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ww.ks5u.com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 高2019级第一学月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2014年2月,非洲地区再次爆发新一轮的埃博拉病毒疫情。据国外媒体报道,此次疫情已导致非洲利比里亚等多个国家两千人死亡,目前仍无很好治疗方法,引起了全世界对非洲疫情及病毒传染性的关注与警惕。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获得大量埃博拉病毒用于研究,可以用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培养 B. 该病毒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因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C. 该病毒结构简单,因此属于原核生物 D.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病毒,考查对病毒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判断其繁殖特点,进而确定其培养方法。‎ ‎【详解】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用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不能培养病毒,A项错误;病毒能够繁殖,属于生物,B项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C项错误;病毒只含有DNA或RNA,D项正确。‎ ‎【点睛】病毒的相关知识整合 ‎2.以下生命系统中,属于群落层次的是( )‎ A. 一片草原 B.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 C.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 D.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动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片草原属于生态系统,A错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综合,叫做种群。依据定义可知“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为群落,B正确,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属于种群,C错误;一片草原上的所有动物,不属于任何一个层次,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定义,意在考查对定义的理解应用。‎ ‎3.下列对醋酸菌、酵母菌和HIV病毒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都能独自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 生物体中均有遗传物质 C. 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D.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都属于个体层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 醋酸菌和酵母菌为细胞结构生物,醋酸菌为原核细胞,酵母菌为真核细胞,HIV病毒为非细胞生物,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生活。‎ ‎【详解】A. 病毒不能独自完成各种生命活动,A错误; ‎ B. 生物体中均有遗传物质,醋酸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为DNA,HIV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B正确;‎ C. 病毒不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C错误; ‎ D.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层次为细胞,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内容,D错误。‎ ‎【点睛】该题考查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的结构区别和联系,解决该题需要识记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4.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①HIV ②桔子树 ③灵泉寺山上所有鸟 ④观音湖中所有鲫鱼 ⑤一大片桔子树树林 ⑥某池塘中所有生物 ⑦一个桔子 ⑧人体内的血液 ⑨传出神经元 ⑩细胞内的水、蛋白质等化合物 A. ⑨⑧⑦②④⑥⑤ B. ①⑩⑨⑧⑦②④③⑥⑤‎ C. ⑩⑨⑧⑦②④⑥⑤ D. ⑨⑧⑦②③⑥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详解】①HIV为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②桔子树属于个体层次;③灵泉寺山上所有鸟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④观音湖中所有鲫鱼属于种群层次;⑤一大片桔子树树林属于生态系统层次;⑥某池塘中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⑦一个桔子为果实,属于器官层次;⑧人体内的血液属于组织层次;⑨传出神经元为神经细胞,属于细胞层次;⑩细胞内的水、蛋白质等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因此,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⑨⑧⑦②④⑥⑤,故选A。‎ ‎5.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也把它作为一种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 A. 蛋白质 B. 糖类 C. 脂类 D. 光合作用色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考查蓝藻的结构与功能,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虽然没有叶绿体,但蓝藻细胞内有一些光合片层,在这些光合片层上分布着光和色素,因此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由于蓝藻细胞的光合片层上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与植物体相同都属于光能自养生物,所以过去也把它作为一类植物,故选D。‎ ‎【点睛】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据此答题。‎ ‎6.以下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等 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D. 念珠藻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发菜细胞、细菌和念珠藻都属于原核细胞,酵母菌和哺乳动物红细胞均为真核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详解】A. 发菜属于蓝藻,细胞群体呈黑蓝色,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 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DNA等,B正确;‎ C. 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后没有细胞核,未成熟前有细胞核,其属于真核细胞,C错误;‎ D. 念珠藻无细胞核,是原核生物,D错误。‎ ‎【点睛】列表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转录和翻译 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 是否遵循遗传定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核基因遵循,‎ 质基因不遵循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7.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 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 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D. 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A正确;‎ B、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B正确;‎ C、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并没有动植物细胞的多样性,C正确;‎ D、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D错误。‎ ‎【点睛】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8.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 )‎ A. 单个细胞活动 B. 各神经细胞配合 C. 神经细胞独立活动 D. 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的反射弧来完成,因此该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故选D。‎ ‎9.美国《大众科站2014年1月31日报道,一组中国研究人员发现约有1 300种微生物和其他物质飘浮在北京的雾霾中,如:①肺炎双球菌, ②H7N9, ③沙眼衣原体, ④酵母菌, ⑤蒲公英的种子,其中属于最基本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有多少种(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详解】①肺炎双球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层次细胞;‎ ‎②H7N9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③沙眼衣原体属于单细胞生物,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层次细胞;‎ ‎④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层次细胞;‎ ‎⑤蒲公英的种子属于器官层次,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层次。‎ 故属于最基本生命系统层次的有3种,故选C。