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 ‎ ‎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终止密码子不属于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部分 B. 限制酶切割DNA产生的末端都为黏性末端 C.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运载体 D. 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详解】A、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属于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部分,A正确; B、限制酶切割DNA产生的末端既有粘性末端,也有平末端,B错误; C、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另外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也可以作为运载体,C错误;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但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选A。‎ ‎2.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 限制降、解旋酶、DNA连接酶 B. 限制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C. DNA聚合酶、限制酶、解旋酶 D. 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DNA分子的片段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工程的工具。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详解】①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位点; ②为磷酸二酯键,可被限制酶切断; ③是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位点,能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 故选D。‎ ‎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 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C. 延伸过程需要的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 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PCR技术有关知识;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通常将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的末端称为5′端,而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开始延伸DNA链;在体外扩增DNA时不用解旋酶而是用热变性处理的方法打开DNA双链,因此需要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PCR的每次循环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步骤,n次循环后得到2n个DNA片段。‎ ‎【详解】变性过程中利用‎95℃‎高温破坏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A正确;细胞内DNA复制是在生物体内完成,故其最适温度是生物体温,而PCR技术的温度是不断循环变化的,且温度较高,B正确;延伸过程需要的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RNA合成的原料,C错误;引导子链合成的引物是单链DNA片段,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D正确。故选C。‎ ‎4.‎ 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生产流程是:甲生物的蛋白质mRNA 目的的基因与质粒DNA重组导入乙细胞获得甲生物的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A、U、G、C B. ④过程用的原料和工具中不含有A、U、G、C C. 质粒一般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菌中 D. ②要用限制酶切断质粒DNA,目的基因导入乙细胞后一定会表达甲生物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化学组成。分析题图:①表示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的过程;②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详解】A、①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原料是碱基组成为A、T、G、C的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错误; B、④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所用的原料包括四种含有A、U、G、C的核糖核苷酸,B错误; C、质粒一般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菌中,真核生物酵母菌也具有,C正确; D、②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要先用限制酶切割质粒,再用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成重组质粒;目的基因导入乙细胞后不一定会表达,因此一般需要检测与鉴定,D错误。 故选C。‎ ‎5.如图表示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某种转基因植物的部分操作步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的完成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 B. 步骤②③是基因工程最核心的步骤 C. ⑥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并可以同时翻译出多种蛋白质 D. 利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可将含Ⅱ的细菌筛选出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某种转基因植物的部分操作步骤图解,考查基因工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某种转基因植物的部分操作步骤,其中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农杆菌细胞;③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株;④为肽链;⑤为tRNA;⑥为mRNA。‎ ‎【详解】A、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的完成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参与,A错误; B、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步骤①,B错误; C、⑥为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翻译出多条一种蛋白质,C错误; D、利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含有Ⅱ的细胞,D正确。 故选D。‎ ‎6.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 )‎ A.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成植株 B. 无心插柳柳成荫 C. 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成植株 D.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具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如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据此答题。‎ ‎【详解】A、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是植物组织培养,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无心插柳柳成荫属于扦插繁殖,不是由单个细胞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C、转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成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花粉培育成植株,需要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手段,体现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 故选B。‎ ‎7.科学家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利用图示技术获得了“番茄一马铃薯”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技术涉及的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等 B. 过程②可用电激、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e、f中的培养基中只需添加无机营养成分即可 D. f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配比与e培养基中的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详解】A、图示过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图示技术涉及的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等,A正确; B、过程②为原生质体融合,可用电激、聚乙二醇导原生质体融合,不能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错误; C、ef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需提供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和植物激素等,C错误; D、f培养基为再分化培养基,其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配比与e脱分化培养基中的不同,D错误。 故选A。‎ ‎8.下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遗传改良的过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需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B. ②过程能定向诱导原生质体产生优良性状的突变 C. ③过程中叶肉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D. ④过程是再分化过程,涉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题图分析:①表示除去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过程,②表示紫外线诱导原生质体基因突变,③表示脱分化过程,④表示再分化。