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二)‎ 高 三 生 物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都能萌发形成幼苗 B. 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C. 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 D. 点燃后产生CO2 中的 C 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据图示可知,①为种子晒干的过程,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 ‎【详解】A、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 B、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正确;‎ C、④自由水和⑤结合水是同一种物质水,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量不同,C正确;‎ D、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D正确。‎ 故选A。‎ ‎2.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构造复杂,与核纤层(组分为核纤层蛋白,存在于内层核膜内侧)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核孔复合体在核内外的物质转运中起重要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纤层蛋白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B. 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都相同 C. 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都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 37 -‎ D. 如果某个细胞表达了核纤层蛋白基因,那么它一定已经完成了细胞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 ‎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核纤层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 B、不同类型的细胞功能不同,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频率也不同,核孔数量不相同,B错误;‎ C、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所以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正确;‎ D、如果某个细胞表达了核纤层蛋白基因,只能说明细胞核结构已形成,但不能说明已经完成了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C。‎ ‎3.研究者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4 h 后测定得到下图所示的磷吸收速率曲线。对本实验现象作出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 磷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大蒜根尖细胞 B. 磷吸收一定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C. 磷吸收速率受到膜上载体数量制约 D. 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 37 -‎ 据图分析,在一定磷酸盐浓度范围内,随着磷酸盐浓度升高,磷吸收速率升高,而到达一定浓度范围,磷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运输速率受到载体数量限制,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详解】A、根据曲线图分析,磷进入大蒜根尖细胞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说明磷吸收可能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也可能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B错误;‎ C、到达一定浓度范围,磷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运输速率受到载体数量限制,C正确;‎ D、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C。‎ ‎4.人体蛋白质被水解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的水解只发生在细胞外,如消化道内 B. 该过程中酶分子可发生可逆性形变 C. 该过程为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合成ATP D. 可用单位时间内分解蛋白质的量代表酶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底物浓度的减小量或产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4、分析题图: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后,便启动酶催化化学反应的发生,反应结束后,酶分子的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 ‎【详解】A、蛋白质的水解可发生在细胞外,如消化道内,也可发生在细胞内,A错误;‎ B、题图中蛋白酶的活性部位与蛋白质结合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形变,催化反应完成后蛋白酶的空间结构又可恢复,即酶在催化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酶分子可发生可逆性形变,B正确;‎ - 37 -‎ C、该蛋白质的水解反应不能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用于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C错误;‎ D、用单位时间内分解蛋白质的量可代表酶促反应的速率,单位时间内分解蛋白质的量不能代表酶活性,D错误。‎ 故选B。‎ ‎5.下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 B. 两实验均设置了对照 C. 两实验均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 D. 两实验“黑暗”处理的目的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A、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A正确;‎ B、两实验中均设置了对照实验,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形成对照,B正确;‎ C - 37 -‎ ‎、恩格尔曼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萨克斯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C错误。‎ D、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但萨克斯的实验是为了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而恩格尔曼的实验是为了用极微细的光束照射,D正确;‎ 故选C。‎ ‎6.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增殖、分化为 B 细胞或T 细胞 B. 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中包含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 C.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 细胞衰老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T 细胞是在胸腺里分化成熟的,A错误;‎ B、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中包含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B正确;‎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C正确;‎ D、细胞衰老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D正确。‎ 故选A。‎ ‎7.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37 -‎ A. 细胞①中有 2 个染色体组 B. 细胞②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 C. 细胞③是第一极体 D. 细胞④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染色体发生了复制,但没有出现联会现象,处于有丝分裂前期;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④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①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A错误;‎ B、细胞②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A、a基因,而其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B正确;‎ C、根据细胞④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动物为雌性,而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所以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错误;‎ D、细胞④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 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个体都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C. 