‎ ‎10.19世纪德国M.J.Schleiden和T.Schwann等科学家提出了细胞学说,其意义在于(  )‎ ‎①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 ②明确了生物体结构的差异性③揭示出细胞的统一性 ④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①认识到细胞的统一性,①错误;‎ ‎②“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明确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②错误;‎ ‎③揭示出细胞的统一性,③正确; ‎ ‎④“细胞学说”的研究对象为细胞,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④正确。‎ 综上,选D。‎ ‎【点睛】理解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是解题关键。‎ ‎11.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 A. 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 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D. 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答案】C ‎【解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无论是病毒、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其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故本题答案选C。‎ ‎1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B. “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染色体 C. “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 ‎“NDM1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NDM-1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A正确;‎ B、“NDM-1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B错误;‎ C、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因此“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正确;‎ D、“NDM-1超级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D正确。‎ 故选B。‎ ‎1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早春的秀丽景色。与其相关的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桃花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 B. 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种群 C. 江水等非生物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 D. 一棵柳树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桃花为生殖器官,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A正确;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江水等非生物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C错误;植物细胞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 ‎14.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列各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 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放大的倍数越大,透光量越少,视野就越暗;反之,放大的倍数越小,透光量越多,视野就越亮。‎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换上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变大,而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据图分析可知,C选项的细胞数目最少、体积最大,说明其放大倍数最大,因此其视野最暗,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明确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多。‎ ‎15.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B. 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 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甲图目镜中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物镜中③是高倍镜,④低倍镜。‎ ‎【详解】A、显微镜放大的是细胞的长度或者宽度,不是面积,A错误;‎ B、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B正确;‎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 D、丙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因此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②③⑤组合,D错误。‎ 故选B。‎ ‎16.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标本染色较浅,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通光孔 ‎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 ‎③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时,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标本 ‎ ‎④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的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物像环流方向与实际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一致。‎ ‎【详解】标本染色较浅时,应该调暗视野,即观察时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调小光圈,而通光孔大小是固定不变的,①错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②错误;在换用高倍镜时,应直接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不能提升镜筒,③错误;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④正确。因此,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有①②③,故选C。‎ ‎17.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种生物的最基本组成元素都是C,含量最多的都是C,H,O,N B.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C. 不同生物组成元素的种类差别很大,而含量基本相同 D. 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O元素。‎ ‎【详解】A、各种生物的最基本组成元素都是C,含量最多的都是C、H、O、N,为基本元素,A正确;‎ B、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B正确;‎ C、不同生物组成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而种类基本相同,C错误;‎ D、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高,D正确。‎ 故选C。‎ ‎18.取2支试管甲、乙,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然后立即在这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在55℃水浴保温5 min,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 甲呈砖红色,乙呈无色 B. 甲呈紫色,乙呈蓝色 C. 甲呈无色,乙呈无色 D. 甲呈砖红色,乙呈蓝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试管中的是葡萄糖,为还原性糖,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故甲呈砖红色;乙试管中为淀粉,为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所以会呈现出NaOH与CuSO4反应产物Cu(OH)2的颜色蓝色,故乙呈蓝色;故选D。‎ ‎【点睛】知识拓展: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斐林试剂的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19.如图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情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Ⅰ 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 Ⅱ 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C. Ⅱ 和 Ⅲ 称为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 D. P、S、K、Ca、Zn属于大量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自然界没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正确;‎ B、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B正确;‎ C、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为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C正确;‎ D、Zn属于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D。