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研究的染色体数目是( )‎ A. 23条 B. 46条 C. 24条 D. 22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知识。‎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意义: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染色体上的DNA的碱基序列代表遗传信息,人类的女性有(22对+XX)条染色体,男性有(22对+XY)条染色体。由于X、Y染色体之间具有不相同的基因和碱基顺序,只有测24条(22+X+Y)染色体,才能获得人类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故选C。‎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时最好选取多基因遗传病,因为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B. 人类遗传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C. 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D.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答案】C ‎【解析】‎ 调查人类遗传病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人类遗传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含有致病基因,B错误;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C正确;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D错误。‎ ‎3.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 A. 全部正常 B. 一半正常 C. 全部有病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假如该女性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型为XhXh,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的只是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基因型,没有改变其他细胞的基因型,即她产生的卵细胞都含有Xh,所以其儿子患病几率为10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转基因技术及伴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 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 A. 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 B.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 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2、用杂合子种子获得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选育; 3、用杂合子种子获得纯合子最好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详解】A、DdEe自交可获得四种表现型,由于ddee为双隐性纯合子,因此选择出双隐性个体即可,并且该方案最简便,不需要去雄、传粉,A正确; B、基因型为DdEe的个体直接种植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是DDddEEee,方案不可取,B错误; C、种植(DdEe)→花药离体培养(DE、De、dE、de)→用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DDEE、DDee、ddEE、ddee),可以从中选择出ddee个体,但是该方案与方案一比较,比较复杂,C 错误; D、方案四也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与自交比较更复杂,D错误。 故选:A。‎ ‎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 物种多样性不等同于生物多样性 D.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6.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 (42.32%)、 (7.36%)、 (0.32%)、 (46%)、 (4%),则在该地区 和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 6% 94% B. 51% 49% C. 78% 32% D. 92% 8%‎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是指某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由可能成单存在,如红绿色盲基因,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因此男性基因总数与女性体内等位基因总数有差别,在确定种群等位基因及其总数时应分别考虑。色盲基因的频率=色盲基因总数/(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100%.据此答题。‎ ‎【详解】b的基因频率=色盲基因总数/(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100%=(7.36%+2×0.32%+4%)‎ ‎/【2×(42.32%+7.36%+0.32%)+(46%+4%)】×100%=8%,则B的基因频率=1-b的基因频率=1-8%=92%。‎ 故选D。‎ ‎7.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某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 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的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A. 30%,21% B. 30% 42% C. 70% 21% D. 70% 4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因此杂合子的概率是1-55%-15%=30%,故A的基因频率=55%+1/2×30%=70%,a的基因频率是30%。由于自由交配过程中没有发生自然选择,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因此A基因的频率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是2×70%×30%=42%;故选D。‎ ‎【点睛】注意遵循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没有突变、没有迁入迁出、没有自然选择,通过自由交配产生子代,则子代的的基因频率与亲代相同,子代的基因型频率的计算规律是:‎ AA的频率=A频率的平方,aa的频率=a频率的平方,Aa的频率=2×A频率×a频率。‎ ‎8.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 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 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受体细胞是指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A正确;‎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在获取目的基因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必要的工具酶,B正确;‎ C.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对核糖体上合成的人胰岛素原进行加工修饰,所以胰岛素原没有生物活性,C正确;‎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但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载体上的抗性基因的目的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即用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 ‎9. 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 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D. 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答案】A ‎【解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是DNA,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所以A错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连接由DNA连接酶催化连接,B正确;受体细胞为植物细胞,所以可以是烟草原生质体,C正确;目的基因为抗除草剂基因,所以未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不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筛选的时候应该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细胞,D正确。‎ ‎10. 