单倍体育种比诱变育种的目的性强,比杂交育种的年限短 D. 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地选育新品种,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 37 -‎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 B、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三倍体个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B错误;‎ C、单倍体育种比诱变育种的目的性强,比杂交育种的年限短,C正确;‎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通过人工诱变育种盲目性大,D错误。‎ 故选C。‎ ‎9.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其中有荚膜的 S 型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无荚膜的 R 型菌无毒性。下图为研究人员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C 组为对照组,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 B. 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 A、B、D 三组 C. E 组实验表明,加入 S 型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 R 型菌 D. D 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有毒性性状遗传给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R型实际上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突变类型,二者属于同一个物种。荚膜具有保护作用,除了具有抗干燥等功能外,还使细菌能抵抗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 37 -‎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B组煮沸后细菌死亡,故B组小鼠能生存;无荚膜的菌无毒,故C组小鼠能生存;DNA放入D后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故D组小鼠不能生存(死亡);蛋白质不能促使R型菌转化,故E组小鼠能生存。‎ ‎【详解】A、C组没有处理,肺炎双球菌无荚膜,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A错误;‎ B、由于A组没有处理,肺炎双球菌有英膜;D组加入的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所以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B错误;‎ C、E组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而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小鼠仍存活,所以加S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菌,C正确;‎ D、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C。‎ ‎10.等位基因(A、a)位于某种昆虫的常染色体上,该种昆虫的一个数量非常大的种群在进 化过程中,a 基因的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Ⅱ、Ⅲ分别代表 AA、Aa、aa 的频率 B. A 基因的频率为 0.25 时,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0.75‎ C. a 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随着a基因频率的增加,A基因频率减少,则aa个体数量不断增加,AA个体数量不断减少,Aa个体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因此I代表AA的频率,Ⅱ代表aa的频率,Ⅲ代表Aa的频率。‎ - 37 -‎ ‎【详解】A、I、Ⅱ、Ⅲ分别代表AA、aa、Aa的频率,A错误;‎ B、A基因的频率为0.25时,a基因的频率为0.75,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25×0.75=0.375,B错误;‎ C、aa个体数量不断增加,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错误。‎ 故选C。‎ ‎11.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 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A 渗回 B 和渗入 C 的量相差不大 C. 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 B 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低 D. 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 B 中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A为组织液、B为血浆、C为淋巴,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I端为毛细血管动脉端,Ⅱ端为毛细血管静脉端。‎ ‎【详解】A、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A正确;‎ B、组织液A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B,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C,B错误;‎ 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血糖经I端到组织液并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所以Ⅱ端葡萄糖含量变低,C正确;‎ 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大量血糖经I端进入A,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经图中Ⅱ端到血浆,所以Ⅱ端比I端胰岛素含量高,D正确。‎ 故选B。‎ ‎12.同等小的适宜刺激刺激神经元时,胞外Ca2+‎ - 37 -‎ 浓度越高,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数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电流越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纤维素组成的神经元细胞骨架与囊泡运动有关 B. 乙酰胆碱与树突或胞体上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 C. 任意大小的刺激刺激神经元均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A错误;‎ B、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一种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而突触后膜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B正确;‎ C、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C错误;‎ D、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高,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错误。‎ 故选B。‎ ‎13.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B. 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C. 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淋巴细胞 D. 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e和f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血细胞(a)和淋巴细胞(b);B细胞(c)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e);T细胞(d)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f)。‎ - 37 -‎ ‎【详解】A、各类细胞来源于干细胞,但功能不同,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d是T细胞,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B正确;‎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C错误;‎ D、再次免疫的反应更强烈,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e和f),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地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D正确。