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滕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

必修一前四章测试二 一、单选题 ‎1.下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是 ‎①脱氧核糖 ②生长激素 ③核糖核苷酸 ④脂肪 ⑤磷脂 ⑥抗体 ⑦DNA ⑧淀粉 A. ④⑤⑦ B. ①④⑧ C. ①③⑦ D. ②⑥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等,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三种,磷脂的组成元素有C、H、O、N、P五种。‎ ‎【详解】①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②生长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等;③核糖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④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⑤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⑥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等;⑦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⑧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通过比较可知,所含元素最少的是①④⑧,即B答案正确;A、C、D答案均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再根据题意作答。‎ ‎2.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B. 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制片→染色→洗去浮色→观察 C. 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 D. 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呈砖红色反应;脂肪遇苏丹Ⅲ呈橘黄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详解】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需采用50‎-65℃‎水浴加热的方式,通过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判断是否含有还原糖;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A错误;脂肪鉴定实验的步骤为:切取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B 错误;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番茄的红色会影响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D错误。故选C。‎ ‎【点睛】还原糖鉴定实验需要进行水浴加热,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不需要加热。‎ ‎3.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 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 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虽然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人体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如缺Se导致的克山病,A错误;‎ B.不同生物体内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B错误;‎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和微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两大类,C正确;‎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O是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 下图中甲、乙、丙所示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 B. 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32‎ C. 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D. 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那么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甲为氨基酸的通式,乙为三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丙为核苷酸的结构通式。其中,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且氨基酸最多有20种,A项正确;‎ 甲形成乙的过程中脱去(271-3)=268个水分子,同时还形成了4个二硫键,脱去了8个H原子,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268×18+8=4832,B项正确;‎ 题图中的乙和丙分别是蛋白质和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的核酸由两种-----DNA和RNA,其中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核酸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C项错误;‎ 将C3H5O2替换氨基酸通式中的R基,可数出一分子氨基酸中H为9个,两分子氨基酸脱去一分子水,所以化合物中的H为16个,D项正确。‎ ‎5.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牛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B. 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 C. 用强酸强碱等处理胰核糖核酸酶也能导致其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D. 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中的肽键导致其变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巯基乙醇和尿素可以使牛胰核糖核酸酶(一种蛋白质)酶失去活性,当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时,该核糖核酸酶又复性,说明巯基乙醇和尿素没有改变氨基酸的序列,只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暂时发生变化。‎ ‎【详解】胰核糖核酸酶是蛋白质,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A正确;分析题意,该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B正确;由于胰核糖核酸酶的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因此受到强酸强碱的处理会发生变性失活,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根据题意,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变性,D错误。‎ ‎6.下列是与蛋白质、核酸相关的一些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 核酸均可携带遗传信息,但只有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 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C. 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与mRNA中碱基排列顺序无关 D. 磷酸和五碳糖的连接方式在单链RNA和双链DNA的一条链中是不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类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1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键(-CO-NH-),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详解】核酸均能携带遗传信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核酸中的N存在碱基中,蛋白质中的氮主要存在肽键(-CO-NH-)中, B错误;氨基酸分子之间以脱水缩合的方式互相结合,与mRNA中碱基排列顺序无关,C正确;磷酸和五碳糖的连接方式在单链RNA和双链DNA的一条链中是相同的,D错误;故选C。‎ ‎7.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麦芽糖和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 糖元只存在于动物肝脏中,是重要的贮能物质 C. 油脂是最常见的脂质,基本结构单元是甘油三酯 D.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的。糖原是动物细胞常见的储能物质,分为肝糖元和肌糖元。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是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详解】‎ 蔗糖水解产物既有葡萄糖,也有果糖,A错误; 糖元存在于肝脏和肌肉细胞中,存在于肝脏细胞的为肝糖元,存在于肌肉细胞的为肌糖元,B错误; 油脂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 由上述分析可知,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D正确。‎ 故选D。‎ ‎8.植物细胞中水和矿质元素离子会表现出某些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细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土壤溶液中 B. 