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 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 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 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PCR技术变性过程中是通过高温破坏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进而使DNA分子解链,该过程在细胞内是通过解旋酶实现的,A项正确;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B项正确;PCR反应的产物是DNA,所需原料应为四种脱氧核苷酸,所以,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脱氧核苷酸,C项错误;PCR过程所需的酶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比细胞内DNA复制过程所需的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高,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PCR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 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下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 )‎ A. 3 B. 4 C. 9 D. 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分为3种情况,即只有一个酶切位点被切开、有两个酶切位点被切开、三个酶切位点均被切开,再根据提示判断出每一种情况产生的DNA片段的种类,最后排除相同的即可。‎ ‎【详解】切点有以下多种情况: (1)只切开一个位点,则有三种情况,即切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两种;切点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两种。切点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 两种。 (2)切开两个位点,则有三种情况,即切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三种;切点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三种。切点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三种。 (3)切开三个位点,即切点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四种。 综合以上,不重复的片段共有9种。 故选:C。‎ ‎12.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技术的是( )‎ ‎①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 ②检测转基因植物中目的基因是否插入染色体DNA上 ‎③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诊断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互补的DNA单链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双链,即能够进行杂交。这种结合是特异的,即严格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进行,它不仅能在DNA和DNA之间进行,也能在DNA和RNA之间进行。因此,当用一段已知基因的核酸序列作出探针,与变性后的单链基因组DNA接触时,如果两者的碱基完全配对,它们即互补地结合成双链,从而表明被测基因组DNA中含有已知的基因序列。‎ ‎【详解】①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依据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①正确; ‎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染色体DNA依据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②正确;‎ ‎③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③错误; ‎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依据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④错误。‎ 综上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故选B。‎ ‎13. 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有三种氨基酸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 A. 促使目的基因成功导入宿主细胞中 B. 使目的基因的成功导入容易被检测出来 C. 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更容易复制 D. 使目的基因更容易成功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这种基因应该是标记基因,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详解】标记基因的作用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的导入,水母发光蛋白也具有相应的作用,即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连在一起,如果水母发光蛋白表达,则说明目的基因也已经进入细胞。 故选:B。‎ ‎14.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B. 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只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 C. 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只是导入了质粒A的细菌 D. 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表示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过程,质粒A上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而a点为目的基因与质粒A的结合点,因此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破环了质粒A 的四环素抗性基因,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正常,所以导入重组质粒或普通质粒的大肠杆菌都能抗氨苄青霉素,但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不能抗四环素,据此分析。‎ ‎【详解】A. 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时,常用Ca2+处理细菌,使之处于感受态,从而能够吸收重组质粒,A错误;‎ B. 由于重组质粒中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并没有被破坏,所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是导入普通质粒A的细菌和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B错误;‎ C. 由于重组质粒中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所以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的细菌,C正确;‎ D. 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工程菌生产出人的生长激素,D错误。‎ ‎15. 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 )‎ ‎①种子的萌发 ②病毒的增殖过程 ‎ ‎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 ‎⑤DNA探针的使用 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①种子的萌发涉及到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细胞分裂过程中涉及到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化过程中也涉及蛋白质的合成,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①正确; ②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这些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②正确; ③细菌的分裂过程中有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这些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正确;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④正确;‎ ‎⑤探针使用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⑤正确;‎ ‎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⑥错误。‎ 故选:A。‎ ‎16.下列选项中,没有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 A.