‎ 故选C。‎ ‎14. 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有关分析及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过高 B. 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C. 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一定是一种植物激素 D. 生产上解除顶端优势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 ‎ ‎ 【详解】‎ 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受抑制,A正确,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说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B正确,植物激素是植物产生的,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在植物体内不一定含有,C错误,生产上解除顶端优势可以使侧枝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D正确。‎ ‎15.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37 -‎ A. 由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 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有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 由图乙可知,F 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 从图乙可知,F 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甲分析,随着载畜量的增加,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合理的载畜量为A-C点。‎ 据图乙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为种群的增长率,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因此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 ‎【详解】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低于不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A正确;‎ B、由图甲可知,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并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B正确;‎ C、从图乙可知,F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年龄结构为稳定性,C错误;‎ D、从图乙可知,F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续增加,F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值(K值),D正确。‎ 故选C。‎ ‎16.若要利用某目的基因(见图甲)和质粒载体(见图乙)构建重组 DNA(见图丙),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 BglⅡ(A↓GATCT)、EcoRⅠ(G↓AATTC)和 Sau3AⅠ(↓GATC)。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37 -‎ A. 用 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 B. 用 BglⅡ和 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 C. 用 BglⅡ和 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 D. 用 EcoRⅠ和 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用EcoR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用DNA连接酶连接时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用BglI和EcoRI切割目的基因切割目的基因会产生两种DNA片段,一种含有目的基因,一种不含目的基因;用Bg1I和Sau3A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也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未端,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只有用EcoRI和Sau3A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不同的黏性未端,防止发生方向连接,这样目的基因插入运载体后,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肯定与图丙相同。‎ ‎【详解】A、用EcoR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未端,用DNA连接酶连接时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A错误;‎ B、用BglI和EcoRI切割目的基因切割目的基因会产生两种DNA片段,一种含有目的基因,一种不含目的基因,且有目的基因的片段与运载体结合时容易发生反向连接,B错误;‎ C、用BglI和Sau3A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也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C错误;‎ D、只有用EcoRI和Sau3A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不同的黏性未端,防止发生反向连接,这样目的基因插入运载体后,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肯定与图丙相同,D正确。‎ 故选D。‎ ‎17. PCR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 ( )。‎ A. 仍与引物Ⅰ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B. 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C. 同时与引物Ⅰ和引物Ⅱ结合进行子链的延伸 D. 无需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从头合成子链 ‎【答案】B ‎【解析】‎ - 37 -‎ ‎【分析】‎ 关于PCR技术的相关知识: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详解】当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此单链引物固定端为5′端,因此与它互补的子链从另一端开始合成,即与引物II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故选B。‎ ‎18.下图是一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没有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生物导弹”一段时间后被机体清除。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B. 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细胞中的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C. 在治疗中,应先注射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再注射生物导弹 D.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单克隆抗体是由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正确;‎ B、活化的阿霉素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的,DNA合成是经过DNA的复制,RNA的合成是转录,B正确;‎ C、根据图形信息阿霉素的活化需要生物导弹携带的碱性磷酸酶,所以在治疗中,应先注射生物导弹再注射非活化磷酸阿霉素,但不能间隔时间太长,因为没有与肿瘤细胞结合的“‎ - 37 -‎ 生物导弹”一段时间后被机体清除,C错误;‎ D、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特点,根据特异性强这一特点,在该过程中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所以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D正确。‎ 故选C。‎ ‎19.下列关于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温水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 B. 进行包埋时,用于悬浮细胞的CaCl2溶液浓度要适宜 C. 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尽量贴近液面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 D. 