矿质元素离子在细胞内积累可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进入细胞 C. 根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能够以离子的形式贮存在液泡中 D. 叶肉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水分子属于结合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前者顺浓度梯度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后者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细胞中的水主要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比例升高,代谢加快,抗逆性下降。‎ ‎【详解】根细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土壤溶液中,因为钾离子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A正确;矿质元素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会引起细胞液浓度增大,进而发生吸水,故会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进入细胞,B正确;细胞内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根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能够以离子的形式贮存在液泡中,C正确;叶肉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水分子属于自由水,可以分解成氧气和[H],D错误。故选D。‎ ‎9.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有几个 ‎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硅藻不包括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三个层次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 ‎③蛙红细胞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 ‎④醋酸菌不含线粒体,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⑤天花病毒、肺炎双球菌这两种病原体中均含有DNA聚合酶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这是一道不定向选择题的变形,题干没有给出任何有用的信息,只能从各句子中逐个进行判定。‎ ‎【详解】①硅藻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硅藻不包括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三个层次,这种说法正确;‎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因此②说法错误;‎ ‎③蛙红细胞中的细胞核(含有DNA)、线粒体(含有DNA)和核糖体(翻译的场所)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说法正确;‎ ‎④醋酸菌是好氧菌,尽管不含线粒体,但细胞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因此④说明错误;‎ ‎⑤天花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DNA聚合酶,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细胞含有DNA聚合酶,因此⑤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错误的说法有3个,因此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细胞学说的建立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0.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由胞间连丝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都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物膜系统 C. 都能独立有序地进行细胞代谢 D. 都能在内质网上合成脂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原核细胞只含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不含细胞器膜和核膜。原核细胞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只有植物细胞有胞间连丝,动物细胞和原核细胞没有胞间连丝,A错误;‎ B、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核膜与细胞器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B错误;‎ C、细胞都能独立有序的进行细胞代谢,病毒虽然不能进行独立代谢,但其不具有细胞结构,题干所问的是关于细胞的共性,因此不用考虑病毒,C正确;‎ D、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1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B. 原核细胞既不具有生物膜系统,也不具有生物膜 C. 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 D. 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外的膜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的分布、细胞器的功能、生物膜系统、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其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和线粒体,A错误;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但有属于生物膜范畴的细胞膜,B错误;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C错误;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外的膜结构,例如:当细胞以胞吞方式摄取大分子时,首先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D正确。‎ ‎【点睛】易错点辨析:‎ ‎①生物膜系统指细胞内的全部膜结构而不是生物体内的。‎ ‎②原核生物、病毒类生物无生物膜系统。‎ ‎12. 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A. 五项 B. 四项 C. 三项 D. 二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统一性,即生物界中含有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均能找到.‎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是部分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但是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而蓝藻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①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叶绿素,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①错误;‎ ‎②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蓝藻等,②错误;‎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③错误;‎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④错误;‎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⑤正确;‎ ‎⑥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⑥正确.‎ 故选D.‎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1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将细胞膜破坏后的细胞匀浆经密度梯度离心,可得到各种细胞器 ‎②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③被称为“软黄金”的黑枸杞,其果实呈深黑色,是因为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导致的 ‎④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⑤转录发生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⑥功能不同的生物膜中,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 ‎⑦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 ‎2、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膜结构的统称,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 ‎3、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①将细胞膜破坏后的细胞匀浆经差速离心,可得到各种细胞器,①错误;‎ ‎②溶酶体不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②错误;‎ ‎③被称为“软黄金”的黑枸杞,其果实呈深黑色,是因为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导致的,③正确;‎ ‎④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④错误;‎ ‎⑤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⑤错误;‎ ‎⑥功能不同的生物膜中,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⑥正确;‎ ‎⑦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⑦正确。