C. 氢键 D.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3. 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 沃森和克里克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C. 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D. 通过检测人体23条染色体,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4. 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提出了三种假说如图甲(弥散复制:亲代双链被切成双链片段,而这些片段又可以作为新合成双链片段的模板,新、老双链片段又以某种方式聚集成“杂种链”);图乙是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离心处理来探究DNA复制方式的过程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图乙结果说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 若将图乙b组中的DNA两条链解旋后离心,仍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 图乙c组结果可否定弥散复制假说 D. 图乙bc组结果均可否定全保留复制假说 1. 如图表示蓝藻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由图分析可知①链应为DNA的a链 B. DNA形成②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 C. 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CUA D. 图中②与③配对的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 2. 如图表示某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中的碱基缺失 B. 该个体发生的变异不能遗传 C. 该个体的性状一定不发生改变 D. 该个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3.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雄果蝇的精子中所含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 某生物体细胞中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C. 体细胞的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D. 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4. 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失败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B. 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 异常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 ‎ D. 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时只需测2条染色体 1. 某植物个体中的一个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UUC,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的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 B. 该突变基因进行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C. 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1个氨基酸不同 D. 若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定无法遗传 2. 果绳某染色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如图甲所示,该条染色体经变异后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诚于非等位基因 B.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果蝇的所有细胞中都能表达 D. 该染色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3. 如图表示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则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 ‎ A. 1号 B. 2号 C. 3号 D. 4号 4. 如图所示的四个家系,黑色是遗传病患者,白色为正常或携带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可能是白化病(常染色体隐形遗传)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C.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携带者 D.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儿子是正常的概率是1/4‎ 5. 下列各种疾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  )‎ A. 软骨发育不全 B. 原发性高血压 C. 21三体综合征 D. 青少年型糖尿病 1. 如图是哺乳动物--马进行减数分裂,繁殖新个体的大致过程,结合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在Ⅰ→Ⅱ,Ⅳ→Ⅰ B. 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C. 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之间 D.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Ⅰ→Ⅱ,Ⅱ→Ⅲ,Ⅳ→Ⅰ 2.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试剂、材料、方法、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RNA是烟草的遗传物质 B. 为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所调查的患者数量应该足够多 C. 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统计 D.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3.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 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杂交育种 B. 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 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 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4. 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 ‎  ‎ 供体 ‎ 剪刀 ‎ 针线 ‎ 运载体 ‎ 受体 ‎ A ‎ 质粒 ‎ 限制性内切酶 ‎ DNA连接酶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大肠杆菌等 ‎ B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DNA连接酶 ‎ 限制性内切酶 ‎ 质粒 ‎ 大肠杆菌等 ‎ C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限制性内切酶 ‎ DNA连接酶 ‎ 质粒 ‎ 大肠杆菌等 ‎ D ‎ 大肠杆菌等 ‎ DNA连接酶 ‎ 限制性内切酶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质粒 ‎ A. A B. B C. C D. D 1.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种限制酶能识别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 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的设计施工 C. 利用转基因细菌降解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可以保护环境 D. 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是目前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 2. 如图为某同学所画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表示新物种形成 B. 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的原因是② C. 地理隔离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 ④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 3. 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野外中.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根据以上材料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 B. 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同一个种群 C. 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 D. 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压力下,某些基因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4.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C. 长期地理隔离一定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 ‎(12分,每空2分)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研究人员对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诱变处理,培育出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品系乙)。