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回忆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详解】A、在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中,应该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式使海藻酸钠缓慢溶解,A错误;‎ B、进行包埋时, CaCl2溶液浓度要适宜,是用于凝胶柱的聚沉,B错误;‎ C、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与液面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C错误;‎ D、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相关知识点,特别是实验每一个过程的注意事项,结合题干提示分析答题。‎ ‎20.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37 -‎ A. 需要O2参与的是过程③④⑤‎ B. 导致过程④⑤差异的原因是糖源是否充足 C. 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D. 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的场所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其中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酒精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④⑤均为醋酸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需要氧气的参与;过程④⑤都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A正确;‎ B、过程④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B正确;‎ C、过程②④分别是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过程,需要的温度不同,C错误;‎ D、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原理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二、多项选择题: ‎ ‎21.下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机体受寒冷刺激后,图中③含量的增加先于①和②‎ B. 机体失水过多时,下丘脑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C. 饥饿时,肾上腺分泌的⑤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D. 机体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通过电信号作用于肾上腺,使⑤的含量增加 - 37 -‎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根据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过程可知,图中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分泌③甲状腺激素;图中还看出,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反馈调节的作用。下丘脑还可以合成并分泌④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该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脑还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分泌⑤肾上腺素作用于组织细胞。‎ ‎【详解】A、机体受寒冷刺激后,图中③含量增加后于①和②,A错误;‎ B、机体失水过多时,下丘脑通过垂体释放④抗利尿激素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B正确;‎ C、饥饿时,肾上腺分泌的⑤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C错误;‎ D、机体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使⑤肾上腺素的含量增加,D错误。‎ 故选ACD。‎ ‎22.根据下图中显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 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 D. 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答案】CD ‎【解析】‎ ‎【分析】‎ 群落结构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37 -‎ ‎1、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 ‎2、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A、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所有生物,因此该图中所有的植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等,而地形、湿度、盐碱度等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C正确;‎ D、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故选CD。‎ ‎23.下表有关“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相关操作所选取的试剂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相关操作 选取的试剂 A 破碎鸡血细胞 生理盐水 B 溶解核内DNA 浓度为0.14mol/LNaCl的溶液 C 析出杂质较少的DNA 常温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D DNA的鉴定 二苯胺试剂 A. A B. B C. C D. D ‎【答案】ABC - 37 -‎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2、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 ‎3、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 ‎4、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详解】A、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使得血细胞吸水胀破,A错误;‎ B、0.14mol/LNaCl溶液中DNA溶解度最低,可以析出DNA,B错误;‎ C、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酒精能提取杂质较少的DNA,C错误;‎ D、DNA用二苯胺鉴定成蓝色,D正确。‎ 故选ABC。‎ ‎24.下图 abc 与 abd 为不同类型的酶促反应实验曲线,有关曲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曲线 abc 为温度影响酶活性的曲线,若 c 点时酶变性失活,则所含有的肽键数比 b点时少 B. 若曲线abc 为pH 影响酶活性的曲线,则b 点时酶的最适温度和a 点时的最适温度不同 C. 曲线 abd,若 x 为底物浓度,y 可表示反应速率,bd 不再增加可能是酶浓度的限制 D. 若曲线abd 为某一化学反应产物的产量随时间的变化,bd 不再增加可能是底物已消耗完 ‎【答案】C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①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y轴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上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在最适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酶的活性最高)。②对于曲线abd,若x - 37 -‎ 轴表示反应物浓度,y轴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bd不再增加的原因是酶浓度的限制(酶的活性)。‎ ‎【详解】A、若曲线abc为温度影响酶活性的曲线,若c点时酶变性失活,属于高温使酶空间结构破坏,但是高温不会破坏肽键,A错误;‎ B、pH值不影响酶的最适温度,若曲线abc为pH影响酶活性的曲线。则b点时酶的最适温度和a点时的最适温度相同,B错误;‎ C、曲线abd,若X为底物浓度,Y可表示反应速率,bd不再增加可能是酶浓度的限制,C正确;‎ D、若曲线abd为某一化学反应产物的产量随时间的变化,bd段产物不再增加,可能是底物已消耗,D正确。‎ 故选CD。‎ ‎25.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 AaBbRrXTY,其中 A、B 在一条常染色体上,R、r 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已知甲的基因型是 AbRXTY,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甲含有 3 条染色体 B. 乙的基因型可能是 ABRXTY C. 丙含有 3 条染色体 D. 