‎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③⑥⑦,共三项,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结构的功能;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4.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⑧⑨⑩‎ B. 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②③⑤⑦‎ C. 可以利用差速离心法将图示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D. 乙图中⑨的生长与②③⑤⑦无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⑩为细胞壁,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 B、②为核糖体,无膜结构,B错误;‎ C、可以利用差速离心法将图示各种细胞器分离开,C正确;‎ D、乙图⑨(液泡)的膜上有载体蛋白,属于膜蛋白。它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分类、包装,通过膜泡运输转运到液泡膜上去的。在此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乙图中⑨的生长与②③⑤⑦有关,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像,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及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核中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16.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 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 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答案】C ‎【解析】‎ ‎【分析】‎ ‎0.9%的生理盐水与人和哺乳动物血浆中无机盐的浓度相同,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因此红细胞能保持正常形态。在低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涨破,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皱缩。‎ ‎【详解】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红细胞无细胞壁结构,故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选项错误;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而不是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选项错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甚至导致涨破,C选项正确;渗透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扩散,D选项错误。‎ ‎【点睛】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浓度达到平衡时,水分子的扩散不会停止。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进行无规则运动的,所以即使细胞膜内外浓度达到平衡状态后,水分子依旧会不断进出细胞,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17.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点睛】‎ ‎18.如图为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原理图--这种运输方式被称为协同运输(主动运输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原理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小肠腔中的钠离子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内 B. 钠钾泵可以水解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C. 细胞吸收葡萄糖时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D. 吸收葡萄糖时可以直接利用ATP提供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同向协同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虽然这种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不靠直接水解ATP提供的能量推动,而是依赖于Na+梯度形式提供的能量;当Na+顺电化学梯度流向膜内时,葡萄糖通过专一性的运送载体,伴随Na+一起运送入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膜内的Na+再通过质膜上的Na一K泵运送到膜外,以维持Na+浓度梯度,从而使葡萄糖不断利用Na+梯度形式的能量进入细胞。‎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小肠腔中的钠离子浓度要高于小肠细胞内,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钠钾泵不仅具有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的作用,还能够催化ATP水解,即钠钾泵可以水解ATP中的高能磷酸键,B正确;‎ C、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吸收葡萄糖时没有直接利用ATP提供的能量,而是依赖于Na+‎ 梯度形式提供的能量,D错误。‎ 故选D。‎ ‎19.如图曲线①、②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曲线均表示随着时间推移植物细胞失水增多,且A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更快 B. 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左移 C. 两条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造成的 D. 5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仅根据细胞状态无法判断细胞是失水还是吸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A细胞失水量增加,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细胞先失水量增加后减少,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2.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若外界溶液的浓度增大,导致浓度差变大,所以单位时间内,失水程度大,复原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 ‎【详解】A、②曲线显示,在b点后B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开始吸水,A错误;‎ B、b点后B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开始吸水,是因为其细胞液浓度大于B溶液浓度,若B溶液浓度增大,要使其中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B溶液浓度所需时间廷长,即b点右移,B错误;‎ C、①显示A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10nin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②显示B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l0min后反过来吸水,说明B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入了液泡,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两条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于A、B溶液溶质分子不同造成的,C错误;‎ D、5min 时取岀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该铏胞可能是处于大于细胞液浓度的外界溶液浓度中,继续失水,也可能是处于小于细胞液浓度的外界溶液浓度中,细胞吸水,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要选择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在一定范围内,外界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失水程度越高,但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则取决于质壁分离后的细胞的生活状态,即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20. 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与氧气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 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④、⑥‎ C. 与K+进入神经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 与蛋白质类物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进出细胞方式为自由扩散,符合的有①、③、⑤,A正确;‎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方式为协助扩散,符合的有②、③、⑥,B错误;‎ C、K+进入丽藻细胞的为主动运输,符合的有④、⑥,C错误;‎ D、蛋白质进出细胞方式为内吞外排,需要消耗能量,符合的是④,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 ‎21.