下面是对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以推测:品系甲与品系乙存在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豌豆素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若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用A、a表示,若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实验一中F2出现所示性状及其比例的原因(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____ __。 (2)现要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验证,应选用实验一的F1与品系______杂交。‎ 2. ‎(12分,每空1分)下图A所示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的______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若酶①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酶①基因的碱基数目不能少于______。从图A 可以看出,基因通过______,进而控制性状。 (3)图B所示Ⅱ1因缺乏图A中的酶①而患有苯丙酮尿症,Ⅱ3因缺乏图A中的酶②而患有尿黑酸尿症,Ⅱ4不幸患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 用B/b、A/a、H/h表示。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Ⅰ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______。Ⅱ3已经怀有身孕,如果她生育一个健康女孩的概率是______。 (4)如图C为Ⅱ4个体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也称为基因的______,其中以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②的过程称为______。分子②通过______进入细胞质后,与[]______结合翻译合成蛋白质。分子②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④,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合成的多条肽链的结构______(填“相同”、“不同”、“不确定”)。结构③tRNA其携带的氨基酸为______(密码子“UAC:酪氨酸;CAU:组氨酸;AUG:甲硫氨酸”)。 (5)​若人组织中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 ______ 。‎ 1. ‎(9分,每空1分)下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由③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 ,优点是 。 ‎ ‎(3)由③培育出的⑥是____倍体。若⑥的配子可育,那么其配子直接发育成________倍体。‎ ‎(4)⑤通过Ⅵ过程培育出⑦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培育出④所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Ⅴ过程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 处理幼苗​。‎ 1. ‎(7分,每空1分)加那利群岛一年生的某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花)。某一年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外来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开紫花)的种子。几年后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上述植物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AA和Aa种子到来几年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该群体的基因频率改变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3)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 )            ‎ ‎​‎ ‎(4)假如环境改变前的群体和环境改变后的群体之间花期不同,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答案和解析 ‎【答案】选择共60分,每题1.5分 ‎1. A 2. A 3. D 4. A 5. C 6. D 7. A 8. D 9. B 10. D 11. D 12. D 13. D 14. D 15. B 16. D 17. D 18. A 19. D 20. A 21. D 22. D 23. B 24. D 25. D 26. B 27. D 28. A 29. C 30. B 31. D 32. A 33. C 34. C 35. B 36. C 37. A 38. B 39. D 40. D ‎ ‎41. (12分,每空2分)‎ ‎(1)两   基因的自由组合   AABB   aabb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2) 乙(aabb)  ‎ ‎42. (12分,每空1分)‎ ‎(1)基因结构  ‎ ‎(2)  6n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 ‎(3) BBAaXHXh  1/2   ‎ ‎(4)表达   转录   核孔   ④核糖体   相同   甲硫氨酸  ‎ ‎(5)  ​  ‎ ‎43. (9分,每空1分)(1)基因重组   ‎(2)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四  单 ‎(4)基因工程 ‎(5)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 ‎  ‎ ‎44. (7分,每空1分)(1)基因库 ‎(2)75%  25%  自然选择    ‎ ‎(3)A ‎(4)不同  已出现生殖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  ‎ ‎【解析】‎ ‎1. 解:A、人的身高与体重并非同一性状,A错误; B、猪的白毛与黑毛是指毛的颜色的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指茎的高度的不同类型,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翅的长度的不同类型,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A。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时注意是否是同种生物,是否是同一性状. 本题考查了相对性状的概念,试题较简单,解答时根据概念做出判断即可.‎ ‎2. 解:Aa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纯合子所占比例:1-()n,n为自交的代数。 若n=1,则纯合子的比例为1-()1=; 若n=2,则纯合子的比例为 1-()2=; 若n=3,则纯合子的比例为 1-( )3=; 若n=4,则纯合子的比例为 1-()4=;…随着n的增大,比例越来越接近于1,所以可以用A曲线表示。 故选:A。 Aa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纯合子所占比例:1-()n,n 为自交的代数。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变化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及基因频率计算能力。‎ ‎3. 解:①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如细胞质遗传,①错误; ②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②正确; ③孟德尔所作假设的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的,配子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其中核心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③错误; ④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进行“演绎”过程,④正确。 故选:D。 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孟德尔所作假设包括四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范围是有性生殖、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研究的过程,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范围是有性生殖、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 ‎4. 解:Yyrr的基因型个体与yyRr的基因型个体杂交,求子代表现型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 Yy×yy→1Yy:1yy; rr×Rr→1Rr:1rr; Yyrr的基因型个体与yyRr的基因型个体杂交,其子代表现型的理论比为(1Yy:1yy)×(1Rr:1rr)=1YyRr:1Yyrr:1yyRr:1yyrr。 故选:A ‎。 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 本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进行直接推断,这种思路是自由组合的题目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方法.‎ ‎5. 解:子代TT:Tt=1:1,因此亲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TT×Tt,子代SS:Ss:ss=1:2:1,因此亲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Ss×Ss,因此亲代基因型是TtSs×TTSs。 故选:C。 根据题干信息,采用逐对分析法,即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子代中只有TT和Tt且比例为1:1,说明亲本应该是TT和Tt,子代中有SS,Ss和ss,且比例为1:2:1,故亲本是Ss和Ss,故亲本应是TtSs和TTSs. 本题考查基因自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采用逐对分析法.‎ ‎6. 