丁的基因型可能是ABr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在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精子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则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 ‎【详解】A、根据题中信息可知,A和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说明经过交叉互换产生的A和b基因也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因此AbRXTY含有4条染色体,A错误;‎ B、甲的基因型为AbRXTY,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同时根据题干信息,A和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AbRXTY,说明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在产生AbRXTY的同时,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ABRXTY或abRXTY,因此乙的基因型可能为ABRXTY,B正确;‎ C、根据B的解析可知,丙和丁细胞的基因型为aBr、abr或aBr、ABr,a基因和b(或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因此丙和丁细胞中中含有2条染色体,C错误;‎ - 37 -‎ D、据上分析可知,丙和丁细胞的基因型为aBr、abr或aBr、ABr,所以丁细胞的基因型为可能是ABr,D正确。‎ 故选AC。‎ 三、非选择题: ‎ ‎26.下图 1 为某雌性哺乳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 2 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即小窝,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所示结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___________(填写序号),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与图 1 中结构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的化学组成最相似。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的结构有_________(填写序号)。‎ ‎(2)图 1 中参与小窝蛋白形成的细胞器有 __________(填写序号)。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 _____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图 1 细胞的 __________中(填写序号)。‎ ‎(3)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 1(82~101 位氨基酸)和肽段 2(101~126 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 3。据此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 ‎(4)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 __________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 37 -‎ ‎【答案】 (1). ①⑥⑧⑨⑩ (2). 核糖体 (3). ③⑨(④) (4). ①⑤⑥⑩ (5). 疏水性 (6). ② (7). 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 (8). 空间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可知:①~⑩分别是内质网、细胞质基质、核仁、染色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膜、核膜和高尔基体。‎ 分析图2可知,小窝是细胞膜的一部分,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由于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分析图3可知,肽段1+胆固醇曲线与肽段1比,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而肽段2+胆固醇曲线与肽段2比,荧光强度变化不明显,由此结果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 ‎【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故图1所示结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①⑥⑧⑨⑩,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与图1中核糖体的化学组成最相似。③核仁、⑨核膜会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末期重建。‎ ‎(2)由题图可知,小窝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小窝蛋白合成的场所是⑤核糖体,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①内质网和⑩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称为细胞膜的上的小窝蛋白;该过程还需要⑥线粒体提供能量。小窝分为三段,中间由疏水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位于②细胞质基质中。‎ ‎(3)由题图分析可知,肽段1与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肽段2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基本不变,又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因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 ‎ ‎(4)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细胞膜蛋白结构稳定具有一定作用,小窝结合的胆固醇过少,小窝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 37 -‎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及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结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7.图甲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CO2 浓度对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图乙表示将该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叶肉细胞中 C5 的相对含量随细胞间隙 CO2 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当 CO2 浓度分别为 600 μmol·L-1 和 1200 μmol·L-1 时,更有利于该植物生长的温度分别是__________。在 CO2 浓度为 200 μmol·L-1,28 ℃条件下,该植物根尖细胞中产生 ATP 的细胞器是_________。‎ ‎(2)CO2 在 RuBP 羧化酶作用下与 C5 结合生成 C3,据图乙分析,A→B 的变化阶段暗反应消耗 ATP的速率__________;B→C 保持稳定的内因是受到__________限制。‎ ‎(3)研究发现,绿色植物中 RuBP 羧化酶具有双重活性,催化如下图丙所示的两个方向的反应, 反应的相对速度取决于 O2 和 CO2 的相对浓度。在叶绿体中,在 RuBP 羧化酶催化下 C5 与_________反应,形成的__________进入线粒体放出 CO2,称之为光呼吸,推测 O2 与 CO2 比值__________填“高”或“低”) 时,有利于光呼吸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4)有观点指出,光呼吸的生理作用在于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因为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CO2 供应减少,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_______________, 减少细胞受损的可能,而光呼吸产生的 CO2 又可以作为暗反应阶段的原料,因此光呼吸对植物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答案】 (1). 20 ℃、28 ℃ (2). 线粒体 (3). 增加 (4).‎ - 37 -‎ ‎ RuBP羧化酶数量(浓度) (5). O2 (6). 二碳化合物(C2) (7). 高 (8). [H]和ATP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表示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和不同温度对净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乙中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五碳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减小,超过一定的范围(二氧化碳饱和点)五碳化合物含量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图丙中,高光强与高氧气浓度可以导致光呼吸增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可以抑制光呼吸。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图甲中,CO2浓度分别为600μmol·L-1和1200μmol·L-1时,对应的曲线中20℃、28℃的净光合速率最大,更有利于该植物生长。当CO2浓度为200um ol·L-1时,28℃条件下该植物根尖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故产生 ATP 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2)图乙中,A→B,随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叶肉细胞吸收CO2速率增加,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五碳化合物消耗增多,含量下降,同时三碳化合物生成增多,还原加快,消耗ATP的速率增加,使叶肉细胞有机物的合成增多。