图中a、b代表元素,I~Ⅳ是生物大分子,X、Y、Z、W是相应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a、b共有的元素一定有N、P B. 肝脏细胞中的Ⅰ主要是肝糖原 C. 乳酸菌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Ⅱ D. 图中Z彻底水解的产物共有6种 ‎【答案】BCD ‎【解析】‎ 图中a代表脱氧核苷酸,b代表氨基酸,共有的元素一定有N,A错误;I代表糖类,肝脏细胞中的糖类主要是肝糖原,B正确;Ⅱ是核酸,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代表DNA,是乳酸菌中的遗传物质,C正确;图中Z是核酸,且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代表RNA,彻底水解产物是核糖、磷酸与4种碱基,共6种产物,D正确。‎ 故选BCD。‎ ‎22.下图为由A、B、C三条链共含81个氨基酸构成的人胰岛素原,需切除其C链(31〜60) 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胰岛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是能够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 B. 胰岛素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 C. 参与构成该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共有51个 D. 有活性的胰岛素分子中含有2条肽链、48个肽键 ‎【答案】C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由A、B、C三条链共含81个氨基酸构成的人胰岛素原,其中A链含81-60=21个氨基酸,B链含60-30=30个氨基酸缩合,C链含30个氨基酸缩合,当C链被切除后,剩下A、B两链共21+30=5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三个二硫键( -S-S-)。‎ ‎【详解】A、胰岛素是一种动物激素,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其是能够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A正确;‎ B、胰岛素由A、B两条肽链组成,因此其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B正确;‎ C、参与构成该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共有81个,C错误;‎ D、有活性的胰岛素分子中含有2条肽链、51-2=49个肽键,D错误。‎ 故选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及其相关计算公式,明确胰岛素原实质是一条肽链( A+B+C ,含81个氨基酸) ,而切除C链后变为胰鸟素,其实质是两条肽链组成(A和B ,分别含21个、30个氨基酸)。‎ ‎23.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 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 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 D. 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分析图示可知,①为晒干后种子,②为烘干后的种子,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 ‎【详解】A、因种子烘干的过程中去除的是结合水,导致细胞结构被破坏,所以②不能够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 ‎ B、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 C、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来自于种子中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C错误; ‎ D、④和⑤分别表示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同—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D正确。‎ 故选ABC。‎ ‎【点睛】理清水与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并与细胞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及元素组成建立联系,据此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明辨各数字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24.下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属于生物膜系统 B. 结构③能增大细胞膜的面积 C. ⑤具有选择透过性,而⑥具有全透性 D. 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 ‎【答案】BD ‎【解析】‎ ‎. ①②④依次表示内质网、细胞膜和中心体,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结构③所示部位的细胞膜向外弯曲折叠,能增大细胞膜的面积,B正确;⑤⑥依次为核膜、核孔,二者都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细胞膜不同部位因含蛋白质不同而功能有差异,D正确。‎ ‎【点睛】此类问题常以图文结合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是:一是明辨各种细胞结构及其化学组成,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器;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分布及特点,以及各细胞结构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图示中的细胞结构辨别不清。‎ ‎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合成蛋白质越旺盛的细胞,其核仁越发达 B. 乳酸菌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C.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 D. 噬菌体能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答案】AC ‎【解析】‎ ‎【分析】‎ 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其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乳酸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详解】A、rRNA转录的场所是核仁,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核仁越大,核糖体越多,合成的蛋白质就越多,A正确;‎ B、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mRNA可以出细胞核,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可以进入细胞核,这些物质都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需要穿过核孔,如DNA就不能出细胞核,说明核孔对大分子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C正确;‎ D、噬菌体是病毒,其生活和繁殖方式是寄生于大肠杆菌中,能利用大肠杆菌的物质合成自身物质,形成大量的子代噬菌体,但大肠杆菌是细菌,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D错误。‎ 故选A、C。‎ ‎【点睛】有丝分裂后,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DNA和染色体都保持稳定;生物膜(核膜、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孔对物质进出细胞都具有选择性;细菌通常以“杆”、“球”、“弧”、“螺旋”等表示性状的词命名,也有例外,如乳酸菌。‎ ‎26.下图Ⅰ、II、Ⅲ、IV为四种类型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细胞I为心肌细胞,则②的数量应较多 B. 细胞Ⅱ、Ⅲ、IV都有胞壁,且组成成分相同 C. 细胞Ⅱ、IV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IV含有③‎ D. 细胞Ⅲ中设有结构①②,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②‎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图 ‎ 图中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③是中心体。细胞Ⅰ中无细胞壁,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细胞Ⅱ中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属于植物细胞;细胞Ⅲ没有形成的细胞核,是蓝藻;细胞Ⅳ中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心体,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详解】若细胞Ⅰ为心肌细胞,则②线粒体的数量应较多,A正确;细胞Ⅱ、Ⅲ、Ⅳ都有细胞壁,但组成成分不相同,B错误;细胞Ⅱ、Ⅳ分别是高等植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主要区别在于Ⅳ含有③中心体,C正确;细胞Ⅲ中没有结构①②,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D正确。‎ ‎27.图示正常情况下溶酶体所含物质及其内、外环境的pH值等,下列与溶酶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持pH值的稳定需要消耗能量 B. 被溶酶体分解的产物都要排出细胞外 C. 能吞噬并杀死某些入侵的病菌或病毒 D. 