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体积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大 B. 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之一是核质比 C. 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D. 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长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相对表面积=细胞表面积/细胞体积,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的效率相对越高,是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之一。‎ ‎【详解】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细胞表面积/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相对越低,故A错误;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有核质比和相对表面积,故B正确;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相对越高,故C正确;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代表相对表面积,是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之一,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主要是受核质比和相对表面积的限制,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的效率越高,但细胞也不可能无限的小,是因为细胞内的酶促反应需要一定的空间。‎ ‎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B. 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C. 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 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长 ‎【答案】D ‎【解析】‎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间期DNA复制,所以DNA含量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都不变,A错误;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B错误;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C错误;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长,D正确。‎ ‎3.下图中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B. c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 d段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 D. b和c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正确;c段表示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d段表示分裂期,其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b、c属于两个细胞周期,D错误。‎ 考点:细胞周期 ‎【名师点睛】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c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b、d持续的时间短为分裂期。‎ ‎4.下面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A. 图①时期细胞内有12条染色体 B. 图②中可见赤道板正向四周扩展成细胞壁 C. 图③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图④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属于高等植物细胞。其中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②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③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④表示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图①时期细胞内有6条染色体,12条染色单体,A错误;赤道板是一个假象的板,根本不存在,应该是细胞板正向四周扩展成细胞壁,B错误;③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图④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D错误。‎ ‎5.某同学进行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最可能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是 A.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 B. 出现染色体,核仁消失 C. 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 D.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答案】C ‎【解析】‎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发生于有丝分裂中期,A项错误;出现染色体,核仁消失,发生于有丝分裂前期,B项错误;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C项正确;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发生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D项错误。 ‎ ‎6.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前期,动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B. 细胞分裂前期,高等植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 C. 细胞分裂末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在中部向内凹陷 D. 细胞分裂末期,高等植物细胞由赤道板直接形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细胞分裂前期,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构成纺锤体,A错误;细胞分裂前期,高等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细胞分裂末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在赤道板处向内凹陷,最后缢裂形成2个子细胞,C正确;细胞分裂末期,高等植物细胞由细胞板直接形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 ‎【点睛】关键点: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其纺锤体的形成是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其次是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的前身,而赤道板不是细胞的结构,只是细胞中央的一个位置。‎ ‎7.如图所示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出现和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分别发生在 A. ab、bc B. ab、ef C. bc、de D. bc、ef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b段间期,曲线上升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前期;cd段表示中期;de段表示后期;ef段表示末期。‎ ‎【详解】纺锤体的出现是前期出现的,即图中ab段;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即ef段.故选:B。‎ ‎【点睛】关键点:曲线中含斜线段的出现表示DNA复制,其染色体上DNA 加倍而染色体数量不变;曲线中垂直线段(与横轴垂直)的出现是因为着丝点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DNA 数量减半,但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加倍而DNA数量不变。‎ ‎8.如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不发生DNA复制 B. ②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在数目上始终相等 C. ②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D. ③过程中具有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细胞分裂的概念图,其中①方式无纺锤体的出现,表示无丝分裂;②方式具有细胞周期,表示有丝分裂;③方式能产生生殖细胞,表示减数分裂。‎ ‎【详解】①表示无丝分裂,该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但要发生DNA复制,A 错误;②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在数量上的关系是间期由1:1变为1:2,到后期再变为1:1,B错误;②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C正确;只有②方式具有细胞周期,因此精原细胞只有以②方式增殖的过程中才具有细胞周期,D错误。‎ ‎【点睛】注意:发生减数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此区细胞排列紧密呈长方形 B. 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并保持细胞活性 C.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所用的时间比解离短 D. 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1:1的混合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洋葱根尖细胞培养:实验课前3-4d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5cm。具体操作如下:‎ 取材(取根尖2-3mm)→解离(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95%的酒精溶液按1: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解离时间:3-5min,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漂洗(漂洗液:清水;漂洗时间:10 min; 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染色(染色液: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染色时间:3-5min,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观察(先低倍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后高倍镜:先找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绝在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于分裂期.因为间期时长远大于分裂期))。‎ ‎【详解】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此区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A错误;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解离液中的盐酸和酒精会杀死细胞,B错误;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漂洗时间约10分钟,解离时间为3-5分钟,故漂洗所用的时间比解离长,C错误;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1:1的体积比例混合配制而成,D正确。‎ ‎【点睛】判断本题关键要熟悉“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求。尤其要注意解离、漂洗和染色的操作顺序以及时间把握,否则实验效果较差。‎ ‎10.