解:A、由分析可知,M是配子结合的方式,是16种,N是子代的基因型,为9种,P是表现型,为3种,A正确;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 C、②是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正确; D、该植株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1:1:1:1,由于自交后代出现12:3:1的性状分离比,即(A_B_+Aabb):aaB_:aabb=12:3:1,因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2:1:1,D错误。 故选:D。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由题图可知,AaBb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12:3:1,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①过程是基因型为AaBb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②过程是受精作用,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配子的种类是四种,因此配子结合的方式是4×4=16种,子代的基因型种类是3×3=9种.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理解并应用性状分离比现象判断基因所遵循的规律,并结合题图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7. 解: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可以分解成Aa×Aa、Bb×Bb、Cc×‎ cc,后代中基因型种类为3×3×2=18种;后代中表现型种类为2×2×2=8种;后代中纯合隐性aabbcc的几率为××=。 故选:A。 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解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8. 解:A、若n代表研究的是n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对数,则F2的基因型种类为3n,A错误; B、F1形成配子的个数无法计算,B错误; C、若n代表研究的是n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对数,F1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n,所以后代雌雄配子组合的概率为2n×2n=4n,C错误; D、若n代表研究的是n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对数,则F2的表现型种类为2n,F2的表现型种类为2n,D正确。 故选:D。 以一对等位基因为例,杂合子F1能产生两种配子;F1自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3种基因型;F1测交后代有两种基因型和两种表现型,若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种类是每对基因型产生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的乘积,根据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对相应过程要熟练的掌握和理解。‎ ‎9. 解:A、组合一: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子代红种皮:白种皮=(416+410):(138+135)≈3:1,说明双亲都为杂合;组合二: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子代抗病:感病=(180+184):(178+182)≈1:1,说明亲本感病为杂合,子代红种皮:白种皮≈1:1,说明亲本红种皮为杂合,所以组合二的双亲都为杂合;组合三: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子代抗病:感病≈1:3,说明双亲都为杂合,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感病相对于抗病为显性性状,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红种皮相对于白种皮为显性性状,C正确; D、这两对性状彼此独立遗传,互不干扰,同时又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 故选:B。 分析表格:组合一中,红种皮×红种皮→后代出现白种皮,即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种皮相对于白种皮为显性性状;组合三中,感病×感病→后代出现抗病,即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感病相对于抗病为显性性状.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学会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解题,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10.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重点理解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和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而出现的不同结果。 【解答】‎ 一个含有三对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且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CCcc,细胞Ⅱ的基因型为abc,形成该细胞的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cc,故细胞I的基因型为AABBCC。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故选D。 ‎ ‎11. 解:A、a与a'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不发生交叉互换,A错误; B、b与d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不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 C、b'和c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不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 D、c'和d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称为初级性母细胞. 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还要求考生认真审图,明确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再结合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2. 解:A、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曲线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B正确; C、根据乙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C正确; D、丙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与图1的BC段相吻合,D错误。 故选:D。 分析曲线图:AB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细胞分裂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3. 解:A、由于图示细胞中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共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该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由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形成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完全相同,而图示细胞出现了等位基因G和g,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形成的,C错误; D、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着丝点已分裂,所以细胞一定是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因此分裂后只能形成1种卵细胞,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细胞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解:因为该夫妇均患病,说明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AY×XAX-,由于“‎ 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孩子”,则正常孩子的基因型一定是XaY,不可能是XaXa(如果是XaXa,则父亲不可能是患者),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AY×XAXa→1XAXA(患病):1XAXa(患病):1XAY(患病):1XaY(不患病),所以 这个孩子的性别是男性,基因型该是XaY。 故选:D。 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 ‎ XAXA XAXa XaXa XAY XaY 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 女性正常 男性患者 男性正常 ‎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类型及特点,注意运用“遗传图解”解答试题,结合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对后代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5. 