‎ ‎【详解】A、由图示可知,①过程需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过程,A正确;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②过程不能定向诱导原生质体产生优良性状的突变,B错误; C、③过程通过脱分化使叶肉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C正确; D、④过程是再分化过程,涉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正确。 故选B。‎ ‎9.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多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B. 动物细胞融合己经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C. 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手段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 D. 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融合的方法,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诱导方法及用途等基础知识。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等。‎ ‎【详解】A、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A错误; B、动物细胞融合已经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B正确; ‎ C、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手段有: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物理法(如电激等),C正确; 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正确。 故选A。‎ ‎【点睛】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打破了生殖隔离,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手段。最主要的用途:制备单克隆抗体。‎ ‎10.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如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可知:( )‎ A. 补充血清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 B.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是否添加血清均可 C. 培养基中补充血清对正常细胞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D. 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影响不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据图可知,正常细胞在无血清和有血清的情况下,培养相同时间,有血清时细胞数目多于无血清时数目,说明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有影响;癌细胞在无血清和有血清的情况下,培养相同时间,两种情况癌细胞数目无明显区别,说明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无明显区别。‎ ‎【详解】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时曲线均不重叠,说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不同,A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只有添加血清才可生长、增殖,B错误; ‎ C、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的条件下培养,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均比无血清时多,说明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对正常细胞的促进作用更明显,C正确; D、正常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变化明显不同,说明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影响很大,D错误。 故选C。‎ ‎11.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先利用特定的抗原蛋白饲喂小鼠,再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B淋巴细胞 B. ②中为避免病毒感染,需用聚乙二醇诱导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 C. 细胞融合得到的③中只有杂交瘤细胞一种细胞 D. ④是经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群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着重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考查了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单克隆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题中①表示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②表示细胞融合,③表示重组细胞,④表示筛选过程。‎ ‎【详解】A、①是先利用特定的抗原蛋白注射小鼠,再从小鼠脾脏中分离B淋巴细胞,蛋白质饲喂小鼠,水解失去活性,A错误; B、诱导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B错误; C、细胞融合得到的③中有多种细胞,需要经过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C错误; ‎ D、④是经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群,D正确。 故选D。‎ ‎【点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12.下列关于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移植的受体细胞最好是受精卵 B. 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去核法 C. 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 D. 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等相关内容。动物细胞核移植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 ‎【详解】A、细胞核移植的受体细胞最好是去核的卵母细胞,原因是:体积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A错误; B、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去核法,B正确; C、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C正确; D、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D正确。 故选A。‎ ‎13.下图为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转基因小鼠的基本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选择囊胚的任何细胞作受体细胞是因为其具有发育全能性 B. 过程②中可通过基因探针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C. 过程③中导入囊胚的细胞数不同,子代小鼠的性状一定不同 D. 过程④中为提高成功率,需对代孕母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转基因小鼠的基本流程示意图,考查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等知识。分析题图:图示为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转基因小鼠的基本流程示意图,其中①是获取胚胎干细胞的过程;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③是将受体细胞导入囊胚;④是胚胎移植过程。‎ ‎【详解】A、囊胚中的细胞分为内细胞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其中只有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A错误; B、过程②中可通过基因探针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B正确; C、过程③中导入囊胚的细胞数不同,子代小鼠的性状可能不同,C错误; D、过程④中为提高成功率,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错误。 故选B。‎ ‎14.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初级卵母细胞在哺乳动物的发情期形成 B. 卵子的成熟须经过受精作用 C. Ⅱ、Ⅲ和IV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数目相同 D. Ⅱ、Ⅲ细胞均可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Ⅰ为卵原细胞;Ⅱ为初级卵母细胞;Ⅲ次级卵母细胞;Ⅳ为受精卵。‎ ‎【详解】A、哺乳动物在胚胎时期卵原细胞就发育成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 B、卵细胞形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卵子的成熟须经过受精作用,B正确; C、Ⅱ和Ⅳ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数目相同、Ⅲ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Ⅲ细胞可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Ⅱ细胞不适宜,D错误。 故选B。‎ ‎15.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部分微生物 B. 灭菌是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C. 实验中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D. 吸管和培养皿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时灭菌与消毒的联系与区别。