图1、图2分别表示甲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甲乙生物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乙种生物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图1所示甲种生物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 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 乙种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 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2细胞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3,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分析图4,a、c中染色体:DNA=1:1,b中染色体:DNA=1:2,d中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 ‎【详解】A. 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 B. 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3中BC段;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是1:2或1:1,不可能出现2:1的比例关系,C正确;‎ D. 图4中a、c表示染色体与DNA含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图a对应于图3中的CD段,图c对应于图3中的OA段,D错误。‎ ‎11.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种类增多 B.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因此蛋白质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C. 若某个细胞能合成血红蛋白,说明已发生细胞的分化 D. 离体的已分化细胞都会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才表达,因此若某个细胞能合成血红蛋白,说明已发生细胞的分化,C正确;离体的已分化的细胞不都会表现出全能性,要表现出全能性还需要一定的营养、环境及激素等条件,D错误。‎ ‎12.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斯图尔德的植物组织培养成功表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克降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 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就越低 D. 细胞全能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有一套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答案】B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成功表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就越低, C正确;细胞全能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有一套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信,D正确。‎ ‎【点睛】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不同,一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所以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发育成完整个体。‎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13.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胚胎期,细胞衰老与死亡发生在老年期 B. 细胞衰老会发生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体积变小等现象 C.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D. 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或产生了甲胎蛋白的细胞可能是癌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发生在多细胞个体发育中,在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者走向死亡的状态.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大,与衰老一系列相关酶的活性升高.癌变的细胞受一些与癌相关的基因的控制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等.细胞膜表面糖蛋白数量减少,有了甲胎蛋白等都是癌细胞所特有特征。‎ ‎【详解】在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死亡,A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癌变的细胞受一些与癌相关的基因的控制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等,C错误;细胞膜表面糖蛋白数量减少,有了甲胎蛋白等都是癌细胞所特有特征,D正确。‎ ‎14.下列关于细胞的癌变,叙述错误的是 A. 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B. 人体细胞中本来就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C. 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 D. 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具有累积效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扩散转移。细胞癌变的原因: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物理的、化学的、病毒的)的刺激,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详解】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正常的细胞周期,而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A错误;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正确;癌细胞是不受有机体控制能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C正确;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具有累积效应,细胞至少要发生5-6处基因突变才能成为癌细胞,D正确。‎ ‎【点睛】注意:与癌变有关的两类的基因在正常细胞内的主要生理作用,前者是维持细胞正常的细胞周期,而后者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1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可无限增殖;③生物体内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壁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内因;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知识: 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细胞分化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中,而是在一生都进行着,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如: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不同血细胞的细胞分化过程,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为止。 2、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几个阶段.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3、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细胞凋亡的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细胞凋亡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功能的作用,还会使机体内异常细胞得到及时清除,去除潜在隐患。 4、癌细胞的特征有:无限增殖,改变形态结构,易分散和转移,常有“多极分裂”现象,对不良的环境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等。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①错误;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②正确;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③错误;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④错误;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⑤正确; ⑥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⑥正确; ⑦细胞坏死: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阻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故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⑦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对比区分相关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细胞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等同于个体衰老.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衰老,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并不是同步的,细胞的衰老在个体的一生中随时可以发生。‎ ‎16.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 )‎ A.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 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C.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 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据此答题。‎ ‎【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利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的结果和受精作用的意义,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7.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下列有关该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 B.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C. 均可产生四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D. 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 ‎【答案】C ‎【解析】‎ 减数分裂只能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食物体内,A正确;减数分裂的特点是RST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B正确;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个成熟的精子,而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卵细胞,C错误;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减半,D正确。‎ ‎18.