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降低 ‎【答案】ACD ‎【解析】‎ 据图分析,H+能保持pH值的稳定,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三磷酸腺苷(ATP),A正确;消化后的产物一部分被细胞利用,一部分排出细胞,B错误;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吞入细胞的病菌、病毒和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正确;溶酶体的pH比细胞质基质低,说明溶酶体内的酶释放到细胞质基质活性会变低,D正确。‎ ‎28.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③‎ B. 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氨基酸、葡萄糖的运输是主动运输 C. 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 D. 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答案】AB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甲,①表示外界溶液,②表示漏斗内的溶液,③表示半透膜。‎ ‎2、分析图乙,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钠离子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3、分析图丙,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先增加后稳定,说明在主动运输,c点受载体的数量的限制。‎ ‎【详解】题图甲中,③指的是半透膜,而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是原生质层,A正确;题图乙中,氨基酸和葡萄糖都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故两者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且需要载体,其运输方式应为协助扩散,B正确;虽然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也能运输钠离子,但并不能运输氨基酸,故载体依然具有特异性,C错误;题图丙中,限制b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应为能量,而限制c点的才可能是载体数量,D错误;故选AB。‎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9.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都是主动运输 B. 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C.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 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离子电化学梯度推动,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运输到组织液,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钠离子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钠离子从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据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运出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B正确;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钠离子电化学梯度的推动,C正确;钠离子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为协助扩散,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区别和判断方法,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30. 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分别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几种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生物膜很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D B. a~d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b和c C. 若该生物膜是肝细胞膜,进食6小时后,C代表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会增加 D. 因为组成生物膜的所有分子都是运动的,所以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糖蛋白D有细胞识别作用,只存在于细胞膜外侧,A正确。ad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b和c不需要能量,为被动运输,B正确。进食6小时后,通过生命活动消耗,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上升血糖浓度,C错。组成生物膜磷脂都可以运动,大部分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导致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错。‎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二、非选择题 ‎31.某研究小组测定种子在不同发育时期中相关物质干重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成熟的小麦种子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_________,在观察时间内,种子中该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所示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__________,分析可知该物质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3)小麦种子中的还原性糖有____________(至少两种),上述小麦种子发育过程中,还原性糖和淀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还原性糖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完成实验步骤,并写出初步的实验结论。‎ 实验原理:还原性糖_________________,颜色深浅与还原性糖含量成正比。‎ 实验步骤:‎ ‎①取三份等量的分别发育6、12、20天的小麦种子,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还原性糖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还原性糖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淀粉 (2). 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3). 蛋白质 (4). 相对稳定 (5). 葡萄糖、麦芽糖 (6). 还原糖转化成淀粉(还原性糖减少,淀粉增多) (7). ‎ 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8). 现配制的斐林试剂 (9). 将三只试管水浴加热50~‎65℃‎ (10). 在测定的时间范围内,随着小麦种子发育时间的延长,还原性糖含量逐渐减少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图表示种子在不同发育时期中相关物质千重的百分含量,分析图中曲线可看出:淀粉含量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还原糖含量下降,40d时降为0,蛋白质含量总体保持平稳,后期略有上升。检测还原糖需要用斐林试剂,现配现用且需水浴加热。‎ ‎【详解】(1)根据题图可知,成熟的小麦种子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淀粉,在观察时间内,种子中淀粉含量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2)上图所示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3)小麦种子中的还原性糖有葡萄糖、麦芽糖等,上述小麦种子发育过程中,还原糖含量逐渐下降,淀粉含量逐渐上升直至稳定,推测该过程中还原糖逐渐转化成淀粉。‎ ‎(4)实验原理: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颜色深浅与还原性糖含量成正比。 实验步骤: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现配制的斐林试剂,振荡摇匀; ④将1、2、3号试管置于50~‎65℃‎条件下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在测定的时间范围内,随着小麦种子发育时间的延长,还原性糖含量逐渐减少。‎ ‎【点睛】本题结合种子在不同发育时期中相关物质千重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考查了还原糖的检测原理、操作步骤,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设计、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32.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表示细胞间通讯中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一种方式。‎ ‎(1)图1的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其功能复杂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艾滋病病毒与图1中结构______(填序号)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3)图2中①为信号分子,结构②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 ‎(4)在图1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 (填序号)。