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C.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 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属于多倍体育种,处理对象为独立的个体,无需进行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技术,将离体的单个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基因工程、单倍体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均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详解】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由配子发育形成个体,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取含抗寒基因的重组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寒的番茄植株,C错误; 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番茄-马铃薯”杂种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杂种植株,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工程育种中的应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在本题的基础之上适当的总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 ‎17.下列有关人工种子的培育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工种子一般用离体的植物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 B. 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的,离体细胞只有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 C. 同一批次的人工种子可以保证具有基本相同的基因型 D. 胚状体是由未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最后发育成新的完整植体。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A正确;‎ B、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最后发育成新的完整植体。可见,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离体细胞只有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B正确;‎ C、同一批次的人工种子是由同一组织细胞培养形成的,而同一组织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同一批次的人工种子可以保证具有相同的基因型,C正确;‎ D、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形成的,因此其是由已经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D错误。‎ 故选D。‎ ‎18.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一般都发生改变 B. 植物细胞只要在离体状态下即可表现出全能性 C. 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都是获得完整的植株 D.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成分主要是有机营养成分、无机营养成分、激素和琼脂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 ‎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 ‎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 B、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有:离体、一定的营养条件、无菌、适宜的外界环境等,B错误;‎ C、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不一定是获得完整的植株,也可能是获得细胞代谢产物,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维生素、有机添加物和相关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正确。‎ 故选D。‎ ‎19. 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是( )‎ ‎①细胞贴壁 ②有丝分裂 ③分散生长 ④接触抑制 ‎⑤减数分裂 ⑥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十代后就不易传下去了 A. ①②④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⑥ D. 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①正确;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不会出现分散生长,②正确,③⑤错误;当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即接触抑制,④正确;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十代后就不易传下去,⑥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 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0. 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 B.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 C. 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 D. 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增殖 培养基性质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 营养物质(蔗糖)、植物激素等 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 培养结果 植物体 细胞株、细胞系 培养目的 快速繁殖、培育无毒苗等 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 分散处理 无 有 脱分化 有 无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动物细胞培养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采用的是固体培养基,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不需要胰蛋白酶处理,B错误; C、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因此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可以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几乎不含病毒)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D正确。 故选:B。‎ ‎21.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要选择健康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母羊作为受体 B. 人工授精后的一定时间内,收集供体原肠胚用于胚胎移植 C. 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两个基因型基本相同的胚胎 D. 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2、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详解】A、胚胎移植时,对供体、受体要进行选择,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A正确;‎ B、人工授精后的一定时间内,收集供体桑椹胚或囊胚用于胚胎移植,B错误;‎ C、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两个基因型相同的胚胎,C正确;‎ D、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D正确。‎ 故选B。‎ ‎22.精子的变形过程中( )演变为精子的尾 A. 高尔基体 B. 线粒体 C. 内质网 D. 中心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变形过程中,细胞核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发育为顶体,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线粒体在尾基部形成线粒体鞘膜,其他物质浓缩为原生质滴直至脱落。‎ ‎【详解】A. 高尔基体发育成精子的顶体,故A错误;‎ B. 细胞核变成精子的主要部分,故B错误;‎ C. 内质网等变成原生质滴,故C错误;‎ D. 中心体演变成精子的尾,故D正确。‎ 故选D。‎ ‎23.卵子受精的标志是( )‎ A. 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 B. 精卵相遇,发生顶体反应 C. 精子接触卵细胞膜 D. 