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统一考试卷(一)(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统一考试卷(一)(解析版)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统一考试卷(一)‎ ‎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病毒的成分有DNA和蛋白质外壳 B. 细胞内蛋白质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催化 C. 生物膜的功能取决于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D. 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淀粉酶都是具有特异性的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糖蛋白、载体蛋白、大多数酶、抗体都是蛋白质,几种蛋白质的作用都具有专一性。‎ ‎【详解】A、艾滋病病毒为RNA病毒,故它的成分有RNA和蛋白质外壳,A错误;‎ B、细胞内蛋白质水解时通常需要蛋白酶的催化,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B正确;‎ C、生物膜的成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C正确;‎ D、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信息分子,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专一性,抗体只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淀粉酶能与淀粉特异性结合,因此这几种物质都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生物膜的功能,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的作用特点,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D选项的分析是难点,分析时结合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酶发挥作用的具体过程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 胞吞与胞吐均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C.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被动运输 D. 温度能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需要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要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K+出神经细胞、Na+进入神经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出细胞,如神经递质。‎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A错误;‎ B、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其出细胞的方式也是胞吐,B错误;‎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C错误;‎ D、温度能影响生物膜中分子的运动,温度可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要求考生识记小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实例;识记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B.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K+浓度 C. 注射血浆白蛋白可促进组织液的吸收以减轻病人水肿症状 D. B淋巴细胞在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 ‎2、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 ‎【详解】A、甲亢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人,通过负反馈调节可抑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A正确;‎ B、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K+浓度,B错误;‎ C、注射血浆白蛋白会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的吸收以减轻病人水肿症状,C正确;‎ D、B淋巴细胞在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增多,以利于抗体的加工和分泌,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神经调节、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有氧呼吸有关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 有叶绿体的细胞能合成ATP,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D. 某污染物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但对无氧呼吸无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还原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真核生物细胞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这3个地方,A错误;‎ B、叶绿体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细胞其他的生命活动需要的ATP必须通过细胞呼吸产生,B错误;‎ C、人体热量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C正确;‎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一样的,污染物M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故对无氧呼吸也有影响,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及场所,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变异不能发生在噬菌体中 B. 微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逆转录酶与DNA—起进入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消费者(如寄生细菌)、分解者(如腐生细菌)。‎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染色体,所以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B错误;‎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T2噬菌体属于DNA病毒,不含逆转录酶,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结构、遗传物质的探索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T2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C. 细胞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D.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具有累积效应,细胞至少要发生5-6处基因突变才能成为癌细胞,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影响,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青蒿素能够让胰岛A细胞“变身”为胰岛B细胞,这一研究有望成功治愈Ⅰ型糖尿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致病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诱发机体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机体胰岛素含量显著______,使血糖浓度______。‎ ‎(2)为了验证青蒿素的作用,设计实验如下:‎ ‎①甲组用含适量青蒿素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适量胰岛A细胞,乙组用与甲组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等量胰岛A细胞,为了使该实验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还设置了丙组,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甲、乙、丙三组实验均放在‎37℃‎恒温条件下培养;‎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培养液中的胰岛素含量。‎ 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减少 (2). 升高 (3). 与甲组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等量胰岛B细胞 (4). 甲组和丙组培养液中能检测到胰岛素,乙组培养液中检测不到胰岛素 ‎【解析】‎ ‎【分析】‎ ‎1、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 ‎、本实验是验证青蒿素的作用,实验设计应遵循等量原则,甲组为实验组,乙组和丙组为对照组,设置丙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用以说明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产生的。‎ ‎【详解】(1)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产生的。I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致病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诱发机体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机体胰岛素含量显著减少,使血糖浓度升高。‎ ‎(2)青蒿素能够让胰岛A细胞“变身”为胰岛B细胞,为了验证青蒿素的作用,应设计三组实验。①根据实验的对照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乙组和丙组为对照组,甲组用含适量青蒿素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适量胰岛A细胞,乙组用与甲组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等量胰岛A细胞,丙组则用与甲组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等量胰岛B细胞,用以说明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产生的。‎ ‎③预期的实验结果是甲组和丙组培养液中能检测到胰岛素,乙组培养液中检测不到胰岛素。‎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迁移能力。‎ ‎8.