将该细胞置于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等渗溶液)中,一段时间细胞也会涨破,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图2中①若代表激素,则图示过程最能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6)研究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科学家试图从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以这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选择透过性 (2).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3). ③ (4). 糖蛋白(或蛋白质和糖类) (5). ③和⑩ (6). 细胞吸收葡萄糖,渗透压升高,吸水涨破 (7).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8). 此种细胞重吸收水能力强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其中结构①~⑩依次是: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染色质、核仁、核膜、高尔基体、细胞核、细胞膜、中心体。图2表示细胞间通讯中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一种方式,①为信号分子,结构②是信号分子的受体,即蛋白质。‎ ‎【详解】(1)⑨是细胞膜,其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为RNA和蛋白质,因此与③核糖体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3)图2中①为信号分子,结构②是信号分子的受体,受体结合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4)在图1‎ 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即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③核糖体和⑩中心体。将该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等渗溶液)中,由于细胞可吸收葡萄糖,使细胞内液浓度升高,细胞渗透吸水,因此一段时间后会导致细胞涨破。‎ ‎(5)图2中①若代表激素,结构②是信号分子的受体,①与②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6)研究推测,有的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科学家试图从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原因是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 ‎【点睛】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2、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2)通过膜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特定的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细胞,如精卵结合。‎ ‎(3)相邻细胞之间通过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细胞,如高等植物的胞间连丝。‎ ‎33.图1是胃酸形成过程中离子跨膜运输示意图,图2是某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2和图1中的细胞在结构上有哪些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三点)。‎ ‎(2)如果图2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对其的修改有_________、______。‎ ‎(3)图1中K+‎ 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和质子泵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与分泌蛋白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填编号,答两个)。‎ ‎(5)胃壁细胞维持膜内外H+的浓度差,与其膜的______________性有关。‎ ‎【答案】 (1). 有细胞壁、有叶绿体和液泡、无中心体等 (2). 无叶绿体 (3). 大液泡改为小液泡 (4). 协助扩散 (5). 主动运输 (6). 5、12 (7). 选择透过性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涉及跨膜运输方式、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考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图解答的能力。‎ ‎【详解】(1) 图2是动物细胞,图1是植物细胞,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叶绿体和液泡、无中心体等。‎ ‎(2)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不是成熟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有小液泡。‎ ‎(3)K+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不消耗能量,是协助扩散;通过质子泵的跨膜运输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所以是主动运输。‎ ‎(4)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合成、加工,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所以分泌蛋白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5)膜内外H+的浓度差是靠主动运输维持的,主动运输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点睛】跨膜运输的方式从三个要点把握:是顺浓度梯度还是逆浓度梯度、需不需要载体蛋白质、消耗不消耗能量。‎ ‎34. 下图甲表示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乙表示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C物质是蛋白质,则结构A是______________,其形成与____________(结构)有关,C物质形成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D类物质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G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到排出细胞外所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和文字表示)。‎ ‎(4)若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核糖体 核仁 (氨基酸)脱水缩合 ‎(2)abd c ‎(3)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解析】‎ ‎(1)图中的C物质是蛋白质,则结构A是核糖体,其形成与核仁有关,C蛋白质物质形成的方式是脱水缩合。‎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胞内蛋白的是a呼吸酶、b线粒体膜蛋白、d血红蛋白;D分泌蛋白类物质的c胰岛素。‎ ‎(3)G氨基酸是合成D蛋白质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到排出细胞外所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若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考点定位】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名师点睛】分泌蛋白的合成: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这样①膜面积最终减少,应是内质网膜,③膜面积有所增加应是细胞膜,②膜面积最终几乎不变应是高尔基体膜。‎ ‎35.下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有关(填图甲中数字号码)。‎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说明_________。‎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这种特性与图甲中的___________(填图甲中数字号码)有关。‎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通过时可用图甲中___表示;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膜,吸收K+可用图甲中_____表示。‎ ‎【答案】 (1). ③ (2).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4). ① (5). b (6). 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为蛋白质;②为多糖,根据糖链所处位置判断,上侧为膜外,下侧为膜内;③为磷脂双分子层。a的运输方式需要能量和载体,为主动运输吸收物质或离子;b的运输方式不需要能量和载体,为自由扩散吸收物质或离子;c和d的运输方式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为协助扩散吸收物质或离子;e的运输方式需要载体和能量,为主动运输排出物质或离子。‎ ‎【详解】(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与③磷脂双分子层有关。‎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种特性与图甲中的①载体蛋白有关。‎ ‎(4)酒精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可用图甲中b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K+是主动运输,可用图甲中a表示。‎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根据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从而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