精子头部入卵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 ‎【详解】A、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是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A正确;‎ B、顶体反应属于受精过程,不是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B错误;‎ C、精子接触卵细胞膜属于受精过程,不是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C错误;‎ D、精子头部入卵属于受精过程,不是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D错误。‎ 故选A。‎ ‎【点睛】受精的标志是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受精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 ‎24. 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 ‎①转基因 ②核移植 ③体外受精 ④体细胞克隆 ⑤胚胎移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⑤ D. ③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详解】根据试管动物技术的定义可知,试管动物需要经过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其中不涉及转基因技术、核移植技术以及体细胞克隆技术。 故选:D。‎ ‎25.下列关于胚胎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诱导分化出组织、器官 B. 可用于治疗人类的肝衰竭、少年糖尿病等 C. 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小、核仁小等特点 D. 胚胎干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 其特点是: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一方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某些遗传改造。‎ ‎【详解】A、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殖,可以诱导分化出组织、器官,A正确;‎ B、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用于治疗人类的肝衰竭、少年糖尿病等,B正确;‎ 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C错误;‎ D、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D正确。‎ 故选C。‎ ‎26.在下列哪种溶液中可以完成体外受精( )‎ A. 在一定浓度的肝素的溶液中 B. 在盐溶液中 C. 在获能溶液或受精溶液中 D. 在一定浓度的血清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注意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和受精等几个这个注意步骤。其中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受精的过程。‎ ‎【详解】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都能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精子和卵子一般要放在培养液滴内共同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受精。‎ 故选C。‎ ‎27.关于胚胎分割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 A. 胚胎分割可以将早期胚胎任意分割成多份 B. 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C. 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有性生殖方式,因此不属于克隆 D. 胚胎分割技术可以分割任意时期胚胎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于“胚胎分割”,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 ‎2、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3、主要仪器设备: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 ‎4、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5、存在问题:胚胎分割的分数越多,操作的难度越大,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低。‎ ‎【详解】A、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而不是将早期胚胎任意分割成多份,任意分割成多份成活率会降低,A错误;‎ B、胚胎分割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B正确;‎ C、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所以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C错误;‎ D、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D错误。‎ 故选B。‎ ‎28.受精过程的顺序为 ‎①第一次卵裂开始 ②释放第极体 ③顶体反应④穿越透明带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 ‎ ⑥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②④⑤⑥① C. ④⑤②①③⑥ D. ③④②⑤⑥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受精阶段主要包括: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进入卵黄膜,原核形成和配子结合,其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据此分析。‎ ‎【详解】高等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中发生的顺序是:顶体反应→穿越透明带→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第一次卵裂开始,故正确的顺序为③④②⑤⑥①,D正确。‎ ‎29. 下列不属于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的是 A. 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B. 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 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 D. 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答案】C ‎【解析】‎ 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对人体有益,且不是食品,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30. “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均用到了下列哪些生物技术手段( )‎ A. 核移植技术 B. 体外受精技术 C.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 D. 胚胎分割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2、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遗传学诊断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详解】A、“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均未用到核移植技术,A错误; B、“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均用到体外受精技术,B正确; C、“设计试管婴儿”需用到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但“试管婴儿”不需要采用该技术,C错误; D、“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均未用到胚胎分割技术,D错误。 故选:B。‎ ‎【点睛】对试管婴儿、设计试管婴儿的比较 ‎ ‎ 设计试管婴儿 ‎ 试管婴儿 ‎ 技术手段 ‎ 多了胚胎移植前进行遗传诊断这一环节 ‎ 不需进行遗传诊断 ‎ 实践应用 ‎ 用于白血病、贫血病等疾病的治疗 ‎ 解决不孕不育 ‎ 相同点 ‎ 二者都是体外受精,体外早期胚胎发育,再进行胚胎移植,从生殖方式上应为有性生殖 ‎ ‎31. 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B.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C. 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D. 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转基因食品、产品上都要标注原料来自转基因生物,如“转基因××”“转基因××加工品(制成品)”“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本产品为转基因××加工制成”.