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字母代表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物质最终被细胞利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2)当CO2 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将会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若要分析该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提取色素时常用到的提取液是_______。将装有提取滤液的试管密封并置于适当光照条件下几分钟后,试管内氧气的含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 (1). 线粒体内膜 (2). 上升 (3). 无水乙醇 (4). 不变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反应Ⅰ为光反应,反应Ⅱ为暗反应,A为氧气,B为[H],C为ADP,D为ATP。‎ ‎【详解】(1)图中A物质为水光解产生的O2,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 ‎(2)当CO2 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C3被还原的量减少,而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所以C3的含量将会上升。‎ ‎(3)提取植物叶绿体中色素常用到的提取液是无水乙醇。将装有提取滤液的试管密封并置于适当光照条件下几分钟后,由于色素提取液中的光合色素不能独立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试管中的O2含量不变。‎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9.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对某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为保护和改善该地生态环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入侵物种的进入,导致该地区原有物种数量减少,该地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降低。这些原有物种和入侵物种之间的关系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够的绿化面积对净化空气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植物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碳循环中,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生态学家不会以一个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抵抗力 (2). 捕食,竞争,寄生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4).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解析】‎ ‎【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1)入侵物种的进入,导致该地区原有物种数量减少,该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入侵物种的进入,导致该地区原有物种数量减少,说明这些原有物种与入侵物种之间的关系可能有竞争、捕食或寄生;而互利共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根据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生态学家不会以一个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物的种间关系,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0.已知某二倍体植物花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的表达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若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则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若纯合深紫色植株某一枝条的基因b发生了突变(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则该枝条开______花。‎ ‎(2)若让淡紫色个体(AaBb)自交,则 ‎①子一代深紫色个体中纯种个体占______。‎ ‎②利用单倍体育种能快速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深紫色个体,最好从F1中选取表现型为________的植株,将其花粉培养为单倍体,再经染色体加倍后,所获得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 ‎【答案】 (1). AABB×AAbb或aaBB×AAbb (2). 淡紫色 (3). 1/3 (4). 深紫色 (5). 深紫色、白色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结合表格,深紫色为A-bb,淡紫色为A-Bb,白色为A-BB和aa--。据此答题。‎ ‎【详解】(1)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基因型有AAbb,若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A_Bb)植株,则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若纯合深紫色植株AAbb的某一枝条的基因b发生了突变(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则基因型变为AABb,该枝条上的花色为淡紫色。‎ ‎(2)①若让淡紫色个体(AaBb)自交,子一代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其中纯种个体占1/3。‎ ‎②利用单倍体育种能快速培育出稳定遗传深紫色个体,最好从F1‎ 中选取表现型为深紫色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和Aabb),将其花粉(Ab和ab)培养为单倍体,再经染色体加倍后,所获得植株(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花色有深紫色和白色两种。‎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应用、设计实验确定基因型,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和题表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获取实验结论的能力。‎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结合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常用高产三孢布拉霉菌生产胡萝卜素,为获得该菌株的高产性状,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筛选高产菌株,需选用_____________(填“固体”、“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并在接种前,用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以避免杂菌污染。‎ ‎(2)用上述霉菌生产的胡萝卜素可用___________法鉴定。‎ ‎(3)有一种细菌,它无需阳光,只要存在空气即可生存。若要长期保存该菌种,常采用_____法。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与该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相似的有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 (1). 诱导其发生基因突变 (2). 固体 (3). 高压蒸汽灭菌 (4). 纸层析 (5). 甘油管藏 (6). 醋酸杆菌(或“醋酸菌”) (7). 乳酸菌 ‎【解析】‎ ‎【分析】‎ ‎1、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型的细胞核。‎ ‎【详解】(1)工业上常用高产三孢布拉霉菌生产胡萝卜素,为获得该菌株的高产性状,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诱导其发生基因突变。为了筛选高产菌株,需选用固体培养基,并在接种前,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以避免杂菌污染。 ‎ ‎(2)用上述霉菌生产的胡萝卜素可用纸层析法鉴定。‎ ‎(3‎ ‎)若要长期保存该菌种,常采用甘油管藏法。该细菌为原核生物,生产果酒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生产果醋的菌种主要为醋酸杆菌,为原核生物,生产腐乳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为真核生物,生产泡菜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所以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与该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相似的有醋酸杆菌和乳酸菌。‎ ‎【点睛】本题结合产胡萝卜素的菌株的筛选,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不同培养基的用途、灭菌方式,识记菌种保存的方法、色素的鉴定方法等,难度不大。‎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工程有关的问题:‎ ‎(1)基因工程中常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此过程需要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进行,主要利用了_________原理。此过程的前提是要有____________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_______。‎ ‎(2)在基因表达载体中,______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_______。‎ ‎(3)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但实际操作中,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难度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热稳定DNA聚合(Taq) (2). DNA双链复制 (3). 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 (4). 引物 (5). 启动子 (6). mRNA (7). 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 ‎【解析】‎ ‎【分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详解】(1)基因工程中常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此过程需要在热稳定DNA聚合(Taq)酶的作用下进行,主要利用了DNA双链复制原理。此过程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2)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的作用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并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3)由于体细胞分化程度高,不容易恢复全能性,因此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难度大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考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