B→C保持稳定的原因是已经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内因是受到RuBP羧化酶数量(浓度)的限制。‎ ‎(3)据图丙分析可知,在叶绿体中,在RuBP羧化酶催化下C5与氧气的反应生成二碳化合物进入线粒体放出 CO2,称之为光呼吸,故当O2与CO2比值高时,有利于光呼吸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4)光呼吸的生理作用在于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因为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CO2 供应减少,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H]和ATP, 减少细胞受损的可能,而光呼吸产生的 CO2 又可以作为暗反应阶段的原料,因此光呼吸对植物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点睛】本题结合生理过程图和曲线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甲中各过程及各物质的名称;掌握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因素,明确乙图中黑暗中释放CO2和光照下吸收CO2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8.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 ARC 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 RNA 经过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非编码 RNA, 如 miR﹣223(链状),HRCR(环状)。请结合下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 37 -‎ ‎(1)启动过程①时,__________酶需识别并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过程②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 该过程最终合成的T1、T2、T3 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前体RNA“加工”时将核糖和磷酸之间的__________断开,产生非编码RNA。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 miR﹣223 过度表达,所产生的 miR﹣223 可与 ARC 的 mRNA 特定序列通过_________原则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 1,使过程②被抑制,ARC 无法合成,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3)HRCR 可以吸附 miR﹣223 等链状的 miRNA,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使__________基因的表达增加,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HRCR 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链状的 miRNA 越短越容易与HRCR 结合,这是因为__________。‎ ‎(4)根据所学的知识及题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 RNA 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有的 RNA 可作为遗传物质 b.有的 RNA 是构成某些细胞器的成分 c.有的 RNA 具有催化功能 d.有的RNA 可调控基因表达 e.有的 RNA 可运输氨基酸 f. 有的 RNA 可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 ‎【答案】 (1). RNA聚合 (2). 从左向右 (3). 相同 (4). 磷酸二酯键 (5). 碱基互补配对 (6). ARC (7). 碱基数目少,特异性弱 (8). abcdef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其中mRNA可与miR-233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miR-233可与HRCR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2。‎ ‎【详解】(1)①是转录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所以启动过程①时,RNA - 37 -‎ 聚合酶需识别并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②是翻译过程,其场所是核糖体,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由于控制合成的三条多肽链是同一个模板mRNA,所以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 ‎(2)前体RNA“加工”时将核糖和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非编码RNA。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 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 ARC的 mRNA 特定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被抑制,ARC无法合成,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3)HRCR 可以吸附 miR﹣223 等链状的 miRNA,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使ARC基因的表达增加,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HRCR 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链状小RNA越短越容易被HRCR吸附,这是因为其碱基数目少,特异性弱,更容易与HRCR结合。。‎ ‎(4)RNA是核酸的一种,其功能有多种:‎ a、有的RNA可作为遗传物质,如HIV病毒,a正确; ‎ b、有的RNA是构成某些细胞器的成分,如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c、有的酶化学本质是RNA,故有些RNA具有催化功能,c正确; ‎ d、有的反义RNA可以和mRNA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表达,d正确;‎ e、有的RNA可运输氨基酸,如tRNA,e正确; ‎ f、有的RNA可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如mRNA,f正确。‎ 综上abcdef全都正确,故选abcdef。‎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9.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下图甲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图甲相应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将两个微电极置于图中 b、c 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刺激 e 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37 -‎ ‎(1)牵张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 ‎(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 α 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 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同时兴奋也经 γ 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调节。‎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 α和 γ 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________。‎ ‎(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 α 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的肌肉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 ‎(5)刺激 e 处时,e 处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依据所观察到的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 ‎【答案】 (1). 脊髓 (2).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3).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肌肉细胞(突触后膜) (4). 正反馈 (5). 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6). 舒张 (7). 由正(电位)变负(电位)(或由正变负再变正) (8). C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图中肌梭是感受器,肌肉是效应器,还有传入神经和两种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 分析乙图:a表示神经-肌肉接头,b、c、d位于传出神经上,e位于传入神经上。