对于转基因食物潜在隐患要进行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等措施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保障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详解】A、为了加强对业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了标识制度,A正确; B、转基因食品上只标明原料来自转基因生物,并未标明其危害,B错误; C、为了保障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需要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等措施,C正确; D、生物安全是指担心转基因生物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32.下列与育种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从而产生更多新基因 B. 杂交育种中F2出现的优良性状个体都需连续自交 C.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相比减半 D. 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③④属于诱变育种,①②③⑤⑨属于杂交育种,③⑥(③⑤⑥⑧)属于多倍体育种,③⑦属于单倍体育种。‎ ‎【详解】A. 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产生更多新基因,A正确;‎ B. 杂交育种中F2出现的优良性状个体,若优良性状是显性性状则需连续自交,若优良性状是隐性性状,则不需连续自交,B错误;‎ C.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植株相同, C错误;‎ D. 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错误。‎ 故选A。‎ ‎33.将物种①(2n=20)与物种②(2n=18)杂交可产生子代③,对③将作如图所示处理。(注:①的染色体和②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过程皆可发生 B. ⑥是一个新物种 C. 由③到④过程发生了等位某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由③到⑥的过程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图形分析可知,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图中③不能自交产生后代,即图中⑤到⑨的过程是不存在的,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③不是一个物种,⑥是③加倍形成的,是可育的,属于一个新物种,B正确;由③到④过程表示的是诱变育种,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由③到⑥的过程表示的是多倍体育种,可以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34.“筛选”是很多生物技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中不需要经过“筛选”的是( )‎ A. 单倍体育种中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的F1的花药 B. 基因工程育种中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操作后发育而成的植株 C. 多倍体育种中经过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后的幼苗 D.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经过诱导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 ‎【答案】A ‎【解析】‎ 单倍体育种中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的F1‎ 的花药(花粉)不需要进行筛选,A正确;基因工程育种中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需要根据标记基因筛选出来,B错误;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的幼苗必须经过筛选选择染色体数量加倍的个体进行培养,C错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D错误。‎ ‎35.以下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B.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是从预期的蛋白质结构出发最终找到脱氧核苷酸序列的过程 C. 干扰素结构中改变某个氨基酸提高了它的保存时间是蛋白质工程应用的体现 D. 蛋白质工程不是对蛋白质结构的直接改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工程是将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进行加工修饰改造或合成新的基因,然后运用基因工程合成新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的原理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最终找到脱氧核苷酸序列的过程;蛋白质工程可合成新的蛋白质。‎ ‎【详解】A、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A正确;‎ B、蛋白质工程的原理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最终找到脱氧核苷酸序列的过程,B错误;‎ C、干扰素结构中改变某个氨基酸提高了它的保存时间是蛋白质工程应用的体现,C正确;‎ D、蛋白质工程不是对蛋白质结构的直接改造,而是对基因进行改造,D正确。‎ 故选B。‎ ‎36. 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可将酵母菌制造成“工程菌”,用于生产乙肝疫苗,在制造该“工程菌”时,应向酵母菌导入 A. 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 B. 抗乙肝病毒抗体的基因 C. 抗乙肝病毒的抗体 D. 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的基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乙肝疫苗是指减毒或灭毒的乙肝病毒,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时,应向酵母菌导入目的基因,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的基因。‎ 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7.环境雌激素(EEs)影响动物和人类的性腺发育。斑马鱼在EEs的诱导下,会表达出卵黄蛋白原(vtg)。已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能使斑马鱼发光,欲获得能检测水中是否含有EEs的转基因斑马鱼,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 将vtg基因的启动子与GFP基因重组 B. 将EEs基因的启动子与GFP基因重组 C. 将GFP基因的启动子与GFP基因重组 D. 将GFP基因的启动子与vtg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 ‎(2)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 ‎(3)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详解】EEs能诱导斑马鱼表达出卵黄蛋白原(vtg),为目的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能使斑马鱼发光,为标记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终止子等,因此,欲获得能检测水中是否含有EEs的转基因斑马鱼,需要将EEs基因的启动子与GFP基因重组。‎ 故选B ‎38.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上述过程属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之一 B. 上述过程实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C. 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保证①过程的进行 D. ②过程有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该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该技术体现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由胚胎干细胞发育成组织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所以①②过程中都存在细胞的分裂,都会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图示过程中,形成重组细胞利用了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属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之一,A正确;‎ B、由于最终没有形成完整个体,故不能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 C、①过程就是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C正确;‎ D、②过程有细胞的增殖、分化,因此会发生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D正确。