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 ‎【详解】A、消毒和灭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消毒只能杀灭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不能杀死孢子和芽孢,而灭菌能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孢子和芽孢,A正确; B、灭菌是将处理物体中的一切生物全部杀灭。在经过灭菌后的物体中,不再存在任何活着的生命,包括芽孢和孢子,B正确; C、实验中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C错误; D、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等,吸管和培养皿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D正确。 故选C。‎ ‎16.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分离微生物 B. 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 C.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D.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牛肉膏只提供碳源,蛋白胨只提供氮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进行微生物培养时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菌落计数法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pH值为5~9.大多数细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6.5~7.5;霉菌最适生长pH值为4.8~5.8;酵母菌最适生长pH值为3.5~6.0.因此,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详解】A、分离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能够满足该种微生物的需要,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即4.8~5.8,B正确; C、维生素是乳酸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在体内又不能合成,因此要在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C正确;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牛肉膏和蛋白胨都可以提供碳源和氮源,D错误。 故选D。‎ ‎17.下列关于果酒、腐乳、泡菜制作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果酒要将消毒过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 B. 泡菜制作离不开乳酸菌 C. 豆腐上长了毛秘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可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变质,使豆腐析出水分豆腐块变硬 D. 都可以通过人工接种菌种来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果酒和的制作、腐乳、泡菜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泡菜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泡菜和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 ‎【详解】A ‎、果酒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消毒过的葡萄汁不能装满发酵装置,以免造成发酵液溢出,A错误; B、泡菜制作原理是利用了乳酸菌发酵,B正确; C、豆腐上长了毛霉以后,需要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C正确; D、果酒、腐乳、泡菜制作都可以通过人工接种菌种来提高产品品质,D正确。 故选A。‎ ‎18.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如果向培养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空气,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是( )‎ ‎①乙醇的产量增加 ②乙醇的产量减少 ③葡萄糖消耗下降 ④葡萄糖消耗明显增加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释放少量能量;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 ‎【详解】如果向培养酵母菌的葡萄糖液中通入空气,在短时间内,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受抑制,产生酒精减少,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消耗的葡萄糖量减少。 故选A。‎ ‎【点睛】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释放少量能量;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 ‎19.在DNA提取实验中有三次过滤:‎ ‎(1)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 ‎ ‎(2)过滤含粘稠物的0.14mol/L NaCl溶液 ‎(3)过滤溶解有DNA的2mol/L NaCl溶液 以上三次过滤分别为了获得( )‎ A. 含核物质的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B. 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C. 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纱布上的DNA D. 含较纯的DNA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操作流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该实验中有多次过滤,第一次是用1~2层纱布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收集含有核物质(DNA)的滤液;第二次是用3~4层纱布过滤含黏稠物的0.14mol/L的NaCl溶液,获得纱布上含DNA的黏稠物;第三次是在DNA初步提纯时用2层纱布过滤溶解有DNA的2mol/L NaCl溶液,得到含有DNA的滤液。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20.在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牛的成熟红细胞不适合做实验材料,原因是其中RNA含量较多,影响实验效果 B. 实验中第一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 提取的DNA在沸水浴条件下,遇二苯肢产生砖红色沉淀 D. 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加入洗涤剂是为了溶解细胞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和鉴定。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DNA含量较少,因此不能用牛的成熟红细胞来提取DNA,A错误; B、实验中第一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出其中的DNA,B错误; C、提取的DNA在沸水浴条件下,遇二苯胺产生蓝色,C错误; D、洗涤剂能够瓦解植物细胞的细胞膜,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分析题 根据资料,回答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有关问题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在获得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过程中,常常要多种工程技术相结合,请根据下面的资料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Bt基因即是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基因,因其表达产物Bt毒蛋白杀虫效果好、安全、高效等优点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转杀虫基因。下图为培育转Bt基因苗的本操作过程。‎ ‎21. Bt基因可从构建的Bt基因组文库中获取,也可以从其_____________文库中获取,从后者获取的基因不含启动子。‎ ‎22. 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农杆菌中的___________可作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受体细胞应选______________(填“正常叶”或“损伤叶”)的细胞。‎ 材料二:蜘蛛丝(丝蛋白)被称为“生物钢”,有着超强的抗张强度,可制成防弹背心、降落伞绳等;她蛛丝还可被制成人造韧带和人造肌腱。科学家研究出集中生产蜘蛛丝的方法一一培育转基因蜘蛛羊。‎ ‎23. 过程②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山羊受体细胞,采用最多的也是最有效的导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为选育出能泌乳的雌羊,移植前须从囊胚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部位取样,做DNA分析鉴定性别。像这种可从乳汁中获取所需蛋白的生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器。‎ ‎【答案】21. cDNA ‎ ‎22. (1). Ti质粒 (2). 损伤叶 ‎ ‎23. 显微注射技术 24. (1). 滋养层 (2). 乳腺生物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以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之间的区别,掌握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1题详解】‎ 在该基因工程中,Bt毒蛋白基因可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也可从cDNA文库中获取,基因组文库含有启动子,而cDNA文库中获取的目的基因不含启动子。‎ ‎【22题详解】‎ 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因为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所以可根据农杆菌的这种特点,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由此可见,农杆菌中的Ti质粒可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受体细胞应选损伤叶的细胞,原因是损伤叶的细胞可分泌酚类物质,吸引农杆菌。‎ ‎【23题详解】‎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24题详解】‎ 进行性别鉴定时,应该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像这种可从乳汁中获取所需蛋白的生物称为乳腺生物反应器。