‎ ‎【点睛】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分类 ‎20.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因此其作用不大 B.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作用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C. 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C,但其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不是最大的 D. 组成生物体有机物的元素均包括C、H、O、N,因此,它们构成基本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3)无论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O、H、N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在干重中C元素含量最多,说明C是最基本的因素;在鲜重中O因素含量最多。‎ ‎【详解】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其作用非常重要,如缺铁会导致贫血症的发生,A错误;‎ 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错误;‎ C、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C,但其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不是最大的,氧是占鲜重比例最大的元素,C正确;‎ D、组成生物体有机物的元素均包括C、H、O,在糖类和脂肪中不含有N,D错误。‎ 故选C。‎ ‎21.胡杨树有“英雄树”之美称,且这种树只生活在大漠荒原中,则组成胡杨树的元素和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   )‎ A. H和蛋白质 B. H和水 C. O和蛋白质 D. O和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含量:‎ ‎2、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3、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详解】细胞中的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而水中氧元素含量最多,故选D。‎ ‎22.下图是三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各细胞中都有核酸 B. 具有核膜、染色体的细胞是①②③‎ C. 生物①是异养生物,③是自养生物 D. ①无细胞壁,②③均有细胞壁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①为草履虫,有细胞核,为真核细胞;②为细菌模式图,③为蓝藻细胞,②③均无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详解】A. 图中各细胞中都有DNA和RNA,A正确;‎ B. 具有核膜、染色体的细胞是①,B错误;‎ C. 生物①是异养生物,③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C正确;‎ D. ①为草履虫,无细胞壁,②③均有细胞壁,D正确。‎ ‎【点睛】解决该题先要根据图示分析生物类型,再回顾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特点进行作答。‎ ‎23.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 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 B.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则A是蛋白质 C.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则A是氧元素 D.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则其中Mo的含量很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化合物A是水,组成元素是H、O,A正确;B错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元素,C正确;Mo是微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很少,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了解A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明确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是元素是O元素。‎ ‎24.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 A. 种类大体相同,含量有差异 B. 种类不同,含量大体相同 C. 种类和含量都相同 D. 种类和含量都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而元素的含量不同,所以A选项正确,故选A。‎ ‎25.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斐林试剂的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的A液是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所以斐林试剂的乙液浓度较大,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A错误;‎ B、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般需要用显微镜观察,但也可用组织样液直接加入试剂进行鉴定,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B错误;‎ C、鉴定还原糖时,首先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和后,再加入,C正确;‎ D、在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2ml双缩脲试剂A液,再向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液,不需要水浴加热,就能看到紫色物质出现,D错误。‎ 故选C。‎ ‎26.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 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性地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胃蛋白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④RNA A. 只有① B. ①和② C. ①和③ D. ②、③和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其中斐林试剂的甲液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为0.05 g/mL的CuSO4溶液;而双缩脲试剂的A液为0.1 g/mL的NaOH溶液,B液为0.01 g/mL的CuSO4溶液.‎ ‎【详解】A. ①葡萄糖为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别,但斐林试剂中的甲液和用蒸馏水稀释过的乙液可以作为双缩脲试剂来鉴别③蛋白质;A错误;B. ②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别,B错误;C.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别①葡萄糖,而斐林试剂中的甲液和用蒸馏水稀释过的乙液可以作为双缩脲试剂来鉴别③胃蛋白酶,C正确;D. ②蔗糖和④RNA都不能用题干中试剂鉴别,D错误。‎ ‎【点睛】该题主要考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对于这一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以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27.切花生子叶为实验材料进行脂肪的检测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①盖上盖玻片 ②切子叶 ③苏丹Ⅲ染液染色 ④滴蒸馏水 ⑤用酒精去浮色 A. ④→②→①→③→⑤ B. ②→③→⑤→④→①‎ C. ④→②→③→①→⑤ D. ②→④→①→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选用花生子叶作为实验材料鉴定脂肪时需要制作临时装片,步骤是切片→制片(先用苏丹Ⅲ染液染色,用酒精洗去浮色,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观察,②→③→⑤→④→①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脂肪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8. 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 变形虫、水绵、香菇 B. 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 小麦、番茄、大豆 D. 酵母菌、灵芝、豌豆 ‎【答案】C ‎【解析】‎ 小麦、番茄、大豆均为高等植物,所以细胞结构最相似,A变形虫动物,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D酵母菌是微生物,所以C选项正确。‎ ‎29.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B.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 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 D. 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物质组成相同,但浓度不完全相同,其中斐林试剂乙液可用蒸馏水进行稀释配制成双缩脲试剂B液,所以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A正确;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B正确;苏丹Ⅲ染液与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与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但花生油的颜色正好是橘黄色,如果使用苏丹Ⅲ,就会出现颜色重复的现象,不容易分清,所以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C正确;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和甜菜的块根含有较多的蔗糖,但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因而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不是进行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D错误。  