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 ‎ ‎②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交叉互换现象进一步丰富了配子类型 ‎ ‎③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 ‎④只有减Ⅰ时期形成四分体 ‎ ‎⑤四分体就是四条染色单体 ‎ ‎⑥四分体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是联会 ‎ ‎⑦细胞中有几个四分体,就有几对同源染色体 A. ①④⑤⑦ B. ①②④⑦ C. ④⑤⑥⑦ D. ③④⑤⑦‎ ‎【答案】B ‎【解析】‎ ‎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正确;②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可发生交叉互换现象进一步丰富了配子类型,正确;③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形成四分体,错;④只有减Ⅰ时期形成四分体,正确;⑤四分体就是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错;⑥四分体时期即是联会时期,错;⑦细胞中有几个四分体,就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才能联会,正确。故选B。‎ ‎19.下列有关某生物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 B. 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 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 D. 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只出现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答案】C ‎【解析】‎ ‎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内有四对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错误;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C正确;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可能现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D错误。‎ ‎20.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  )‎ ‎ ‎ A. 2、4 B. 1、3‎ C. 1、3或2、4 D. 1、4或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卵细胞和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一致,另外两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一致。‎ ‎【详解】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1和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个极体中是1、3,‎ 若该极体和卵细胞来自于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则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1、3‎ ‎;若该极体不是来自次级卵母细胞,则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4。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第一极体形成的两个极体基因型相同,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的卵细胞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 ‎21.某同学总结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着丝点的数量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相同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内DNA分子数相同 D.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总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 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相同,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两倍,B错误;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核内DNA分子数的一半,C错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由着丝点的数目决定的,即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总是相同的,D正确。‎ ‎22.下列对“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若用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实验,同样能观察到联会现象 B. 该装片中可能会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细胞 C. 在该装片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甲基绿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D. 在高倍镜下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可观察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酵母菌呼吸产物的鉴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细胞中的线拉体和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出现联会现象,A错误;该装片中可能会观察到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的细胞,如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B正确;甲基绿是DNA染色的染料,该实验应该用龙胆紫溶液或者醋酸洋红溶液染色,C错误;该实验中,细胞在解离的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了,所以不可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动态变化,D错误。‎ ‎23.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B. 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B ‎【解析】‎ 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则它们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A正确;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核基因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基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B错误;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C正确;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D正确。‎ ‎2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发生的现象是( )‎ ‎①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②纺锤体的形成 ‎ ‎③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 ‎④着丝点的分裂 ‎ ‎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⑥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⑤ D. ①②④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①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均会发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①正确;②有丝分裂前期和减一前期均具有纺锤体的形成,②正确;③只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③错误;④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二后期均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④正确;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⑤错误;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会发生交叉互换,⑥错误;故选A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熟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征。‎ ‎25.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 狗的长毛和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D. 一对夫妇男方双眼皮,女方单眼皮,他们有个单眼皮的孩子,则单眼皮为显性性状 ‎【答案】A ‎【解析】‎ 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说明无耳垂是隐性,A项正确;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有1/2纯合子和1/2杂合子,B项错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卷毛包含了毛的长度和毛的形状两种性状,不属于一对相对性状,C项错误;一对夫妇男方双眼皮,女方单眼皮,他们有个单眼皮的孩子,不能确定显隐性,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的要点,会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则亲本表现型为显性;或者根据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显性性状。据此答题。‎ ‎2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定律否定融合遗传的观点 B. 孟德尔发现F2分离比3:1是属于假说演绎法中 “假说”的内容 C. Aa个体形成配子A与配子a比为1:1,是分离定律的实质 D. 测交实验的结果与演绎预测结果相符,说明假说成立 ‎【答案】B ‎【解析】‎ 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所以孟德尔定律否定了融合遗传的观点,A项正确;“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根据几组不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B项错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Aa个体形成配子A与配子a比为1∶1,是分离定律的实质,C项正确;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如果假说是正确的,则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因此,测交实验的结果与演绎预测结果相符,说明假说成立,D项正确。‎ ‎27.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个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总数可以不相等 B. 甲乙两桶内的彩球代表雌雄配子,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可以不相等 C. 用不同的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 抓取小球时要做到随机抓取,抓取次数尽可能多,并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 ‎【答案】B ‎【解析】‎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 但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总数代表雌雄配子数目可以不相等,A正确;实验中小桶内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代表两种雌雄配子,但每个小桶内两种彩球代表两种基因型的配子,其数目必须相等,B错误;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要随机抓取,且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并搅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抓取的次数应足够多,D正确。