动作电位产生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经过突触时有突触延搁,速度会变慢。‎ ‎【详解】(1)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牵张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2‎ - 37 -‎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肌肉受牵拉时肌梭产生的兴奋,通过一定路径的传递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说明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或反馈)调节。‎ ‎(3)大脑发出的冲动通过脊髓才能作用于α和 γ传出神经,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依题意可知,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α传出神经的活动受到抑制,导致相应肌肉舒张,以防止肌肉受到损伤。‎ ‎(5)刺激e处,会产生动作电位,e处膜外电位由正电荷变为负电荷,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静息时膜电位为零,产生动作电位时,局部电流先通过右电极再通过左电极,故电流变化图形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对所学知识综合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难度较大。‎ ‎30.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有人对比研究了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甲图),图乙表示复合种植园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丙表示能量流经 F 营养级的示意图(a、b、c 表示能量)。请据图回答:‎ ‎(1)据图甲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__________等种间关系,降低了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 37 -‎ ‎(2)图乙中缺少的箭头是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煤是“ 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3)图甲复合种植园中腐生性昆虫对应图乙的__________成分(填字母)。‎ ‎(4)图丙中能量b 用于__________。若被 F 摄入的能量为 m kJ,其粪便量中能量为n kJ,c1 中的能量为 e kJ,b 的能量为 f kJ,则最终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__________。‎ ‎(5)假设图中的 D 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动物园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 ‎【答案】 (1). 捕食与寄生 (2). C→A (3). (含碳)有机物 (4). CO2 (5). C (6). F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7). (m-n)×4% kJ或(e+f)×4% kJ (8). 易地保护(或迁地保护)‎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分析图乙: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及太阳光能的输入可判断出A是无机环境、E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C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B、D和F均为消费者。‎ 分析图丙:a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1和c2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详解】(1)据图分析,复合果园中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生态稳定性得以提高。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这可能是随着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来消灭害虫。‎ ‎(2)A是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故图乙中缺少的箭头是C→A。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煤是“ 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3)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图甲复合种植园中腐生性昆虫对应图乙的C分解者。‎ - 37 -‎ ‎(4)图丙中能量b用于F的生长发育和繁殖。F是第二营养级,最高营养级为B,F同化的能量是(m-n)或(e+f),相邻两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最高为20%,故B同化的能量最多是(m-n)×4% kJ或(e+f)×4% kJ。‎ ‎(5)将珍稀濒危物种引入某动物园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31.下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KH2PO4‎ ‎1.4 g Na2HPO4‎ ‎2.1 g MgSO4·7H 2O ‎0.2 g FeCl2‎ ‎0.1 g X ‎1 g 维生素 微量 琼脂 ‎1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 mL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此培养基中的成分 X 除了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_________和_______,该培养基从功能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调节 pH 在__________步骤后;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 - 37 -‎ ‎(2)图1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则获得图 B 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运用 A 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_。‎ ‎(3)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已知每个计数室由 25×16 =400 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 0.4 mm3,观察到图 2 中该计数室所示 a、b、c、d、e 5 个中格共有酵母菌 80 个, 则 1 ml 样液中约有酵母菌__________个。‎ ‎【答案】 (1). 碳源 (2). 氮源 (3). 选择 (4). 溶化 (5). 高压蒸汽灭菌法 (6). 平板划线法 (7). 少 (8). 106‎ ‎【解析】‎ ‎【分析】‎ 据图表分析:1、图A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2、表中所给的培养基配方是细菌的固体培养基配方,表中已知成分中缺少碳源和氮源,必须由X物质提供。‎ ‎3、微生物培养基制作完成后,应该先调整pH,再灭菌,对培养基的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详解】(1)根据培养基的配方可以看出,所给的物质中不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因此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可以由X提供。该培养基从作用看属于选择培养基,在制备固体培养基时一般要先溶化再调节pH值,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2)B图为平板划线法;运用A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一个菌落可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菌繁殖形成。‎ ‎(3)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80个,则25个中格有400个酵母菌,25个中格的体积是0.4mm3,所以1ml样液中约有酵母菌400÷0.4×1000=106个。‎ - 37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平板计数法和尿素分解菌的筛选鉴定等内容,意在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32.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 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 4%。下表是①~④群体样本有关乙病调查的结果,请分析题意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据图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要根据系谱图及表中的__________类家庭。Ⅲ3 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为_________。‎ ‎(2)若Ⅳ1 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若Ⅳ4 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孩,她是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__________。