解: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Xa(红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红眼果蝇既有雌果蝇又有雄果蝇,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Y(白雄),后代雌果蝇是红眼,雄果蝇是白眼,因此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正确;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白雄)→1XAXa(红雌):1XaXa(白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雌雄中都有红眼和白眼,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错误;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进行解题,难度适中.由于伴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要求雌雄果蝇的表现型不同,则雌果蝇必须是纯合子,由此进行判断即可.‎ ‎16. 解:A、只有S型肺炎双球菌才能使人得肺炎和小鼠得败血症,A错误; 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只能说明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 B错误; C、科学家将S型菌进行分离,分别得到多糖荚膜、蛋白质和DNA,进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而不是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抽取各种化合物,C错误; D、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不仅可以引起细菌转化,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D正确。 故选:D。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解:A、该实验能够说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培养液中不能独立生存,B错误; C、35S标记组中沉淀物也有一定的放射性,与搅拌不充分有关,C错误; D、该实验中搅拌、离心目的是方便检测上淸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D正确。 故选:D。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结构简单,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现象,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 解: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将自身的DNA注射到细菌菌体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 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因此亲代噬菌体被32P标记的那两条DNA链存在于某两个子代噬菌体中。而细菌中没有32P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始终只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有32P标记。 由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以细菌体内的原料合成的,而大肠杆菌被35S标记,因此合成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有35S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故选:A。 噬菌体的DNA中含有P,蛋白质中含有S,因此一般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解答本题应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着手,并且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利用细菌中原料合成DNA和蛋白质的。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放射性标记,考生解题时能够运用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和噬菌体的寄生特性,并且明确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19. 解:A、由于a与d的碱基序列互补,在复制过程中,a与b的碱基序列互补,c与d的碱基序列互补,所以a与c的碱基序列相同,A错误; B、由于a与d的碱基序列互补,在复制过程中,a与b的碱基序列互补,c与d的碱基序列互补,所以b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B错误; C、由于a与b的碱基序列互补,所以a链与b链中的(A+C):(T+G)比值互为倒数, C错误; D、由于a与d为互补链,c与d为互补链,即a和c链相同,所以a中(A+T):(G+C)的比值与c中(A+T):(G+C)的比值相同,D正确。 故选:D。 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转录是指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 解:已知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A=T=22%,则C=G=50%-22%=28%.又已知一条链(α)上的G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即G1=21%.在双链DNA分子中,G=(G1+G2)/2,则G2=35%。 故选:A。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21. 解:A、肽键是蛋白质分子中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A错误; BD、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B错误,D正确; 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接,C错误。 故选:D。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2. 解: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B正确; C、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C正确; D、通过检测人体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D错误。 ‎ 故选:D。 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本题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心法则、基因在染色体上等,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识记中心法则提出者及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者;识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 解:A、图乙中繁殖一代后处于中带,繁殖两代后一条处于轻带,一条处于中带,说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正确; B、若将图乙b组中的DNA两条链解旋后离心,则一条位于轻带,一条位于重带,因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B错误; C、图乙c组繁殖两代后一条处于轻带,一条处于中带,可否定弥散复制假说,C正确; D、图乙bc组说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均可否定全保留复制假说,D正确。 故选:B。 分析实验的原理可知,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若是DNA分子的复制是分散复制,不论复制几次,离心后的条带只有一条,然后根据实验出现的条带推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本题的知识点是对于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出实验结论是本题的重点。‎ ‎24. 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①是β链;A错误; B、由于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完成此过程的场所在拟核,B错误; C、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是反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C错误; ‎ D、图中②到③的过程是翻译,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D正确。 故选:D。 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 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根据密码子的碱基序列完成表格,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 解:A、图示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错误; B、该个体发生的变异能遗传,B错误; C、该个体的性状可能会发生改变,C错误; D、该个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正确。 故选:D。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体少了b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6. 解:A、果蝇是二倍体生物,所以雄果蝇的精子中所含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 B、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可能含有2个或多个染色体组,B错误; C、一个染色体组就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因此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C正确; D、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B。 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 ‎(1)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的各选项。‎ ‎27. 