‎ ‎【点睛】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请根据图回答细胞工程的有关问题: ‎ ‎25. 若A、B是动物细胞,通常用_____________处理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6. 若该图是生产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在获得A细胞之前,小鼠需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B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符合要求的D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若A、B为植物细胞,则融合后的D可以通过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来鉴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已经再生。‎ ‎【答案】25. (1). 胰蛋白酶 (2). 维持培养液PH ‎ ‎26. (1). 甲型流感病毒(或特定的抗原) (2).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 ‎ ‎27. 细胞壁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融合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5题详解】‎ 动物细胞培养时,可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以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培养液的pH值。‎ ‎【26题详解】‎ 若该图是生产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在获得A细胞之前,小鼠需注射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图中B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细胞D是杂交瘤细胞,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的特点是既能分泌抗甲流病毒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27题详解】‎ 若A、B为植物细胞,则融合后的杂种细胞D可以通过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 ‎【点睛】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请根据资料和示意图回答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问题: ‎ ‎“满城尽带黄金甲”描述的是菊花盛开时的景象,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大量的菊花,可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下图为菊花植株繁殖过程示意图:‎ ‎28.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名称为_______________,欲利于根的分化,生长素的用量应________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细胞分裂素。‎ ‎29. 菊花组织培养中,一般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生理状况好或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30. 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脱分化,细胞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假设最初试管中是菊花的花药,则培育出的植株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植株的特点是高度不育,所以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才能获得可育的植株。‎ ‎【答案】28. (1). MS培养基 (2). 大于 ‎ ‎29. 生长旺盛的嫩枝 ‎ ‎30. (1). A (2).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31. (1). 单倍体 (2). 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等相关知识。题图分析:A表示脱分化,B表示再分化。‎ ‎【28题详解】‎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名称为MS固体培养基,欲利于根的分化,生长素的用量应大于细胞分裂素。‎ ‎【29题详解】‎ 菊花组织培养中,一般选取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原因是生理状况好或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30题详解】‎ 过程A属于脱分化,细胞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1题详解】‎ 假设最初试管中是菊花的花药,由于花药是配子,则培育出的植株称为单倍体。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高度不育,所以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才能获得可育的植株。‎ ‎【点睛】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在培养的不同时期对两者的比例会有不同要求,在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高,促进根的分化,细胞分裂素比例高,促进芽的分化。‎ 请参考牛胚胎移植示意图,回答胚胎工程的相关问题 ‎32. 胚胎移植前可用SRY-PCR法进行性别鉴定,SRY基因大量扩增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利用该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其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且均含高能磷酸键)、引物以外,还应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dNTP的作用是提供______________和能量。‎ ‎33. 牛胚胎移植过程中,分娩产生的犊牛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__________。从供体母牛子宫内收集胚胎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移植前可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樵胚或囊胚胚胎进行______________,实现同卵多胎。‎ ‎【答案】32. (1). PCR (2). Taq(DNA聚合)酶(或热稳定性DNA聚合酶) (3). 原料 ‎ ‎33. (1). 供体公牛和母牛 (2). 冲卵 (3). 胚胎分割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胚胎移植过程图,考查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等知识。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32题详解】‎ 胚胎移植前可用SRY-PCR法进行性别鉴定,SRY基因大量扩增可采用PCR技术,利用该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其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且均含高能磷酸键)、引物以外,还应含有耐热的DNA聚合酶;其中,dNTP的作用是提供脱氧核苷酸和能量。‎ ‎【33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牛胚胎移植过程中,分娩产生的犊牛的遗传物质来自供体公牛和母牛。从供体母牛子宫内收集胚胎的方法叫冲卵。移植前可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胚胎进行胚胎分割,实现同卵多胎。‎ ‎【点睛】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请回答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的有关问题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但是,尿素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某研究人员尝试从土壤中对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计数。‎ ‎34. 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中含有的酶是______________;为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配制培养基时应以______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因此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35. 该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该用______________法灭菌。‎ ‎36. 对初步筛选得到的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纯化并计数,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4. (1). 脲酶 (2). 尿素 (3). 选择 ‎ ‎35. 高压蒸汽灭菌法 ‎ ‎36. (1). 稀释涂布平板法 (2).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筛选与分离,尿素分解菌的筛选等知识。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尿素分解菌应该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操作是配制培养液、调整pH、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微生物的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将培养皿倒置。‎ ‎【34题详解】‎ 尿素分解菌能够合成脲酶,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筛选尿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35题详解】‎ 培养基需要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36题详解】‎ 微生物计数通常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属于活菌计数法。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需要将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如果没有菌落产生,那么培养基灭菌合格,否则不合格。‎ ‎【点睛】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