‎ ‎(3)下列属于遗传咨询范畴的有__________。‎ A.详细了解家庭病史 B.推算后代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C.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 D.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4)若Ⅰ1 同时患线粒体肌病(由线粒体 DNA 异常所致),则Ⅱ2、Ⅱ3__________(填“均患该病”、“ 均不患该病”或“无法确定”)。若Ⅲ2 同时患克氏综合征,其性染色体为 XXY,其两条 X 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说明Ⅲ2 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__________。‎ ‎(5)若乙病遗传情况调查中共调查 1000 人(其中男 500 人,女 500 人),调查结果发现患者25 人(其中男 20 人,女 5 人),如果在该人群中还有 15 个携带者,则 b 基因的频率是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② (3). 2/3 (4). 497/4000 (5). 22/71 (6). ABD (7). 均患该病 (8). Ⅱ2形成卵细胞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 (9). 3%‎ - 37 -‎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Ⅲ2),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但I1的儿子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和Ⅲ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孩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系谱图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结合表格中②号家庭中“母病子病,父正女正”的特点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就甲病而言,Ⅲ3的父母均为Aa,则其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就乙病而言,Ⅲ3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Ⅲ3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为2/3×1=2/3。‎ ‎(2)从患甲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Ⅲ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Aa,可推知后代为AA的概率为1/3×1/2+2/3×1/4=1/3,Aa的概率为1/3×1/2+2/3×1/2=1/2,则IV1为Aa的概率为Aa/(AA+Aa)=3/5。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因此IV1与人群中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3/5×4%×1/4=3/500;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IV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BXB、1/2XBXb,其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因此,若IV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3/500)×1/4×1/2=497/4000。就甲病而言,IV4为AA的概率为2/5,Aa的概率为3/5,其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即AA的概率为96%,Aa的概率为4%),则他们所生孩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5×96%+2/5×4%×1/2+3/5×96%×1/2+3/5×4%×1/4,Aa的概率为2/5×4%×1/2+3/5×96%×1/2+3/5×4%×1/2,则他们所生表现型正常的女孩是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Aa/(AA+Aa)=22/71。‎ ‎(3)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ABD正确。故选ABD。‎ ‎(4)线粒体中DNA的遗传特点是母系遗传,即母病子全病。因此,若I1同时患线粒体肌病(由线粒体DNA异常所致),则Ⅱ2、Ⅱ3均患病。若Ⅲ2同时患克氏综合征,其性染色体为XXY,其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说明Ⅲ2的两条X染色体都来自母亲Ⅱ2‎ - 37 -‎ ‎,且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则其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Ⅱ2形成卵细胞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 ‎(5)假设乙病遗传情况调查中共调查1000人(其中男性500人,女性500人),调查结果发现患者25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5人),如果在该人群中还有15个携带者,则b基因的频率是b/(B+b)=(20+5×2+15)/(500+500×2)×100%=3%。‎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判断甲、乙的遗传方式;其次根据表现型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利用逐对分析法解题。‎ ‎33.基因打靶技术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以及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注:neor 是新霉素抗性基因;tk 基因的表达可以使无毒的丙氧鸟苷代谢为毒性物质,导致细胞死亡。‎ ‎(1)将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 DNA 片段都重组到__________上,构建打靶载体(基因表达载体)。‎ ‎(2)打靶载体测序验证正确后,利用__________酶,将之线性化,以提高重组率。通过__________技术将打靶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这样打靶载体和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区段就有机会发生同源重组。‎ ‎(3)为了筛选发生同源重组的细胞,可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最后还需要通过__________技术鉴定同源重组的细胞(去除靶基因),将这样的细胞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后,获得大量打靶成功的细胞。其中, 暂时不用的细胞进行__________保存。‎ ‎(4)将打靶成功的细胞注射入小鼠囊胚,移植到同种、__________的母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对受体母鼠进行妊娠检查,确保其生下嵌合体小鼠。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如果某些小鼠的__________(填“体细胞”或“生殖细胞”)恰巧被“修饰”过了,则它们的杂交后代中,就可能出现基因完全被“修饰”过的小鼠。‎ - 37 -‎ ‎【答案】 (1). 载体(或质粒) (2). 限制 (3). 显微注射 (4). 新霉素和丙氧鸟苷 (5). DNA分子杂交 (6). 液氮(或冷冻) (7). 生理状态相同(或经同期发情处理) (8). 生殖细胞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将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段都重组到载体(或质粒)上,构建打靶载体(基因表达载体)。‎ ‎(2)打靶载体测序验证正确后,利用限制酶,将之线性化,以提高重组率。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胚胎干细胞,这样打靶载体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区段就有几率发生同源重组。‎ ‎(3)neor是新霉素抗性基因,tk基因的表达可以使无毒的丙氧鸟苷代谢为毒性物质,导致细胞死亡,因此为了筛选发生同源重组的细胞,可在培养液中加入新霉素和丙氧鸟苷。最后还需要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鉴定同源重组的细胞(去除靶基因),将这样的细胞通过动物细胞(或克隆)培养后,获得大量打靶成功的细胞。其中,暂时不用的细胞进行液氮(或冷冻)保存。‎ ‎(4)将打靶成功的细胞注射入小鼠囊胚,移植到同种、生理状态相同(或经同期发情)的母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对受体母鼠进行妊娠检查,确保其生下嵌合小鼠。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如果某些小鼠的生殖细胞恰巧被“修饰”过了,则它们的杂交后代中,就可能出现基因完全被“修饰”过的小鼠。‎ - 37 -‎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以及胚胎工程的有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识记胚胎工程的操作过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37 -‎ ‎ ‎ - 3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