解:A、减数分裂失败既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错误; 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联会紊乱不可育,二者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错误; C、异常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属于单倍体,C错误; D、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时只需测定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该四倍体的一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故只需测2条染色体的DNA序列,D正确。 故选:D。 据图分析,二倍体植株减数分裂失败形成的异常配子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自花授粉形成受精卵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发育形成四倍体。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生物进化、基因组计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8. 解:A、该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的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A正确; B、该突变基因进行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错误; C、由于插入了3个碱基,如果插在两个氨基酸之间,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多了1个氨基酸;如果插在一个氨基酸对应的碱基内,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有2个氨基酸不同,C错误; D、若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一定无法遗传,如果发生在植物体细胞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A。 1、基因突变的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 来运转氨基酸。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原因和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9. 解:A、甲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正确; B、由题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不同体细胞中的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选择性表达,C错误; D、由题图可知,染色体变异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 故选: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DNA分子上的分布是不连续的;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因此也含有少量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及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并结合题图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30. 解:7号患病男性,其致病基因应该来自母亲5号,5号正常,应该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由于1号正常,不含有致病基因,所以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因此,7号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2号。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7号患病男性,其致病基因应该来自母亲5号,5号正常,应该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由于1号正常,不含有致病基因,所以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的能力,对遗传病遗传规律的掌握等,难度适中.‎ ‎31. 解:A、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中父母正常而儿子患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中患病女性的儿子正常,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 C、乙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携带者;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不是该病携带者,C错误; ‎ D、乙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XAY和XAXa,所以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是25%,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中双亲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中双亲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属于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丙的遗传方式无法确定,但患病女性的儿子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丁中双亲均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其遗传方式或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32. 解:A、软骨发育不全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 B、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B错误; C、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C错误; D、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D错误。 故选:A。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33. 解:A、有丝分裂在Ⅰ→Ⅱ,Ⅳ→Ⅰ,A正确; B、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B正确; C、Ⅲ→Ⅳ表示受精作用,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 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正确。 ‎ 故选:C。 分析图解:图中Ⅰ→Ⅱ表示有丝分裂,Ⅱ→Ⅲ表示减数分裂,Ⅲ→Ⅳ表示受精作用,Ⅳ→Ⅰ表示有丝分裂。 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根据繁殖过程判断个过程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识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发生的时间,难度适中。‎ ‎34. 解:A、烟草的遗传物质是DN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中抽样调查,而不应该只调查患者,B错误; C、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统计,C正确; D、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以便洗掉洋葱根尖上的卡诺氏液,D错误。 故选:C。 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本题考查生物实验条件控制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5. 解:①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BB,采用的技术是杂交育种; ②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B,采用的技术是花药离体培养; ③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BBC,采用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④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aaBBBB,采用的技术是多倍体育种。 故选: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某些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采用的技术是杂交育种;②aB,采用的技术是花药离体培养;③AaBBC采用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④AAaaBBBB,采用的技术多倍体育种.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 基因工程育种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等.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 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法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36.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基因操作过程中,供体是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剪刀为限制性内切酶,针线是DNA连接酶,经常使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受体一般为大肠杆菌等生物,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7. 