故选D。‎ ‎30.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N,H C.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各种化合物中,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然后是脂质、糖类;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是O,其次是C,然后依次是H、N。‎ ‎【详解】分析柱形图可知,①②③④的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②>①>③>④,因此如果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①②③④依次是蛋白质、水、脂质、糖类,如果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①②③④依次是C、O、H、N,故选D。‎ 二、填空题 ‎3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据图回答:‎ ‎(1)4个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填字母),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图所示生物其细胞中具有____________,因而能进行________作用,图中除D外还有_____(填字母)也能进行此生理活动。‎ ‎(3)A、D在结构上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4)C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A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 ‎【答案】 (1). C、D (2).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 藻蓝素和叶绿素 (4). 光合 (5). A (6). 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糖体 (7). 拟核 (8). 细胞核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有细胞核、细胞壁为植物细胞,B细胞没有细胞壁有细胞核,为动物细胞,C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D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细胞)。‎ ‎【详解】(1)以上4个图中由于CD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2)由图可知D是蓝藻,虽然它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因为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藻蓝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图中除D外,植物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也能进行此生理活动。‎ ‎(3)植物细胞为真核生物、蓝藻为原核生物,但二者都具有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糖体,这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 ‎(4)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A细胞为植物细胞,其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点睛】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32.下表是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O Si C N H 地壳 ‎48.60‎ ‎26.30‎ ‎0.087‎ ‎0.03‎ ‎0.76‎ 细胞 ‎65.0‎ 极少 ‎18.0‎ ‎3.0‎ ‎10.0‎ ‎(1)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元素在细胞和地壳中含量相差甚远,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中最基本元素是_________,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 ‎(3)从此表看,细胞成分中没有铁的含量,是否人体不含铁? 为什么?(举一化合物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2). C (3). 化合物(或有机物) (4). 不是,人体内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合成需要铁 ‎【解析】‎ 分析】‎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1)同一元素在细胞和地壳中含量相差甚远,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2)组成细胞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 ‎(3)铁是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是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缺铁则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发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识记和理解组成细胞元素的来源、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以及组成细胞元素的种类等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Ⅰ.根据以下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 ‎ ‎②检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颗粒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 ‎ ‎④生物组织中淀粉的检测 ‎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______(填序号);必须经水浴加热的是______(填序号)。‎ ‎(2)请选择在实验①中所用的药品和方法:__________(填序号)。‎ ‎①0.1g/mLNaOH ②0.1g/mL NaCl ③0.01/mLCuSO4④0.05g/mLCuSO4⑤分别使用 ⑥混合后再使用 ‎(3)实验③结果呈现蓝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含有还原糖.有观点认为: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甘薯含还原糖.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请填空:‎ ‎(1)实验原理:_________(填字母)‎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 ‎②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 ‎ ‎③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淀粉溶液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在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A、B两支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该观点正确。‎ ‎【答案】 (1). ② (2). ① (3). ①④⑥ (4). 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与CuSO4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5). B (6). 等量的斐林试剂 (7). 放入50-65℃水浴加热2min (8). A试管产生砖红色沉淀,B试管呈现蓝色(或B试管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解析】‎ ‎【分析】‎ ‎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详解】Ⅰ、(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②检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颗粒实验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①还原糖鉴定必须经水浴加热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 ‎(2)检测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由甲液(0.1g/mLNaOH)和乙液(0.05g/mLCuSO4)组成,使用时应该混合后再使用,且需要水浴加热。‎ ‎(3)蛋白质检测中,B液(0.01g/mLCuSO4)用量为3~4滴,若滴加过多,则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与CUSO4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使结果呈现蓝色。‎ Ⅱ、(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甘薯含还原糖.因此,实验原理: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故选B。‎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A、B两支试管放入50-65℃水浴加热2min,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A管呈砖红色;马铃薯不含淀粉酶,B试管不含有还原糖,B管呈蓝色。‎ ‎【点睛】根据题意可知,本试验的目的是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马铃薯和甘薯中都含有大量的淀粉,甘薯含还原糖而马铃薯不含有,说明甘薯中的淀粉可以被分解,甘薯中含有淀粉酶,而马铃薯中的淀粉不能被分解,可能是不含淀粉酶,再依据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来验证最终结果,根据这一原理进行实验探究完成本实验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