‎ 故选B。‎ ‎39. 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含氨基嘌呤的试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则试管中两两融合的细胞种类数和能增殖的细胞种类数分别是 A. 3和1 B. 5和3 C. 5和1 D. 3和3‎ ‎【答案】A ‎【解析】‎ 略 ‎40. 关于“克隆羊”“试管羊”“转基因羊”的说法合理的是 A. 在培育过程中,都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 B.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只自一个亲本 C. 它们是通过相同的生殖方式获得的 D. 它们在形成过程中,一般都有卵细胞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克隆羊”、“试管羊”、“转基因羊”都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但试管羊和转基因羊没有用到核移植技术;它们的遗传物质都不只来自一个亲体,克隆羊也有少量遗传物质来自供质的亲本;克隆羊、转基因羊属于无性生殖,试管羊属于有性生殖;转基因羊中,往往把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细胞。‎ ‎【详解】A、克隆动物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试管动物和转基因动物没有核移植技术,A错误; B、克隆动物采用核移植技术,遗传物质分别来自提供细胞核和卵细胞质的亲本,试管动物是体外受精体内发育,遗传物质来自有性生殖两个亲本,转基因动物遗传物质来自有性生殖的两个亲本和提供目的基因个体,B错误; C、克隆动物为无性繁殖获得,试管动物为有性生殖获得,转基因动物通过基因工程获得,C错误; D、“克隆羊”的受体细胞是去核的卵细胞,“试管羊”是采用获能的精子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卵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获得,“转基因羊”往往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细胞中,可以体外受精或体内受精获得,D正确。 故选:D。‎ 二、简答题 ‎41.下图表示四种不同的育种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广义上来讲,图中A、D途径杂交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该途径一般从F2开始选种的原因是_________。‎ ‎(2)经过A、B、C途径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若F1的基因型是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能获得______种纯合的二倍体,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在E方法育种途径中,常用__________(试举一例)处理种子或幼苗以获得新基因。‎ ‎(4)F试剂的作用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基因重组 (2). 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3). 单倍体育种 (4). 4 (5).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6). X射线或紫外线或激光或亚硝酸等(写对一个得分) (7). 有丝分裂前期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A→D新品种”是杂交育种,“A→B→C 新品种”是单倍体育种,“种子或幼苗→E→新品种”是诱变育种,“种子或幼苗→F→新品种”是多倍体育种。‎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1)图中A、D途径杂交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该途径从F2‎ 开始出现性状分离,故一般从F2开始选种。‎ ‎(2)经过A、B、C途径育种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若F1的基因型是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能获得AABB、AAbb、aaBB、aabb4种纯合的二倍体新品种,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图中E为诱变育种,在E诱变育种途径中,常用X射线、紫外线、激光或亚硝酸等处理种子或幼苗以获得新基因。‎ ‎(4)F试剂是秋水仙素,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作用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 ‎【点睛】本题考查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原理、过程以及优缺点的比较。熟悉知识点结合图形判断对应的育种过程,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42.下图A表示某海岛上一种昆虫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B、C、D分别是这种昆虫迁移到另外三个海岛较长时间后二者关系的变化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昆虫在不同海岛上的翅不同,其内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海岛上的昆虫发生相反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虫物种数量最可能增加的是哪个海岛,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由此可以看出突变的利弊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5)物种形成最常见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昆虫出现了可遗传的变异 (2). 两海岛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3). D (4). 昆虫向两个方向变化,最终可能出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5). 环境条件 (6). 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B、C、D分别A昆虫迁移到另外三个海岛较长时间后形成的,所以在各个岛上A 昆虫就被海洋隔开,其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故不同的种群基因频率就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另外,由于每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等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会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会变的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昆虫就成了不同的物种。与A图相比,B图中短翅的个体较多,C图中长翅的个体较多,而D图中更长、更短翅的个体均衡,导致出现这些差异之一是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变。而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详解】(1)昆虫在不同海岛上的翅不同,其内在原因是昆虫出现了可遗传的变异。‎ ‎(2)两海岛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B、C海岛上的昆虫发生相反的变化。‎ ‎(3)D图昆虫向两个方向变化,最终可能出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从而增加物种数。 ‎ ‎(4)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 ‎(5)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点睛】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由图可知,A海岛上中等翅长的个体最多,而短翅和长翅个体数量少;在BCD海岛上,环境改变后,中等长翅个体比短翅个体更容易被海风吹到海里,故其朝两个不同方向进化。‎ ‎43.下图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超数排卵技术的处理措施是对供体母牛注射_________。流程中的冲卵实质上是用特定装置,将供体母牛子宫内的_________冲洗出来。‎ ‎(2)图甲E所处的胚胎时期是___,标号3为____,它将来可发育为____。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_____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 ‎(3)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促性腺激素 (2). 早期胚胎 (3). 囊胚 (4). 滋养层(细胞) (5). 胎膜和胎盘 (6). 桑椹胚或囊胚(少写一个不得分) (7). 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排斥反应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左侧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右侧A到E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其中A为受精卵,D为桑葚胚,E为囊胚,1为内细胞团;2为囊胚腔;3为滋养层。