解:A、一种限制酶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A错误; B、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的设计施工,B正确; C、利用转基因细菌降解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可以保护环境,C正确; D、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是目前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D正确。 故选:A。 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 ‎(1)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区别:①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 ②DNA连接酶是同时连接双链的切口,而DNA聚合酶只是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 ③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而DNA聚合酶需要模板。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操作步骤、原理及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8. 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是②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B正确; C、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包括④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据图分析可知,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包括了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③是自然选择学说,④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39. 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野外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不一定增加,A错误; 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处于不同的环境中,不是同一个种群,B错误; C ‎、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是否存在生殖隔离,需要看二者是否能进行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环境不同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野外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压力下,某些基因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生物发生进化,D正确。 故选: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40. 解:A、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B错误; C、长期地理隔离不一定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如东北虎和华南虎,C错误;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41. 解:(1)由分析可知,豌豆素有无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实验一中F2出现所示性状及其比例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证明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乙)进行测交实验,如果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后代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故答案为: ‎ ‎(1)两      自由组合    AABB      aabb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乙(aabb)      其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由实验一可知,子二代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是9:3:3:1的变式,说明有无豌豆素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A_B_、aabb都表现为无豌豆素,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实验二,子二代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因此子一代一对显性纯合、一对杂合,品系甲的基因型是AABB,野生型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 ‎42. 解:(1)基因突变是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基因和a基因最本质的区别是二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2)转录、翻译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终止密码子,基因中的碱基数:mRNA中的碱基数:肽链中的氨基酸数=6:3:1,因此酶①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酶①基因的碱基数目不能少于6n;由题图可知,如果缺乏酶①,苯丙氨酸不能合成酪氨酸,而合成苯丙酮酸,会造成苯丙酮尿症,图A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3)由题意知,二号家庭不携带1号家庭的致病基因,因此Ⅰ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PPAaXHXh;Ⅱ2的基因型是PPAAXHY、PpAAXHY,Ⅱ3的基因型是PPaaXHXh、PPaaXHXH,二者婚配后代健康但同时携带三种致病基因女孩的概率是PpAaXHXh=××=。 (4)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也称为基因的表达,其中以①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②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后,与④核糖体结合翻译合成蛋白质。mRNA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由于模板mRNA相同,因此合成的多条肽链的结构相同。结构③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UAC ‎,其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为AUG,即为甲硫氨酸。 故答案为: (1)基因结构       碱基序列不同 (2)6n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3)PPAaXHXh   (4)表达  转录  核孔    ④核糖体  相同    甲硫氨酸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合成而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由遗传系谱图可知,苯丙酮尿症、尿黑症、血友病都是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尿黑症父方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因此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概念、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及转录翻译过程的数量关系及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判断方法,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利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43.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是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由③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 ‎(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3)由③培育出的⑥是四倍体。若⑥的配子可育,那么其配子直接发育成单倍体。‎ ‎(4)⑤通过Ⅵ过程导入外源基因,培育出⑦的过程叫基因工程育种。‎ ‎(5)③培育出④过程叫花药离体培养,Ⅴ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44. 【分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频率的计算,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种群中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能提取题中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1)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2)A的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则a的基因频率为25%,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原植物群体基因型为aa(开白花),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外来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开紫花)的种子,几年后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说明显性个体更适应环境,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A的基因频率升高,a的基因频率降低,所以A正确。‎ ‎(4)花期不同,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已出现生殖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属于不同物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