‎ ‎28.某大学生物系学生通过杂交实验研究某种短腿青蛙腿形性状的遗传方式,得到下表结果。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组合 ‎1‎ ‎2‎ ‎3‎ ‎4‎ 短腿♀×‎ 长腿♂‎ 长腿♀×‎ 短腿♂‎ 长腿♀×‎ 长腿♂‎ 短腿♀×‎ 短腿♂‎ 子代 长腿 ‎48‎ ‎46‎ ‎90‎ ‎24‎ 短腿 ‎46‎ ‎48‎ ‎0‎ ‎76‎ A. 四种交配组合中,通过第4组能判断出显隐性 B. 长腿为隐性性状,短腿为显性性状 C. 短腿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D. 组合1、2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组合4中短腿♀×短腿♂,子代中长腿∶短腿≈1∶3可推知,亲本为杂合子,短腿为显性性状,长腿为隐性性状,而且青蛙腿形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详解】由组合4的结果可知,长腿为隐性性状,短腿为显性性状,A正确;由于题目没有对子代雌雄个体进行分别统计,所以不能确定控制短腿与长腿的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B正确;控制腿形性状遗传的是一对等住基因,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组合1、2都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1:1,相当于测交,所以其亲本都是一方为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D正确。‎ ‎【点睛】突破口:根据组合4的杂交实验结果:一是满足“无中生有”可分析推测出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二是表现型比例为3:1,说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是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的。‎ ‎29.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 AA 的人都患病,Aa 的人有 1/2 患病,aa 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基因型为 Aa 并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 A. 1/12 B. 1/8 C. 1/4 D. 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基因型为 Aa 并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所以妻子的父亲和丈夫的基因型均为aa,妻子的基因型为1/2Aa、1/2aa。由于Aa有1/2患病,aa都正常,所以妻子表现型正常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1/3×1/2×1/2 Aa=1/12,A正确,B、C、D均错误。‎ ‎30.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植株与植株X杂交,所得F1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3: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答案】B ‎【解析】‎ 利用逐对分析法可知,F1中豌豆的黄色:绿色=(3+3):(1+1)=3:1,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Yy;F1中豌豆的圆粒:皱粒=(3+1):(3+1)=1:1,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Rr、rr,又已知黄色圆粒豌豆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故植株X的基因型为Yyrr。‎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1.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图3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增殖包括____________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图1中AD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同时细胞有___________。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处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段(填字母)。‎ ‎(3)图2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______________。‎ ‎(4)图3结构H为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物质准备 (2). 适度生长 (3). 着丝点分裂 (4). FG (5). 1:2:2 (6). 细胞板 (7). 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E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FG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分析图3: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结构H为细胞板。‎ ‎【详解】(1)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图1中AD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其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图3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处于图1中的FG段。‎ ‎(3)图2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1:2:2。‎ ‎(4)图3结构H为细胞板,其作用是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图中,甲是某雌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的图解,乙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丙是某雄性动物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解。请根据这三个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2”所示的一个细胞有______条染色单体,“3”所示的一个细胞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甲图中的“2”所示的四分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3)乙图中的线段B代表甲图中的[ ]__________细胞,乙图中的线段C所示的细胞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线段D所示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与染色体数之比为 _______________ 。‎ ‎(4)丙图细胞对应乙图中的______段。丙图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其染色体组合可能有__________种(不考虑交叉互换)。‎ ‎【答案】 (1). 4 (2). 0 (3).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4). 2初级卵母细胞 (5). 2:1和1:1 (6). 0:1 (7). B (8). 2 (9). 2‎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是雄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的图解,其中1为精原细胞;2为初级精母细胞,且发生交叉互换;3为次级精母细胞;4为精细胞。分析乙图:乙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D表示精细胞。分析丙图:丙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1)甲图中的“2”所示的一个细胞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和4个DNA分子;“3”所示的一个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2)甲图中的“2”所示的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基因重组。‎ ‎(3)乙图中的线段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代表甲图中的2初级卵母细胞;乙图中的线段C对应的细胞中在减二前期和中期的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其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为2:1,而在后期和末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与DNA数量之比变为1:1;斜段D所示细胞中,其染色单体与染色体数之比为0:1。‎ ‎(4)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丙图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此时对应乙图中B 线段。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能自由组合的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即①③和②④或①④和②③,即组合可能有2种。‎ ‎【点睛】分析解答本题前提需要熟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其DNA数量的变化规律,并将题图中三种形式对应起来。‎ ‎33.家蚕结黄茧和结白茧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 影响。请据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家蚕结茧性状中白茧对黄茧为____________性,控制蚕茧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当家蚕体内存在________基因时,会抑制Y基因的表达,结白茧。‎ ‎(3)亲本结黄茧家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F2的白茧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F2中结黄茧个体与纯种黄茧个体交配,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基因型为YyRr、yyrr的两个体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显 (2). 基因的自由组合 (3). YyRr (4). R (5). YYrr (6). 3 (7). 2/3 (8). 白茧:黄茧=3:1‎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由遗传图可知,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茧:黄茧=13:3,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YyRr,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Y_R_:Y_rr:yyR_:yyrr=9:3:3:1,亲本黄茧基因型是YYrr,白茧基因型是yyRR。‎ ‎【详解】(1)黄茧与白茧杂交,子一代表现为白茧,因此白茧对黄茧是显性性状,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是13:3,为“9:3:3:1”的变式,因此该对性状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分析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是YyRr,由于白茧:黄茧=13:3,因此Y_R_为白茧,所以R 存在会抑制基因Y表达。‎ ‎(3)由分析可知,亲本黄茧的基因型是YYrr,子一代基因型是YyRr,子二代白茧的基因型是Y_R_、yyR_、yyrr,其中YYRR、yyRR、yyrr为纯合体;子二代中黄茧基因型及比例是YYrr:Yyrr=1:2,与纯种黄茧交配,1/3YYrr×YYrr→1/3YYrr,2/3Yyrr×YYrr→1/3YYrr+1/3Yyrr,纯合体的比例是2/3。‎ ‎(4)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其中Yyrr为黄茧,YyRr、yyRr、yyrr为白茧,白茧:黄茧=3:1。‎ ‎【点睛】分析解答本题的突破口: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茧:黄茧=13:3,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