‎ ‎【详解】(1)对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其超数排卵.冲卵中的“卵”是指早期胚胎。‎ ‎(2)图甲中E所处的胚胎时期是囊胚,3为滋养层,将来发育为胎膜和胎盘,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形态正常、发育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操作。‎ ‎(3)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这是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 ‎【点睛】本题考查胚胎移植的基础、基本程序和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掌握相关知识判断各图形所代表的时期和步骤,结合题意回答问题。‎ ‎44.胃癌是我国发生率很高的一种恶性疾病,制备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单克隆抗体对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抗胃癌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如下图:‎ ‎ ‎ ‎(1)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有离心、电激、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两种)。‎ ‎(2)为筛选出丙,需将乙放人含有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培养,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丙及骨髓瘤细胞中,只有丙经培养后,可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 (2). 维持培养液的PH (3). 只有细胞丙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1)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用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包括95%的空气和5%CO2,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3)甲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但丙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因此甲、丙中只有丙经培养后,可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熟悉单克隆抗体流程以及涉及到的原理和方法,结合题意就可准确答题。‎ ‎45.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__________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经过细胞壁再生,进而____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 ‎(4)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是杂种植株的有__________。‎ ‎(5)对杂种植株进行______ 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答案】 (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 叶绿体 (3). 脱分化 (4). 1、2、4 (5). 黑腐病菌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过程①表示原生质体的制备,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过程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将杂种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 ‎【详解】(1)过程①表示原生质体的制备,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2)用于融合的两个细胞,一个是黑芥苗的叶肉细胞,一个是花椰菜的根部细胞,其中供体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叶绿体,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有无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通过细胞壁再生形成杂种细胞,进而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根据图谱,花椰菜含有碱基对为300 和600 的DNA 片段,黑芥还有碱基对为1000、1300 和1500 的片段,再生植株3,只含有长度为300 和600 的片段,与花椰菜一致,1、2、4 既含有花椰菜DNA 片段,又含有黑芥DNA 片段,为杂种植株。‎ ‎(5)对杂种植株接种黑腐病菌,能正常生长的即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及应用,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掌握相关过程和原理、方法等,结合图形,判断各数字代表含义,根据题意答题。‎ ‎46.纤维素分子不能进入酵母细胞,为了使酵母菌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纤维素为原料生产酒精,构建了含3种不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下面是酵母菌转化及纤维素酶在工程菌内合成与运输的示意图(提示:信号肽是一段可引导新合成的肽链向内质网转移的短肽链)。‎ 据图回答:‎ ‎(1)本研究构建重组质粒时看选用四种限制酶,其识别序列如下图,为防止酶切片段的自身环接,可选用的限制酶组合是____。‎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包括_______和______过程,与菌株Ⅱ相比,在菌株Ⅲ、Ⅳ中参与纤维素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还有_________。‎ ‎(3)设置菌株Ⅰ为对照,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 ‎(4)在以纤维素为唯一C源培养基上分别培养菌株Ⅱ、Ⅲ、Ⅳ,菌株____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_____。‎ ‎(5)在利用纤维素生产酒精时,菌株Ⅳ更具有优势,请根据题目信息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因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C (2). 转录 (3). 翻译 (4). 内质网、高尔基体 (5). 质粒DNA和酵母菌基因组 (6). II (7). 缺少信号肽编码序列,合成的纤维素酶不能分泌到胞外,细胞无可利用的碳源 (8). 因为导入的中重组质粒含有A基因片段,使分泌的纤维素酶固定于细胞壁,提高了酶的利用率 ‎【解析】‎ ‎【分析】‎ 分析对照实验首先要确定自变量,本题中自变量是导入含不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菌株I为空白对照,与其他三个组别比较,菌株Ⅱ中,纤维素酶只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而菌株Ⅲ和菌株Ⅳ的纤维素酶分布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外。‎ ‎【详解】(1)为防止酶切片段的自身连接,必须用不同限制酶切割,且酶切片段两端的黏性末端不相同(不存在碱基互补片段)。从图示看,符合要求的限制酶有以下组合:①③、①④、②③、②④,综上分析,BC正确,AD错误,故选BC。‎ ‎(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通过图示来看菌株Ⅱ中,纤维素酶只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而菌株Ⅲ和菌株Ⅳ的纤维素酶分布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外,所以菌株Ⅲ、IV中参与纤维素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 ‎(3)菌株I为空白对照,与其他三个组别比较,不难发现设置菌株I的目的是验证质粒自身及酵母菌原基因组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 ‎(4)菌株Ⅱ、Ⅲ、IV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信号肽的作用是引导多肽(纤维素酶)进入内质网加工,再经高尔基体分泌到胞外,这样纤维素酶可在胞外将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供酵母菌吸收利用。而菌株Ⅱ纤维素酶在胞内无法水解纤维素,故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菌株Ⅱ不能存活。‎ ‎(5)酵母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菌株Ⅲ和IV均能水解纤维素产生酒精,两组进行对比,菌株Ⅲ的纤维素酶流失多,菌株Ⅳ因导入A基因片段使得纤维素酶固定于细胞壁,减少因培养液更新而造成的酶的流失,酶的利用率更高。‎ ‎【点睛】本题借助新情境材料考查对照实验结果分析、基因工程、分泌蛋白表达、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实验能力、理解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